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意境论浅析

合集下载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古雅与意境是王国维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深受重视的审美标准。

在王国维的美学理论中,古雅与意境被视为构建艺术作品的重要元素,是评判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雅与意境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古雅,即古风雅致。

在王国维看来,古雅是指对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传承与继承,是对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古代风韵和雅致的追求。

王国维认为,古雅并不是一味地模仿古人,而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的基础上,赋予现代文学作品以古人的风貌和韵味,使之具有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底蕴。

古雅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积淀的千年历史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是中国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文化自觉和审美理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文学之为艺术,吾始终以为人性最高之事,合乎人性最高之美则为最佳,故老者之风韵,诚高尚之美也。

”这句话表明了王国维对古雅的看法:古雅是一种高尚的美,是一种自然与人性的和谐之美,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精神与审美境界。

古雅在王国维的美学理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继承,更是中国文学审美的根本基础和审美标准。

在古雅的指引下,中国文学不断追求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高尚雅致的审美精神,也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永恒的魅力和超越时空的庄严。

意境,即意味所在。

在王国维看来,意境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深远的意蕴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意境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意气风发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审美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其意有余而意境不足,觉其浅俗;其意不足而意境有余,则觉其冗拙。

”这说明了王国维对意境的重视和看重。

他认为,一个文学作品如果只有意,没有境,则会显得浅俗俗气;一个文学作品如果只有境,没有意,则会显得冗拙无趣。

只有意与境的统一,才能构成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

意境在王国维的审美理论中是非常关键的,它是文学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灵魂和内在精神,也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审美特质和价值观。

浅谈意境说

浅谈意境说

浅谈意境说在《意境杂谈》中,李泽厚对“境界”说则进行了专门深入地论述,他说:“‘意境’也可称作‘境界’”,但“比稍偏于单纯客观意味的‘境界’二字似更准确。

,”所以他就用“意境”一词代替了“境界”。

他认为,诗画中的“意境”与小说戏剧中的“典型”是美学中平行相等的两个基本范畴,两个概念彼此渗透,可以互相交换。

他说:“‘意境’,有如‘典型’一样,如加以剖析,就包含着两个方面: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

为了简单明了起见,我们姑把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后者叫做‘意’的方面,‘意境’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生活的本质真实。

”接着,他又分别对“境”和“意”两方面加以分析:“境’和‘意’本身又是两对范畴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意’是‘情’与‘理’的统一。

在情、理、形,神的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关系中或可窥破‘意境’形成的秘密。

”很显然,李泽厚是用自己对于“典型”的认识来分析“意境”的,他认为“‘形——神’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典型形象的问题。

”而情理的矛盾统一形成的‘意’则是“创造典型和意境的主观创作方面的必要条件。

”尽管在具体论述的过程中,李泽厚也引用了刘勰,司空图、严羽,王土祯等人有关“意境”的言论作根据,但他对“意”和“境”的解释仍然带有很大的逻辑演绎的色彩,他用来进行理论演绎的基础是“典型”、“形象”等从西方引用来的现代文论的概念,属于横的移置。

这种思辨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意境”概念,如他认为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

这样就从一般意义上对意境概念作了总的概括,后来的人在谈论意境问题时都不能离开情景交融这一基本的范畴。

但是李泽厚对“意境”的分析更多地代表了现代人对于意境的认识,至于前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就应该从纵的历史的角度加以考察了。

在前人关于“意境”问题的论述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境界”说无疑是最有理论价值的一种认识,它涉及到意境的创造,意境的深浅,“隔”与“不隔”,“有我”与“无我”等重要问题,所以人们在对意境概念作历史的考察研究时首先注意到它也是理所当然的。

王国维词的意境分析

王国维词的意境分析

学 士 学 位 论 文王国维词的意境分析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学 院:专 业:完成日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完成日期:摘要我国古代意境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至汉代是其萌发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时自觉形成,至中唐时期走向成熟,以"境象"关系为内涵,揭示了意境的审美特征。

宋代以后广泛地移用意境概念于小说和戏剧批评当中,晚清王国维以西方美学为参照来分析意境的构成,对这一理论作了最终的总结。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了“境界说”(意境),使意境理论终至归结。

《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以及最重要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更是在意境理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意境理论;《人间词话》;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AbstractOur country ancient times the ideal condition theory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Pre-Qin to the Han Dynasty is its germination stage,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starting from thinks the formation,moves toward maturely to the Tang time,take " the boundary elephant " the relations as the connotation,has promulgated the ideal condition esthetic characteristic. Middle Song Dynasty later widely will divert to another use the ideal condition concept criticizes in the novel and the play,latter Qing dynasty Wang Guowei will analyze the ideal condition take the Western esthetics as the reference the constitution,has made the final summary to this theory. Wang Guowei "the World Notes and comments on ci" proposed “the boundary said” (ideal condition),causes the ideal condition theory to result in the conclusion. "the World Notes and comments on ci" “the life three boundaries” as well as most important “have me the boundary” and “bo undary of the altruism” have the very vital role in the ideal condition theory.Key word,s Ideal condition theory; "World Notes and comments on ci"; Wang Guowei; Has me the boundary and the altruism boundary of.目录第一章 (1)1.1先秦意境学说的发展 (1)1.2汉魏六朝意境学说的发展 (1)1.3唐代意境学说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古雅”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人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的核心要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论述。

我们来谈谈“古雅”。

王国维认为,“古雅”是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的集中体现。

他认为,古人之所以具有“古雅”,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和审美眼光。

古代文人相信,有真情实感、有诗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美。

他们对事物的审美追求主要是以古人的经验和智慧为基础,注重对人性、情感和生活的深刻洞察,追求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这种古雅的审美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雅的审美经验不仅是一种审美标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他认为,人们应该向古代文人学习,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从而纠正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浮躁和功利之风。

只有通过对古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借鉴,才能拥有一种超然的审美视角,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艺术的美妙。

古雅还需要通过一种“修炼”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通过对自己的心境、情感和智慧的培养和提升。

只有当个体内外在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时,才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到古人所追求的那种“古雅”的美感。

与“古雅”相辅相成的是“意境”。

王国维认为,“意境”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意境。

他认为,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抒发情感和追求真理的内在需求,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到心灵的震撼和触动。

这种意境是一种非凡的艺术境界,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并使人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在王国维看来,一个艺术作品能否给人以美的享受,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艺术家应该通过精心创作和表达,使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通过作品传达给观众。

这种意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更是一种以引人入胜和触动观众内心为目标的审美追求。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美学批评领域里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思想对于中国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古雅”和“意境”是他最为重要的美学概念之一。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简要阐述,并探讨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学的意义。

“古雅”是王国维所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它承袭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观念。

王国维认为,“古雅”首先要具备的是一种清新脱俗、自然优美的视觉感受。

这种古朴、古雅的美感是一种文化传承,需要由文化传承者利用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心灵体验把握,并传递下去。

王国维认为,“古雅”美感可以从文化、精神、艺术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例如古诗词、古乐器等。

在王国维看来,“意境”是诗歌艺术的灵魂所在。

他认为,“意境”既是诗歌中产生的独特的审美情感,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是,他同时认为,“意境”并非只是诗歌的题材或者主旨,而是包含在诗歌的文艺形式之中。

因此,他提出“文学艺术气息”的概念,这包括了诗歌语言的音韵、形象、情感等方面,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情境和视听感受。

王国维认为,一个好的诗歌作品必须具备古雅的美感和独特的意境,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经典之作。

“古雅”和“意境”这两个美学概念不仅仅是美感体验的表述,更是代表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

通过“古雅”这个美学概念,王国维强调了以自然朴实的审美为中心的态度,其中包括对于文化传承的巩固和推广。

这种以清新、自然、优美为美的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特有精神。

而通过“意境”这个概念,王国维强调了文艺作品的整体性和内在价值的体现。

他提出的“文学艺术气息”的概念,也为我们深入理解文艺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更为精准的目标。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1877-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艺美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曾著有《人间词话》,提出了“古雅”与“意境”等一系列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间词话》一书中,王国维详细地论述了“古雅”与“意境”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

本文将从王国维的美学要论入手,探讨他对“古雅”与“意境”的研究及其在中国文学美学中的意义。

一、“古雅”与“意境”的内涵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1. 古雅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古雅”定义为:“古者,正也;雅者,美也。

他们千年来至此代及未来万精、万美不可详极他们叠加於细微丝缕中,滋长益美、区别淀雅。

”(《人间词话》卷一)这里的“古雅”并不是简单的古老和优美的意思,而是指古代的文学作品经过岁月的精华积淀,成为经典之作,具有无穷无尽的美感,成为了后人的楷模和典范。

王国维认为,“古雅”的作用是能够激发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滋养。

2. 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定义是:“人之形骸,可感而役谐;其所谓风化,实感而通要。

具此理,韵味所发,正是意境之感。

”(《人间词话》卷一)在王国维看来,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是由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构成的。

这种情感和思想并非表面的文字和词句所能表达的,而是通过文字的表面意义所无法触及的深层意蕴。

意境不仅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带领读者进入到一种特有的心灵境界,产生共鸣和共鸣的感情体验。

“古雅”和“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学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并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王国维的美学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理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美学角度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的新视角。

二、王国维美学要论对现代文学与美学的启示1. 对于文学创作的启示从王国维的美学要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文学创作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审美品质上。

《人间词话》中的意境与人物情感探析

《人间词话》中的意境与人物情感探析

《人间词话》中的意境与人物情感探析《<人间词话>中的意境与人物情感探析》《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人物情感进行了精彩的探析。

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意境的营造方面,《人间词话》提出了“境界说”。

王国维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这意味着,意境不仅仅是对客观景物的描绘,更是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通过诗词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独特氛围和情感世界。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广袤沙漠中孤烟笔直升腾和黄河边落日浑圆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雄浑、壮阔而又略带孤寂的意境。

读者在欣赏这两句诗时,仿佛能够亲眼看到那辽阔的沙漠和壮丽的落日,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那份宁静与超脱。

再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豪迈奔放的语言和宏伟的想象,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意境。

诗人尽管身处困境,但依然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理想,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通过意境的营造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在人物情感的表达上,《人间词话》强调了“真”的重要性。

王国维认为,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诗词中的情感应该是发自内心、毫不做作的。

比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一连串的叠词,将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真实而深切的情感,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无奈。

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自己亡国之痛的哀愁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他内心无尽的愁苦。

这种真实而深沉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也不禁为他的遭遇感到悲哀。

《人间词话》还对不同类型的意境和人物情感进行了分类和比较。

例如,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化学者和美学家,在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对古代文化和传统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古雅”和“意境”两个美学概念,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雅”是王国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所提出的美学概念。

他认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古雅,即古代文化给人以高雅、深邃之感。

古雅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与妆著、作品等无关,而是与人自身的修养和品味相关。

王国维认为,古雅美是通过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沉淀而形成的,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美。

古雅美体现了古人对人类生活的高度审美追求和艺术创造,是古代文化对人类心灵的塑造和教育的体现。

古雅美的核心在于其高尚的情感和内涵,它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使人们能够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和品味,感知和欣赏古代文化的美。

与“古雅”概念相辅相成的是王国维提出的“意境”美学概念。

他认为,意境美是一种超越形式、追求内在意义的美。

意境美不依赖于形式的艺术表现,而是通过艺术家的感悟和创造,将精神世界中的情感和意义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和形象,使人们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和共同感受。

王国维认为,意境美是一种深邃的审美体验,它超越了感官层面的美感体验,而是通过精神感悟和心灵共振来达到。

意境美与古雅美相辅相成,它们都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精神追求,都要求人们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和外观上。

王国维的“古雅”和“意境”美学概念对中国传统美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提醒人们要积极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它们也对当代艺术和审美体验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和启示,要求人们超越形式和外在的表象,注重内在情感和意义的追求,通过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在王国维的美学理论中,“古雅”和“意境”这两个概念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它们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1877-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艺术家和美学家。

他的学术成就、诗歌创作和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间词话》和《笔记》两部作品中,其中关于“古雅”和“意境”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古雅”——呈现的是一种内在的审美情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审美品质特征,具有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他将“古雅”看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不可言传的审美情感和生活气息。

王国维认为,古雅是一种内在的文化气质和审美情感,它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审美标准。

古雅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古代文学作品的形式,而是一种内化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的审美境界。

在王国维看来,“古雅”是一种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认同,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精神气质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阐释和理解,人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审美情感和内在情感,体味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情感魅力。

三、结语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的美学思想通过对“古雅”和“意境”的探讨,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品质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理解。

通过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学习和领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弘扬王国维的美学思想,让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品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审美视野和文化情感。

希望通过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学习和领悟,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艺术的舞台上展现出更为绚丽多彩的光彩。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王国维(1877-1927)是中国近代开创性的文学理论家、美学家之一,他的《人间词话》、《唐诗三百首》、《曲品》、《浮生六记》等文学评论和批评作品,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
批评的代表之一,对中国文学批评以及中国艺术、美学和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中,有两个重要概念:古雅和意境。

古雅是指具有古典风范和高
雅品味的审美特征,而意境则是一种具有和谐、完整和深刻的概念境界。

古雅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概念之一。

他认为,艺术作品不仅应该追求技
巧和形式上的完美,还要有一种古雅的风格,这种风格兼具古典的庄重和高雅品味。

例如,他曾评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时说:“白氏,雅正清华,深沉穆静,尤有古人之风骨”。

这句话中,王国维明确提出了古雅风格的三个特征:雅正、清华和古人之风骨。

意境是王国维另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他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它所呈现出的意境,
即一种生动感人而又超越具象的情感、心境或境界。

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王国维认
为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赤壁赋》等都具有出色的意境。

综上所述,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的古雅和意境联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美体系,
关注于艺术作品中古典的品味和意境的表达。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
示意义,特别是在当代文化和艺术创作中,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的地方。

论王国维意境说的理论意义

论王国维意境说的理论意义

论王国维意境说的理论意义张天曦一在中国美学史上, 王国维不仅是源远流长的古代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而且他对意境概念所作的明确界定和全新发挥, 使之终于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形态。

“意境”之所以在今天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重要美学概念, 与王国维对意境所作的创造性研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王国维的美学论著中, “意境”与“境界”这两个概念经常被交互使用, 并未作严格的区分, 两者的涵义是基本一致的。

他集中探讨意境问题的著作是《人间词话》, 但他关于“意境”的思想和观点却并不限于此, 在他的早期著作《文学小言》( 1906) 中, 实际上已经有了与“意境”相关的思想。

在这篇札记式的文章中, 王国维虽然承续古代诗学的传统, 仍把“情”与“景”看成是文学的二“原质”,但是, 他实际上已经给“情”与“景”注入了新的涵义, 并作了新的阐释。

首先,他把“景”定义为“自然及人生之事实”,而不是看成单纯的自然风景, 同时也包纳了社会人生的事实。

其次, 在他看来, 诗人主观之情, 并非个人一己之悲欢哀乐, 而是对社会人生之“精神态度”。

这种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 既可以是相互对应、互为表里的, 也可以是互相矛盾、“成反比例的”,即主观意志与情感愈少, 反而“其观物也深”,“其体物也切”。

同时, 在创作过程中, 无论是观物还是描写, 诗人总是会伴随着无限的美感愉悦。

再次, 他认为, 作家激烈的主观感情也能作为“直观之对象”,成为文学创作的材料和文学反映的独特对象。

这样, 他就把文学的二“原质”作为“客观的”、“知识的”与“主观的”、“感情的”明确界定, 不仅深入剖析了文学的内部构成, 揭示了文学主客观具体统一的内在本质, 而且也孕育着把文学分为叙事与抒情, 把作家分为“客观之诗人”与“主观之诗人”,并以“意境”来统摄文学本质的重要理论观点。

[ 1] ( P25- 26)如果说, 在《文学小言》中, 王国维还是把“情”与“景”看成文学的二“原质”,并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具体揭示来分析文学的本质特征的话, 那么, 仅隔一年, 即1907 年王国维在为自己的词集《人间词乙稿》所写的序中则开始明确使用“意境”这一概念了:文学之事, 其内足以摅己, 而外足以感人者, 意与境二者而已。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新,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评价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王国维对于“古雅”和“意境”这两个概念的论述,为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美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王国维对于“古雅”这一概念的论述,强调了古人对于雅致文化的追求和向往。

他认为,古人所谓的“古”并不是强调与现代的区别,而是追求对于“雅”的追求,追求内心的高尚和情感的深沉。

他说:“凡无情性者,皆珠玉之类也;凡有情性者,接物杂念,其性必柔蜕也。

”即古人认为,人的情感和思维是与外界接触相应的,人们通过对外界的感知和理解,来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雅”这一概念,则是指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挑选和感知,追求美感和品味。

王国维认为,古人之所以崇尚“古雅”,是因为他们追求内心的高尚和真善美的境界,追求对于事物本质和价值的理解和把握。

正因为如此,王国维才倡导“古雅复古”这一主张,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对古人的理解和追求,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接下来,王国维对于“意境”这一概念的论述,更是展示了他在美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他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独有的美感特征,是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和诉说的情感和思想。

他说:“作品无论大小,料峭雅丽者也,图象情思虽千万,目的归于一表,那才算好。

”即意境是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表达来体现的,它要求作品要有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具备简练、明晰、归纳于一表的特点。

王国维强调,意境是通过作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技巧来体现的,它不能仅仅依赖于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而需要在形式和结构上给予艺术加工和创造。

他还提出了“神韵”这一概念,强调作品的意境应该具备独特的生命力和气息,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和感受。

王国维对于“古雅”和“意境”这两个概念的漫谈,展示了他在中国传统美学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深思和独特见解。

他通过对古人文化和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解读,提出了“古雅复古”和“意境神韵”的美学观点,为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试述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试述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试述王国维的意境理论新密市来集镇宋楼小学陈锋智面对一个国学大师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我们当让要奉其为经典;但是,面对一个对社会无望而选择结束的知识分子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我们又当要如何思考呢?王国维的三句话其实也就是展现了立志、磨练和顿悟的三个层次,看似很有道理,因为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辅相成。

古人讲求的正途是读书,讲求耕读传家,所以对一个读书人而言立志求学,寒窗苦读,功成名就有所顿悟是很合理的一个过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

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意境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意境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中国早期词学是在无尽的困惑中发展起来的。

敦煌曲子隋唐市井流行,不受重视。

《花间集》约940年由后蜀赵崇祚辑成“诗客曲子词”,由歌妓、酒女歌唱,多写妙龄女子。

如欧阳炯的《南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

耳坠金鐶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薛昭蕴《浣溪沙》“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

渚风江草又清香,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鶈鷘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箫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的美学价值,诗言志或言情都是显性的,“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缪钺(1904—1995)先生诗“少年伫兴观书卷,如向深山踽踽行。

触眼峰峦乱稠迭,回头径路渐分明”,中国词学也是在困惑中踽踽走来。

僧人释惠红的《冷斋夜话》云:“法云秀关西,铁面严冷,能以理折人。

鲁直名重天下,诗词一出,人争传之”。

师尝谓鲁直曰:“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

鲁直笑曰:“空中语儿,非杀非偷,终不至坐此堕恶道。

”士阶层,士文化,其诗亦言情,但其旨归‘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士人亦有情词,配合燕乐演唱,不过每每糟到人质疑和规劝。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的代表性著作,为传统词话,提出的“境界”说对于后来研究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人间词话》中,不仅大量的出现了“境界”也出现了“境”。

王国维最初用到“境界”是在《红楼梦评论》这篇论文中。

“境界”在王国维那里,已不再是散见于零碎批评中的一个术语或概念,而是一个有系统美学观点的文艺学说了。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创者之一,其美学思想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时代特色,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中,“古雅”与“意境”是其美学思想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下文中我们将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探究。

“古雅”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高尚、典雅的文化风格。

在王国维看来,一个作品要想具有真正的“古雅”,就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二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天人合一的认识,三是审美品味和对艺术形式的追求。

所以,一个作品只有在这三个方面的元素得到完美呈现,才能算得上是一件真正的“古雅”之作。

具体来说,王国维认为在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方面,一个作品必须有其所属时代的文化元素,才能表现出那份历史感和传承感。

在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天人合一的认识方面,一个作品必须深入挖掘自然的内在本质,把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在审美品味和对艺术形式的追求方面,则必须追求那种典雅、雅致、高尚的审美效果,其中的艺术形式也必须趋于抽象、通俗,以此来达到更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与“古雅”相似的一个概念是“意境”,这一概念在王国维的美学体系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谓“意境”,是指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或文学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状态。

具体来说,“意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视觉或语言形象所所表达的情感、意象、情绪等,而非具体事物的描绘;二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状态,对于读者或欣赏者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反应。

在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中,一个作品要想达到“意境”的境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具有诗意和寓意,把自然物象转化为文艺作品,从而发扬自然之美。

二是具有感受力和表现力,表现出艺术家对自然、社会、人类心理等等方面的感知和反映。

三是具有独特性和超凡脱俗的艺术情趣,这种情趣的产生在于艺术家深刻的感性理解和形成于日常生活的心灵修养。

总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以“古雅”与“意境”为主要特征,该思想深受当代美学家的推崇和借鉴。

王国维境界说浅论

王国维境界说浅论

王国维境界说浅论意境说是王国维先生文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学说,本篇文章主要是讨论意境说的内涵,西方的思想流派对于王国维的影响等问题。

标签:境界;来源;对比;影响一、“境界”的内涵“境界”一词,从佛教用语转到王国維的文学批评用语的概念含义已经有了转变,但是对于“感受”的重视这一点上,二者是有共同之处的,例如在《人间词话》六则中写道: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国维认为构成境界的因素之一就是“真”。

在作品中不仅要写真景物,还要有真感情,只有这样诗歌才能创造出境界。

所谓写“真景物”,就是写景得其神韵,而非刻板的描写、只求形似。

“真景物”和“真感受”并不是分开的,而是应该二者兼而有之。

这是作品“有境界”的第一基本。

有了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之后,诗人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有些作者由于能力的限制,并不能如实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切实感。

正如陆机在《文赋》的开篇所说:“恒患意不称物,词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在进行了境界的基本概念的提出之后,王国维又对境界的含义进行了细化,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在第四则中补充说明二者的不同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对于“有我”、“无我”的阐释可知,“有我之境”是指当自我存有“我”的意志,因而与外界有某种对立的利害关系的境界;而“无我之境”是指已经泯灭了自我意志,与外界事物并没有利害关系相对立的境界。

所以在“有我境界”中,“我”与“物”相对立,所以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在“无我之境”中并不是说在作品中描写的状态中没有了我的存在,比如上面举的两个例子来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王国维认为的“无我之境”,但是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句诗并不是单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我”是存在于作品中的,从“采菊”和“悠然”中我们就可清楚的看出这当中必然存在一个“我”,其所说的“采菊”明明是“我采”,而其中的“悠然”也是“我”的一种状态,所以“无我之境”是物我达到和谐统一的一种状态,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无我之境”就可以是“于静中得之”。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文化名人,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对于美学的研究和思考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古雅和意境这两个概念的阐述更是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从王国维的美学视角对古雅和意境进行探讨和漫谈。

古雅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古雅是指具有古人所具备的品质和风采,是对于古人道德、品性、文化的一种追溯和致敬。

古雅不仅仅是一个审美标准,更是一种道德追求和修养的体现。

在王国维看来,古雅的审美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思想、高雅的品味和高尚的道德。

古雅是一种精神修养和追求,是一种饱含着情感、智慧和品味的审美体验。

古雅并不等同于糟粕陈旧、墨守成规,也不等同于过时和保守。

王国维认为,古雅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和传承,是一种与时俱进、与社会相适应的审美标准。

古雅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更是对于现代文化的审视和反思。

古雅具有一种历久弥新的魅力,它不仅仅是古代文化的回归,更是对于现代生活的启迪和指引。

古雅与时俱进,能够赋予现代社会以更多的品味和内涵。

意境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意境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感觉、情绪和精神境界。

它超越了字面意义和表面的形式,通过诗意的语言和形象,以及深刻的思想和内涵,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氛围和情感体验。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一种独特韵味和美感,它能够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让人们感受到诗意的美和心灵的宁静。

意境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感受,它通过美学的方式来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王国维认为,意境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它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受地域的局限。

意境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的一种方式。

通过意境,人们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走进艺术的世界,与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相融合。

意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沟通,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体味到不同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体验。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1. 引言1.1 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要性王国维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国维提出的古雅与意境的美学理论,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国维认为,古雅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一种经典的美感标准。

古雅所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质感和情感,而非外在的形式和技巧。

古雅的审美特征在于温润典雅、深沉秀丽,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与古雅相对应的是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营造的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意境,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意境的构建方式主要依靠语言的表现和形象的塑造,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氛围。

王国维美学思想强调古雅与意境的统一,认为只有在古雅的基础上才能营造出真正深刻的意境。

古雅与意境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使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思想性,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魂魄,为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 古雅与意境的定义"古雅"一词源自《庄子》,描述一种古老而高雅的美感。

在王国维美学思想中,古雅被理解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永恒美感,是一种既具有古代文化传统的沉淀,又具有当代审美价值的美学特征。

古雅并非单纯地追求古朴、典雅,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体现出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和内在品味的提升。

对于意境的定义,王国维将其理解为文学艺术作品所独具的一种抒情情境和心灵意趣。

意境是通过文字、色彩、音乐等艺术手段来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1877-1927)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美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之一,提出了古雅与意境两个美学概念,对中国文学、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古雅是指文学、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所表现出的古老、典雅、高雅的风格和气质。

这种古雅的风格不仅反映出作品中具有历史感和传统感,同时也显示出作者的素养、修养和审美情趣。

古代的文学、诗词、绘画都具有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们往往包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生哲理。

因此,古雅的风格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美学传统的延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气质与特色。

其次,意境是指文学、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所展示的一种抽象的思想境界和情感氛围。

它是作品中最深刻、最引人入胜、最有感染力的方面,是通过表达作者对自然、人情、世间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引导读者产生共鸣、思考以及美感体验的。

意境的呈现不仅是作品表现力的体现,同时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和哲学观念。

因此,意境也是古代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

王国维认为,古雅与意境是艺术作品体现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美学概念。

在他的美学观念中,艺术作品不仅要追求古雅的风格,更重要的是寻求趣味、意境的“境界”。

他提出了“境界之美”的概念,强调艺术作品在表达自然、人情、世间的同时,也应该展现出更高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情感。

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和感受。

总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提出了古雅与意境两个美学概念,为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和绘画的传承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

他的美学观念不仅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全球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的意境论浅析
河南省温县第一高级中学宋敏
摘要:王国维“境界说”的构成因素一是“情(意)”,二是“景”(物),境界”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

关键词:王国维境界情景真不隔
王国维是我国境界说的集大成者。

关于“境界”,以及与之含义相当的“意境”,在王国维的著述中有两处较为明确的阐释。

一处是《人间词话》中所说的: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另一处是《宋元戏曲考》中所说的: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元曲亦然。

综观王国维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将王国维境界说的理论内涵,大体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在王国维看来,历代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感人者,都在于作者善于生动传神地描写景物,细腻入微地传达感情。

情(意)与景(物)即是文学作品境界本体存在的基本构成因素,只有当作品表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融合,才有“境界”可言。

对情与景的处理有两种效果类型,即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的创造不是要消弥“我”(情、意)的存在,而只是要求这种存在表现得尽可能的隐晦和宛转。

他将“景”(物、境)在“境界”创造中的积极作用,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审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以物观物”的审美态度其实是华夏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必然产物,因此“无我”,其实是将“我”与外物合一了。

二是从审美表现论的角度来看,“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作用,就在于要“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因此“无我”,其实是
为了更强烈地表现“我”。

“景”(物、境)所具有的这种积极作用。

与对“无我之境”的充分肯定和对“景”的积极作用的强调、突出相一致,王国维对“有我之境”和“情”的积极作用同样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强调、突出。

他指出:词家多以景寓情。

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顾敻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柳永之“衣带渐宽终不诲,为伊消得人憔悴”。

美成之“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此等词古今曾不多见。

王国维强调的所谓“专作情语”,意在表明言情不必一味含蓄,直抒胸臆也不失为以真诚感人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种理论见解和创作倾向,一方面体现了王国维对诗的情感表达要真实、自然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是王国维以创作主体的气质因素为作品“境界”之生命本原的心理倾向一种自然的理论延伸和创作追求。

二、“境界”之特征在“真”
“真”即真景物、真感情。

王国维将“真”视为作品“境界”生成的基本特征,例如,王国维赞叹文学史上那些有“境界”的“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并认为他们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境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怎样才能使作者具备“境界”创造的这种基本要求呢?对此,王国维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就是王国维所提出的“出入”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所谓“入乎其内”,即要求诗人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如此才能用清新的诗句写出生活中蓬勃的生机。

所谓“出乎其外”,则是要求诗人不为现实之种种利害关系所羁绊,能够超然物外,用一种超功利的审美静观之心境来感受生活。

诗人于自然、于社会皆能“入”能“出”,从而做到“所见者真,所知者深”,这是保证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从而创造出诗之“境界”来的基本前提。

三、境界的审美效果在于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王国维将作品“境界”的审美效果概括为“不隔”: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句,妙处唯在不隔。

词亦如是……如欧阳公《少年游》“泳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不隔”的含义,那就是指诗人之言情写景能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

诗人面对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因而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

总之,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征在于“真”,从根本上决定了“境界”的审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

综观上述对王国维境界说理论内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王国维的文艺美学心理建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无所不在的基本心理倾向,那就是将任何对立或对应的双方都视为是可以相互沟通乃至融合的。

而所谓作品“境界”,正是世界中所存在的这种无形的整体性关系的一种审美形态的表现。

参考文献:(版本、出版社)
〔1〕王国维.《人间词话》.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2〕樊志厚.《人间词乙稿序》.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
〔3〕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7年版.
〔4〕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5〕《文论专题》. 中央广播电大出版社, 200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