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阅读训练 (含答案)
藤野先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2023
藤野先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2023藤野先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2023《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那么这里面又有哪些阅读题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藤野先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
藤野先生阅读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
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二.阅读理解、分析。
(二)(1)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1.(1)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分)2.(2分)(1)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2分)4.“何尝”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5.“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6.(2)段中“那一回”指的是:7.从(2)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1.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
2. 2.“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
3.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和“不”连用,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
藤野先生 阅读题(优秀模板4套)
藤野先生阅读题(优秀模板4套)藤野先生1导语:《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的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相信这些文字一定会给你带来帮助。
《藤野先生》阅读原文:东京也不过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偶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其实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未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厚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费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今后就看见很多陌生的先生,听到很多新鲜的讲义。
5《藤野先生》习题与答案
5 藤野先生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 ) 红芦huì( ) 不xùn( ) nì( ) 名信诘责 ( ) 畸形 ( ) 深恶痛疾 ( ) 发人深省 ( )2 .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1) 深恶痛疾:(2) 油光可鉴:(3) 竭力:(4) 凄然:3 .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 __________ 》《 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__________ 》一书 . 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 , 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 ? 请说出你的理由 .4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 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标致:精通时事:正人君子:二、阅读(一)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 A 他们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出来 .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 B 他们疑惑 .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 C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 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D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 ! 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加以概括 .2 .文章中加点的四个“他们” , 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何种情感 ? 试加以分析 .4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我”十分气愤 .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 “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5. 从选文来看 , 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 这两件事 .( 每一道横线上不超过 6 个字 )参考答案一、 1 .绯荟逊匿 jié jī wù xǐn g2 . (1)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 也作“深恶痛绝”. 疾 , 痛恨 . (2) 光亮得可以当镜子照 . 鉴 , 照 . (3) 尽力 . 竭 , 用尽 . (4)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 ( 山海经 ) 》《朝花夕拾》按照作品的写作先后顺序来看 , 应依次是《阿长与 ( 山海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 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4 .标致:形容十分丑陋;精通时事:指精通一些无聊的事情;正人君子:指反动文人 .二、(一)、 1 .日本“爱国青年”查“我”的听课笔记一事 . 2 . D3 .深深的自责精神 , 作者并不因为自己是误看到这一幕而原谅自己 ,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省精神 .4 . D5 .“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完整版)藤野先生阅读及答案
《藤野先生》阅读及答案一阅读课文1--3段:1.概括选文主要内容: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2.结合语境说说“标致”和“精通时事”在文中的意思。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精通时事”,这是讽刺的说法,(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3.“花下也缺不了成……一座富士山”,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夸张,极言他们头发形状的高、大,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他们的丑陋形象,讽刺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品质,表达作者厌恶之情。
4.第3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作者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作用是什么?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反衬作者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
6.课文第1段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厌恶嘲讽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高高耸起、形成富士山、盘得平、油光可鉴、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7.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①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有些...……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还值得去一转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
“有时”写并非随时,“去一转”因有几本书买,与下文留学生对比,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
“常不免”写经常地跳。
“响得震天”写吵闹声大,描绘留学生会馆污秽,留学生的劣行,表达作者无法抑制的愤慨之情。
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引起下文的描写,为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埋下伏笔。
二阅读课文4、5段1.作者记得“日暮里”“水户”的原因?在文中的作用?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表达作者的忧国之情。
表达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2.说说对“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以调侃、幽默的话语推断自己在仙台受到优待的原因。
3.为什么作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他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藤野先生》阅读训练附答案
《藤野先生》阅读训练(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并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只不过,表达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的情感。
“这样”指代“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4、“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你怎么理解?“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
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表讽刺5、本段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两种行为?揭示了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思想本质?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感情?和他们相比,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赏樱花、学跳舞;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
失望厌恶鄙夷。
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6、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本句运用了比喻和反语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7、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赏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咚咚咚的响得震天。
”就是这样。
8、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课堂同步试题藤野先生一、基础闯关1、看拼音写汉字Fēi红油光可jiàn jié责nì名不xùn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油光可鉴()好意难却()杳无消息()深恶痛疾()3 .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__________ 》《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 》一书. 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 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 请说出你的理由.二、阅读感悟实践(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烂熳:__________________模胡:___________________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答:3、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答:(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我的老师冰心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最新最全《藤野先生》复习阅读训练
八年级下《藤野先生》复习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
3.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和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的的思想感情,其中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
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恶灵魂。
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
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的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很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
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回忆我的语文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9题(甲)藤野先生(节选)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乙)回忆我的语文老师曹文轩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
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
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
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
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
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
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
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藤野先生》阅读习题及答案
《藤野先生》阅读习题及答案《藤野先生》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藤野先生》阅读习题:12.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2分)13.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1分)14.“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2分)1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16.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
(4分)(1)原因:(2)评价:《藤野先生》阅读习题参考答案:(二)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12—16题。
(11分)12.电影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2分)13.前一个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2分)14.“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2分)15.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16.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评价: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藤野先生》精品阅读理解及答案
《藤野先生》课内精品阅读题(一)阅读: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在东京的所见所闻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指代什么?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答:“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赏樱花、学跳舞;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和失望,引起下文对清留学生丑态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㈠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答: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3、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看不惯清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4、文段最后一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反语,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三)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我”与藤野先生的相处2、“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什么?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3、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表现他哪些品质?添改讲义——热情关心、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4、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百度百科:蒋勋【百科名片】中文名蒋勋代表作品《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等民族汉族个人荣誉1995年中兴文艺奖1997年吴鲁芹文学奖2003年图书金鼎奖2005年第四十届广播金钟奖2009年第十三届台北文化奖2010年年度散文奖出生地西安居住地台湾出生年份1947年【艺术人生】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
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
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
其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
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
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宏浑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
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
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逸事】1.在东海大学时,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看见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
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于是突然下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其实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
八下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初二(下)期末语文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一)快速诵读本文6——23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答:2.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那几件详写,那几件略写?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答: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4.理解下列句子。
1)“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2)“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5.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第二三天便.还我”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3)“……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较晚了他所担任的功课……”4)“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二)仔细阅读24——38段,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选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及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2.作者为什么离开仙台,并弃医从文?这种选择对你有哪些启发?答:3.简要概括24—31段的主要内容。
答:4.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认识?答:5.如何理解29——31小节中的三个“他们”?答:6.“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7.“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一句中“良心发现”是指:。
“增加勇气”是指: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0.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请综合文中32 、38两段的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他说:“我的梦想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2022年部编版语文《藤野先生》同步练习(拓展阅读)(解析板)
06 《藤野先生》〔1+X拓展阅读〕(解析板)【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各题。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业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载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忧,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意是怎么一回事呢?〞(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4〕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5〕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答案】〔1〕“日暮〞触发了作者家国愁思〔思乡〕之情,印象深刻;“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反映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推荐5篇)
《藤野先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推荐5篇)第一篇:《藤野先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芦huì____________ nì____________名托cí____________ 绯红____________ 不逊____________ 诘责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
①除下帽来,油光可鉴____________。
②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____________。
③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____________④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____________⑤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
____________⑥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____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揣摩所填词语的意味。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____________极了。
②大概是____________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③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____________似的喝采……4.“每当想偷懒时,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藤野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试写一下(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八年级下册课文:藤野先生阅读答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八年级下册课文:藤野先生阅读答案
八年级下册课文:藤野先生阅读答案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4、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15、“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一句中加点的“似乎”可否去掉,为什幺?
16、“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正人君子”的引号的作用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藤野先生》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
3、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和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的的思想感情,其中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
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恶灵魂。
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
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的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很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
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7、鲁迅去仙台的途中谈及日暮里、水户这两处驿站,用意是。
8、“物以稀为贵”具体表现9、“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的“这样的优待”具体指10、本文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作用是。
11、本文段选自,作者是我国著名的、、。
12、本文段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22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1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14、“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答](1)(2)(3)(4)16、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17、“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18、“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和对科学的态度。
19、由上文段可以反映“我”对藤野先生相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用文中的语言回答)20、“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后两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①和②的高贵精神。
21、本文段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22、本文段的记叙顺序是(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3—30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答]25、“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这一声”指;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26、“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其中“何尝”的词性是,对表达句义的作用是。
27、“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表现了鲁迅的精神。
28、“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的感情。
29、“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指。
30、这段文字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1—37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1、文段第1段第1个“为”的正确读音是,意思是;第2个“为”的正确读音是,意思是。
32、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述其原因。
[答]33、为什么“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小而言之”;“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是“大而言之”?[答]34、本文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35、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是、、。
36、“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的含义是。
37、“正人君子”具体指,它所用的修辞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3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自然段写了什么事情?上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0、结合全文分析,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一)1、在东京的所见所闻2、只不过,失望3、憎恶、讽刺,标致,反语4、行尸走肉、醉生梦死5、看不惯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6、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7、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的情感8、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到了北京美其名月“龙舌兰“9、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10、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11、《藤野先生》,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2、为全文奠定爱国主义的感情基调铺垫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13、“我“与藤野先生的相处14、“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15、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图;了解裹脚16、“第二三天”;“从头到尾”;“一一订正”;一直17、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18、科学严谨19、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与感激;还不服气20、热情诚恳;求实21、语言、行动22、顺叙(四)23、时事片事件24、没有,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愤慨的感情25、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拯救民族的灵魂迫在眉梢,刻不容缓;“万岁”;伤害了民族自尊心26、生命看热闹的人完全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副;医学救国;弃医从文;爱国主义28、不可压抑的激愤29、即将被日军枪毙的中国人及围着的一群中国人和课堂里的“我”30、记叙、议论(五)31、wèi,为了;wéi,被32、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关心和帮助中国留学生、33 “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的进步,指一个国家;“大而言之”指为学术、为科学,指的是人类进步、34记叙、抒情、议论35、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36、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而增加斗争的勇气和力量37、为军阀政客张目的反动文人;反语;憎恨与讽刺(六)38、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