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合集下载

消化内镜诊断常见的三种电子染色

消化内镜诊断常见的三种电子染色

消化内镜诊断常见的三种电子染色主要作者:孙震薛润国苏彬姜鸿雁吴刚随便想想今天学习消化内镜诊断中常用的电子染色知识。

目前电子染色的原理主要为基于“光学”和“图像后处理”的两大类。

电子染色光学层面主要指打在消化道黏膜上的光是有别于白光的特殊光。

目前主要是滤过光和蓝激光两大类。

滤过光包括经典的Olmpys三色光滤过后的窄带光,PENTAX白光滤过后的窄波光,当然蓝激光为FUJIFILM所特有,是“激光-发光体”+“蓝激光”的组合光,其LCI、BLI-bright和BLI则为各激光光量的配比不同而形成。

而后处理则类似于手机照相的“滤镜”,但比“简单的滤镜”要复杂和专业的得多。

各个公司的算法虽有不同,但主要是针对黏膜的色彩强调、构造强调和对比度调整等方面。

这类似于PS照片调整的参数。

主要有FUJIFILM的FICE技术(可调参数非常多),Olympus的E和A,PENTAX的CE、TE、SE。

虽然可用的电子染色很多,但首先应该明白电子染色只是帮助我们更容易发现早期癌---只是“帮助”哦,所以检查的根本还是白光观察;电子染色辅助不是必须的,而且白光也可以发现早期癌。

另外单纯电子染色的意义不是特别大,一般需要结合放大内镜才可以发挥到极致。

而蓝激光的出现对这一观点有所改变----LCI染色不需要结合放大就可以大体观察食管、胃、结肠的微小病变的色泽变化和边界,甚至对胃炎和HP感染等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帮助作用。

其实进入食管就用NBI观察类似这个目的,但LCI 的意义更大些。

NBI1NBI,即Narrow Band Imaging,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NBI成像类似于给太阳光带了一个大大的墨镜或者云彩的遮挡,也就是滤光片在太阳光这个“七色光”中抽出“2束光”,打在黏膜表面就是NBI。

这2光束就是窄带--415nm和540nm的光,也就是窄带的蓝绿光。

为什么选择这两种光呢?也就是窄带的蓝绿色光,415nm的蓝色光对粘膜表面结构有很好的显示作用,而540nm的绿色光对粘膜表面稍深的微血管结构有很好的显示作用。

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对大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对大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对大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中图分类号】R574. 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肠病变被检出,除取材活检可明确病变性质外,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行内镜下靛胭脂染色也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并能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目前Morson的大肠腺瘤-癌因果学说得到公认[1],在内镜下正确鉴别大肠非腺瘤性和腺瘤息肉及癌,对指导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及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采用电子结肠镜下靛胭脂染色技术,大致观察腺管开口分型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探讨并评估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pit pattern)对于大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对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84例大肠隆起性病变的行电子结肠镜下靛胭脂染色;年龄26-80岁,平均57.3岁,其中男49例,女35例。

肠道准备用20%甘露醇250ml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散137.15g兑水2000ml口服导泻,至排便为清水样。

1.2仪器及试剂使用日本OlympusCF-Q240I、260AI电子结肠肠镜。

南京微创公司生产的0.4%靛胭脂(indigo carmine)作黏膜染色剂。

1.3方法采用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操作者边进镜边观察大肠黏膜情况,发现大肠隆起性病变的后,先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对病变反复冲洗,以洗去病变表面的黏液、粪便及气泡等,并吸净肠腔内残留液,继而对病变喷洒靛胭脂进行黏膜染色,从而使色素喷洒后更清晰地勾勒出黏膜腺管开口及表面细微结构。

认真观察病变大体形态和范围,操作者控制内镜使内镜与病变之间保持最佳距离从不同角度观察黏膜腺管开口,根据Kudo腺管开口形态分类法[2]判断病变腺管开口如下:I型为规则圆形小窝;II型为规则星状或乳头样小窝;IIIL型为大管状或大圆形小窝;IIIs型为小管状或小圆形小窝;IV型为树枝状或脑回状;V1型为小窝极不规则,VN型为小窝缺如呈无结构状。

内镜下碘染色提高食管疾病的诊断率

内镜下碘染色提高食管疾病的诊断率
关 键 词 食 管 鳞 癌 ; 不典 型增 生 ; 染 色 碘 中图 分 类 号 : 7 R5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 瘤的第二位。其 5 年生存率不足 I%, o 手术切除的 5 年生存
率也仅为 3%左右, 0 而早期食管癌 5 年生存率可达 8 %~ 6 9. L , 26 1 早期发现、 ]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食管癌死
两组一般情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可比性( >00) P .5 。
1 2 方法 .
观察组染色异常率 3%, O 其中非典型增生 72 , . 食管 癌 33 病理非典型增生诊断率 89 , . %。 . 中~重度非典型增 生 44 , . 食管癌 44 。 . 对照组发现异常率 85 , . 其中非典 型增生 2O 食管癌 0O 病理非典型增生诊断率 3O . %, . 。 .%,
内镜 下碘 染 色提 高食 管 疾病 的诊 断 率
王 时峰 , 钱 霞 , 玉 文 曹
( 同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 西 大 同 大 山 070 ) 3 5 0
摘 要 目的 : 究 碘 染 色可 提 高 食 管 早 期 癌 症 和 不 典 型 增 生 的检 出率 , 研 阐明 碘 染 色 的 临 床 意 义 。方 法 : 两 年 间 对 行 内镜 检 查 的食 管 癌 高 危 人 群 进 行 3 卢 戈 氏碘 液 染 色 , 直 径 0 5c 的不 染 区 或 淡 染 区 内取 活 组 织 检 查 , 算 轻 、 在 . m 计 中 、 度不 典 型 增 生 和 食 管 早 期 癌症 的 检 出率 。结 果 : 过 统 计 内镜 下 碘 染 色 活 组 织 检 查 的应 用 , 食 管 鳞 状 上 皮 不 重 通 使 典 型 增 生 和 原 位 癌 的 发 现 率 提 高 了 5 。 论 : O 结 内镜 下 碘 染 色 能 提 高 食 管 早 期 癌 症 和 不 典 型增 生 的检 出率 , 诊 断 食 是 管 早 期 癌 症 和 不 典 型 增 生 的一 种 安 全 、 便 而 有 效 的 方 法 。 简

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

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

・经 验 交 流 ・
内镜 下 美蓝 一靛 胭 脂 双 重 染 色 对 早 期 胃癌 及 癌 前 病 变 的 诊 断 意 义
于晓兵 , 贞子 , 曹 潘
[ 摘要 】 目的

将 16例 胃 1
评价 内镜下美蓝 一靛胭脂双重染 色对早期 胃癌 及癌前病 变的诊断意 义。方法
黏 膜 异 常 改 变 患者 分 为 两组 , 组 各 5 每 8例 。染 色 组 内镜 下 先 喷 洒 02 靛 胭 脂 染 色 , 现 可 疑 病 灶 后 再 喷 洒0 4 .% 发 . % 美 蓝 染 色 , 在 可 疑 病 灶 处 活 检 ; 照组 不 作 染 色按 肉 眼判 断 常规 活检 。结 果 并 对 染 色 组 中 检 出原 位 癌 1 , 期 胃 例 早

32・ 6
2O O 9年 4月 第 3 1卷 第 4期
NnxaMe . t 2 0 . o 1N . igi dJAr 0 9 V l . o4 . 3
无 胃镜治疗过程 中的相关并发症发生 。
外 套管或塑料套 保护引 。特殊位置 的异 物 , 如横惯 食管 双侧 的尖锐 异物 , 特别是 位于食 管第 二狭 窄外 附近 的, 可贸 然 不 取出, 如异物 已经穿 透消化 道管 壁 , 伴 明显 出血或不 清楚 并
灶后 , 向病灶及 周围 喷洒 04 美蓝 1 再 .% 0—2 ml mi 用 0 , n后 5 生 理 盐 水 冲 洗 后 观 察 。 正 常 黏 膜 不 染 色 , 化 生 区 呈 淡 蓝 肠
内镜下美蓝 一靛胭脂 双重
胃癌 是 我 国 最 常 见 的 肿 瘤 之 一 , 部 分 早 期 胃 癌 无 症 大 状 , 灶 小 , 通 胃镜 下 不 易 发 现 , 漏 诊 和 误 诊 。 内 镜 下 美 病 普 易 蓝 一靛 胭 脂 双 重染 色 可 帮 助识 别 早 期 胃 癌 和 癌 前 病 变 , 将 现 16例 患 者 内镜 下 双 重 染 色 结 果 报 告 如 下 。 l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内镜下染色应用前景:
内镜下局部喷洒色素,染色后病灶与正常黏膜组织间有良好的对比性。

其表现一般有三种情况:平坦型:由于隆起或凹陷不明显,只能借助染色法检测才能发现,需要施镜者有丰富的临床检查经验,才能确保可疑病灶不被忽略。

凹陷型:染色后一般能清楚观察到病灶边缘及底部形态,有助于施镜者,在镜下初步鉴别溃疡的良恶性。

隆起型:染色后隆起病灶能更加清楚显示其形状,更好的帮助施镜者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染色后由于部位基本确定,活检取材更加准确,可达到早期诊断和资料目的。

临床应用情况:
有两种,1.复方碘液染色,是成熟的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遇碘成棕褐色;炎症或癌变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故染色较浅或不染色。

临床意义:正常食管黏膜染成棕褐色。

炎症及溃疡处染成浅棕色,食管癌表面不染色,有助病灶的定位活检取样。

2.美兰染色,正常胃粘膜不吸收亚甲蓝而不染色;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可吸收亚甲蓝染成蓝色,为爱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

临床意义:正常胃粘膜不着色,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染成淡蓝色。

胃癌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约30-60分钟,成深蓝色或黑色,故胃癌的染色主要采用口服法。

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检查方法,内镜下色素染色对黏膜异型病变,癌前病变及癌变具有提高内镜诊断的能力,特别是病变的初步定性及准确取材的定位意义更大,且其方法安全简单。

放大内镜色素内镜

放大内镜色素内镜

一、色素内镜(一)概述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又称染色内镜(Staining-endoscopy),指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直接喷洒、注射等等,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突出,有利于病变的检出与诊断。

1966年日本学者Yamakawa最先发明了内镜染色技术,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染色、显色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色素内镜的操作1. 内镜适用染色剂条件:(1)无毒无害;(2)对黏膜有良好的亲合性(3)既能使病变形成形成色彩对比,又能如实反映黏膜细微的变化(4)价廉易得2. 色素投入途径:(1)直接法:即在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的方法。

(2)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方法。

3.常用染色方法(1)Lugol碘液染色①染色原理:正常食管鳞状扁平上皮细胞富含糖原,糖原遇碘后呈棕色,而癌变组织、异型增生上皮细胞因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而成染色不良的淡染状态或不染状态。

②适用范围:Lugol碘液染色主要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③操作方法:常用浓度为1.5%~3%碘液在常规胃镜检查后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于病变部位,约10秒钟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必要时可重复喷染,总量为10~20ml。

④内镜下表现: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病变部位为不染区或淡染区(参见图1)。

图1 A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表现 B Lugol碘液染色后可见不染区本图引自Vdronique Meyer et al,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1997; 45(6):480-4⑤注意事项:在染色前应注意患者有无碘过敏;碘液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患者胸痛、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故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充分交待;染色时应尽量选用比较稀的碘液,尽量减少碘液的用量,结束后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胃内残留的碘液吸掉,必要时可用硫代硫酸钠中和;食管良性溃疡、炎症、异型增生等病变碘染后也可呈现淡染或不染,因此碘染对食管良恶性病变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

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

f rPa int t ry Es p a e lCa cn m aa d Pr c nc r u so s o te swih Eal o h g a ri o n e a e o sLein
DU a - u HANG i i,QI Ch oq n ,Z I— we AO e—h n , W i e c
s o y f rp t n swi a l s p a e l a cn mao r c n eo sls n ,t r u h a ay i g t ec r e t n b — c p o a i t t e ry e o h g a c r ; o rp e a c r u i s h o g n l zn h o r l i e e h eo a o
Do g h n 1 0 0 C ia; .De a me t En ocp n se g 0 7 0 h n 2 p r n f o d so y,T e h
F‘ t s i l fHee Me c lUn v ri S iiz u n 5 0 Ch n Ⅲrh Hop t bi. di iest hja h a g 0 0 1 i a) a o I a y, 1
ie y id n t i u i g e o h g s o y t ep sto n d b o i esa n d rn s p a o c p , h o iin, sz , s a ea d b u d r falvsbe u sane e in ie h p n o n a y o l ii l n t i d lso s
we e r c r e ndm u p eb o se r a e n t eun t ie p t r e o d d a hil i p iswe e t k n o h san ds o s.Re u t s is:Beo eidies an,5 2 lso s f r o n ti 3 e in h d b e ic v r d i 8 p te s a e n d s o e e n 4 a int .Ho v r 8 b o m a e i n t ie n 4 a in swe e d t ce fe 7 we e ,5 6 a n r llso ssan d i 05 p te t r ee td at r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

内镜下染色意义及方法内镜下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技术,通过给组织标本染上不同颜色的染料,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诊断组织的病理变化。

内镜下染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从而为临床治疗和病理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H&E染色是内镜下染色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包括两种染料,苏木精和伊红。

苏木精染料染色的是细胞的核,呈蓝色或紫色;伊红染料染色的是细胞的胞质,呈粉红色。

通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组织切片,医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判断组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病变。

特殊染色是一种更具针对性的染色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特定的组织成分或病理变化。

常见的特殊染色方法包括:PAS染色、银染色、冰醋酸染色等。

PAS染色可以显示组织中的糖原、粘多糖和蛋白多糖等,对于检测一些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银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神经纤维、纤维蛋白和细菌等,对于诊断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纤维化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帮助。

冰醋酸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细胞核酸和细胞质嗜碱性颗粒,对于一些血液病和浆细胞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利用抗原和特异性抗体反应的染色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的分子、抗原或细胞标记物。

免疫组化染色常用于癌症的诊断和鉴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

此外,免疫组化染色还可以用于检测一些传染病的病因学诊断,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内镜下染色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内镜下染色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理鉴定和病因学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帮助。

内镜下染色的方法简单而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

在选择染色方法时,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需要检测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

同时,内镜下染色的操作要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染色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意义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意义

内镜下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已设定的本地区40-69岁符合条件的普通居民1000人,用1.2%卢戈氏碘液10-15ml进行胃镜下食管粘膜喷洒染色,在阳性部位进行组织粘膜活检。

结果常规胃镜检查发现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0例,非典型增生8例。

镜下经卢戈氏碘液染色后显示:食管粘膜正常着色者626例,呈深棕色染色者32例,342例表现为对碘不染或染色不良。

经病理活检证实,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10例,轻度非典型增生3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食管炎286例。

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前P<0.05。

结论内镜筛查结合卢戈氏碘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

【关键词】卢戈氏液食管癌筛查我国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早期诊断与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1]。

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胃镜筛查是提高发现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

早期食管癌在胃镜下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

现根据甘肃省下达卫生部关于(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项目)的要求,对选取敦煌市5个自然村普通居民1000人,应用胃镜下卢戈氏碘液染色,来观察是否能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人群的选择:选取敦煌市五个自然村普通居民1000人,年龄在40-69岁之间。

共1000人,男512人、女488人,男女之比1.05:1;平均年龄54.5岁,其中40-49岁430例,占43%人,50-59岁414例,占41.4%,60-69岁156人,占15.6%。

普查对象身体健康,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无碘过敏及甲状腺病史。

1.2 方法①流行病学调查:对每例受检查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知识调查、食管癌危险因素(个人基本信息、食管癌相关危险因素、家族史以及一般的健康体检)、调查以及医院诊治情况三部分内容。

②适应症:选择40岁以上身体健康,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回顾分析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回顾分析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回顾分析目的:探讨内镜下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

方法:在内镜下将2%卢戈氏液喷洒在有可疑病变的食管黏膜上,根据食管上皮细胞着色情况判断病变部位,并取不染区进行病理检查。

结果:151例病人中,有116例食管黏膜呈不规则片状不染或着色不良,经病理检查发现食管癌19例,各种程度的不典型增生34 例,急慢性食管炎63例,正常着色者22例,深染者13例,结论:内镜下卢戈液染色是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标签:卢戈液染色;食管癌食管癌是人类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通过内镜检查,提高消化道早期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是当前内镜检查的首要任务。

我院近2年来在内镜下利用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对食管黏膜进行染色,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从而提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2007-2009年我院门诊及部分住院患者共151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60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5.5岁,151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烧心或反酸、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咽喉部异物感等。

应用电子胃镜,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由我院制剂室配制。

1.2 方法:常规胃镜(Olympus-GIF260)检查食管黏膜,若有形态改变如黏膜局部充血、糜烂、粗糙、稍隆起或凹陷等病变,先用清水冲洗,对可疑病灶取图,内镜抵齿状线上方,经活检孔插入喷雾管至贲门,直视下边退镜边注入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20ml,使碘液均匀涂布全段食管黏膜表面。

持续最佳时间为3-5分钟,对染色效果不佳使可重复染色。

仔细观察食管黏膜的颜色变化。

正常食管黏膜着色后呈棕褐色,而病变黏膜呈不染色或染色不良。

在不染区或染色不良区取图活检送病理学检查。

染色结束后,用清水冲洗食管,然后及时吸净胃腔内残留的碘液。

2 结果:151例中,正常着色者22例,呈深棕色染色像13例,116例表现为对碘不染或染色不良,经病理检查证实,食管鳞癌18例,腺癌1例,其中7例为黏膜内癌,12例已有黏膜下肌层的侵犯,但均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手术证实)。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精)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精)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在高发区高危人群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黏膜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方法:检查对象为食管癌高发区的高危人群,实际检查人数2 004人,对所有人群都进行碘染色,根据染色后的食管黏膜的颜色变化对1 254例可疑病灶进行有针对性的活检送病理检查。

结果:以病理为依据,共发现145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13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22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3例,鳞癌可能浸润1例,进展期鳞癌7例,差分化癌1例。

结论: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的诊断中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小,效果好,漏诊率低,人群的顺应性较好,是值得高发区高危人群推广使用的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色素内镜;碘染色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危害,主要包括食道癌和胃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占全国肿瘤死亡率的1/5。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展缓慢,甚至可逆,但是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流域的环境污染与癌症高发问题的出现予以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对此给予重要批示。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大癌症工作力度”的批示精神,洪泽县被选为卫生部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新增试县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中医院主要承担该项目的内窥镜检查、病理诊断、及临床诊疗和随访工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入选对象全部为本县食管癌高发区身体健康、无禁忌证者。

共计筛选高危人群2 237人,实际完成检查人数为2 004人。

其中男1024人,女980人,年龄40~69岁,平均53岁。

1.2 方法:方案的核心是对高发区高危人群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1]。

1.2.1 内镜检查的操作流程技术关键是:①全部目标人群都进行内镜检查,从口腔到十二指肠,重点观察食管和贲门;②所有人群都进行碘染色:染色剂取1.2%~1.5%的卢戈氏碘液;标准染色后的表现,正常食管黏膜被染成棕褐色(即过染),而糖原被消耗的异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黄色。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受阿俊仁院长的委托,今天在基层内镜学习群里跟大家交流一下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请大家共同探讨指正。

对黏膜染色剂的基本要求:1、本身具有颜色2、与被染组织间具有亲和力3、被染色的染色体或者包浆有被染色的特性目前的黏膜染色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靛胭脂靓胭脂是对比性的表面黏膜染色剂,而非细胞内染色剂,在胃和肠均可使用。

原理:利用重力沉积于上皮表面的低凹处,勾勒出胃小沟、肠黏膜的无名沟以及pit形态,推断病变的范围及大体性质,最佳浓度为0.2-0.4%,须使用喷洒管,通常在2-3分钟后观察效果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喷洒时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而是从低浓度开始喷洒(绝大多数病变低浓度会显示的更清楚)如果需要可进行再次喷洒。

但反过来一开始高浓度喷洒,如果再想低浓度就比较难处理。

AIM 三明治法1:0.2%靛胭脂10ml+1.5%10ml+清水30ml,用于判断病变黏膜的侧向进展范围。

2、美兰又称亚甲蓝,浓度为0.1%到0.2%,作为一种吸收性的染料,它是吸收到细胞内部对细胞核进行。

被染的对象一般是肠道的上皮细胞、食管和胃中肠化的上皮细胞,它只染色肠化的细胞。

染色的原理:亚甲兰吸收进入上皮细胞内使细胞核着色,染色阳性的意义:正常的肠道上皮、食管和胃的肠化上皮以及部分早期胃癌上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十二指肠内异位的胃化生细胞并不染色。

同时因美兰可以和细胞内的DNA结合,在白光下可诱导氧化损伤甚至突变。

3、卢戈氏碘浓度0.5-0.75%须使用喷洒管均匀地进行全食道染色,建议从肛侧到口侧,边喷洒边吸引,床头抬高避免呛咳窒息。

如果浓度大颜色过黑,浓度小染不上色。

二个人配合喷洒会更均匀更细腻,尤其是食管入口部分的染色。

推荐对于可疑的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采用碘染色借助“粉色征或银色征”行进一步诊断和靶向活检。

20世纪70年代即有应用碘染色来诊断食管疾病的报道。

碘染色的原理是正常成熟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糖原,遇碘后呈棕褐色,当食管炎症或癌变时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因此碘染后相应部位呈淡染或不染区。

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染色内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和诊断患者内部器官疾病的技术,能够通过内镜将染色剂喷洒在特定区域,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它的临床运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消化道、泌尿系统、呼吸道和妇科等领域。

以下是染色内镜的临床运用的详细介绍。

消化道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胃肠道领域的临床应用是非常常见的。

常见的染色剂有甲苯胺蓝、亚甲蓝、印迹蓝等。

通过喷洒染色剂可以突出病变区域,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诊断病变。

例如,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通过对黏膜进行染色,能够更容易地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

泌尿系统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泌尿系统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是适用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诊断。

染色剂通常是通过膀胱冲洗或灌注的方式进行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查和识别膀胱黏膜上的病变,例如肿瘤、腺体增生或良性病变。

呼吸道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呼吸道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支气管的疾病诊断。

通过内镜将染色剂喷洒在患病的呼吸道黏膜上,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肿瘤、溃疡、炎症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这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妇科染色内镜:染色内镜在妇科领域的临床运用相对较少,但也有特定的应用。

例如,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可以通过染色内镜观察和评估宫颈上的病变程度,以辅助医生进行治疗的决策。

染色内镜还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范围和分布。

除了上述的临床运用外,染色内镜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疾病诊断。

例如,它在皮肤科领域的运用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和评估皮肤上的病变,如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肤癌。

在鼻咽领域,染色内镜可以用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胸腔镜手术中,染色内镜可以帮助医生识别肿瘤的边缘,以减少手术的风险。

虽然染色内镜在临床应用中有诸多优势,但也有一些限制性因素。

染色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患者。

此外,染色内镜的操作技术要求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染色剂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总的来说,染色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临床工具,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染色内镜对于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染色内镜对于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染色内镜对于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染色内镜对于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69)。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采用染色内镜检查,染色方法为靛胭脂染色,两组均取3~5块活检送组织学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

结果:观察组经染色内镜检查检出炎性病变33例,上皮内瘤变30例,早期癌变6例;对照组经常规内镜检查检出炎性病变61例,上皮内瘤变6例,早期癌变2例。

观察组检出率为52.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9%(字2=26.159,P<0.05)。

结论:染色内镜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低廉,结肠癌早期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hromo endoscopy for early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Method:13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69)and control group(n=69).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endoscopy,observation group was stained,indigo carmine dye staining method,two biopsies were taken 3-5 blocks sent histology.Observing and comparing the situation of two groups.Result:The detection of inflammatory lesions stained endoscopy in 33 cases,30 cases of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early cancer 6 cases;Control group 61 cases of inflammatory lesions detected by conventional endoscopy,6 cases of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arly cancer 2 cases;The dete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17%,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字2=26.159,P<0.05).Conclusion:Endoscopic dyeing operation is simple,inexpensive,high rate of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Chromoendoscopy;Colorectal cancer;Early diagnosis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是大肠癌好发的部位,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40岁以下也不少见。

常见的内镜染色方法原理、内镜下表现

常见的内镜染色方法原理、内镜下表现

常见的内镜染色方法原理、内镜下表现近年来消化内镜发展迅猛,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检出及肿瘤的筛查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染色内镜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那平时有哪些常见的染色方式,染色的原理又是什么,染色后又是什么表现呢?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作者:齐鲁医院丰丙程1、卢戈氏液碘只适用于对食管粘膜病变的诊断。

其原理是利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中含有糖原,糖原遇碘则呈棕色的着色反应。

若粘膜鳞状上皮因各种原因,如肿瘤、炎症、瘢痕及基底细胞增生等造成粘膜细胞的缺失或损伤,使糖原丢失或减少,遇碘则不出现正常着色反应,而呈不染或染色不良,与正常食管粘膜的着色象形成鲜明对比,肉眼极易识别。

相反,当食管粘膜的鳞状上皮增生,如食管棘皮症,因细胞内糖原含量丰富,遇碘着色则深,呈深棕色染色象。

正常食管粘膜对碘则呈棕色绸布样均匀着色象。

根据染色深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级:I级浓染:比正常的粘膜颜色要深,呈深棕褐色,常见于食管糖原棘皮病II级正常染色:正常粘膜呈棕褐色III级淡染:染色较浅,呈棕色或浅褐色,多见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食管炎症IV级失染:碘染后失染,多见于Barrett食管、食管浸润癌、原位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Barett食管碘染后,病变区域不染色,正常区域呈棕褐色2、美蓝美蓝染料可与癌细胞所分泌的粘液紧密结合,并可向癌组织间隙侵越。

在病灶着色区呈现蓝色的深浅,与癌变细胞分泌的粘液量即恶性坏死物的多少密切相关。

细胞在异型分化的过程中,分化程度越差,分泌粘液量就越多。

美蓝染色随着癌细胞分泌粘液的逐渐增多,其着色的程度也逐渐加深。

癌和各类异型增生的恶变程度不同,美蓝染色的程度亦各异,由此根据异型增生粘膜和早期胃癌经内镜下直接喷洒低浓度美蓝染色后,其着色区图像同组织学诊断明显相关的特征和规律,在已取组织证实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区进行,(前通过向胃膜喷洒药物观察粘膜颜色改变可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的隆起高度、凹陷深度、底部及皱襞的形态等,从而较准确地判定癌的浸润深度,从而初步确定病变的范围、大小、高度,使普通内镜检查治疗时容易遗漏的一些微小病变通过染色得以发现。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
a.打开内镜染色剂瓶子,并将染色剂倒入染色杯中。

b.清洁内镜镜头,确保镜头表面干净,并检查镜头是否有损坏或异物。

2.染色剂使用:
a.将内镜镜头浸入染色杯中,确保染色剂完全覆盖镜头表面。

b.使用内镜注射器将染色剂缓慢注入内镜导管中,确保染色剂均匀分布。

c.操作内镜,将染色剂输送到需要染色的黏膜部位。

d.染色剂接触黏膜后,保持接触时间约30秒至1分钟,使染色剂充
分渗透到黏膜细胞中。

3.冲洗和观察:
a.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合适的溶液冲洗黏膜,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b.观察黏膜染色效果,使用内镜放大功能和照明调节器,以便更好地
观察染色剂渗入细胞的程度和病变部位。

c.如有需要,可以重复染色或使用其他染色剂。

4.注意事项:
a.在使用染色剂前,应检查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对染色剂过敏的
患者。

b.在染色前,应充分向患者解释染色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c.在注射染色剂时,应小心谨慎,以免损坏内镜。

d.在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使用适当的压力和冲洗时间,以免对黏膜产生不必要的刺激或损害。

总结:
使用内镜黏膜染色剂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诊断黏膜病变,但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内镜镜头和准备染色剂。

使用染色剂时,应注意注射和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染色剂与黏膜的接触时间。

冲洗后,医生应仔细观察染色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重复染色或使用其他染色剂。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应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是一种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通过特殊染料对组织进行染色,增强病变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染色内镜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详细介绍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以及临床实践案例。

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原理,结合特殊染料对组织进行染色。

染色内镜通常由光学系统和染料灌注系统组成。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将特殊染料通过灌注系统喷洒到病变组织上,染料与组织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差异,从而便于医生对病变组织进行观察和诊断。

染色内镜的技术特点包括: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可视化病变组织和减少漏诊率。

由于染色内镜能够增强病变组织的对比度,因此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染色内镜还可以减少漏诊率,因为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病变组织,避免遗漏任何可能的病变。

染色内镜在多个临床科室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在妇产科领域,染色内镜可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疾病。

在眼科领域,染色内镜可用于诊断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疾病。

在耳鼻喉科领域,染色内镜可用于诊断鼻咽癌、喉癌等疾病。

下面以妇产科为例,介绍染色内镜的临床实践案例。

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刮宫术获取组织标本,然后进行病理检查。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对子宫造成创伤,且诊断准确性有限。

而使用染色内镜进行诊断时,医生可以在不进行刮宫术的情况下,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染色内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染色内镜的技术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其显著的优势已经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和信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内镜将会在更多的临床领域得到应用,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1、Johnson JR, Feezor RJ, Crouter SE. Recent advances in endoscopic imaging technology.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18;47(1):35-47.2、Tsuji K, Kakeji Y, Tanaka A.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ncer.2010;13(2):94-104.3、Navascués M, García-Ruiz A, Villarreal-Quintanilla L. Spectroscopic endoscopy for in vivo cancer detection: a review. Lasers Med Sci. 2018;35(2):303-314.。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应用范围内镜色素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它通过观察黏膜上的颜色变化来帮助医生发现异常情况,并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活检,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内镜色素检查的原理内镜色素检查的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黏膜进行染色,使病变区域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区别。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液体染色剂和喷雾染色剂。

液体染色剂可以通过注入内镜工作道,直接喷洒在黏膜上。

喷雾染色剂则通过内镜喷雾器雾化喷射到黏膜表面。

内镜染色剂的种类1.靛青:靛青是最常用的染色剂之一,它可以增强黏膜上血管和腺体的显示,有助于观察病变的形态和颜色的改变。

2.甲苯胺蓝:甲苯胺蓝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够改善黏膜表面均匀性,使病变更易于辨认。

3.酚红:酚红是一种碱性染料,它可以提高黏膜上的血管显示,有助于观察细小的病变。

4.蒸馏水:蒸馏水也可用于染色检查,它可以清洗黏膜表面,帮助医生清晰观察病变区域。

内镜色素检查的步骤1.准备工作:患者需要空腹进行内镜检查,一般需要停食6-8小时。

在检查前,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目前的症状,并解释检查的目的和可能的风险。

2.镜检过程:医生会先在黏膜上喷洒染色剂,然后使用内镜检查黏膜表面的变化。

他们会仔细观察病变区域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活检:在观察完病变区域后,医生可能会进行活组织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4.结束和评估:检查结束后,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内镜色素检查的优势内镜色素检查具有以下优势: - 非侵入性:相比于其他检查方法,内镜色素检查不需要切开或穿刺患者的皮肤,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 直观:通过对黏膜进行染色,内镜色素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区域的颜色和形态特征,有助于准确、快速地诊断。

- 安全性高:内镜色素检查使用的染料都是经过严格安全性评估的,不会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

内镜色素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内镜色素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遵医嘱:患者需要按医生要求进行检查前的准备,如停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染色应用前景:
内镜下局部喷洒色素,染色后病灶与正常黏膜组织间有良好的对比性。

其表现一般有三种情况:平坦型:由于隆起或凹陷不明显,只能借助染色法检测才能发现,需要施镜者有丰富的临床检查经验,才能确保可疑病灶不被忽略。

凹陷型:染色后一般能清楚观察到病灶边缘及底部形态,有助于施镜者,在镜下初步鉴别溃疡的良恶性。

隆起型:染色后隆起病灶能更加清楚显示其形状,更好的帮助施镜者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染色后由于部位基本确定,活检取材更加准确,可达到早期诊断和资料目的。

临床应用情况:
有两种,1.复方碘液染色,是成熟的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遇碘成棕褐色;炎症或癌变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故染色较浅或不染色。

临床意义:正常食管黏膜染成棕褐色。

炎症及溃疡处染成浅棕色,食管癌表面不染色,有助病灶的定位活检取样。

2.美兰染色,正常胃粘膜不吸收亚甲蓝而不染色;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可吸收亚甲蓝染成蓝色,为爱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

临床意义:正常胃粘膜不着色,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染成淡蓝色。

胃癌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约30-60分钟,成深蓝色或黑色,故胃癌的染色主要采用口服法。

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检查方法,内镜下色素染色对黏膜异型病变,癌前病变及癌变具有提高内镜诊断的能力,特别是病变的初步定性及准确取材的定位意义更大,且其方法安全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