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断层的错动周期:地震断层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活断层的错动周期。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分为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包括:①振动破坏效应(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②地面破坏效应(破裂效应和地基效应)③斜坡破坏效应
诱发地震: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
特征周期(卓越周期):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
斜坡: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包括自然斜坡,人工边坡。
自然斜坡: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山坡,河岸,海岸等。
人工边坡: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具有较规矩的几何形态。如:路堑,运河边坡等。
深层蠕滑:当斜坡基座由很厚的软弱岩土体组成时,坡体可能向临空方向塑流挤出形成的现象。
滑坡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滑坡预报:滑坡可能发生时间的判定。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塌陷:覆盖在溶蚀洞穴发育的可溶性岩层之上的松散土石体的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地面复形破坏。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渗透压力: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
地面沉降(地面下沉或地陷):某一区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近性灾害。
主流:河流中存在着多种方向运动的水体,水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河槽总方向运动者称为主流。
副流: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水流内部产生的有规律,大规模的水体旋转运动称为副流。
推移质:分水流速大于临界推移流速时,颗粒将沿河床滚动或滑动,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推移质。悬移质:当水流速度较大时,可使沿河床移动的颗粒离开河床悬浮于水流中,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悬移质。
活断层形成条件:介质条件,结构条件,构造应力场条件。
活断层的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活断层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产生的深大断裂,在晚近期及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条件下重新活动面产生的,(复活标志:地震活动和地热流异常等)②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活断层往往是继承老的断裂活动的历史而继承发展的,而且现今发生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地发生过同样的断层活动。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①活断层的地面错断直接损害跨越该断层修建的建筑物,有些活断层错动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也会影响到邻近建筑物;②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强烈的地面振动对较大范围内建筑物的损害。
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①火山地震;②陷落地震;③构造地震;④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的成因类型:①构造型(内动力型);②非构造型(外动力型)③综合型。
活断层的鉴别:⑴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①地质特征:a)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b)松散、未胶结
的断层破碎带②地貌特征:a)构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并加强各地貌单元之间的差异性;b)经常造成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貌系统的分解和异常;c)走滑型活断层可使穿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③水文地质特征:a)当地形、地貌条件适合时,沿断裂带泉水常呈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b)许多活断层沿线常有温泉出露。⑵历史地震和历史地表错断资料;⑶使用仪器测定;
⑷利用遥感图像判别。
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①介质条件;硬脆性的介质材料能积聚很大的弹性应变能,而当应变能一旦超过了它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导致突然的脆性破裂,大量释放应变能而发生强烈地震。而软塑性的介质材料在应力条件下则多以塑性变形来调节,将应变能逐渐释放出去,因而不可能发生强震。②结构条件;强震都发生在现代构造活动强烈的深大断裂带地应力高度集中的部位,这些部位是: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分枝点和错裂点,它们被称为活动断裂的锁固段或互锁段。锁固段的岩体强度高,两盘互相粘结,应力集中,能积聚很大的应变能,所以锁固段即为控制源。③构造应力场条件;强震一般都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地段。
我国地震特点: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
我国地震基本特征①:强震活动一般均分布于区域性活动断裂带范围内;②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③强震活动经常发生在断裂带应力集中的特定地段上;④绝大多数强震发生在一些稳定断块边缘的深大断裂带上,而这些断块内部则基本上没有强震分布;⑤裂谷型断陷盆地控制强震的发生。
影响地震效应的因素?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②震级大小;③震中距;④建筑类型和结构等有关。
影响震害的场地工程地质条件?①岩土类型和性质;在相同的地震力作用下,基岩上震害最轻,其次为硬土,而软土是最重的;②断裂;应区分发震断裂和非发震断裂;③地形地貌;孤立突出的地形震害加重,而低洼平坦的地形震害则相对减轻;④地下水;饱水的岩土体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使场地烈度增高。地下水埋深愈小,则烈度增加值愈大。
诱发地震区别于天然地震的基本特征?①空间分布特征:震中通常密集分布于工程活动区及其附近的较小范围内,震源深度很浅,所以震中烈度较相同震级的天然地震要高;因为震源体小,所以它的影响范围较小;②与工程活动的相关性;构造型诱发地震在一定的机制作用下,与工程活动有明显的正相关性;③地震序列特征;一般构造造型的地震序列以前震-余震型为主,而非构造型的常属单一主震型或短序列的群震型。而天然地震往往属主震-余震型;由于震级一般不大,所以它的主震和最大余震间的差值较小。
防震建筑场地:①地形平坦开阔,岩土坚硬均匀,若土层较厚,则应较密实;无大的断裂,若有则它与发震断裂无联系,且断裂带胶结较好;地下水埋深较大崩塌、滑坡、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建筑场地一定要避开活动断裂带和不稳定斜坡地段,并尽量避开强振动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地段、孤突地形和地下水埋深过浅地段,以防不测。②地基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防震)地基持力层应以基岩或硬土为好,避免以高压缩性及液化土层作持力层。若地表有此种土层,则应采用桩基础,支承于下部的硬基上;切忌采用摩擦桩。也可预先将松软、液化土层处理,并采用整体性和刚性较强的筏片基础和箱形基础,基础砌置深度要大些,以防止水平地震作用时建筑物的倾倒。同一建筑物不要并用几种不同型式的基础。
天然岩土体中应力分布有:①自重应力②构造应力③热应力④d地下水应力等。
斜坡变形的类型:①拉裂:在斜坡岩土体的拉应力集中部位或张力带内,形成的张裂隙变形式;②蠕滑:斜坡岩土体局部滑移面向临空方向的缓慢剪切变形;③弯折倾倒:由陡倾板(片)状岩石组成的斜坡,当走向与坡面平行时,在重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向临空方向同步弯曲的现象。
斜坡破坏的类型:①崩塌:斜坡岩土体被陡倾的拉裂面破坏分割,突然脱离母体而快速位移,翻滚,跳跃和坠落下来,堆于崖下。②滑坡: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影响斜坡应力的因素:①岩体初始应力的影响;主要指的是水平构造应力存在的影响。水平构造应力能使斜坡应力集中和分异现象加剧,它对斜坡坡肩附近张力带的发展影响尤为明显;②坡形的影响;坡高,坡角,坡底宽度和斜坡平面形态等,对斜坡应力分布均有一定的影响。③岩土体性质和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