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知识点
轧制理论基础..
H
bB b 100 % 100 % B B
b ln B l ln L
相对延伸量
lL l 100 % 100 % L L
变形系数的表示法
轧制时表示各向变形系数的关系式
1
或
1
.
ln 1/η +lnω +lnμ =0
3)鼓形宽展
• 轧件侧面变成鼓形而造成的展宽量,用ΔB3表示, 此时轧件的最大宽度为 B3 =B2+ΔB3=B1+ΔB1+ΔB2 +ΔB3
轧件的总展宽量为: ΔB=ΔB1 +ΔB2 +ΔB 3
• 上述宽展的组成及其相互的关系,由下图清楚地 表示出来。
宽展的组成及其相互的关系
4 轧制过程中的纵变形—前滑和后滑
2)提高β的方法
• (1) 改善轧辊或轧件表面状态,以使β升高 • 初轧粗轧在轧辊刻槽焊点滚花等目的均使f升, β升. • 精轧通过立轧高压水去除氧化皮等办法改善轧 件表面状态,使f升, β升. • (2) 合理调节轧制速度 • 利用稳定轧制条件下的剩余摩擦力,采用低速 咬入,高速轧制.
作业
• 已知 某1150轧机钢锭尺寸 880*880/635*635*1400 热轧,该条件下允 许咬入角28°问: • 1)从理论讲,改钢锭如何轧制可使轧件轧一 道次厚度最小,轧后厚度为多大 • 2)求该轧制条件下的最大咬入角和接触弧长.
物理概念
• 根据物理概念: • 摩擦系数可用摩擦角表示,即摩擦角的正 切就是摩擦系数f。 • tgβ=f • 则 tgβ≥tgα • β≥α!!! • 轧制过程中的咬入条件为摩擦角大于咬入 角, Β=α为临界条件。
咬入的几何意义
α
β
轧制原理第一章第一讲
3) 稳定轧制阶段 轧件前端运行出轧辊后,一般情况下就不存在咬入问题了,
。 故此时为稳定轧制阶段,见图1(c)
a
(a)
(b)
(c)
图1 轧制过程三阶段示意
F0 1F1,F1 2 F2,F2 3 F3 ,Fn1 n Fn
而
n
F0 Fn 12 3 n
i
n p
i 1
有
p n
③ 压下率之间的关系
这里指积累压下率与道次压下率(与)之间的关系,根据定
义,积累压下率为 道次压下率为
h0 hn h0
1
h0 h0
h1
2
h1 h2 h1
n
1.1.2 变形区基本参数计算
1. 压下,宽展及延伸变形
设工件在轧制前的尺寸为及(断面积),轧制后变为及 (断面积),则变形区内的高度、宽度及长度方向的变形 参数可列为下表1-1
表1-1 各种变形参数的表示
压下
绝对变形 相对变形 变形系数 对数变形系数
h H h e1 h H H h
lnH h
2. 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① 变形系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体积不变条件,有 H B L h b l 1
h b l 1, 1 1, 也即 ln 1 ln ln 0
H BL
可见变形系数之间满足体积不变条件。
② 延伸系数之间的关系 这里指总延伸系数、道次延伸系数、平均延伸系数,即三者 之间的关系。根据定义,有
宽展 b b B e2 b B b B
lnb B
延伸 l l L e3 l L l L
轧制理论知识点
金属压力加工:即金属塑性加工,对具有塑性的金属施加外力作用使其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改变金属的形状、尺寸和性能获得所要求的产品的一种加工方法按温度特征分类 1.热加工:在充分再结晶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内所完成的加工过程,T=∽熔。
2.冷加工:在不产生回复和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T=熔以下。
3.温加工:介于冷热加工之间的温度进行的加工.按受力和变形方式分类:由压力的作用使金属产生变形的方式有锻造、轧制和挤压轧制轧制:金属坯料通过旋转的轧辊缝隙进行塑性变形。
轧制分成纵轧(金属在相互平行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轧辊缝隙间进行塑性变形)横轧和斜轧。
内力: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时,内部各部分因相对位置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内力用切面法。
应力(全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全应力可分解成两个分量,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主变形和主变形图示:绝对主变形:压下量Dh=H-h 宽展量Db=b-B 延伸量Dl=l-L 相对主变形:相对压下量e1=(l-L)/L*100% 相对宽展量e2=(b-B)/B*100% 相对延伸量e3=(H-h)/H*100% 延伸系数m=l/L 压下系数h=H/h 宽展系数w=b/B ①物体变形后其三个真实相对主变形之代数和等于零;②当三个主变形同时存在时,则其中之一在数值上等于另外两个主变形之和,且符号相反。
③当一个主变形为0时,其余两个主变形数值相等符号相反金属塑性变形时的体积不变条件:金属塑性变形时,金属体积改变都很小,其变形前的体积V1和变形后的体积V2相等.这种关系称之为体积不变条件,用数学式表示为V1=V2 最小阻力定律认为:如果变形物体内各质点有向各个方向流动的可能,则变形物体内每个质点将沿力最小方向移动。
影响金属塑性流动和变形的因素:摩擦的影响变形区的几何因素的影响工具的形状和坯料形状的影响外端的影响变形温度的影响金属性质不均的影响基本应力:由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应力叫做基本应力。
第一节 轧钢基础知识
第一节轧钢基础知识一、轧制原理1.冷轧塑性变形基本参数冷连轧的主要工艺参数为轧制力和前滑,由于冷轧过程中存在下述特殊现象而使轧制力及前滑的计算公式复杂化。
(1)轧制过程中材料加工硬化现象严重,如果确定各种材料退火状态下的变形阻力以及随累计加工率而硬化的增加率将是精确确定轧制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2)在一定的工艺润滑下如何确定轧辊与轧件在变形区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摩擦系数)将是精确确定轧制力和前滑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3)冷轧过程前后张力较大,有关张力对轧制力及前滑的影响应给予足够重视。
(4)冷轧时变形区单位压力极高,轧辊将产生明显的弹性压扁,轧辊压扁一方面增加了轧辊与轧件的接触面积,同时又将使接触弧加长,加剧了外摩擦对轧制力的影响,并通过改变中性角而影响到前滑。
(5)轧件在出口处的弹性恢复,对于压下量不太大的道次将不容忽视,这亦将影响总的轧制力值。
所有这一切现象都将使冷连轧的轧制力和前滑公式复杂化。
1.1轧制变形区及其参数1.1.1基本参数变形区是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直接与轧辊相接触而发生变形的那个区域,如图1-1所示。
其基本参数为:D为轧辊直径,mm;R为轧辊半径,mm;ho为轧制前轧件之高度(或称厚度),mm;h1为轧制后轧件之高度(或称厚度),mm;h m为轧件的平均高度,h m=2h1)(ho,mm;△h 为压下量(或称绝对压下量),△h=ho-h1,mm;bo为轧制前轧件的宽度,m;b1为轧制后轧件的宽度,m;△b=b1-bo为轧制前轧件之长度,m;L1为轧制后轧件之长度,m;a为咬入角(变形区所对应的轧辊中心角);cosa=1-△h/D;r为中性角;AB为咬入弧或1触弧;Lc为咬入角(接触弧)水平投影的长度,Lc=,㎜。
1.1.2 变形系数轧制时轧件塑性变形,使轧件尺寸在三个方向上都发生了变化,即:轧制之高度由ho减少到h1,比值h1/ho=η为轧件高度方向上的变形,η叫做压下系数。
图1-1 变形区基本参数轧件之宽度bo增加到b1,比值b1/bo=X为轧机宽度方向上的变形,X叫做宽度系数。
轧制理论基础
后滑值
• 如果将前滑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各乘以轧 制时间 t ,则得
3)前滑值的实验测定 • 如果事先在轧辊 表面上刻出距离 为LH 的两个小坑 则轧制后测量 Lh 即可用实验方 法计算出轧制时 的前滑值。
4.2 前后滑与有关工艺参数的关系
• 1)体积不变定律 • 按秒流量体积相等的条件
l BH BHL bhl L bh
• • • • • •
Δh=H-h ΔL=l -L ΔB=b -B 式中 h ,H —— 轧件轧后、轧前高度; l,L—— 轧件轧后、轧前长度; b,B—— 轧件轧后、轧前宽度;
相对变形量的表示法
H h h 100 % 100 % H H
相对压下量 相对宽展量
H h 100 % h h ln
物理概念
• 根据物理概念: • 摩擦系数可用摩擦角表示,即摩擦角的正 切就是摩擦系数f。 • tgβ=f • 则 tgβ≥tgα • β≥α!!! • 轧制过程中的咬入条件为摩擦角大于咬入 角, Β=α为临界条件。
咬入的几何意义
α
β
β
α =β :临界 态
α
β
αபைடு நூலகம்
β >α 咬入
β <α 不能咬入
当合力R方向沿轧制方向倾斜,实现自然咬入;反之不能咬 入.
l 式中 μ = —延伸系数 L b .宽展系数 B H 压下系数 h
5)变形区参数
α
B C
D
Δ b/2
Δ h/2
A
• (1)咬入角:α 是 指轧件开始轧入轧辊 时,轧件和轧辊最先 接触的点和轧辊中 心连线与轧辊中心 线所构成的圆心角。
咬入角α与轧辊直径 D和压下量Δh 之间的关系
轧制基础理论
一、什么是铝铝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排在第三位。
铝的密度小,仅为铁的34.61%、铜的30.33%,因此又被称作轻金属。
拿同样体积的铝跟钢铁、铜比较,钢铁的重量是铝的2.9倍,铜的重量是铝的3.3倍,因此铝又成为各种设施轻量化的首选金属材料。
二、铝的特性及用途铝具有轻便性、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易拉伸、易延展)、耐腐蚀性(不生锈)\物理和力学性能好等优良特性,所以成为机电、电力、航空、航天、造船、汽车制造、包装、建筑、交通运输、日用百货、房地产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
铝的密度只有2.7103g/cm3,铝的表面具有高度的反射性,辐射能、可见光、辐射热和电波都能有效地被铝反射,而经阳极氧化和深色阳极氧化的表面可以是反射性的,也可以是吸收性的,抛光后的铝在很宽波长范围内反射优良,因而具有多种装饰用途及反射功能性用途。
铝通常显示出优良的电导率,它的导电能率约为铜的三分之二,但由于其密度仅为铜的三分之一,因而,将等质量和等长度的铝线和铜线相比,铝的导电能力约为铜的二倍,且价格较铜低,应用成本低,所以常被电力工业和电子工业选用。
目前,具有高电阻率的一些特定铝合金也已经研制成功,这些合金可用于如高转矩的电动机中。
铝的热导率很高,仅次于铜,铝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大约是铜的50%~60%。
铜的导热性虽然最佳,可是制造同样大小的工件重量要比铝大很多,价格也比铝贵很多。
因此,制造散热器铝仍是首选。
铝的性价比对制造热交换器、蒸发器、加热电器、炊事用具,以及汽车的缸盖与散热器都很有利。
铝是非铁磁性的,这对电气工业和电子工业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性。
铝是不能自燃的,这对涉及装卸或接触易燃易爆材料的行业来说十分重要。
铝的毒性非常微小,通常用于制造盛食品和饮料的容器。
近年来,铝箔在香烟、药品、食品的包装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包装业的重要材料。
铝的自然表面状态具有宜人的外观。
它柔软、有光泽,而且为了美观,还可着色或染上纹理图案。
轧制原理——精选推荐
轧制原理第1章轧制过程基本概念轧制:⾦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横断⾯积减⼩,长度增加的过程。
纵轧:⼆轧辊轴线平⾏,转向相反,轧件运动⽅向与轧辊轴线垂直。
斜轧:轧辊轴线不平⾏,即在空间交成⼀个⾓度,轧辊转向相同,轧件作螺旋运动。
横轧:轧辊轴线平⾏,但转向相同,轧件仅绕⾃⾝的轴线旋转,没有直线运动。
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将轧件拖⼊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塑性变形,获得⼀定形状、尺⼨和性能产品的压⼒加⼯过程。
体积不变规律:在塑性加⼯变形过程中,如果忽略⾦属密度的变化,可以认为变形前后⾦属体积保持不变。
最⼩阻⼒定律:物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总是向着阻⼒最⼩的⽅向流动。
简单轧制过程:轧制时上下辊径相同,转速相等,轧辊⽆切槽,均为传动辊,⽆外加张⼒或推⼒,轧辊为刚性的。
变形区概念:轧件承受轧辊作⽤,产⽣塑性变形的区域。
⼏何变形区:轧件直接承受轧辊作⽤,产⽣塑性变形的区域。
物理变形区:轧件间接承受轧辊作⽤,产⽣塑性变形的区域。
接触弧s (咬⼊弧):轧制时,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弧AB )咬⼊⾓α:接触弧所对应的圆⼼⾓。
变形区(接触弧)长度(l ):接触弧的⽔平投影长度。
咬⼊⾓α: △h = D (l-cos α)cos α=1- △h /D变形区长度l 简单轧制,即上下辊直径相等。
绝对变形量:轧前、轧后轧件尺⼨的绝对差值。
压下量△ h = H-h宽展量△b = b-B延伸量△l = l- L相对变形量:轧前、轧后轧件尺⼨的相对变化。
相对压下量ε=(△h/H )% e = ln h/H相对宽展量εb=(△b /B )% eb= ln b/B相对延伸量εl=(△l/L )% el= ln l/L 。
变形系数:轧前轧后轧件尺⼨的⽐值表⽰的变形。
压下系数:η=H/h宽展系数:β(ω)= b/B延伸系数: µ (λ)=l/L总延伸系数与总压下率(累积压下率)设轧件原始⾯积为F0 ,经过n 道次轧制后⾯积为Fn ,则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将轧件拖⼊辊缝,并使之受到压缩产⽣塑性变形,获得⼀定形状、尺⼨和性能的压⼒加⼯过程。
轧制理论基础
第一章轧制理论基础第一节轧制的基本概念1、轧制金属通过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轧辊时,在轧辊压力作用下,使金属生产塑性变形。
从而改变其断面的形状和尺寸,这种工艺过程称为轧制,被轧制的金属称为轧件。
轧制按轧制时的温度不同,分为冷轧和热轧。
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轧制叫冷轧,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轧制叫热轧。
2、变形区以平辊轧制矩形轧件为例,轧辊直径为D,辊身长度为B,轧制前的轧件厚度为ho,轧制后的轧件厚度为h1,轧制前的轧件宽度为bo,轧制后的轧件宽度为b1,轧件的入口速度为v o ,轧件的出口速度为v1,如图2-1所示。
轧件开始与轧辊接触的平面AA’,称入口平面,轧件从轧辊离开的平面BB’,称出口平面。
入口平面AA’,出口平面BB’,轧辊与轧件的接触弧面AB和A’B’构成轧件在轧制时的变形区.轧件在变性区内发生塑性变形。
3、变形量轧件轧制前和轧制后的厚度之差称为绝对压下值,用△h表示△h =ho -h1:绝对压下量△h与轧前厚度的比值称为相对压下量,常用Y表示。
即:Y=△h/ho 相对压下量可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示。
轧件轧制后与轧制前的宽度之差称为绝对宽展量,用△b表示。
△b=b1-bo。
绝对压下量与绝对宽展量是经常使用的两个变形参数。
轧件轧制前的长度为1o ,轧制后的长度为11,轧制后与轧制前的轧件长度之差称为绝对延展量,用△1表示。
故有△1=11-1o。
轧前厚度与轧后厚度之比,称为压下系数,通常用η表示。
即η=ho /h1;轧后宽度与轧前宽度之比,称为侧压系数,通常用k 表示。
即 k=b 1/b 0; 轧后长度与轧前长度之比,称为延伸系数,通常用μ表示。
即μ=l 1/l 0。
4、咬入弧与咬入角轧辊与轧件接触部分的A ⌒B 和A ’⌒B ’弧称为咬入弧(又称接触弧)。
与咬入弧 A ⌒B 和A ’⌒B ’所对应的圆心角α称为咬入角。
由图2-1中的几何关系可知,△ABC ∽△EBA ,由此可得: AB 2=BE ⨯BC 式中 BE=2R BC=(h o -h 1)/2=△h/2所以咬入弧所对的弦长AB=hR ∆。
轧制知识点——精选推荐
1、什么叫箔材?带材?板材?箔材是指横断面呈矩形,厚度均一并等于或小于0.20mm的轧制产品带材是指横断面呈矩形,厚度均一并大于0.20mm,以成卷交货的轧制产品板材是指横断面呈矩形,厚度均一并大于0.20mm,以平直状外形交货的轧制产品2、什么叫前滑和后滑,如何测定前滑值,前滑的意义轧制过程中一部分的轧件超前于轧辊在该处的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此现象称为前滑,这一区域称为前滑区。
另外一部分的轧件落后于轧辊在该处的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此现象称为后滑,这一区域称为后滑区。
在轧制理论中,通常将轧件出口速度Vh与对应点的轧辊线速度之差同轧辊线速度的比称为前滑值设Sh为前滑值,V为轧辊的圆周速度,Vh为轧件出口速度,则有:Sh =(Vh -V)/V×100%=﹙Vh t-Vt ﹚/Vt =﹙lh-l﹚/l×100%式中:lh-在时间t内轧出的轧件长度;l—在时间t内轧辊表面任一点所走的距离按上面的公式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前滑比较容易,而且准确。
用下法实测:用冲子在轧辊表面上打出距离为L0的两个小坑,轧制后小坑在轧件上的压痕距离为Lh,代入公式就很容易得到前滑数值。
但是热轧时,轧件上两压痕之间距Lh是冷却后测量的,所以必须予以纠正为Lh=L’h[l+(t1-t2) ]其中L’h-轧件冷却后测得两压痕间的距离;α—轧件的线膨胀系数。
意义:(1)卷取机的线速度要大于轧辊速度,否则,带材会卷不紧。
为了使带材建立起张力,卷取机的线速度,必须要大于轧件的出口速度。
(2)连轧过程中必须保持各机架之间的速度协调。
连轧中如果不考虑前滑值,则会破坏秒流量相等条件。
可能造成拉带或者堆带现象。
(3)热轧机的轧辊与辊道的速度匹配,也必须考虑前滑的影响。
(4)用测定的前滑值,可确定稳定轧制条件下的外摩擦系数。
3、什么叫压下率(加工率)?在轧制过程中,材料的压下量与材料原始厚度之比叫压下率4、轧制过程的四个阶段?咬入条件?改善咬入条件的措施?1)开始咬入阶段:轧件开始接触到轧辊时,由于轧辊对轧件的摩擦力的作用,实现了轧辊咬入轧件,开始咬入为一瞬间完成。
轧制知识点
轧制知识点轧钢基础知识最小阻力定律内容1、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有向各个方向移动的可能时,则物体内的各质点将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2、金属塑性变形时,若接触摩擦较大,其质点近似沿最法线方向流动,也叫最短法线定律。
3、金属塑性变形时,各部分质点均向耗功最小的方向流动,也叫最小功原理。
辊径对轧制带钢长度的影响在压下量相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辊径的轧制,其变形区接触弧长度是不相同的,小辊径的接触弧较大辊径小,因此,在延伸方向上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小,根据最小阻力定律可知,金属质点向延伸方向流动的多,向宽度方向流动的少,故用小辊径轧出的轧件长度较长,而宽度较小。
为什么在轧制生产中,延伸总是大于宽展?首先,在轧制时,变形区长度一般总是小于轧件的宽度,根据最小阻力定律得,金属质点沿纵向流动的比沿横向流动的多,使延伸量大于宽展量;其次,由于轧辊为圆柱体,沿轧制方向是圆弧的,而横向为直线型的平面,必然产生有利于延伸变形的水平分力,它使纵向摩擦阻力减少,即增大延伸,所以,即使变形区长度与轧件宽度相等时,延伸与宽展的量也并不相等,延伸总是大于宽展。
弹—塑性变形共存定律内容物体在产生塑性变形之前必须先产生弹性变形,在塑性变形阶段也伴随着弹性变形的产生,总变形量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之和。
由此:要求轧件具有最大程度的塑性变形,而轧辊则不允许有任何塑性变形。
要求选择弹性极限高,弹性模数大的轧辊,选择变形抗力小,塑性好的轧件。
由于弹塑性共存,轧件的轧后高度总比预先设计的尺寸要大,轧件轧制后的真正高度h 应等于轧制前事先调整好的辊缝高度h0,轧制时轧辊的弹性变形?hn ,(轧机所有部件的弹性变形在辊缝上所增加的数值)和轧制后轧件的弹性变形?hM之和,即:即h= h0+?hn+?hM轧件咬入条件:1、摩擦角大于咬入角时才能自然咬入2、咬入力和咬入阻力处于平衡状态3、摩擦角小于咬入角,不能自然咬入当轧件被轧辊咬入后开始逐渐填充辊缝,在此过程中,轧件前端与轧辊轴心连线间的夹角不断减小,表示轧辊对轧件的阻力与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向轧制方向倾斜,有利于咬入。
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轧制过程基本参数
一、
轧制过程是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 间形成的摩擦力将轧件拖进辊缝之 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 的过程。轧制的目的是使被轧制的 材触并产生 塑性变形的区域为变形区。
三、
在一般的轧制条件下,轧辊圆周速度 和轧件速度是不相等的,轧件出口速 度比轧辊圆周速度大,因此,轧件与 轧辊在出口处产生相对滑动,称为前 滑。而轧件入口速度比轧辊圆周速度 低,轧件与轧辊间在入口处也产生相 对滑动,但与出口处相对滑动方向相 反,称为后滑。
照片、
AGC
液压控制系统AGC确实是 一个英文缩写,全拼是"Auto Gauge Contrd"液压控制系统 AGC有下列几个部分组成:(1) 检测部分;(2)自动控制部分; (3)执行机构;(4)调节方式;
AGC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包括控制系 统和伺服放大器 伺服阀、压 下液 压缸、辊缝位移反馈和压头力反馈 等
3.2 轧制
缝隙,产生压缩变形,主要在长度
方向产生延伸的过程。
轧制演示
•
轧制的目的
成形 改质、提高性能
• 轧制得到广泛应用,大部分金属以轧态使用。如:
• 钢材 90% • 铝及合金 35—45% • 铜及合金 60—70%
压下系数 h0 h1 压下率 h h 100% 0 l1 延伸系数 l0 宽展b b1 b0
2. 轧制过程的金属流动
设:轧件无宽展,垂直截面水平流动速度相同,则按体积不变条件可知, 变形区流动速度变化: • • • 在轧辊入口:金属的流动速率 < 轧辊表面圆周速度 在轧辊出口:金属的流动速率 > 轧辊表面圆周速度 则在变形区存在一个金属流速 = 轧辊表面园周速度的地方→中性面
B/H的大小代表了生产技术的难度。
(2)分类 ① 板带材按厚度分为三大类:
中4 ~ 20m m 中厚板 厚20 ~ 60m m 特厚 60m m 薄板和带材0 2 ~ 4m m 极薄带材和薄材0 001~ 0 2m m
② 按用途可分为:
进,在固定的顶头作用下,穿成 空心毛管。
② 轧管: 穿孔机形成的毛管表面极不平整,尺寸精度差。因此,要在 自动轧管机上轧成薄壁荒管,然后,再经2-3道次轧制到成
品壁厚。总延伸率1.8-2.2
③ 均整 消除荒管的内外表面缺陷和椭圆度、壁厚均匀化。
用带芯棒斜轧方法完成。均整后管材直径扩大3-9%,
长度缩短1-6%
在简单轧制情况下,驱动两辊的轧制力矩
M M1 M 2
M pRh(b0 b1 )
《轧制理论部分》复习资料
《轧制理论部分》复习资料1、轧制的概念:依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形成摩擦力将轧件拖进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
目的:获得一定尺寸的形状尺寸和组织性能。
2、金属沿轧件高向不均匀变形:前滑区,后滑区,中性面(1)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流动速度分布都是不均匀;(2)在几何变形区内,在轧件与轧辊接触表面上,不但有相对滑动,而且还有粘着,所谓粘着系指轧件和轧辊间无相对滑动;(3)变形不但发生在几何变形区内,而且也产生在几何变形区以外,其变形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这样就把轧制变形区分成变形过渡区、前滑区、后滑区和粘着区(4)在粘着区内有一个临界面,在这个面上金属的流动速度分布均匀,并且等于该处轧辊的水平速度。
金属沿轧件宽度上的不均匀变形:单鼓形薄轧件l/h较大时(薄轧件),受表面外摩擦影响,出现单鼓变形。
双鼓形:厚轧件h l <0.5时(厚轧件),变形不能深透到整个断面高度,出现双鼓变形。
3、咬入:依靠回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力,轧辊将轧件拖入轧辊之间的现象。
改善咬入条件的途径:①降低a: (1)增加轧辊直径D,(2)降低压下量ΔH。
实际生产:(1)小头进钢,(2)强迫咬入; ②提高β:(1)改变轧件或轧辊的表面状态,以提高摩擦角;(2)清除炉生氧化铁皮;(3)合理的调节轧制速度,低速咬入,高速轧制.4、宽展:高向压缩下来的金属沿着横向移动引起的轧件宽度的变化成为宽展.5、宽展分类:①自由宽展: 在横向变形过程中,除受接触摩擦影响外,不受任何其它任何阻碍和限制。
②限制宽展: 在横向变形过程中,除受接触摩擦影响外,还受到孔型侧壁的阻碍作用,破坏了自由流动条件,此时宽展称为限制宽展。
③强迫宽展: 在横向变形过程中,质点横向移动时,不仅不受任何阻碍,还受到强烈的推动作用,使轧件宽展产生附加增长,此时的宽展称为强迫宽展。
6、宽展的组成:滑动宽展:是变形金属在与轧辊的接触面产生相对滑动所增加的宽展量。
轧钢知识连载
轧钢知识连载四、冷轧1、轧制的理论知识金属通过一对旋转的轧辊并在辊缝间产生高向压缩纵向延伸,宽度增加(薄板轧制时宽度变化不明显)的变形过程叫轧制。
而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轧制过程叫冷轧。
2、变形区及参数(1)变形区:轧制时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区域,是一个楔形区域(如图示)。
它是由进口端面AC,出口端BD和上下两个接触弧面所围成的区域,主要参数有:①变形区长度:AE为变形区的长度,在直角三角形AOE中。
AE2=AO2-OE2,OE=R-=R-AE2=R2-(R-)2 =R·ΔH-忽略较小项,,则AE=②咬入角:咬入角一般用α表示,是指咬入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由EB=OB-OE=R-OE而OE=R·cosα,EB= ,可得 =R(1-cosα)ΔH=2R(1-cosα)又∵1-cosα=2sin2轧制时咬入角很小,这时sin = ,可以导出α=③咬入条件:轧件头部能否顺利进入辊缝,是能否实现轧制过程的先决条件。
轧件在刚和轧辊接触瞬间受到的力主要是作用力和摩擦力,把这个力分别分解成水平力和竖直分力,可见,轧辊作用力的水平分力阻碍轧件进入辊缝,摩擦力的水平分力使轧件进入辊缝,根据力的平衡进行推导可以得出刚开始咬入时的咬入条件为α<β,当轧件充满辊缝,由于合力的作用点向出口端移动,这时的咬入条件为α<(1.6~2)β,(β为摩擦角,tgβ=μ),显然咬入条件一旦满足轧件便可以顺利进入辊缝,实现轧制过程。
而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就是因为破坏了稳定轧制过程的咬入条件。
而凡是使α减小,β增加的因素都有利于满足咬入条件的建立。
在生产过程中,依据α=,减小压下量,增大辊径,使α减小,可以减少打滑,同样,降低速度,增加轧辊的粗糙度,增加摩擦系数等都将使β值增大,也可以减少打滑现象的发生。
轧制理论知识点
金属压力加工:即金属塑性加工,对具有塑性的金属施加外力作用使其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改变金属的形状、尺寸和性能获得所要求的产品的一种加工方法按温度特征分类 1.热加工:在充分再结晶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内所完成的加工过程,T=∽熔。
2.冷加工:在不产生回复和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T=熔以下。
3.温加工:介于冷热加工之间的温度进行的加工.按受力和变形方式分类:由压力的作用使金属产生变形的方式有锻造、轧制和挤压轧制轧制:金属坯料通过旋转的轧辊缝隙进行塑性变形。
轧制分成纵轧(金属在相互平行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轧辊缝隙间进行塑性变形)横轧和斜轧。
内力: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时,内部各部分因相对位置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内力用切面法。
应力(全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全应力可分解成两个分量,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主变形和主变形图示:绝对主变形:压下量 Dh=H-h 宽展量 Db=b-B 延伸量Dl=l-L 相对主变形:相对压下量e1=(l-L)/L*100% 相对宽展量e2=(b-B)/B*100% 相对延伸量e3=(H-h)/H*100% 延伸系数m=l/L 压下系数h=H/h 宽展系数w=b/B ①物体变形后其三个真实相对主变形之代数和等于零;②当三个主变形同时存在时,则其中之一在数值上等于另外两个主变形之和,且符号相反。
③当一个主变形为0时,其余两个主变形数值相等符号相反金属塑性变形时的体积不变条件:金属塑性变形时,金属体积改变都很小,其变形前的体积V1和变形后的体积V2相等.这种关系称之为体积不变条件,用数学式表示为V1=V2 最小阻力定律认为:如果变形物体内各质点有向各个方向流动的可能,则变形物体内每个质点将沿力最小方向移动。
影响金属塑性流动和变形的因素:摩擦的影响变形区的几何因素的影响工具的形状和坯料形状的影响外端的影响变形温度的影响金属性质不均的影响基本应力:由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应力叫做基本应力。
轧制知识点
1、什么叫箔材?带材?板材?箔材是指横断面呈矩形,厚度均一并等于或小于0.20mm的轧制产品带材是指横断面呈矩形,厚度均一并大于0.20mm,以成卷交货的轧制产品板材是指横断面呈矩形,厚度均一并大于0.20mm,以平直状外形交货的轧制产品2、什么叫前滑和后滑,如何测定前滑值,前滑的意义轧制过程中一部分的轧件超前于轧辊在该处的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此现象称为前滑,这一区域称为前滑区。
另外一部分的轧件落后于轧辊在该处的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此现象称为后滑,这一区域称为后滑区。
在轧制理论中,通常将轧件出口速度Vh与对应点的轧辊线速度之差同轧辊线速度的比称为前滑值设Sh为前滑值,V为轧辊的圆周速度,Vh为轧件出口速度,则有:Sh =(Vh -V)/V×100%=﹙V h t-Vt ﹚/Vt =﹙l h-l0﹚/l0×100%式中:lh-在时间t内轧出的轧件长度;l0—在时间t内轧辊表面任一点所走的距离按上面的公式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前滑比较容易,而且准确。
用下法实测:用冲子在轧辊表面上打出距离为L0的两个小坑,轧制后小坑在轧件上的压痕距离为Lh,代入公式就很容易得到前滑数值。
但是热轧时,轧件上两压痕之间距Lh是冷却后测量的,所以必须予以纠正为Lh=L’h[l+(t1-t2) ]其中L’h-轧件冷却后测得两压痕间的距离;α—轧件的线膨胀系数。
意义:(1)卷取机的线速度要大于轧辊速度,否则,带材会卷不紧。
为了使带材建立起张力,卷取机的线速度,必须要大于轧件的出口速度。
(2)连轧过程中必须保持各机架之间的速度协调。
连轧中如果不考虑前滑值,则会破坏秒流量相等条件。
可能造成拉带或者堆带现象。
(3)热轧机的轧辊与辊道的速度匹配,也必须考虑前滑的影响。
(4)用测定的前滑值,可确定稳定轧制条件下的外摩擦系数。
3、什么叫压下率(加工率)?在轧制过程中,材料的压下量与材料原始厚度之比叫压下率4、轧制过程的四个阶段?咬入条件?改善咬入条件的措施?1)开始咬入阶段:轧件开始接触到轧辊时,由于轧辊对轧件的摩擦力的作用,实现了轧辊咬入轧件,开始咬入为一瞬间完成。
轧制复习
返回
上页
4. 管材纵轧原理及工具设计
4.1. 管材纵轧时变形特点
4.1.1. 纵轧三种类型:空心、长芯棒、短芯头轧制;
两种咬入方式:如图20-2所示, 毛管首先与孔型侧壁点接触; 毛管首先与孔型槽抵点接触;
4.1.2. 变形过程:
1)压扁:由于毛管截面与孔型形状不一致,造成局部点接触,开始压扁; 特点:断面形状变化,周长、壁厚不变;无延伸; 2)减径:在径向接触应力作用下减径; 特点:平均直径减小,延伸;壁厚或增或减; 3)减壁:带芯棒(或芯头)轧管的最后阶段,在孔槽和芯棒组成的孔型加工下, 外径进一步减小,壁厚很快减薄,毛管迅速延伸; 特点:减径、减壁、延伸;
下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返回
上页
二辊时:
e R
b a
2
2
2
a 4
4a a b
2
2
1
2
b a
2 1 R 1 2 1 cos
2
a 4
1 ;;
4a
2
a b 2 ab cos 4 a b cos
1
2
下页
返回
上页
3.2.5.2. 变形区参数:如图1所示; A、辊距Bck:两轧辊间最小距离; D p D P B ck B、导板距Lck:两导板间最小距离; D p C、楕圆度系数: = Lck / Bck ; D 100 % p D、管坯总压下量(缩径量) Dp: D dq D P B dq E、管坯总压下率(缩径率) : F、顶头前压下量Ddq : D dq dq 100 % G、顶头前压下率 dq: Dp H、顶头前辊距Bdq : B dq B ck 2 c 0 . 5 l 3 tg 1 I、顶头前伸量c;顶杆位置 y; J、毛管外扩径量Dk : 毛管内扩径量dk : 式中:Dp---管坯直径;Dt---顶头直径; Dm---毛管直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轧钢基础知识最小阻力定律内容1、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有向各个方向移动的可能时,则物体内的各质点将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2、金属塑性变形时,若接触摩擦较大,其质点近似沿最法线方向流动,也叫最短法线定律。
3、金属塑性变形时,各部分质点均向耗功最小的方向流动,也叫最小功原理。
辊径对轧制带钢长度的影响在压下量相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辊径的轧制,其变形区接触弧长度是不相同的,小辊径的接触弧较大辊径小,因此,在延伸方向上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小,根据最小阻力定律可知,金属质点向延伸方向流动的多,向宽度方向流动的少,故用小辊径轧出的轧件长度较长,而宽度较小。
为什么在轧制生产中,延伸总是大于宽展?首先,在轧制时,变形区长度一般总是小于轧件的宽度,根据最小阻力定律得,金属质点沿纵向流动的比沿横向流动的多,使延伸量大于宽展量;其次,由于轧辊为圆柱体,沿轧制方向是圆弧的,而横向为直线型的平面,必然产生有利于延伸变形的水平分力,它使纵向摩擦阻力减少,即增大延伸,所以,即使变形区长度与轧件宽度相等时,延伸与宽展的量也并不相等,延伸总是大于宽展。
弹—塑性变形共存定律内容物体在产生塑性变形之前必须先产生弹性变形,在塑性变形阶段也伴随着弹性变形的产生,总变形量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之和。
由此:要求轧件具有最大程度的塑性变形,而轧辊则不允许有任何塑性变形。
要求选择弹性极限高,弹性模数大的轧辊,选择变形抗力小,塑性好的轧件。
由于弹塑性共存,轧件的轧后高度总比预先设计的尺寸要大,轧件轧制后的真正高度h 应等于轧制前事先调整好的辊缝高度h0,轧制时轧辊的弹性变形∆hn ,(轧机所有部件的弹性变形在辊缝上所增加的数值)和轧制后轧件的弹性变形∆hM之和,即:即h= h0+∆hn+∆hM轧件咬入条件:1、摩擦角大于咬入角时才能自然咬入2、咬入力和咬入阻力处于平衡状态3、摩擦角小于咬入角,不能自然咬入当轧件被轧辊咬入后开始逐渐填充辊缝,在此过程中,轧件前端与轧辊轴心连线间的夹角不断减小,表示轧辊对轧件的阻力与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向轧制方向倾斜,有利于咬入。
当轧件完全充满辊缝时,合力作用点的位置也固定下来,开始稳定轧制阶段。
由此:凡是能增大摩擦角、减小咬入角的措施都能帮助咬入,有以下几个措施可以改善咬入。
1)增加轧辊直径D2)减小压下量生产中有以下几个措施:1)用钢锭的小头先送入轧辊或以带有楔形端的钢坯进行轧制。
优点:保证顺利的自然咬入和进行稳定轧制,并对产品质量亦无不良影响。
2)强迫咬入3)改变轧件或轧辊的表面状态,以提高摩擦角。
4)合理的调节轧制速度,轧制速度提高,摩擦系数降低。
5增加轧件与轧辊的接触面积或采用合适的孔型侧壁倾角(在孔型轧制情况下)。
宽展影响因素1、压下量增加,宽展量也增加。
原因是变形区长度增加,使得纵向塑性流动阻力增加,根据最小阻力定律,金属横向运动的趋势增加。
2、在总压下量一定的前题下,轧制道次愈多,宽展愈小。
3、随轧辊辊径的增加宽展增加,原因是变形区长度增加,纵向流动阻力增加,流动会向宽度方向少量转移4、摩擦系数增加,宽展增加。
原因是轧辊形状系数随摩擦系数增加而增加,使变形区内纵向阻力增加。
5、低温阶段,生成氧化铁皮,摩擦系数增加,宽展增加。
高温阶段,氧化铁皮溶化起润滑作用,摩擦系数减小,宽展减小。
6、轧制速度升高,摩擦系数减小,宽展减小。
7、轧辊表面粗糙,摩擦系数大,宽展大。
8、合金钢的宽展比碳素钢大。
9、钢轧辊比铸铁轧辊轧制时的宽展大。
10、冷轧采用前后张力时,随张力增大,宽展减小。
孔型轧制概念轧槽:型钢是在带有轧槽的轧辊上轧制出来的。
在一个轧辊上用来轧制轧件的工作部分,即轧制时轧辊与轧件相接触的部分。
孔型:由二个或二个以的轧槽,在通过其轧辊轴线的平面上所构成的孔洞。
孔型组成:辊缝、圆角、侧壁斜度常用延伸孔型系统:1、菱-方孔型系统2、椭圆-方孔型系统3、椭圆-立椭圆孔型系统4、椭圆-圆孔型系统带钢表面粗晶区的形成和轧制状态有关:1)轧制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在轧件和轧辊接触部位存在难变形区,当轧制时润滑条件不好时,容易在表面层产生粗晶区,可以通过开启机架间冷却水来改善润滑。
2)沿轧件高向上变形分布是不均匀的,表面层变形小。
压下量分配不合理时,使得轧件表面层变形量小,从而产生粗晶。
粗晶区的存在会降低带钢的延伸率,冷弯性能变差。
不均匀变形理论:1)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金属流动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2)在几何变形区内,在轧件与轧辊接触表面上,尤其是毛化辊,不但有相对滑动,而且还有粘着,在粘着区轧件与轧辊之间无相对滑动。
3)变形不但发生在几何变形区内,也产生在几何变形区以外,其变形分布都是不均匀的,轧制变形区分为变形过渡区,前滑区,后滑区和粘着区。
4)在粘着区有一个临界面,在这个面上金属的流动速度分布均匀,且等于该处轧辊的水平速度。
摩擦机理:工具和工件的微观表面是由无数参差不齐的凸牙和凹坑构成。
当其接触时,凸牙与凹坑无规则地互相插入,在整个宏观相接范围(摩擦场)内,只有极少数相对孤立的点直接接触,真实接触率只占摩擦场面积的1%~10%。
在压力的作用下,接触面相对滑动时,这些相互嵌入的部分发生弹一塑性变形或切断,因而构成阻碍相互滑动的摩擦阻力。
摩擦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它不仅影响加工载荷,咬入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工件变形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工具磨损,同时也间接影响工件内部的组织、性能分布。
影响摩擦的因素1、由于变形热或热加工件使接触表面温度上升,从而使接触表面层组织发生变化;2、接触表面上原子的相互作用,会使局部熔化和焊接;3、润滑时,润滑剂的粘度、膜厚及其化学性质的作用;4、塑性加工条件:变形压力、温度、速度、材质、表面状态。
摩擦的特点:1)是在高压力下产生的摩擦。
金属所受的单位压力,热变形时100-150MPa,冷变形时500-2500MPa,接触面上承受的单位压力愈高,润滑就愈困难。
2)塑性成形时,摩擦情况是不断变化的。
接触面上金属各点的位移情况也不同,有滑动的,有粘着的。
由于金属的变形而不断产生新的接触表面,工具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受到磨损。
3)很多塑性成形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金属的组织和性能不断发生变化,表面状态也在变化。
钢的热轧:开轧1200℃至终轧900℃,奥氏体发生再结晶、晶粒长大。
摩擦对金属成形时的影响:1)改变金属所处的应力状态,使变形力增加,能耗增多。
例如,热轧薄板时可使载荷增加20%甚至1倍以上。
2)引起工件变形不均匀。
金属塑性成形时,因接触表面摩擦的作用而使金属质点流动受到阻碍,使工件各部分变形的发生,发展极不均匀。
3)金属的粘结。
外摩擦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促使表层金属质点或氧化物从变形工件上转移到轧辊表面,产生轧辊表面粘结金属的现象,这显著缩短轧辊使用寿命,损伤产品的表面质量。
4)轧辊磨损。
在产生轧辊磨损的三种原因即摩擦磨损、化学磨损和热磨损中,摩擦磨损是主要的。
板带轧制时,常使辊形和辊面受到破坏,而影响板形和板表面质量。
型钢轧制时,常使孔型局部磨损而影响型材形状尺寸精度。
摩擦分类1、干摩擦:在轧辊与轧件两洁净的表面之间,不存在其他物质。
这种摩擦方式在轧制过程中不可能出现,但在真空条件下,表面进行适当处理后,在实验室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再现这种干摩擦过程。
2、边界摩擦:在接触表面内,存在一层厚度为百分之一微米数量级的薄油膜。
其特性是可以承受高的载荷,同时对各层间剪切抵抗不大。
在边界润滑条件下,摩擦系数很小,就是因为各层之间剪切抗力很小。
3、液体摩擦:在轧件与轧辊之间存在较厚的润滑层(油膜),接触表面不再直接接触。
例如在高速冷轧润滑情况下,属此类润滑。
4、混合摩擦(半干摩擦和半液体摩擦):半干摩擦是干摩擦与边界摩擦的混合,部分区域存在粘性介质薄膜,这是在润滑表面之间,润滑剂很少的情况下出现的。
半液体摩擦为液体摩擦与干摩擦或者与边界摩擦的混合。
在这种情况下,接触物体之间有一个润滑层,但没有把接触表面之间完全分隔开来。
在进行滑动时,在个别点上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处相啮合,即出现了边界摩擦区或干摩擦区。
在工艺润滑的冷轧变形区中常出现。
冷轧时的摩擦系数影响因素1、咬入时1)轧件材质的影响:碳含量0.08~0.25%,锰含量0.27~0.65%范围内,化学成分对咬入摩擦系数无影响2)润滑条件的影响:当钢带进入轧辊时,使润滑膜的形成条件变差,润滑条件对咬入摩擦系数有一定影响。
3) 轧制速度的影响:随轧制速度的增加,咬入摩擦系数下降。
4)轧辊材质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轧辊及润滑最大咬入角/(°) 咬入摩擦系数光滑研磨辊,矿物油 3-4 0.052-0.07铬钢辊,中等研磨,矿物油 6-7 0.105-0.12无润滑粗糙辊 >8 0.1502、稳定轧制时1)轧件温度的影响:轧件温度增加时摩擦系数增加。
2)轧辊表面粗糙度:摩擦系数μ随轧辊表面粗糙度增加而增大3)轧件化学成分:碳钢轧制采用润滑时,轧件化学成分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
奥氏体不锈钢轧制时,由于存在轧辊粘结趋势,其摩擦系数通常比碳钢的增10~20%。
4)润滑剂粘度:通常油膜厚度随润滑剂粘度增加而增加,因此,摩擦力也随之下降。
5)轧制速度:在润滑条件下,油膜厚度与轧制速度成正比,因此当轧制速度增加时,摩擦系数下降。
6)道次压下量:道次压下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取决于轧件表面粗糙度以及加工硬化程度。
当钢带表面粗糙时,退火的和加工硬化的钢带的摩擦系数随压下量的增加而降低。
当轧制的钢带表面光滑时,退火钢带的摩擦系数随压下量的增加而增加,加工硬化钢带的摩擦系数保持不变。
轧制力轧制单位压力的概念:当金属在轧辊间变形时,在变形区内,沿轧辊与轧件接触面产生接触应力,通常将轧辊表面法向应力称为轧制单位压力,将切应力称为单位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