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

合集下载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是唐朝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充满了豪放洒脱的风格和壮观奇幻的意象。

他的诗歌里,经常出现一些丰富多彩的描写,从自然景观到历史人物都有所涉及。

其中著名的《越中览古》就是一首代表作。

《越中览古》描绘了一位旅行者的稀奇之旅,这位旅行者来到了巨石嶙峋、沟壑纵横的岷江上游地带——越中。

越中因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著称于世。

李白的这首诗恰恰就是通过一次“游”的过程,展示出越中的这些美丽而又令人叹服的旅游景点。

诗歌以“维峨眉之峻峙兮,俯阆若之流川”开篇,这一句在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全景式的景色:山峰高耸入云,眼前的江流奔腾湍急,峡谷深邃幽长。

整句话的旋律丰满充足,细节描写让人有了对整个场景的逼真感受。

紧接着,诗人通过极其艰难涉足的越岭古道来到壮丽的茂林寺,再之后是经过赤水河畔,兴奋不已地去探索白帝城遗址的过程表述。

这一过程不仅给人以美景的惊叹,更将我们的呼吸和脉搏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李白的诗歌给读者的视觉、感官和心理上的各种冲击,都是十分震撼人心的。

他的文笔清新自如,而豪放奔放的风格也将越中这个地方的辉煌、古老、魅力都表现了出来。

这意味着,他不仅通过诗歌描写了自然风景,也将文化、历史和名胜古迹穿插其中,增强了整首诗的深度和丰富程度。

李白的诗歌引领着读者在越中追溯着那些流淌在山河间的岁月、那些在洪荒之中流传的文化和传统,让我们既有期待又怜惜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淹没的辉煌。

在这种情况下,李白的诗歌是一份用心的旅行指南,这份指南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世界。

《越中览古》是一首响亮的奉献,既是给所有越中孩子们学习继承的奖章,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再次肯定,祖先的智慧和历史沉淀的精华都化入诗的语言之中。

总体来说,李白的《越中览古》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壮美、神秘而令人惊叹的景色。

李白的风格和技巧带领我们深入到一个古老的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越中地域的深度和文化的底蕴。

无疑,这首诗歌就像是一场灵魂的游戏,让我们探索到了未知的领域,激发了我们对生活和美的兴趣。

《越中览古》李白

《越中览古》李白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长树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 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6分)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 (2法飞)。雪两阴首②云诗第,各一分表首外达诗寒了宫冷作内;者宫宫什外内么(绿样或树的空掩思间映想),感对温情比暖?:如(宫春5外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 材近似 ,但写法上却有所不同。试 进行比较。
越苏中台越一一中首首览,则古着着重重在写明今写日昔之日荒之凉繁,苏华以台,暗览以古
越四 今示 物王分 日昔 来勾之 之日 衬践三荒之托破的凉繁变吴篇抹华幻归幅杀,无,竭 之以 常力 ,今 的渲 转古 人染 出常 事, 主新 ,旧而 旨的 见苑以。自 出荒结然昔台句景盛杨写柳新,
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今日此地这样的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鹧鸪:声音凄清,引发惆怅。
常喻: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
凄凉、冷落 惋惜、感慨
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是:
主题:
人世变化,昔盛今衰;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答苦第升案、二平:沉首;第 湎今 今一 于昔 朝首 享( 杂诗 乐或 树通的时丛过间生统写),治景对宫者状比殿。物:荒,昔凉鞭日。挞霓无裳视羽人衣民,疾歌舞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
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
3、主题比较:
吴诗批判统治者生活奢侈、荒淫无道,同情百姓的苦难; 李诗则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抒发盛衰无常的感叹。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

战士还家尽锦衣
镜头一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
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宫女如花满春殿
镜头二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
花朵儿一样的美人,
站在宫殿,拥簇着他,
侍候着他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
如花宫女,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的气氛!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
结句突然一转,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破吴归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个镜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 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 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向的人,做事情都会成功,就像 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 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 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 了吴国。这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 恒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个 有志者,苦心人。
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写法借鉴:
昔日繁华——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越中览古》李白(拼音版)

《越中览古》李白(拼音版)

越yuè 中zhōng 览lǎn 古gǔ 李lǐ 白bái 拼pīn 音yīn 版bǎn越yuè 王wáng 勾gōu 践jiàn 破pò 吴wú 归guī ,义yì 士shì 还huán 乡xiāng 尽jìn 锦jǐn 衣yī 。

宫gōng 女nǚ 如rú 花huā 满mǎn 春chūn 殿diàn ,只zhǐ 今jīn 惟wéi 有yǒu 鹧zhè 鸪gū 飞fēi 。

《越yuè 中zhōng 览lǎn 古gǔ 》翻fān 译yì 译yì 文wén翻fān 译yì 译yì 文wén 一yī :越yuè 王wáng 勾gōu 践jiàn 灭miè 掉diào 吴wú 国guó 后hòu 凯kǎi 旋xuán ,六liù 千qiān 义yì 士shì 都dōu 衣yī 锦jǐn 封fēng 官guān 。

当dāng 初chū 满mǎn 殿diàn 的de 宫gōng 女nǚ 如rú 花huā 似sì 玉yù ,而ér 今jīn 只zhí 有yǒu 鹧zhè 鸪gū 飞fēi 落luò 在zài 断duàn 壁bì 残cán 垣yuán 。

越yuè 中zhōng 览lǎn 古gǔ翻fān 译yì 译yì 文wén 二èr :越yuè 王wáng 勾gōu 践jiàn 把bǎ 吴wú 国guó 灭miè 了le 之zhī 后hòu ,战zhàn 士shì 们men 都d ōu 衣yī 锦jǐn 还huán 乡xiāng 。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是唐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著名的《越中览古》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古典小品”。

本文将对《越中览古》进行全诗翻译与赏析。

一、全诗翻译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阆风吹我进簾幕,萧条断我肠心。

二、全诗赏析1、耳莫洗颍川水,口莫食首阳蕨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敬仰,这种敬仰的表达方式比较特别,就是通过“禁食”和“禁言”来寄托情感和表示敬意。

首先,关于“耳莫洗颍川水”,是因为颍川水是汉代哲学家荀子的故乡,汉代哲学家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故乡又是颍川水这种神圣水源,因此禁食颍川水,就是为了表示对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敬仰与敬意。

其次,“口莫食首阳蕨”也是一种类似的表达方式,首阳蕨是指一个经儒学派影响甚深的地方,也就是孔子的故里。

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下,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一直被奉为莫大的典范。

因此,禁食首阳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孔子思想的敬仰和敬意。

2、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含光混世貌”是李白在诗中对于古建筑物的形容,把它比喻成一种含蓄隐约的光芒包裹着,神秘而又庄严。

这种宏大的建筑气势表现了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也是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崇敬之情的象征。

“何用孤高比云月”是李白在诗中表达的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的认识。

孤高比喻的是人们孤立自负、独善其身,有多疑于人、独立于世的性格特征,而云月则是传统的文化长相措辞,也是一种典型的修辞技巧。

李白不希望自己的存在过于张扬和独特,只是不想把自己和古建筑的庄严与神秘相提并论,这也是对古建筑的一种尊重。

3、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这是诗中的一个转折点,诗人在看到了美好的历史遗迹后,有很多心中的感慨,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越中览古》全古诗翻译与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①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②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①越王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勾践做越王,曾为吴国所败,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后来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了吴国。

②义士:指为越王破吴的臣下。

③锦衣:做官穿的锦绣衣服。

④鹧鸪:鸟名。

⑤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古代越国的首都。

翻译: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简析:这首七绝是一首怀古诗,抚今追昔,感叹人世的兴亡盛衰——当年越王勾践破吴归来的时候,义士因破吴有功,回来时都得到官爵赏赐;宫殿里如花般的美女到处都是,如今只剩下鹧鸪鸟儿在那儿飞来飞去。

将昔盛今衰的景象作了鲜明对比,感受深切。

七绝多以第三句转,第四句结,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竭力渲染昔日之兴盛,末句突作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构成反衬,其格独创,语冷节促,盛衰之感倍烈。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是他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该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越中览古》写的就是这件事。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①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4分)
【参考答案】: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②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分)
【参考答案】: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对比赏析】:
《越中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

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

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越中览古主要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主要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怀古之作,其主要表现手法有:
1. 对比反衬:诗人以对比的手法,以两种不同的事物,写出古今盛衰之感。

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来表达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 引用史书、诗词:诗人经常引用古代的史书、碑铭、诗词等史料,以证实或支持自己观点的真实性。

通过引用史料,使得文章更具可信度和学术性。

3. 注重细节描绘:诗人通过对古代建筑、风景、人物等景物的细节描绘,形象地展现出古代的风貌和氛围。

4. 以小见大:诗人以对个别事物的描绘,来反映整个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形象生动。

5. 情景交融: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描绘景物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达到一种自然的境界。

这些表现手法使《越中览古》成为了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怀古诗篇。

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凯旋归来,义士们回家都穿着锦绣 衣裳。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花朵儿一般的宫女站满春天的宫殿,如今却只有鹧鸪 鸟飞来飞去。
越中览古
李白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繁华奢侈)

惟有鹧鸪飞
(冷落荒凉)
对比、衬托
人事变化、盛衰无常
• “炼字”题解题步骤:
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一、解释该字的意思。 二、描绘该句的景象
三、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 全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满”字意 为布满、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 了整个宫殿。“尽”字、“满”字, 写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到君王之 间的奢侈享乐生活。
小结
• 《越中览古》内容上,前三句着意汲取 了三个镜头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尾句 通过鹧鸪这一意象写出了现今的荒凉、 衰败;采用了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 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抒发一种昔盛今衰 之感,也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 覆辙。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诗将昔日的繁盛和今天 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作,作 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 别深切。
越中览古
李白
这首诗是李白南游吴越时写的,表达盛衰无常 的感慨。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 时越国建都于此。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李白《越中览古》的意思及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的意思及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的意思及赏析李白《越中览古》的意思及赏析越中1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越中:唐朝的越中在今天的浙一江一绍兴。

当年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凯旋而归。

胜利的越军们享受着成功的果实,奢华富贵地穿尽了各种各样的金银珍宝。

那时整个宫殿中都是面若桃花的女子,如今只剩下鹧鸪在遗迹上飞翔。

【省略之美】绝句不是历史小说,要在短片中体现出历史的沧桑感,就需要大量地裁剪素材。

这里有“尽锦衣”与“满春殿”,写出了越军们回家之后极尽荣华的生活,当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子孙如何的骄奢一婬一乱;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看着鹧鸪在遗迹上飞翔,当年的繁华已经不再,还有什么比这些鸟儿更能讽刺一时的富贵呢。

短短几字,说尽了历史的变幻无常。

【赏析】一幅是美人满宫殿、丝竹之乐盛,一幅是梁上鹧鸪飞、荒草漫无边。

两幅差距极大的画面放到一起,读者自然就能感受到落差带来的一精一神上的冲击感,也自然而然地想到李白要表达的以史为鉴的意图。

他的另一首诗《苏台览古》写到:“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一江一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把今天的景象放在前,把古代的景象移到后。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

【启示】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但是成功之后,是不是就无忧无虑了呢?李白的这首《越中览古》冷静地告诉后人,没有可以遗传万代的一江一山,只要有人遗忘了艰苦创业时的朴素、节俭、忍辱负重,他的成功果实也就会被收回。

打一江一山难,守一江一山更难,因为人们往往只有一时的热情,没有持久的恒心。

关于绍兴的唐诗

关于绍兴的唐诗

关于绍兴的唐诗以下是五首关于绍兴的唐诗:1. 《越中览古》唐·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意思: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归来,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曾经富丽堂皇的宫殿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只有鹧鸪鸟在山中啼叫。

出处:此诗是李白游览越中时所作,当时李白在唐玄宗朝中担任翰林学士。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越国曾经的繁荣和如今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2. 《酬郭给事》唐·王维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意思:高高的宫门和楼阁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树技条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宫中传来稀疏的钟声,官舍里吏人稀少,鸟儿在空中啼鸣。

早晨,我摇动玉佩,步入金殿,傍晚,我捧着诏书,回到琐闱。

想勉强追随您,无奈我已年老体衰,还将因为卧病解脱朝衣。

出处:此诗是王维写给郭给事的酬答诗。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

3.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意思: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出处: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 年),辞去朝廷官职,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

赏析:此诗是贺知章回到故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 《和子由渑池怀旧》宋·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意思: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越中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①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②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①越王句:《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勾践做越王,曾为吴国所败,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后来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灭了吴国。

②义士:指为越王破吴的臣下。

③锦衣:做官穿的锦绣衣服。

④鹧鸪:鸟名。

⑤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古代越国的首都。

翻译: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简析:这首七绝是一首怀古诗,抚今追昔,感叹人世的兴亡盛衰——当年越王勾践破吴归来的时候,义士因破吴有功,回来时都得到官爵赏赐;宫殿里如花般的美女到处都是,如今只剩下鹧鸪鸟儿在那儿飞来飞去。

将昔盛今衰的景象作了鲜明对比,感受深切。

七绝多以第三句转,第四句结,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竭力渲染昔日之兴盛,末句突作转折,跌入今日之荒凉冷落,构成反衬,其格独创,语冷节促,盛衰之感倍烈。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是他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该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越中览古》写的就是这件事。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李白《越中览古》解析及欣赏

李白《越中览古》解析及欣赏

李白《越中览古》解析及欣赏李白《越中览古》解析及欣赏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当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

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

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

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翻译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翻译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翻译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译文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班师回朝,战士们回来时身上都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

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

在此期间曾西入
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

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

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古诗文阅读】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白《越中览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就像春宫里的花朵,但现在只有鹧鸪在飞翔。

注释(1)越南中国:指浙江绍兴地区,春秋时期为越国首府。

⑵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3)皇家服装:华丽的服装。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里,如夜行,谁知?”后来,它演变成了一个短语“在繁荣中回家”。

⑷春殿:宫殿。

(5)鹧鸪:鸟名。

(1)对下面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根据这首诗的标题“越南看古”,这是诗人在春秋时期游览越王城旧址后写的。

b.“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

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侍女如花满春宫”意味着岳国派Xi Shi到吴州来迷惑吴王。

d.“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宫业已荒废,只有鸟儿在颓殿乱飞。

(2)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不恰当的欣赏()a.这首诗通过览古所见所感,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b、这首诗讽刺越王勾践在战争胜利后的奢侈、傲慢和狂喜。

c.诗中所用的对比方式不同寻常,前三句着意渲染昔日的繁华与欢乐,用意在于突出今日的破败与凄凉。

d、这首诗从古代的角度描绘了客观的风景,但它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思考。

3、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4.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怀旧诗之一。

请从表达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个简要的评价。

(2分)参考答案:(1) C项中提到的内容不是这首诗的内容,这首诗是从无到有的。

(2)b项并不是讽刺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胜利的国王的胜利和归来充满了喜悦。

4、诗人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1分),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1分)。

翻译: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这里只有鹧鸪飞落在这败壁残垣上。

《越中览古》李白唐诗鉴赏

《越中览古》李白唐诗鉴赏

《越中览古》李白唐诗鉴赏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诗鉴赏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巡游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战胜,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真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详细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状况。

毁灭了敌人,洗刷耻辱,战士们凯旋而归;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布满了成功者的喜悦和傲慢的神情表现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甚至荒淫逸乐起来,如花似玉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描摹美妙的时间和景象,非特指春天。

仅此一点,就说明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抛之脑后。

都城中处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然而结句突然一转,过去曾经存在过的成功、威猛、富贵、荣华,如今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这一句写人事的改变,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

统治者莫不盼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照实地指出了这种盼望的幻灭。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大事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详细的景物,作了鲜亮的对比。

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

所以,通过喧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

如此诗前面所写从前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如今的冷落,对比极为剧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支配。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支配在第三句里,而这首诗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非常有力气,有神采。

越中览古尽和满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越中览古尽和满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越中览古尽和满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越中览古尽和满是两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字词,它们的表达效果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越中览古尽这个词组。

越、中、览、古、尽分别有不同的含义。

越意味着超越、超出,中指的是中华文化的来源和中心,览意味着阅读、观察,古指古代的事物和文化,尽则表示尽情、尽力、尽快。

将这些词组合在一起,越中览古尽的表达效果可以理解为超越自己的文化身份,去借鉴、学习和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越中览古尽的表达效果之一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超越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而越中览古尽的表达方式则是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一种理解和进一步发展。

这种观点强调了我们在借鉴和学习古代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应该超越自己的个人和地域的限制,以全球的视野去思考和化解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其次,满则是另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字词,它有着多重意义和表达效果。

满可以意味着充实、饱满、满足,也可以指的是满意、满足、满载、满怀等。

满还可以表示一定程度的完全和无缺。

将满与其他的字词结合使用,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表达效果。

满的表达效果之一是指达到了某种高度或程度的满足或完整。

例如,“满载而归”就表示在某个任务或使命中取得了圆满成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

满的表达效果之二是表示满意或满足的情感。

例如,“满意的笑容”就表示面对某种情况或结果感到满意,心满意足。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态度。

满的表达效果还可以与其他的字词组合以创造更丰富的意义。

例如,“满怀希望”表示怀抱着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和期待;“满腔热情”表示心中充满着热情和激情;“满目疮痍”表示眼前的景象十分凄凉和毁坏。

这些表达方式在形容情感、景象或状态时,通过满这个字词的组合方式,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化。

综上所述,越中览古尽和满这两个字词的表达效果都可以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越中览古》(李白)评析

《越中览古》(李白)评析

《越中览古》(李白)评析原文:《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评析:成功的文学作品,委曲而有深致,原因之一是常常使用映衬对比方法以感动读者。

沈佺期的《北邙山》、刘禹锡的《乌衣巷》、陈陶的《陇西行》以及李白这首《越中览古》,都是运用悲喜盛衰对比映衬手法的成功之作。

此诗前三句描绘越王勾践破吴后的繁盛景象:吴地尽归于越,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太宰嚭被诛,越国战士(从王琦说。

王认为“义士”系“战士”传写之讹。

)喜气洋洋,衣锦荣归,如花似玉的宫女,布满后殿。

而最后一句,陡然逆转,好似漫不经心的淡淡一笔,将昔日的繁华与轰轰烈烈均扫荡殆尽。

“只今唯有鹧鸪飞”,是静态描述,在一度令人心动神摇的越中旧地只见无知无识的鹧鸪飞翔,这就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伤逝怀古之情和荣乐无常之叹。

诗的前三句是叙述性的想象,其中有渲染,有藻饰,全属虚构,是镜中花、水中月;后一句则是不加任何修饰的白描,似实非实,给人以无限遐想,成为全诗的“目”。

这首诗正是用虚实相兼之法,突破时、空限制,婉转深至地表达了李白感怀往事的情怀。

《越中览古》诗,前三句赋昔日之豪华,末一句咏今日之凄凉。

大抵唐人吊古之作,多以今昔盛衰构意,而纵横变化,存乎体裁。

(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苏台览古》,以今日之杨柳菱歌,借映当年之歌声舞态,归之西江明月,曾照当年,是由今溯古也。

此首从越王破吴说起,雄图伯业,奕奕声光,追出鹧鸪一句结局,是吊古伤今也。

体局各异。

古人炼局之法,于此可见。

(黄叔灿《唐诗笺注》)咏勾践平吴事,振笔疾书,其异于平铺直叙者,以真有古茂之致;且末以“惟有”二字力绾全篇,诗格尤高。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两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相同,都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两诗都主 要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 异:越中一首,着重在写昔日之繁华,以四 分之三的篇幅竭力铺陈渲染,而以结句写 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苏台一首 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 人事,现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构思技 巧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 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合作探究:请比较下面两首诗 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对 战士还家尽锦衣。 比 阅 宫女如花满春殿, 读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①苏台:即姑苏台, 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苏台①览②古》 南姑苏山上。 ②览:观览。 ③旧苑:指苏台。苑: 旧苑③荒台杨柳新, 园林。 ④菱歌:东南水乡老 菱歌④清唱⑤不胜春。 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 只今惟有西江月, ⑤清唱:形容歌声婉 曾照吴王宫里人⑥。 转清亮。 ⑥吴王宫里人:指吴 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越中览古》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有感于其地在古代 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这首 诗。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 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 差打败;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 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件 事。)
1、“破”即“攻破”,写出了越王气势之强;
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 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 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 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这 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 转到反面,显得格外突兀、有力度。在诵 读时,本诗二、三两句间的停顿宜短一些。 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 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 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2、“锦衣”一词出自于《史记· 项羽本纪》: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衣夜行,谁知之者?” 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尽锦衣”三字,将 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 骄傲的神情充分烘托出来;
3、“满”字写出了宫女之多,“春殿”的“春”字, 指时光和景象的美好,但不一定是指春天。 “满春殿”极言当时之盛况。 4、“只今惟有”写出了眼前之景的极度衰败 凄凉。
答:此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本诗从越王破吴胜利凯旋写起,都城中到处是锦 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种场景十分 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 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 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 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前三句极 力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 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 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怀古 的主旨——人事沧桑,盛衰无常!
越中览古
李白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一、大声朗读,初步感受诗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品读,把握诗人思想、情感
• 请同学们默读第19页鉴赏提示,思考下列 问题: • 1、本诗从体裁上分属于_;从题材上分属 于_。 • 2、你认为此诗中哪些字眼透露了诗人的情 感态度,应该重读?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 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 么? 请分析并示范朗读。 • 3、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 果?
“鹧鸪”这个意象在古文中一般有 何寓意?
鹧鸪属禽类,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 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 其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迁客骚人寓鹧鸪 以深情,表已之意也。 一曰离别。因其鸣极似“行不得也哥哥”,像佳 人执郎之手,泪眼相看,泣声如咽:哥哥,哥哥, 你别走。所以常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二曰悲情。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因此 常借其表达惆怅凄凉之心情; 三曰爱情。因喜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 夫唱妇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