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贷后管理是银行对授信业务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包括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本息回收、预警客户跟踪管理、资产保全及档案管理等方面。

然而,与贷前和贷中管理相比,贷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治理。

以下是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首先,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

这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重存款业务、轻贷款管理,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贷后检查不够深入,检查报告内容简单,难以从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风险化解措施不及时。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

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锁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

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

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

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提高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和风险识别能力。

综上所述,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和贷后检查不够深入。

治理对策包括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提高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和风险识别能力。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解决授信业务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和化解授信业务贷后环节中的风险,保证授信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信贷知识——贷后管理不足的原因分析

信贷知识——贷后管理不足的原因分析

信贷知识——贷后管理不足的原因分析贷后管理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贷款发放后继续对客户的资金运作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减少或化解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作的督查体系。

加强贷后管理,不仅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是增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的需要。

一、当前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个别联社领导和少数信贷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的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对贷后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一是认为能够正常付息的企业就是经营正常的企业,而忽视贷后管理。

正是在这种观点的误导下,贷后定期检查工作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不深入贷户了解掌握当前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贷后检查表》和贷后检查报告内容千篇一律,在企业贷款档案中既无企业近期的资产负债表又无企业的对账单,敷衍塞责,流于形式。

二是部分信贷人员甚至全部依赖贷前调查,误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

但实际上企业生产经营是动态的,风险变数很多,即使在贷前调查和贷款投放时还是一个好企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企业内部法人或股东的变动都随时可能影响到贷款风险的产生。

三是认为抵押贷款有抵押物,风险低,而忽视放松贷后管理。

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当借款人出现问题时,信贷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其经营中发生的风险预警信号,错过了贷款收回的最佳时机,使贷后管理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疏于检查,贷后跟踪管理不到位1、贷后检查频率无法保证。

不能按时对借款人进行首次跟踪检查和按规定频率进行日常检查。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2008-8-29近期我们对某地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发现该行信贷资产质量呈快速下滑趋势,信贷风险的内部制衡机制十分薄弱,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审查、审批操作流程有失规范,严重威胁着该行信贷资产安全和平稳健康发展。

一、调查发现信贷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贷款集中度高,单户贷款和集团授信超比严重,股东贷款和关联企业贷款问题突出。

据调查,该行单户余额5000万元以上贷款客户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62%;关联企业集团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2%,其中20%的单户贷款超比,26%的关联企业集团授信余额超比.前20名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在该行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3%。

(二)贷款流动性差,借新还旧、还旧借新、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问题严重。

据了解,该行借新还旧等转化重组类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2%,加之近年新投放尚未到期的贷款中,根据借款人现状分析,仍有大量贷款到期难以归还,转化重组贷款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

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推迟了信贷资产潜在的风险的显性化.(三)关联担保、互保问题普遍存在,部分担保物质量不高,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

在该行贷款的关联企业贷款中,近50%的系列贷款存在着严重的关联担保问题,部分已经发生严重风险.而在该行非关联企业贷款中,互保现象也普遍存在。

在抵质押贷款中,部分抵质押物还存在着质量不高问题,如部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用股权质押、部分民办院校用教育收费权质押,部分房地产公司用经营权质押,造成处置变现困难;甚至还有部分抵押房地产评估价值偏高,或者是部分土地和在建工程分割抵押,也造成处置困难。

部分担保物质质量不高,直接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

(四)资产客户群体中,低风险、优质客户占比低。

该行资产客户中,主流资产客户群体主要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主业不突出、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制约了该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

当前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

当前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

当前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集中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贷款数量仍然较大,贷款潜在风险比较高。

把好贷款准入门槛,是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环,但只能将风险信贷客户挡在门外。

对于客户踏进门槛后形成的现实风险或潜在风险,只有通过积极而有效的贷后管理工作,去防范和化解。

强化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当前贷后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贷款从发放到还本付息是一个风险环生的过程,随着资金使用权的让渡,风险也伴随而至,贷后管理本应成为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工作重点。

但当前银行普遍存在对贷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贷轻管”形成风险。

一些借款人贷前贷后“两张脸”。

贷前,银行提出什么条件都答应;贷后,有意回避银行,有的甚至借款拿到之后就想方设法逃废银行贷款。

由于短期利益驱使和考核机制不合理,一些基层行仍然存在重视贷款营销,重视贷前审查,忽视贷后管理的现象。

前后台管理脱节,导致管理弱化甚至失效。

贷款投放出去后,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坐等借款人上门还本付息。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约束力不强,本来可以发现的贷款风险隐患,却由于“轻管”,使其形成实际上的风险。

2.“借新还旧”掩盖风险。

借款人为了掩盖经营问题,在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在贷款到期前就不能归还贷款本息的情况下,要求银行办理贷款“借新还旧”手续,变不良贷款为“正常”贷款。

银行为了掩盖贷款质量问题,明知借款人资金运营渐趋困难,效益明显下降或担保人经营不断恶化,但碍于情面常有意或无意地盲从于企业经营将会好转的保证而予以转贷,通过展期和转贷等“借新还旧”方式,将不良资产包装成新的贷款。

表面上降低了不良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待下定决心依法收贷时,借款人净资产已所剩无几,失误的转贷决策实际上导致了贷款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目前存量中的不良贷款有相当部分是由“借新还旧”存积的。

3.“新官不理旧帐”恶化风险。

借款单位高管人员变动,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信用机制,新官不理旧事,前届说的话后届不算数,前任的贷款后任不愿还。

当前银行信贷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银行信贷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信贷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支农支小定力不足。

从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比较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近年来,省联社反复强调必须坚持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做精做实三农和小微市场。

但有的成员行社我行我素、置若罔闻,沉醉于当地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而沾沾自喜、头脑发热,盲目与其他金融机构争夺大项目、大客户,弃乡进城、抓大放小,导致传统业务市场份额逐步被蚕食,竞争优势渐渐丧失,发展的根基不断被侵蚀。

去年,全省有26家成员行社涉农贷款和15家成员行社小微企业贷款未达到“两个不低于”目标,虽然从账面数据来看,整体实现了“两个不低于”,但有的成员行社支农支小玩“数字游戏”,做“表面文章”,工作“水分”很多,通过调整科目来“实现”涉农贷款增长,涉农贷款远低于账面水平,少数成员行社真实涉农贷款甚至未达到账面的一半。

今年前两个月,部分成员行社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持续乏力,至2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增幅低于各项贷款增幅个百分点。

二管理基础依然薄弱。

贷款“三查”是信贷最主要的基础性工作,但由于管理不规范、制度不落实、责任不明确以及客户经理素质不高,不少成员行社贷款“三查”基本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新增贷款的质量。

根据省联社近年来组织的大额贷款专项审计情况来看,被抽查单位“三查”执行不到位的贷款占比达到50%以上,主要表现在:一是贷前调查走过场。

对客户基本情况、人品人格、信用记录、经营情况调查不详细,对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及还款意愿分析不到位,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

二是贷款审查不严格,对贷款调查报告内容真实性缺乏审查,对贷款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完整性没有认真核实,对贷款的可行性未深入审查分析。

三是贷后管理不尽职。

对贷款用途、资金流向监督不力,贷后检查缺失,缺乏贷后预警信息风险处理机制。

由于贷款“三查”不到位,近年来新增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2012—2014年三年间,全省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率达到%,高于全部贷款不良率个百分点。

浅析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原则 。 切 实提 出相 应 的 应 对措 施
( 一) 转变思想观念。 端正对贷后 管理工作 的钛 识, 对贷后人 受实行
有效 激励
首先要摒弃 以往“ 重贷轻管、 重放轻收 ” 的错误认识 , 切实端 正对贷 风险管理水平 的高低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而贷后 管理又是风险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 当前许 多商业银行 的贷后管 理 工 作 存 在 缺 乏贷 后 管 理 工 作 理 念 、 风险预警处理体系不灵敏 、 缺 少 激
前面 已经讲过 ,风险管理水平 的高低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的标 志之 一 ,而 银 行 的 风 险 预警 处 理 体 系不 够 灵 敏 也 是 银 行 贷 后 管 理 工 作
现存 的难 题 。 从 银行 内部 来 看 , 部 分 银 行 为 了确 保 自 己的 利 益 不 受 到他 人 的侵 害 。 自 己的 客 户不 被 其 他 的银 行 拉 拢 过 去 而刻 意 地 隐 瞒 了客 户 的信 息 , 甚 至 是 提 供 假 的信 息 给 其 他 的 银 行 ; 另外 , 企 业 为 了 获 得 银 行
衔接制度 , 即贷后管理团 队对每笔 贷款 贷前全面 了解 , 对 贷中 、 贷后全 程参与, 以致全面监控企业贷后运行状况 ; 其次是建立主责任人负责制 度 ,明确每个客户的风险监控 主责任人 ,按照规定 的要求实施贷后管
理; 最 后 是建 立 重 点 客 户 管 理制 度 , 按照贷款额度 、 风险程度 、 管 理 难 度
充分认识到贷后管理工作 的重要性 , 从而形成 了“ 重贷轻管 、 重放轻收” 的错 误 认 识 。 “ 重 贷轻 管 “ 是指经办人为了吸引新客户 , 拓展新业务 , 获 得相应 的奖励而加大贷款 的投放 。 但是贷款完成之后 。 贷款后续工作 即 贷 中、 贷后 工作交给贷后人员 办理 。 贷后工作 比较繁 杂, 贷后人员只是 完成例 行工 作 , 缺乏有效 的贷 后激励机制 , 贷后人员 工作缺乏激情 , 使 贷 后 管 理 变 成 了“ 事后 管理 ” , 出现 实 际 风 险 , 被 动 接 受 。经 办 人 对 贷 款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风险管理挑战、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和市场竞争加剧等。

针对这些问题,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信贷审查和监管、拓展信贷业务领域以及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等。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确保良好的经营状况和稳健的发展。

未来,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确保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对策、风险管理、资产质量、市场竞争、内部控制、审查、监管、拓展业务、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银行信贷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需要不断优化信贷管理机制,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

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风险管理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信贷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其次是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由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一些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加,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加剧也给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银行需要不断创新,扩大业务领域,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首先是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其次是加强信贷审查和监管,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产质量;银行还需要拓展信贷业务领域,开拓新的信贷市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银行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各种潜在风险。

通过这些对策措施,银行信贷管理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稳健发展。

2. 正文2.1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决信贷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一个保证信贷业务大发展、快发展、有效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目前全体信合员工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三违”现象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容易诱发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2. 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

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农村信用社同样表现的非常突出,清收盘活工作任重而道远。

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存量清收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逐步暴露。

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信贷管理的粗放,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

3. 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

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在信贷实践中,合同文本使用不正确,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的问题较为突出。

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

加之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这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极不相称。

4. 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首先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

在目前的信贷工作中,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

其次权限管理未认真贯彻落实。

超权限、变相超权限、调查不实、审查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同时授权制度不科学,联保贷款权限偏大。

同一客户存在多头贷款、交叉贷款现象,大额贷款未得到有效控制。

部分经营社不科学匡算资金头寸,不执行资金计划管理,盲目放贷,造成资金硬缺口,短期内支付困难,给信合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风险,始终贯穿金融工作信贷业务中,防范和控制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政策性银行也不例外。

当前,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银行风险管理显的尤为重要。

因此,笔者根据在县支行工作中的亲身体验,谈谈对金融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一点认识。

一、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信贷业务是目前我国银行的主体业务,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农发行也不例外,“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也主要是通过经营信贷资产来实现。

由于银行信贷经营对象、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具有高风险性。

(一)信贷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个人道德而产生的风险。

农发行的信贷道德风险,主要是信贷工作人员,因个人道德修养不高或是非标准不清,违反信贷规范,主观故意形成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受理和调查评价阶段时。

信贷人员不按照规定受理贷款申请,不严格执行贷款准入条件和限制性条件要求。

在审查贷款申请资料时,不认真审查,甚至帮助贷款客户弄虚作假,人为忽略材料的完整性、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夸大客户经营业绩,隐瞒事实真像,只反映借款人合规性信息,而对借款人所存在的风险提及较少,甚至主观回避主要风险点。

决策者只是在调查人员提供的信息上分析决策,无法掌握借款人的风险信息,从而在贷款审批和发放时,难以对贷款风险全面掌握、客观评价和有效控制,致使信贷项目从开始就有损失的可能。

二是贷后管理阶段。

在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忽视对借款人贷后经营情况变化的跟踪了解,没有对贷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缺乏对经营风险的理解,因而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风险,导致贷款无法按期收回,形成不良贷款。

另外,道德风险还客观存在于借款人方面。

主要表现在企业法人代表、主要股东和重要管理者不讲诚信、恶意骗贷、抽逃资金、转移资金等。

我行金玉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的贷款风险就是这样的例子。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信贷市场的发展,贷款过程如日常生活中喝水般简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然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只是发放贷款并不足够,他们还需要进行贷后管理以确保借款人按时还款,并处理逾期和风险。

然而,贷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不对称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可能提供虚假信息来获取更高金额的贷款,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其还款能力。

这种信息不对称给贷后管理带来了困难,在催收过程中会出现追查真实收入和资产证明等问题。

2.高昂的成本贷后管理涉及到大量的工作和资源投入。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专门的团队或外包服务提供商来执行催收和跟踪程序。

这些成本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费用。

3.催收效果低不可避免地,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然而,目前的催收方式有时效果不佳。

延迟还款和拖欠现象频繁发生,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4.法律风险贷后管理中涉及到的追债过程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

如果金融机构在催收过程中使用不当的手段或侵犯借款人权益,将面临诉讼风险和巨额赔偿。

二、贷后管理的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来改善贷后管理:1.强化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核实工作,并建立更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

同时,在贷款合同中明确规定借款人提供完整真实的个人资产和收入证明,并保证其准确性与时效性。

2.优化催收流程为了提高催收效果,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优化催收流程。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借款人还款意愿和前景。

此外,可设立专门团队进行跨部门协作并与外包服务提供商合作,提高催收效率。

3.加强风险防控金融机构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

及早发现并处理贷款逾期和风险事件,以减少损失和法律纠纷。

4.积极采用技术手段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贷后管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移动支付和在线借贷平台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还款操作,减少拖欠发生的可能性。

中国工商银行贷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工商银行贷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工商银行贷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经济以加速度的形式运转,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资本提出了要求,也对银行信贷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银行信贷的高风险是有目共睹的,其风险之巨、破坏力之大、连锁反应之惊人,令人叹为观止不容小视。

贷后风险管理是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贷后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了信贷风险不能及时发现,错失了风险化解的最佳时机,影响了信贷资金的安全。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一、贷后风险管理理论贷后风险管理(以下简称贷后管理)是从贷款发放后到收回贷款乃至核销的一系列信贷业务过程的管理。

本节从博弈论的角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和形成原因来认识贷后管理的必要性。

(一)贷后管理的博弈论视角由于在信贷交易当中,借款人在相关信息中,拥有的企业经营、财务和管理等风险信息处绝对优势,比银行更了解贷款的真实用途和自己能否还款。

相比而言,银行处于劣势,银行较难获得相关真实信息,使得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而在理性经济的假设下,作为信息优势的借款人,在取得贷款以后,为了获得其它高利润的机会,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如信用机制),易于出现机会主义的可能,要么,故意隐瞒某些不利于银行的信息,要么擅自改变借款用途,甚至逃废银行债务。

借款人贷后出现的这种行为即为博弈论中的道德风险。

而银行为了信贷资金的安全,就须防范借款人出现道德风险,即加强贷后管理。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根据银监会的统计,2009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76亿元,比年初减少39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比年初下降4.6个百分点。

截至去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5,750.42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5.62%,较上年初下降4.74个百分点。

基于此,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然相当严重。

二、工商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工商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现状1.贷后检查(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例) 。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及其对策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及其对策

管的 目的。 ( 六 )客 户资金 管理不全 面。借 款合 同用途、借据用途 和实际用途有
贷款投放后 ,银行失去 了对 贷款资金
款 给 企 业 。就 失去 了对 资 资金 的 控
不 交接的有之 。这是贷后 管理 中存在 的较 为突 出的问题 ,极 易造成依法管 贷 、依 法保全 、依 法清收 上的法律漏
洞。
( 四 )风险预 警控制不严 密。贷 款 的首次跟 踪检查和 贷后 定期检查仅
仅例行公事 ,应付检 查 ,得过且过 ;
别 是在 贷前 调 查 、信 贷审 批 环 节 方
要是 在线监控不 到位 ,仅 仅按月核 对 贷款 余额 、表 内表外 欠息 余额等 ,没
有对 信贷管理 系统信息 的完整性 、真
位 ,不仅 难 以有效发挥预 警防险 的作
用 ,甚 至 还 造 成 了许 多人 为 风险 。 其 风险 隐患 主 要表 现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实性 、及时性实施 有效 行 由信 贷 、财 会 、审计等部 门组织的检查较 少 ,贷
后监控 存在局 限性。 由此 ,导致 贷后 监控质量下 降。
近几年来,农业银行信贷傣制经
历 了几次 改革 。主要 内容之・ 就是构
建风险 防范体系 。随着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防范体 系的构建亦 初露端倪 ,特
有 引起足 够的重视 ,风险点控制不严 密 ;对客 户信用等级 的定期复测 工作 不仅前 台没 有做 到位 ,后台也没 有做
好 ,没 有 延 伸 风 险预 警 和 控 制 的触
角。
入 ,经营方式及 经营 内容也逐 步发 生
了变化 ,传统 的贷后管理 内涵 、模式
也将变化。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银行信贷风险持续暴露,大额不良贷款已成为信贷经营管理中的沉重负担。

从表面看,信贷风险的产生固然与外部经济环境和客户经营恶化等因素有较大关联,但内部管控失效、业务违规操作仍是导致资产损失的直接原因。

本文通过回溯贷款从申请到损失过程,反推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

一、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外部风险现状(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显著。

目前,我国GDP增速长期处于平稳放缓预期,实体经济仍有待提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开始显现,潜在“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加速暴露。

(二)信用风险监管趋势依然从严。

因监管政策变化调整,金融市场在中短期内易产生一定波动,“股、债、汇”等领域风险加剧,客户相关风险由外向内传递,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滑。

(三)客户经营风险积聚。

民营企业仍是信贷风险高发客户群体。

民营企业天生的逐利性和客观存在的套利性,使得企业经营财务风险、对外担保风险、盲目对外投资风险成为企业出险的主要原因,较多客户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后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从而攫取高息差,使实体经济空心化。

(四)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关的行业风险仍未完全释放。

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持续暴露,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仍是风险最大的行业,一些与基础设施相关行业因投资超概算,经营未达预期等原因,风险开始显现。

二、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信贷准入不审慎成为信用风险产生的问题根源1.客户选择和信贷准入偏离底线。

一些基层机构面对同业对优质客户的激烈竞争难免产生畏难情绪,但为满足短期业绩考核要求,在客户选择时“捏软柿子”,习惯营销“容易满足条件”的客户,且对部分有求于银行的高风险客户,则通过“包装”,“带病”准入,有些贷款首次发放后短期内即出现风险事项甚至不良。

2.关联识别和额度管控不力导致过度融资。

贷款申报过程中,一些客户经理尽职调查不作为,未有效识别关联关系虽是风险产生的主因,但一些基层机构为审批便利,刻意隐瞒关联关系,规避集团认定和统一授信,导致信贷风险扩大,最终形成损失。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推进,商业银行开始有意识地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对信贷业务从严控制。

在信贷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信贷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贷人员素质不高、贷款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影响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1.1 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商业银行高素质的信贷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上级行,而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伴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提高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素显得尤其迫切;二是少数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欠缺,风险防范意识差;三是商业银行不能及时对基层信贷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让基层信贷人员从事信贷业务工作,这势必容易造成信贷风险。

1.2 信贷管理意识存在偏差,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同业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于是千方百计争揽大客户就成了商业银行的普遍现象,误以为所有的大客户就是优质客户,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会给日后的信贷管理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在信贷管理实际工作中,有的商业银行还存在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一是对商业性贷款中的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缺乏可行性的调查评估,过分依赖关系和熟人,对贷前调查不够重视或对调查报告内容没有认真核实。

二是信贷人员贷后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部分信贷员重库存核查,轻企业资金应用分析;重本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轻关联企业的经营调查,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1.3 贷款贷后跟踪管理滞后,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

商业银行普遍热衷于贷款投放,而忽视贷后管理这一重要环节,贷后管理处于一种盲目和随意状态。

与此同时,在信贷档案管理上,信贷档案的有效性、序时性、规范性、全面性未得到具体体现,档案资料不够完整;信贷档案分类和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存在档案长时间抽走无人过问的现象。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贷款业务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贷款管理不光是针对客户的贷款申请,还有将客户放贷后的监管,也就是所谓的“贷后管理”。

在贷后管理中,银行需要对借款人的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偿债意愿、信用等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贷后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拟探讨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准确的客户信息贷后管理的关键在于对客户进行有效的监管,对贷款人的基本情况、银行往来、贷款偿还及其他与贷后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跟踪记录,并在贷款中途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贷款资金的使用及回收。

但客户信息的缺失、不准确会导致银行难以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跟踪以及及时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增加了贷款风险。

2. 贷后监管不到位贷后管理工作没有被银行重视,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疏漏的情况。

银行的工作人员缺乏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能力,无法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贷款使用情况,不能有效地预测或发现问题,导致追债延迟或失去追债机会。

3. 贷款追收问题一旦客户出现逾期或还款困难,银行如果不能及时联系、追讨或协商,那么就会加大逾期贷款的风险。

而银行协作部门在追收贷款时的手段单一、法律程序复杂等情况,也将存在贷款追收的问题。

二、贷后管理的对策1. 加强客户信息管理银行需要做好全面、准确的客户信息管理,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整合信息,统计以及分类储存到数据库中,及时更新记录,确保提供贷后监管需要的信息。

2. 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管理素质银行在贷后管理方面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提高对客户发掘的水平,分析客户的信贷风险,尤其是通过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投资方向、财务状况等情况来判断其还款的能力。

同时,可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银行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3. 加强贷后监管银行应建立贷后监管制度,倡导全员参与、承担监管职责,加强对客户的贷款使用情况和贷款回收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银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

银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

银行贷后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摘要:为了了解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了解到目前的基层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贷轻管现象较为突出、贷后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和存在大量不良贷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重视银行信贷贷后管理、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强化贷款企业信用评估、增强信贷管理人员素质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基层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贷后管理;基层银行;贷后问题;对策引言基层银行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在基层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

由于对信贷风险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贷后管理机构、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和贷款风险缺乏有效分类等方面的原因。

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解决好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基层银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加强基层银行贷后管理的必要性首先,从经济形势发展情况来看,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开始注重加强经济稳定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进行优化调整,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形势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增多。

其次,国家对贷款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为更好地指导国内银行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的力度,提高信贷风险的防范力度。

最后,少部分基层银行依然存违规放贷的现象。

2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2.1重贷轻管现象较为突出在目前的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中,重贷轻管思想仍然非常广泛地存在。

许多基层银行过度重视资产的扩张,一味地增加贷款的增量,对贷后管理工作却非常忽视。

一方面,基层银行非常看重贷款业务的扩张,对市场营销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想要通过提升贷款的增量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

另一方面,基层银行对贷后风险的管理却非常松泛,这就使得不良贷款的数量增加,一些信贷资质不合格的企业获得基层银行的贷款。

信贷资质不合格的企业获得贷款之后,因其经营能力没有保证,还贷能力就会堪忧,极有可能造成基层银行的坏账。

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部分,是商业银行在信用发放以后直至信用收回这一阶段所做的一切管理工作的总和。

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工作中做的到位关系与否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好与坏,也关系到商业银行能否正常经营。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受到各种风险的威胁,例如,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等,银行要在这些风险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要加强贷后管理的工作,就要完善贷后管理机制,改善贷后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完善贷后检查制度,规范贷款风险分类。

目前,虽然大多数商业银行都认识到贷后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诱发信贷风险,给银行带来损失。

本文包括七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点;第二章是对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概述,在这一章中主要对贷后管理的基本含义及必要性、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制度进行概述;第三章是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这一章主要对贷后检查、风险预警以及风险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第四章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贷后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二是贷后管理制度执行的不到位,三是风险预警制度设置与实践不到位,四是贷后检查存在的问题,五是贷款风险分类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严格的贷后管理组织制度、科学的风险控制、先进的信贷人员管理制度、严格的内部检查制度。

从国外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可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一是对风险加强管理,提高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二是提高信贷人员的管理能力,三是检查工作要科学化;第六章主要从管理模式、风险文化建设以及信贷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加强贷后管理提供建议。

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就是对以上各章所论述的问题进行一个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建立个人品牌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建立个人品牌一定要专注于某一领域,要
了解自己的局限与弱点,不要装得什么都懂。

二是建立品牌往往跟忠诚连在一起,个人要忠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三是建立个人品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

工作中当然会有失误,但在个人品质上一定要注意,一旦有了任何闪失就会造成终身污点,对建立个人品牌非常不利。

个人品牌的应用往往是在高端职位。

第一,通过扩大知名度提高个人品牌价值,达到一定层次的个体,就有机会通过媒体等渠道把自己的品牌传播给公众,提高知名度,相应提高他的个人品牌价值。

第二,从个人品牌角度考虑,一个人尽量专业化,因为一个人时间、精力太分散,他的职业技能就不容易精和深,业绩就不会丰富和充足,相反技能和经历越专业,个人品牌价值就会越高。

第三,一个人如果是多面手,相应的选择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关键是看自己的品牌定位,确定方向,打造自己德才兼备的个人品牌,不断的学习,不断总结,不断进步,雷厉风行,执行力强,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个性,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更到位更完美,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职业中磨砺出职业的个性品牌。

一个人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活得精彩、活出品位,建立优质的个人品牌是最好的途径。

他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建立自己的品牌,实现自己的承诺,通过企业的能力和智慧达成自己的个人成功。

他们始终如一地提升自己的品牌,创新自己的能力,通过优质的个人品牌来推动生活、工作在社会活动中的“品牌化”。

最终通过自己职业的个性品牌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超越梦想,飞向高远的未来。

(责任编辑:沈奇喜)
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汤自勤
(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 南昌 330008)
一、信贷资产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资金短缺的国家,在借贷市场上一直是卖方市场,在信贷资金的周转过程中,在投入放款阶段,地方政府、企业和银行都有着极大的热情,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开展顺利;而在贷款回收阶段,来自各方,各个层面的阻力极大,尤其当该企业的经营生命可能被终结时,其阻力和难度之力是可想而知的。

同时,由计划体制下转轨而来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于把贷款规模作为衡量业务发展水平的标准,有着很强的总量和规模扩张的冲动,过分追求数量、外延式的发展,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贷后管理薄弱的状况长期以来得不到改变。

其问题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相对于当前贷款发放“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体系,贷后管理则主要是由管理部门,甚至由单个业务人员来进行。

贷后管理工作对贷款的退出和回收的管理决策层次低,缺乏决策规范,该退时不退,丧失退出最佳时机,其结果往往是想退时不能退,退不出。

(二)银行的公司业务部门从授信项目的营销到贷款资金的发放,以及贷后管理的全部过程,由于受贷款增量指标考核的压力,一方面,在借款企业不能完全落实放款条件的情况,往往降低“门槛”,如担保、抵押不落实,质押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给企业放款从而留下隐患;另一方面,当贷款到期,企业不能
97
第4期短 论 集 萃
按时还款时,为维护贷款存量,多以展期、重组或借新还旧等简单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掩盖了贷款风险,造成信贷资金越陷越深。

(三)以往对公司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中,主要是对营销公司存款和公司贷款增量的考核加减分,而没有对产生不良资产以及不良资产回收率等的考核加减分指标。

从而造成公司部门人员的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营销,而忽视对授信资产的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填写下厂记录,填报各类统计报表,对到期贷款下发《催收通知》等基础性工作层面,甚至仅仅浮在这一层面的表面。

(四)在以往的信贷体制中,贷款经办人员负责了从授信项目的营销到贷款资金的发放以及展期、重组等贷后管理的全过程。

这种“一手清”的全过程管理易造成信贷经办人员与借款企业间的特殊亲密关系,往往导致贷款风险被人为地隐瞒,形成坏账。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此次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契机,切实从过去的注重外延式发展转变到注重内涵式发展上来,从过去的以资产规模为中心转变到以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上来,切实强化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以保证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一)银行应设定一个专门从事信贷资产贷后管理的职能部门。

在营销的贷款项目被批准后,交由该部门接手落实放款条件,在条件具备后予以放款,并专门负责贷后管理。

这样能够解决银行的公司业务部门的贷款“一手清”的问题以及解决公司部门营销发展和贷后管理难以两全的问题,让公司部门成为专司前台的综合性营销部门,实行贷后管理部门的专业分工。

(二)调整绩效考核的有关指标内容,对贷后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要增加对收息率、新增不良贷款率以及不良贷款收回率的考核指标,以绩效考核来强化管理者责任。

(三)贷款到期后企业不能按时还款时,不能简单地以展期重组或借新还旧等方式来延长放贷时间。

大量的不良贷款清收案例告诉我们,当企业不能按时还款时,人为地延长放贷时间,往往是延长的贷款期限同可清收回资金量成反比。

因此,贷款的展期、重组以及借新还旧等不能完全由贷后管理部门自行决定,应由一个相对独立,不受本级领导干预的职能部门严格控制,以真实客观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对不良贷款的清收要体现“早”和“快”。

(四)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企业生命周期,“夕阳”产业以及银行信贷退出机制的研究。

建立信贷退出决策机制,提高信贷退出决策层次,制定信贷退出业务操作流程。

从制度上保障信贷资金形成投放-收回-再投放的良性循环,真正发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

(五)银行监管层面和社会经济层面应当支持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后,通过市场规则,在实施真正有效的贷后管理过程中,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同时,达到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与结构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秋虹)
08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