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吴珺-第三章 心理应激及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李箕君)临床心身问题ppt课件
南京脑科医院 关承斌
.
1
心身问题概述
❖ 心对身的影响(心身障碍)----心理行为因素 (生活方式、致病人格、习惯、行为方式、 观念)为致病因素。
❖ 身对心的影响(身心障碍)----临床疾病引起 的心理异常反应或心理障碍。
❖ 心身相关观念的临床意义
.
2
心身问题概述
❖ 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1/3的综合性医院门诊 与住院患者为心身问题(心身疾病)。主要 分布在内科,就分科而言,内分泌科和心血 管科心身疾病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呼 吸科、普内科、皮肤科。
.
3
心身疾病概念
❖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凡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受 到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者,都属心身疾病。
❖ 传统的心身疾病:更强调心理社会因素所造 成的躯体器质性损伤,目前此类多称为心身 障碍。
.
4
临床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
❖ DSM-Ⅱ(1968)更名为“心理生理性植物神 经与内脏反应”
.
13
❖ DSM-Ⅰ(美国精神性疾病诊断治疗手册 ) (1952)设有“心身疾病”类
❖ DSM-Ⅲ(1980)及DSM-ⅢR(1987)均用“心 理因素影响的躯体状况”分类,并延续至 DSM- Ⅳ。
.
5
临床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
国际精神疾病分类 (ICD)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 (CCMD)
曾有过“心理生理障碍” 1981年曾有“心身疾病”
❖ 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 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可排除失眠)。
❖ 排除神经症及精神病。
.
7
心身疾病的判断原则
第九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一节 应激、生理应激和心理应
(二)
心理防御机制的几种表现形式
1.合理化作用:指个体遭受挫折或无法实现自己追求的目 标时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以安慰自己,摆 脱痛苦。 2.否定作用:指个体对于已经发生的令人不愉快或痛苦的 事实加以否定以躲避心理痛苦。 3.补偿作用:指个体的某些愿望或目标无法实现时,采取 其它方法来弥补心理的不平衡。 4.幻想作用: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阻力, 利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与现实暂时脱离开,任凭想象 和幻觉,使内心得到彻底放松或想象目标实现后的美好 结局,以得到内心的暂时满足。
(十)口腔科:复发性慢性口腔溃疡、口臭、唾液分泌异 常、特发性舌痛症。
(十一)耳鼻喉科:美尼尔症(Meniere disease)、耳鸣、晕 车、口吃、过敏性鼻炎。 (十二)小儿科:夜间遗尿症、夜惊、站立性调节障碍、续 发性脐周绞痛等。 (十三)其它:癌症。 五 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个性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一)心理社会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应激与冲突明显的 社会患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比较多,如西方发达 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 (二)个性因素:包括行为类型及其他个性因素与心身疾病 的联系。 1.行为类型: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指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躯体生理机能或器质障碍 的病理过程。根据应激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 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
心身反应:即应激源作用躯体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生 理反应,例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等, 当应激源的作用消失后,躯体生理机能随之恢复, 上述症状消失; 心身障碍:即由于应激源过强,或作用时间较长, 使躯体机能发生变化,例如植物神经失调,内分泌 功能紊乱等; 心身疾病:即应激源过强或作用较久,便躯体机能 发生变化,并且拌有器质性的病变,例如原发性高 血压、消化性溃疡等。
4应激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
–
心理应激:常见应激原有夫妻关系不和睦,工作不顺心, 产生受挫等,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应激,可伴儿脑过量释放, 使有冠心病素质者产生冠心病。 不良行为:不少研究证实,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过食 肥胖等不良行为与冠心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
• 消化性溃疡
– – 人格特征:具有保守,依赖,顺从,易怒,情绪不稳等神经 质的人格特征。 生活事件:如家庭导致,经济压力,失业等,随着现代生活 节奏加快,负面性生活事件逐年增加,生病率上升可能与此 有关。 职业及环境: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的职业,溃疡病发生 率高,长期而剧烈精神刺激,致使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降低, 从而导致胃病,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使溃疡形成。 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饮食不规律,暴食等均可以诱发溃 疡病。
变化事件 压力指数 22、子女长大离家 29 23、家庭纠纷 29 24、个人取得显著成绩 28 25、配偶失业 26 26、入学或毕业 26 27、生活条件变化 25 28、个人习惯改变 24 29、与上级矛盾 23 30、工作时间或条件的变化 20 31、搬家 20 32、转学 20 33、消遣娱乐的变化 19 34、宗教活动变化 19 35、社会活动变化 18 36、少量负债 17 37、睡眠习惯改变 16 38、饮食习惯变化 15 39、休假 13 40、过节 12 41、小的违法行为 11
心理防御机制具有两面性:
(1)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心理应激的作用,能够暂时地解 除痛苦和不安。 (2)它有时只能起到一种使人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并不能
解决现实问题。过于滥用,反而会使现实问题复杂化,甚至
会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之中,严重者还可能发 展成为心理障碍。
• 问题:
她使用了哪几种心理防御机制?试分析之。
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节 应激反应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3.3 应激的行为反应 3.4 应激的综合反应 3.5 应激反应的评定 3.6 心理应激与健康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1、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3、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2、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及人群特征
国外的患病率为10~60%,国内门诊 与住院调查的结果约为1/3。
人群特征 ①性别特征 ②年龄特征
③社会环境特征
④人格特征
4.2 心身疾病的范围
1、内科心身疾病 2、外科心身疾病 3、妇科心身疾病 4、儿科心身疾病 5、眼科心身疾病 6、口腔科心身疾病 7、耳鼻喉科心身疾病 8、皮肤科心身疾病 9、其他
2、社会支持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机制的假说
1)独立作用假说 也称为主效应模型(the main-effect model)。该 理论认为,无论生活事件存在与否,个体是否处 在压力状态下,社会支持始终具有一种潜在的维 护身心健康的作用。由于此结论源自研究的统计 结果,即统计结果仅发现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反 应症状的主效应,而未出现社会支持与不良生活 事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故称作主效应模型。
1.3 应激源
1、应激源的概念 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 种刺激。
2、应激源的分类
1)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内部和外 部 2)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属 性分: 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 文化性 3)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控制 性和不可控制性
第二节
3)Lazarus和Folkman根据应对的指向性 将应对分为两类 A、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是通过获取如何 行动的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或采取行动, 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努力。 B、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是调节自己由外 界的伤害、威胁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努力。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健康、应激与心身疾病
16.合理化
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达不到某一目的时, 给自己找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加以解释。 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考第一 名,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几名,于 是他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了 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 可不想做书呆子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 和不安全感。
1.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
焦虑: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恐惧:面对危险而感到害怕,试图逃避 抑郁:因无法应对困境或严重后果而产
生无助和无望感 愤怒: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
而引起
2、认知反应
认知反应
警觉性增高 注意高度集中 观察更加细致 记忆效果更佳
注意范围狭窄 注意难以集中
记忆减退 思维混乱
3、行为反应
三、常见的防御机制
1.否认
把已经发生的痛苦和不快完全否定, 就当它根本没发生过, 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
2.压抑
把那些不能被社会道德规范或 自己意识所接受的冲动、 观念或回忆、情感 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 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 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 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 去, “遗忘”了。但她每年十月份均会 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药物治疗也无效。
两种类型:
❖ 不适应性反应
❖ 适应性反应
1.逃避 2.退化、依赖 3.敌对、攻击 4.无助、自怜 5.物质滥用
1. 改变自我
2.改变应激源
(二)生理反应
1.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 2.下丘脑一腺垂体一靶腺系统 3.免疫系统
四、应激反应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
第5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三)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
1.认知评价 2.人格特征 3.生活经历 4.应对策略 5.社会支持系统 6.身体健康状况
四、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促进人的生长和发展的重 要条件
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生理和心理功 能的必要条件
(二)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加重或导致心身疾病 2.加重或导致心理障碍
1.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文化性应激源 4.社会性应激源
(二)按照事物的客观属性分类:
1.客观事物 2.主观事物
三、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就是指当个体察觉到应激源 的威胁后,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生理变化 (一)应激的心理反应
1.认识反应 2.情绪反应 3.行为反应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图5-2)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心理应激定义为:当个体觉察到需求和满 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索表现出的心身紧张性反 应状态
应激: 1.是一种刺激物,承受限度,产生效果 2.是一种反应(保护,防卫适应) 3.是一种觉察,威胁
二、应激源及其分类
(一)按照事件的生理、心理、社会属性分 类:
五、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应对是指个体在处理应激情境时自觉不 自觉地采取的种种认知行为和策略,是保持心理 平衡的一种适应性手段。
(二)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1.消除和回避应激源 2.改变不合理认知 3.调整期望值 4.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5.放松训练 6.转移注意 7.适当运动
第二节 心身疾病
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学资料)
应激与心身疾病一、应激的概念个体“觉察”到化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二、全身适应综合症: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三、应激过程的模式输入——应激源中介机制——察觉和认知评估反应——心理和生理结果——适应或适应不良四、应激的生理反应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
2、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系统活动增强3、免疫系统功能抑制五、心身疾病的概念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因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
六、心身疾病的范围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等。
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内分泌代谢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
泌尿与生殖系统:遗尿病,经前紧张综合症等。
骨骼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等。
其它:癫痫、口腔炎等七、冠心病和癌症发病中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1、冠心病:急剧的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
人格特征:A 型人格为争取成就而努力奋斗,有竞争性,很容易引起不耐烦,有时间紧迫感,言语和举止粗鲁,对工作和职务过度地提出保证,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
2、癌症:重要的情感丧失,抑郁、悲哀、孤独、生闷气等。
人格特征:C 型人格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过分合作,屈从让步,不拒绝,缺乏主见,负性情绪控制力强,过于和谐,息事宁人。
八、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原则诊断原则:躯体诊断加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靠心理检查,常用方法时回弹法和心理测查,多涉及的方面有病人的人格、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因素(如生活或工作应激事件)。
治疗原则:心身同治,标本同治;因人而异,视情而定;心理干预目标: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诱因,消除生物学症状;综合治疗:适应环境,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预防原则:生物学因素预防,培养健全的人格,帮助人们学会应对挫折,改善情绪。
心身疾病定义解析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心身疾病定义解析
心身疾病概念的解析: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llI)关于心身疾病的分类和日本池见酋次郎参考美国分类提出的日
本心身痰病分类,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分类意见。
例如:内科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症、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自主神经失调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阿迪森病(Addisondisease)、副甲状腺功能亢进、副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外科心身疾病:全身性肌肉痛、书写痉挛、外伤性神经症、阳痿、类风湿性关节炎;妇科心身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儿科心身疾病:心因性发热、站立性调节障碍,继发性脐绞痛、异食癖,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中心性视网膜炎、眼肌疲劳、眼肌痉挛等。
口腔科心身疾病;复发性慢性口腔溃疡、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特发性舌痛症等耳鼻喂种身疾病:梅尼埃综合征、咽喉都异物感、耳鸣、晕车感、耳鸣、晕车。
应激与心身疾病ppt课件
(二) 生活事件
1、生活事件:指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造成心理应激进而损伤躯体健康 的主要刺激物。
• • 生活事件致病机制,仅是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 Holmes编制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用以折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程度,从CU一年 累计超过300,来年有80%的人将会患病。
2、常见应激源
• 按生活事件的属性分类
二、心身疾病的概念
•
•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概述: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又称心理生理障碍 (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 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目前公认心身疾病按器官系统分类:
• • • • • • • • • 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等。 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内分泌代谢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 泌尿与生殖系统:遗尿病,经前紧张综合症等。 骨骼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等。 其它:癫痫、口腔炎等
应激的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都是逃离应激源的行为。前者指已接触到了 应激源后;后者尚未接触应激源之前所采取的行为。 退化与依赖:前者遭受挫折进使用幼儿期的方式应对环境 变化的行为,前者主要依靠别人关心照顾完成本应自己应 该做的事情。 敌对手攻击:前者内心有攻击的欲望,表现漫骂,后者以 攻击方式作出反应。 失幼与自怜:前者为一种无能为力,后者为自我可怜,自 我惋惜情绪。 物质滥用:个体习惯使用一些物质应对心理冲突。
(四)应激中介过程(中间因素)
1、认知评价
•
认知评估:过遭遇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等可 以危害情况作出做计。对生活事件认知评价过 程分为:
心理测量技能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ppt课件
1
第三节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第一单元 90项症状清单 第二单元 抑郁自评量表 第三单元 焦虑自评量表
2
2
心理卫生评估
内容分类
诊断量表、症状量表和其他量表
病种分类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躁狂量表等
评定方式
自评量表与他评量表
作答方式
纸笔测验与计算机辅助测验或CAT
44
44
十项因子含义及所包含项目
因子
条目
含义
躯体化
(Somatization)
包括1,4,12,27,40, 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
42,48,49,52,53,56, (心血管、胃肠道、呼
58项,共12项
吸系统、头痛、背痛、
肌肉痛等)
强迫症状
(ObsessiveCompulsive)
包括3,9,10,28,38, 45,46,51,55,65项, 共10项
说他/她一定患有心理疾病。要做出心理疾病的诊
断,必须进行面谈并参照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
51
51
考试分析
以下是一求助者做SCL-90的测验结果,请据此回答问题: 躯体化1.2 强迫症状1.1 人际关系敏感1.5 抑郁 2.8 焦虑3.0 敌对1.5 恐怖1.2 偏执1.6 精神病性 1.6 其它1.3
9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
2
3
4
5
1(0) 2(1)
3(2) 4(3)
5(4)
从无 自觉无该项症状
轻度 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受检者并无实际影响, 或影响轻微
中度 自觉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一定的影响
偏重 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相当程度的影 响
护理心理学心理应激(新版)
健康
否
个体差异
负面 反应
身体和心理 疾病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焦虑 情绪低落 工作满意 度降低
行为反应
生产效 率降低 缺勤 离职
家庭问题 经济问题 个人特点
个人认知 个性特点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头痛 高血压 心脏病
Nursing school of CMC
一名急症入院的心绞痛患者 女,35岁,因心前区刀割样疼痛,伴大汗淋漓及濒死 感半小时而急症人院。 患者既往健康。最近正逢评定职称,按科研成果和一 贯工作表现排名第三位,感觉有把握能评上副高,但 投票结果出乎预料没有评上,这意外的打击使她感到 愤愤不平,十分沮丧,一向和蔼温顺的她无论如何也 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所以整日闷闷不乐,偷偷哭泣。 俗语说“祸不单行,福不成双”,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这时正在住院的父亲因肺癌广泛转移导致多脏器 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虽然她早已有精神准备, 但真正到了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时仍难以承受,无奈 只得强打精神为父亲办理身后事;她虽感有些支撑不 住,但事后仍坚持上班。突然,更令人震惊的
Nursing school of CMC
三、应激源(stressor)
1.应激源的概念 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事件或环境。 也就是说对个体有威胁的事件或环境。 根据
Nursing school of CMC
2.应激源的分类
躯体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 文化性应激源
躯体性应激源 (physiological stressor)
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 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Lazarus 和Folkman 对认知评价的分类
心理应激(姚5)心理学
• 应激(stress):
– 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1936年,Selye.H
心理学界关注的应激
• 重点在心理社会因素方面较少深入研 讨生理机制;
• 早期侧重于应激的刺激方面,现逐渐 向中间因素深入(如:认知应激作用 理论);
拉泽体对外界环 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 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 行为反应。
化了的应对风格
应对研究
• 应对与心理病因学研究 • 应对与其它应激因素关系的研
究 • 应对的量化研究
社会支持
• Social support
• 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 伙伴等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 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 在应激研究领域,一般认为社会支持具有减轻 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 的外部资源”。
生活事件按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 按生活事件对当事人的影响性质,以当 事人的体验为判断依据,分为
– 正性生活事件(positive events):
• 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
– 负性生活事件(negative events):
• 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
生活事件的主观和客观属性分类
• 客观事件(objective enents)
• 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 (Selye H.,1936)提 出
H. Selye (1907-1982)
刺激A 刺激B 刺激C 刺激D
一般适应综合症
刺激前
刺激后
三大症状 肾上腺肥大
胸腺,淋巴节萎缩
胃溃疡
etc...
一般适应综合征
塞里认为: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 而是机体通过兴奋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后来发展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 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 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心身疾病ppt课件
二)与患者有关的特质
❖ 躯体型疾病大约开始于三十岁以前,通常伴随着长期性但不 存在的原因,似乎女性出现的比率较普遍。
❖ 患有此疾病的人,通常对其症状或诊疗史有不切实际或先入 为主的解释,而不强调其生活的部分,结果在职业与社交功 能上受到伤害。
❖ 经由家庭和社会经验的增强,常表现习得性无助的态度,并 倾向于气馁、担心、生气和低自尊。
❖ 多次检查结果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
躯体型疾病的五种型态
❖ 躯体畸形性疾病(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是有着正常外观却对自己外观带有一些想像缺陷或偏见 的人。患此病症的人没有妄想,且承认自己可能过分夸大 缺陷,但他们却无法对自己有较实在的自我形象。
❖ 转换型疾病(conversion disorder)
五、恶性肿瘤
❖ 2、情绪 ❖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 确诊后病情往往迅速恶化;怀疑阶段常常比确诊前好一些 ❖ 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影响 ❖ 3、生活事件 ❖ 配偶有一方患癌症或死于癌症,对方也容易患癌症。 ❖ 亲人死亡后6~8个月易发生癌症。
❖ 六、支气管哮喘
❖ 发生率:0.5~2%(China)
❖ 相反:B型——缺乏竞争性,喜欢不紧张的工作,喜欢过松散 的生活,无时间紧迫感,有耐心,无主动的敌意。
三、糖尿病
❖ 1、情绪:
情绪激动时,血糖、尿糖、酮体增多。
❖ 2、生活事件 大多数病人发作前经历灾难性生活事 件。
❖ 3、人格因素:被动、依赖、不适应、回避痛苦、 不善于延迟满足、注意涣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 缺乏安全感、优柔寡断等
心身疾病
❖ (1)由于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 ; ❖ (2)虽是由于躯体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但因心理因素作
职场中的压力管理ppt课件
吴铁钧
1
自我介绍
吴铁钧 Victor WU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应用心理学硕士 教育心理学博士 研究兴趣: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am Learning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自我管
理团队的团队学习与团队创新” E-mail:
2
企事业单位授课经历
3
4
内容提要
压力(应激)概述 压力(应激)的模型:
压力源、中介因素和压力反应
休息,休息一会儿
对于压力(应激)的基本看法 压力(应激)的对策
消除或减弱与工作间接相关的压力 面对和处理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压力
5
压力概述
压力(专业术语:应激;英文:stress ): 人们在压力情境下,由于体能大量消 耗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状 态。
电击,B组则不能。A组大鼠比B组大鼠较少患胃 溃疡。 电击前用可视信号提示,发现有提示的大鼠比无 提示的大鼠较少患胃溃疡。 结论:控制感可以减少压力
[动人的广告] 一切尽在掌握! [问题] 主管和员工谁的控制感更大? [观点] 努力未必会带来成绩,读书例外。
11
压力的模型:压力源、中介因素和压力反应
执行猴
非执行猴
9
压力概述:压力与责任
结果:实验中的四只执行猴均死于胃溃疡, 而非执行猴均免于疾病而活了下来。
[相似的情形] 公司的高层与基层 [言论] 权力,也是责任。领导,更需要关怀。 [言论] 给你多少钱,就要你卖多少命!
10
压力概述:压力与可控性
Weiss的研究 两组大鼠均暴露于电击,A组能通过按按钮逃避
16 15 13 13 12 11
应激的理论模型和过程
护理心理学基础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目录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及其研究发展过程 二、应激的理论模型和过程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 应激的概念及其研究发展过程
(一) 医学生理学界所关注的应激
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学家塞里(H.Selye,1936) 塞里率先对应激进行了研究。
起点
中间变量
认知评价
应
激
源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个性特点8
反应
终点
应激反应 (生理反应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健康、疾病Leabharlann 8二、应激的理论模型和过程
(一)心理应激的起点----应激源
1.根据应激源的属性分类
(1)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9
9
2.根据应激源的强度分类------生活事件
14
二、应激的理论模型和过程
(三)心理应激的反应------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2.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15
15
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大家可以认识到 心理应激的起点、中间过程和终点。
掌握应激源的概念、分类,了解社会再适应评 定量表的使用和评分,为继续学习心理应激和心 理健康的关系打下基础。
6
6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二、应激的理论模型和过程
目前研究将心理应激看作是由应激源(生活事件 )到应激反应的多因素作用“过程”。把心理应 激看作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它既非简单的刺激 ,也非简单的反应,而是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多 因素作用过程,涉及应7激的起点,中间变量、应 激反应和终点。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PPT 64页)
3)衰竭阶段: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将会丧 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
22.12.2019
东南大学医学人文学系
20
22.12.2019
东南大学医学人文学系
21
心理反应——情绪反应
几种常见的情绪反应: • 焦虑 • 恐惧 • 抑郁 • 愤怒 • 认知偏差
反复求医?
22.12.2019
东南大学医学人文学系
48
•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 : 又称心理生理医学 (psychophsiological medicine),是 一门研究精神与躯体两者相互关系及有 关疾病学科。
东南大学医学人文学系
LCU
39 39 38 37 36 35 31 30
29 29 29 28
15
表中列出了43种生活事件,每种生活时间 标以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 LCU),用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 其中配偶死亡事件的心理刺激强度最高为 100LCU。
*逃避与回避 *敌对和攻击 *退化和依赖 *无助和自怜 *物质依赖
22.12.2019
东南大学医学人文学系
25
“白骨精”
• 一位正值壮年的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跳 槽到某公司担任部门主管。到了新公司后,他 深感压力之大和竞争之激烈,只要稍有不慎, 就有遭到淘汰的危险,不得不承受快速的工作 和生活节奏。另外,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他 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高起来了。但最近他的身体 越来越差,经常失眠,做恶梦,记忆力开始下 降,心情变得烦躁不安,动辄发火,有时甚至 什么事也不想做,似乎已经心力交瘁。这是应 激反应综合症的典型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第一节心理应激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当一个人面对心理冲突、挫折、烦恼等心理压力时,会体验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还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及行为反应。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困惑更多,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受到挑战。
应激(stress)一词原意是一个系统在外力的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从医学的角度,一般把心理应激定义为:当个体觉察到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心理应激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们维持正常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必要条件,是人们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如果应激水平超出个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则有损于身心健康。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心理应激是一个外界环境与机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和应激结果四个部分。
(一)应激源应激源是指来自环境或机体内的,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物的统称,是引发心理应激的原因。
根据应激源的不同性质,可分为:1、躯体性应激源指作用于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如高温、低温、噪音、疼痛、损伤、病原微生物和疾病等。
2、心理性应激源指来自人们头脑的,能引起机体心理失调的某些事件。
包括不良的预感、工作压力、人际矛盾、心理冲突和挫折等。
3、文化性应激源指因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改变所造成的刺激。
如迁移异国他乡、留学、南北迁移、名族文化不同所产生的不适应等。
4、社会性应激源指来自社会方面的刺激因素,如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动、天灾人祸、战争、婚姻家庭危机、重大生活事件等。
(二)中介机制应激源可以是客观事件,如疾病,也可以是个体的主观产物,如不良的预感。
刺激物是否会使个体产生心理的失衡或不适应的反应,取决于中介机制的作用。
中介机制指介于应激源与反应之间起调节作用的中间环节,其中察觉、认知与评价是关键因素。
1、觉察个体是否觉察到来自环境或机体内的威胁叫做觉察。
由于个体对环境的觉察能力会因为性格、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因此,所作出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2、认知与评价个体对各种应激事件的认知与评价,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情绪与行为反应,认知评价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倾向,分别对应积极和消极的应激反应。
3、其他如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经验、信仰、人生观等其他因素。
其中,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社会人和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缺乏社会支持的个体往往对应激的承受力比较弱。
(三)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指当个体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心理、行为变化。
应激反应可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和慢性应激反应。
前者是由强烈的或威胁性的刺激短暂作用引起的,如突然的噩耗、地震、车祸等,虽然作用时间短暂,但反应强烈;慢性应激反应一般是由持续时间较长的刺激长期作用难以摆脱引起的,如家庭关系不和谐、长期的生活压力、疾病缠身等。
反应虽然不是瞬间达到最强烈的程度,但往往对心身健康的损害更大。
1、应激的生理反应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结合对处于紧急情况下的病人的生理反应的观察,提出了著名的应激适应机制学说。
他认为应激状态下机体为抵御各种有害刺激会产生一种相同的反应,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
一般适应综合征分为三个阶段:①警戒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唤醒状态,准备对抗有害刺激;②抵抗期:机体充分调动各种生理和心理功能,激素水平恒定,如果应激源消失或削弱,机体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如果强度依然很大或继续持续存在,便会进入第三阶段。
③衰竭期:机体经过长时间的持久对抗,激素分泌紊乱,然后耗竭,从而导致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进行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当机体处在急性应激状态时,神经冲动经过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被激活,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心理的、躯体的和内脏的功能改变,为应激源的应对提供必要的能量。
(2)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当应激源作用强烈或持久时,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调节着腺垂体的活动,促使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与合成加快,抑制葡萄糖的消耗,使血糖升高,有时盐皮质激素也增加,引起血容量增加。
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3)免疫系统: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会影响人的免疫功能,甚至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但是,强烈或持久的应激损害下丘脑,造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使内环境严重紊乱,从而导致胸腺和淋巴组织退化或萎缩,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免疫功能抑制,降低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
研究显示,一些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恶性肿瘤等均可受到心理应激的影响。
2、应激的心理反应心理应激是一种综合的反应,不仅涉及生理方面,也会引起广泛的心理反应。
(1)认识反应:心理应激可影响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分析能力及应对能力等认识活动。
适度的应激可提高机体的认识能力,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理智地判断与决策。
若应激过强,则对认识活动产生相反的影响。
(2) 情绪反应:在应激过程中,会体验到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
焦虑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人们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
适度的焦虑可提高机体的应对能力,而过度的焦虑则对机体有害;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危险情景时的情绪状态;抑郁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严重者会产生厌世情绪,乃至自杀,个体往往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等表现;愤怒是与挫折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常可激起愤怒。
(3) 行为反应: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反应必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若应激反应超过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可表现为攻击、争吵、回避退缩或颤抖昏倒。
如一位慢性病人长期忍受病痛折磨时可表现出敌对的行为,包括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别人。
也可表现为攻击,攻击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甚至自己。
心理应激的四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的图表图3-1加以说明。
应激源 中介机制 应激反应 行为结果图3-1:应激过程的心理模式心理应激产生的客观因素是各种有害的、机体感觉到威胁的应激源,应激源对机体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应激的中介机制,机体为了对抗应激源,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心理反应及行为反应,而反应的结果可表现为适应和不适应两种。
积极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适度的情绪唤醒、良好的认识能力、理智的行为;而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则相反,表现为过度的情绪唤醒、认识功能紊乱、行为退化或冲动。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1、适度的应激是促进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婴儿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婴儿的身心健康,多变的环境可促进大脑皮质的增生。
另外,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提高个体耐受刺激和压力的能力,而被过分保护的孩子,易受外界环境刺激和致病因素的侵袭,社会适应能力差。
2、 适度的应激是维持个体正常生理与心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人离不开刺激,关于“感觉剥夺”的实验研究证明,缺乏适度的环境刺激会损害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出现错觉、幻觉、情感障碍、智力障碍等心理功能的紊乱。
一直处在温室中(二)消极影响适度的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是有利的,而长期的、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可能会损害人的健康,表现为:1、导致或加重心身疾病心理应激是心身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长期而持续的应激反应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机体的内稳态失衡,易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的病变,引发或加重原发性高血压等各种心身疾病。
2、导致或加重心理障碍长期、强烈的心理应激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是众多心理障碍的诱发因素。
常见的与心理应激有关的心理障碍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心理障碍的易罹患着往往适应能力较差,如果在心理功能出现紊乱的情况下再面临心理应激的刺激,即使是日常生活琐事,也足以加重起心理障碍。
如一位抑郁症病人长期忍受单调、枯燥、重复的四、心理应激的应对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是用以控制事件以及自身反应的对策。
心理应激不可避免,应激状态下会出现全身心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问题解决的效果以及自身的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应激的应对方式非常重要。
(一)调整认知评价心理应激的过程告诉我们应激必须通过中介机制才能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中介机制中认知评价最为重要。
通过将消极的认知转化为积极的认知,鼓励个体看到消极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可以有效地降低应激程度。
(二)缓解不良情绪人处在应激状态下,往往体验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绪反应过于激烈则不利于应激的应对,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适当地降低焦虑,放松心情,可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帮助恢复心身平衡状态。
情绪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必要时服用镇静剂等。
(三)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指的是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出现矛盾而造成焦虑、紧张、不快、痛苦等心理失衡时,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痛苦,这些方法统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9种防御机制,后来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发展了防御机制理论。
至今,已有数十种防御机制被提出。
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1、酸葡萄心理酸葡萄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只饥饿的狐狸,看到葡萄架上有很多成熟的葡萄,内心非常想吃,但因葡萄架过高,跳了三次都没有摘到葡萄,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狐狸就对身边的动物说:“葡萄味酸,非我所欲也。
”平时人们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又得不到,就会故意说它不好。
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得不到某种东西说这种东西不好,就是酸葡萄心理。
例如,有的人谈恋爱,本来很喜欢对方,但被对方拒绝,这时就会说对方不好,眼睛小、嘴巴大、个儿也不高,不值得爱。
这种解释虽然违背自己心愿的,但确实能减轻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平衡。
2、甜柠檬心理甜柠檬心理也是出自《伊索寓言》,有只狐狸想找些可口的食物,但遍觅不得,只找到了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狐狸却说“柠檬味甜,正是我所欲也”。
柠檬明明是酸的,却硬说柠檬是甜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故意夸大所获东西的好处,借以减轻所失东西产生的痛苦。
例如,有的人没有考上大学,就会安慰自己,说可以早点就业,赚钱过好日子。
3、否认作用指对已经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不可能发生,从而减轻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