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

合集下载

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

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

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踪念玉【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7(015)022【摘要】目的:探讨对子痫前期产妇进行多普勒超声脐带血流参数测定、产前血压测定、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预测其妊娠结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徐州市沛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及分娩的110例子痫前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子痫前期组(有重度子痫前期产妇55例)和轻度子痫前期组(有轻度子痫前期产妇55例).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分娩的3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产妇的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妊娠结局(包括新生儿的体重、1 min Apgar评分和胎儿生长受限情况等指标)、脐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脐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S/D 值.结果:1)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的SBP、DBP、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PI、RI和S/D值均更高(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的SBP、DBP、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PI、RI和S/D值均更高(P<0.05).2)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新生儿的体重和1 min Apgar评分均更低(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新生儿的体重和1 min Apgar评分均更低(P<0.05).对照组产妇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3.33%(1/30),轻度子痫前期组产妇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20.00%(11/55),重度子痫前期组产妇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38.18%(21/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痫前期产妇进行多普勒超声脐带血流参数测定、产前血压测定、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预测其妊娠结局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总页数】3页(P9-11)【作者】踪念玉【作者单位】徐州市沛县中医院彩超室,江苏徐州 22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相关文献】1.血浆 Lp-PLA2、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J], 张英;王琨;赵长新;杨伏猛;姜建东;曹金霞2.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 [J], 刘艳华3.早孕期产前筛查标志物及D-二聚体水平预测母体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J], 褚雪莲;陈益明;顾琳媛;陈怡洁;谢真;李俐瑶;宁雯雯;汪晓莹4.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J], 郝井志;李清5.联合检测血清BN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II对产妇产后出血预测的应用价值 [J], 曹元秀;姚建均;刘双林;冉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血清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血清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梁志冬;欧琳霞;陈岁容【摘要】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38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均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顺产190例(顺产组),剖宫产198例(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相关预测价值.结果顺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2.63%,明显低于剖宫产组的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产妇的出血量为(331.87±43.85)mL,明显少于剖宫产组的(460.12±43.4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产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48±0.77)mg/L和(1.51±0.62)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产后出血者D-二聚体水平为(2.27±0.81)mg/L,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者的(1.09±0.76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2.32±0.76)mg/L,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者的(1.14±0.7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和产后未出血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绘制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ROC曲线,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6.8%,曲线下面积为0.800.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而且D-二聚体水平对出血量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erum D-dimer expression level on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88 cases with maternal delivery (with no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disease)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Guangzhou Huad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reviewedretrospectively, incluuding 190 of natural birth (natural birth group), and 198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cesarean section group). The levels of plasma D-dimer,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amou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OC curve was drawn to analyz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erum D-dimer expression level on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sults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 in natural birth group was 2.6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2.12%in cesarean section group (P<0.05). The amou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natural birth group was (331.87 ± 43.85) m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460.12 ± 43.44) mL in cesare an section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prenatal D-dimer in natural birth group and cesarean sec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48±0.77) mg/L and (1.51±0.62) mg/L,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natural birth group, the level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2.27±0.81) mg/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09 ± 0.766) mg/L in patients without postpartum hemorrhage (P<0.05). In cesarean section group, the level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2.32±0.76) mg/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14 ± 0.71) in patients without postpartum hemorrhage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dimer level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without postpartum hemorrhage between the natural birth group and cesarean section group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draw the ROC curve of serum D dipolymer level,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83.3%, and the specificity of 76.8%, with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0.800. ConclusionThe D-dimer level increase indicates that postpartum hemorrhage has higher incidence, and the level of D-dimer has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for bleeding volume.【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10【总页数】3页(P1376-1378)【关键词】血清D-二聚体;剖宮产;顺产;产后出血;预测价值【作者】梁志冬;欧琳霞;陈岁容【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800;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800;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6+1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病,也是妊娠分娩生理过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2]。

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

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

2123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 第25卷 第13期 IMHGN,July 2019,Vol. 25 No. 13 子痫前期属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妊娠期并发症,即产妇妊娠满20周后血压呈现为持续升高状态,所以患者表现也以头痛、血压上升、尿蛋白升高、上腹部不适以及肝功能障碍等为主[1]。

子痫前期有两个病程,即轻度、重度,无论哪个病程均会对产妇的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有学者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子痫前期产妇分娩前的血浆D-二聚体、血压对预后有直接影响,而且检测子痫前期产妇的脐带血流参数,可以为妊娠结局的预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2-3]。

基于此,本文为了进一步验证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随机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7例子痫前期产妇以及43例健康产妇为观察对象,展开了如下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7例子痫前期产妇为观察对象,以产妇病情进展为依据划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51例)与重度子痫前期组(36例),并选择同期于本院成功分娩的43例健康产妇纳入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年龄范围22~38岁,年龄(29.21±4.04)岁,孕周范围21~38周,孕周(39.69±2.20)周;轻度组产妇年龄范围21~39岁,年龄(29.50±4.18)岁,孕周范围23~40周,孕周(39.74±2.07)周;重度组产妇年龄范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刘艳华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77100 【摘要】 目的 探讨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7例子痫前期产妇为的观察对象,以产妇病情进展为依据划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51例)与重度子痫前期组(36例),并随机选择同期于本院成功分娩的43例健康产妇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产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血压、脐血流阻力指数(RI)、脐血流搏动指数(PI)、脐动脉舒张压血流峰速比值(S/D)以及妊娠结局。

D-二聚体在妊娠子痫前期孕产妇产后出血测定的预测价值

D-二聚体在妊娠子痫前期孕产妇产后出血测定的预测价值

D-二聚体在妊娠子痫前期孕产妇产后出血测定的预测价值陈玉芝;丁红娟;郑小玲;杨卫兵【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7(030)005【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妊娠子痫前期孕产妇产后出血测定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妊娠子痫前期孕产妇148例,均于分娩前1d及分娩后1d进行D-二聚体检测和总出血量测定,根据出血量分为对照组(116例)和出血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分娩前1d D-二聚体和分娩后1d 总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148例子痫前期孕产妇中,产后出血率为21.62 %(32/148),出血组孕产妇的D-二聚体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曲线下面积为0.7934,95% CI为0.7012~0.8841,最佳切割点为D-二聚体值为2009.61mg/ml,灵敏度为71.87%,Youden指数为0.4342.结论:D-二聚体可以作为妊娠子痫前期孕产妇产后出血的评价参考指标,预测截断值为2009.61mg/ml,对预防产后出血及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Objective:To discus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D-dimer determination of maternal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preeclampsia pregnancy.Methods:148 patients in preeclampsia pregnancy treated in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and the D-dimer and total blood loss of all patients were detected in the 1d before and after delivery,the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hemorrhage group (3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16 cases) according to the blood loss,at las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dimer in the 1 d before delivery and the total blood loss in the 1 d after delivery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compared.Results: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 in 148 cases of early stage preeclampsia pregnancy was 21.62% (32/148).The D-dimer value of hemorrh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7934,the 95% CI was 0.7934~0.8841,the best cutting point for the value of D-dimer was 2009.61 mg/ml,the sensitivity was 71.87%,and the Youden index was 0.4342.Conclusion:D-dimer can serve as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maternal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preeclampsia pregnancy,and the forecast cutoff value is 2009.61mg/ml,which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even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guaranteeing maternal and children safety.【总页数】3页(P633-635)【作者】陈玉芝;丁红娟;郑小玲;杨卫兵【作者单位】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梅州 514300;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梅州514300;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梅州 514300;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梅州51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4+4【相关文献】1.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 [J], 踪念玉2.D-二聚体测定对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效果分析 [J], 安冬3.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J], 甄妙平;张民乐;张淑芬4.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 [J], 刘艳华5.血浆PDW、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中的预测价值[J], 王爱华;杨奕梅;孙宇;包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作者:洪占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PT、APTT、TT、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100例临产孕妇组与50例妇科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数据比对照组数据高的指标是FIB、D-D这两项(P0.05)。

结论:在临产前,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和D-D浓度水平对诊断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至关重要。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四项;D-D水平;临床意义孕妇与胎龄会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妊娠后期症状更加明显,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等活动增加了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可能性,这些虽然可以作为产后有效止住孕妇出血的条件,但是也是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导火线。

为了分清机体止血和凝血的时间、血液变化情况、及时查处相关疾病、减少产妇出现不必要的出血和血栓阻塞性疾病,以下的四个凝血指标就是实现这些的关键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

D-D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血浆,D-D测定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

为及早发现临产孕妇凝血功能障碍,预防DIC的发生,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等待生产的100例产妇的D-二聚体(D-D)和四项凝血指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产科共15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临产孕妇为治疗组,50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在年龄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平均年龄都在26岁左右;另在既往有无出血、有无血栓性疾病、有无肝肾疾病上经调查都显示的是没有,并且150例患者近期都没有服用过止血药或凝血药。

1.2 标本采集为了检测D-D及四项凝血指标PT、APTT、FIB、TT,所以就需要血浆才能得出实验结果。

临产产妇凝血四项、D-二聚体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产产妇凝血四项、D-二聚体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产产妇凝血四项、D-二聚体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何亚楠【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20)012【总页数】3页(P75-77)【作者】何亚楠【作者单位】450000 河南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临产产妇凝血功能改变对于围生期结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孕产妇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发生率具有显著上升趋势[1]。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是评估孕产妇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PT 或者APTT 延长提示凝血功能下降,出血风险上升[2];D-二聚体(D-dimer,D-D)能够评估孕产妇体内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表现,并能够提示孕产妇体内血栓形成风险[3,4];血栓弹力图(thrombus elastograph,TEG)能够通过动态反映孕产妇血凝过程,动态分析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功能,进而较为理想地评估孕产妇的凝血-抗凝状态[5,6]。

部分研究探讨分析了PT 或APTT 等凝血指标在评估围生期高危孕产妇出血风险中的作用,认为PT、APTT 延长、Fib上升等均是导致不良围生期结局的重要风险,但对于血栓弹力图的分析研究不足。

为进一步评估临产产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从而为孕产妇围生期凝血功能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临产产妇110例,探讨相关凝血指标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临产产妇110例(观察组),其中年龄22~37 岁,平均(28.43±6.43)岁;孕周37~40 周,平均(39.01±2.03)周。

纳入标准:①孕周≥37 周;②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

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

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

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2-10-14T02:27:03.58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3期作者:王勇[导读] 选同期进行体检的68例健目的:分析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产检的68例产妇设为研究组,另康女性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

结果:研究组D-二聚体、Fbg水平较对照组更高王勇贵州省瓮安县珠藏镇中心卫生院贵州黔南州 550400【摘要】选同期进行体检的68例健目的:分析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产检的68例产妇设为研究组,另康女性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

结果:研究组D-二聚体、Fbg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且PT水平更低(P<0.05),两组T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D-二聚体、Fbg水平最低,PT、aPTT水平最高,其次为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临产期(P<0.05);不同妊娠时期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有助于评估产妇凝血情况是否异常,及时进行血栓与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

【关键词】D-二聚体;凝血四项;临产妇;诊断妊娠这一生理过程会导致女性机体发生复杂变化,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会受到影响而出现生理改变,特别是临产妇,体内凝血因子会明显升高[1]。

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是评估产妇纤溶-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可反映凝血因子含量变化,判断血栓性疾病发生风险[2]。

本研究即选择于我院产检产妇与健康女性作为对比,明确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的诊断价值,现有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产检的68例产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68例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年龄21~34岁,平均(27.89±3.81)岁。

产妇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产妇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产妇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姑里布斯旦.肉孜新疆克州人民医院产科,新疆克州 845350[摘要] 目的 虽然目前产妇意外死亡的概率逐年下降,但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依然是造成产妇意外死亡的重要诱因,本人通过笔者的长期实践来讨论对产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方法 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5月入院的产妇D-二聚体检测正常的产妇2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

20例作为晚孕组,20例作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发组(DiC组)。

对产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

结果 经过检测,观察组D二聚体为(0.15±0.71)μg/mL,晚孕组D二聚体为(1.43±1.12)μg/mL,DiC组D二聚体为(14.08±8.53)μg/m L。

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为(3.25±0.4)g/L,晚孕组纤维蛋白原为(4.24±0.92)g/L,DiC组纤维蛋白原为(1.31±0.95)g/L。

DiC组与晚孕组中的产妇体内D二聚体均超出正常范围,之间差距达到20倍以上,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产妇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在DiC组中含量大幅降低,同比观察组与晚孕组的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产妇D-二聚体检测对预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产妇;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9(b)-0170-02D-二聚体(D-Di mer )是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应用Latex法和ELiSa法可以检测血浆、血清和尿液中的D-二聚体浓度,它为血栓与止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被当做体内高凝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上升的重要数据被学者专家广泛接受。

而这两种因素是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重要因素。

双胎孕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双胎孕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山东 医药 2 1 0 1年第 5 卷第 6期 l
双胎孕 妇 产前 血浆 D 二 聚体 水平 一 变化及 意义
王 欲, 杜 鹃’
( 中国医科 大学 附属盛京 医院 , 阳 100 ) 沈 104
摘要 :目的 观察双胎孕妇 产前 母体 D二 聚体水平 变化 , . 并探讨 其意义 。 方法 检测 2 例 双胎孕 妇 ( 6 观察
1 资料与方 法
(74 1 .8±1 8 )s D ( 8 . 3± 9 .7 g L 对 .6 、 D 49 2 39 3 ) / ;
照 组 P (06 T 1 .4±0 7 )s I R 0 8 . 6 、N . 9±0 0 、 F T .8 A I
( 4 8 2 5 )8F 4 3 0 6 )g L , ’ 1 . 1 2 . 1± .2 "g( .9± .5 / 、T ( 7 7 x I I ±16 .0)sD (3 . 1±17 3 ) 、 D 20 1 4 .9 L 。除 血 浆
体血液不但呈高凝状态 , 继发性纤维溶解也增强。
关键词 : 双胎妊娠 ; 孕妇 ; . D 二聚体 ; 维蛋 白原 纤
中 图分 类 号 : 74 2 R 1. 3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022 6 2 1 )60 5 -2 10 -6 X(0 1 0 -0 20
D二 聚体 ( D) 一 D 是交 联 纤维 蛋 白在纤 溶酶 降 解 下产生 的纤 维蛋 白 ( ) 解 产 物 ( D ) 原 降 F P 的一 个 片 段, 是诊 断继 发 性 纤 溶 亢 进 特 异 性 较 强 的指 标 , ] 可用于 监测分娩 前后母 体凝血 与纤维蛋 白溶解 的变 化 。2 1 00年 1~ 6月 , 我们 检 测 并 比较 了双 胎 孕 妇 和单胎孕妇 产前 血浆 D D水平 。现报 告如下 。

D-二聚体定量测定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D-二聚体定量测定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D-二聚体定量测定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测定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D-二聚体定量检测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分娩前24小时内D-二聚体测量值与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的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截断值。

结果150例患者分娩前24小时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并发产后出血28例,发生率18.67%(28/15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产后出血组比对照组分娩前24小时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1)。

ROC曲线下方面积为O.848,其标准误差为0.042,95%可信区域为0.766—0.930。

最佳临界值为2.26mg/L,此时特异度为66.4%,灵敏度为92.9%,youden指数0.593。

结论D-二聚体定量测定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预测有较高价值,以2.26mg/L作为预测截断值最合适。

关键词:D-二聚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Predictive Value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D-dimer on Postpartum Hemorrhage from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D-dimer on postpartum hemorrhage from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Methods :150 cases of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ive them D-dimer detection analysis, and do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between 24 hours before delivery and the two D-dimer measurements and blood loss within 24 hours after delivery quantity .Finally, analyze the prediction of truncat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syndrome of pregnancy and its value using ROC curve. Results the two D- dimer levels of the 150 patients 24 hours before deliver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mong them, 28 cases generat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he incidence was 18.67% (28/150);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in the aspect of 24 hours before delivery D-dimer levels,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 between the two groups.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as O.848, and its standard error is 0.042,95% CI 0.766-0.930 region. Best critical value of 2.26mg / L, this time a specificity of 66.4%, a sensitivity of 92.9%, youden index of 0.593. Conclusion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D-dimer on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has high value in predic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he most appropriate cutoff value to predict is 2.26mg/L.Keywords: D-dimer;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postpartum hemorrhage目前国内已有D-二聚体定性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意义的报道,暂未见有定量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中的预测相关报道。

D-二聚体在妊娠子痫前期孕产妇产后出血测定的预测价值

D-二聚体在妊娠子痫前期孕产妇产后出血测定的预测价值
陈玉芝 丁红娟 郑小玲 杨卫兵
( 梅州 市 丰顺县 人 民医 院

梅州 5 1 4 3 0 0 )
要: 目的 : 探讨 【 ) I 二 聚体 在 妊 娠 子 痫 前 期 孕 产 妇 产 后 出 血 测定 的 预测 价 值 。方 法 : 选取某院 2 0 1 3年 1月 ~ 2 0 1 6年 1月 收
2 1 . 6 2 ( 3 2 / 1 4 8 ) , 出血 组 孕 产 妇 的 【 ) _ 二 聚体 值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曲线 下 面 积 为 o . 7 9 3 4 , 9 5 C I 为0 . 7 0 1 2 ~0 . 8 8 4 1 , 最 佳 切 割 点 为
I ) . 二 聚体 值 为 2 0 0 9 . 6 1 mg / ml , 灵敏度为 7 1 . 8 7 , Y o u d e n指 数 为 O . 4 3 4 2 。结 论 : I ) _ 二 聚 体 可 以作 为 妊 娠 子 病 前 期 孕 产 妇 产 后 出血 的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产 妇 产 后 出 血 进 行 评 估 , 最 佳 阳 性 界 值 为 不 同 切 割 点 线 的
灵 敏度 和 特 异 性 存 在 相交 时 的 测定 值 。
2 结 果
2 . 1 两组孕产妇 I ) I 二 聚 体值 比较 1 4 8 例子痫前 期 孕产 妇 中 , 产后 出血率 为 2 1 . 6 2 ( 3 2 / 1 4 8 ) , 即 出血 组 3 2 例, 对 照组 1 1 6例 。对 两 组 孕 产 妇 的 I ) _ 二 聚体值进行分析 , 出血 组 孕 产 妇 的 【 ) _ 二 聚 体 值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组 间 比较 差 异 显 著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O 1 ) 。

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变化,检验价值研究岑明星

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变化,检验价值研究岑明星

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变化,检验价值研究岑明星发布时间:2023-06-15T08:19:42.96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岑明星[导读] 目的分析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变化和检验价值。

宿迁市钟吾医院检验科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目的分析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变化和检验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建档并产检的孕妇为对象,筛选其中100例进行研究。

按照妊娠不同时期将100例孕妇分组,设置为早、中、晚期和临产期,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对比两组差异。

结果随着孕期延长,孕妇血浆D-二聚体升高,临产前水平达到最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产前孕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不同时期凝血酶时间明显短于孕期且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

但早中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差异无意义,P>0.05。

结论孕妇随着妊娠孕周增加凝血功能指标会发生改变,监测其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变化能够有效预防产中、产后异常出血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血浆D-2聚体;孕妇;妊娠时期;凝血四项;检验价值Study on the change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plasma D-dimer and coagulation in pregnant wome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regnancyCen Mingxi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Zhongwu Hospital,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38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plasma D-dimer and coagulation in pregnant wome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regnancy. Method: Pregnant women who were registered and undergo prenat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100 of them were screened for study. 100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of pregnancy, set at early, middle, late, and perinatal stages, and their plasma D-dimer and coagulation indicators were measur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s the pregnancy period prolonged, the plasma D-dimer levels of pregnant women increased, reaching the highest level before delivery,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Pre partum pregnant women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pro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thrombin time compared to pregnancy, with higher levels of fibrinoge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our coagulation indicators among early,middle, and late pregnant women, P>0.05. Conclusion: Pregnant women's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icators will ch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gestational age. Monitoring their plasma D-dimer and coagulation chang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bnormal bleeding during and after childbirth, which is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safety of mother and baby.Keywords: plasma D-2 polymer; pregnant woman; Pregnancy period; Coagulation four items; Test value妊娠属于多数女性需要经历的特殊生理时期,通长时间为280天、40周左右,根据不同时期可分为孕早期(1-13周)、中期(14-27周)、晚期(28周后)[1]。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意义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意义

期诊 断与防治 , 有重要 意义。 具
参 考 文 献 1 侍庆 , 建平 , 毛 王敏 敏 , . 产 后 出 血 致 弥 散 性 血 管 内 等
凝仪检测 , 方法采用免 疫 比浊 法 ,测定用 标准 品 、 控物 、 质
试 剂 盒 均 由 德 国 D d ef gMab G H 生 产 。 aebh n ru i MB
2 邱志琦, 美珠 , 钜泉 , .3 实验及 D一二 聚体 定 李 招 等 P 量检 测在 产科 疾病合并 D C诊 断 中的临床应 用[ ] I J .中
国现 代 医 生 ,0 9 4 ( 7 : 2 2 0 ,7 2 ) 1 0—1 1 2.
临产孕妇与健康非孕妇女组 比较血浆 D一 二聚体水平 明显升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结果见表 1 。 P< . 1 ( )
反 映 DC的 敏 感 指 标 , 定 其 血 浆 水 平 有 助 于 判 断 临 产 孕 I 测 妇 的凝 血 功 能 状 态 。本 文 对 9 5例 临 产 孕 妇 血 浆 D 一二 聚 体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致孕妇死亡的 主要 原 因之一 , 科某些 疾病 如胎 盘早 剥 、 产 死胎滞留 、 妊高征等疾病常有出凝血功能紊乱 即使 未达到 D C时 , I 体内各种 DC实验指标也常有异常 , I 其中 以妊高征 患 者 的 D二 聚 体 水 平 升 高更 为 明显 本 文 结 果 显 示 : 产 4 临 孕妇血浆 D一二 聚 体 水 平 明 显 高 于健 康 非 孕 妇 ( P<
表 l 临 产 孕 妇 与 健 康 非 孕 妇 女 D一二 聚 体 检 测 结 果
( ±s )
3 谢 少武 .探 讨 D — D和 Fb检测在 D C孕产妇诊 疗中 i I 的应 用价值 [ ]南华 大学学报 ・医学版 ,09 3 ( ) J 20 ,7 5 :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
1 . 3 3 mg / I ) 、 1 . O 7 ~2 . 2 7 mg / I ( 平均 1 . 3 7 mg / L ) , 二 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 0 5 ) 。对 照 组 、 临产 组妇 女 血 浆 D - D质 量 浓度 的
9 5 参考 范围分别为 : <O . 4 5 mg / l ( 9 5 V o C I : o . 3 O ~O . 4 8 ) 、 <2 . 7 5 mg / L ( 9 5 C I : 2 . ( ) ( ] ~3 . O 0 ) 。临产组产 妇产前血浆 I ) I D 质 量

, 验医学杂志2 0 1 4年 5 月第 3 5卷第 l o期 I m J L a b Me d , Ma y 2 0 1 4 , V o 1 . 3 5 , N o . 1 0

1 2 53 ・

临床检 验 研究 论著 ・
临产 孕 妇血 浆 D一 二 聚体 水 平对产 后 DI C的预测 价 值
郑 君 , 张春花 , 林 森。 ( 1 . 淮安 市妇 幼保 健 院检 验科 ; 2 . 淮安 市妇 幼保健 院产科 ; 3 . 淮安 市第二 人 民 医院检 验科 , 江 苏淮安 2 2 3 0 0 2 )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血 浆 D - . : - 聚体( D - D) 水 平 对 产 后 出血 所 致 弥 漫 性 血 管 内凝 血 ( D I C ) 的预 测 价 值 。方 法 选择 正 常 足 月 ( 孕周不低 于 3 7周 ) 的临产孕妇 1 5 6例 作 为 临 产 组 , 并按 分娩方 式分为顺 产组 ( n 一1 0 2 ) 和剖 宫产组 ( n 一4 4 ) 。临产组 中, 将 产后 2 4 h 内出血量大于 5 0 0 mI 的 l 8例 产 妇 作 为 产后 出血 组 。 选 择 1 2例 D I C产 妇 作 为 D I C组 , 同期 健 康 的 非 妊 娠 妇 女 9 2例 作 为 对

D-二聚体检测在产科DIC患者中检验价值

D-二聚体检测在产科DIC患者中检验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40 期2019 Vol.6 No.40136D-二聚体检测在产科DIC患者中检验价值尹继梅(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邳州 221300)【摘要】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产科DIC患者中检验价值。

方法 收集产科DIC患者32例和健康育龄妇女对照32例用凝血功能检测仪CS5100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

采用免疫比浊法,实验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说明书操作,对其D-二聚体进行测定。

结果 产科DIC患者经治疗缓解后血液D-二聚体的浓度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但仍高于育龄妇女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产科DIC中具有较高检验价值。

【关键词】D-二聚体检测;产科;DIC患者;检验【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0.136.02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意思。

产科DIC患者在临床比较凶险,病情进展快,很让人担心,如何早期发现病人早期特征性指标,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一直进行不懈的努力,试图发现能够反应DIC患者发生的检测项目出现,来反映患者当前正要发生危险情形,以便采取及时应对措施。

由于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近年来,这类项目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了医学界专家的重视,如产科患者常因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致心、肾等多脏器功能不全,随病情加重进而可导致全身多脏器出血而死亡。

如何早期发现预测,对于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尤为重要。

经过临床测定与试验发现D-二聚体与产科DIC具有相关性,因此这就需要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

现在,有很多研究认为产科DIC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凝血系统被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问题;还有异常促凝物质可能引起促凝和导致凝血活性的增高,还可能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

孕期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及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关系

孕期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及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关系
36~40 周),体 质 量 指 数 (
25.
6±3.
2)
kg/m2 ,均
为初 产 妇,有 流 产 史 620 例,新 生 儿 出 生 体 质 量
使用 ROC 曲线分析 D二聚体水平对血栓栓塞症预
测效能.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孕期及产褥期血 D二聚体水平变化
观察组 孕 期 及 产 褥 期 血 D二 聚 体 水 平 均 高 于
ha
to
fo
t
he
rwomen (
P <0.
05).TheDd
ime
rl
e
ve
l(
1.
97
pa
gn
ghe
mg/L)a
tpo
s
t
r
t
um24hhadt
heh
i
s
tva
l
uef
o
rp
r
ed
i
c
t
i
ngvenoust
hr
omboembo
l
i
smo
c
cu
r
r
enc
e,wh
i
chs
ens
i
t
i
v
i
t
pa
ghe
后 24h、
72h 取空腹 静 脉 血 清. 免 疫 比 浊 法 检 测 D
期 D二聚 体 水 平 无 差 异 (
b
e
iCi
t
opl
e

sHo
spi
t
a
lof HenanPr
ov
i

临产孕妇D-二聚体监测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临产孕妇D-二聚体监测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临产孕妇D-二聚体监测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吴剑锋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
【年(卷),期】2018(029)005
【摘要】目的:研究产前及产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产后/产前D-二聚体的比值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产后出血的孕妇92例为产后出血组,无产后并发症的产妇139例为正常生产组,监测两组产前及产后D-二聚体的动态,记录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组的产前D-二聚体含量较正常生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D-二聚体含量和产后/产前D-二聚体的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及产后的D-二聚体含量和产后/产前D-二聚体的比值与产后出血存在相关性,动态监测产妇D-二聚体的含量对预防产后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3页(P28-29,49)
【作者】吴剑锋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广东佛山 528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 IC的预测价值 [J], 郑君;张春花;林森
2.临产孕妇监测D-二聚体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J], 唐万兵
3.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凝血4项检测预测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J], 路琳君;孙梦甜;刘春晖;张海涛
4.D-二聚体水平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预测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J], 蒲玉华
5.临产孕妇D-二聚体监测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J], 姜叶娟;朱红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价值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价值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价值周晔;顾玮;林婧;侯燕燕【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37)002【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预测子(癎)前期发病中的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建卡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资料共计13 285例,所有孕妇均定期产检,随访至产后3个月并收集相关资料.其中有10 623例为无妊娠合并症的正常孕产妇,作为正常对照组;有577例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91例为子(癎)前期患者,作为子(癎)前期组对象,其中214例为轻度子(癎)前期,77例为重度子(癎)前期.所有研究对象在孕32周~34周间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分析D-二聚体在预测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经T检验表明,子(癎)前期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而妊娠期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轻、重度子(癎)前期组间D-二聚体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 =0.728).通过Pearson双变量相关法研究D-二聚体水平与各妊娠结局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二聚体水平越高,产后出血量越大,早产和难产率也越高,而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生体质量均越低.应用Logistics回归方程证实了孕晚期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可预测子(癎)前期的发病.并应用ROC曲线计算得出D-二聚体的预测界值为0.995 mg/L时,其预测敏感度为95.8%,相对危险度为7.3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子(癎)前期发病的实验室指标,且其与各种不良妊娠结局均有相关性,D-二聚体预测子(癎)前期发病的界值为0.995 mg/L,其预测敏感度为95.8%,相对危险度为7.35.【总页数】6页(P87-91,101)【作者】周晔;顾玮;林婧;侯燕燕【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4+5【相关文献】1.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 [J], 踪念玉2.ROC 曲线评价血浆 D-二聚体水平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价值 [J], 靳桂香;孙珍妮;刘品;于小玲3.血浆中D-二聚体、vWF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价值 [J], 何丽桥;李妹燕;黄春传;陈发钦4.脐带血流参数、产前血压、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 [J], 刘艳华5.不同阶段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栓塞化疗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J], 张志成; 郑锐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研究论著・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郑 君1,张春花2,林 森3(1.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2.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3.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223002)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正常足月(孕周不低于37周)的临产孕妇156例作为临产组,并按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02)和剖宫产组(n=44)。

临产组中,将产后24h内出血量大于500mL的18例产妇作为产后出血组。

选择12例DIC产妇作为DIC组,同期健康的非妊娠妇女92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产后24h出血总量,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D‐D质量浓度。

血浆D‐D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评价采用非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

结果 血浆D‐D质量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临产组、产后出血组、DI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血浆D‐D质量浓度分别为1.12~1.81mg/L(平均1.33mg/L)、1.07~2.27mg/L(平均1.37m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临产组妇女血浆D‐D质量浓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45mg/L(95%CI:0.30~0.48)、<2.75mg/L(95%CI:2.00~3.00)。

临产组产妇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与产后出血量无明显相关性(r=0.319,P=0.170),而二者在产后出血组、DIC组产妇中呈中等相关(r分别为0.470、0.643,P分别为0.048、0.024)。

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95%CI:0.715~0.983);临界值不低于3.0mg/L时,可获预测最佳敏感性(91.7%)及特异性(66.7%)。

结论 D‐D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DIC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应制定专门的参考范围。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后出血; 预测; D‐二聚体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4.10.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130(2014)10‐1253‐03ThepredictivevalueofplasmaD‐dimerlevelofpregnantwomeninlaborforpostpartumDICZhengJun1,ZhangChunhua2,LinSen3(1.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Huai′anMaternity&InfantHealthHospital;2.DepartmentofObstetrics,Huai′anMaternity&InfantHealthHospital;3.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Huai′an,Huai′an,Jiangsu223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predictivevalueofplasmaD‐dimer(D‐D)levelofpregnantwomenforpostpartumhem‐orrhagecauseddisseminatedor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Methods 156pregnantwomeninlaborwithnormalfulltermpregnancy(notlessthan37weeksofgestationalperiod)wereservedaslaborgroupwhichwassubdividedintonaturallaborgroup(n=102)andcaesareansectiongroup(n=44)accordingtothemodeofdelivery.Inlaborgroup,18puerperassufferinghemorrhagegreaterthan500mLwithin24hpostpartumwereservedaspostpartumhemorrhagegroupand12puerperaswithDICasDICgroup.92healthynon‐pregnantwomeninthecorrespondingperiodwereservedascontrolgroup.Thetotalvolumeof24hpostpartumhemorrhagewasdetectedandtheplasmaD‐DconcentrationwasmeasuredbySTA‐CompactAutomaticCoagulationAnalyzer.Non‐parametric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analysiswasemployedtoevaluatethepredictiveperformanceofplasmaD‐DforpostpartumDIC.Results GroupswithplasmaD‐Dfromlowtohighconcentrationwerethecontrolgroup,laborgroup,postpartumhemorrhagegroupandDICgroup,successively,andpairwisecomparisonshowedthedifferences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1).ThemassconcentrationofplasmaD‐Dofpuerperasinnaturallaborgroupandcaesareansectiongroupwere1.12-1.81mg/L(average1.33mg/L)and1.07-2.27mg/L(average1.37mg/L),respectively,showing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95%referencerangesofplasmaD‐Dmassconcentrationofwomeninthecontrolgroupandlaborgroupwere<0.45mg/L(95%CI:0.30-0.48)and<2.75mg/L(95%CI:2.00-3.00),respectively.Inlaborgroup,theantenatalplasmaD‐Dmassconcentrationshowednoobviouslycorrelationwiththepostpartumhemorrhagevolume(r=0.319,P=0.170),whiletheydemonstratedmediumcorrelationinpostpartumhemorrhagegroupandDICgroup(r=0.470,0.643,P=0.048,0.024,respectively).TheROCareaunderthecurve(AUC)ofpredictionofantenatalplasmaD‐DmassconcentrationforpostpartumDICwere0.849(95%CI:0.715‐0.983).Whencutoffvaluewasnotlessthan3.0mg/L,thebestsensitivity(91.7%)andspecificity(66.7%)wereobtained.Conclusion D‐DlevelhasgoodpredictivevalueforpostpartumDIC,however,itsspecificreferencerangeshouldbeformulated.Keywords: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postpartumhemorrhage; forecasting; D‐dimer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至今仍居中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也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or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主要原因[2]。

在妊娠及分娩期,正常妇女体内的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中凝血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减弱,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一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若产妇在分娩中或产后出现大量出血、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失衡所致的高作者简介:郑君,女,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凝状态加重,将引起微循环障碍,极易导致DIC,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

研究证实,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上升,显著高于非妊娠人群,并于产后4周回落至非妊娠水平,反映妊娠期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代偿性增强[3]。

鉴于现有D‐D检测试剂盒提供的参考范围并不适用于孕、产妇,因此,D‐D检测在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考证。

本研究拟对临产孕妇血浆D‐D水平建立参考范围,并探讨其对产后出血所致DIC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正常足月(孕周不低于37周)的临产孕妇156例作为临产组,年龄22~37岁。

纳入标准:(1)采用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拟定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分[4],总分和单项评分均小于3分;(2)随访产妇至胎儿正常分娩;(3)采集血样本时未阴道流液。

排除标准:(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患者;(2)难产与阴道助产者。

临产组按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02)和剖宫产组(n=44)2个亚组。

临产组中,将产后24h内出血量大于500mL的18例产妇作为产后出血组,年龄23~35岁,随访至胎儿正常分娩,无DIC发生,且排除宫缩乏力和胎盘不完全剥离、胎盘嵌顿、胎盘植入等因素。

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产科的12例DIC产妇作为DIC组,年龄25~37岁,均按第7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DIC诊断标准确诊[5],产后24h出血量均大于800mL,血样本均为临产前采集,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治愈出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