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
论“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梦”的实现
论“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梦”的实现“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引领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
这些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中国发展新常态、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人才。
创新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制度机制的创新、文化观念的创新等方面。
通过创新,我们可以实现技术突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要推动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兼顾,始终把协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协调等方式,实现发展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要推进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种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节能减排等措施,推动经济结构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变。
也要强化环境监管,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
第四,要推进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对外开放,深化与各国的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国际合作和竞争,主动参与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以开放推动中国的发展。
要推动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中国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
“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大发展理念举例说明
五大发展理念举例说明中国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这些理念是中国政府制定的未来社会和经济运作指导法则。
每个理念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价值,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些理念并提供一些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理念的意义。
1. 创新理念:创新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寻求新的创意和设计方法来提高生产力和减少生产成本。
例如,2019年中国高铁列车研发团队成功推出世界最快的商业原型列车“复兴号”,它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能源消耗,这彰显了中国在未来科技领域的远见。
2. 协调理念:协调是指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协同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在广东省,政府积极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数字广东”,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形成协调发展的新生态。
3. 绿色理念:绿色发展意味着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并保护环境。
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比如限制木材的采伐和加强大气污染防控,为实现旨在减污、减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清洁发展作出了努力。
4. 开放理念:开放是指在技术、知识和文化交流方面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并让自己的经济和社会更加全球化和国际化。
例如,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发展战略,旨在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并打通了更多跨国合作的机会。
5. 共享理念:共享是指通过公共资源的共享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发展。
例如,通过多项政策和服务,中国愿意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机会,这些政策旨在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未来中国的方向和目标,这些理念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有价值和重要性的。
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仅是中国的未来,而且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什么是“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
这五大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创新创新是指通过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制度革命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战略创新等多个方面,需要从全局出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
协调协调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实现各部门、各区域、各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要实现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避免虚高政绩和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加强环保、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绿色绿色是指以生态文明为核心,推动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遵循国际环保规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同时绿色还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建立和完善各种绿色体系,推动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等工作。
开放开放是指扩大对外开放的格局和水平,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以扩大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为主要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开放,需要打造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实施更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创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共享共享是指为人民创造更为公平、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公正和民主,让更多的人分享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
具体而言,共享主要包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民生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等方面。
要实现共享,需要加强投资和社会福利保障,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和养老制度,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等。
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理解“五大发展理念”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逻辑和指导思想出发,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要义
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要义首先,创新是指在经济发展中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动力,要加强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是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制度机制,要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妨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其次,协调是指要实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发展。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会阻碍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加强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三,绿色是指要推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这一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开放是指要推进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最后,共享是指要推动社会公平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享不仅包括经济上的收入分配公平,还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资源的均等共享。
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要深入贯彻这些理念,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抓住核心关键,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理念的落地。
同时,也需要提高理念的广泛认同度,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形成人人皆为创新者、协调者、绿色发展的参与者、开放者和共享者的局面。
总之,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要义对于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落实到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五大发展理念之深度解读
五大发展理念之深度解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五大发展理念也逐渐走向深入,这些理念也在指导和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本文将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深度解读,展示其内涵和实践意义。
一、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是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创新成为了各国争夺经济领先地位的重要手段,而中国正在加强自己的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首先,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
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此外,通过创新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
其次,创新也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产业升级,创新在推动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创新,可以不断开发新的产业,打造新的市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归属感。
最后,创新也是中国实现全球影响力的关键。
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形势日益激烈,中国通过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可以在技术创新的全球化竞争中保持领先,扩大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协调是基础协调发展是中国建设更加和谐、稳定、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关键。
协调也是一种提升质量和提高全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首先,协调是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动和协调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让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在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上协同发展,从而促进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其次,协调可以提升公共福利,并缓解社会矛盾。
协调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全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最后,协调是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的重要方法。
各国之间在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增强互动和合作,通过协调和合作柔化地区和国际间的分歧,加强互联互通,营造公平、合理、有序的国际发展环境。
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要义
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要义首先,创新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
其次,协调是指各种发展之间的协调衔接。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通过协调发展各个方面的力量,就能避免一些不当的竞争,提高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发展协调,解决城镇化问题,使各种发展资源相互结合、互相支持。
第三,绿色是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念。
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生态资源,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绿色发展的理念,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四,开放是指推动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国际交流互惠的理念。
开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交流的必然趋势。
开放可以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外开放促进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给予各种文化的更多自由空间。
最后,共享是指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
共享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通过共享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共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综上所述,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要义是: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通过协调各类发展之间的协同衔接,提高整体发展水平;通过绿色发展,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交流;通过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中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
这五个关键词概括了中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下面我们将逐一解释这五个发展理念。
首先是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关键。
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
中国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培养研究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创新发展。
通过创新,中国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其次是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
中国经济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之间存在发展差距,也存在资源利用不平衡、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实现协调发展,中国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城乡协调等。
通过协调发展,中国可以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第三是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中国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调整产业结构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绿色发展,中国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四是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市场、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并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
中国通过加强对外开放、降低贸易壁垒、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等措施来推动开放发展。
通过开放发展,中国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最后是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人群收入增长较快,而一些人群则收入水平较低。
为了实现共享发展,中国加强了社会保障、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等措施。
通过共享发展,中国可以实现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阐释
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阐释当今中国,处理复杂经济社会关系如同弹钢琴,统筹兼顾各方面发展如同指挥乐队,只有协调,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曲。
“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
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史必将证明,把握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协调发展,我国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协调与失衡相对立。
历史上,失衡的发展、失衡的体制使一些国家落入“陷阱”、陷入灾难。
协调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协调发展吸取世界发展经验教训,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
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
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
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求发展、谋发展,但发展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陷阱,最棘手的是“中等收入陷阱”。
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
拉美一些国家已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受困挣扎长达数十年。
它们除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饱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腐败多发、贫民窟乱象、公共服务短缺等的困扰。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
一、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追求协调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解决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资源保护与环境可持续之间的矛盾。
二、意义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协调发展可以有效避免经济增长过快或过慢所带来的问题,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协调发展,可以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促进社会进步:协调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更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发展。
4.实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着眼于长远发展,通过协调
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实施策略
实现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综合平衡发展:在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城乡发展中,注重
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平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
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4.公平正义推动: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公正,助力协调发展。
四、挑战与应对
在实施协调发展理念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经济增长的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应采取综合的应对措施,如加强政府调控、推进改革创新等,以解决这些挑战。
五、结论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综合策略的实施和挑战应对的努力,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有机统一,迈向更加协调可持续的未来。
浅析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发展
浅析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发展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的五大发展理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探析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重点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思路。
标签: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它是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的,但亦有更多的前瞻性,既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从《建议》中对协调发展理念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意味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包括城乡的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强弱的对比,有些甚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如果说增长是一个非均衡的状态,那么发展就必须是一个协调的状态。
否则,增长就会失去本来意义。
”[1]我国已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不能仅仅把增长作为追求的目标,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如果短板依然存在,那么长板再长也不能储蓄更多的水,而协调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弥补之前的差距,补齐短板促平衡。
“协调发展就是以协调为准则,对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积极应对,并不断寻求经济发展的有效合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理论。
”[2]在发展过程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用协调发展的理念去应对这些问题。
资源是有限和稀缺的,协调发展要做的就是统筹谋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
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以硬实力带动软实力发展,相对强大的一方要积极进行反哺。
并且还要实现弱势一方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的转化,这就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充分考虑弱势一方的需求,选择适合它们的发展道路,汲取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关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其中,“创新”被提及71次,且写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1月3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两万余字,八章,除第一章介绍总体形势、指导思想,第八章强调党的领导外,其余各章围绕5个关键理念展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建议作说明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在解释“规划建议”与“规划纲要”之间的关系时,说,“建议在内容上重点是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而一些具体的工作部署则留给纲要去规定,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
”在国新办就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编制“十三五”规划等举行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称,“五大理念决定了我们后面要走五大路径。
”在此五大路径下,《建议》“提出了50项左右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300项左右重要举措”。
理念一:创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确实是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部署。
是基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我们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新常态最核心的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以下是它们的科学内涵:1. 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 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3. 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4. 开放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 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综上所述,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简述五大新发展理念
简述五大新发展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方面所要强调的发展理念。
这五个理念是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倡导的指导思想,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五大新发展理念。
首先是创新。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是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
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的目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是协调。
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各个领域之间的统筹协调,注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协调、区域之间的协调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是绿色。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念。
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增长要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原则,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第四是开放。
开放发展是中国的战略抉择,也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开放发展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科技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互联互通,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积极推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最后是共享。
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
共享发展强调要促进各个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收入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完善、民生需求满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发展局面,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综上所述,五大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倡导的重要思想。
这五个方面的发展理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权威深度解读五大发展理念
权威深度解读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
这一理念旨在从全局角度出发,推动中国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水平,促进人民全面幸福。
下面是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权威解读。
一、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被视为是现代国家之间“智力竞争”的重要指标。
在中国,创新不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创新的推动力来自于不断地更新技术和工艺方法,并加强从研究开发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掌控。
二、协调协调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双重发展的关键。
它的核心是构建协调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推进全国各地区和各产业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要求各地区与产业各自发挥优势,实现互补和互相支持。
而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政府部门与各地方和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互相促进。
三、绿色绿色是环境治理的关键指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愈发严重。
绿色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及国际竞争中能占据主动地位的有效措施。
绿色发展要求在满足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并减少对环境的伤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创造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
四、开放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的战略,倡导国际合作、互利共赢,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开放要求能够扩大对外投资、吸收外部技术和市场,打破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真正的全球经济合作以及贸易,这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开放也要求依据国际规则和标准,秉持互相尊重、协作共赢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理念。
五、共享共享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共享的道路是实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到公平,树立共享理念,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民生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
什么是五大发展理念
什么是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如何读懂”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近期,在人民日报理论版连续发表六篇”任理轩“署名文章进行深入解读。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网”学习路上“专栏为网友梳理六篇系列文章的主要观点,带您通过学习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摸清中国发展思路、方式和着力点。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用新的发展理念揭示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展理念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合乎发展规律和发展目的。
这”五大发展理念“,符合并揭示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拓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格局新面貌。
发展理念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契合实际、推动发展。
这”五大发展理念“,契合中国发展实际,必将引发我国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中国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旨在指导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进行阐述,帮助理解这五大发展理念。
首先,创新是一种新理念、新思维和新观念的变革,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创新可以帮助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等。
在中国,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不断鼓励和支持创新,包括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其次,协调是指协调各种发展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区域协调、产业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等。
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的均衡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等。
在中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协调发展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绿色是指以环境保护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要求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修复。
中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目标,包括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推动清洁能源等。
开放是指促进国际合作、扩大开放市场、加强全球化竞争。
开放发展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引进和创新、经济的转型升级等。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包括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参与跨国投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
共享是指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社会各个群体。
共享发展要求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社会保障、推动收入分配等。
中国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目标,包括减贫、改善教育医疗条件、推动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等。
总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中国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在持续发展中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这些理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核心观点新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的灵魂●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点是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是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共赢。
这样一个发展理念,真正树立起来,是革命性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将会形成中国特有的发展文化,长期影响国人的价值观和是非标准;五大发展理念将催生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有着统领发展全局的意义。
创新发展,包括着发展本身的创新、改革方式的创新、宏观调控的创新,意味着动力机制的转换。
●协调发展新理念,强调的是全局下和整体中多方面、各层次、全方位的动态平衡和结构优化;同时,必须着眼于整体实力的提升,包括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战略机遇、叠加矛盾、风险隐患和严峻挑战后,郑重宣示:我们要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同时,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新的发展理念,是五中全会赋予“十三五”的灵魂。
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号召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理念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内嵌指南针,共同的事业需要共同的理念所谓理念,我认为有两层内涵:其一,是理想+信念;其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有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持的正确观念。
两个层次内涵的理念可以各自独立使用,但发展理念必须是两层内涵的有机统一。
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在两层内涵上都有明确的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及很多具体目标的表述,就是第一层“理想+信念”发展理念的内涵。
如何理解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科学内涵
1、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
远的东西。
2、创新发展,就是要更换“发动机”,注重解决培育发展新动力问题。
3、协调发展,就是要“补短板”,注重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
4、绿色发展,就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处
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5、开放发展,就是要在“引进来”“走出去”上双向发力,注重解
决好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
6、共享发展,就是要把“蛋糕”分配好,注重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
问题。
7、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
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2015-12-21 人民日报任理轩当今中国,处理复杂经济社会关系如同弹钢琴,统筹兼顾各方面发展如同指挥乐队,只有协调,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曲。
‚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
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史必将证明,把握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协调发展,我国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协调与失衡相对立。
历史上,失衡的发展、失衡的体制使一些国家落入‚陷阱‛、陷入灾难。
协调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协调发展吸取世界发展经验教训,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
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
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
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求发展、谋发展,但发展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陷阱,最棘手的是‚中等收入陷阱‛。
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
拉美一些国家已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受困挣扎长达数十年。
它们除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饱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腐败多发、贫民窟乱象、公共服务短缺等的困扰。
因此,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一道杠杠。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法宝。
有了它,就能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路架桥。
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
办成一件事,需要协调;推进一项事业,需要协调;成就一番伟业,更需要协调。
协调是成事成功的一大规律、一把‚金钥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一大核心理念。
当前和今后五年,我们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
这个‚全面‛,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让农村凋敝;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现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只要城市这一头而丢了农村那一头、只有经济增长而无生态改善、只鼓了钱袋子而空了脑瓜子等现象,都不符合全面小康要求,也不是人们理想的幸福生活图景。
要‚全面‛,就得协调。
‚全面‛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协调出来的。
协调就得统筹兼顾、注重平衡、保持均势,把分散的部分系统化,把发散的局部功能整体化,把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补起来,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只有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才能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协调问题,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效能,进而全面建成让人民满意的小康社会。
协调发展彰显发展规律性,是提高把握发展规律能力的科学之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因素和领域构成的‚有机体‛,‚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有机整体论、交互作用论、合力论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强调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和具体化,是促进当代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创新理论,是当代中国切实管用的协调发展观。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向中央基准看齐‛,提高认识发展规律和协调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按协调发展规律办事、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水平。
促进区域、领域、两个文明平衡发展协调与整体关系密切。
协调的范围是整体,协调的方式是发挥整体效能,协调的目的是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作为发展理念,协调有其明确内涵和要求,主要是着力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协调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这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原则。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
协调要求区域平衡,实现区域整体平衡发展。
我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自然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历史基础有别,因而长期存在较大发展差距。
这就需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受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城乡差距较大,有的地方‚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有的地方市民满意、农民失意。
这就需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了,我国发展就有了崭新的空间布局、合理的利益格局,就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和充足发展后劲。
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协调要求各领域整体平衡,着力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领域的整体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形之下,社会建设比较滞后,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是必要的,但在经济总量做大以后则要注意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否则就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阿喀琉斯之踵‛等病灶,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
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做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和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工作,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同时必须看到,维护发展成果需要强大的国防能力、稳定的发展环境。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是唇齿相依的两个方面。
现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延缓和抑制国防建设。
特别是当今世界还很不安宁,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可能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维护人民利益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这就要求把国防建设深深根植于国家经济社会母体,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既使国防建设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从国防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
协调要求‚身‛‚心‛系统平衡,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发展,坚持两个文明并重。
对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实际上物质文明这一手抓得比较硬、精神文明这一手抓得比较软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一些地方把GDP增长作为硬指标,把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作为软约束,在发展中只注重提升经济实力,忽视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
这就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轮驱动、双翼共振,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增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历史一再证明,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当前,必须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将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协同意识、补短意识,把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让协调出动力、出生产力、出合力。
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发展系统性。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多,各领域各层次之间关联互动越来越紧密。
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行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系统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推动工作、处理关系。
这就需要我们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识大体、谋大事、顾大局,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勇于动自己的‚奶酪‛,摆脱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的束缚与羁绊,真正从国家整体利益、人民长远利益出发开展工作、推动发展,提高发展的系统性。
增强协同意识,提高发展耦合性。
协调发展内在地要求协同发展,凝聚发展合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对涉及面广泛的改革,要同时推进配套改革,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各项改革发展举措的关联性、耦合性,树立‚双赢‛‚多赢‛‚全局赢是最大的赢‛‚整体赢是最好的赢‛的观念,摒弃‚零和‛思维,走出‚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误区,克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甚至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陋习,多些‚雪中送炭‛、多些和衷共济,使各项改革发展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