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荡型河道-1
游荡性河流演变规律研究进展及其河型归属探讨优先出版
游荡性河流演变规律研究进展及其河型归属探讨解哲辉1,2,黄河清1*,周园园1,张敏1,2,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郑州450003)摘要:游荡性河道在中国广泛分布,其中以黄河下游上段最为典型,但关于游荡性河型的归属问题尚存在很大争议,国际上多将游荡性河流归属为辫状河型。
本文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为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游荡性河流的演变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并从定义、成因、特征及河道形成过程方面,将游荡与辫状河型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得到以下启示:游荡性河型是一种重要的河道型态,与辫状河型在许多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
特别是游荡河型主要发育于能量小于输沙需求的环境,因而形态呈现不稳定特性,但辫状河型不仅出现在能量较多的环境,而且也常在能量较小的环境中出现,因而一部分具有稳定形态,另一部分则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因此,有必要对游荡性河道和辫状河道给予区分。
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重视河型形成的内在机理,对能量理论进行发展及深化,进一步系统性评价游荡性河道与辫状河道的异同性,以解决游荡性河道的河型归属问题。
关键词:游荡河型;辫状河型;河型分类;能量耗散;研究进展1引言自Leopold 等(1957)将冲积河流分为顺直(straight)、弯曲(meandering)和辫状(braided)3种河型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河型分类开展了深入系统性的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如表1所示。
在对典型河型演变机理和形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一些定性或半定量指标及相关关系已用作区别不同河型的判别条件(Leopold et al,1957;Parker,1976;Rust,1978;van den Berg,1995;Eaton et al,2010)。
目前对多流路河流中的辫状与分汊(Lane,1957;Chang,1979a;Brice,1982)、分汊与网状(Nanson et al,1996;Makaske,2001)、辫状与网状(Rust,1978;Miall,1996;Makaske,2001)等河型的归属问题讨论较多。
游荡分汊型河流演变规律浅析
淄博 2切 相关.因此横 向环流影 响泥沙转移 , 决 定 了河床 的演变 游荡型河 流是河床宽浅 . 沙滩众多 , 时汪洋一 片, 洪水 枯水 时河 汉 由以上受力分析可知弯道水 流运 动主要为螺旋水 流, 对泥 沙运 动 密布 、 水流散乱 . 主流摆动不 定 , 有时难 以分辨 主流 所在 , 心滩变化莫 而言 . 无论 是悬移 质和推移质 . 以及对成 形淤积体 , 都产生 明显 的影
21 年 01
第 3 期 3
S I N E E H O O Y N O MA I N CE C &T C N L G F R TO I
o河务专论。
科技信息
游荡分汊型河流演变规律浅析
张 坤 张树 岩 2 刘 云龙 3 f. 1 淄博黄河河务局 山东 淄博 2 5 0 ;. 5 0 02淄博市萌山水库管理处 山东 3邹平 黄河供水 有 限公 司 山东 邹平 2 6 0 ) . 5 2 9
测的一种河型。 由于河床的形态变化同 时也决定了河道的游荡型 。 河 响 , 也直接影 响到河道的游荡。 床的变形可分为纵 向和横 向, 向变形是指河床沿水流方 向的变形 , 纵 河流的功率特指 比降为 J f 单位为 m )的单 位河 长上 的水 流功 常常分为侵蚀 段( 河源段 )运输段 、 、 沉积段 。 其表现为河床纵剖面形 态 率 .也就是流量为 Q的恒定水流经过单位河道 长度后发生 的势 能变 所发生变化, 即上游河床 的下切, 亦 下游河床 的淤积或抬高 ; 向变形 横 化日 Q= Q : J 也称 为平 面变形, 平面变形是 指河床与水 流垂直 的水 平方 向上 的变 , 3 形 其表现为河床在平 面的摆动, 亦即河弯的发展或河道 的兴衰等。 悬移质挟沙力公式:aK L S= ( 1
论塔里木河游荡性河流其河势对水利工程破坏治理措施分析
论塔里木河游荡性河流其河势对水利工程破坏治理措施分析阿克苏地区渭干河流域管理局摘要:塔里木河是一条国际公认的自然河道,属于典型的游荡性河道,该河流在历史上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洪水灾害,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下游塔里木盆地人口增长迅速、工农业发展迅速以及盲目向塔里木河上游引水造成下游河道冲刷、河道弯曲等问题日趋严重,导致下游河势严重变化。
本文针对塔里木河河势变化情况及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河势演变特点及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塔里木河游荡性河流河势水利工程破坏治理措施分析一、塔里木河概况塔里木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由西向东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塔里木盆地,最终流入罗布泊。
整个流域面积为37.6万km2,河长1588 km。
塔河流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兵团多个师,流域面积约27.2万km2,全长1768 km。
塔河是塔里木河干流下游段,上起吉木乃与柯柯牙之间的卡普斯浪巴扎(又称上巴扎湖),下至库车,是塔里木河最大支流。
近年来由于流域气候变干、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特别是塔里木河上游来水量减少,使塔河下游段水流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库车县以下河段因引水不当、管理不善及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导致河道冲刷、淤积而逐渐弯曲和摆动[1]。
二、塔里木河流域水沙特点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三大沙漠,即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沙漠,中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绿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塔里木河水系,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罗布泊。
塔里木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11 mm,年蒸发量为2670 mm,年径流量约为129亿m3。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塔里木河年输沙量一直维持在4~5亿t的范围内,平均输沙量在4~4.5亿t,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年输沙量下降到0.3亿t左右。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下游人口迅速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及大量引水等原因造成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沙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
游荡性河道演变规律的探讨
是指 充分发 展 的有关 特性 弯道 水流 , 特点 是充 分发 展 其 的弯道水流必然产生水 面横 比降 , 当水流 经过弯道 时 , 为
了适应曲线运动所需 向心力 的要求 , 凹岸水 面升高 , 凸岸
水面降低 , 成水面横 向倾斜 。这样产 生 了横 向环流 , 形 横 向环流是指 在河道 上水 体下 层 流动方 向指 向凸岸 , 层 表
性较 小而平原河 道 是 以沉 积 物形成 的 河道 , 河床 呈 明显
Vo . 4 No. I1 6
Jn.2 0 u ,0 8
游 荡 性 河 道 演 变 规 律 的 探 讨
张 慧宇, 冷春 峰 , 肖虎 孙
( 哈尔滨市道里区防汛抗 旱办公室 , 哈尔滨 107 ) 50 6
[ 要] 分析 了游 荡性 河道 的演 变规 律 、 变特 点、 沙运动 , 摘 演 泥 阐述 了游 荡性 河道 的河床 变化 特点。
动 , 即河弯 的发展 或河道 的兴衰等 。 亦 纵向变形 是 由于纵 向输 沙不平 衡 引起 , 成纵 向输 造 沙不平衡 有 天 然 的 因素也 有 人 为 的因 素 : 天 然 因素。 ①
一
在河道水流运动 中, 主要 的是弯 曲水 流作用 , 论是纵 其 无 向变形还是横 向变形均 与弯 曲水 流特点 紧密相 关。弯 曲 水流是关联游荡河型和弯 曲河型 的共 同纽带 。
水流指 向凹岸 的环状 流动。河道 横 向游 荡往往 与这种 弯 道流动密切相关 , 因此 横 向环流影 响泥沙转 移 , 定 了河 决
床 的演 变 。
的随机性 , 但其发 生、 发展 动力要服 从于泥 沙运动与 河床
演变的基本规律 。河道的游荡与河床演变密切相关。
游荡型河流的演变规律、模拟技术及工程应用
游荡型河流的演变规律、模拟技术及工程应用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河流的人工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而游荡型河流(meandering river)由于其复杂的地貌、丰富的生态和广泛的分布特征,成为研究与保护对象,同时也是水资源开发与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主要讨论游荡型河流的演变规律、模拟技术及工程应用。
一、游荡型河流的演变规律游荡型河流是指河床走向呈蛇形曲线的河道,在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河型。
河道的曲率与河道高度的变化不断交织,形成一些具有大曲率半径的弯道和小曲率半径的微弯道,从而形成一种典型的河岸地貌,即游荡河道。
游荡型河道主要由下图的一些特征所描述:1. 满足一定的物理条件:河道流速适中,水流具有一定的沟深和强度,底部和两岸都有足够的沙砾和泥沙。
2. 所处的地形和地貌具有一定的扭曲性和不稳定性:河道所处地形和地貌起伏、扭曲,局部地区的流动受到阻碍,形成了一定的涡流。
3. 存在着一定的物理波动力:由于河道所处地形和地貌的变化,水流存在着一定的波动力,这些波动力会产生一定的周围环境压力,并引起局部沉积或侵蚀。
从河岸地貌的长期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游荡型河流的演变规律有以下几点:1. 河道往往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河流的河床高度和河道走向变化周期较长,大约为几年甚至几十年。
2. 河流演变和河道沉积、侵蚀有着密切的联系,侵蚀和沉积的过程相互作用并产生反馈。
长期以来,同一河段的河床沉积与侵蚀的总体趋势是收敛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河道形态。
3. 游荡型河流演变速率稍慢,相比之下,直河道(braided river)等其它河道型更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
二、游荡型河流的模拟技术目前,对游荡型河流的演变规律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河道水动力与沉积学的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
以下是目前主流模拟工具及细节:1. 模拟流体和物质的数值模拟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CFD)及其衍生方法为主要工具,等格网格及多流体方法等是主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在空间上可分为二维及三维,而在时间上一般是采用显式或者隐式时间差分算法。
游荡性河道“揭河底”机理及防治对策
浪滔 天 , 大块的河床淤积物被洪水掀起 , 出水面高 露 达 15m, 直 于水 流 线 , 成一 道 道 泥墙 , 即 又被 垂 形 随 冲散 , 时间长达 l 3 。 忽然间, h 泥墙不再 出现 , 漫滩洪 水归 于一 个数 百 米 宽的 深槽 , 面裸 露 , 滩 水位 很 低 , 水 流很急 , 但不再咆哮 , 水面平静 , 如同黄河壶 口以下的 龙槽 。 据统计 , 5 年以来 , 1 0 9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共发生 过 9 揭河底 ” 次“ 冲刷 ,97 7 6日2 时 , 17 年 月 1 黄河小 北干流发生“ 揭河底” 许多人 目睹了全过程 。20 年 , 02 7 月初 , 黄河中游吴堡一龙门区间支流普降暴雨 , 洪水 挟带大量泥沙汹涌而下 。 月 4日晚 , 7 龙门水文站洪峰 流量达 4 0 3 , 0 / 最大含沙量 70 g s 6 ms 0 / , k m 从而具备了 局部“ 揭河底” 现象的形成条件。 2 “ 河底 ” 揭 被揭 起物 质分 析
御措施和治理对策。
[ 关键词 ]‘ 河底” 冲刷机理 ; ‘ 揭 ; 游荡性河道 ; 河流动力学原理 【 中图分类号 ] V 5 T 8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04 74 (0 1 1- 0 8 0 10 — 0 2 2 1 ) 10 2 — 2
1 “ 揭河底 ” 象 现
根据研 究资料 ,淤泥核体 中黏土的含量平均为
最新浅谈游荡型河道-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游荡型河 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游荡型河道演变规律
1、河道形态:河身顺直,宽窄相间,呈藕节状, 洲滩密布,汊道交织,弯曲程度不大,曲折系数 一般略大于1。主槽不固定。河道宽浅。 2、水流运动:水深小,水面比降大,流速大,水 流散乱,主流不定。 3、演变特性:变形强度大,速度快,有宽广的河 漫滩。 4、演变规律:河床多年平均是淤积抬高的,年内 汛期主槽冲,滩地淤,非汛期主槽淤,滩地冲。
游荡型河流虽然同样具有分汊的平面形态。 但河道中沙洲数量多,形态容易随流量的变化而 变,整个外形十分散乱。且汊道经常迁徙变化, 汊道的弯曲率一般也要比分汊型河流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狭义上:近代冲积河床的变化。
河床演变是水流、泥沙、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泥沙运动作为纽 带。
河床演变实质: 泥沙的冲刷、搬运、沉积。
根本原因:输沙不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平原河流河型的划分
平原河流根据其形态和演变特性可分为顺直微弯 型、蜿蜒(弯曲)型、分汊型、游荡型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浅谈游荡型河道(内容详实)
河床的堆 积作用。
洪峰猛涨 猛落,洪、 中、枯水 变幅悬殊。
同流量下 含沙量变 化大。
课件类
14
国内典例分析
黄河
1、游荡型河段水沙变化及河势特点分析
2、游荡型河段成因
水流条件 河床边界条件
3、游荡型河段对防洪安全的主要威胁
课件类
15
黄河下游游荡型 河道河床逐年淤 积抬升的众多影
响因素中
高含沙洪水起 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
1966年张瑞瑾先生提出把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成“宽滩窄槽”的设想,并详细 论述这个方针的合理性、实用性。利用窄槽输水输沙,利用宽滩滞洪滞沙, 久而久之形成高滩深槽。
100多年前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密苏理河及莱茵河的整治已经开始采用双 岸整治的办法稳定了河道,使防洪与航运两方面都收益。中亚地区多沙的阿 姆河,在土雅姆水库投入运用后,经过阿尔图宁研究所多种方案的比较,在 1981年将原来的单岸弯曲性整治,改为双向整治,确保防洪和引水的安全。
3、演变特性:变形强度大,速度快,有宽广的河 漫滩。
4、演变规律:河床多年平均是淤积抬高的,年内 汛期主槽冲,滩地淤,非汛期主槽淤,滩地冲。
课件类
6
课件类
7
五、游荡型河段的一般形态
• 一般比较顺直,水流分汊,通 在平面 常有两股或两股以上的汊道。
形态上
• 游荡型河流的比降较陡,挟带 在纵向上 的泥沙数量大。
• 游荡型河流的宽深比较大。
在横向上
课件类
8
与蜿蜒型河流的异同:
游荡型河段弯曲程度不大,一般弯曲系数略大 于1,如黄河高村以上河段曲折系数约为1.05。 横剖面一般都十分宽浅,滩槽高差一般很小,如 黄河一般均在1~2 m之间。 河床坡降均比蜿蜒型河段大,如黄河游荡型河段 为1.5~4.0×10-4,而相同尺度蜿蜒型河段为 1.0×10-4以下。
浅谈游荡型河道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道整治面临的新问题
黄河下游主槽河宽沿程变化
以上的例子说明沿用传统的整治方 法难于有效控制河势,由于河势的迅 速变化常造成险工脱流,控导工程不 断上延下接的被动抢险,河道断面形 态仍很宽浅,无法形成稳定的中水河 槽,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河道整治措施, 达到稳定主槽的目的。
从国内外河流整治看黄河下游整治
潘季驯在几百年前提出束水攻沙的主张,修建堤防,减少洪水的淹没范围, 排洪输沙入海。
1922年美国水利工程师费礼门认为黄河下游堤距过宽是治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他提出整治河宽为1/3英里的设想。
1946年在严恺院士主持下制定了黄河下游治理初步规划,建议采用对口丁坝 为主的工程措施缩窄游荡性河段,并绘制了全下游河道整治规划图。
浅谈游荡型河道
❖班级:2011 ❖ 组次:34班第一组
一、河道演变的概念
河道演变 (fluvial processing):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河床所
发生的变化过程。 广义上:从河源到河口流经河谷的形成及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狭义上:近代冲积河床的变化。
河床演变是水流、泥沙、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泥沙运动作为纽 带。
河床边界条件
黄河下游游荡型 河道河床逐年淤 积抬升的众多影
响因素中
高含沙洪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含沙水流游荡性河道滩槽 冲淤演变的特点是滩槽冲淤量 和强度都较低含沙水流大。
2.高含沙水流可以自身塑造出 与其挟沙能力相应的窄深河槽。
游荡型河道整治
游荡型河道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国内外河流整治看黄河下游整治 裁弯与双向整治 游荡型河道应两岸同时整治 双岸整治的目标 双岸整治设计的优缺点 结束语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方案研究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方案研究第一篇: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方案研究摘要:作者针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槽极为宽浅,河床极不稳定,目前的河道整治宽度过大,不利于洪水期控导河势与河床的集中冲刷,必须双岸同时整治,缩窄河宽;从有利于排洪输沙需求出发,应按洪水较顺直河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规划流路。
两岸同时整治后,在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冲刷期,可控制滩地坍塌、河槽展宽,使冲刷向纵深方向发展,有利于使河槽过流能力迅速增大。
为水库泥沙多年调节排沙期利用洪水集中排沙入海创造条件,使近期作用与远期整治效果紧密结合。
形成窄深、归顺、稳定、且有窄槽宽滩的输水输沙通道。
关键词:游荡河道双岸整治对口丁坝整治河宽窄槽宽滩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治河专家恩格思教授[1],就指出黄河下游游荡河道治理首先是固定中水河槽,其次是刷深河槽。
他的治河主张得到众人的认同。
沈怡在评述各家治河主张时明确指出[1]:“因为种种病象均由河无定槽而起,所以如果要治河,必须首先使河槽稳定”,并说“无论何人来治河,都必须这样做”,可见具有稳定的河槽是游荡性河道的治理基础的重要。
目前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治理已由减少游荡范围发展到稳定流路的新阶段,下游河道整治方法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改造宽浅游荡河道为窄槽宽滩,窄槽用于输水输沙,宽滩用于滞洪滞沙。
充分发挥洪水的造床输沙作用,使河道减淤与稳定流路、防止横河、斜河产生,确保防洪安全紧密结合。
黄河下游高村以下河道通过整治,河势基本得到控制。
高村以上的游荡性河道,由于河槽极为宽浅整治困难,是目前乃至今后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重点。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整治工程设计要能有效的控导河势,使规划流路得到保证。
不要因为入流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引起一湾变,湾湾变,造成众多控导工程脱流,工程不断的下延上接,甚至出现钻裆等危险情况。
(2)防止小浪底水库清水下泄后,下游河道重蹈三门峡水库覆辙,即塌掉高滩淤出低滩,河道在摆动中下切,但因不能形成高滩深槽,而无法有效地控导流路,所以不能形成稳定的河道。
关于利用对口丁坝整治游荡性河道的研究 免费
关于利用对口丁坝整治游荡性河道的研究一、不同历史时期对游荡性河槽整治宽度的建议早在1922年美国水利工程师费礼门[4]认为黄河下游堤距过宽是治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他根据京杭运河与黄河汇口石洼、位山、姜沟三处洪水期,洪峰流量8000~10000m3/s,最大含沙量9%~10%,实测河道断面自行刷深的情况,提出整治河宽为1/3英里(约为538m)的设想。
1946年在严恺院士主持下制定了黄河下游治理初步规划[5],下游河道整治宽度定为500m,其主要理由是,黄河山东河道虽然比降小,河宽小,但水深大。
认为比降1的窄河段的过洪宽度,在比降2 的游荡性河道足够用,建议采用对口丁坝为主的工程措施缩窄游荡性河段,并作了全下游河道整治规划图。
葛罗同、萨丹奇、雷巴特[4]对上述治理黄河下游河道初步报告中提出的整治河宽500m表示赞同,认为河宽500m,深5m,尽可能取直的河道具有能输送含沙量达20%河水的能力。
50年代后期[6],认为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下游防洪问题基本解决,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兴利,是在下游梯级开发修建拦河枢纽控制纵向的冲刷和整治河道,以利于引水航运。
设计流量为6000m3/s,位山以上河道的整治槽宽定为600m,位山以下定为400~450m。
由于三门峡水库改建和下游拦河枢纽破坝,河道整治工程未能实现。
1966年张瑞瑾先生提出把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成“宽滩窄槽”的设想,并详细的论述这个方针的合理性、实用性。
利用窄槽输水输沙,利用宽滩滞洪滞沙,久而久之形成高滩深槽。
以上建议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当时无法实现,现在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为实施这些建议提供了可能。
二、对现行河道整治宽度的评价及窄深河槽过洪能力1. 现行设计整治槽宽数值偏大现行黄河下游河道整治规划[8],系根据洪水期主槽平均单宽流量为10m3/s-m,泄量22000m3/s确定的,过洪宽度为2.5~3km若采用实测平均值,则计算出的B也为实测平均值,在游荡性河段,同一流量的水面宽变化很大,反映河床的不稳定。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关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黄河清水来源区基流的减少、中下游地区耗水量的增加,使近十几年黄河下游中小洪水、高含沙洪水出现机率增加,从而导致一些迎送溜关系较好的控导工程对河势的控导作用明显削弱。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将改变进入下游的水沙及洪水过程,中小洪水持续时间将更长,今后游荡性河道如何整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通过模型和原型资料的对比,对已建整治工程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工程对中小水的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形势下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设计流量、设计河宽及新型河道整治工程状况下排洪河宽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初步评议。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整治流量整治河宽排洪宽度1 概述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已有300多年历史。
1974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游荡性河道整治以来,修建了大量的控导工程,在确保下游防洪安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五”期间,“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专题[1]对游荡性河道整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目前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所采用的“排洪宽度、整治流量、整治河宽”等都是根据1985年以前的水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来的。
1985年以后随着黄河上游清水来源区水资源的日益开发,进入下游的基流大幅度减小,水少沙多的矛盾更加突出,黄河下游河道状况进一步恶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后黄河两岸引水量将有增无减,沿程基流会更加减小。
近几年,中小流量的持续作用,不少工程出现多次靠河现象,使本来迎送溜关系较好的控导工程对河势的控导作用大大削弱。
黄科院的模型试验结果,也使我们不得不对游荡性河道整治有关问题重新认识。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将改变进入下游的水沙及洪水过程,中小洪水和高含沙洪水出现机率将大大提高。
本文作者曾经对天然实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过水断面面积关系式[2]A=BH=0.073Q1.2·1/[1-Sv0.2(0.4-Sv)]2(1)由上式看出,在来流流量一定的前提下,含沙量较小时,过洪断面面积因河槽冲刷、过洪宽度大幅度减小而为一较小值;一般挟沙水流时,过洪断面面积则随含沙量增加而增加(主要是河槽宽度增加很大所致);但含沙量大于200kg/m3后,洪水逐渐呈高含沙水流特性,河槽因大量泥沙淤积而使过洪面积大大减少。
浅谈游荡型河道
周边环境影响
生态缓冲区
游荡型河道通常位于城市或工业区的边缘,作为生态缓冲区,能够吸收和减轻周边环境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 响。
景观美化
游荡型河道及其周边景观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保护,游荡型 河道可以成为城市中的生态绿洲和休闲胜地。
05 游荡型河道的管理与保护
浅谈游荡型河道
目录
• 游荡型河道的定义与特征 • 游荡型河道的地质与地貌 • 游荡型河道的水文与水动力 • 游荡型河道的生态与环境 • 游荡型河道的管理与保护 • 游荡型河道的利用与开发
01 游荡型河道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
游荡型河道
是指河床宽浅,水流散乱,沙洲、汊 道和弯曲岸线变化迅速或出现交替变 化的河道。
游荡型河道的泥沙沉积与冲刷现象显 著,对河床形态和河道演变具有重要 影响。
泥沙输移过程
在游荡型河道中,泥沙主要通过水流 的动力作用进行输移,同时受河床形 态和底质条件的影响。
04 游荡型河道的生态与环境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游荡型河道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水生植物、鱼类、昆虫和两栖动物 等。这些生物群落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自然平衡提供了基础。
生态系统功能
游荡型河道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如净化水质 、调节径流、维持水文循环等。这些功能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水质状况
水质保持
游荡型河道的水质通常相对较好,因 为它们能够通过自然流动和生态净化 机制保持水质的稳定。
污染控制
游荡型河道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能 够自然地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从而保持水质的健康。
河道治理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形成的自然条件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形成的自然条件1. 引言说到黄河,那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它的故事比小说还精彩,波澜壮阔,充满传奇。
在它的下游部分,河段像个调皮的小孩,时而直奔前方,时而又左右摇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那么,这些“游荡型河段”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别急,让我慢慢道来。
2. 水文条件2.1 水量变化首先,咱们得聊聊水量。
这黄河可不是个老实的水渠,它的水量可随时变换,春天融雪的时候,水流猛得很,像打了鸡血一样。
而到了夏秋,雨水一来,河水又涨又满,大家伙儿都说“水涨船高”。
所以,水量的变化对河道的形状影响可大了!水流强劲时,河道就会被冲刷得光滑流畅,而水量减少的时候,泥沙就开始作怪,开始淤积,形成各种曲折的小弯道。
这种上下波动的水流,简直就像黄河在玩“捉迷藏”。
2.2 泥沙含量再说说泥沙,这可是黄河的“特产”。
黄河的泥沙含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仿佛河水里搅拌了满满的沙子。
泥沙的存在就像“调皮的小精灵”,它们跟水流一起奔腾,碰撞出一堆奇妙的变化。
河流在流动的时候,泥沙被冲刷,或者被带到新的地方沉淀。
这些沉积物一堆堆地堆在一起,慢慢就形成了新的河道、沙洲和岛屿。
于是,河流就开始“游荡”,不断地改换着自己的模样。
3. 地形特征3.1 河床形状黄河的下游,地形特点也很“调皮”。
那里地势相对平坦,没有高山大川的阻挡,简直像一块平坦的画布,任河水随心所欲地挥洒。
地形的平坦让水流缺少了应有的约束,反而让河水在这儿开始撒野,形成了弯弯曲曲的河道,真是好不任性!3.2 周围环境而且,黄河周围的环境也对河段的形成起了不小的作用。
附近的植被、土壤类型都会影响水流的流速和泥沙的沉积。
植被茂密的地方,水流慢,泥沙沉积得快,河道就可能变得更加宽阔。
而在光秃秃的地方,水流快,泥沙流失得多,河道则显得狭窄。
各种自然因素交织在一起,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变形记”。
4. 人为因素4.1 水利工程当然,咱不能忽视人类的“神手”。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伙儿为了生活、灌溉,搞了不少水利工程,修了水库、筑了堤坝,这些可是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形成的另一层“调味品”。
新时期开封游荡型河道的治理思路和整治措施-防洪工程论文-水利论文
新时期开封游荡型河道的治理思路和整治措施-防洪工程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黄河黑岗口到蔡集险工河段的左岸约85km 为开封河段,该河段为典型的游荡型河道。
为控制河势引导主流,在开封河段堤防、滩地上修建了险工和控导工程,对控制河势起到了一定作用。
随着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及近年来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变化,开封游荡型河道整治进入一个新时期,如何确定新时期开封游荡型河道的治理思路及对应整治措施,是目前开封河道整治的重点。
1 开封游荡型河道近期水沙变化分析1. 1 汛期洪峰流量减少多为中小流量级根据开封上游河段的花园口水文站水文资料:1986 ~1999 年和2000 ~2005 年较1950 ~1959 年平均来水流量减少了41% 和56%,汛期年平均流量减少了55% 和71% 。
自2000 年以来,汛期年平均流量均不足1000m3/ s。
汛期洪峰流量大多在1000 ~3000m3/ s,洪峰流量明显减小且多为中小流量级。
1. 2 水沙关系变化黄河下游各时期平均来水来沙量见下页表。
【1】从上表可以看出,开封河段上游的花园口水文站1986 ~1999 年和2000 ~2005 年较1950 ~1959 年,年均水量减少41%和56%,年平均沙量减少了54% 和91% ; 汛期年平均水量减少了55% 和71% ,汛期年平均沙量减少了54% 和93%; 含沙量减少了21%和81%【1】。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开封河段总的趋势是水减沙也减,沙减幅度大于水减幅度,说明随着水量的减少,携沙总量锐减。
2 开封游荡型河道存在的问题2. 1 主流摆动范围较大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地形图可知: 开封下游游荡型河道靠流几率明显增大,尤其左岸控导工程全部靠流几率由40%增加到70%,脱流几率由原来的30%减小到10%; 右岸工程全部靠流几率由27. 3% 增加到54. 5% 。
由此可见,控导工程对控制河势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开封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的靠流几率小于左岸,主流摆动范围较大,黑岗口到府君寺河段主流摆动范围在 3. 30 ~3. 50km,远大于其他河道主流摆动范围.【2】2. 2 工程靠流不稳开封游荡型河道,脱河几率由1972 年的18%增大到1998 年36%。
浅谈游荡型河道-1
根本原因:输沙不平衡
二、平原河流河型的划分
平原河流根据其形态和演变特性可分为顺直微弯 型、蜿蜒(弯曲)型、分汊型、游荡型等。
三、游荡型河道的定义
平面上水流散乱呈辫状,心滩密布, 变动不定的河道。 b) 河道的弯曲系数仅略>1,整体形态较 顺直。横断面十分宽浅,水流散乱, 主槽摆动幅度和摆动速度均很大,河 势变化剧烈。 c) 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 故河床不断抬高。
游荡型河道应两岸同时整治
长期的来水来沙条件形成目前游荡型河道固有的边界条件,如比降陡, 河床组成为粉细沙抗冲刷性差、最易起动,甚至在流速0.5m/s时河床 均可发生冲刷。由于比降陡,洪水期流速达3-4 m/s,因此河槽极不 稳定,在洪水涨水期河床会发生强烈的冲刷,其冲刷深度达2-3m,甚 至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修建整治工程是增加河道稳定的唯一措施。 目前一岸整治的方法,不能控制河势的主要原因,是河槽极为宽浅, 一岸整治无法形成能够控导河势、约束水流的中水河槽。 从增加河道排洪能力与控导河势出发,都希望缩窄河槽、增加槽深。 不同整治河宽的过流能力表明,河宽减小,水深增加,可以使河槽的 过流能力迅速增加。从泄流公式
可知,过流能力与B、h值成正比,但h值的方次远高于B的方次。虽过 水面积相同,但B值不同,河槽的过流能力相差很大,主要是水深增 加,流速增大所致。
相同过水面积不同河宽的过流能力
双岸整治的目标
①规顺流路,宽滩窄槽。窄槽用于输水输沙,宽滩 用于大洪水时滞洪削峰,形成顺畅的排洪河道。 ②稳定河槽,控导河势。河槽宽、浅是造成横河、 斜河的主要原因,只有形成稳定的主槽,才能从根 本上防止出现横河险情。 ③改变主槽淤积状态,形成窄深主河槽,充分利用 洪水在窄深河槽中所具有的极强输沙潜力输沙入海, 减少主河槽淤积。 ④增大主槽的平滩流量。减少漫滩机遇,减少淹没 损失,稳定滩区生产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的国策, 使滩区人民早日小康。 这些目标都是现行整治方案难于实现的。
国外游荡型河流研究介绍发言
国外游荡型河流研究介绍河道类型通常分为顺直、游荡、分叉与弯曲等4种类型,其中游荡型河流是一种有着独特地貌特征的河流。
游荡河型则是弯曲型与分叉型之间的过渡。
游荡型河道通常会呈现出与分叉的多河槽和弯曲的单一河槽相同的特性,同时更具有特殊的水流能量属性。
作为地理学和地质学的一部分或者河流地貌学的一部分,游荡型河流的研究已有许多年。
研究认为,对特定的河流在坡度、流量和泥沙组合条件下,河流将按照一定的游荡波长和振幅规则发生游荡。
游荡型河流的研究工作比较多,采用的研究技术丰富多样,包括反映物理机理的水流计算模型、物理模型试验、回归统计经验分析及河相特征分析等。
下面,介绍国外在游荡型河流方面近几年的部分研究工作:1、从1999年到2003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交通运输研究学会(Transportation ResearchBoard of the National Acdemies)的管理下,完成了河道的摆动预测方法研究(TRB,2003)。
该项目是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合作研究项目。
研究目的:开发一套实用的方法,预测在与各类交通设施相邻的河道变迁的速度和范围。
项目内容:这个项目的研究包含了美国89条河流上141个游荡型河段,共1,503个游荡弯道。
从事工程建设的工程师们利用所开发出的方法,能够评估和确定桥梁及其他高速公路设施的位置与规模,分析河道游荡变迁对桥梁或高速公路跨河设施的潜在影响,从而决定需采取的相应对策。
主要成果:编制了利用航片和地图预测水流游荡变动的方法手册。
2、Fraser河游荡型沙质河道形态动力和泥沙输移2005年,加拿大British Colombia 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了题为“Fraser河游荡型沙质河道形态动力和泥沙输移”的研究项目。
研究目的:揭示加拿大Fraser河下游在British Columbia州境内70公里的游荡型河道范围内泥沙输移和河道变形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这一河段提供支持(Ham 2005)。
游荡分汊型河流演变规律浅析
游荡分汊型河流演变规律浅析
张坤;张树岩;刘云龙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33
【摘要】1 游荡型河道演变的一般规律游荡型河流是河床宽浅,沙滩众多,洪水时汪洋一片,枯水时河汉密布、水流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有时难以分辨主流所在,心滩变化莫测的一种河型.由于河床的形态变化,同时也决定了河道的游荡型.河床的变形可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变形是指河床沿水流方向的变形,常常分为侵蚀段(河源段)、运输段、沉积段.其表现为河床纵剖面形态所发生变化,亦即上游河床的下切,下游河床的淤积或抬高;横向变形也称为平面变形,平面变形是指河床与水流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变形.其表现为河床在平面的摆动,亦即河弯的发展或河道的兴衰等.
【总页数】2页(P362,351)
【作者】张坤;张树岩;刘云龙
【作者单位】淄博黄河河务局山东淄博255000;淄博市萌山水库管理处山东淄博255000;邹平黄河供水有限公司山东邹平25620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分汊与游荡型辫状河隔夹层层次结构特征
2.分汊型河流在不同洪峰流量下的r水流特性研究
3.游荡性河道的分汊河段整治方法探讨:漳河陈村险工整治
4.分汊与游荡型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以苏丹FN油田为例
5.山区河流弯曲分汊型浅滩整治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道整治面临的新问题
黄河下游主槽河宽沿程变化
以上的例子说明沿用传统的整治方 法难于有效控制河势,由于河势的迅 速变化常造成险工脱流,控导工程不 断上延下接的被动抢险,河道断面形 态仍很宽浅,无法形成稳定的中水河 槽,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河道整治措施, 达到稳定主槽的目的。
从国内外河流整治看黄河下游整治
裁弯与双向整治
如上所述,国内外河流的整治实践均是裁 弯,双岸整治,没有一条河流通过人工建 造河弯的办法,强行将游荡性顺直微弯河 道整治成弯曲性河道。 综上所述,采用弯曲整治方案,论据并不 充分,其整治效果远不如双岸整治,无法 稳定主槽,无法实现黄委会制订的“稳定 主槽,调水调沙”新治河方略。
可知,过流能力与B、h值成正比,但h值的方次远高于B的方次。虽过 水面积相同,但B值不同,河槽的过流能力相差很大,主要是水深增 加,流速增大所致。
相同过水面积不同河宽的过流能力
双岸整治的目标
①规顺流路,宽滩窄槽。窄槽用于输水输沙,宽滩 用于大洪水时滞洪削峰,形成顺畅的排洪河道。 ②稳定河槽,控导河势。河槽宽、浅是造成横河、 斜河的主要原因,只有形成稳定的主槽,才能从根 本上防止出现横河险情。 ③改变主槽淤积状态,形成窄深主河槽,充分利用 洪水在窄深河槽中所具有的极强输沙潜力输沙入海, 减少主河槽淤积。 ④增大主槽的平滩流量。减少漫滩机遇,减少淹没 损失,稳定滩区生产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的国策, 使滩区人民早日小康。 这些目标都是现行整治方案难于实现的。
双岸整治的原理
从增加河道排洪能力与控导河势出发, 希望缩窄河槽、增加槽深。缩窄河宽 有利于冲刷向纵深方向发展,增大平 滩流量。
双岸整治设计的优缺点
① 充分利用洪水期窄深河槽泄洪能力(与水深高次方5/3)大,输沙能力强, 洪水期主槽产生强烈冲刷的特性,整治河宽缩窄,增加洪水期水流对主 槽的冲刷能力。 ② 充分利用游荡性河道洪水期大水趋直,主流走中弘的河势变化特点, 因势利导的布臵整治工程,使对口丁坝的间距达到800-1000m,甚至更 大,为工程节省投资提供了可能。 ③ 利用上挑丁坝壅水的特性,在丁坝的上游区形成回流(水垫),促使洪 水期泥沙落淤,不断的抬高滩面,增大滩槽高差,形成高滩深槽。 ④可利用与黄河抢险几乎相同材料与施工方法(均靠洪水冲刷,坝体坍塌, 形成抗冲基础),设计出汛期不抢险坝,确保流路的稳定。 ⑤由于高滩深槽的形成,从而归顺了流路,使小水不出槽,即使坐湾也 不会对堤坝的安全产生危害,只会造成滩岸局部坍塌。 ⑥由对口丁坝及横堤组成的整治工程,坝头经常靠河,提高防洪工程的 利用率。 ⑦主要缺点是对要整治河段一次投资大,整治最好一次完成,且两岸的 工程应同时进行。最好由上游向下游逐步展开,以便稳定入流方向,为 下游工程兴建创造条件。
潘季驯在几百年前提出束水攻沙的主张,修建堤防,减少洪水的淹没范围, 排洪输沙入海。 1922年美国水利工程师费礼门认为黄河下游堤距过宽是治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他提出整治河宽为1/3英里的设想。 1946年在严恺院士主持下制定了黄河下游治理初步规划,建议采用对口丁坝 为主的工程措施缩窄游荡性河段,并绘制了全下游河道整治规划图。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宽河固堤的方针,利用河南宽河段滞洪滞沙,削减了洪 峰。 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认为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下游防洪问题基本解决,在下 游进行梯级开发,控制纵向冲刷和进行整治河道,以利于引水航运。 钱宁1965年针对束水攻沙的治河思想指出,要把全部泥沙输入大海,使各级 流量挟沙不淤。 1966年张瑞瑾先生提出把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成“宽滩窄槽”的设想,并详细 论述这个方针的合理性、实用性。利用窄槽输水输沙,利用宽滩滞洪滞沙, 久而久之形成高滩深槽。 100多年前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密苏理河及莱茵河的整治已经开始采用双 岸整治的办法稳定了河道,使防洪与航运两方面都收益。中亚地区多沙的阿 姆河,在土雅姆水库投入运用后,经过阿尔图宁研究所多种方案的比较,在 1981年将原来的单岸弯曲性整治,改为双向整治,确保防洪和引水的安全。 丹江水库1960年建成后,在襄樊至皇庄153km的游荡性河道进行了航道整治, 达到防洪、航运双重治理目标。
a)
游荡型河道
四、游荡型河道演变规律
1、河道形态:河身顺直,宽窄相间,呈藕节状, 洲滩密布,汊道交织,弯曲程度不大,曲折系数 一般略大于1。主槽不固定。河道宽浅。 2、水流运动:水深小,水面比降大,流速大,水 流散乱,主流不定。 3、演变特性:变形强度大,速度快,有宽广的河 漫滩。 4、演变规律:河床多年平均是淤积抬高的,年内 汛期主槽冲,滩地淤,非汛期主槽淤,滩地冲。
2.高含沙水流可以自身塑造出 与其挟沙能力相应的窄深河槽。
游荡型河道整治
游荡型河道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国内外河流整治看黄河下游整治 裁弯与双向整治 游荡型河道应两岸同时整治 双岸整治的目标 双岸整治设计的优缺点 结束语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自古以来河流 洪水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大,且经常 发生。为此人类在与洪水斗争的漫长的历 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科学的发 展和人们对河流演变规律和输沙规律认识 的深入,技术措施也在不断的进步,对河 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河道整治的目 的应由单纯的防洪减灾,向综合效益方向 发展。 在各类河型中,游荡河型最不稳定,防 洪压力很大,常造成沿河地区的内涝和盐 渍化。故对其治理是国民经济建设所必需。
游荡型河道应两岸同时整治
长期的来水来沙条件形成目前游荡型河道固有的边界条件,如比降陡, 河床组成为粉细沙抗冲刷性差、最易起动,甚至在流速0.5m/s时河床 均可发生冲刷。由于比降陡,洪水期流速达3-4 m/s,因此河槽极不 稳定,在洪水涨水期河床会发生强烈的冲刷,其冲刷深度达2-3m,甚 至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修建整治工程是增加河道稳定的唯一措施。 目前一岸整治的方法,不能控制河势的主要原因,是河槽极为宽浅, 一岸整治无法形成能够控导河势、约束水流的中水河槽。 从增加河道排洪能力与控导河势出发,都希望缩窄河槽、增加槽深。 不同整治河宽的过流能力表明,河宽减小,水深增加,可以使河槽的 过流能力迅速增加。从泄流公式
国内典例分析
黄河
1、游荡型河段水沙变化及河势特点分析
水流条件
2、游荡型河段成因 河床边界条件
3、游荡型河段对防洪安全的主要威胁
黄河下游游荡型 河道河床逐年淤 积抬升的众多影 响因素中
高含沙洪水起 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
1.高含沙水流游荡性河道滩槽 冲淤演变的特点是滩槽冲淤量 和强度都较低含沙水流大。
五、游荡型河段的一般形态
• 一般比较顺直,水流分汊,通 在平面 常有两股或两股以上的汊道。
形态上
• 游荡型河流的比降较陡,挟带 的泥沙数量大。 在纵向上
• 游荡型河同:
游荡型河段弯曲程度不大,一般弯曲系数略大 于1,如黄河高村以上河段曲折系数约为1.05。 横剖面一般都十分宽浅,滩槽高差一般很小,如 黄河一般均在1~2 m之间。 河床坡降均比蜿蜒型河段大,如黄河游荡型河段 为1.5~4.0×10-4,而相同尺度蜿蜒型河段为 1.0×10-4以下。
谢谢观赏!
结束语
双岸整治是基于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演变特性、窄 深河道泄洪输沙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小浪底水库泥沙 多年调节,相机利用洪水排沙,优化了来水来沙条件, 提出的游荡性河道整治的发展方向。对窄深河槽的过 洪机理,淤滩刷槽之间没有联系,水库排沙调控原则等 问题认识的突破,为水库利用洪水排沙和下游河道双 岸整治,充分利用洪水的输沙和造床作用,长距离输沙 入海,实现下游主槽不淤高的目标提供了可能。形成 窄深河槽是稳定主槽,保证防洪安全与提高河道的输 沙能力所必须。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关于游荡型河道的认识与理解。。。
A.
洪水来自流域的不同地区,来水中携带的泥 沙量大小不同。
B.
同一流量下,随着上站含沙量的不同,其输 沙率相差很大,出现“多来多排、少来少排” 的现象。
七、游荡型河段的形成条件
河流的游荡性形成的 历史条件(基本条件)
河床的 强烈堆 积作用
八、对河流的游荡强度起促 进作用的有利条件
洪峰猛涨 同流量下 河床的堆 猛落,洪、 含沙量变 积作用。 中、枯水 化大。 变幅悬殊。
与分汊型河流的异同:
游荡型河流虽然同样具有分汊的平面形态。 但河道中沙洲数量多,形态容易随流量的变化而 变,整个外形十分散乱。且汊道经常迁徙变化, 汊道的弯曲率一般也要比分汊型河流小。
六、游荡型河段的水沙特性
游荡型河段平均水深一般很浅
游荡型河流的来沙量一般偏多,并且同流量 下的含沙量变化很大,流量与含沙量的关系极不 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浅谈游荡型河道
班级:2011
组次:34班第一组
一、河道演变的概念
河道演变 (fluvial processing):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河床所发
生的变化过程。
广义上:从河源到河口流经河谷的形成及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狭义上:近代冲积河床的变化。
河床演变是水流、泥沙、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泥沙运动作为纽 带。 河床演变实质: 泥沙的冲刷、搬运、沉积。
根本原因:输沙不平衡
二、平原河流河型的划分
平原河流根据其形态和演变特性可分为顺直微弯 型、蜿蜒(弯曲)型、分汊型、游荡型等。
三、游荡型河道的定义
平面上水流散乱呈辫状,心滩密布, 变动不定的河道。 b) 河道的弯曲系数仅略>1,整体形态较 顺直。横断面十分宽浅,水流散乱, 主槽摆动幅度和摆动速度均很大,河 势变化剧烈。 c) 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 故河床不断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