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符号学讲义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

什么是符号

⏹不用符号无法表达任何意义,反过来,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

⏹因此,符号学即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

⏹符号学研究对象即符号过程(semiosis)

包括表意(signification)

传达(communication)

解释(interpretation)

有什么必要学符号学?

⏹当代文化进入了符号泛滥时代,生产符号超过生产物质,消费符号超过消费物质;

⏹有符号权为一方(阶层或国家)与缺少符号权的为一方争夺符号权,成了斗争的主要内容:社会文化宰制权,文化帝国主义。

⏹另一方面,符号学经过一个世纪三代学者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一门非常精密的学科,可以成为社会-人文学科的公分母。

⏹不懂符号学,就弄不懂当代文化。

四大支柱理论

⏹形式论-符号学;

⏹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

⏹心理分析;

⏹现象学-存在主义-阐释学。

⏹构成了二十世纪文学/文化批评的四个基本理论支柱。

⏹近半个世纪,流派迭出,都是以上四个支柱理论的结合,应用与发展。

符号学的若干称呼混乱

⏹Semiology (Saussure,此词已经不用)

⏹Semiotics (Peirce)

⏹Significs (Victoria Welby,此词从未流行)

⏹Sign (from Latin: signum)

⏹Symbol (from Greek: sumbolikos,西文兼为符号与象征,中文无此混淆)

⏹Semio- (from Greek: semeio-tikos)

符号学=文化符号学

⏹文化是一个社会所有意义活动的总集合.

⏹符号学为文化研究的各种课题提供了共通的方法论

⏹因此符号学以文化研究为最主要目标。

符号学是否包括语言与叙述?

⏹人类使用的符号体系中,语言是超大体系,符号语言学早就形成独立学科,符号学更关注非语言符号;

⏹叙述是符号学最典型的研究对象,叙述学已经发展成独立学科,符号学更关注非叙述文本。

⏹这只是分工问题,一个完整的符号学理论应当涵盖语言学与叙述学。

索绪尔模式

⏹索绪尔认为语言只是一种符号,语言学为符号学提供了基本模式,索绪尔的符号学实为语言符号学。

⏹二十世纪前期,“索绪尔语言学” 迅速成熟。

⏹六十年代巴尔特,托多洛夫,格雷马斯等人的结构主义符号学体系,实际上是语言符号学。

⏹在当代符号学中,索绪尔地位相对降低。

皮尔斯模式

⏹皮尔斯提出逻辑-修辞学模式。

⏹认为符号与意义之间有“根据性”,形成了符号的基本三分类。

⏹皮尔斯提出了所指的复杂构成,解释项成为进一步表意的起点,形成无限衍义。

⏹由于艾柯,西比奥克,喀勒等人的工作,皮尔斯成为当代符号学最重要的模式,也是符号学进入后结构主义的关键。

巴赫金模式

⏹巴赫金开创的从形式研究文化的传统。

⏹苏俄符号学家,即以洛特曼,伊凡诺夫,乌斯宾斯基等人为首的塔尔图-莫斯科学派,提出许多精辟之论。尤其是他们的“符号场”理论。

⏹这一派理论主要借鉴信息论与控制论,尤其是普利高津的耗散理论,技术色彩较浓。

近二十年第三代符号学

⏹从上世纪后八十年代以来,理论符号学没有能提出更合适的模式。

⏹而当代文化的迅速转型,却对符号学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符号学近年在两个方向迅速向前推进:

1. 与其他学派结合(流派结合);

2. 广泛应用于具体领域(门类应用)。

马克思主义符号学

⏹两者结合首先推动了符号学的社会学研究。

⏹论辩展开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

⏹符号学本质上是批判性的,它把符号的意指看成编织社会话语权力网,这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精神契合。

⏹“马克思主义符号学”(Marxian Semiotics)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潮流。

心理分析符号学

⏹弗洛伊德解析梦所用的“修辞”,与符号的分析策略非常接近;

⏹拉康从“能指链”着手讨论潜意识的符号构成。

⏹克里斯苔娃的“符号心理分析”理论中,符号学成为心理分析与性别研究结合的桥梁。

⏹在性别研究中,如巴特勒的“展演性“(perfomativity)理论,已经在建立一种性别符号学(Semiotics of Gender)

现象学-符号学

⏹现象学/存在主义/阐释学这一理论系列,关注意义的生成与理解,与符号学相当部分重迭。

⏹胡塞尔讨论符号,皮尔斯讨论现象学;

⏹梅洛-庞蒂最早结合符号学与存在主义;

⏹格雷马斯,库尔泰等人发展主体符号学理论;

⏹塔拉斯蒂近作发展了存在符号学;

⏹德里达从符号角度找出胡塞尔理论的盲点,为解构主义打下基础。

中国符号学

⏹符号学研究中明显的缺项就是未能充分吸收中国哲学:

⏹先秦名学(墨子名辩论,道家意言说,儒家正名说,名家学说)

⏹禅宗美学

⏹唯识宗因明学

门类符号学大发展

⏹应用符号学:广告符号学,商品符号学,商标符号学,时尚符号学,明星符号学,旅游符号学,游戏符号学,竞技符号学,教育符号学,赛博空间符号学等;

⏹社会符号学:城市符号学,考古符号学,宗教符号学,青少年亚文化符号学,民俗符号学,生态符号学等;

⏹艺术符号学:电影符号学,音乐符号学,图像符号学,建筑符号学,设计符号学等。

⏹“准科学”:如法律符号学,人工智能符号学,风水符号学,预测符号学,刑侦符号学等。

符号不是“一物代一物”

⏹一般说的的符号,实为符号载体,是一个

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而不是“物质性的”

⏹可感知的符号载体可以是空白,黑暗,寂静,无语,无嗅,无味,它们不是物,而是物的缺失,但是它们是重要的符号。

⏹在幻觉中,在梦中的感知,携带意义。思想(想象还是逻辑推理)必须使用符号。

⏹皮尔斯甚至声称:“每个思想都是符号”。

符号-事物(sign-entity)

⏹原为事物:自然事物,人造事物

⏹原为符号:符号事物

⏹这三种都是使用性(usefulness)与表意性(meaningfulness)的结合体:

⏹没有绝对不可能表意的自然物/人造物;

⏹也没有绝对不可能使用的符号物。

⏹但是两种品质几乎是反比例搭配。

符号的基本分类

⏹自然事物-符号

⏹人造事物-符号。第二种包括:

●原作使用制造的事物-符号

●原作符号制造的事物-符号。第二种包括:

☐语言符号艺术符号

X

☐非语言符号非艺术符号

使用性/符号性

⏹任何一种符号,哪怕作为符号生产的纯符号,都有使用性/符号性的分配。

⏹没有一中纯使用事物不能成为符号。

⏹没有一种纯符号载体不能成为使用物。

⏹两者成反比例:

⏹玉玺打人,百元点烟

⏹书可覆酱瓿,硬币融化取金属

⏹历史文物,古董,去使用化

符号化

⏹符号化是感知被解释出意义的过程

⏹符号化是人类文明的条件,不存在“前符号文明”。没有意义的世界,不是人类世界。

⏹对于每一物,符号化什么时候开始?在落入人的主观观照时。

⏹观照的第一步是范畴化,是命名。

⏹回答巴尔特:有没有“绝对非表意之物”?“绝对任意的无前例制造物”?

符号流程

⏹发送者(意图意义)----→

符号信息(文本意义)--→

接收者(解释意义)

特殊符号之一:信号

⏹{发送者(意图意义)}----→

符号信息(文本意义)--→

{ 接收者(解释意义)}

反应

动物符号中信号占优势

⏹马利坦:“动物使用符号,但是不知道意指关系(relations of signification)” 意指关系是解释出来的意义。

⏹《荀子》:“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

特殊符号之二:无发送符号

⏹自然符号均为无发送符号,人工符号也有。

⏹{发送者/意图意义}

《→符号载体/信息意义

《→接收者/解释意义

⏹但是人类习惯倒推构筑发送者:

天象,童谣---→天意

民歌---→微言大义

占卦,详梦--→神灵

特殊符号之三:自我符号

⏹发送者(意图意义)

----→符号信息(文本意义)

--→ { 接收者(解释意义)}

自我符号

⏹接收者即发出者自己

⏹自我符号指的是接收者是自己

●读少年时的日记(我从文本中解释过去的我)

●验血是我检测我自己(了解如何处理未来的我)

特殊符号之四:潜在符合

⏹没有达到接收者的符号,未完成表意功能。

⏹“野渡无人舟自横”,如果真正无人,就无解。

大量自然事物都只是潜在符号。显现符号是自然符号的特例。

⏹纯符号也有很多潜在符号:例如抽屉文学,出不了门的打扮。

⏹半潜在符号:只是某一部分人能懂。前语言符号(无解古代符号);后语言符号(密码,女书,火星文)。文本符号学

⏹个别的符号集合起来,组成了符号文本。

⏹先前常用词等“讲述”(Discourse

⏹信息论称为“超符号”(supersign),

⏹Text一词,这个词的西文原义是“编织品”(something woven),但是中文已经定译成“文本”,在符号学中,没有文字的意思。

文本符号学囊括了全部符号学

Robert de Bauderande认为,文本具有文本性(textuality),而文本性包括以下七个性质:

⏹结构上的合一性(cohesion),

⏹概念上的一贯性(coherence),

⏹发出的意图性(intentionalty),

⏹接收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解释的情境性(situationality),

⏹文化的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

⏹文本本身的信息性(informativity)。

思考例证一:沉默如何成为符号?

⏹《晋书·隐逸》记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苏轼《刘陶说》:“渊明非真达,五音六律不害为达,苟为不然,无琴可也,何独弦乎。”

⏹John Cage)著名的“作品” 《4‘33“》:凯基据说是在表演钢琴独奏,上台静坐在钢琴前四分半钟不动,当然没有音乐。凯基认为对人的耳朵来说,没有完全无声这样的事情,无声是可以听到的。

思考例证二:邵雍为什么用鸟鸣构筑发出者意图?

⏹北宋治平年间,邵雍与客人散步到洛阳的天津桥上,突闻杜鹃声,邵雍立刻面现惨然之色。客问其故,邵雍曰:“洛阳旧无杜鹃,今始有之,不二年,上用南士为相,多引南人,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客人感到奇怪,邵雍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矣,禽鸟飞类,得气之先者也。《春秋》书‘六鷁退飞’、‘鸲鹆来巢’,气使之也。自此南方草木皆可移,瘴虐之病,北人皆苦之矣。”

思考题之三:如何出售寂寞?

⏹一名“又是大晴天”的网友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寂寞专卖店”,售价为每小时1元。该网店店主推出的“寂寞”商品只有一款,价格却不一样,基本定价是1元/小时。如果一次性购买8小时,优惠9折;一次性购买12小时,85折优惠。短时段体验装,每分钟0.1元,按分钟计价,起步价0.5元。

⏹店主详细介绍说,包括“终日劳碌,始终得不到休息的人”、“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下的朋友”、“长期心情抑郁,希望能让自己真正放松的一下的人”等。

⏹网店店主提醒购买者,由于“寂寞”是特殊商品,不能退款,“如果您购买了寂寞,却始终放不下心事,还是一刻不停地为身外事操心挂念,那么请您想一想:这一刻的寂寞是您花钱买来的。花钱买了不用,多可惜!浪费是最大的犯罪!”

符号过程的三条悖论

⏹符号过程以意义不在场为前提;

⏹不存在没有意义的符号;

⏹解释意义不必与发送原意,或文本意义相符。

1. 意义不在场是符号过程的前提

⏹意图意义与文本意义并非实现的符号意义。

⏹符号等待解释,解释后意义才能实现。

⏹因此,符号的第一悖论: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

⏹也就是说:之所以需要符号,正是因为缺乏意义。

祭神如神在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因为神不在场,神的替代物才能置于祭坛上。神到底在不在?祭神仪式决定了神在,而不是因为神在所以祭神。

⏹中国古代官员出场要鸣锣开道,要百姓“肃静”“回避”:百姓虽然可能看到官员,却不一定了解官员的权威,这个权威需要仪式符号来宣扬。

符号之在场反而说明意指之阙如

⏹改革开放前,泛滥的是生产符号:钢炉前火花飞溅,镰刀下麦浪金黄,肌肉发达的工人,红光满面的农妇。从东柏林一直延展到平壤,生产符号填塞每个角落。

⏹工农阶级社会的主人,所以要歌颂主人歌颂。实际上恰恰是因为工农缺乏辛苦劳动的理由,只能把符号光荣作为动力。

⏹产品不仅是物质,而是是“劳动神圣的结晶” 。这使人们对于产品质量和数量的缺席比较容易容忍。

消费符号泛滥说明欲望不足

⏹广告泛滥,广告竞争,说明消费欲望的不足。消费社会靠欲望运转。欲望永远不会嫌多。

⏹物质占有欲,“大众购物意向”成为经济健康的主要指标。

⏹因此,这个社会不嫌多的是欲望,缺少的是欲望的欲望,是对欲望的需要。

⏹广告展现的不是欲望,而是诱惑,是占有的快乐。广告表意的核心是:对欲望的追求具有美德。

广告依靠的“不在场”

⏹广告很少说产品的质量。广告真正化大力气做的是符号添加值。用某某名人“在电视上用过”的产品,就与此名人处于同一“格调”,消

费者多花一点钱,就能触及明星的身份。

⏹品牌本身的符号价值,远远超过生产与销售成本。平均来说,一个单位的“智力资产”,是帐面价值的三至四倍。此谓商誉。

广告如何引出不在场意义?

⏹三菱越野车广告,汽车在行驶中变身为肌肉发达的金刚侠,意思说此车马力巨大。开车的人会感到自己粗犷力大威风凛凛。

⏹太极集团的咳嗽急止糖浆电视广告:美女在惊恐地边跑边叫;猎豹在追;猎豹喝了急止糖浆,猎豹和美女亲热地在一起。此糖浆能化解“烈暴”的症状。

符号只是一个“待在”

⏹符号意义是待在(becoming)本质上不在场。意义一旦在场,符号表意过程就结束。

⏹J 希里斯.米勒引狄更斯《雾都孤儿》序言:“当菲尔丁描写纽盖特监狱时,这个监狱立即不复存在”。米勒说:“至少就阅读过程而言,小说中雅各岛的存在,以伦敦那个真实的贫民窟的消失为前提……

⏹米勒说:“这犹如一个路标,其所指之物在另一个地方,在那边,不在场,被置换”。

2. 意义先于符号,还是后于符号?

⏹“意义不在场”并不是说符号本身没有意义,相反,符号必须预定有意义,才能引发解释活动。

⏹接收者解释一个符号,先决假定就是这个符号有意义,在这个前提下解释才能开始。

⏹因此,意义必有是符号表意活动的前提。如果不假定符号必然有意义,解释就失去最基本的动力。

⏹一个预先就让人明白无解的谜语,就无人会去猜。

符号必有意义

⏹符号与意义不仅互相依存,两者实际上合一。

⏹索绪尔说:能指与所指是符号的两面,犹如一枚硬币必须有两面;

⏹班维尼斯特说:凡是表意必然有“表达面”与“内容面”。

⏹符号不可能从意义上把自己剥离下来,携带意义,是符号之所以为符号的定义。

在场与不在场之辩证关系

⏹在场与不在场之辩证关系,是符号过程的最基本动力之所在:是符号活动的基本机制。

⏹意义尚未解释(不在场),才能使符号活动朝解释方向进行;意义必能解释(最后在场的必定性),解释才能展开。

⏹《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无”,意义不在场,才能观其奥妙;有,意义必有归宿。“同出而异名”:有和无,在场与缺失,是同一符号过程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3. 因此,符号化不引向“真值”

⏹艾柯:“符号学是研究所有可以用来撒谎的东西的学科”,“不能用来撒谎,也不能用来表达真理,实际上什么也不能表达”,

⏹“每当存在着说谎可能时,就有一种符号功能”;“说谎可能性就是符号过程的特征”。

⏹不管这样解释出来的意义是否“正确”,符号解释活动不可能得不出“意义”,这个解释意义实际上独立于意图意义或文本意义。

⏹符号过程使意义很难不发生变异:片面化,放大化,去符号化,都有可能。

如何理解“不懂”?

⏹如何理解猜不出一个谜语,或读不懂一首诗?接收者认定这是个谜语,或是一首诗,就是认定这个符号文本必定有解。解释努力本身证明意义的压力在产生作用,也就证明意义有解释的可能:不理解并非不能解释,不理解本身就是解释的结果,“不懂”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不懂”只是解释者暂时达不到一个自己满意或“有效”的解释。

⏹用梵语读《大悲咒》,用意大利语唱歌剧,几乎无人能解,却并非未达符号。非常模糊的解释,依然是一种意义。

符号的片面化本质

⏹符号的在场与不在场关系,发生在同一事物身上,就会出现片面化。某些部分不被感知而消失,某些部分被感知而凸显。

⏹符号在被感知时,片面化到只剩下与意义相关的品质。一事物成为符号,不是它作为物的本体存在,符号载体不是物本身,符号是相关可感知品质的片面化集合。

片面化:皮尔斯论“在某方面”

⏹一事物在某方面(in some respect or capacity)代替另一事物。

⏹感知是一种直觉经验的捕捉,经验直觉被解释目的所控制:

⏹如果是一条谜语,你就会忽视书法的飘逸,文词的优美,而去注意文字内容;

⏹如果是书法,你就暂时不顾写的内容。两种不同的注意类型,形成不同的片面化。

三步具体化,三步否定化

⏹符号过程三个环节一步步把前者具体化:意图意义在文本意义中具体化(主观的想法被落实到文本表现)。

⏹文本意义在解释意义中具体化(“实现”为意义)。

⏹反过来,这三层意义也在一步步否定前者:文本意义否定了意图意义的存在,如果意图意义并没有在文本中实现,就只是发送者的一厢情愿,反过来,如果文本意义体现了意图意义,那么意图本身不再有意义价值。

⏹解释意义否定了文本意义:得到解释,使文本失去存在必要。不管解释意义是否符合文本意义,它至少暂时地结束一个符号表意过程。“得意忘言,得鱼忘筌”

⏹反过来,符号意义一旦已经被解释出来,符号表意的必要性就被取消:

⏹密电一旦译出,密电不必保留;

⏹谜语一旦有满意之解,谜语就不必存在;

⏹投桃报李,是因为爱情关系尚未建立,或是爱意未能充分表达。

⏹只有艺术符号,不会得意忘象,其文本形式不能被“意义解释”替代。

一事物可以片面化为若干符号

⏹一枚钱币在历史家眼中,与在文物商人眼中;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片面化,引向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

⏹一本书(例如《旧约雅歌》),对某些人是圣书,对某些人是文学经典,对某些人是民俗记录。

⏹因此,同一物,通过不同的片面化,可以成为完全不同的符号。

广告传媒如何利用片面化

⏹有调查说:“现在人们选择一本杂志到从书架上取走它的平均时间是3秒钟。你就需要非常醒目的封面标题,来推销你的杂志“ 。

文学艺术必然片面化

⏹一场戏,一篇小说,不宜过分追求其情节合理性。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贾母论才子佳人故事破绽百出,然后她说出理由:“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 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

片面化“挑拣”构成文本

⏹自在意义上的事物(例如街景)各单位之间没有组合关系,而在一位驾车者,某些街景的成分组合成一个具有时间性和意义性的文本,他必须从中解释出意义。

⏹一个交通警察,一个抢银行的强盗,会在同一个街景中找出不同的组合。因为他们需要追求不同的时间性与意义性。

⏹这是“片面性”之扩大,接收者不仅挑拣可感知方面,而且挑拣可感知成分:不挑拣成分无以组成文本。

放大化

⏹符号意义的解释,往往造成“意义价值差”,符号-事物本身的价值有限,所谓“符号化”也就是把意义放大到远远超出原载体的价值。例如纸币,纸黄金,宗教圣物,考古发现,情书,定情物。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作歌者有意选用了两种价值差异极大的物作为符号载体,它们都可以被接收者解释为山盟海誓意义的符号。比原物的外延意义范围大得多,价值也大得多。

符号焦虑

⏹当代文化的符号泛滥,符号过剩,已经是这个文化“意义负荷”过度。

⏹一旦“放大化”,处处有意义,而且意义的内涵无限延伸,文化就成为意义的海洋。

⏹当我们面对过多的意义,处处有言外之意,生活就反而变成焦虑。例如教师节送礼成了共同心病:家长不送,老师会觉得家长有看法;老师不接受,家长会觉得老师有看法。送多送少都不好。

⏹巴尔特曾经赞美日本“符号帝国”包装比礼品讲究,他没有想到“超包装”现在成为当代文化通病。

去符号化(de-semiotization)

⏹去符号化,是一种把符号价值转化为使用性的方法,让符号失去至少部分的符号性(semioticity)。

⏹去符号化看起来与上面讨论的符号之“物化”(例如用百元钱币点烟)有点相似,都是取消意义性,把符号降低为物的使用性。但是去符号化是在符号表意已经普遍接受后反其道而行之,提供了对符号意义的另一种特殊解释,一种“非意义”的解释。

体育的“假仗真打”

⏹足球比赛报道常有“血洗”、“屠城”之类。

⏹曼联队长基恩(Roy Keane)在自传中承认在2001年对曼城队之战有意踩断对方后卫哈兰德的腿,作为报复。

⏹1994年哥伦比亚参加在美国举行的足球世界杯,后卫埃斯科巴一个乌龙球打进自家球门,回国后被哥伦比亚球迷暗杀。

艺术之去符号化

⏹解放战争时,宣传队为士兵演出《白毛女》,士兵开枪打死扮演黄世仁的演员。

⏹这不是艺术的“兴观群怨”符号效果,这是只把艺术符号归为(原本不存在)的“使用性”,是对符号本质的误解。

绝似符号与去符号化

⏹绝似符号包括非常肖似的绘画,照片,录音,摄影,电影,高清电视,3D摄影;

⏹录音录像造成时间上延后,空间上位移,使它们符合符号表意的“意指不在场”定义,而且用部分代表整体,也符合“片面化”原理,因此是符号。

⏹绝似符号很可能给接收者造成“实有其事”的误会,出现群体“去符号化”的解释:早期电影造成观众惊恐,广播火星人入侵效果逼真造成逃亡,3D电影造成退缩反应,都是例子。

半去符号化

⏹艺术,仪式,设计等,往往会“半去符号化”,即是似乎依然保持符号表意层面,没有被给与一个“实际行为解释”,但是长期的效果却是实际的。

⏹男孩子玩假刀枪,女孩子玩“做家家”。《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男孩弄璋、女孩弄瓦。

⏹玩具当然是符号,实际上造成了男女自觉社会分工。

符号宇宙

⏹索绪尔认为非符号世界难以存在:“在语言出现之前一切都是不清晰的……只是混沌不分的星云”。

⏹卡西尔认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中”。

⏹皮尔斯更加扩大符号的范围:“整个宇宙……哪怕不完全是由符号构成,也是充满了符号” 。

泛符号学(pan-semiotics)

⏹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是第一个使用“符号学” 的人,他认为全部人类知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物理学”(Physica),“技能”(Practica),“符号学”(Semiotike),“符号学”涵盖了今天称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领域。

⏹利奥塔,在《后现代知识状况》中,把人类知识分成“科学知识”,与“叙述知识”两个部分。

可以不等于必须

⏹“符号学帝国主义”(Semiotic Imperialism)

⏹艾柯此说非常合理:“一种看法是一切必须从符号学角度进行研究,另一种看法是一切可以从符号学角度来探索,只是成功程度不一”。何时宜用符号学?

⏹李幼蒸对符号学的固有领域范围提出一个看法:“符号学只研究那些意指关系欠明确的现象,一当某种意指关系问题充分明确之后,该研究即进入了科学学科阶段“。

⏹维尔莫斯·伏格特:如果去我们镇上的市场去买一公斤土豆,就是语义学问题;如果我们去另外地方的市场,它的文化与我们相差很大(如非洲人、波斯人),那就是符号学问题。

符号学四对领域

⏹人文-社会领域/科学-逻辑领域

⏹非语言领域/语言领域

⏹非叙述领域/叙述领域

⏹理论领域/应用领域

⏹应当说符号学适用于全部这些领域,只是因为分工原因,更重视前者。

思考例证之一:症状的症状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小说,都把中国人描写成“东亚病夫”。中国人真的比全世界的人更不健康?

⏹每当中国社会明白在做什么,“东亚病夫”就成为中国人自我审视的工具;

⏹每当中国社会不明白在做什么,中国文学也就不写疾病。例如三面红旗指导下,中国人各个体魄健壮,《红旗歌谣》等文本中绝无一个“病”字。

⏹真相在讲述的内容中,还是在讲述中?

思考实例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面对项羽烹杀其父的威胁,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刘项这场“符号战”(”食肉寝皮“没有实际意义)中,刘邦击败项羽用的是什么方法?

思考实例之三

⏹郑州市第39中学校长为了“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特地请人制作了自己的卡通画像,粘在沙袋上,让一些平日对学校心怀不满的教师挥拳宣泄;为消除教师疑虑,学校还专门建了个宣泄室,每次单人进去,关起门来对沙袋乱打一顿。

⏹宋校长说:“老师心里舒坦了,才能不带情绪给学生上课。”是什么让老师心里舒坦?

思考例证之四:镜像是否符号?

⏹同一符号:镜像,闭路电视,监听录音等。

⏹同一符号最大的特点是发送与接收没有时空间距离,当场看到意指对象,这样就不符合符号的“不在场原则”。对象与符号形象完全同时出现,两者都完全在场。

⏹但是镜像只是对象的一部分的形象显示,而用这部分解释对象全体。因此,整体情况的“不在场”。

⏹例如驾车者从后视镜中瞥见车后路面的一部分情况,从中理解路况的全部情况。

⏹闭路电视需要解释,而且是社会文化性的解释,所以应当是符号。

揽镜自照

⏹自我镜像:当我本人就是镜像的接收者,发出者-符号文本-接收者三者合一,同时在场,此时能不能算符号?

⏹在自照时,解释主体我面对解释对象我,但是我并不了解对象我的全部情况,所以才需要自照。

⏹例如买衣服时要看一下穿衣镜,因为我不了解穿衣后的我是什么情况。

⏹镜像有点像照片:我看者我自己的照片,也是在看着代替我的符号。

带写真集求职

⏹据中国青年报2001年6月4日报道:“在某市一些公司经理老板主持的招聘会上,出现众多年轻的女大学生,这些求职者都携有个人的写真集”。

⏹经理老板如果对外貌有所要求,考察对面的真人更为可靠,不必通过照片。考察对象充分在场,而且双方都认为在场,不需要符号代替。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呈交花了上千元做的写真光盘的女毕业生越来越多。“同一符号“并不完全同一,照片可能提供对本人不同的解释。

因此,镜像是否为符号取决于解释

⏹自照镜像算不算符号。取决接受主体(我自己)是否觉得他需要做一番解读,才能从镜像中了解我自己的全部相关信息。

⏹“对象我”对解释主体我可以说并不完全在场:我的照片,我的日记,我的重量,我的血压脉搏,我的胆固醇高度,对于我都可以是符号,那么,我的镜像对我也可以是符号。

⏹《红楼梦》黛玉照镜“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贾瑞照镜,了解到的自己实在太多,结果一命呜呼。看来曹雪芹明白自我镜像是符号,而且意义重大。

第三讲:任意性与根据性

符号到底凭借什么力量,把表意和解释引导向某个特定对象或特定意义上去呢?

⏹任意性/根据性

⏹任意性导致系统性,可能支持有机论

⏹共时/历时,空间展开/时间展开

⏹像似/指示/规约符号

⏹再度根据性,根据性滑动

任意性

⏹索绪尔说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本质的第一原则”。他用来描述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术语“任意性”(arbitrariness)也常译成“武断性”,这两个译法法都可能造成偏向与误会,有人干脆译为“任意武断性”:任意是逻辑上“无联系”,武断是社会心理上的“无需根据”。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arbitary: 1. based on or derived from uninformed opinion or random choice;2. despotic

任意性是一种社会契约

⏹语言并不具有对象的“本性”(nature),而只是社会上大家“同意”(agreement)而已。

⏹维根斯坦有个进一步说明:“(同意)不是意见一致,而是生活形式一致”。“生活形式”是指语言在生活中的使用方式。

⏹任意性之所以能够连接能指与所指,是靠解释者之间的有关社会生活中如何使用符号的契约。

系统性

⏹任意性原则,会引出一系列后果,其中最主要的是系统问题。

⏹索绪尔预感到“符号学的主要着眼点,是立足于符号的任意性基础上的整个系统集团”。这个观点成了整个结构主义大潮的出发点。

⏹系统“立足于任意性基础上”。看来散乱的、任意的符号单元之所以能表达明确意义,就靠了系统。

系统功能

⏹一个系统不是各成分的简单累积:系统大于个成分之和。一旦进入系统,组分获得了“系统功能”(systematic function)。

⏹例如一件衣服依然是衣服,但是配套成一套装,也可以配合成时装系列。

⏹系统的特点,首先是“全域性”(wholeness)。这就像交通警察的指挥,与红绿灯的指挥,符号形式非常不同,“全域”却相当一致,保证全域覆盖就保证了意义的“同型”对应。

区分

⏹“区分”是系统关系的主要维系条件:“狗”之所以为这个意义,不在于他的发音和写法本身,而是在于这个词字与其他词字不同。

⏹一盘象棋少了一个“车”,可以用任何一块木头替代,条件是:此木块与其他棋子不同(不能有相同木块),二是这个木块的走法如“车” ,整副棋子依然覆盖象棋的全域。

⏹这样,整个系统依然在起作用,而这个棋子作为系统的一个单元也在起作用。

⏹这块东西本身是什么并不至关重要,因为”车”之为“车”本来就是“任意”的。

Langue & parole

⏹系统服从一套控制系统运作的规律,索绪尔称这套规则为“语言”(langue),而系统的任何一次出现形态为“言语”(parole)。这两者更正确的说法是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与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

⏹凡是承认深层结构为系统控制与重组力量的人,都是结构主义者。不少人认为马克思(以经济基础控制上层结构),弗洛伊德(以本我控制自我),涂尔干(以集体意识控制个人行为)等思想家,都是结构主义的前驱。

列维-斯特劳斯说结构四特点

⏹首先,结构展示了一个系统的特征,系统有若干组分构成,任何一个组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分变化;

⏹第二,对于任一模式,都应有可能排列出同类型一组模式中产生的一个转换系列;

⏹第三,上述特征,使结构能预测,如果某一组分发生变化,模式将如何反应;

⏹最后,模式的组成,使一切被观察到的事实都成为可以理解的”。

Synchrony/Diachrony

⏹索绪尔之前的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但是索绪尔的系统观,注重的是一个系统内部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历时性的,而是在某个时刻共存的。

⏹每个系统都是在历时地转化为一连串的共时局面中形成的:没有一个符号系统能历时不变,但是研究的侧重点可以不同。

共时/历时,空间/时间

⏹列维-斯特劳斯说一首交响乐是共时与历时配合而成:某个瞬间的和声与配器,是共时性的,交响乐的演奏则是历时的。巴尔特也认为晚餐中一道道上菜是历时的。

⏹他们恐怕把空间展开/时间展开误作为共时性/历时性。

⏹符号学讨论的共时,是解释者看待这个系统的角度:当符号组合被看成一个文本,或一个系统,它们就是共时的。

共时性是一种研究态度

⏹叶尔慕斯列夫:“(共时性是)语言成分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不是经验上的共时性,而所谓历时性也只能看成一种关系转换系列”。

⏹巴尔特似乎也明白这一点:“时装的共时性年年风云变化,但是在一年之内它是绝对稳定的”。

Self-Organizing

⏹皮亚杰说:“结构的第三个基本特性是能自己调整;这种自身调整性质带来了结构的守恒性和某种封闭性。试从上述这两个结果来开始说明,它们的意义就是,一个结构所固有的各种转换不会越出结构的边界之外,只会产生总是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该结构的规律的成分”。

⏹自我调节的确是系统的生命力之所在,但是也使系统能够在变异种不把自己打开。

Organicism

⏹文本为一个有机整体,任何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可能被删除而不损及其整体意义。

⏹对作品任何一个部分的最高赞扬,是证明它对作品整体所做的贡献,而对一部作品的最高赞扬,是说明各个部分如何被综合成一个更高的境界,一个更富于意义的整体。

⏹作品就像一个有机的生物,虽然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却拥有部分所无的灵魂。

“艺术无噪音”

⏹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符合系统,作品中没有无用的元素。

⏹格雷马斯认为:“在一个封闭文本中,一切冗余皆有意义---与开放文本相反,那里的冗余是‘噪音’ 。实际上就是把文本看做一个自组自适的系统。

⏹无噪音论是有机论的另一种表述法。

赘余(redundancy)

⏹依兰姆《戏剧符号学》:“戏剧信息无赘余……每个信号都具有(或被认为具有)其美学根据。删除这些信号会剧烈地改变被表演的信息或文本的价值”。

⏹这段话自相矛盾:“都具有美学根据”与“都被认为具有美学根据”完全不同。前者是符号生产,后者是符号接收。

符号过程的两种噪音

⏹第一种是符号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误带入的不表意部分,例如电视说话突然结巴,例如无线电干扰音,电影不小心拍摄进来的物件。

⏹第二种是符号接收者认为对他的解释不起作用的部分。应当说,这种噪音普遍存在,不可能完全消失,因为每个解释意义不一样,而任何符号不可能全部元素进入解释。

露迹(有意加入噪音)

⏹有意暴露制作痕迹,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

⏹现代油画(例如点彩派)有意暴露笔触,

⏹现代音乐有意安排非乐音,

⏹希区柯克的电影有意安排导演出场,

⏹现代戏剧有意让灯光工上场对着人物打光,

⏹他们做的,正是要把艺术表意的排除噪音的过程暴露出来。

⏹巴尔特:“我们社会用数不清的办法使叙述显得自然……不愿承认编码是资产阶级社会及其产生的大众文化的特点,两者都要求不像符号的符号”。

根据性(motivation)

⏹如果符号与对象之间,不必依靠任意武断符号表意也就不必如此依靠系统。

⏹索绪尔首先提出任意性的对立面是根据性,他承认:任意性原则,哪怕在词汇层面上也不是绝对的,至少有两种词不完全任意:象声词,感叹词,具有“语音根据性”但是不影响符号系统“任意性”的大局。

⏹皮尔士认为符号可以分成三种:像似符号(icon),标示符号(index),规约符号(convention),前两种有根据性。

1. “像似性”(iconicity)

⏹“一个符号代替另一个东西,因为与之像似(resembles it)”。任何物都有外形,因此任何物都可以找出与另一物的像似之处。

⏹像似问题看起来似乎简单直接,有一种“再现透明性”,似乎自然而然,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不言而喻,像似让人觉得有一种“直接感”(immediality)。

符号模仿对象,还是创造对象?

⏹皮尔士说:“像似符号可以不必依靠对象的实在性:其对象可以是纯粹的虚构的存在”。例如麒麟,凤凰,龙的图像,

⏹因此说图像只是摹写自然,对象存在在那里等待摹写,那是不确切的。

⏹用王尔德幽默但是深刻的话:是艺术模仿生活,还是生活模仿艺术?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后一种符号越来越多。

图表像似

⏹皮尔士本人把像似性分成三级:形象(image);图表(diagram);比喻(metaphor)。

⏹形象性像似符号,是直接的,比较容易识别。

⏹图表像似,是一种“构造类似”。皮尔士解释说:“它与对象的像似,不是在其外形上,而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上”。

⏹皮尔士强调代数公式,或化学反应公式,其内部关系与对象形成“结构同型”structural homolo gy。

⏹各种“图表”就是把符号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学排名)变成图表的位置关系。

构造像似性constructional iconicity

⏹是图表相似的一种,用其他符号构筑关系:索绪尔举出复合词“十五”“苹果树”,就是“图表式像似性”。high, higher, highest,随着词长与词素增加,意义程度加强。

⏹甚至拟声词,所拟的不一定是声音。例如英文gobble,拟的是另一个词的声音(devour in gulps),汉语说“黏黏糊糊”,“气势汹汹”,拟的不是物态,而是另外的词汇(粘黏,糊涂,凶狠)。

图表像似是抽象像似

⏹冯原提出中国人有两种形象化方式。

⏹一种把桂林山水全看做乌龟,猴子,月亮,大象,可以称为“象鼻山模式”;

⏹另一种在太湖石怪异的形状中看出“瘦,漏,透,皱的抽象之美”,可以称为”太湖石模式。

⏹冯教授把这个问题称为“视觉感受中的意识形态”,号召国人更善于用太湖石模式看景色。

比喻像似

⏹像似进一步成为思维相似,拟态像似。比喻像似,脱出初级像似之外:符号再现了人与世界的某种关系。

⏹筑高台模仿至高无上,由此产生了遍布全世界“金字塔民族”,而所有权势者,首先要登上高台:上下位置就像似了权力与服从关系。历史像似

⏹历史像似源头是比喻。

⏹例如脱帽致意,或举手致意,原是中世纪骑士脱下头盔,或搁开武器,伸出空手表示无敌意。此后成为仪式,其源头“像似性”已无踪迹。

⏹仪式是一种比喻像似符号,以一种可见符号比喻地模仿某种社会交往或人神交往。可能所有的仪式符号(合十,鞠躬,跪拜)都有历史原因,只是难以追溯。

“像似程度”问题

⏹莫里斯认为像似符号与对象之间,是“分享某些性质”,像似符号与对象只是部分像似。

⏹完全像似就变成相同性(sameness)

⏹同一符号(镜像之类)与对象极端相似而且同时出场,但是依然可以看到符号载体与对象的区分。

⏹如果两者无法辨认区别符号与对象,符号本身就消失了,两者之间成为“复本”(double):

⏹复本之间无替代:只能把任何一条松鼠(例如动物园)作为全部松鼠的类别符号,把任何一辆汽车作为这一型号的(例如在车展上)的类别符号。

2. 指示性(indexicality)

⏹指示符号是“受对象影响”(really affected)而形成的。

⏹符号与对象有某种关系,尤其是因果,邻接,部分与整体等关系等等。

⏹皮尔士解释说:“指示符号只是说:‘在那儿!’它吸引我们的眼睛,迫使目光停留在哪里。指示代词,关系代词,几乎是纯粹的指示符号,它们指出对象而不加描写;几何图形上的字母亦然”。

指示符号的例子

⏹皮尔士举的例子:风向标,敲门声,手指指点,喊人,名字,专用名词,物主代词,关系代词,选择代词等。

⏹指示符号的最根本性质是把解释者的注意引向符号对象。要达到这个“指出”目的,可以使用任何东西:

⏹学生最常用的指示符号,是用书包抢位子。

⏹教课的老师则经常用教鞭,用手电箭头。

指示-像似符号

⏹许多符号只是像似对象的一部分,却指向对象的全体。

⏹指示牌画上铁丝网,指示的却是禁区;

⏹画上的是烟斗高跟鞋,指示的却是男女洗手间;

⏹中国戏曲舞台动作,几乎全部由这种部分像似代表整体:用碎步与目视代上楼下楼,用挥鞭代骑,用开门动作代替门。

收集狂-恋物癖

⏹收集爱好者,用指示符号,代替不可够及的对象。

⏹收集汽车号牌,名人遗物,名人签字,名人书信,钱币,邮票,火花:这使得部分零星的物件具有特殊意义。

⏹当符号替代关系被搁置,就出现了“恋物癖”(fetishism),收集符号本身成为目的。

⏹亨利.詹姆士的中篇《阿斯彭文稿》(The Aspern Papers)讲一个崇拜者收集某个他崇拜的作家书信,甚至对拥有这批手稿的女人产生感情。当手稿被烧掉了,他马上发现这个女人太不可爱。

指示符号与秩序感

⏹指示符号给对象的组合以一定的秩序:最简单的指示符号,是手指,它不仅指明对象,而且给出对象的方向,动势,大小,幅度的暗示。

⏹当我们使用代词时,一个代词( 这个)暗指了整套代词(这个、那个、这些、那些、哪些)秩序。

⏹指示符号的这种功能,不是其他符号能替代的:指示性把对象放到一定的关系中,因为指示符号往往是一套组合搬上来用,以便在一系列的组成中标明对象。

指示符号引发秩序感

⏹上海东西向的路用城市名,南北向的路用省名。

⏹纽约曼哈顿的路名基本上东西向街全部用数字,从南到北整齐排列;南北向的街几乎全部用字母,这样清楚地指示,几乎类似经纬度,可以严格地定位。

⏹而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门牌号码:路西路南房子用双号,路东路北房子用单号,而整个号码由东往西,由南往北增大。这个组合指示关系,给行人极大方便。

“库里肖夫实验”(连接改编像似)

⏹这位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发现一种电影现象。

⏹他给一个演员的特写镜头分别接上三种不同的内容。结果是观众在看的时候,根据后面出现的那个镜头的内容来断定那个特写镜头中

的人的情绪。

⏹比如后面接的是一个欢乐的的场面,于是观众觉得那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果接的是一个悲伤的内容的镜头,则观众会觉得那个特写中的人脸是悲伤的。

3. 规约性(conventionality)

⏹符号与对象的联系,最后还是需要社会约定。

⏹靠社会约定的符号称为规约符号(convention),皮尔士又称之为symbol,后一个称呼在西方思想史和符号学史上之滥用让人烦心。

⏹“规约性”,也就是“武断性”:符号意义是由于社会文化的约定俗成。

⏹《荀子》:“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

普遍规约性(ubiquity of conventionality)

⏹可以有纯规约符号,却很少会有纯根据性符号:无论什么样的根据性,解释时依然必须依靠社会规约性。

⏹也就是说:规约性是大多数符号多少必定要有的品质,而根据性只是一部分符号具有的品质。

⏹纯粹的像似性,指示性,都无法给接收者一个确定的解释意义。

⏹哪怕是一张照片,与我熟悉的一段景色非常相像,我如果没有看照片或图画的任何经验,依然无法把这张照片解释为“代表了那里的景色”,因为图像是平面的,我了解的景色是自然地三维的。

三种符号混合

⏹相当多符号,混合了这三个成分。

⏹皮尔士甚至认为“三者尽可能均匀混合(blended as equally as possible)的符号,是最完美的符号”。

⏹规约性是文化性的,不同文化难以通用。

⏹而像似与指示符号,各文化有可能都能懂。洗手间用图案,就是想用“世界通用”的符号,不用文字。全球化时代,是图像时代,影视成为通用艺术门类,部分原因在此。

三种符号各有优点

⏹简单化地说:像似性使符号文本生动;

⏹指示性使符号集合出现秩序;

⏹规约性则让符号表意有效率,减少岐解,或减少解读所需的功夫

再度根据性(Secondary motivation)

⏹索绪尔指出复合词或词组具有“相对根据性”。

⏹语言学家,总结出语言中三种建筑在语言总体的无根据性基础上的根据性。

⏹词形根据性(morphological motivation,例如fast-faster-fastest),

⏹衍生词与原词有一定的关联方式;词源根据性(etymological motivation,例如magnanimous中的magn-与animus);

⏹语意根据性(semantic motivation)。

⏹句子与文本,利用语意形象性,在语言符号的无根据性上构筑的根据。

“诗中有画”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除了象声词“潇潇”可能有像似根据之外,其余没有一个字有根据性可言:

⏹但是两句诗描绘了长江壮阔的风景,像似性极强,效果类似看一幅山水长卷。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证明图像的初度根据性,与语言的再度根据性,在表意效果上有相通之处。

根据性滑动

⏹符号文本的再度根据性,在不同的语境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

⏹人名很少有根据性。一旦进入文本,“人物形象”就可能给人名(例如《复活》中的聂赫留道夫,《史记》中的项羽刘邦)某种二度像似性。

⏹另一个文本加以引用时,人名就成了典故,典故是文本向文化史借来的意义。

⏹文献中的不断引用,例如“阿Q精神”,“阿Q性格”,可以成为抽象品格的指示符号。

⏹根据性顺着文本间性的加强而增加。

根据性降低

⏹在文本中某些词,可以突然降到无根据性。

⏹威廉姆斯(Wiiliam Carlos Williams)的诗“巨大的数字”:在密雨中/在灯光里/我看到一个金色的/数字5/写在一辆红色的/救火车上/无人注意/疾驰/驶向锣声紧敲/警报尖鸣之处/轮子隆隆/穿过黑暗的城市“。

⏹是靠语象组成,给我们一幅图景。但是“数字5”,却突然失去根据性,可以被另外的任何数字,任何任意性符号代替。

⏹借助根据性突然降级,这首诗“触及了物的坚硬的切实性”。

拟声达意(the sound as echo to the sense )根据性增加

⏹是钱锺书提出的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辞情况:拟声词突然增加根据性:用语音拟声与拟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修辞方式。用语音拟声,是正常的语言功能,用语音拟意,却是一种特殊的用法。

⏹《诗经》中有20种用于形容“忧心”的叠字。例如:忧心炳炳;忧心奕奕;忧心殷殷;忧心钦钦;劳心博博;忧心惙惙。《尔雅·释训》认为这些叠字都是一个意思:“忧也”。

⏹元曲大量叠字:死搭搭,怒吽吽,实辟辟,热汤汤,冷湫湫,黑窣窣,黄晃晃,白洒洒,长梭梭,软太太,密拶拶,混董董

当代歌词的拟声达意

⏹当代歌曲中,没有词义的声音数量很大,却包含姿态。

⏹周笔畅演唱的《呃》,除了标题的语气词,歌中有大量的拟声词“咯叽咯叽” 。

⏹网络歌手王蓉作词并演唱的《哎哟》,更是充满姿势:”爱哟,哎哟哎哟/真难爱哟/爱哟,哎呦哎哟”。

⏹朱桦的《咔》“咔,不是吧?轮到你当导演爱就结束啦?” 歌中反复使用让人明白这是“一刀两断”的意思。重复之多,比直说一刀两

断更有“绝情”之意。

姿势语:超越根据性

⏹布拉克墨尔在1952年一篇文章中提出“姿势语”这个概念:原本有语义的词句,在适当语境下反复使用,成为一种几乎是纯语音的感情发泄。

⏹布拉克墨尔的解释是:“语言是词语构成,姿势是动作构成……反过来也成立:词语形成动作反应,而姿势由语言构成……词语的语言达不到目的时,我们就用姿势语……可以进一步说,词语的语言变成姿势语时才最成功。”

⏹姿势语的定义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效果,文本中的一些词超越字面意义。

莎士比亚姿势语例子

⏹《麦克白斯》台词:“明天、明天、明天……”,《李尔王》台词:“决不,决不,决不,决不,决不,……” 如果改成“今天,今天,今天……”和“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字面意义完全不同,而“姿势意义”却依然相近。

⏹“文字已摆脱了字面意义而成为姿势。” 虽然是拟声,其意义超出词句正常表达的范围:声音表面上无意义,正是更深一层意义的跳板。

中国的姿势语

⏹《凤凰涅磐》:”一切的一,和谐。/一的一切,和谐……/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 是词句意义无法表达的一种气势。

⏹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出现了明显的姿势:”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最后的“进“字明显是超出了字面以外的姿势语,其自然,姿态与主题之切协,令人忘记这个词语义上很特别。

中文:根据性的发展

⏹中文的发展,没有朝拼音的路子走。许叔重《<说文解字>序》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乳而寝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郑樵《六书略》中指出字有三兼:“事兼声,事兼形,事兼意”。事是文字符号的对象,要进入文字符号系统,要有规定的发音,有规定的写法,有规定的意义解释。这正是符号语言学的规定。

形象像似-图形像似

⏹“六书”中的造字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源出图画文字(pictograph)。

⏹“指事”(Ideogrphs)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因此形成了皮尔士所说的“图形像似” :“本”为树根,刀边为“刃”,“日”为一轮光中有实,“乌”为鸟失眼,都是另加标注,引起注意。最后一个例子,缺失本身成为符号。

会意字:象形-指示符号

⏹“会意”是形象组合,“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实际上是复合的指事,赵元任称之为Compound Ideograph:“休”为人倚树,日月为“明”,鱼羊为“鲜”,子女为“好”,心脑为“思”,女执帚为“妇”。

⏹组合与序列,是象形-指示符号的特点。

形声:规约性占优势

⏹“形声字“(Phonetic Compound),则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名”是形旁的类别,“譬”的是声旁的语音:例如“刚”,例如“桥”。

⏹形声字成为中文造字的主要方法,是因为利用了声音,而声音已经是会读中文字的人的规约读音方式。

⏹甲骨文字里,形声字仅占37%强,《说文解字》中增长到80%强。而现代汉字里已经达到90%以上。形声字的增加,就是中文规约性的增加。

中文的规约本质

⏹无论哪种造字方式,都是字的来源问题,一旦进入中文,任何字都必须是规约符号才能起作用,各种造字法本身都淡入幕后。

⏹庞德“借鉴中文”为现代西方诗学发明的“表意文字法”(Ideogrammic Method),中文中其实不存在这种“本有的诗性“(即根据性)。

⏹德里达认为中文是不同于西方的“非语音中心,亦即“非逻各斯中心”的语言,也是没有明白中文中越来越多的语音因素,以及本质上的规约性。

新造字用什么方法?

⏹现代汉语用了大量生造字,都是会意字,尤其是化学术语,氕,氘,氚,砼之类,内行能读就行。要老百姓能读,就要用形声字:“磺胺”等。

⏹网络不发音,因此网络新造字,多半是会意。

⏹烎读音:yín原义:光明。网络新义:在游戏中,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你越厉害我越要找你挑战。

⏹槑读音mei,古同“梅”。在网络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傻很天真。

⏹囧读音jiǒng,古同“冏”,原指光明,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兲:这个字是“天”字的古体,也念“天”(tiān)。

⏹氼:人掉水底下了,当然就是溺水,读音也是(ni)。

⏹砳:形容石头相撞的一个象声词,念(le)。

⏹嘦:把“只要”两个字快速连读,容易找到正确的读音(jiao)。

⏹嫑:同上,你可以猜出它念biao(标的二声),意思清楚。

⏹嘂:四张嘴同时叫,当然就是大声叫了。还念叫(jiao)。

英文新造词:会意化

⏹在西方,手机texting,或text-messaging也在造成语言的重大变化,与中文的网络一样,也是朝“会意缩语“非读音化方向发展。oosoom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ywsyls you win some, you lose some;l8r later; b4 before; cu see you; u@ Where are you? r%m room; c%l cool;ca$et cassette; Ndl$ endless;

⏹新的趋势是只打辅音:cngrtultns congratulations; pls please; cnfsd confused;ow oh well! Bfn bye for now;ta thanks again;b/f boyfriend;

g/f girlfriend. Hhoj ha, ha, only joking;musm miss you so much;sry sorry;或混合式:thku & ta4n Thank you and that's all for now!

⏹下面所列是”情人节用语“:lutp love you to pieces;luwamh love you with all my heart;ly4e love you forever;mayb mad about you, baby;clab crying like a baby;paw parents are watching;pos parents over shoulder;

思考例证之一:交感巫术

⏹弗雷泽的《金枝》讨论“交感巫术”(sympathetic magic),其中分模仿巫术和接解巫术两个阶段,基于像似性(“同类相生”),后者是一种希望达到的因果指示性(“果必同因” 。

⏹弗雷泽在书中用了大量中国的例子:中国人在闰年缝制寿衣的习俗,靠多一个月份“时长”像似得到“长寿”效果;在圆月中秋吃月饼,以达到团圆效果。

⏹这不一定是幻觉:医生就经常用安慰剂治疗病人,安慰剂只是像似符号,取得真实的因果。

思考例证二:烟花测试

⏹各种命运性格或未来行为的测试,把人的性格变成像似符号创造的对象。

⏹问:你最爱哪一种烟火呢?

⏹选“如流泻的瀑布”:你个性爽快,不爱跟人家计较。劝你别太相信别人,只能祈求你傻人有傻福了。

⏹选“圆形放射状”:你希望能和别人的利益区隔清楚,你很讨厌喜欢占人家便宜的人,你可能会因此而远离那样的人。

⏹选“一朵朵小簇爆放的花”:你挺老实的,所以常被别人欺负。你默默承受,还是会有人站出来替你讲话因此得到多数人的同情与帮助。

⏹选“满天星斗式的烟火”:你生性敏感,嘴上不说,可是在心中认为自己主持公义,成为人人期待的正义使者。

思考例证之三:衣袋位理学

⏹不仅仅是普通男女会犯“情感错误风水”,就是高端精英人士也会在不经意中错失婚恋良机。某女老板,年赚以亿为单位,婚恋一直不顺。在宴会上,郑博士突然发现一个细节:她居然能从她的衣服口袋里拿出一张钱来。郑博士提醒:要正确收纳金钱,裤兜零钱会严重影响你的婚恋。

⏹中国传统位理学认为,选择恰当的衣服格局,可以让你的恋情发展更为平稳坚固;反之,若选择不恰当的衣服格局,那么彼此都容易脾气暴躁。恰当的衣服格局,就是与自己五行相匹配的长短、颜色、款式和质地的衣物。

⏹但是,如果你的衣兜里收藏有金钱、物品甚至纸张等东西,你的婚恋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如果女性将物品放在自己左侧的衣兜、男性将物品放在右侧的衣兜,会扰乱磁场。

⏹如果你漏财、感情不好、老犯小人、升职不快,请亮出你的衣兜,你会明显好起来。

⏹那句话千万不要忘记:风水就在我们身边。

思考例证之四:诺德布兰德《回家》

⏹你的父母/已成为别人的/父母/而你的兄弟姐妹成为邻居/邻居们/已经成为别人的邻居/而别人住在/别的城市。/正像你一样/他们又回到别的城市。/他们找不到你/如同/你找不到他们。

⏹回家是不可能了,因为原先与家邻接,或有部分整体关系的各种标示符号,父母,姐妹,邻居,城市,已经全部消失。当一个意义的指示符号都被剥掉,这个意义本身就无法存在。正如在地图上抹去某个地名,如果所有的地图上均无此地名,这个地方的存在与否真的成了问题。

第四讲:符号表意过程的分析

符号表意可以分成那几个成分?符号所指的究竟是个体、概念、还是类型?表意过程在哪里终结?

⏹能指-所指

⏹双重分节

⏹“客体”,还是“对象”

⏹解释项与无限衍义

⏹试推法

⏹三阶段论

⏹类型性,个别性

能指-所指

⏹“能指”与“所指”这一对概念,原是索绪尔讨论符号的出发点。这对似乎简单明晰的概念,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引出的误会也太多。

⏹索绪尔认为能指是“声音-形象”,而所指是“概念”。在索绪尔看来,两者都不是客观的物理实体。

⏹能指“是声音留下印迹,是声音给我们的印象”,所指是社会性的“集体概念”。两者都是“独立于外界客体的心智体”。

⏹因此,他称符号学是“形式,而不是实质的科学”。索绪尔所说的“概念”,直接来自西方哲学所说的“理念”,

⏹他举例说“arbor”(树),指的不是一颗特定的树,而是“树”这个概念集合。

所指就是能指所指出的东西

⏹索绪尔的概念的确是同义反复,这两个词是一个动词(signifier,符指)的主动分词与被动分词。

⏹当能指消失,所指也就不存在:没有符号的能指(载体或文本),任何一种所指都不可能出现,因此,所指就是能指所指出的东西。

⏹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思必有所思,既然意识总是指向某物,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主体的意向活动“能思”(noesis)所指向的所谓对象的意向相关项“所思”(noema)。

⏹王阳明说:“意之所在便是物”。这个“物”便是思想活动的对象。

双重分节

⏹索绪尔说“应用到言语上,分节既表明说出来的语词链分为音节,也表明意义链分为有意义的单元”。

⏹马丁奈(Andre Martinet)把最小有意义分节称为monemes (即口语的词素morphemes,或书写的书素graphemes),与此对应地出现的是发音的最小分节音素(phonemes)。

⏹叶尔慕斯列夫认为符号的最基本双重分节,在“表达”与“内容”这两个层面之间。表达层的单元是纯粹形式,是空洞的ceneme,空符;相对应的内容层面是具体的意义,是plereme实符。

分节“区分”不重叠

⏹能指分节清晰,互不重叠,而又覆盖全域,表意才会清晰:写论文章节不清,论述范围重叠,论述就会陷于混乱。

⏹公孙龙《名实论》讨论分节的“非重叠”要求,非常精彩:“谓彼而彼不唯乎彼,而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唯乎彼此”就是分级清晰不重叠。

分节是人为的

⏹分节是一种人为的区分。改动一种区分方法,所指也就跟着变化,虽然表达的全域依然。

⏹汉语中的亲戚关系特别复杂,表哥表弟堂哥堂弟表姐表妹堂姐堂妹,父系母系长幼次序各有不同,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家族中心特征:英语平辈只有一个词cousin,代替中文的八个词,一样覆盖全域。

⏹这个社会男女长幼叙伦讲究也就没有中国那么强烈。

没有此分节,就无此意义

⏹所指原是“内容星云”,连续不分如光谱。

⏹是不同的能指区分,才把所指隔成一个个意义单元。

⏹各民族语言虽然都有一系列颜色,颜色的范围却不一样,因为分节不一样。

⏹汉语把色彩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西语中没有“青色”一词,西方人的概念中就没有这种色彩。

同一连续体可以多重分节

⏹同一连续体不仅在不同文化中分节不同,在同一文化中也可以有不同分节。

⏹汉语有两种分节:“狗”这个词得读音之所以指向狗,只因为在读法上不同于“高”、“过”、“果”等等;“狗”这个字的写法之所以指向狗,是因为写法不同于“够”、“沟”、“钩“等等。

⏹同样一组动物,可以分成水生,飞翔,陆栖,也可以分为虫类,鱼类,鸟类,兽类。按前一种,鲸鱼是水生,按后一种,鲸鱼是兽类。

⏹其实任何符号都落到文化的“多分节”的局面之中,例如我们每个人的身份。

所指优势

⏹大部分符号表意,是科学的/实用的,必须是“所指优势”符号,以确定解释的意义。

⏹《易传.明像篇》“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实际表意活动以达意为目的,得意后即可忘言忘象。

⏹《庄子》“得鱼忘筌”,在实用表意中是正常的。

“符号透明观”

⏹苏珊.朗格说:“词仅仅是一个记号,在领会他的意思时,我们的兴趣会超出这个词本身,而指向它的概念。词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他的意义存在于它自身意外的地方。一旦我们把握了它的延义,或识别出属于它的指义的东西,我们便不再需要这个词了”。

⏹鲁迅《藤野先生》一文中说到他把解剖图“美化”了一下,受到藤野先生的好意劝告:“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骗局的所指优势

⏹所指优势,并不是说所指必然是“真相”。接收者往往满足于他认为合理的一种意义,这意义是否“真相”,需要另一套评价体系,不是符号表意本身能解决的。

⏹曹操的“望梅止渴”计谋,能指是“梅子”的语言表达,这个能指起到了解渴作用,与真实的梅子相同。

⏹所有的骗局,都是所指优势。“修辞立其诚”,诚了才能让人受骗。

能指优势符号

⏹艺术的/仪式的/文化的符号行为,表意方式相反:能指并不需要指向所指,而是独立形成一种意义价值。

⏹古代中国人三跪九叩向皇帝表示敬意,欧洲人用鞠躬。能指虽然不同,所指是相同的。但是耶稣会在中国苦心经营二百年,最后撤出,原因之一是教皇虽然同意教士应当向中国皇帝表示敬意,却不允许他们用叩头方式表示这种敬意。

能指的独立意义

⏹文化中的能指能把所指撇在一边,把自己的形式作为意义所在。习俗(衣服食物装饰等),是排外的,超越解释之上的规范体系,起着保护文化的作用。

⏹清兵在征服南方后,“被异族征服“已经成为事实。才宣布“留头不留发”,江阴城原先对清兵的抵抗,远远不如对剃头打辫子的抵抗来的激烈,结果全城老少无一幸免被屠杀。

⏹二百年后,这征服者屠刀强加在头上的符号,变得如此宝贵,以至于假洋鬼子的老婆因为丈夫的辫子是假的,就“跳了三回井“。

能指制造真相

⏹玛丽.道格拉斯在《纯洁与危险》一书中指出:犹太人忌食海蜇,是因为犹太人为种族维系而长期禁止族外通婚,海蜇被视为“非鱼非肉”,触犯了忌讳。直至今日民族文化意识过强的犹太人,看到有人食用海蜇人会反胃。

⏹诗可兴观群怨,小说可以诲淫诲盗,都与能指制造的“现实幻觉”有关

避讳与口彩

⏹中国古代的避讳,所指相同,能指只是改用一个写法,不遵守就会有杀身之祸。太平天国在江河日下时,避讳制度却严格起来,公布《钦定敬避字样》。

⏹各种命名法,例如地名,国家名的更改,也是起团结内部作用。

⏹但是在符号的日常使用中,能指形式经常用在幽默,灯谜,缩语,等等。1996年广州与北京同时改电话号码位数为八位,北京统一加6,暗指“六六大顺”,广州原拟加5,但是受到群众反对,因为5谐音“无”,因此全部加8。

什么时候真相=意义有效?

⏹对于科学和实用的所指优势符号,有一些方式核实所指意义的确实性,例如用逻辑方式证实,或用实验方式(重复方式)证实。

⏹就能指优势符号而言,符号的确是用来撒谎的-----要在一个文化体系内证实符号所指是否确在,相当困难,也没有必要。

⏹一旦站在使用符号的文化群体之外观察,能指就失去意义有效性。

皮尔斯三分法

⏹符号的可感知部分,他称为“再现体”(representatum),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符号载体;

⏹皮尔士把符号的表意对象分成两个部分:“符号代替的,是对象(object)”,

⏹‘解释项’(interpretant):“符号引发的思想”(the idea to which the sign gives rise)。

⏹“对象”比较固定,几乎在文本意义中就确定了,不太依靠解释努力而变动。而无接收者的解释努力就没有解释项。

客体,还是对象?

⏹符号直接所指的对象称为object,这个词本身有语义困惑。西文本身就不清楚:权威的《简明牛津词典》上的定义:

❑object可以是“一件可见到或可触摸的物体”(A material thing that can be seen or touched)。这第一个意义可译成“客体”,

❑或是“行为或感情针对的人或事物”(a person or thing to which action or feeling is directed)。第二个意义应当译成“对象”。符号表意行为的object显然应当是第二种,符号行为应当是个action,它指向的应当是“对象”。

❑哲学上,object是“独立于思考心智即主体的东西”(a thing exterrnal to the thinking mind, subject),心智外与“主体”相对之物,也应当是“客体“。

没有必要纠缠于“客体”

⏹中文的“客体”,指“在人类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正好综合了《简明牛津词典》的第一和第三两个定义,这样就混淆了物理客体与心智客体,似乎所有的心外之物都不言而喻是物的存在。

⏹这个纠缠不需要在符号学内弄清楚,因为符号的表意指向,恰恰是第二种object。

⏹因此,本书决定把符号学中的object一词译为“对象”,而不译为“客体”。

三元与二元的对立

⏹皮尔士似乎有意用他的符号三元原则,对比索绪尔的二元原则:“一个只有三条分叉的路可以有任何数量的终点,而一端接一端的直线的路只能产生两个终点,因此,任何数字,无论多大,都可以在三种事物的组合基础上产生”。

⏹符号三元组成,保证了皮尔士符号学的发展开放,而索绪尔的二元符号组成更容易引向封闭。

皮尔斯讨论符号意义

⏹符号指向两个不同的东西,一个是对象,另一个是解释项;

⏹解释项是”指涉同一对象的另一个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解释项必须用另一个符号才能表达。

⏹这个意义中有另一个解释项,以至无穷:我们永远无法穷尽了解一个符号的意义。

⏹艾柯的解释:“表象是以对象为根据所选择的东西,而解释项是借助另一个符号表示此东西的方式“

无限衍义

⏹索绪尔提出的例子:“树的称呼---→树”

⏹皮尔斯的符号表意图式就会是:

树的符号表现体---→树---→自然界的肺

(自然界的肺) ---→呼出氧气---→使空气新鲜

(使空气新鲜)---→……

⏹要解释”树”这样一个简单的符号,我们的解释不会终止。

无限衍义例子

⏹人类学家列维-布吕艾尔(Levy-Bruel)举过一个例子:“一片树叶上有个脚印指示了有个人踩在上面,脚印的方向指向踩着树叶的人,这个人又象征了他所属的部落”。

皮尔斯说人的本质是无限衍义

⏹“人指向(denotes)此刻他注意力所在的对象;人意指(connotes)他对此对象的知识和感觉,他本人正是这种形式或知识类别的肉体化身(incarnation);他的解释项即此认知的未来记忆,他本人的未来,他表达意义的另一个人,或是他写下的句子,或是他生下的孩子”。

⏹解释项是符号生命延续,就像是人的生命延续:

人的符号表现体---→人

---→关于人的知识和感觉

(人的知识和感觉)---→他本人

---→未来,他人,写作,孩子

无限衍义何时终了?

⏹皮尔斯:“正由于解释会成为一种符号,所以可能需要一种补充性解释,它和已经扩充过的符号一起,构成更大的符号;按照这个方式进行下去,我们将会,或者说应当会最终触及符号本身。”

⏹艾柯解释“最终符号实际上不是符号,而是结构那样的把部分衔接并联系起来的整体语意场“。

⏹整体语意场就是文化:一个符号的无限衍义,最后够及整个文化。

⏹符号表意必然是无限衍义,没有有限表意;

⏹实际原因使符号表意停止于某一点上,暂时不再延伸下去。

分叉衍义

⏹不同的解释者,不同的解释情景,可以使符号表意朝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市场上一种西瓜,名叫“沙漠王子”。大家都喜欢这个名字。问其原因,有的说沙漠太阳大,瓜必然甜;有人说热如沙漠,王子宫殿总是凉爽;有的女性喜欢“王子”这个词。

⏹我则是想起法国作家圣埃克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迷人的童话小说《小王子》(Le Petit Prince),一个飞行员迫降于沙漠,遇到一个别的星球上来的小王子,他们可能共享这种瓜,留下瓜种给我们。

因明的三项与分别法

⏹公元5-6世纪出现小乘佛教的新因明,陈那(Dignāga)作《集量论》,开创“量论因明学”。

⏹量即感知,认识。1928年吕澄作《因明入正理论讲解》,使因明论重新传入中土,熊十力作《新唯识论》,使玄奘唯识论与现代哲学接轨。

⏹陈那也提出认识的三项式:所量,谓被量度者,为认识对象。能量,谓量度者,为认识能力。量果,谓知其结果,是认识的结果。

⏹心识的作用作分别:相分即所量,见分即能量,自证分即量果。“量果”,接近皮尔士的“解释项”,新因明应当说与皮尔士的三项式接近。

试推法(abduction)

⏹高强度编码的所指优势符号,与意义的联系,是约定(例如密码),习俗(如文书),或是逻辑推理(如科学)。但是要解释文化符号,就不能靠此。

⏹归纳法(induction)的结果是“实际”如何如何;推理法(deduction)结果“肯定”是如何如何。试推法的结果是“可能”(might be)如何;

⏹试推法又称为“逆推法”(retroduction)。试推法“双向”思考,目的是增加我们给出一个“有效”意义解读)的可能性。

思维的感性成分

sensuous elements of thought

⏹用试推法进行解释,最后产生的是“思维的感性成分” 。

⏹试推法不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方法,符号的本质是文化的,而对文化的的思索解释过程,只能是试推法。

试推法与诠释循环

⏹艾柯指出试推法,与“诠释循环”异曲同工。

⏹五种诠释循环,施莱尔马赫:部分与整体,属类与作品;伽达玛:历史语境与当下语境;海德格尔:前理解与理解;利科:信仰与理解。

⏹伽达玛指出,诠释循环不是一种“恶性循环”:“理解既非纯主观,又非纯客观,而是传统的运动与解释者的运动之间的互动。”

试推法的实质

⏹试推法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非严格逻辑的认知方式。许多二十世纪的思想者,都主张类似方法。

⏹例如波普尔(Karl Popper)认为可以取得科学证伪(falsification)的“试错”(Trial & Error)法。

⏹乔姆斯基主张的“纠正行为”(corrective action),

⏹皮尔士第一个明确提出这是归纳和演绎之外的第三种逻辑推理方式。

⏹皮尔士甚至认为应当从逻辑学中取消归纳法,“归纳中无独创性,归纳只是测试已提出的看法”。

个别符vs 类型符

⏹皮尔斯符号三分类:

◆质符(qualisign)大致相当于我们说的“符号载体” 。

◆单符(sinsign),单符是符号的每次出现,后来皮尔斯改称为“个别符”(token)

◆型符(legisign)是相同符号的集合概念,后来皮尔斯改称“类型符”(type)。

⏹例如本书中“符号”这个词,每一次出现,都是一个单符(个别符)。所有这些都是同一个型符或类型符。

⏹如果同属一个型符的单符完全一样,每个单符就成为类型符的一个“副本“(replica),

所有的符号都是类型?

⏹皮尔士一再说:“所有的常规符号都是型符”。“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对象,而是一个普遍的类型“。

⏹他又说“作为一个符号,型符也必须在一个存在的东西里具体出现。但是,具体化的过程不影响符号的特征”。

艾柯七条

1,“前件经常显在并可知觉,后件经常隐在”。

2,“前件产生后,可能无后件出现”。

3,“符号可以用来撒谎,即前件无需后件作为其必要原因,只是假定由后件构成”。

4,“前件不一定与一事态相连,而与一般内容相连,前件所传达的仅为一个可能的后件类”。

5,“符号本身是非物质的,是两个命题之间的蕴涵关系,即一前件类型与一后件类型相连的法则“。

6,“上一条的关系,使符号独立于介质”。

7,“一表达的内容可以被解释”。

符号必然是类型?

⏹艾柯第四,第五,第六条都是谈的符号意义的“类型性”。

⏹符号究竟可以是个别的,还是必须是类型的?可以是具体的,还是必须是概念的?

⏹艾柯坚持符号之所以能解释,是因为能指和所指都是类型符(type),都不是孤立的个别符(token)。

⏹一旦被解释为一个意义,就必然是类型符。

符号可以解释出个别性

⏹符号本身不可能决定自身是否为个别符或类型符,它只可能被解释出“类型性”,而解释不仅取决于个人,更取决于文化条件。

⏹在手抄本时代,每本书都是个别符;

⏹刻本每版印刷的书,是一个类型符的副本,但是每版文本不同;

⏹只有现代书籍,才可能“每个单符都是型符”。

符号间性intersemiosity与当代文化

⏹一个符号是类型符还是个别符,取决于解释者如何解释它们与其他符号的关系。

⏹在商品社会,绝大部分商品是类型符号的严格意义副本,这就是为什么富商用大价钱买一个特殊车牌号码:他不甘心与大众共享一个类型符号。

⏹当代社会符号的个别性大幅度降低,女性的深度类型化问题已经让女性主义这深恶痛绝。她们更愤怒的是女性自己对类型化过于热衷,费尽心机往类型上靠。

⏹因此,对类型符还是个别符的理解,取决于我们对文化的了解,以及我们对文化问题的敏感程度。

皮尔斯符号三阶段论

⏹皮尔斯认为符号学任何方面必有三个阶段:

◆“第一性”(firstness)即“显现性”,显现与任何其他事物没有联系,是“首先的,短暂的”。

◆“第二性”(secondness)成为“则是坚实的,外在的”单符,能够表达意义。

◆第三性(thirdness),形成解释,“我们就会对于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形成一个判断,那个判断对于知觉的对象具有某些一般的特征”。⏹所谓“一般的特性”,就是把符号与其他符号联系起来的品格。

保持个别性可能吗?

⏹符号意义是否最都能归结为类型,本书作者认为应当存疑。

⏹某些符号始终保持了单符的个别性品格,只是在部分意义上可能被解释为这样或那样的型符,

⏹在艺术符号中,在人格符号中,我们经常看到保持个别性的努力。

思考例证之一:电影分级与黄片

⏹《南方周末》2009年一期“电影会实行分级制吗?”

⏹“中国目前对电影内容的管理不科学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在国外已经成功实施多年的“分级制”至今在中国电影界仍是讳莫如深,几至谈“分级”而色变的地步。在开全国电影工作者会议时,居然有负责法律事务的人去敲各代表的门严令不许提“分级制”的建议。

⏹2007年“两会”期间,巩俐口头提及建立电影分级制的建议,但未形成文案,无法使该建议正式进入政协的提案反馈。“分级”与“允许拍黄片”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建立分级制的本意是要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思考例证之二:字谜用能指

⏹少见为妙,猜一个字,女

⏹一针见血,猜一个字,皿

⏹大人不在,猜一个字,一

⏹污水处理,猜一个字,亏

字形笑话:能指+所指

熊对能说:你还有能耐?四个熊掌都卖啦!

兵对丘说:兄弟,踩上地雷啦吧,两腿乍都没啦?

口对回说:亲爱的,都怀孕那么这么久了,也不说一声。

王对皇说:当皇上有什么好处?头都白了。

果对裸说:哥儿们,你穿上衣服等于不穿。

巾对币说:戴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臣对巨说:一样的面积,但我是三室两厅。

思考例证三:短诗一首

⏹在网上偶然发现这样一首短诗:

清晨

看光明和黑暗搏斗

胜者为王

我为妃

第五讲:中介与渠道

符号传达的方式会不会对符号的意义产生影响?

⏹渠道,中介,媒体,体裁

⏹多中介文本,联合解码

⏹通感

⏹出位之思

⏹体裁与期待

⏹六种隐文本

⏹深隐文本

中介,传媒,渠道,体裁

⏹这几个术语非常重要,而且随着电子时代来临越来越重要,但是经常被混用。

⏹中介(medium,又译“媒介”)是储存与传送符号的物质工具,传播学中常称为“传送器”(transmitter)。中介是载体物质性的集合称呼,⏹其复数形式为media,即“诸中介”,但是media现在已经成为文化研究一个重要术语,中文译为“媒体”或“传媒”,

⏹渠道(channel)一般定义为“模式化的中介”,实际上指的是到达接收者感官的基本方式。

有哪些渠道?

⏹西比奥克(Thomas Sebeok)把渠道分成两大类:物质的(液体的,固体的);能量的(化学的,物理的),而物理的又分成视觉(日光,生物光),听觉(气体传达的,液体传达的,固体传达的),电力,热力。

⏹这样的分类,实际上过分技术化:例如味觉是固体与液体的物理作用?为什么不是对味蕾的化学作用?

⏹有的人从发出者所用的材料上分,有物质,身体,图像,声音,副语言,语言(包括文字)等七类。

渠道必须通过感官

⏹渠道渠道是物质中介达到感觉的一般化范畴。应当是接收者用于感知的五官来分,五类,或八类:

◆视觉

◆听觉(以及动物能听到的超声波),

◆味觉

◆触觉(以及热觉,电觉)

◆嗅觉

⏹最重要的渠道是利用视觉与听觉,其中视觉比听觉更重要:据统计,人类收到的符号信息80%来自视觉。

四个概念的区分

⏹以画报上的照片为例,符号表意过程环节如下:

◆符号(索绪尔说的能指)是照片的内容,而不是照片本身;照相术是中介;照片是体裁;用的是是视觉渠道;刊用照片的画报是一种传媒。

◆视觉是一种渠道,文字是一种中介,书籍出版业是一种媒体,而小说或历史是所谓体裁。

⏹渠道区分在人类(或可加上动物)的感觉方式,只能延伸而不可能改变。

⏹中介是技术方式,是文化变迁中的重大动力。渠道与中介不应当混淆。渠道是符号传送的物质介质,中介往往是符号传送的社会性构造。

渠道与中介不应混淆

⏹有人认为文字,图像,言语,影视技术,电子技术,身体,表情,已经发展到如此规模,远比嗅觉等储存传送的信息量大得多,不能再称为中介,而应当称为渠道。

⏹艾柯就抱怨“把交通路牌和马奈《草地上的午餐》都说成是视觉符号,把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与但丁《神曲》都诗作听觉符号,实在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也许这些中介的确过大,但是渠道依然必须是感觉性的,不因为文化变迁而改变

中介与符号意义密不可分

⏹中介不是中立的,中介本身不是符号过程中的可有可无之物,中介的性质,直接影响到符号传送的可能结果,即使影响到意义解读。适当的中介与符号表意配合。

⏹例如情书最好不用电脑打印,最好手写;情歌最好曲调柔软婉转,不用重金属摇滚;情诗最好不用江阳韵。

⏹刺绣的针法,可能比所绣的内容更有意义;一幅书法,或泼墨山水,首先强调其笔法画艺,写的是什么字,画的是什么景色,倒是其次的事。

⏹因此,中介是参与符号表意的成分。

中介的功能分类

⏹记录性中介,能保存符号文本,远古是岩画等图像,古代是文字书写与印刷,现代则有电子技术。记录性中介造成文本的过去性;记录性中介留下的是成品,读者已经无法改变结局。

⏹呈现性中介,往往用于表演,如身体姿势,言语,音乐,电子技术等;呈现性中介造成文本的表演性现在性;会让接收者觉得后果未定,有干预冲动,一如在对话中听者与说话者可以互动。

⏹心灵中介,是组成幻想,梦境,白日梦等的载体,它们往往被认为是符号表意的草稿,符号发出者大量的表意意图最后并没有形成表意,成为自我符号。人能够表现的,只是大量心灵草稿的冰山一角。

中介技术化

⏹动物符号行为绝大部分只能是超短距的。

⏹中介与技术有重要关联:五个渠道中,触觉至今是超短程的,嗅觉与味觉也比较短程;听觉视觉以前是短程的。

⏹现当代的电子技术,使呈现性中介可以轻易地转化为记录性中介。中介技术进步,使人类五官得到延长。

⏹符号信息的发出,传送,接收,就可以克服时空限制,越过大跨度间距相隔,落到过去、现在、未来。

⏹这是人类文化之所以成为符号文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被中介技术改进了的渠道,保证了文化的表意行为能够被记录,被检验,保留给后世。

体裁与中介不同

⏹中介在文化中被规约为表意的程式,我们称之为体裁:体裁是中介细分并落实到表意时的规则。

⏹可以说,渠道属于生理感觉,

⏹中介属于物质文明,

⏹而媒体与体裁从属于文化实践,

⏹因此中介似乎与意识形态不直接关联,很容易被另一个文化接过去;而体裁则是高度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时会发生一定的阻隔。摄影术的普及并不难,“婚纱照”体裁的传播就会出现文化困难。

“中介就是信息”

⏹正当符号学研究在二十世纪下半期成为显学,中介与渠道也变成了重大课题,这是因为电子技术的发展:当代文化由于电子技术突变成传媒文化。

⏹加拿大符号社会学家麦克卢汉出版于一九六二年的《古滕堡银河》,一九六四年的《理解传媒》二书,给了现代文化研究一个很大的冲击。麦克卢汉认为中介不是被动的,“中介就是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 ssage)。

⏹人类文明,可以因为中介的变更而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古滕堡虽然不是印刷术的发明人,却是印刷术大规模应用于信息传递的肇始者,从那以后欧洲文明成为印刷文明。

⏹麦克卢汉甚至声称:“印刷创造了民族整体性,政府和中央集权,也创造了个人主义与反对派”。

中介时代

⏹而六十年代刚开始出现的简陋的电视,使麦克卢汉能及时预言了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今日的大众传媒是现代生活非中心化,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子”。

⏹他说这话时,电脑,互联网,手机,卫星电视,远远尚未出现。电子技术的出现,使人类文化在近三十年发生了划时代的重大变化,而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介造成的。

⏹想要理解并掌握这种变化,把有关问题综合起来讨论,符号学是必不可少的武器。

多中介体裁(multi-media genre)

⏹多中介符号表意自古以来一直有:歌曲的中介有语言,音乐,以及演唱者的身姿;

⏹中国画经常有文字(印章,提款)配合,可以说是图文中介结合的最早例子;至于小说配插图,是世界各民族自然而然的做法。

⏹戏剧据说有十三种中介,形成复杂中介体裁。

⏹当代电子传媒,更容易做到多种中介混合:例如电影的表演,特技,音乐,声音等,可以分别录制然后剪辑拼合,这就让电影进入工业生产流程,也造就了这个现代“奇观”体裁。

联合解码中的主导

⏹多中介文本在被接收时,各个中介同时表意,解释者不得不对各个中介传送的符号都进行解释,然后综合起来。

⏹在联合解码时,经常有一个中介是主导性的,其他中介围绕着辅助它。不然如果中介信息之间发生冲突,解释者就会失去综合解读的凭据。

⏹主导中介往往是文本中连续不间断的中介,这个中介往往构成主线,其他中介因为间断而只能为辅。

何者为主导中介?

⏹冒牌商品,商标精美,制作加工也不差,但是货主为了尽快脱手而标出价格便宜,这时中介冲突,冒牌暴露。名牌商品是奢侈消费用的,价格是主导中介,产品质量反而次要。

⏹在歌曲的多中介表意中,主导中介是歌词,歌词决定歌的意义解释。《社会主义好》无论怎么唱,哪怕用摇滚风格来演唱,都是颂歌。但是电影《盲井》几个矿工把词改了,就变成讽刺歌曲。

⏹2007年风靡一时的歌《香水有毒》,曲调优美,胡杨林唱的很动听,但是春晚进了大名单,在三审是还是被拿下,因为歌词有“爱情不专一”的暧昧倾向。音乐改变不了这主导意义。

电影是画面主导

⏹美国电影《雷格坦音乐》(Ragtime),女主人公已经不爱她那个伪君子丈夫。丈夫对她说:“我得离开了”,女主人公说:“别把我一个人撇下”。她说这话时,特写镜头显示了她的表情冷淡。可以看出女主角的实际意思是“走你的吧” 。

⏹台湾导演杨德昌的《一一》中,电影声音是简南俊和女友在街头的谈话声,画面则是简南俊之女简婷婷和男友街头约会的场面,音与画各讲一个故事,可以看到镜头画面是主线,叙述重点在下一代身上,上一代的对话已成供对照的遗迹:一个世代又过去了:历史的沧桑感在中介冲突中体现出来。

跨符号系统表意(transsemiosis)

⏹表意被束缚于某种载体,并不是符号的本质的要求,因为意义本身并不是物质的。摆脱这种束缚,成为人类使用符号时很难摆脱的一种冲动。

⏹一般的符号表意追求效率和准确性,艺术符号着眼于符号过程,因此,在艺术中出现各种逃脱载体的努力。

⏹“通感”是一种试图跨越渠道的符号表意;

⏹“出位之思”是试图跳出中介或体裁的冲动。

通感(synaesthesia)

⏹某种声音(视觉上)“明亮”,某些声音(触觉上)“尖锐”或“钝”。有的衣装(例如夏威夷衬衫)“喧闹”,有的笑声“尖利”。

⏹莫里斯称之为“感觉间(intersensory)现象”,即是“像似符号”的发送与感知接受落在两个不同感官的领域中。

⏹通感是跨感觉渠道的表意,是跨越性像似符号,但是各种渠道的像似性无法相通。

⏹通感实际上是用语言写出是两个非语言渠道之间感觉的比较,实为不可比较的比较。

通感只能表现为语言

⏹语言不应当算一种渠道:各种感觉都能在语言中得到描写,语言描写感觉,本身不是通感。

⏹但是语言能同时描述几种感知,自然形成“跨渠道比喻”。通感只能用语象作二级表现。

⏹这就是为什么诗人最得益于通感。著名的例子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苏轼“小星闹若沸”都是听觉修饰视觉;杜甫“晨钟云外湿”,是用触觉修饰视觉。

⏹其他艺术家并非没有通感,只是用语言机会少,表现的也比较少而已。

“六根互用”

⏹六根是五种感官加上“意”,“意”的对象是“法” 。

⏹互用到六根,就超出感觉,进入了超越感觉的的感觉。所以通感不只是基于“感觉可以像似”,而是可以发展到非感觉。

⏹某些成语如“秀色可餐”,“大饱眼福”,用的是味觉,描写的是视觉。但是李白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听觉描写概念。

⏹《乐记.师乙篇》中描写音乐:“如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把声音扩展到视觉,进一步扩展到概念。

出位之思Anders Streben

⏹每一种艺术体裁,总是试图达到别的艺术门类达到的境界。打破体裁的束缚,追求其他艺术体裁的效果,这是艺术家常见的冲动。

⏹陆游诗云:“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英国艺术哲学家瓦尔特.佩特在1877年出版的文集《文艺复兴》一书中首先详细讨论了这种现象,他定义为“部分摆脱自身局限”。⏹他总结说:“所有的艺术都追求音乐的效果,因为所有的艺术都有可能区分形式与内容,但是艺术都想消除这种区分”,但是“大部分美妙的音乐似乎都在靠拢某种形体,某种图画品质”。

实用文本没有出位之思

⏹出位之思不太可能明显地出现于非艺术的体裁中,因为非艺术的符号表意要求效率与准确性,就必须在体裁范围内充分利用本身的优势,要不就干脆换一个体裁。

⏹例如要传送一个文件,用密电码,保密,但是麻烦;用电子信,便利明晰,但是不保密。

⏹要取得别的效果,只能另外发明新的体裁:发电子信者要传送文件图像(例如签字),就只能去发明扫描器和图像传送的中介技术,形成一种新的体裁。

对出位之思的批评

⏹“出位之思”只是一种愿望,一种艺术家的意图,在文本中很少能实现,在解读时更不容易体会。

⏹《约翰.克里斯托夫》罗曼罗兰借他的主人公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口,嘲笑说:“他们(法国音乐家)不用文学做拐杖,就寸步难行!他们勉为其难第描写的主题,简直幼稚可笑,不是果园,就是菜园,或是鸡窝……他们满怀信心第在乐谱上写些有韵或无韵的诗句,就像小学生或没落的小报记者一样“。

⏹但是出位之思的努力至今依然:《罗拉快跑》明显是模仿电子游戏:一次不成功可以重新链接再来一次,直到达成满意的结果为止。体裁(genre)

⏹体裁是一种文化规则,是此文本在社会的文本网络关系中的地位。

⏹决定一个符号文本应当如何阅读,最重要,最直接,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却是该文本所属的体裁,题材就是“读法契约”。

⏹表面上看起来,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信息内容,可以用新闻,电影,小说,历史等许多不同的体裁表现出来,实际上不同体裁接收方式相差极大。

⏹体裁的最大作用,是指示接收者应当如何解释眼前的符号文本,引起读者使用何种“阅读态度” 。

新闻与诗

⏹一条报上新闻:”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以时速一百公里行驶撞上一棵梧桐树。车内四人全部丧生“。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以时速一百公里奔驶撞上

一棵梧桐。

车内四人全部

丧生。

⏹不仅是同一个故事,甚至是完全相同的语句,这里的昨天,已经是每一天;这里的汽车有一种无法控制的绝望,这里的死亡,突然切断,成为“一切的终结”。

体裁的定义在读法

⏹几乎是悖论的循环定义:一本小说之所以为小说,一首诗之所以为一首诗,主要原因就是他属于小说或诗的体裁,它强迫读者按照小说或诗的读法来读它。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非不按诗的方式来读,它就不成其为诗,成了散文。

美军招募广告

当了兵有两种可能:一是留在后方,一是送到前线,留在后方无可担心。送到前线有两种可能:一是受伤,一是不受伤,不受伤无可担心。受伤有两种可能,一是轻伤,一是重伤,轻伤无可担心。重伤有两种可能:一是能治好,一是治不好,治好无可担心。治不好也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死,一是死亡,不死无可担心,死了么……也好,既然他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诚信:广告的第一期待

⏹当然广告会有大量欺骗因素,但是为了让接收者感到符号信息发出者有诚信,广告符号的文本特点就是作各种修辞装饰,让文本裹上可信性,让文本接收者觉得发出者“据实而言”。

⏹是否事实是另回事,广告必须有“事实性”(言其所知),发出者会表示对此“事实性”负责。

⏹如果接收者看到广告就知道是骗人,作为广告的第一步就失败了。

⏹上述广告有这种表面的诚意:当兵的确有死亡可能,军方没有撒谎;

广告的第二期待是区分

⏹广告劝人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必须让顾客看到这家的货与别家有别,不是价廉,就是物美,或是两者兼有,或者有其他值得购买的好处。

⏹无区分即无广告可言,区分越大则越有说服力。广告出的各种奇招,目的都是要让接收者一眼就可看出这个区分。

⏹上述广告做到了区分:对没有机会前景平淡的年轻人,觉得军队生活会很不同。

广告的第三个期待是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