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烈,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发展。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教育引导儿童提供了依据。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2. 记忆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表现为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3. 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4.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在36岁,教育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儿童情感发展1. 情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丰富而脆弱,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情绪调节能力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提高,教育者应教会他们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
3. 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等。
教育者要通过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
教育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2. 同伴关系发展3. 规则意识与道德观念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单元1 绪论
1.沃森的心理发展观 沃森,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创始人,如图1-3 所示。其理论观点主要体现 为以下几点:否认遗传的作 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对儿童原始情绪(怕、怒、 爱)的研究。
单元1 绪论
(三)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皮亚杰创立,被公认为20 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认知发展是 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 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 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单元1 绪论
主要 理论 观点
①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 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单元1 绪论
2.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
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奠 基者,如图1-4所示。斯金 纳斯金纳继承了沃森行为 主义的基本信条,认为行 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 性行为两类。
单元1 绪论
3.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 班杜拉,美国心理学
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 人,如图1-5所示。班杜 拉理论是阐明人是怎样在 社会中学习,从而形成和 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可能性
单元1 绪论
2.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生理成熟的基础 上实现的,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 于准备状态。
单元1 绪论
【资料卡】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1929年,格塞尔选择双生子T和C作为实验对象,研究 动作发展与成熟的关系。格塞尔根据试验断定,儿童的学 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 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而一旦在生理达到准备状 态(即成熟)时,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件
都有一定影响。
能力发展
基本能力
学前儿童在感知、运动、语言和社交等方面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如走、跑、跳、抓握、语言表达能力等。
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操作 阶段和符号阶段等。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刺激、教育训 练等。
情绪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 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 情绪的表达和反应,以适应环境
和社交需求。
情绪表达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
绪,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社会性发展
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愿意分享 自己的玩具和经验,也愿意帮助别人。
道德观念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并遵守一些 简单的规则和指令。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逐渐开始理解并接受性别角色的差异,模仿和学习与自己 性别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 的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 认可和赞扬,对批评和拒 绝也变得敏感。
自我评价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评价自 己的能力和表现,对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有初步的认 识。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学前 儿童建立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游戏疗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前儿童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 互动模式,解决学前儿童心理问题。
团体疗法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社 交技能和同伴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 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0〜1岁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3〜6岁其中有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 5〜6、7岁4、学龄期 6、7岁〜18岁其中又可分为:学龄初期 6、7〜11、12岁学龄中期 11、12〜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4、15〜17、18岁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定义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
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稳定性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 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其中有可分为:幼儿初期 3~4岁幼儿中期 4~5岁幼儿晚期 5~6、7岁4、学龄期 6、7岁~18岁其中又可分为:学龄初期 6、7~11、12岁学龄中期 11、12~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定义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
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稳定性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六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和认知、语言和沟通、情绪和社会发展、自我意识和性别认同、道德发展以及动机和学习。
1. 感知和认知发展:学前儿童通过感官系统探索和理解世界,发展对于颜色、形状、大小、空间关系等的感知能力。
他们开始发展记忆和注意力,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语言和沟通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发展语言技能,能够听懂和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意思。
他们通过模仿和与他人交流来发展语言和社交技能。
3. 情绪和社会发展:学前儿童在情绪和社会发展方面经历了许多变化。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前儿童也开始与他人互动,并发展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4. 自我意识和性别认同:学前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年龄和性别。
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认知,并逐渐意识到性别差异。
5. 道德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发展出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能够分辨对错,理解和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6. 动机和学习:学前儿童开始展示出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开始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和探索。
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并逐渐发展出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些方面的发展在学前阶段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和学习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
通过支持和促进这些方面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
好的心理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儿童未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
同时,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容易出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就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快速发展,能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注意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开始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记忆能力不断增强,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想象和思维能力也开始萌芽,开始进行简单的想象和推理。
2.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情绪表达和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情绪表达逐渐丰富,能够表达更多的情绪;情感调节能力也逐渐提高,能够逐渐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社会交往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主要表现为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同伴产生兴趣,与同伴进行简单的游戏和互动;同时,也开始形成与成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够与成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常见问题1.注意力问题注意力问题是最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之一。
一些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无法专心完成一项任务或游戏。
这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或者家庭环境过于嘈杂、刺激过多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注意力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提供适合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以及减少外界干扰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2.情绪问题学前儿童容易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情绪问题,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的“复演说”,创办《发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 心理学杂志》,成为发展心理学
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
的先驱者之一
这本书,标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
诞生
1930年,美国何林沃斯出版了 《发展心理学概论》, 1957年, 美国开始用“发展心理学”替代
以前的“儿童心理学”
美国埃里克森提出了人 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3.探讨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what)及 影响因素(why)
差异性 • 群体差异 性别差异 • 个体差异:水平差异、类型差异、表现
早晚差异
影响因素 • 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疾病等 • 社会因素:环境(家庭、学校、社会)、
教育、宗教、经济文化等
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国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 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儿童 个性和心理治疗有重大影响
我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925年,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第一本 儿童心理学著作,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 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 童身心发展规律,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 1962年,朱智贤出版了《儿童心理学》一书,吸取国 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中国的实际,对中国儿童心 理学的研究和教学起了积极作用 我国已经出版了许多专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著 作和教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主要内容
01 研究对象与内容 02 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03 学习的意义与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 规律的科学 学前期 广义 0~6岁 狭义 3~6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学前儿童不是浓缩后的“小大人”,其来自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顺 序性和方向性。也就是说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该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这种 年龄特征带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一) 生物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 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主观因素 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1. 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素质是指人 类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如人体的形态、机体的构造、血型、头发和 神经系统等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 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
2.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是对立统一的。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 心理的实质
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2) 心理的分类
① 心理过程。 ② 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领域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0—6岁)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 科学。由于学前儿童处于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其心理的变化和发展与生理、 动作、社会性活动等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其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两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儿童出生到6岁期间,儿童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连续变化过程。
这一阶段是儿童个性、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儿童的未来成长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四个方面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行概述。
首先是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早期,儿童通过感官器官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反应,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区别。
在注意力方面,儿童开始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一些活动,并且逐渐变得持久和灵活。
在记忆方面,他们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信息,并在后续活动中应用。
在思维方面,儿童开始发展出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并且善于模仿和想象。
其次是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经历了从语音到词汇再到语法的过程。
在早期,儿童开始模仿父母和其他成人的语音,并通过发声与他人进行交流。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学习和使用词汇,能够辨别一些简单的词汇并进行表达。
在三到四岁期间,他们开始运用简单的语法规则,能够组成一些简单的句子。
到了五到六岁期间,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法规则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表达和沟通。
再次是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主要表现在与他人的互动、友谊和社交规则的学习。
在早期,儿童开始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并与他人进行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的模仿。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与同伴进行游戏和合作,学习合作和分享的概念。
在三到四岁期间,儿童开始建立友谊关系,并与同伴进行互动和交流。
到了五到六岁期间,他们懂得了一些社交规则,并能够适应小团体的活动。
最后是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自身情绪的认知和调节能力的发展。
在早期,儿童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反应,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含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含答案)1.婴儿身体粗大动作发展的顺序为()? [单选题] *A.抬头——坐——翻身——爬——站——走B.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正确答案)C.抬头——翻身——爬——坐——站——走D.抬头——爬——坐——翻身——站——走2.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 [单选题] *A.无意触摸到的东西B.握住手里的东西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正确答案)D.玩弄手指3.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了()? [单选题] *A.遗传因素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忽略B.生活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答案)C.幼儿自身的社会实践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不大D.幼儿期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较小4.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
这种研究方法是()? [单选题]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正确答案)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5.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单选题] *A.遗传素质B.家庭教育C.文化环境D.生理成熟(正确答案)6.心理过程不包括()? [单选题]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D.个性倾向性(正确答案)7.影像幼儿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是遗传因素和()? [单选题] *A.胜利成熟(正确答案)B.家庭因素C.环境因素D.教育因素8.3-6岁属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中的()? [单选题] *A.肛门期B.潜伏期C.性器期(正确答案)D.口唇期9.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单选题] *A.桑代克B.华生(正确答案)C.斯金纳D.格赛尔10.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
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单选题]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正确答案)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D.布鲁纳的发展教学法11.个性心理主要包括()? [单选题] *A.意志过程和个性倾向性B.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C.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正确答案)D.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2.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源泉是()? [单选题] *A.自然现象B.社会生活D.客观现实(正确答案)13.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 [单选题] *A.2-3个月B.4-5个月(正确答案)C.7-8个月D.9-10个月14.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前心理学2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 4. 大脑的机能代偿 • 指大脑的某一机能区受损伤,其它 区就有一种代替作用。 • 脑是怎样产生心理的? • ——通过反射与反射弧 • 5. 反射与反射弧 • 反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 律性反应。 • 反射弧:反射活动所走的神经通路。包 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
• • •
“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 客观存在属第一性,心理属第二性 人的心理不论多么奇妙,都可在现实中找 到根源 • 如孙悟空的神奇变化、嫦娥奔月的神话、 飞机的制造等等。虽然十分离奇。但是构成这些 现象的原始材料仍然来自客观现实。 • •
• 2. 有什么环境就有什么心理,没有人的环 境,就没有 人的心理 • “ 狼孩 ”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自我分析】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 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 是怎样影响,举例说明。
概括来说,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 可以归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哪一 种起决定作用?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至今尚 未达成共识。
下面我们来讨论这 两个因素哪个影响更 大吧!
• •
反射弧模式图
• 反射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反射分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 • (1)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学而能 的反射。 • 人生下来有 72种本能,大多数本能在 后天得不到强化就消退了,它能帮助有机体很 好地应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
•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九个)
• ① 无条件食物性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 射。 • ② 无条件防御反射:包括眨眼反射。 • ③ 无条件定向反射: 前三种反射对新生儿维持生命和认识世界有着 重要意义。 • ④ 抓握反射:4-5个月消失 • ⑤ 巴宾斯基反射:6个月消失 • ⑥ 惊跳反射:3-5个月消失 • ⑦ 强直性颈反射(击剑反射):4个月消失 • ⑧ 行走反射:2个月消失 • ⑨ 游泳反射:6个月消失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依据。 (二)实践意义 首先,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其次,为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 再次,为儿童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提供心理学知识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 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0~6 岁)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逻辑上从属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 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演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是儿童发 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生理的发展 (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四)心理过程的发展 (五)个性的发展 (六)社会性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发展具有顺序性和方向性 如: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小春ຫໍສະໝຸດ 儿 儿儿 儿学发
期 期期 期
期
育
期
青 春 晚 期
成 年 期
壮 老 年 期
(二)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是指伴随着心理发展而产生的生 理、心理结构的变化以及心理发展的条件、影响因素等问题。 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 主要的是遗传和环境。
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实儿童发展
受精卵
婴儿
儿童
少年
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与解释
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与解释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心理发展,反思和解释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及教育者的角色。
一、学前教育心理发展概述1.学前教育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迅速,表现为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2)情感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情感丰富,表现出好奇心、求知欲、同情心等。
(3)社会性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开始学会与人交往,逐渐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遵循社会规范。
(4)个性发展: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如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
2.影响学前教育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2)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教育因素: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方法、态度等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学前教育心理发展的反思1.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教育者应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个性,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关注儿童情感需求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支持和鼓励,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应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尊重、鼓励和挑战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4.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儿童心理发展。
三、学前教育心理发展的解释1.儿童认知发展的解释儿童认知发展是大脑发育、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育者应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激发儿童的认知兴趣,提高认知能力。
2.儿童情感发展的解释儿童情感发展是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引导儿童学会表达和调节情感。
3.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解释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引导儿童遵循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分为回避型和抵抗型。回避型儿 童不太寻求接近照顾者;抵抗型 儿童则表现出对照顾者的矛盾情 感,既寻求接近又抗拒。
情感智力理论
情感识别:儿童能够识别自己 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是情感智
力的基础。
情感表达:儿童学会恰当地表 达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与他人
建立良好关系。
情感调节:儿童学会在不同情 境下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助于 情绪稳定和社会适应。
速度。
02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一
阶段二
感知运动期(0-2岁)。儿童通过感觉和运 动来探索周围环境,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空间和时间等基本概念。
前运算期(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思 维,能进行想象和直观推理,但思维仍受 直觉和具体经验的限制。
阶段三
阶段四
具体运算期(7-11岁)。儿童逐渐具备逻 辑思维能力,能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 ,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重要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儿童当前的心理 状态和行为,还对其未来的学习、社交和情绪调节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
感知运动期(0-2岁)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建立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开始象征性思维,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但思维仍受直观 经验限制。
0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与支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观察,以评估其心理发展状况。这种方法能够提 供丰富的信息,但需要观察者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巧。
测验法
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对儿童的认知、语言、记忆、注意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这种方法能够量化地评估儿 童的心理发展,但需注意测验的适用年龄和文化背景。
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的行为与社交发展
学前儿童的行为与社交发展是指他们在行为表现、同伴关系和适应能力等方 面的变化。
学前教育与学前心理学的关系
学前教育和学前心理学是密切相关的,学前心理学研究为学前教育提供理论 指导和实践方法。
学前心理测量与评估
学前心理测量与评估是对学前儿童各个方面发展的客观评价,用于了解他们 的特点和需求。
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 概述
展的定义、 行为与社交发展、教育关系、测量与评估、常见问题和应用建议。
学前心理学定义
学前心理学研究学前儿童在心理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语言 等方面的变化。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幼儿期开始逐渐形成的,包括感知、思维、记忆和 注意力等方面的变化。
常见的学前心理问题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情绪问题和学习困 难等,需要及早干预。
学前心理学的应用建议
学前心理学的应用建议包括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能力、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与家长积极合作等。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六个方面的发展
1. 情感与人际关系:学前儿童开始发展情感表达和认知能力,能够识别其他人的情绪和需求,建立起初步的人际交往关系。
2. 认知和语言:学前儿童在此时期开始掌握语言和理解技能,能够辨认出颜色、形状和大小,并初步掌握数量概念。
3. 运动与协调:学前儿童在这个时期开始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走路、跳跃、奔跑等,同时还能够发展手眼协调和肌肉控制能力。
4. 社会与文化认知:学前儿童开始熟悉家庭、社区和文化环境,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而发展出一定程度的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
5. 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学前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包括自我身份的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和外界刺激。
6. 创造力与想象力:学前儿童拥有丰富的感性认知和想象力,能够通过绘画、创造角色和游戏等方式发挥创造力,进而促进更广泛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可以归 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那一种起决 定作用?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至今尚未达成 共识。
对立的两派:“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 论”。
儿童心理发展是两者的共同产物。
▪ “30岁前容貌是父母给的,30岁后是自己 的”。
一、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无 条 件 反 射
游泳反射
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经过无 条件反射与某些无关刺激的多次结合,形成 新的神经联系,产生了条件反射。 “狗听铃声就流口水”----巴普洛夫的条件 反射。“幼儿园用铃声指挥活动”。 刺激物可以是具体实物,也可以是词语。
“作文描写人的五官”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大脑皮层的凹陷部分是“沟”和“裂”,隆 起的部分为“回”分为四个部分:额叶、顶 叶、颞叶、枕叶。它是高级神经中枢。
▪ 中枢神经系统向全身发出12对脑神经(面部、 咽部、内脏、动脉),31对脊神经(进入脊 髓,躯干和四肢),植物性神经(内脏、腺 体)。这三者组成了人的神经系统。
▪ (二)人脑的机能 ▪ 1、大脑的机能
B、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儿童出生以后,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个器官的结 构和机能都在不断的生长和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 与生理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关系密切。
脑量:390(出生)——990(一岁)——1000 (三岁)-----1300(7岁)接近成人。
遗传完全正常的儿童,脑和神经系统如果没有发 展到一定的程度,身高、体重、骨骼、肌肉、双手 的动作发展、接触周围环境的范围等还没有发展到 一定的程度,某些心理现象不可能产生和发展。
大脑能接收、分析、 综合、储存和提取 各种的信息。
感受器->传入N- 大脑-〉传出N 效应器
▪ 大脑两半球分别对身体对侧的感觉和运动负 责。
▪ 大脑皮层上的几个叶在机能上也各有分工。
颞叶控制着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额叶和人的智力和个性有关。
大脑中枢有关躯体运动、语言、躯体感觉、 视觉、听觉等的相应的区域。一但大脑的这 些部位受损,必然使相应的机能受到影响, 但经过治疗、训练可以得到恢复和其他机能 的补偿。
▪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带来的反 射。是不学而能的。 吸吮反射、合眼反射、逃避反射、游泳反 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 膝跳反射、探究反射、………人生下来有72 种本能,大多数本能在后天得不到强化就消 退了,它能帮助有机体很好的应付复杂多变 的客观环境。
巴宾斯基反射
抓握反射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不是消极被动 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一种反应。
1、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受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影 响的,所以任何的反映都带上了个人主体的特点。
“梁祝”的欣赏。俞丽拿、刘雨淅。感官、理智的欣赏
2、人的心理能够支配和调解人的行为。
“泰戈尔”的诗,傅雷先生《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序言。 “树叶”的故事。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 述
第一节、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节、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有那些?
第一节 人的心理的实质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灵魂说”——〉“心脏说”——〉“大脑
说” 人的大脑受损,人的心理活动就会受到影
响,甚至引起精神变态。 “大脑”---”黑匣子”----“灰匣子”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的机 构和机能
▪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客观现实,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都是人的心理的源泉,脱离客观现实,不可 能有人的心理产生。“听琴”
“存在决定人的意识”,脱离正常的社会 环境,人的身心都受到伤害。“狼孩”、 “感觉剥夺”、“社交剥夺”40名孤儿变成 痴呆儿,大学生身心受到摧残。科学家变得 不适应社会。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 反射是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有机体 通过脑对刺激做出的反应活动。是心理现象 的开端和终结。 感受器传入N大脑传出N效应器
▪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人出生后最先出现的是无条件反射,在此基 础上形成了条件反射。因此心理现象是两种 反射的有机结合。
无条件反射
一、 脑是心理的器官
▪ 大脑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器官,它由:延髓、 桥脑、中脑、间脑、大脑、小脑组成。其中 最发达的部分是大脑。
▪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皮层表面凹凸不 平。约有150亿个细胞分六层组成。每个脑细 胞都具有巨大的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它们 和皮层下的神经纤维间有着复杂的联系,相 互传递信息,构成了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
动 作 的 发 展
五 指 分 工
“对视”
藏 猫 猫
尝 试 错 误
2)环境因素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成为现实
▪ A、社会环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
“印度狼孩” 卡马拉、阿马拉 16-17只有3岁孩子的智商。 ▪ “中国猪孩”中国辽宁朱显风, 8 岁,智商只有39。不会
分辨性别、颜色、大小,没有数概念。经检查不存在遗传和 代谢疾病。纯属后天的特殊环境造成的心理问题。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 教育内容,利用周围的有利的条件,使每个儿童都 能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人是受教育的对象”
(3)关系的, 任何教育的要求也是通过活动来展开的。儿 童的心理也是在活动中发展的。
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
儿童如果脱离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其正常心理的形 成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文盲保姆”,“自闭症”,“奶奶爷爷带大的孩子”。
B、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 用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 划有系统地对下一代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比社会环 境中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影响效果要好得多。
A、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遗传素质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个体通过遗传 获得的生理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 剖生理特征。
马克思把遗传看作是“能力的自然基础”。离开 这个基础谈不上能力的发展。
▪ 中科院心理所调查了22.8万儿童3%--4%的低能痴 呆儿中50%与遗传因素有关。
▪ 遗传可以从多方面影响人的智力和心理:先天的神 经系统特征、先天的生理缺陷等造成了个体之间的 差异。
思考与练习
▪ 1、掌握以下概念: 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
素质。 ▪ 2、什么是心理的实质? ▪ 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那些?请结合
实例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