资料王铎书法作品选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 王铎《行书立轴》,纸本,纵179cm,横56.5cm,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绫本,纵181cm,横53.8cm,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纸本,绫本,纵186.5cm,横52.4cm,广州美术馆藏。
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行书同子功、子萧观诗轴》,纵233.3厘米,横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昆仑堂藏。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 王铎《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昆仑堂藏。
▲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绫本,纵202.8cm,横51.5cm,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未署年,绫本,纵177.9cm,宽40.6cm,凡四行,共五十字,上海博物馆藏。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高清放大,超级震撼!!王铎《草书诗卷》局部王铎《草书诗卷》为其暮年之作,是这位大师最为难得的杰作。
《草书诗卷》作于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共书写他的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
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
王铎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
”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
“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
释文: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
乙丑秋日,王铎。
《野寺有思》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
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
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
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香山寺》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
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
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
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
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
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
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
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
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
《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
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
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
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
《上摄山》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
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
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
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
《雨中归》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
清溪路不尽,身被水光行。
夜柝未闻响,众山皆益声。
绛蒙过百月,感激是何情?《雨后同湛虚游江边古矶》颇羡西江色,茫茫接混元。
王铎草书唐诗八首

王铎草书唐诗八首王铎,字季卿,唐代著名书法家。
他的草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被誉为“草圣”。
王铎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
其中,他的草书唐诗尤为著名,被誉为“草书唐诗八大家”。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欣赏。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船已破江南地,岸烟常扇别离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是杜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疾速,气韵雄浑。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吴船已破江南地”,“烟花三月下扬州”等处,笔画飘逸,气势磅礴,非常有力量感。
二、《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杜甫的《登岳阳楼》。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遒劲,气韵悠长。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等处,笔画挺拔有力,气息悠长,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三、《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杜甫的《登高》。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雄健,气势磅礴。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等处,笔画有力,气息磅礴,给人以豪迈的感受。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狂放,气韵奔放。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等处,笔画狂放,气息奔放,给人以豁达的感受。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婉转,气韵清新。
整篇诗的字形,尤其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处,笔画婉转,气息清新,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六、《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孟浩然的《春晓》。
王铎的草书中,这首诗的书法特点是:笔势流畅,气韵清新。
「国宝品鉴」王铎行草书《等诗六首》

「国宝品鉴」王铎行草书《等诗六首》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绢本,纵28厘米,横450厘米,1954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移交至河南博物院(此文物正在河南博物院展厅三楼明清厅展出)。
王铎是明末清初书法家,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终年61岁,谥号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其书法正书出钟繇,行草宗二王,得力颜米,博采众长,法古入化,笔力雄健,神韵飞动,纵而能敛,放而能收,以险取势,长于布白,风格独特,自成一家,素有“文安公书法妙天下”和“神笔王铎”之美誉[1]。
此幅王铎《<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草书手卷从右至左依次为:《秋日西山上》、《兵扰郁郁居怀》、《日夕行村外》、《李家桥》、《关山》、《弱侯半山园》六首诗。
六首均为五律行草书体,共56行,满行6字,共计292字(包括诗题);卷尾有跋语七段,前六段均为段春湖所跋,第七段为于寿之所跋。
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依次实录六首诗文如下:秋日西山上:一牀衡绝壑,其奈野萧何。
但有孤阳入,就中秋色多。
猢狲同饮食,枒枿助吟哦。
恻目怅诸郁,宁知嗃老萝。
《秋日西山上》诗文兵扰郁郁居怀(图二):多病为何事,离家又数年。
退居观闷动,处世溯幽玄。
穷达形骸老,艰危弟妹全。
溪西留古崿,颇近濯龙渊。
《兵扰郁郁居怀》部分及《日夕行村外》诗文日夕行村外(图三):非寒宜晚步,篱蓭夕阳明。
不自知藏迹,恬然遇埜耕。
鴸毛观理乱,龟壳告阴晴。
来问人中事,先生无一声。
王铎行书《自书诗卷》欣赏

王铎行书《自书诗卷》欣赏王铎(1592一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
入清后,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在遗民眼中,他是被世人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入清之后,王铎做官八年,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清乾隆时,朝廷敕编《四库全书》,借此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今人不能因人废书,亦不能因人掩其书名。
王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铎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孟俯)、董(其昌)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骨逸韵。
王铎反其道而行之,以“敏而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心生活的表现。
王铎一直不断地从羲、献的书法作品中汲取营养,其后受米芾书风影响尤深,这些都成为他创造个人风格的有力支点,其笔力雄键苍劲,尤长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风。
王铎书法艺术格调堂皇,名重当代,有“神笔王铎”之誉。
时人赞其字有锥沙印泥之妙、龙跃虎卧之致、松涛云影之幻、造化入神之奇。
独具纵中有敛(形质美)、草中有楷(性情美)、错落有致(节奏美)、今有有古(韵味美)四大特点,既继承发扬了宋晋书法传统,又开创了明末清初时代新风。
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

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王铎《行书条幅》立轴水墨绫本 1639年作 173×53cm释文: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己卯夏月为鹤翁词丈。
王铎。
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王铎《赤箭帖》立轴水墨绫本 1649年 257×50cm王铎《草书扇面》无署年。
草书。
金笺。
凡十八行,共七十四字。
纵16.5cm,横51.5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释文以奉对一兄以释岂汝可言未知集聚何但有慨叹各慎使自前天(女更)试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别疏具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予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石老袁亲翁王铎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王铎临淳化阁帖无名氏法帖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七律太行顶星船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登太行最高处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雨中无事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临古法帖扇面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4厘米横51厘米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7厘米横52厘米赠汤若望诗翰王铎赠汤若望诗翰册页纸本这是王铎为一位外国来华传教汤若望所书写的一册页。
释文:過訪道未湯先生,亭上登覽,聞海外諸奇風動鈴旗樹影斜,漆書奇變儘堪嗟。
他山鳥獸諸侯會,異國琳球帝子家。
可道天樞通海眼,始知日路小瓜窪。
1、王铎草书《秋兴八首》2、王铎 行草《秋兴八首卷》

1、王铎草书《秋兴八首》2、王铎行草《秋兴八首卷》王铎草书《秋兴八首》《秋兴八首》为王铎四十一岁时所作,是其成熟期的书法的作品。
作品用笔上下跳跃,字的体势左右摇摆,“纵横飘忽”,很明显受到米芾的某些影响。
但不同的是,他的用笔力量更重,字的变形更强,姿态更多,可谓千姿百态。
长长的纵笔中,枯笔飞白时隐时现,如同鬼神。
产生了某种“幻”的感觉——一种死而复生的景象。
如他所喻“无中忽有,死后忽活”。
字的大多体势向左下方倾斜,正如他对米字所称颂的“飞仙”一样,好似从空中向下飞行。
该作品写得异常兴奋,慷慨自如,不受羁绊。
纸张不够书写全诗时,王铎就改写小字章草。
然而这样的换体,更显得自然而然。
在字字不连中,他写的起伏跌宕,参差错落,流动感极强,足见其对古章草掌握的精熟程度和创造力。
王铎草书《秋兴八首》册页37面,共517字,书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兴八首摇落西风莽自哀,萧条门巷近山隈。
人情只觉浮华变,辞赋先愁老鬓催。
红树城边蝉欲断,白云天际雁初回。
谁知磊块情无限,日暮寒花独酒杯。
忆昔直庐侍紫朝,梧桐金井暗萧萧。
天围太液疏宫苑,月傍端门冷御桥。
貂锦班回人影散,霓裳声断露华消。
素餐七载惭高隐,桂怨猿唬不可招。
貂锦霓裳谓魏与客氏也武昌城下汉江流,城外人传黄鹤楼。
古事古人不可见,江云江草自生愁。
珠帘卷尽潇湘雨,锦彻吹开菡萏秋。
铁篴仙风劳梦想,涛声山色满孤舟。
望黄鹤楼作关门峭壁月如霜,左辅神京旧战场。
夜静山楼吹画角,秋高鼙鼓震扶桑。
汉廷久羡侏儒饱,宣室深悲贾傅狂。
慷慨闻鸡挥剑舞,星文错落满碉房。
为卷将縪,无奈为小字开辟名山五岳尊,愿从杖屦采天门。
画图每向亭间响,婚嫁依然河上园。
古磵玄坛巡佛案,危崖削壁过山村。
何年偏历留名姓,万仞高峰欲断魂。
思游岳楚界铅山连剑浦,越王乌石枕仙丘。
云深荔熟江城暮,瘴起龙眠海国秋。
小队鸣铙浮地闇,画船引缆压天流。
回头苦忆烽烟岛,满目悲凉芦荻洲。
自闽归时有郑之龙之变相像石城拥玉砢,高皇定鼎郁嵯峨。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

王铎部分书法释文1、《赠张抱一草书诗卷》: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
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
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
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
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
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
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
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
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
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
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
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
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
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
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
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醐。
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
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
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
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2、《草书杜律卷》: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渡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随意坐僧房。
生死论交地,何繇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它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秋窗犹曙色,木落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随)转蓬。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丙戌三月夜岩荦廷尉过访闲观大观佳帖戏书子美诗为二弟仲和王铎时五十五岁3、《王屋图诗卷》送自玉六载宅频移,汝归不必悲。
笙镛俱歇处,哭泣独存时。
有鹿堪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终代谢,村酒带品篱。
自玉归寄题王屋解嘲云峰久与(“无”点去)别,薄禄复燕都。
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鱼浦兴情孤。
寄语西王屋,茗华举举无。
人事多遗虑,终朝独静吟。
敢言巢父逸,空负食牛心。
伊洛风尘扰,衣裳虮虱侵。
火山与瘴土,翻觉林深远。
梅公临行,邀予过斋中归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过。
王铎《临王涣之等阁卷帖》赏析,大图

王铎《临王涣之等阁卷帖》赏析,大图王铎行书临《王涣之帖》王铎的精湛书艺,在明末清初即享有很高声誉,与以气节着称的傅山并称“傅王”,可见影响之深。
王铎书法喜在字与字之中适当连笔,并且圆转之锋与方折相结合,多顿挫起伏而呈硬拗之势,行气舒展,呈现出一种伟傲的书风,照耀后人。
王铎擅长真行草隶各体,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述:“铎工书法,有《拟山园》石刻,诸体悉备。
”其中以行草书为主,数量也最多,且极有个人特色。
王铎的行书有精紧稳健一路的纯行书面貌,也有参以草法的行草书风。
纯行书常用于书写尺牍信札、诗文卷册,以及自己的诗文作品,主要受《集王字圣教序》和颜真卿、米芾书风影响,用笔文章稳重沉着,点画匀称瘦劲,结字工整紧密,体势俊俏古雅。
如辽宁博物馆藏《行书临圣教序》,作于明天启五年,在保持王字妍美潇洒结体的同时,用笔于俊秀流畅中略带浑厚凝重,反映了他早年行书主宗二王又融入颜柳笔意的面貌。
王铎另一路行书面貌,为临写古帖的作品,《行书王涣之帖》即是。
此作书于崇祯辛巳冬(1641),王铎时年四十八岁。
所书内容融入更多米芾和唐人草书笔意,行笔较为迅疾,又能收的住笔;点画顿挫,多折锋;结体错落有致,亦多崎侧之字。
整体风格于流美中见生拙,沉稳中见硬崛。
运笔大胆,笔力奔放,强调提按起伏,浑厚苍茫;结体则不加约束,舒展放逸。
王铎纵逸中常有横笔崛出,使转中又巧用折笔顿挫、方圆并举的笔法,收放自如,情绪跌宕,极其酣畅淋漓。
大胆的运笔,使笔画的使转中显示出一种速度感和灵动的韵律感,运笔纯熟,下笔如飞。
他在书写时,虽然尽情挥洒,纵横驰驱,随心所欲,但不逾规矩法度,有条不紊,收而不密,放而不飘。
运笔中,既注意充分表现线条中的力度,又含蓄而不张扬。
王铎行书左低右高,中间紧收,上大下小四角比较舒展,特别是左下、右下和末尾的一笔,都具放达的特点。
在结字上他纵而能敛,险中见正;在章法布局上,他注意于单字与数行字的奇欹反正。
每个字似乎欹侧不稳,但经过相互协调,行的动荡错落,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处理,却又复归平正。
王铎草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

王铎草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王铎是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王铎草书的特点的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王铎草书的特点王铎书法在吸收更多古典养分的同时,最终选择了米芾作为自己深入传统的切入点和树立个人风格的突破口,从而创造了自家面目,五十多岁走向成熟。
王铎草书在用笔上,早年受“二王”的影响,笔势较为平和,行笔温润,中年学习米芾后,笔势、笔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笔法变圆转为方折处增多。
起笔多为方折,这类用笔特征,是以近似90度的直角顿笔入纸,然后迅速弹起收笔,下笔果断,力度较大,极大表现了草书线条的钢性!王铎在米芾笔法的基础上,进而夸张运用,激荡跳跃,方折劲挺。
其次,王铎草书的笔画起笔处夸张其落笔形态,一反“二王”、米芾侧锋落笔,匀称铺毫的惯式,而发展成落笔成点,反毫平铺的运笔方法,或圆点、或方点、或侧点,与折角处突出的方折劲挺形态共同构成了王铎的笔法特征,加上笔画的挺拔劲直,形成了其刚健的线质和激荡起伏的用笔节奏。
王铎草书行笔速度很快,提按变化明显,提按变化体现在单个线条和线条之间的变化中。
线条在运行中动作比较简单明快,线条的粗细变化均呈渐变方式,没有多余的动作,表现了草书的明快爽利。
王铎草书很多收笔都是顺势送出,速度感强烈。
我们可以透过每根线条的组合,把笔画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线段来分析其线条组合构成的特点。
王铎对一些线条组合一般都是"顿笔起、轻收笔,再顿笔起、再轻收笔这样一个跳跃式的节奏。
一般情况下,王铎基本上是通过字型的大小和用墨的浓淡来调整节奏变化的。
主要特点是在单字中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但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了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
单字中线条粗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起笔的粗与收笔的细,以及下一笔画的起笔粗,收笔细这样一种变化造成节奏变化和粗细对比的。
王铎草书结字上主要体现在:一是正欹变化,整体字做倾斜,或左倾或右倾。
二是字内倾斜。
左部分左倾,右部分右倾,形成上开下合的结体形式。
最完美的王铎《琅华馆帖》

最完美的王铎《琅华馆帖》王铎尺牍刻本王铎尺牍,王铎⼄丑所书,时年57岁。
此卷笔法精妙,⽓势磅礴,章法混然天成,为晚年佳作。
刻者为明末清初著名刻⼿刘光晹刻⼯精绝传神,宛若⼿写。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
字觉斯,⼀字觉之。
号⼗樵,号嵩樵,⼜号王铎痴庵、痴仙道⼈,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
传说王铎⼊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匾额:天下太平。
楷书巨匾挂上后,在⼀⽚赞扬声中,⼀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点,成了天下“⼤”平。
众⼈抬头细审,果然是真。
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握颓笔,饱蘸浓墨,将笔向匾上掷去,不⾼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字左下⽅,遒劲洒脱的⼀个“太”字,活灵活现地展⽰在众⽬睽睽之下。
登时⼀⽚喝彩,齐夸王铎神功。
皇帝惊喜万状,脱⼝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
”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
王铎幼时家境⼗分贫寒,过着“不能⼀⽇两粥”的⽣活。
天启⼆年(1622年)中进⼠,受到考官袁可⽴的赏识推荐,⼊翰林院庶吉⼠,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六年(1643)曾⼀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书画相唱和,袁枢之⽗兵部尚书袁可⽴的神道碑⽂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书写的。
1644年李⾃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
马⼠英等在南京拥⽴福王,王铎为东阁⼤学⼠。
满洲⼊侵中国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院学⼠,加太⼦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病逝故⾥。
铎博学好古,⼯诗⽂。
画⼭⽔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傅以淡⾊,沉沉丰蕴,意趣⾃别。
⼭⽔花⽊⽵⽯,皆⽤书中关纽。
间作兰、⽵、梅、⽯,洒然有物外趣。
尤擅书法,⾏草宗⼆王,正书师钟繇,亦多⾃出胸臆,有《拟⼭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顺治三年(1646)作《渔⾈萧闲图》,收⼊《历代名贤画粹》;永历四年(1650)作《雪景⼭⽔图》,收⼊⽇本《⽀那名画宝鉴》;永历五年(1651)被满洲政府罢官归⾥,作《兰⽯图》卷、《⼭⽔卷》,分别收⼊《新版世界美术全集》、《⽀那名画宝鉴》。
王铎《草书诗卷》及其释文

幽意惬非惬,心当十月初。魄魂何日养,故旧几人疏。壁暗屠蛟刃,囊余咒鬼书。休疑无白晓,冷冷露华虚。
《金山妙高台》
天门悬石磴,半壁见苏文,逸韵归何处,空山不可闻。茶寮遵海气,佛□铺流云。北望蕃厘观,渔歌入夕曛。
《琅琊山池避寇夜行作》
野风侮卉木,鸦路助人愁,丧乱须臾险,妻孥灯火投。鼍鸣潭水沸,虎叫石门遒,独有塞江色,欣欣日夜流。
《雨中归》
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清溪路不尽,身被
《雨后同湛虚游江边古矶》
颇羡西江色,茫茫接混元。蛟龙谋窟宅,雨雹愤山根,欲洒新亭泪,惧伤渔父魂,郁森感霁日,百虑此何言?
其二:
夜雨朝来润,春江白渐通,竹楼疑罨画,花石带洪蒙。历历沙形阔,萧萧水气空,观枰逾不倦,矧在野箫中。
此卷三百年间藏于何处、何人所藏,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一位或数字高人在悉心地做着呵护,要不然三百年后她能够以这般品相再现人世?1959年夏秋之季,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不知从何得此宝物,他持卷请光绪三十年探花、时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商衍鎏过赏,商衍鎏惊叹不已,从王铎的诗到成卷经过加以推演考证,写下长跋。两年后,商衍鎏之子、同为著名古文字学家的商承祚以一卷王宠书法与容庚换得此卷,易手前,容庚在卷后也作题跋,记录斯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王铎《草书诗卷》的规模。 (西林)
己丑七月十三日过漆水老道契斋,于姜一章二公至。同饮酒间,学古作草书一卷,书俚作,内一首为黄冈官丈所深爱,贶棺及内子。偶书至此,不胜怆感,恨平生未有以报官友也,因为漆水公道之。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况外棺如麦舟之义乎。知因书怜诗,因诗怜吾,好友官丈是在。漆水老父,顿首哉,顿首,顿首!孟津友弟王铎五十八岁笔。钤印:王铎之印(白)
王铎《草书诗卷》
历观二王系列,学米者甚众,然非失之于狂狠即失之于卑弱,唯王铎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由米上溯颜真卿直至二王,点画振动,神气飞扬,变化万千,时出新致,当为米元章之后,王书之秘更能阐发之一人。
王铎58岁草书《五律十五首诗卷》

王铎58岁草书《五律十五首诗卷》
王铎草书诗卷
容பைடு நூலகம்、商承祚旧藏
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己丑秋日,王铎识。
《野寺有思》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香山寺》细径微初入,幽香疏亦稀。虚潭留幻色,暗谷发清机。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金山妙高台》天门悬石磴,半壁见苏文。逸韵归何处,空山不可闻。茶寮遵海气,佛□铺流云。北望蕃厘观,渔歌入夕曛。
《琅琊山池避寇夜行作》野风侮卉木,鸦路助人愁。丧乱须臾险,妻孥灯火投。鼍鸣潭水沸,虎叫(烋)石门遒。独有寒江色,欣欣日夜流。
己丑七月十三日过漆水老道契斋,于姜、一章二公至。同饮酒间,学古作草书一卷,书俚作。内一首为黄冈官丈所深爱,贶棺及内子。偶书至此,不胜怆感、恨(无)平生未有以报官友也,因为漆水公道之。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况(外)外棺如麦舟之义乎?知因书怜诗,因诗怜吾,好友官丈是在漆水老父母哉!在漆水老父母哉!孟津友弟王铎五十八岁笔。
《戈敬舆招集朱兰嵎桃叶别墅同作》怪此秦淮月,依依向旅人。朅来高处望,收得几层春。岩壑流鸾啸,桃花烧鹭身。情深延伫久,傥在武陵津。
《晓起》黄叶门恒闭,嗒然无自心。为因多退处,不敢问升沉。瓦缶诗情短,药斋疾色深。晨嫌巾栉事,素发腻华簪。
《十月作》幽意惬非惬,心当十月初。魄魂何日养,故旧几人疏。壁暗屠蛟刃,囊余咒鬼书。休疑无白晓,冷冷露华虚。
《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缘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坤维饶盗贼,屡屡冀西榆。
王铎52岁草书诗帖5首大写意书风

王铎52岁草书诗帖5首大写意书风
王鐸書詩,紙本,每開縱:28.3公分;橫:36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作品原為長卷,現已改裝成冊。
第三首詩「圍城」以下十字三行,在裝裱時順序顛倒,自署書於崇禎十六年(1643)寓孟庄山志園(在河南衛輝府蘇門山南),年五十二歲。
第五首詩為是年於蘇州附近與好友相聚的紀游之作。
本幅選自<元明書翰>第六十冊。
王鐸堅持一日臨帖,一日自由書寫,終身不易。
其草書運筆有顫動的韻律,墨色變化多,從濃墨到墨將用盡的枯澀,筆法依靠臂部起伏擺動,受黃庭堅、祝允明的影響。
自作詩五律五首,謂「詩狂作數首」而書更狂,其作品表現出大寫意書風。
釋文:
金山頂鴻飛閣。
秋山晚更青。
垂老探玄冥。
漠漠朝多雨。
蒼蒼夜
降靈。
菊醑無客醉。
簫韻與猿聽。
輾轉懷蕭爽。
銀河展幔亭。
告大次寒陽山趣。
懶人山是與。
長夏觸心光。
已見碧桃實。
空思紫草芳。
輯書蛇性善。
撫軫鶴音涼。
勸汝勤鞅掌。
白頭養石房。
......。
丹青飞狐推荐作品:王铎行草《金山寺诗》,要多狂有多狂!

丹青飞狐推荐作品:王铎行草《金山寺诗》,要多狂有多狂!王铎行草《金山寺诗》安徽省博物馆藏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
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
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
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
在我国书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是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
王铎的行草《金山寺诗》,藏于安徽博物馆,品相虽差,而用笔用墨,精气神俱佳。
此作王铎书于崇正八年乙亥(1635年),王铎时年43岁,正值创作盛年。
这张作品一如既往地延续了王铎大刀阔斧一面的风格。
用笔开张,气度轩昂,刀枪剑戟,一应俱全。
每见这种大尺幅作品,总让人联想起沙尘浩荡的将军挥刀,令人动容。
开篇,王铎大笔一挥,用他独有的、极具个性的涨墨开头,恰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高调的开头,把整个主旋律定了下来。
在王铎的书法中,连断的运用相当巧妙与动人,在技巧上继承了怀素、董其昌一路的断连用笔,并且某些技巧有所夸张和延伸。
王铎的用笔高妙,在于他能把笔全方位用上,从涨墨到牵丝,干湿交错,粗细变化。
错综复杂的掺杂,制造矛盾与化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各种组合中不断地上演。
王铎的用笔,若与《书谱》比较,其胜人之处在于能通过大刀宽斧用笔与章法组合,一览无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
艺术之谓为艺术,在于其能通过技法表现人本而臻于道,而并非单纯的表现技术的层面。
释文:大江鳌背拥金释文:堤解缆攀藤释文:路欲迷赤日常释文:流孤寺外白云只释文:在暮山西层崖释文:剥落残碑卧古释文:洞阴森怪鸟嗁古陵溪释文:卜筑中洽堪自释文:老何须更棹王铎的行草《金山寺诗》释文:大江鳌背拥金堤,解缆攀藤路欲迷。
王铎草书《杜陵秋兴诗卷》及释文

王铎草书《杜陵秋兴诗卷》及释⽂王铎草书《杜陵秋兴诗卷》
王铎草书《杜甫秋兴》卷(五⼗五岁作)⾃署书于丙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
纸本。
凡六14⾏,共324字。
纵28厘⽶,横420厘⽶。
⼴州美术馆藏。
释⽂: 杜陵秋興王鐸書瞿塘峽⼝曲江頭
萬⾥⾵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
芙蓉⼩苑⼊邊愁
雕欄繡(檻)柱圍黄鵠
錦纜⽛檣起⽩鷗
回⾸可憐歌舞地
秦中⾃古帝王州
千家⼭郭靜朝暉
盡⽇江頭坐翠微
信宿漁⼈還泛泛
清秋燕⼦故⾶⾶
同學少年多不賤
五陵⾐⾺⾃輕肥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事違落此⼆句補之)
聞道⾧安似奕碁
百年世事不堪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武⾐冠異昔時
直北關⼭⾦⿎震
征西⾞⾺⽻書馳
⿂⿓寂寞秋江冷
故國平居有所思
昆吾御宿⾃逶迤
紫閣峰陰⼊渼陂
⾹稻啄餘鸚鵡粒
碧梧樓⽼鳳凰枝
佳⼈拾翠春相問
仙侣同⾈晚更移
彩筆昔曾千氣象
⽩頭吟望苦低垂
夔府孤城落⽇斜
每依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
奉使虚隨⼋⽉槎
畫省⾹爐違伏枕
⼭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上藤蘿⽉
已映洲前蘆荻花
杜詩(年)千古绝調每⾒有哂之者姑不辭遇求書則書之⽽已萬世⾃有定評當不知道也丙戌三⽉夜孟津王鐸書巖筆先⽣偶得此不嫌其拙同孝升書字時⾄五⽉⼗三⽇夜。
王铎巅峰之作:《拟山园帖》

王铎巅峰之作:《拟⼭园帖》王铎巅峰之作:《拟⼭园帖》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个⼈物备受争议。
⼀个是宋朝皇族后裔、后来归降元朝的赵孟頫,另⼀个就是官居明朝⼤学⼠后来归顺清朝的王铎。
在明朝,董其昌⼀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盛⾏,⽽王铎取法⾼古,与拘谨乏趣、滑弱⽆⼒的书风相抗衡,⼤胆创新,开创⼀代书风。
他是书法史上⼀位杰出的⾰新⼈物。
王铎的书法,追随⼆王遗风。
尤其是临帖,功夫很到位,⽽且临帖时擅长在原帖上创新,独具特⾊,世称“神笔王铎”。
王铎因他在明亡之后降清,在⽓节上颇多可疵之处,故许多⼈对他的⼈品常有微词。
但其书法在⽇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深受欢迎。
⽇本⼈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园帖》传⼊⽇本,曾轰动⼀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拟⼭园帖》。
《拟⼭园帖》清顺治⼆年,镇守江宁的王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开城门降清。
所以,被⼈认为是贰⾂。
王铎擅长⾏草,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拟⼭园帖》。
王铎年少成名。
14岁开始读书,16岁⼊庠,30岁中举,天启⼆年31岁中进⼠,⼊翰林院为庶吉⼠,崇祯⼗⼀年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经筵讲官、教习官等职。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的书法⽤笔,出规⼊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如,⼒道千钧的⼒量。
据说,王铎写成《拟⼭园帖》后,曾为了救济灾民⽽把这些字帖卖掉,后来⼜陆陆续续写了新的《拟⼭园帖》,命其⼉⼦将此帖书法刻⽯,传之后世。
刻⽯达90多块,现多存于河南的王铎故居。
拓⽚深受⽇本⼈喜欢,视作王铎教科书式的法帖。
清代书法家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中说:观《拟⼭园帖》,乃知孟津相国于古法耽玩之功.亦有不少,其诣⼒与祝希哲相同。
当代教育家、书画家启功先⽣评价王铎的书法:觉斯笔⼒能扛⿍,五百年来⽆此君。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高清)欣赏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高清)欣赏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匡时2011春拍成交价1552万元作品鉴赏王铎的草书,主要学米芾以中锋为主、八面出锋的运笔法,在圆转中回锋转折;同时又掺入折锋,显得气势雄强;提按顿挫变化较大,时出颤动的笔画,墨色由浓及淡到枯,层次丰富呈现出奇肆的风格;结体紧密,连笔较多,姿态崎侧,追求奇险,章法疏密相间,上下错落,大小参差中见平衡。
《霋岳楼笔谈》:“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王铎艺术的最高成就反映在他五十岁以后的创作上,行草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55岁前后。
其中以杜甫诗为内容的三件《杜甫诗卷》、《杜陵秋兴诗》、《草书杜律卷》最有代表性,王铎在这一年连续创作出数幅杜诗卷,一方面有王铎对杜甫诗作的热爱,另一方面又通过书写杜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些作品气势酣畅似千军万马奔腾。
此卷为顺治三年(1646)所作,时王铎五十五岁;为出版多次的草书名作。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局部此件《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笔力厚拙稳健,点画遒劲婉转,古意甚浓;运笔飞动,粗细起伏带颤动的韵律;墨色浑厚,干湿浓淡富于变化;字与字之间所引带,行与行之间也相互参差。
王铎在书写时中掺入了唐人狂草之法,多个人奇崛书风。
运锋抑扬顿挫且极富变化,有些字落笔时稍用顿笔“藏头”,往往留下一团墨滞,收尾时又陡然起笔,轻细的点画引带至下一字开首,气脉贯通。
墨色浓淡多变,由浓墨下笔,一直写到色淡墨干,由浑厚渐变为枯涩。
粗细轻重、枯湿浓淡的起伏跌宕,是笔墨产生很强的韵律感。
结体的大小错落和崎侧多姿,行距的疏密相间和揖让开合,也增强了作品的奇逸之势。
此幅草书手卷较之立轴更显得流畅、淋漓、狂放、恣肆,气势雄阔磅礴,反映了他典型的草书本色面貌。
入清之前,王铎的书法即已挥洒自如;入清以后的作品更强调气势,笔势奔放,造型夸张,章法绵密,大小错落。
王铎的笔法流动,纵横捭阖,厚重朴实,不颠狂;但在厚重的本色中,又能字字笔力遒劲,生发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搴旗空失算,磨墨甚凋颜。悔不栖耘斗,翘翘望故山。
《与千顷述耘斗又思状游告石友公五弦》
一旦扬帆去,旧溪未易回。可堪牛首路,辜负凤林醅。
家共千村破,人从百战来。敢言茅屋岫,酌而看花开。
《柬石友公千顷》
非爱深卜夜,箫闲似习园。高邮无远警,日日且开尊。
邀友临鸡栅,烹葵傲鹿门。放怀何寂寞,无处非花源。
伏审帖册页
释文:伏审八月定发,从行,远闻不胜忭跃。今日元七来,望弟速到极也。愿在路谘闻,不停滞,幸甚未即展。时禅诵,得果已来,将无退转也。奉别倏尔逾卅载,即日遂良须鬃尽白。即日蒙恩驱使,尽生报国;涂路近止,无由束带。壬午春,王铎。
钤印:王铎、宗伯学士
▲
家中南涧立轴
释文:家磵谁登眺,天寒草木稀。雨余孤岫出,日暮众禽依。诸郡寇仍紧,三年人未归。石坛偃卧否,处处野棠飞。
庆此庆,敬豫在彼,尚未议还,增耿耿,皇象草章百信送之勿忘,从修老乡翁。太康王铎。
▲
贈沈石友卷
释文:
《别千顷忽遇沈公祖石友书舍》
西鄘十栽别,地轴忽争回。霹雳繇人起,熊罢满眼来。
卫书情旦旦,吴桥视梅梅。相见舍千泪,何心酌酒罍。
《投石友公千顷因寄于一故友》
《奉石友公》
同时槐穗结,独尔晚相亲。寂寞无余席、长崎遇此人。听歌忘拭泪,善谑学藏身。莎栅离吾远,晨昏定作邻。
《邀石友公示千顷》
今日欢娱处,昔年避乱人。平生思好友,非是滥交亲。耘斗山如旧,苏门虎作邻。谁知歌舞意、野性可能驯。
其二
境新耳目改,卫北悔花源。数日闲歌调,何人共酒痕。琉球来贡物,鹦鹉解方言。桂馆天通意,无倪想灏元。
▲
临唐代宗帖
释文:忽枉来书,谈饰过实。非敢当仁,披览循环,祗以增愧。故斯表意,余不多云咨。使至,得枇杷子,良深慰悦。嘉果珍味,独冠时新。但川路既遥,无劳更送。临唐太宗帖 润老先生词坛 王铎
▲
贈张抱一行书诗卷
释文:壬午春莫书于怀州公署 抱一张公祖招饮舟中,偕又白给谏、念冲太守、云岫给谏 此夕联轻舫,相从秩秩音。不期湖海意,转入素虚心。近岫清光正,孤城返照深。悠然仍未尽,掩褐(禾木旁)复何寻。其二 浦云能自暇,逾与道情亲。况坐声光里,高闲似古人。一壶催叠鼓,诸屿绕闲身。谁谓烟尘外,芳洲水不春。其三 邃深更得静,萧瑟答幽声。众派朱灯泛,一痕白鸟鸣。烟花身未老,丘壑道弥荣。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声。其四 冲虚风在御,人影近渔扉。顿悟烟奚泊,斯知梦所依。湖江春自阔,戎马事多违,欲去频延佇,钟声出隐微。上沐涧寺后峪柬臾声诸君子 忘此群生动,禽言亦觉纷。屡窥深谷色,高卧太濛云。百药吹香路,一身生月纹。其中殊领略,鱼罟也氤氲。抱一张老公祖教之 孟津王铎
资料王铎书法作品选
黔艺空间 黔艺空间2021-12-17 20:47
王铎,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1644年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释文:予年十八岁过中条至河东书院忆登高远望尧封多葱郁之气今齿渐臻知非觏吾乡太峰眉宇带中条烟霞之意勉而书此岂非非之为欤己卯洪洞王铎
▲
行草书金山寺诗立轴
释文:
层崖剥落残碑卧,古洞阴森怪鸟啼;卜筑中冷堪自老,何须更棹古陵溪。金山寺之二首,王铎为皓老先生词宗正之,乙亥秋具草。
▲
贈郑公度草书诗
释文:金山顶鸿飞阁。秋山晚更青,垂老探玄冥。漠漠朝多雨,苍苍夜降灵。菊醑无客醉,萧韵与猿听。辗转怀萧爽,银河展幔亭。告大次寒阳山趣 懒人山是与,长夏触心光。已见碧桃实,空思紫草芳。辑书蛇性善,抚轸鹤音凉。劝汝勤鞅掌,白头养石房。上烟欲行 何道能留汝,生涯正未穷。围城榆鼓稻,花风叶雨戎。漕自江淮转,人才邹鲁通。片帆安可问,海气远天空。阳山郊 浞浞寻香岫,傍傍过水门。江帆(安何)所事,村柳自无喧。客况空高埠,莺音似故园。不闻何处去,悦悟在岩根。石惠召自浒墅入大石山。登象鼻诸峰。牢落江湖客,偏将梵服寻。苟非同采药,不易有幽心。蔚荟消诸霭,琴书閟一岑。足音无亦好,蚓食保芳林。崇祯皇帝十六载,寓孟庄山志园灯下,书狂作数首,公度郑词丈正之。孟津王铎年五十二岁笔
▲
《三潭诗卷》纸本 27*158cm
释文:三潭。地灵深秘势峥嵘。倚石肃然旅魄惊。雷(声)响砰轰霖雨蓄。神共摩盪药苗荣。即观元气同开辟。岂与寒泉共死生。怪岛休将人境说。栖真玄灏有天声。予素未书隶。寓苏门始学汉体。恨年异壮。学之晚。虽然。羲之。高适五十可也。王铎 甲申春正月 为顺後(无阝)亲丈书求教
▲
忆过中条山语轴
其三
又作河南客,菊开不少留。行山非我去,淇水惹人愁。寇迳黄蒿密,蝉声白虎秋。吟诗幽更远,伊郁与谁谋。
其四
年少意无涯,释玄不一家。何如从服食,高卧岂云霞。
石版收龙乳,雪楼扫桂华。老夫窟宅选,未定泛松槎。
款识:庚寅(一六五零)七月,社弟王铎具近草,为石老沈翁公祖吟壇,正之。在孙司马轩书。
钤印:王铎之印
▲
王铎书法作品选
▲
《自书石湖等诗五首》 行书 27*253cm
释文:石湖。物心流水会,草外即平皋。怀土佳兵厌,占云挟雨高。学狂希羽客,引笑佐溪毛。幽影皆为象,前滩响莫涛。瓜州大慈庵夏望,吾择慈庵寂,焚香起正心。杖因江稻植,山在寺门寻。楚越中区抱,金焦大壑深。紫天开素气,鸦路意阴阴。贺九山村已遇枇杷熟,频过碌石园。远柯兼瀑影,古凸自柴门。骨傲仍多性,兰衰尚有根。昌阳飞半腹,石穴共寒温。问牧斋拂水山崖 欲履虞山迳,还赊六尺筇。思君偕寤语,似共万溪松。桂酒留华榭,天门落古镛。可知头尽皓,更得扰玄龙。丙戌五月朔,王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