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公开课教案】:1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公开课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四、教学准备:玻璃、碳棒、导体、盐水、灵敏电流表、酒精灯、纯净水、五、教学过程变阻器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2)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器材:1.教师用:电源、长电阻丝、带有夹子的导线、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圆纸筒、滑动变阻器模型、小舞台模型;2.学生用:电源、导线、小灯泡、铅笔芯、滑动变阻器、开关。
教学过程:(一) 实验引入:问:同学们到剧场里看过演出吗?我这里准备了一个小舞台。
看,演出就要开始了!演示:大幕徐徐拉开,灯光渐渐变亮,音乐响起,舞台上的人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问:在刚才的演出中,灯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在学习电流强度时,我们已经知道这盏灯亮度的变化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的,那么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盏灯的电流呢?学生:改变电阻。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
了解常见物质的导电性能,能够列举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实例。
掌握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经历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及特点。
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物质导电的微观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开关、金属片(如铜片、铁片)、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石墨棒、半导体材料(如硅片)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视、电脑等,提问学生这些电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电的传输)接着展示一段电线,提出问题:为什么电线能够导电,而其他一些物质却不能?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讲授新课(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将电池、灯泡、开关和导线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分别将金属片(如铜片、铁片)、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接入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能够使灯泡发光的物质(如金属片)是导体,不能使灯泡发光的物质(如塑料片、橡胶棒、玻璃棒)是绝缘体。
介绍半导体的概念,如硅、锗等材料,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实例。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铝、铁等)、人体、大地、盐水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常见的半导体有硅、锗、砷化镓等。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设计)
3、电阻器:有一定阻值的元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新课引入
举办一个小型生日会
介绍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一、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探究
(2分钟讨论)
(学生实验10分钟)
上课前听同学说咱们班这两天过生日的特别多,因此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型的生日会----------交待示教板:小灯泡代表生日蜡烛、喇叭唱生日歌……
演示常用的电阻器,可发到学生手里.
5.电阻器:有一定阻值的元件.
原因是任何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学生上台测量自己正常和潮湿两种情况下的导电情况
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你有哪些感想?
课后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
1.你知道色环电阻是怎样记录阻值的吗?
2.生活中的电阻器的应用有哪些?
小型生日会结束,哪位同学能说出刚才现象中的能量转换?
在刚才的现象中,我们体会了声光电的美妙与和谐.其中也体现了一个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比如通过伴随电流的声、光现象感受电流的存在,这种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我们再看刚才的示教板,实验中,为什么接在不同的物体两端,有的灯不亮、铃不响?有的灯能亮、铃能响?可能是什么原因?
②通过转换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
②在实验中及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学科领域: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电性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导电性能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4. 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实验探究。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线、灯泡、电阻、电源、各种材料(如木头、塑料、金属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远离电源,操作规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导电性能的思考。
2. 讲解导电性的概念讲解导电性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存在差异。
3. 实验探究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测试。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确保实验过程中只有一个变量发生变化。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导体和绝缘体应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7. 安全用电教育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安全用电。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能否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3.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情况如何?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注意安全?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导电性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5《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WORD教案2教案二【课题】: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了解常见的导电物质。
3.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时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并归纳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戏剧电路模型实验盘、电线、电池、电灯等实验物质:纸夹、铜钉、酒精灯、铁棒、水、木头块、铝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二、实验前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活动的目的和步骤,并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
三、实验过程:1.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实验盘制作戏曲电路模型,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传输的。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装置和实验物质。
让学生按照实验活动的步骤进行实验。
3.学生团队完成实验后,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和归纳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实验结果分析: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学生使用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得出结论。
五、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实验结果和正确的实验步骤。
【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的导电性能。
2.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课后作业】1.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导电,而有些物质不能导电?2.整理: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实验活动,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并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不过,由于实验活动的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
所以,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九年级(初三)物理9.2《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9-2《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探究导体、绝缘体概念。
(二)难点:
探究导体、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见学案
【板书设计】
第九章第二节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3、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导电性能会发生改变。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一、教案主题: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导电性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导电性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五、教学准备:1. 导电性实验器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和分析金属丝、石墨、盐水、柠檬、气球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电性,以及导电性的概念。
2. 实验一:金属丝的导电性实验。
将金属丝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将石墨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盐水的导电性实验。
将盐水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四:柠檬的导电性实验。
将柠檬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6. 实验五:气球的导电性实验。
将气球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
7.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电性的概念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并简要说明原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导电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北京版-物理九年级《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教案
(二)探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导电性能。
1、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实验,玻璃心柱在高温下导电性能的变化。
2、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1-60,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电阻
1、提出问题:在图11-61的电路中,为什么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同呢?
2、讲解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1)电阻: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3)单位: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千欧(kΩ)、兆欧(MΩ)
(4)电阻符号
三、引导学生阅读“半导体”知识。
1、观察桌面上摆放的物质,思考鉴别它们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合作探究,观察电流表的示数,鉴别物质的导电性。
3、对鉴别的物质分类,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4、举例说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5、看图说出物质的导电性。
6、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导体能够导电和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理。
1、观察实验:思考玻璃的导电性能随温度的变化。
2、看图说明,并列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得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有大小之分。
(3)知道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4)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课
题
引
入
观察一根带绝缘皮的导线,提问:它的内部是什么物质?外面包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这样制作呢?
观察导线: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并交流。
内部:金属丝。
外层:塑料或橡胶。
进
行
新
课
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一)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九年级物理全册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材分析:《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6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出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强调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材料进行识别,最后介绍了电学基本概念——电阻的初步知识,重点介绍了电阻是导体的属性及其单位换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
知道导体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4。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识别、电阻及其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本质和电阻概念的理解。
课前准备:1。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案(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通过探究,感知导体和绝缘体相互转化的条件;
3.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体会半导体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堂检测等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学习者分析
31’16’’
考察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加深印象
分别从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举例说明
教师演示人体潮湿和干燥时的导电性能
微课演示玻璃加热变成导体
学生举例
观察思考
提炼结论
超级链接、
随机图片生产器
淡出
三、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32’40’’-
34’43’’
微观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北师大版
章节
第十一章
第6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九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能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体的原因。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运
思考回答并问题
单元格放大
无限克隆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02’00”-
16’30”
16’30”
17’42”
17’45’’-
18’39’’
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教案掌握物质导电性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教案掌握物质导电性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学生将能够提高对导电性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技巧。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并分析不同物质导电性差异的原因。
实验材料:1. 电源2. 电线3. 导电物体(如铁钉、铜丝等)4. 非导电物体(如木块、塑料丝等)5. 湿润的布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电源连接好并接通电源,准备好导电物体和非导电物体。
2. 实验操作:将导电物体依次与电源连接,观察是否导通电流。
再将非导电物体与电源连接,观察是否导通电流。
3. 结果观察:记录每种物质导通电流的情况。
结果分析:1. 导电物体实验结果分析:导电物体接通电路后能够导通电流,表明该物体具有导电性。
导电物体通常是由金属构成,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在电场作用下从一个原子跳跃到另一个原子,形成电流。
2. 非导电物体实验结果分析:非导电物体接通电路后不能导通电流,表明该物体缺乏导电性。
非导电物体通常是由非金属构成,非金属中的原子结构使得电子无法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形成电流。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小心电源的使用,避免触电危险。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断开电源,确认安全。
实验拓展:1. 将导电物体之间添加一道非导电物体,观察电流是否通路中断。
2. 使用不同导电物体,比较其导电性能差异。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金属等导电物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而非金属等非导电物体则缺乏导电性能。
理解物质导电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一概念。
本教案着重介绍了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帮助学生们逐步理解物质的导电性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物质导电性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导电性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物质样本和实验器材。学生需要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使用万用表测量不同物质的电阻,记录数据。
(4)理论讲解:讲解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如二极管、三极管等,使学生了解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5)巩固提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不同物质导电性能的理解,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风格,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掌握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特点;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能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物质的导电性能。
5.思考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思考题:
a.为什么在高电压环境下,人体会成为导体?
b.解释为什么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
c.请举例说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九年级《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内容:
a.小组讨论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差异,分析其原因。
b.探讨生活中的导电现象,如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等。
c.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必做作业:
a.完成课本后的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b.结合生活中的导电现象,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差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少于300字。
c.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注出各部分的导电性能,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选做作业:
a.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新型导电材料的研究进展,撰写一篇科普短文,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2.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新知识。
3.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导电性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导体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差异。在此基础上,介绍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如电子云、离子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3.教学内容:
a.导体的定义和分类,如金属、酸碱盐溶液、石墨等。
b.绝缘体的定义和分类,如塑料、橡胶、玻璃等。
c.影响物质导电性能的因素,如电子云、离子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个别辅导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一、教材类型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二、实验器材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演示仪(自制)、酒精灯、打火机三、实验改进要点在本节中,首先,在检测物质的导电性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微笑的脸引出问题,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己创新实验。
传统的实验,实验物质较少,且导电性能和绝缘性能的排序不能得出,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很难信服,存有顾虑。
因此,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纳。
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逐渐渗透由实验得出规律的科学方法。
实验创新点一:多个实验整合化,三项实验合为一个装置,本实验装置可完成: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实验、导体绝缘体转化实验、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三个实验。
实验创新点二:过程平面展示化,实验过程平面展示,便于学生观察。
实验创新点三:实验物质多样化,实验物质由课本上的5种变为了19种,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实验创新点四:现象展示多元化,实验想象通过声、光、数据三维展示,便于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原理电压恒定时,接入容易导电的物体,则电流大,接入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则电流小。
五、实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能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⑵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多样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本节内容的重点确定为: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难点确定为:根据实验结果汇总排序。
六、实验教学过程1.设问猜想生活中那些物质容易导电?那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人体能不能导电?给出一些常见物质,让学生猜想那些物质容易导电?那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课前准备一、新课标学习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整体感知1.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2)常见种类(3)应用(4)相对性2.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电阻器3.半导体(1)特点(2)常见的种类教材知识全解一、导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二、绝缘体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注意(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的正、负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这些酸、碱、盐的阴阳离子在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例:(1)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导体了.(2)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3)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而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层之间的空气就不再是绝缘体,而是导体了.在用电工具或装置上,要防止它导电,需用绝缘体.如电工钳、电工刀、螺丝刀、导线等,在它们不同的部位都安装了绝缘体;而要利用它导电就需装上导体,如测电笔的笔头、电线的金属丝等.所以,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注意正确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能力来区分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仅仅在于“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而决不能理解为“能”和“不能”导电,这是由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为导体的,例如用白炽灯中的玻璃柱嵌的两根导线(如图11-5-1所示)A ,B 接到电路,小灯泡是不会发光的,这表明玻璃柱上的玻璃是绝缘体,然后在玻璃柱下方用酒精灯加热,当玻璃柱的温度升到一定温度后小灯泡将会发光,这表明玻璃加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了.四、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符号:国际上通常用字母R 来表示导体的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注意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的产生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要受到正电荷的阻碍作用;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受到的阻碍作用,都称作电阻.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1Ω的物理意义是: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 ,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 即:1Ω=AV 11.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M Ω=103k Ω 1k Ω=103Ω说明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几度或十几度时,电阻值变化不超过百分之几,通常我们可以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如果不加说明,温度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不计.注意正确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段导体,它的长度、横截面积,组成材料是确定的,在温度确定时,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情况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总是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典型例题精析题型Ⅰ 面向全体 双基巩固例1 下列都是导体的是( )A.铁、陶瓷、玻璃B.石墨、油、大地C.塑料、干木材、橡胶D.水银、人体、大地 分析:A 中陶瓷、玻璃是绝缘体,B 中油是绝缘体,C 中三种物质均为绝缘体;只有D 中三种物质都是导体.答案:D例 2 有人说,导体善于导电,对我们是有用的;而绝缘体不善于导电,对我们是没用的,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分析: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是同等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对我们也是有重要用处的.答案:不正确,导体和绝缘体同等重要.题型Ⅱ生活·物理·社会例3 如果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白炽灯点亮时的电阻比它熄灭时的电阻要 .分析:制约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多种,它们是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与材料,还有温度.尽管我们通常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导体的电阻也越大.同学们要注意,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是这样的,并非对所有的导体.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发光的,当电流流过白炽灯灯丝的时候,灯丝发热,达到白炽状态,温度当然要比熄灭时高得多.因此电阻在灯点亮时比熄灭时要大些.答案:大些课后小结一、知识梳理。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第一章:导电性的基本概念1.1 电流与导电性电流的定义导电性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1.2 导电性的测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测量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章: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2.1 金属的导电性金属导体的导电原理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能比较金属导体的应用实例2.2 非金属的导电性非金属导体的导电原理不同非金属的导电性能比较非金属导体的应用实例第三章:溶液的导电性3.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非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原理3.2 溶液的导电性能与离子浓度离子浓度对溶液导电性的影响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比较溶液导电性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4.1 复合材料的概念复合材料的定义与特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原理复合材料的应用实例4.2 不同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比较影响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因素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应用实例第五章:导电性能的实验探究5.1 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步骤5.2 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结果分析与结论第六章:人体和动物的导电性6.1 人体导电性原理人体组织中的电解质人体电阻的变化因素人体电击的原理与安全6.2 人体导电性的应用医学中的电诊断生物电现象的研究人体电安全标准第七章:大地导电性7.1 地球的导电性地球的电结构地球导电性的影响因素大地电位的应用7.2 地球导电性的研究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电性模型的发展地球导电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第八章:电磁波与导电性8.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与导电性的关系8.2 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的传播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电磁波在导体中的吸收与反射电磁波在绝缘体中的传播第九章:导电性的应用与技术9.1 电力系统中的导电性输电线路的材料选择接地技术的重要性电能表的原理与应用9.2 电子设备中的导电性电子元器件的导电材料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9.3 导电性材料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导电塑料的制造与应用导电涂层的应用与技术导电纤维的开发与应用第十章:导电性能的测试与评估10.1 导电性能的测试方法直流电阻测量法交流电阻测量法电导率测试法10.2 导电性能的评估与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导电性能的评估指标导电性能改进的方法与策略10.3 导电性能测试仪器的使用电桥的使用方法四探针测量仪的操作非接触式电阻测试仪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电流与导电性的基本概念理解是学习导电性的基础。
初中化学导电性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导电性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导电性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并探讨导电性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实验装置和仪器:干净的导电测试仪、导线、电池、碳棒、铝片、铁片、铅片、铜片、硫磺、纸夹、盐水等。
实验步骤:
1. 将导线连接到导电测试仪上,并将电池与导线连接。
2. 将碳棒、铝片、铁片、铅片、铜片、硫磺等不同物质分别连接到导线上。
3. 逐个测试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记录下每种物质的导电情况。
4. 探讨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保持实验台面干净整洁,避免导线接触到其他物质。
2. 小心操作,避免触电或其他危险情况发生。
3. 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并妥善存放。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金属类物质通常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而非金属类物质通常导电性较差。
这是因为金属中具有自由电子,可以轻易传导电流,而非金属则缺乏这种自由电子结构。
拓展实验:
1. 尝试用盐水浸泡的纸夹来进行导电实验,探讨电解质对导电性的影响。
2. 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实验,观察导电性随浓度变化的情况。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并探讨导电性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也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愿本实验对学生化学学习提供帮助!。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课程篇《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王斐(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甘肃兰州)【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组成简单电路的基本器件,能用电路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会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电器设备,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因此,学生在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上没有多大障碍。
但是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和电路连接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图,自主探究,从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这也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理概念,从物理学的视角去认识客观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律。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六节。
从本章的结构上看,在学习电流之后,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存在差别,也为第七节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和第八节滑动变阻器做知识储备。
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也比较熟悉。
通过本节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使同一种物质的导体性改变。
在生活中增强安全用电意识,并且试着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及其应用2.通过演示实验明白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3.通过自主设计电路和实物图的连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图的连接方法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重视物理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实验探究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导体和绝缘体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到转化的物理观念,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根据自主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大班教案什么东西能导电
大班教案什么东西能导电大班教案什么东西能导电(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什么东西能导电,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什么东西能导电篇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知道金属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管,纸,毛线等材料不能导电。
3、简单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电线,铜丝,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纸绳,电灯泡,电池。
2、记录表,笔,橡皮。
教师自制道具。
活动过程:一、教师表演魔术1、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电池2、电池的两端一样吗?介绍电池的正极和负极3、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二、实验1、出示铜丝:它是什么?铜丝铜丝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出示纸绳:它是什么?纸绳纸绳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2、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电线,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
请小朋友实验。
哪种材料能是小灯泡亮起来?3、介绍记录表:在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在不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
4、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观察。
5、请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和幼儿总结:金属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
毛线纸等材料不能导电。
三、结束部分:出示两根电线(一根两边露出铜线的,一根两边没有铜线的。
)1、它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请幼儿实验。
2、教师总结:电线外面的塑料外衣是不能导电的,他是保护我们的,有了它我们就不容易触电。
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
因为平时生活正的用电,电压很高是很危险的。
大班教案什么东西能导电篇2活动目标:1、对电线能导电的现象感兴趣。
2、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
3、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形成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根据新课标内容提要求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学情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难点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整体感知
1.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2)常见种类(3)应用(4)相对性
2.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电阻器
3.半导体(1)特点(2)常见的种类
教材知识全解
一、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二、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
注意
(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
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的正、负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这些酸、碱、盐的阴阳离子在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
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
例:(1)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导体了.
(2)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
(3)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而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层之间的空气就不再是绝缘体,而是导体了.
在用电工具或装置上,要防止它导电,需用绝缘体.如电工钳、电工刀、螺丝刀、导线等,在它们不同的部位都安装了绝缘体;而要利用它导电就需装上导体,如测电笔的笔头、电线的金属丝等.所以,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
注意
四、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符号:国际上通常用字母R 来表示导体的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注意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的产生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要受到正电荷的阻碍作用;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受到的阻碍作用,都称作电阻.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1Ω的物理意义是: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 ,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 ,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
即:1Ω=A V
11.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MΩ=103kΩ1kΩ=103Ω
说明
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几度或十几度时,电阻值变化不超过百分之几,通常我们可以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如果不加说明,温度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不计.
注意
正确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段导体,它的长度、横截面积,组成材料是确定的,在温度确定时,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情况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总是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
典型例题精析
题型Ⅰ面向全体双基巩固
例1 下列都是导体的是( )
A.铁、陶瓷、玻璃
B.石墨、油、大地
C.塑料、干木材、橡胶
D.水银、人体、大地
分析:A中陶瓷、玻璃是绝缘体,B中油是绝缘体,C中三种物质均为绝缘体;只有D中三种物质都是导体.
答案:D
例2 有人说,导体善于导电,对我们是有用的;而绝缘体不善于导
电,对我们是没用的,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分析: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是同等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对我们也是有重要用处的.
答案:不正确,导体和绝缘体同等重要.
题型Ⅱ生活·物理·社会
例3 如果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白炽灯点亮时的电阻比它熄灭时的电阻要.
分析:制约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多种,它们是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与材料,还有温度.尽管我们通常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导体的电阻也越大.同学们要注意,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是这样的,并非对所有的导体.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发光的,当电流流过白炽灯灯丝的时候,灯丝发热,达到白炽状态,温度当然要比熄灭时高得多.因此电阻在灯点亮时比熄灭时要大些.
答案:大些
课后小结
一、知识梳理
教学反思: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
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解决,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整节课的环节,结合教材对全课及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本节课学生对于电阻的概念及其电阻的单位换算不太容易理解,需在往后的课程中多加练习。
另外,学生容易把油、纯水当成导体而把大地当成绝缘体,需要多加强调。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能导电”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回答涉及到水能不能导电的问题,因此,之后的教学内容直接跳转到“水能不能导电”的教学内容上,而对“导体好还是绝缘体好”这个知识点一带而过,没有细致的予以讲解。
因此,在课堂上对这方面的知识的介绍很不够详细。
同时在介绍“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环节中,因为考虑不是很周到,没有给学生补充有关半导体方面的知识,这样容易使学生认为生活中的物体只有导体和绝缘体,容易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