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4475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c.png)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摘要】中日庭院文化是中日两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日庭院文化的起源、设计理念、建筑风格、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发现中日庭院文化在一些方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异同之处。
通过对中日庭院文化发展的展望,可以看出中日庭院文化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并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深入比较研究中日庭院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日传统园林艺术,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与互鉴,推动中日庭院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中日庭院文化、比较研究、起源、发展、设计理念、建筑风格、艺术表现形式、传承、发展、共同之处、异同之处、未来发展、中日文化交流1. 引言1.1 中日庭院文化的概述中日庭院文化是中日两国独特的园林建筑文化,是东方传统园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庭院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历史、宗教、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塑造。
在中国,庭院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被广泛运用于宫殿、寺庙、贵族府邸等建筑中。
而日本的庭院文化则始于奈良时代,受到了中国唐代园林艺术的启发和影响。
中日庭院文化在传统园林建筑和景观设计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中式庭院注重尊重自然、取材广泛、造园意境深远,强调山水意境和自然元素的融合;而日式庭院则偏向简约、精致、极富禅意,重在表现“枯山水”、“枯木逢春”等抽象意境,追求极简和内涵。
中日庭院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园林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中日庭院文化的概述和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
1.2 研究背景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的背景十分重要。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中日庭院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变得愈发深入和广泛。
中日庭院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两国历史、艺术和社会风貌的重要信息,同时也反映了中日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f5125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4.png)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有许多差异,如下所述:
1. 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日本庭院园林则更加注重简约、抽象和空灵的美感。
2. 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包含山水、湖泊、假山、廊、亭、楼等元素,给人以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为简洁,通常设计成幽静的空间,以花草树木、琉璃瓦片、水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植物选择: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包括花草、乔木、竹子等,追求四季景观的变幻和丰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自然元素的简洁和平衡,一些常见的植物包括苔藓、枯木、小型灌木等。
4. 庭院的功能:中国古典园林多用于宴会、游玩、休憩等活动,也常常用于显示主人的地位和社交地位。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提供一个能够供人沉思、冥想以及举办茶道等传统仪式的空间。
5. 装饰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善于使用彩绘、雕花、镂空等繁复的装饰元素,赋予庭园以华丽和精美的感觉。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使用简约的素材和形式,以自然材料、石头、木材等为主要材质。
中国古典园林偏重于封建文化的表达与展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呈现出的是一种庄重、浓郁的艺术氛围;而日本庭院园林则追求简约、空灵、平和的美感,更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内省与静谧体验。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7ff146c3c1ec5da51e2702a.png)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国园林以回游型为主,日本园林则是舟游为主。
中国园林不论大小,自古以来都以回游为主,只在大园中兼用舟游,就算是巨大的湖区,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仍采用回游和舟游结合的方式。
而日本园林自古以舟游为主,只是到了镰仓时代末期,发展了回游方式。
像桂离宫,所有岛屿和陆地用路桥相连,以利回游;在陆上和岛上有许多茶室可供坐观;乘舟进入湖中也可舟游。
中国园林的建筑和景点多,适于用园路串联或并联,适于回游的形式。
而日本园林的景点不多,且池岛为主,适于舟游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园林独特的心游(神游)方式,日本枯山水到室町时代红极一时,赏景不需身动,只要静坐三思即可把园景纳入到心中天地,即所谓的“心游”。
从中日社会政治结构来看,中国是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作为文化传统核心的古代哲学,深刻影响并建构了中国人特别是士大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
中国自古以来采取的是“文制”,重视“礼乐”的熏陶教化和情感抒发。
作为园林文化主体的士大夫高雅文化,以“文”取士,使中国成为一个“诗”的国家,具备“画境文心”,并容纳了完备的士大夫文化艺术体系。
造园艺术家们往往以诗文形式作出概括,再仔细地推敲山水、亭榭、花木等每个具体景点的布置,他们追求的是“境若与诗文相融洽”。
正因为是揣摩诗意构园,所以园林各景区意境也就具有寓意深远的诗文意境,且与该园主题相互辉映。
中国的园林如同山水诗、山水画,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古典园林虽然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因为毕竟是同根所生;但在这众多看似相同的地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异,因为毕竟两国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论中日两国造园技法的初步比较
![论中日两国造园技法的初步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d0d3c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e.png)
论中日两国造园技法的初步比较前言造园艺术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与造园技法。
中日两国之间对于造园技法的交流、借鉴和创新,为双方造园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将以中日两国造园技法的比较为切入点,探索中日两国在造园艺术领域中的文化沉淀和创新成果。
中日两国造园技法的历史沿革中日两国的造园技法起源于古代的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园林以中式园林为代表,始于汉代。
隋唐时期,园林艺术达到了高峰,被誉为“名胜之国”。
而日本的园林艺术始于平安时代,当时日本宫廷与贵族开始借鉴中国的园林技法,并进行了改良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造园技法。
由此可见,中日两国造园技法的历史渊源相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造园艺术。
中日两国造园技法的创新成果中日两国在园林艺术的发展中,各自借鉴对方的技法进行创新,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的传统技法。
下面我们将分别探讨中日两国造园技法的创新成果。
中国造园技法的创新成果中国造园技法长期以来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技法,如“四象池”、“五行池”、“寒意亭”等。
中国造园技法也借鉴了日本园林的一些技法,如借鉴了日本庭院中“流水自然”、“静水如镜”、“石峰”的设计概念,并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
例如,中国四川成都的青城山草堂景区,取得了“中日园林艺术大师奖”,是典型的中日园林艺术交流成果。
日本造园技法的创新成果日本园林在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技法的同时,对于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也进行了创新。
例如,在日本园林中,石头作为园林造景的代表性材料使用得非常多,日本园林可以比较富有情趣和创造性,如透过孔隙看月亮、观瀑亭、枫糖叶,云海,樱花等,使得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个视觉的空间,还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学思维。
中日两国造园技法的比较中日两国造园技法各有千秋,在造园艺术的表现手法、材料选择、园林规划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色。
下面将对中日两国造园技法进行比较。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d1c4b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9.png)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庭院是中日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两国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居环境的追求。
中日庭院文化虽然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在细节和理念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庭院设计、布局、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
从庭院设计的角度来看,中日庭院有许多相似之处。
都以自然为主题,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两国庭院都采用了多样的景观元素,如石头、水池、花木等等,以增强整体的美感与观赏价值。
在庭院的布局上,中日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式庭院倾向于布局中心化,强调中心轴线的主导地位。
大多数中式庭院都由景观元素围绕着中轴线布局,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而日式庭院则更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流线感,强调通过走廊、通道等手法引导人们在庭院中流动,体验不同空间的变化。
中日庭院在意境表达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式庭院追求雄浑大气、内敛含蓄的意境,力求达到“以小见大、以古见今”的审美效果。
通过各种手法的营造,中式庭院可以让人在狭小的空间中感受到宽广的天地和无边的宇宙。
而日式庭院则更注重细腻的表达和平静的情感,力求通过形式简练、气韵流畅的布局和景观元素,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日庭院文化在使用方式上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中式庭院多用于休闲娱乐和文化表演,尽享人文雅趣。
中国的私家园林常常用于举办诗文歌赋的雅集,作为文人墨客交流的场所。
而日式庭院更注重内心的静谧和自省,更常被用于修身养性和禅修。
日本的寺庙庭院常供人们进行禅修,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内心的净化。
中日庭院文化在设计理念、布局方式、意境表达和使用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式庭院注重中心化的布局和庄重肃穆的意境,注重于人与宇宙的关联;而日式庭院注重空间的流线感和层次感,追求简约而富有内涵的意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日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人居环境的感悟,也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75752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8.png)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中日庭院文化是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之一,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庭院文化在两国的发展和表现上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就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进行探讨。
一、庭院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庭院文化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
随着历史的演变,庭院文化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庭院文化极富艺术性,它包含了园林设计、景观、植物、建筑、雕刻、绘画等多方面的艺术元素。
在中国,庭院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庭院成为了官方和富贵人家的象征。
日本庭院文化也是源自古的中国庭院文化,通常被称为岩石园艺术或庭園造景,它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庭院文化跟中国庭院文化一样,也是建筑与自然的相互补充与互相融合,借助石头、树木、花草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和谐、平衡、美丽的空间。
二、中日庭院文化的差异中日两国庭院文化差异根植于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审美取向和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
1.文化背景差异中国庭院文化的历史悠久,传统建筑技艺底蕴深厚。
中国庭院的风格一直都是以山水画为基础,加以石、花、树、水等自然元素,讲究假山、曲桥、流水、雕栏、廊亭、亭台,为房舍增添景色,以达到艺术审美的目的。
而日本庭院文化则是从中国引进的,随着时代演变,以日本庭院文化的审美眼光和文化背景为基础,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2.审美取向差异中国庭院风格崇尚意境深远、构思精巧而不刻意、大气磅礴而不浮夸;日本庭院则强调线条的流畅和精致,讲求简约、淡泊、禅意,更趋向于表现出那种“静”和“雅”的气息。
3.地理环境差异中日两国的地理环境也对庭院文化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庭院文化经常会将自然风景融入设计之内,因此,山水经常是中国庭院的基础因素。
与中国庭院相比,日本的丘陵地带较多,所以大量使用了石头等元素来修建庭院,同时日本庭院文化讲究扮山造水,使日本庭院更加显得雅致有品味。
三、中日庭院文化共同点虽然中日庭院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二者却有许多的共通点。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5b59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1.png)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庭院文化的比较与研究,探讨了两国庭院文化的起源、发展,建筑特点的比较,园林艺术的异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当代传承发展等方面。
通过分析中日庭院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异,展望未来发展,并探讨中日庭院文化对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
中日庭院文化作为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更是文化交流与互鉴的重要载体。
本研究将为中日庭院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中日两国文化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日庭院文化,比较研究,起源与发展,建筑特点,园林艺术,传统文化影响,当代传承发展,共同点,差异,未来展望,文化交流意义1. 引言1.1 中日庭院文化的背景中日庭院文化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然景观的诗意表达与艺术演绎。
其背景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经过千年岁月的演变和发展,与日本园林艺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日庭院文化。
中日庭院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对自然与人文的共同追求与理解。
中日庭院文化的背景受到历史、地理、宗教、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中日两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象征和载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研究中日庭院文化的背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还可以促进中日文化的互相理解与尊重,为增进中日友好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中日庭院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两国传统文化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有助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对中日庭院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其在两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比较中日庭院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揭示其中蕴含的历史、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涵,对弘扬中日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日古典园林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1ac8754be23482fb4da4c87.png)
金阁寺的舟游水面和大面积绿化
台湾林家花园的戏台
上海醉白池
整体绿化偏少
北海道神宫前的洗手池
日本法隆寺主殿和日本塔
材料多为纯木结构
奈良法隆寺干栏式木构
清水寺高架木构
北海沁泉廊
仓浪亭翠玲珑
园林建筑材料有木、砖、石等
大理三塔与宁波天一阁建筑
河南济源济渎庙的济水之源的砖石木土混合建筑
这些做法都是直接与园林的山型、陆型、水型和岛型
有关。 在时代变迁上,园林类型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具体地表现为:中日古典园林的山水性质是不变的。
山型与陆型园林
水(池)型与岛型园林
在山水系列变迁中,主景的演变过程,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是:动植物(殷周)一高台建筑(秦汉)一山水自然本身(魏晋 南北朝)一诗画自然山水(隋唐宋)一诗画天人(元明清)。这 是一条对园林要素审美重点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由粗到 细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审美的客体由前期的写实阶段发展 为后期的写意阶段。主景的变化在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动 植物(大和、飞鸟)一中式山水(奈良)一寝殿建筑和佛化岛石 (平安)一池岛和枯山水(镰仓)一纯枯山水(室町)一书院、茶 道、枯山水(桃山)一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审美的客 体发展是由前期的单一性类型和写实性阶段到后期的综合 性类型和抽象性阶段。
北京圆明园
扬州何园
日本的武家园林——法隆寺外的私家园林和金阁寺 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幕府将军、足利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别墅园林
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
昆明大观楼与长联
依据地域来划分,中国古典园林明显地呈现出南北的特征
和风格,划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而日本 的古典园林南北差异不很显著,所谓的北方园林(东北地 方)、中部园林(新泻至山口和四国)、南方园林(九州地方), 只不过是为了比较方便而进行的划分, 日本园林界倒是没 有严格的这种划分。由此也可见其南北差异之微。
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
![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d18f5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c.png)
中⽇传统园林⽐较-论⽂中⽇传统园林的⽐较佐佐⼩泽摘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特点和类型,同时结合⽇本传统园林,作出不同⽅⾯的对⽐,归纳出中⽇传统园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总结出中⽇传统园林各⾃的优缺点。
关键词:传统、起源、发展、古典、特点、意境、类型、⽐较、优点、缺点1.中国传统园林中国园林的起源: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超的艺术⽔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园林的⽣成期——夏、商、周、先秦⾄西汉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盛期——隋唐园林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园林成熟后期——清中乃⾄清后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源于⾃然,⾼于⾃然:⼭、⽔、植物是构成⾃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利⽤这些要素,并对其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剪裁,从⽽表现⼀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然景观。
在⼭的运⽤上,⼴泛采⽤各种造型、纹理进⾏“叠⼭”创造峰、峦、岭、岫、洞、⾕、悬岩、峭壁等景观形象,是真⼭的抽象化和典型的缩移摹写。
在⽔的运⽤上,追求“虽由⼈做,宛⾃天开”。
理⽔上采⽤曲折,港湾港汊⼭⽯点缀,创造天然⽔景风貌。
在园林植物配置上,以树⽊为主调,栽植⽅法不讲求成⾏成列,也⾮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相映成趣,以少量数⽬的艺术概括⽽表现天然植被的⽓象万千。
(2)建筑美与⾃然美的结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建筑多寡,性质如何,都与⼭、⽔、花⽊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结合在⼀起,形成⼀系列风景画⾯。
园林建筑采⽤⽊架结构,空间可实可虚,可隔可透,⾼低错落,因⼭就⽔,⾃由随宜,使建筑⼩空间与⾃然界的⼤空间沟通起来。
(3)诗情画意: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它运⽤各个艺术门之间的内在联系,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之中,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蕴含: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的⼀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763531cfc4ffe473368ab09.png)
浅析中日园林文化对比摘要: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也是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
而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日本经过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园林意境;枯山水;差异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日本园林虽然受中国影响较深,但也有自己独到之处。
1.中日园林各自的特色1.1中国园林意境特点首先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
“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其次体现在“山因水活,水随山转”。
中国园林中,山与水在空间上隔相呼应,形成了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经形态,贯穿于各个景区之间,只有流动着的水,才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只有活泼泼的水,才能给园林带来流动的气息。
山赋予水以形,水赋予山以活力,山与水的结合给予园林的空间与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美。
山与水的结合,也体现了阴阳调和的宇宙观。
此外,中国园林之中,每件物品,包括树木、花卉、建筑、文字、匾额、刻石都非常地精致,把他们的安置经过艺术处理,既能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如匾额,增加文化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烘托物镜,幻化出意镜。
空间的布置与分割,非常巧妙,在整个园林的意境中处理得非常得体。
中国园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叠石是园林的骨架,理水是园林的脉绪。
石头坚硬,刚强,有着坚硬的外表;水,忧愁含蓄,给人静谧的感觉,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艺术处理之后,两者相得益彰。
同时坚石、怪石作为骨架能寄托主人的感情。
流水荡漾也能代表主人的情趣。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9a24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f.png)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引言:庭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日本也有着丰富的庭院文化。
中日庭院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中日庭院文化进行比较与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日两国庭院文化的异同点。
一、庭院的设计理念中日庭院文化的设计理念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二者都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
在具体的设计理念上,中日庭院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1.1 中式庭院的设计理念中式庭院强调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的融合。
设计师通过将自然山水引入庭院,使用不同的园林构造来营造出景致优美的庭院。
中式庭院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并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感。
1.2 日式庭院的设计理念日式庭院注重小巧精致的设计,追求简洁、有序和平衡的美感。
设计师会根据庭院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庭院所在地的特点,精心布置庭院的景观元素。
日式庭院的设计理念反映了日本人追求内心平静和调和的心理状态。
二、庭院的空间布局中日庭院在空间布局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2.1 中式庭院的空间布局中式庭院通常由多个园林构造组成,如门厅、庭居、假山、水池、廊道等。
各个构造之间通常以曲径通幽的方式相连接,使人在庭院中行走,领略不同的景致。
中式庭院的空间布局注重流线的设计,强调视觉的层次感和空间的变化。
2.2 日式庭院的空间布局日式庭院的空间布局相对简洁,通常由四个主要构造组成:水景、石景、植物和建筑。
四个构造之间通常以直线或弯曲线相连接,营造出简约而和谐的空间。
日式庭院的空间布局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追求一种简洁而又静谧的氛围。
三、庭院的景观元素中日庭院在景观元素的运用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3.1 中式庭院的景观元素中式庭院注重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感。
常见的景观元素包括假山、水池、花木、廊道等。
这些景观元素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搭配,营造出一种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中式庭院的景观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的追求。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d417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9.png)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中日庭院是两个国家的传统园林艺术,反映了两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审美追求。
虽然中日庭院都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它们在设计、布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中日庭院的比较与研究进行探讨。
中日庭院的设计理念不同。
中式庭院强调自然与人工结合,注重营造和谐平衡的氛围。
中式庭院通常采用"借景"的手法,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园林中,使人与自然产生一种和谐共生的感觉。
而日式庭院则强调极简与自然,追求“寂静”和“清雅”的氛围。
日式庭院常常通过修剪植物、布置石块和水池来表达自然的美感,强调空间的宁静与静谧。
中日庭院的布局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式庭院通常采用“四水分院”的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种植花木,形成四季有花开的景观。
中式庭院还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转折感,通过廊桥、亭台和假山等元素的使用,使园林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而日式庭院则常采用“一线式”的布局,即一条曲线形的小径穿越整个庭院,将庭院分割成不同的景观区域。
日式庭院注重空间的开合变化,强调线条的流动感和空间的错落有致。
中日庭院的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
中式庭院常运用凉亭、廊桥、假山等传统建筑元素,强调建筑与景观的结合。
中式建筑注重形体的平衡和比例的和谐,建筑色彩多以红、黄、绿为主,给人以热闹繁杂的感觉。
而日式庭院则强调建筑的简洁与自然,体现出日本人民对简约和朴实生活方式的追求。
日式建筑常采用木材、竹子和泥土等天然材料,色彩自然素雅,融入自然环境,给人以宁静、幽雅的感觉。
中日庭院在设计、布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式庭院强调和谐平衡、层次感和建筑景观的结合,注重表达华丽与热闹;而日式庭院强调自然简约、空间开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宁静与静谧。
通过对中日庭院的比较与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两个国家的庭院文化,丰富我们的艺术视野和审美体验。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5e19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5.png)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中日庭院文化是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在室内空间设计、景观布局和园林建设方面的共同特色。
尤其在东亚文化圈,庭院文化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庭院文化进行比较与研究,探讨两国庭院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从中窥见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一、中日庭院的共同特点1. 环境布局中日庭院在环境布局上有着相似的特点,都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体现。
中式庭院通常布局简洁,利用山水、假山和池塘来营造自然风景,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日式庭院则更注重枯山水和枯木布置,偏向于抽象的表现,强调简洁、自然和抽象的审美意境。
两者都以自然为基础,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2. 氛围营造中日庭院都注重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以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中国的庭院常常建造回廊、亭子和长廊,将来客引入到室内空间,形成一种隐秘的空间感。
而日本的庭院则多采用天然石材和竹木构件,强调简洁明快的氛围。
不论是中式的古雅雅致,还是日式的朴素清幽,都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于清净、淡泊、清静的追求。
3. 建筑风格中日庭院的建筑风格也有所相似。
中式庭院善于利用木材和砖瓦,建造出如诗如画的园林建筑,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传承。
日式庭院则以榻榻米、和式屏风和藏式拱门为主要建筑形式,更注重对空间和材料的细致处理。
无论是中国的古朴雅致还是日本的简约清幽,庭院建筑都充分展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中日庭院的文化差异1. 设计理念中日庭院在设计理念上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庭院设计追求“山水之间居之,婉如天人”,强调“山水”、“天人”的完美结合,注重对品味更为直观和直接的表达。
而日本的庭院设计则更注重对“抽象美”和“幻想美”的追求,以弥补个体感知的短板,注重对心灵的超验追求。
2. 艺术表现中日庭院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庭院追求“意境美”,通过对山水、亭台、花木等元素的组合和布置来营造出婉约宁静的意境美。
日本庭院则更倾向于“干枯美”,通过对局部细节的处理和理性的规范来体现出一种超脱于物质的抽象审美。
中日园林比较
![中日园林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74064ecde80d4d8d15a4ffa.png)
中日园林的比较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差异于欧洲和西亚的东方园林系统,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相像之处。
但经过日本长久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渐形成了拥有日本文化性格特色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很多方面又有着差异 . 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于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西亚,欧洲)的东方园林系统。
东方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同自然交朋友,在认识、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向自然讨取。
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方面的表现。
但是,日本在受中国文化长久熏染和浸透的过程中,也不停经过自己的历史过滤和消化,逐渐形成了拥有日本文化性格特色的园林艺术。
下边就两国古典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色作出比较和剖析,并就其成因进行研究。
第一,中日两国园林按种类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和宗教园林。
中国着重于皇家和私人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着重于寺院和私人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如现存的西苑、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一般地处中原或北方,位高权重,显得隆重典雅、华贵大方。
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宽阔,轴线显然,建筑呈现北方风格,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
私人园林的特色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重,山体矮小,水面狭小,建筑体量小,屋角起翘大。
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显然,多为佛家的寺院园林和道家的道观园林。
在表达上,较少表现宗教意义,更多地与儒家联合,形成以儒、道、佛联合的特色。
江南的寺观园林更多地表现文人的诗情画意,不过经过宗教建筑、香火、香客以及宗教活动来突出其宗教性质。
而日本的宗教园林独立于皇家和私人园林,风格显然,讲究禅思枯意,佛意浓重。
靠园林自己塑造宗教园林的形象随和氛,不一样于中国的宗教园林。
——文章根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照第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川园。
但中国园林着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倾向水性。
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本园必有岛。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71e2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6.png)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庭院文化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本文将就中日庭院文化进行比较与研究,探讨其异同之处。
中日庭院文化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设计理念的差异。
中式庭院注重“山水意境”的营造,借景造景,通过山水、假山、水池等构件和植被的布置,打造出一种山水风景的效果。
而日式庭院则更加注重“净土意境”,追求极简、舒适的生活体验。
它们通过小桥流水、石径花坛等布置手法,展现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
二、造景元素的不同。
中式庭院常常使用假山、石头和水池等元素,通过抬高的假山仿佛制造一种山形,以强调山水之间的关系。
而日式庭院则更加简约,使用的元素大多是竹子、树木和小石子等,力求烘托出一种自然、朴素的氛围。
三、空间布局的差异。
中式庭院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动线的流畅性。
常常通过回廊、假山和花坛等构件,将整个庭院划分为多个小空间,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效果。
而日式庭院则较为简约,空间的布局一般按照规则排列,没有明显的划分,强调整体的和谐。
四、意境的差异。
中式庭院注重的是山水的虚拟,强调具象表现;而日式庭院则更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追求的是一种悠然、自由的境地。
中式庭院常常通过仿真的假山、模拟的山水来打造山水意境;而日式庭院则更强调利用自然元素,通过石子、花卉的搭配创造出一种平和、静谧的感觉。
中式庭院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具象表现,强调山水之间的关系;而日式庭院则更注重对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体验,强调空间的和谐与自然之美。
一、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对中日庭院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中日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中日庭院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激发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丰富社会生活。
中日庭院文化的比较与研究不仅可以在学术上丰富人们的知识,也能够在生活中增添美感。
中日古典园林对比
![中日古典园林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ccaf00e79563c1ec5da7170.png)
中日古典园林的比较——留园和桂离宫摘要:园林景观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用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知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不同地域会带来景观表现上的各种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民族、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景观上的差异也相当明显。
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虽然都系属东方园林体系,但是不管是从艺术审美、园林风格、营造手法等方面来看,中日古典园林还是有很大的可比性的,下面以中国苏州留园和日本京都桂离宫为例进行浅析。
Abstract:The botanical garden landscape is the humanity us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use to build esthetics cognition and the thought centralism naturally which the ideal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applies manifests, is humanity's world outlook, the values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is the humanity to happy world yearning for. The different region can bring each kind of difference which the landscape displays, even if in the identical country,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y, the area, as a result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the living conditions difference, on the landscape difference quite is also obvious. Japanese botanical garden and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although all is the Eastern botanical garden system, but no matter is from art esthetic, aspects and so on botanical garden style, building technique looked,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botanical garden has very in a big way commeasurable, below keeps the garden and the Japanese Kyoto Cassiabarktree Palace outside the capital take the Chinese Suzhou carries on the brief analysis as the example.关键词:中日古典园林比较艺术审美园林风格营造手法Key word: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botanical garden、comparison 、art esthetic botanical、garden style、building technique前言:中日两国的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正是道家思想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的从单纯的模仿和取法自然出发,进而上升到抽象和象征,从而形成高于自然的思维模式,但两家各自向儒家和佛家两个方向发展。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4b1cf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9.png)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中日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中庭院文化是两国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中国传统园林和日本庭院在风格和形式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本文将从造园风格、空间布局、景观装饰、文化内涵等方面对中日庭院文化进行比较与研究。
造园风格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风格分为南北两种,南园以水为主,北园以建筑为主。
南园侧重于将水池、水湾、水渠、水榭、水桥虚实结合,周围建造参差不齐的假山,营造出精美的景观画面。
北园则侧重于将“山、水、树、石”四种元素融合进庭园之中,形成富有变化和趣味性的景观风景。
在建筑风格方面,中国的园林中常见的是宝蓝、朱红、翠绿等颜色,造型多以圆形、弧形为主。
日本庭院的造园风格则强调“小而美”的特点,多数庭院都极为精致。
在庭院的样式上,日本庭院常常是“枯山水”或“池泉回游式”园林。
在景观造型上,日本庭院常常呈现出悬崖峭壁、瀑布流水、山凸出岛等特点,原理布局总是以对称、比例、节奏和谐为基础。
空间布局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分割和分层,可以达到全景映射的效果。
华山别墅庭院、拙政园、颐和园别有园中景色的独特性,其美在于局部的美和整体的和谐。
而这种局部美和整体协调的美就是建立在空间的层次感上的。
日本庭院的空间布局侧重于隐藏和透视,常常将整个庭院都构造成一幅园林画,让人在其中漫游。
庭院的景观也常常遵循时间和序列的概念,让游客在庭院中的不同部分体验不同的感受。
景观装饰中国传统园林的景观装饰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工笔重彩画、砖雕、瓷砖、白玉、珠玉、墨玉、金石、漆器等等。
在园林建筑方面,小品则是客厅、品茗小筑等等。
除了实用的小品之外,园林建筑的大型构筑物中,多屋、檐廊、硬山、伏流等等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特点。
日本庭院的景观装饰则呈现出一种简约而典雅的风格,常常将自然的美与人造的艺术完美结合在庭院之中。
在庭院建筑方面,日本庭院中常见的有银屋、上戸小屋等等。
同时,日本庭院同样注重园林艺术品,如枯山水、象征艺术品和盆栽等。
中日园林的比较分析
![中日园林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bae75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c.png)
中日园林的比较分析中日园林是东方园林史上的关键。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由“人型与天型”、“私家园林与寺庙园林”、“动游与静观”三个方面为切入口,并分别列举各园林要素加以论证,试图探究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差异,进而开拓建园造景的新思路。
标签:园林艺术;枯山水;禅道;茶道【引言】东方园林以其独特的秀丽、含蓄的气质而闻名于世,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又可谓是东方园林之精粹,探究两国园林艺术的差异,对园林研究和思维创新有着深刻的意义。
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曹林娣的《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就曾指出,在中国的隋朝至盛唐时期,日本就大量引荐,乃至“全盘吸收”中国的汉文化。
可以说,“中国园林是本源,日本园林是分支。
”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积淀与过滤消化,日本园林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其本国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这使得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分析比较中国和日本的园林史、研究两国各自的园林雏形,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两国园林文化的差异渊源。
【一】中日园林的历史比较◎中日园林史时间比照表一、先秦汉魏六朝——日本大和时代园林以上是我根据《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的相关論述总结出的中日园林史的时间对比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日本上古的大和时代,正好对应中国的先秦、汉、魏和六朝时代。
中国的原始先民思想中蕴含着“自然崇拜”,这样的原始崇拜推动了中国园林的形成。
这一时期,中国儒家的人本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天道观逐渐确立。
而这些思想的形成影响着秦汉帝王,他们将自然山水摹写到园林中,模山范水,由此形成了中国园林的雏形。
而这个时期的日本崇拜多神,而日本的神道也是其历史上的原始宗教,是对日本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力量之一。
因此,日本用来祭祀神灵祖先的岩座和神池,自然地成为了日本园林中石组和水池的雏形。
二、隋唐——日本飞鸟、奈良园林隋至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在艺术、文化、修养上都高度发达。
中国的园林与成熟的诗画艺术相结合,这也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体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594309fa417866fb94a8ea6.png)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摘要中国是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人水园。
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催生并开展了日本的园林艺术。
日本又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结合外乡文化,结合禅宗文化的美学理念,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和“茶庭〞两种形式的园林。
本文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艺术手法进展比较,不仅仅是分析比较两国园林艺术风格异同,更重要的是借鉴日本园林中优秀的因素,加深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根植于传统,面向世界,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开展。
对中日两国园林艺术比较认识简述如下1.意义与目的:一、同属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为根源,日本园林为支流。
二、中国园林的传统人水园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与茶庭,都是优秀的园林形式,值得研究探讨。
三、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了解中日园林当中优秀的造园要素。
方法与手段:大致分析比照两国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再从中日园林开展史分析两国园林历史渊源。
造园艺术具体从造园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入手,进展分析比较。
2.本文的研究容和研究目的通过回忆分析两国园林开展史,我们能够看到两国园林的演变和开展,中国园林艺术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以及两国各自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园林最终形成。
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表达在造园艺术上,通过园林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具体展现。
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展开分析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秀品质与特色。
园林艺术开展到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园林开展呈现滞后的状况。
而日本园林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对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进展了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珍惜这方面的意识,使日本景观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场所性、民族气质以及时代性,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中日古典园林对比
![中日古典园林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ccaf00e79563c1ec5da7170.png)
中日古典园林的比较——留园和桂离宫摘要:园林景观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用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知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不同地域会带来景观表现上的各种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民族、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景观上的差异也相当明显。
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虽然都系属东方园林体系,但是不管是从艺术审美、园林风格、营造手法等方面来看,中日古典园林还是有很大的可比性的,下面以中国苏州留园和日本京都桂离宫为例进行浅析。
Abstract:The botanical garden landscape is the humanity us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use to build esthetics cognition and the thought centralism naturally which the ideal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applies manifests, is humanity's world outlook, the values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is the humanity to happy world yearning for. The different region can bring each kind of difference which the landscape displays, even if in the identical country,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y, the area, as a result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the living conditions difference, on the landscape difference quite is also obvious. Japanese botanical garden and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although all is the Eastern botanical garden system, but no matter is from art esthetic, aspects and so on botanical garden style, building technique looked,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botanical garden has very in a big way commeasurable, below keeps the garden and the Japanese Kyoto Cassiabarktree Palace outside the capital take the Chinese Suzhou carries on the brief analysis as the example.关键词:中日古典园林比较艺术审美园林风格营造手法Key word: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botanical garden、comparison 、art esthetic botanical、garden style、building technique前言:中日两国的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正是道家思想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的从单纯的模仿和取法自然出发,进而上升到抽象和象征,从而形成高于自然的思维模式,但两家各自向儒家和佛家两个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传统园林的比较
佐佐小泽
摘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特点和类型,同时结合日本传统园林,作出不同方面的对比,归纳出中日传统园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总结出中日传统园林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传统、起源、发展、古典、特点、意境、类型、比较、优点、缺点
1.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的起源: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
园林的生成期——夏、商、周、先秦至西汉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园林的盛期——隋唐
园林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乃至清后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这些要素,并对其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观。
在山的运用上,广泛采用各种造型、纹理进行“叠山”创造峰、峦、岭、岫、洞、谷、悬岩、峭壁等景观形象,是真山的抽象化和典型的缩移摹写。
在水的运用上,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理水上采用曲折,港湾港汊山石点缀,创造天然水景风貌。
在园林植物配置上,以树木为主调,栽植方法不讲求成行成列,也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相映成趣,以少量数目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建筑多寡,性质如何,都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系列风景画面。
园林建筑采用木架结构,空间可实可虚,可隔可透,高低错落,因山就水,自由随宜,使建筑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3)诗情画意: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它运用各个艺术门之间的内在联系,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之中,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蕴含: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
从而引发鉴赏者的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古人云:“能托物言志的为——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借助具体的景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风景画面来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同时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的内涵。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
其表现,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天然的天成之美。
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的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模拟。
中国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有三种分类法:
1.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1)人工山水园
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
(2)天然山水园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2.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用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2)私家园林,
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它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
(3)寺观园林,
起源魏晋南北朝,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3.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园林:
因为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为大多是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又因为气候局限,所以风格粗犷。
(2)江南园林;
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湖、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3)岭南园林:
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4)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2.中日传统园林的比较
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首先,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而不同的是,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第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
从园林的构图看,中日园林皆以向心式构图与西方园林规则式形成对比。
二不同的是,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
中国园林轴线明显,视觉中心较强,而日本园林的轴线较弱,平面中心意识较强。
第三,从天人关系来看,中日园林共同定位于山水园。
二不同的是,中国的山水园偏向“人型”,而日本园林偏向“天型”。
中国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多密度较大,体量较大,装饰多而华丽,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密度较低,表明人力的弱小。
在山水方面,中国园林人工假山高大,人工湖宽阔,人工味浓厚;日本园林假山低矮,人工水面小,人工味淡,自然味浓。
第四,从园林意境看,中国园林“崇文”,而日本园林“尚武”。
在中国,文人直接参与园林的创作,文人的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门艺术达到了一体化的境界。
而日本园林却充满着武力和杀气。
最后,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
而不同的是,中国园林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日本真山水园以动观为主,枯山水园林和茶庭则以静观为主,三者结合的园林则动静结合。
中国园林以回游型为主,日本园林则是舟游为主。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古典园林虽然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因为毕竟是同根所生;但在这众多看似相同的地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异,因为毕竟两国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3.总结
(1)中国园林
优点:中国园林的建筑和景点多,适于用园路串联或并联,有利于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发展。
同时,中国园林中融入了文人的诗、画等,这样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又不失文化特色。
缺点:近年来,一些园林设计作品追求西化,追求气势,追求整洁划一,缺乏个性、粗糙肤浅、没有民族特色的园林作品随处可见。
对传统园林文化也存在两种偏激的倾向:或是全盘否定,或是全盘复古。
前者对中国园林失去信心,在实践中放弃了对传统造园思想和手法的尝试;后者是僵化地模拟照搬古典园林,大造假古董,成为与现代人格格不入的新文物。
因此,在继续和发扬传统园林文化方面,我们应该向邻国日本学习,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逐渐将本国文化融入其中,形成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园林体系。
(2)日本园林
优点:一方面,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
因此,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单、清宁的致美境界。
它注重
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
另一方面,日本园林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的不过一亩余,小的仅几平方米,用这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境效果。
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缺点:日本园林虽匠心独运,清幽舒适,意味深长,但因太过于体现自然,避免文人在其上题诗作画,故又让人觉得缺少其国文化意境,同时又充满着武力与杀气,难免会破坏其观赏者的清宁之心。
再者,日本园林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受中心思想影响较小,虽独立的公园和私家园林都很好,但在城市发展中很难使绿化、建筑、交通等达成一体化。
摘抄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
《园林规划设计》主编:王浩
《小议中日古典园林之差异》作者:方果魏春雨
《日本最新景观设计》作者:刘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