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七彩课堂《认识周长》说课稿
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推荐阅读]
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推荐阅读]第一篇: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课程标准对于“周长的认识”这一具体的课程内容,在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目标要求,即“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1一、教材说明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认识周长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是西师版教材编写的一个创新。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
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认识周长》(说课稿)
(2)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长度测量知识,推导出周长计算公式。
举例:通过实际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宽)×2,进而推广到其他规则图形。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分组讨论进行得非常热烈,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让我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中增加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意识到自己提问的方式还有待改进,应该更开放、更有针对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这一环节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让学生复述等,以确保他们对周长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周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物体的边缘长度?”比如,我们的课桌边缘、书本封面的边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长的奥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论证;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周长的相关问题,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够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周长的定义和意义;二是计算周长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基本概念,理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长度单位,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其意义,计算周长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正确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围绕一个物体走一圈”,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讲解周长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的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度的测量》中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周长,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借助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从一枝铅笔、一个教室、一个游泳池等不同物体的面和边引出周长的概念,并且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和体验周长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含义,能初步认识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
2. 让学生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认识和体验周长的含义。
3.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
2. 难点:学会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采用直观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我请同学们观察一个物体(边说边演示),我手拿着一把直尺,沿着这个物体的外沿量一圈,那么我量的结果是多少呢?这个结果叫做这个物体的周长。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周长的概念。
然后我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或边可以量出它的周长?学生自由发言后,我请学生拿出数学课本,让他们观察课本的封面和四个边,然后我示范如何测量课本封面的周长,并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课本封面周长是多少?(二)探究新知首先我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量出它们的周长。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周长的含义。
接着我请同学们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并将每个图形的周长填入表格中。
然后我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四条边的长度相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受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做好铺垫,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周长的概念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描一描、辨一辨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运用多种策略正确测量物体或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周长的知识,增强学生自信心,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直观想象、量感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已有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对周长虽有模糊的认识,但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
由此我们提出教学重难点,分别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周长含义,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2.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运用多种策略正确测量物体周长。
五、教学方法首先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满提出,在教学中要更关注和落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下三种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进行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中将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适当互动引导,用多种方法理解新知识,并交流分享。
2.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引导学生。
提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中,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3.学生学法,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用学具,动手实践等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
《认识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周长》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苏教三年级(上册)p61~62《认识周长》。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我的思路是: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或4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他们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知识。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如何测量周长等,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周长的概念,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2.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以及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讲解测量周长的注意事项,解答学生的疑问。
5.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测量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周长的概念、测量周长的方法两个部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活动探索单+巩固练习单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活动探索单+巩固练习单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如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他们也已经学会了用直尺和卷尺进行简单的测量。
但是,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圆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圆形的周长。
2.新课导入:介绍周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直尺和卷尺测量圆形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选择一个简单的图形,用直尺和卷尺测量其周长,并记录下来。
5.总结与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讲解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困惑。
6.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认识周长》第1课时。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结合课件,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来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我的挑战。
三、说教法、学法学法: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注重实践。
四、说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卡片。
《认识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周长的概念。
2.能够运用周长的定义计算物体的周长。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教学方式:通过展示物体和互动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展示物体:圆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图片:周长计算的相关图片。
3.游戏道具:棋盘游戏、卡牌游戏、计算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圆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给这个圆环绕上一根绳子,我们需要绕多长的绳子呢?从对圆环的观察和思考中,引出“周长”这个概念。
2. 概念讲解讲解周长的定义: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的边长之和,一般用P表示。
通过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算出它们的周长,并强调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3. 游戏互动1.棋盘游戏:让学生在棋盘上移动,计算步数,寻找最短路径。
引导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周长与路径长度的关系。
2.卡牌游戏:给学生发放卡牌,通过卡片上的图形计算周长。
让学生体验到周长的实际应用。
3.计算游戏:学生需要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然后进行排名比较。
增强学生观察和计算的能力。
4. 总结归纳通过上述互动游戏,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整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互动游戏,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的观察、思考、计算和交流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周长的实际应用,继续拓展并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1000字尊敬的评委、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认识周长》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初步认识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 + 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法。
(2)结合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
3.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探究周长的概念(1)导入问题:某人在小区里散步,绕了一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条路的长度?(2)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得出周长的概念:周长是封闭图形的所有边长之和。
2. 周长的计算方法(1)通过例题手把手教学。
(2)结合教学中心探究,让学生主动发掘。
3. 周长与面积的关系(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让学生在团队互动中学会分工合作。
2. 结合问题解决法:注重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发现方法,从问题中去探究。
3. 个性化学习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问学生小区旁边的小路是多少米,学生说不知道,老师又问他们知不知道如何计算,学生表示不知道,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测出来,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计算周长,并计算一下长方形、三角形的周长。
3. 小组探究:学生自己分组并且从周长的计算中引出面积的公式。
4. 个性化学习:放在PPT上的计算题,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算法,采取自己擅长的方法计算。
5.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认识周长》说课稿讲课讲稿
(二 )操作实践,归纳概念
首先让学生从周围选择一个图形,摸一摸它 的周长 ,让学生感知一周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在 白纸上用水彩笔把这个图形的一周画下来并观察, 教师动画再描出刚才展示过的图形周长,启发学 生思考,围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图形的什么?引导 学生概括出周长的意义: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的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理学到的知识, 加深记忆)
七 板书 认识周长
1、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2、测量方法:规则图形用直尺测量长度
不规则图形用毛线、软尺测量长度 3、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定义、方法、应用全部展示在黑 板上,一目了然)
谢谢指导
方正小学贾俊梅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摸描等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三) 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组织学生具体测量一些图形的周长, 并组织学生交流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为后面学习周长的计算作一些过渡性 准备,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可能 有的同学每条边都量,也可能长方形 只量长、宽,正方形量一条边)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学生对 周长的理解及应用)
《认识周长》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特征 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为后面学习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 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 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 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 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 面的。
▪ 难点是建立周长的观念,因为空间与图形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周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以后学习计算图形周长、面积以及探索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
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直观感知上,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周长的含义,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2、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1)课件展示一片美丽的树叶,提问:“同学们,这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把它的形状画下来?”(2)让学生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缘描出树叶的形状。
(3)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问:“你们画的都是树叶的什么?”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周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共3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共3篇〕第1篇: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
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老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
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第一个例题教学时老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联络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考虑、等理论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质疑、引起考虑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拟、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
纵观整节课,老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的,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详细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展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根本形式。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
小学生还处于详细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才能不强。
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绘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
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
最后自然过渡到老师想知道黑板上这个长方形周长,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得到计算周长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周长。
汇报方法后再比拟优化方法。
新课授完老师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地稳固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五篇材料)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五篇材料)第一篇: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磨课过程及课后思考这四个板块来说明。
【教材分析】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
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可以发现:1、旧人教版的例题中国旗和数学书的封面都是长方形的,新人教版将国旗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实物图形更加多样化。
2、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像这类问题出现在旧人教版单元整理的练习中,还加了星号,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长这一课结束的练习十八中,没有加星号。
可见习题的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PPT放前测图)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长的含义,占所有学生的35.5%。
还有64.5%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
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长,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
这个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情的分析以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2.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_苏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设计一、说教材《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这一安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而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在为书签镶边、围灯带等活动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1、观察操作法。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3篇)认识周长说课稿1恭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中“认识周长”这部份知识。
本课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者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能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一、说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故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竭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味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者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磨课过程及课后思考这四个板块来说明。
【教材分析】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
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可以发现:1、旧人教版的例题中国旗和数学书的封面都是长方形的,新人教版将国旗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实物图形更加多样化。
2、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像这类问题出现在旧人教版单元整理的练习中,还加了星号,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长这一课结束的练习十八中,没有加星号。
可见习题的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PPT放前测图)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长的含义,占所有学生的35.5%。
还有64.5%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
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长,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
这个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情的分析以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2.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周长的本质特征。
【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完成以上的三维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版块: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们主张“以学定教”。
在学法上,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具体又如何操作让我们打开第三版块:说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七彩课堂《认识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认识周长》,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周长,且本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几何图形的周长做好铺垫,因此,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三年级学生学情特点,我从以上三个维度设置了教学目标。
其中感悟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则是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完成以上三维目标,我将结合希沃白板技术从以下四个环节设定教学过程。
课堂一开始,我创设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情境,提出羊为什么会被狼偷走呢?这样就产生了为牧羊人围栅栏的心理需求,该怎么围呢?请一个学生上台来围一围,学生从这一点出发绕一圈回到这一点。
还可以怎么围呢?学生发现也可以从任一点出发绕一圈回到这一点,揭示羊圈一周边线的长就是羊圈的周长。
此时,我利用板中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
接着,活动探究,深入本质。
先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再让他摸一摸物体的边线。
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数学书、课桌、黑板、闹钟,从而揭示,这些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是它们的周长。
认识完什么是周长了,你能描出这片叶子的周长吗?这时学生都能描出来。
接着我用截图功能创设情境:如果这片叶子被虫子咬了一口后,那它还有周长吗?这时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疑惑,那么在争辩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描出来,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习了物体的周长,那图形的周长该怎么表示呢?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一周吗?先在作业纸上描一描,教师进行巡视,并捕捉特色答案,用“希沃授课助手”进行投屏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出几何图形的一周,从而概括出:这些图形的一周,就是它的周长。
在学生得出概念后,我反问: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呢?通过比较,孩子们可以发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随后我用蒙层的功能出示完整的概念。
接着,利用白板中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易错点,利用班优随机选取2名学生上台PK,给获胜者加分。
那要知道下面哪个物体的周长长一些,要怎么办呢?得到同学们一致的答案:量一量。
这时我会出示小组活动要求如下,利用计时器限时3分钟。
接着全班汇报交流:
1.学生发现,可以用直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从白板工具中调出直尺)。
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再用乘法和加法算出来。
2.对于不规则的图形,如徽章学生发现可以用绕线法量出周长。
3.又如圆形除了用绕线法还可以用滚动法,其中蕴含着“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环节三:来到了学生最喜欢的闯关环节。
让我们一起进入基础关,这是一个长方形,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求出它的周长,学生得出三种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得出第三种方法最简便,也是为下节课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做铺垫。
接着,进入思维关:画一条线,你能把下面长方形分成两个周长相等的两部分吗?学生轻松得出,可以划分成两个同样大的图形。
也有学生脑洞大开得出这些画法。
通过此题,开拓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最后,链接生活,总结延伸。
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是学校操场情景图,这儿有个篮球场,你能边指边说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吗?避免受其他场景的干扰,使学生看得更加的清楚,这时运用放大镜关灯效果进行聚焦。
接着让学生在“超级变变变”视频愉快的结束了本节课内容,让学生知道在变的过程中,图形发生了变化,但周长始终没有变。
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我充分的利用了电子白板,使得课堂更生动,学生更主动,师生更互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恳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