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核心思想“仁”,主张以德治 国。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百家争鸣
老子: 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
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争
鸣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走近孔子
孔子,鲁国人,先世为宋国 贵族;父母早丧,家境贫穷;曾 当仓库管理员;30多岁成为鲁国 有名的学者。55岁后周游列国, 推销其学说,经历十四年,
却 屡 遭 冷 遇 ; 68 岁 时 , 返回鲁国,专心整理古籍 及教授学生,传有弟子 三千,贤者七十二。数 年后逝世,享年73岁 。
国
祸 —— 福
经
书 影
好 —— 坏
➢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 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百
孔子家 儒家 孟子 Nhomakorabea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1. 老子 2. 孔子和儒家学说 3. 百家争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 道家
庄子
百
孔子
家 儒家 孟子
争
鸣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
《
难 —— 易
人春 秋
长 —— 短
初一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2.谈谈你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 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 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D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倡俭
孟子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主张顺其自然、民心,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主张变法改革。
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 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文 五经:《春秋 》、 《诗经》、
化
《尚书》、《礼记》、
成
《周易》
就 言论记录
四书:《论语》、 《孟子》、
《中庸》、《大学》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第8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春秋 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三变
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社 会
社会制度的变革
大
变 革
思想领域的争鸣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初一年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一年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①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②主张以德治国;③主张实行德政,反对苛政。
(2)教育思想:①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文化成就: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贡献巨大。
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注意区分)
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处★★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讲学图
孔子弟子颜回
孔子弟子冉求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论 语 页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5.影响:
(1)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 的影响
(2)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 具有深远影响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
越南河内文庙大拜堂内景
德国科隆孔庙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 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
(1)墨家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非攻”;
主要思想: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
2.
(2)儒家①孟子 学 派
实行“仁政”;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应顺其自然 (2)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无为而治”
3.著作: 《道德经》
二.孔子
1.历史地位: 春秋末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成就;
《韩非子》书影
3.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 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及
②荀子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主
张 (3)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4)法家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兴于春秋
老子 孔子
铁农具和 牛耕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士阶层崛起
流派
百 家 争 鸣
影响
盛于战国
儒家—孟子、荀 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
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繁荣
中考演练
1.(2021·广西河池·2)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D 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 )A.“仁者爱人”
老子
简介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 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著作 《老子》(《道德经》)
老子——思想小讲堂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德经》
顺应自然
老子——思想小讲堂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方技家 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
百家争鸣的影响
(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
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
发端于此时。
——王桐龄《中国史》
上述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材料及课本 P42说出你的理由。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
A 5.(2021·湖南湘西·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 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
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6.(2021·湖北随州·1)“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 (共47张PPT)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 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 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思想主张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 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
《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韩非子》书影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形成法(法律)、 术(权术)、势(权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 新体系。
《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 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
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
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
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
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
曰: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墨子
墨翟(dí ) 约前479~前381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爱”、“非攻”等 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第8课 百家争鸣
4)教育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书经》 《礼》《易》和《春秋》”。
天地万物为一
③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
自由
逍遥游的庄子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 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悝 吴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李悝
(1)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 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课堂检测
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
贱A的.有是教(无A类 )
B.因材施教
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
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 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 斯同是荀子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 捷,李斯自以为不如。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 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商鞅、慎到、 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 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 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 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 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 君主地位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16张PPT)
②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相互转化。
老子
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④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二、孔子
孔子
人物简介: • 名丘,字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 • 儒家学派创始人(P38), •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
P37下) • 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主要活动:
A、学习礼乐 B、从政;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子
荀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思想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地位 墨家的 创始人
儒家的 代表
思想主张
兼爱 非攻 主张“________”“________”; 贤能 节俭 提出要选_______的人治理国家;提倡_ ____;
仁政 民贵君轻 主张实行“________”;提出“__
_______”;
非正义 反对一切_____________的战争;
礼治 主张实行“________”;
顺应自然 民心 道家的 强调治国要_______________和__ __, 精神自由 代表 认为人生应追求___________,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依法 中央集权 法家的
集大成者
强调________治国,建立_______________专制统治
以德治国; 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
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
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 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 凶猛可怕!”
2、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共32张PPT)
• 1、“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 2、战国时期有哪些知名战役? • 3、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和影响? • 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修建者?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导
一次 伟大 的思 想解 放运 动
孔子的语录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文化成就
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春 秋》
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 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你知道吗?
“仁”就是指一切美德。
材料研读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 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为政》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 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 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知识联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 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1.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2.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3.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2
5、兵家:
兵家学派代表人:孙膑
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 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
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 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 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
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
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 教。
孔子是我国第 一个主张“因材施 教”的教育家,他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 异和程度的高低, 主张在统一的培养 目标之下,注意因 材施教。
因材施教
③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 学术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言论被整理成《论语》
2)、儒家学派代表人: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历史地位:儒家代表人(“亚圣”)
4、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人: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姓名: 韩非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 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历史地位: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法家的集大成 者)
法家思想在哪个国家经过谁践行 的最为彻底?效果如何?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 重要的原因是( )
A.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B孟把子依法治①墨国家与以b知德彼治知已国,紧百战密不结殆 合1、起以德来治国
C老子
②法家
c”仁政”、“民贵”、 “君轻”
2、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D墨子 E韩非子 F孙子
③道家 ④儒家 ⑤兵家
d“兼爱”、“非攻” e“法治”、中央集权 f事备而后动 g以德教化人民
3、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4、依法治国
5、教育公平
法治观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统治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韩 非 子
为专制 主义政 治体制 的建立 和秦始 皇统一 全国奠 定理论 基础
二、群星闪耀,万古流芳——百家争鸣
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兵家学派创始人;
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 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其军 事格言。
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 的社会制度逐步形成。
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派,各 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 展,促进社会 的大变革
史读百家
墨家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
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儒若其家国,谁攻?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一、乱而思治,思想迸发——春秋诸子
个人简介: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做过周朝的史
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第8课 百家争鸣
b、要“克己复“礼仁””。是即加儒强家个思人修想养的,核使…心…
(2)主张以“德” 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礼治思想
2、教育上:①主张“有教无类”,
②主张因材施教,③注重启发式教育。 ④重视道德教育
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法家思想最能反映社会发展趋势
庄子
战国时期,庄子继 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 家思想,著有《庄子 》一书,后人称他为 庄子,把他和老子合 称为老庄。
庄子说,放开四足自由奔跑是牛马的天性,给牛穿上鼻 环,给马套上笼头,这是违背自然的行为。
著有《孙子兵法》
孙子的思想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 军事名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 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 现象。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
2、政治主张: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老子》也称为《道德经》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 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 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课文反映了孔子的哪些重要思想?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作用。
1、政治上:(1)提出了“仁”的学说。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1)思想家老子(2)百家争鸣【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一、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就能天下太平,记载他的言论的著作是《》一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是春秋后期国人,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将其作品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他提出;;。
孔子在政治上推崇的制度,主张,主要求统治者。
他反对。
3.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他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和教育。
孔子的思想后来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一书。
三、百家争鸣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学派有、、、、墨家代表人物是,他主张“”、“”提倡。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他主张实行,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他主张实行“”。
3.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4.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的思想家是战国末期的,他是家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建立的封建国家,深受国国君的赏识。
5.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出于《》一书,此书的作者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他是家的鼻祖。
6.意义(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和的繁荣,成为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百家争鸣》
老子名片
老子
姓李名耳,楚国人,
春秋晚期道家学派
创始人,主张“一
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道德经》对立的双能够相互
老子 书影
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阅读教材第48—49页,完成下面表格
代表 时期 学派
主张
墨子 战国 墨家 兼爱,非攻
孟子 战国 儒家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
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为政以德;因材施教;
晚期 》
温故而知新。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队里 晚期 经》 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兵家 孙武 春秋 《孙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晚期 兵法》
政治主张: “仁政” “爱人” “为政以德”
第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第二,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
教育成就 生思考的教学方法;
第三,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第四,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曲
阜 三
孔
孔
庙
孔
孔林Leabharlann 府孔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孙武名片
孙膑名片
兵圣 孙武
兵家 孙膑
春秋晚期
杰出的军
事家,兵
家创始人
孙武
著有《孙 子兵法》
继承发展了 孙武的军事思 想, 反对空谈 孙武 仁义,提出
孙膑 “战胜而强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进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见“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见:“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见:实行“仁政”。
荀子主见: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见: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见: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心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 8 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擅长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见“”。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见,疼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见“”;②在教学中,孔子留意和文化学问教育,③觉察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有格外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的进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学派人物著作思想主见儒儒家家孟子《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斗荀子《荀子》“礼治”道家庄子《逍遥游》治国要顺应和墨家墨子《墨子》主见“”“”,提倡节省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统治。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5张PPT)
当堂达标
4、儒家学派孟子的主张是( C ) A.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B.主张改革、提倡法制 C.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5、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有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 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B 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 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当堂达标
6、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
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D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8、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D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与“祸”是其对立,在一定情况下“福”可以转化为 “祸”,“祸”也可以转化为“福”。
体现的观点是: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理论联系实际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 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 “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 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 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 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 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 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 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 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知道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及其历史贡献;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重难点:百家争鸣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基础解读一、老子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著作《道德经》2、老子的思想主张:1)《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3)《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老子的经典名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孔子与儒家学说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共41张PPT)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引起
社会变革 政治 各国竞相改革 (商鞅变法) 宽松的学术氛围 经济 商业繁荣 城镇兴盛 文化 私学兴盛
不同派别提出各自的见解
百家争鸣出现
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2、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思想为后世统 治者加强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延用
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 派主要创始人。姓李名耳,即 老聃,曾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史
(类似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 案馆馆长)著有《道德经》其
主要主张有: 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相互转化 ;(朴素辩证 法观点) ②崇尚“自然”,主张“无 为” ,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③社会理想:“鸡犬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
“兼爱”“非攻” 支持派: 儒家 主要思想:
“仁政”;“民为贵,社稷 次之, 君为轻”;反对 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姓名: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 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指哪 些学派?各派代表 人物有哪些?
姓名: 墨子 生活时期:战国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历史地位: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总计53篇,大多为 墨子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 子言行的记述。
下列成语都反应了孔子的哪些思想:
1、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苛政猛于虎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探究 ➢思考:“百家争鸣”是指一百个流派吗?如何理解“争鸣”二字?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并不是指一百个流派, 它们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诸 子百家”按照本阶级(层)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万 物作出解释,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 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了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新课探究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从小学习礼 乐,年轻时做过小吏,中年到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 后周游列国,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 作。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 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论语为政》
➢ 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
百姓,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 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 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孔子教育方面的另一个贡献是,他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 些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新课探究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 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
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新课探究 老子的思想主张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出土的帛书《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首先提出“道”与“名” 两个关键名词。“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 名。”古时,“道”与“天”字相通,在这里“天” 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万物运行的自然法则。 老子认为,道就是自然发展的规律,故应顺应万物 的发展变化而不加干涉,亦即应任万物按照“自己 那样”而存在和发展变化,应听任万物依其本性而 自生、自长、自化、自成为法则。
新课探究 ➢如何认识和评价“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 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墨家、儒家、道 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在各领域形成的理论,奠 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源头。
随堂练习
C B B
C
课堂小结
孔子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孔 子 杏 坛 讲 学 图
孔子创办私学, 促进了教育在民 间的发展。
新课探究
夏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 姓是没有机会进入校门的。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 的局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 智愚、善恶,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孔子的弟子大多数出身于平民。孔 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像颜回、子路、曾参等人,在历史上都非常 有名。
新课探究
学派 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庄子》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
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 掌握老子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重点掌握孔子“仁”的 政治思想及影响,知道孔子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2 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以及各学派的 思想特点;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历着 巨大变革,这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许多有思想 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让我们 通过今天《百家争鸣》的学习,领略2000多年前诸子百家的人格 魅力,体会他们思想的博大精深。
新课探究
道家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庄 子。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 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要“无 为而治”,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庄周 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 一书。
新课探究
法家 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他 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 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著有《韩 非子》一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 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 应用和发展。
“仁者爱人”“仁”是“爱人”,即爱别人,爱众人,为此必须做到“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仁”是“礼”的根本内涵,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行为符合于周礼的规范,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才算有了仁德,这反映了他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僭越周礼行为的不满。
新课探究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新课探究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 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存世有《道德经》 (又称《老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 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 名著。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
新课探究
儒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是战国时期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尊称他为“亚圣”,著有 《孟子》一书。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把孔子 的“仁”发展为“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政”治国,不要过分剥削人民。 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主张实行“礼治”,明确 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晚年从事著述,现存《荀子》32篇。
言论记录在《论语》
新课探究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 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儒
儒
墨
道
法
家
家
家
家
家
孟
荀
墨
庄
韩
子
子
子
子
非
子
新课探究
墨家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 “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爱互 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 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 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 节俭。有《墨子》一书传世。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新课探究 孔子的思想主张
“仁”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他提出“仁者爱人”,即 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孔子在政治思想上提倡恢复西周的制度, 主张以德治国,希望用伦理道德维系社会秩序;要求统治者为 政以德,反对苛政,实行德政,爱惜民力,体贴民意,使人民 心悦诚服。
新课探究 “仁”的含义十分宽泛,包含了一切美德。“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为仁”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我们应如何理解孔子“仁”的学说呢?
“这也许是一件好事。”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
非 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惟有老翁的儿子因为摔断腿的缘故免于
福 征战而保全了性命。
福 相互转换 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新课探究 老子的政治主张
治大国如烹小鲜
新课探究
老子对“无为”治国作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他说:“治大国,若烹 小鲜。”治国就好比煮小鱼,不能搅动太多,否则鱼就会被搅烂,这就是 “无为”;而鱼还是要烧煮的,国还是要治理的,并且还要煮得好,治得好,这 就是“为”;如能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任其自然成功,鱼可以煮得好, 国也能治得好,这就是“无为而不为”,诚如老子所说:“为无为,则无不 治”。“无为而治”内含“任自然、顺民意、尚民主、遵规律而为”的思 想,是老子为解救社会危机而提出的一种独特的政治主张。
新课探究
边境地区有位老翁,一次,他的马挣脱缰绳跑丢了,村里
塞 的人们都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呢?”
翁 失
过了几个月,那匹走丢的马带着另一匹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
马 贺他。那老人又说:“这也许是一件坏事。”没过多久,他的
, 儿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又都来安慰他。那老人又说:
焉 知
新课探究
老子
年代
春秋时期
姓名 李 耳
国籍
楚国
创立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 主张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3、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重要著作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