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讲座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3中国地理概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3中国地理概况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3中国地理概况[考点扫描]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2.中国的人口与民族3.中国的地形4.中国的气候5.3中国的河流和湖泊6.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构建][考点简析]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0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0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

3.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参照地图册)。

4.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建议同学们通过经常看电视(天气预报)、报刊、多看地图、多做填图练习和拼图游戏等方式,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他们的简称、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二、中国的人口与民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我国人口 (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1.人口分布: (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2.人口增长: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人口问题: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

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地球与地图:介绍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球上的大陆、海洋。

讲解地理坐标系统和地图阅读技巧。

气候与气象:探索气候和气象的区别,了解不同气候带和气象现象。

讲解天气图的读取和预报方法。

人口与城市:研究人口增长和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介绍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自然资源与环境:探讨水资源、能源、土壤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

农业与食物安全: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讲解粮食安全和全球食物供应的挑战。

景观与地貌:介绍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貌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和沙漠等。

旅游与文化地理:探索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讲解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专题讲座

人文地理学专题讲座
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逐渐形成并发展。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不断演变和升级,如从农业社会 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人地关系也经历了从依赖自然到改造自然再到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变化。
人 口 与 聚 落人口分布与移0103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迁出地可能会面临人 才流失、经济下滑等问题;而迁入地则可能面临人口压力、资源 紧张等挑战。同时,人口迁移也有助于文化交流和融合。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聚落的形成条件
聚落的形成需要具备适宜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此外,社会经济因素也是聚落形成的重要条件,如交 通、资源、市场等。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产业布局
不同产业布局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 同,如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较重, 而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较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
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空间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

法 与 技 术
地 理 学 的 研


田野调查法
通过直接观察、记录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现象,获取第一手资 料。 实地观察 与当地居民、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 经验和知识。 深度访谈 研究者参与到当地的社会文化活动中,亲身体验和观察社会现 象。 参与式观察
文献分析法
文献整理 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编目、摘要等整理工作,以便后续 分析。 文献搜集 收集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政府文件、统计数据等文献资 料。 文献分析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文献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有价 值的信息和观点。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简介
本次地理专题讲座将介绍初中地理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地球上各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科学,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内容概要
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首先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通过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续讲座的内容。

2. 地球的构造和地貌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貌对于我们理解自然景观和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介绍地球的不同层次结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等内容。

3.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地理学不仅研究自然环境,也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将介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包括气候、气象、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元素,以及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人文元素。

4. 地理知识的应用
地理知识不仅仅是研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我们将介绍如何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包括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何进行城市规划等。

结语
通过本次地理专题讲座,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讲座,与我们一起探索地理学的奥秘!
谢谢大家!。

地理专题讲座(三)

地理专题讲座(三)

地理专题讲座(三)地球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境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一、对流层大气特征和逆温现象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例如,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再如,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另外,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近年高考试题中,多次涉及这一内容,复习中要引起重视。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题目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题目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题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初中地理专题讲座的背景和意义
2.讲座的主要内容和专题
3.讲座对初中生地理学习的帮助和提升
正文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是一种针对初中生地理学习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讲座的形式,帮助初中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这次讲座的主题包括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交通与旅游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初中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讲座将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专题,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第1页共1页。

高考地理专题讲座 大题答题集锦

高考地理专题讲座 大题答题集锦

• ②不合理的水利 ⑤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 )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 • 干旱:春旱月,气温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 洪涝:月,降水集
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 盐碱:水盐运动 春秋反盐,夏淋盐 冬稳定 • )、问题 • 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 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 鱼塘—台田模式) • 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 ⑵水资源短缺 • 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 ()自然原因: • ①降水变率大; • ②春季蒸发旺盛。 • ③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 ()人为原因: • 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 ②水污染严重; • 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 治理措施: • ①南水北调; • ②修建水库; •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④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 • ⑤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

• ⑦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 ⑧提高技术,发展海水淡化等。
、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
• ②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
• 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 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 防当治地措的施植: 物生存。
①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 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③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④节约用水
、酸雨 分布: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
• 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 燃料。

高中地理网上培训专题讲座---大气运动专题讲座

高中地理网上培训专题讲座---大气运动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教学研究赵军利北京市第109中学一、关于“大气运动”知识的深层次理解1.“大气运动”的核心知识和教育价值“大气运动”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之间的流动与转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辐射这种短波辐射转化成了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等长波辐射,能量也由宇宙空间流入了地球表层,在地面、大气之间流动。

可见,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源,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由于受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和大气透明度等因素的影响,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存在着明显地地域分异现象。

地面状况的差异,尤其是海陆分异进一步加剧了地面的受热不均。

二是在小尺度范围内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引起了大气的膨胀上升和冷却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产生了气压差异,形成了热力环流。

从区域尺度来看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现象。

从全球尺度来看,太阳辐射的地域分异是形成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由于水平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在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了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即地转风。

在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形成了与等压线成一定角度的近地面风。

三个力的方向与风力及风向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方向,且与等压线垂直,既影响风力大小,也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力大小;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力大小,也影响风向。

风是地球表面热量输送和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

全球性的大气运动与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之一。

从大气系统内部来看,始终蕴涵着冷热、干湿与高低气压三对矛盾。

“大气运动”教学揭示了大气冷热、高低气压的矛盾的生成过程。

“大气运动”激化了干湿矛盾,形成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这是天气系统的学习内容;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学习全球尺度大气运动以及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与移动的知识基础。

2024年地理人口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4篇)

2024年地理人口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4篇)

2024年地理人口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地理人口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4篇)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总结和收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

原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的意义专题讲座

原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的意义专题讲座

考纲:地球运动的意义知识框架:1、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角速度及线速度二者的关系——-—黄赤交角及影响2、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3、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地球自转的意义一、昼夜交替1、区别三种现象的成因:昼夜现象的成因、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昼夜长短变化现象的成因。

2、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3、太阳高度角4、晨昏线⑴定义、画法过地心与太阳光线垂直。

⑵动态变化(如2008全国1卷11题)(如2010福建1题)⑶晨线和昏线的辨别(如2012江苏3题)⑷根据晨昏线判断地方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6点钟;(如2012江苏3题)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18点钟。

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是0点或24点。

昼半球中央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⑸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它本身是大圆.⑹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

⑺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a。

二分日,与经线重合;(2009广东51题)b。

其他日期,晨昏线与经线相交。

⑻晨昏线最北最南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2007全国2卷10题)(如2007全国1卷7题)⑼在一天中晨昏线是不断向西移动的。

⑽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⑾晨昏线最北点、最南点的地方时要么0时,要么12时。

(如2007全国2卷11题)(如2010福建1题)(如2007全国1卷6题)⑿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二分日不相切,其余时间都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恰好出现极昼或极夜,其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其正午太阳高度是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此日该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相交的纬线圈被分为昼弧和夜弧。

⒀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的物体,其昼夜交替的周期变短;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的物体,其昼夜交替的周期变长。

(如2013海南单科13题)高考链接:10.M 点的纬度最低为A.71。

5°N B.66。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题目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题目

题目:中国地理之谜:从自然奇观到人文遗产
一、引言
中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地理景观独特且多样。

从壮丽的自然奇观到珍贵的人文遗产,中国地理的魅力无处不在。

本次专题讲座将带领大家探索中国地理之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人文的厚重。

二、自然奇观篇
1.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之巅的壮丽与神秘
2. 长江、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自然的杰作
3. 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地下河的奇妙世界
4. 黄土高原:风成地貌的奇特景观与生态保护
三、人文遗产篇
1. 长城:古代防御工程的奇迹,中华民族的骄傲
2. 故宫:皇家宫殿的辉煌与历史的沉淀
3. 丝绸之路:古代商贸通道的传奇,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
4. 古村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四、互动环节
1. 现场观众提问,主讲人答疑解惑。

2. 分组讨论:就某一自然奇观或人文遗产展开深入探讨。

3. 实地考察计划:分享实地考察经历,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奥秘。

五、结语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共同领略了中国地理的神奇与美丽。

希望大家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守护地球家园、弘扬中华文明贡献力量。

地理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地理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地理专题讲座,主讲人为我国著名地理学家XXX教授。

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将结合讲座内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地理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

XXX教授从地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地理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1. 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分布、组成、结构、性质、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2. 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地理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地理著作《山海经》问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学体系。

3.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方法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4. 地理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地理学为我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2)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学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交通布局与运输:地理学为我国交通布局、运输提供了合理规划,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地理学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5)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地理学为我国灾害防治、应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损失。

二、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地理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地理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应用科学。

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提高自身地理素养作为一名地理学爱好者,我意识到自身地理素养的不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为我国地理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听地理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听地理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听地理专题讲座心得体会我前段时间参加了一场地理专题讲座,主题是关于气候变化对全球水资源的影响。

经过这场讲座,我对地理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首先,讲座中提到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许多地区的降雨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有些地区面临着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挑战,造成了严重的水危机。

而在其他地区,极端降雨事件导致洪灾和水灾的发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对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讲座中强调了地理学在探索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地理学可以提供各种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通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我们可以对全球水资源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监测,并预测未来的水资源分布。

而通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的水资源脆弱性,并制定相应的适应策略。

因此,地理学在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讲座中特别提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包括地理学、气候学、生态学、经济学等。

通过跨学科合作,我们可以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具融合起来,寻求更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讲座中提到了气候模型的重要性,这需要地理学家和气候科学家共同合作,建立准确的模型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此外,经济学家的参与也至关重要,他们可以评估不同的经济政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经济适应策略。

因此,跨学科合作是实现全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通过这场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全球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了解到地理学在解决这一问题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和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

初中地理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介绍
本文档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地理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内容。

通过此讲座,教师们将能够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阅读材料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目标
- 介绍地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 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 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阅读
- 分享一些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
内容
1. 地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 地理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扩展他们的地理知识
- 地理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 地理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 选择与学生年龄和能力相适应的阅读材料
- 选择与地理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
- 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阅读材料
3. 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阅读
- 在阅读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供阅读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生词
- 开展课堂讨论和活动,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思考
4. 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分享
- 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包括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运用
- 提供一些实际可行的教学建议和技巧
结论
通过地理阅读教学专题讲座,教师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阅读材料来教授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地理教研专题讲座讲稿

地理教研专题讲座讲稿

地理教研专题讲座讲稿介绍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这次地理教研专题讲座。

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地理思维和环境意识。

今天,我将与大家探讨地理教学的一些新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地理思维的培养地理思维是地理研究的核心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球上的各个现象。

培养地理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地图解读和图表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接触地理信息,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解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创新的地理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地理教学方法。

例如,使用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不同地理环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地理地区的生活方式;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方法都能够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研究,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记忆力。

环境教育的融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将环境教育融入其中。

地理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地球上的自然现象,还应该关注我们与环境的关系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倡低碳生活,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总结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地理思维、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融入环境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并且在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方法和理念。

谢谢大家!。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专题讲座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专题讲座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专题讲座
简介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专题讲座主要针对高中学生,旨在帮助他们进行地理考试的复习备考。

本讲座将涵盖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和复习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成绩。

内容概述
1.地理学科概述: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意义和研究领域,帮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基本了解。

2.重要知识点回顾:对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回顾和讲解,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

3.复习方法和技巧:分享一些有效的地理复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和记忆能力。

4.解答疑惑和答疑环节:提供一个互动的环节,学生可以在讲座中提问和讨论,讲师会解答学生的疑问。

5.习题练习:提供一些地理习题,让学生在讲座中进行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讲座安排
时间:XX月XX日,下午XX:XX - XX:XX
地点:XX学校XX教室
讲座持续时间:约XX小时
参与方式
讲座免费,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放。

学生需提前报名,提供姓名、班级和联系方式,以便安排座位。

注意事项
学生需自备写字工具、笔记本和教科书,以便在讲座中记录重
要内容。

讲座期间请勿吸烟、吃零食等打扰他人的行为。

本讲座是一个集中复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良机,请广
大学生踊跃参加。

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复习,相信大家能够取得优
异的地理成绩。

欢迎大家的参与!
敬请期待,谢谢!。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题目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题目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题目
摘要:
一、讲座主题: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二、讲座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三、讲座内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四、讲座形式:专家讲座、互动问答、案例分析
五、讲座时间:2 小时
六、讲座对象:初中学生
正文: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在地理学的基本概念部分,专家将详细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在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部分,专家将用生动的案例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部分,专家将分享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成绩。

本次讲座采用专家讲座、互动问答、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讲座将持续2 小时,期间学生可以随时向专家提问,专家将现场解答。

地理专题讲座

地理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高中地理(必修 1 )总论北京市京源学校侯小波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京源学校地理教师,侯小波。

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对高中地理必修 1 的整体认识和教学过程的一些思考。

细心的老师应该还记得,高中地理必修 1 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就是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而今天的内容又是必修一的总论,即对必修 1 的整体认识和思考。

所以,对于必修 1 ,我觉得自己讲在前,又讲在后。

但是,无论是讲在前还是讲在后,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即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都非常清楚,高中地理必修 1 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地理,但是,我们应该讲些什么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必修一模块内容结构表述如下,四个内容: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们用结构图来还原必修 1 的整体面貌:通过结构图的分析,我们来认识四个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无论是从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还是必修一总体结构图中,我们都能看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

具体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能量组成和运动变化。

也就是说,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不过是距地表上、下 30 千米左右的物质和能量。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在任何一个区域中的表现,都是一个系统,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彼此之间的影响、联系,才是自然地理环境。

所以在必修 1 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建立,即要注重联系。

2 .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宇宙中的地球以及隐含着的内部物质运动,这两部分,是自然地理环境吗?准确的说,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宇宙中的地球,以及隐含着的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其实质都不能算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它们分别属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

七年级地理专题讲座

七年级地理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学研究谷凤芝北京市第 11 中学今天和各位老师交流天气和气候的教学研究,主要谈三个方面,首先是教材分析,第二是学情分析,第三教学建议。

天气是日常生活每一个人所面对的,与生活联系密切。

而气候是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是初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人类活动也有重要的作用,是地理的核心知识,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本章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进行教材分析首先应当解读地理课程标准,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一)义务阶段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

地理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部分的教学提出要求:标准活动建议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 " 天气 " 和 " 气候 " 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 主要气候类型●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高中地理(必修1)总论北京市京源学校侯小波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京源学校地理教师,侯小波。

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对高中地理必修1的整体认识和教学过程的一些思考。

细心的老师应该还记得,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就是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而今天的内容又是必修一的总论,即对必修1的整体认识和思考。

所以,对于必修 1 ,我觉得自己讲在前,又讲在后。

但是,无论是讲在前还是讲在后,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即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都非常清楚,高中地理必修1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地理,但是,我们应该讲些什么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必修一模块内容结构表述如下,四个内容: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们用结构图来还原必修 1 的整体面貌:通过结构图的分析,我们来认识四个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无论是从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还是必修一总体结构图中,我们都能看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

具体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能量组成和运动变化。

也就是说,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不过是距地表上、下 30 千米左右的物质和能量。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在任何一个区域中的表现,都是一个系统,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彼此之间的影响、联系,才是自然地理环境。

所以在必修 1 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建立,即要注重联系。

2 .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宇宙中的地球以及隐含着的内部物质运动,这两部分,是自然地理环境吗?准确的说,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宇宙中的地球,以及隐含着的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其实质都不能算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它们分别属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

那为什么要将这两部分内容纳入地理课程之中呢?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 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

我们先来看一道高考题:读图 1 回答。

李明同学发现乙、丙、丁三图所示现象有因果联系,地理老师认为有道理。

此因果顺序应该是( B )图 1此题答案为B 。

在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无法吸收太阳短波辐射或者吸收的很少,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因而,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这就使得近地面大气(也就是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出现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特点;而这也就是形成肯尼亚山山顶白雪皑皑,山下郁郁葱葱的景观。

所以就因果关系排序,它们就依次为丙丁乙。

那么,回到我们的教学过程来看,其实质就是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垂直分层以及植被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联系。

由此可见,地理教学中的联系不仅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章节之间的联系。

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这三幅原理图之间有没有关系?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热力环流;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赤道和极低的分布不均,使得赤道和极低地区地面温度产生很大差异,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环流,再加上地球的自转,使得这个环流更加复杂,从而形成三圈环流,所以,三圈环流,其实质就是一个复杂的热力环流;第三幅图,季风环流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则也是由于冬夏季节海陆地面温度的差异而已。

所以可以看出,无论是三圈环流还是季风环流,实质上都是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 宇宙中的地球中地球自转使得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这个原理在大气运动中的应用,在河流两岸侵蚀堆积中的应用以及在洋流中的应用等。

我们来看道例题:图 4 中甲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 R 河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 R 河河谷的形成考虑地转偏向力)。

回答。

R 河流汛期时( C )A .北印度洋海区海水顺时针流动B .南半球昼短夜长C .亚欧大陆上受冷高压控制老师接着问。

1.我们把这个过程画成链条行吗?(学生开始画)老师继续问。

2. 人吃蛇肉了吗?(没有,北京人没有吃蛇肉的习惯)3. 蛇受到人类影响了吗?(是的)4. 人类怎么影响蛇的?(破坏了蛇生存的环境)大家看,这虽然是给初一学生上的一节地理课,虽然“野生动物保护”这个题目很难体现地理特征,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能看出,这节课“地理味”十足。

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选择案例和分析案例时,抓住地理学科的 5 个特点:1. 地理问题的时空性。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地理要素的系统性。

4. 人地关系的相互性。

5. 人地作用中,人的主体性。

再回到我们的主题来看,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往往是改变了地理环境中某一个要素,从而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变化。

这样的案例很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必修 3 中这样的案例很多。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案例的发生过程,其实质还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唯一多出来的,就是人类活动成了其中的一个要素。

所以,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角度来看,必修 1 中,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贯穿在整个高中地理理念里的,它至关重要。

二、注重过程地理学是研究地理事物分布的学科,主要的包括两大方面: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

而表现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载体就是地理图像。

因而地理教材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地理图像和图表。

高中地理必修 1 也不例外,但由于必修 1 主要侧重于自然地理学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因而我们可以发现,必修 1 中两类图像最多。

一是分布模式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二是原理模式图(反映地理事物运动和分布的过程,也是就时间分布和变化)。

其中分布模式图也是地理过程中物质能量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

所以,在高中地理必修 1 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原理、应用原理的过程就是对地理过程的理解过程。

所以,在我们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和强化地理过程的教学。

1 .过程模式图(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读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某区域示意图,分析斜线所示地区地貌形成过程。

由于南美西海岸为秘鲁寒流,使得东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而赤道暖流的影响,使得西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较高。

正常年份,西太平洋上升的暖湿气流给东南亚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

而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则加重了沿岸地区的干旱和少雨,出现大片沙漠。

而实质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洋流对于海水的影响,使得太平洋东西两岸产生的大气环流(热力环流),即洋流通过影响近地面温度,从而影响大气运动,对不同区域气候的影响。

其本质,是两个自然地理要素运动的相互影响和叠加,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系统。

而这些运动原理,都是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因而,它可以作为学生运用原理的案例。

厄尔尼诺是什么呢?现象与正常年份相反,信风的反转,使得西太平洋温度较高的海水向东流动,这种海水的反转运动,使得大气运动状况也发生反转,从而使得太平洋东海岸以上升气流为主,从而湿润;太平洋系海岸以下降气流为主,从而出现干旱。

对于这个案例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做什么呢?帮助学生建立这个复杂的系统,通过改变系统变量,训练学生对于原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包括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表物质组成)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构成了气候系统。

任何一个区域,其气候的形成,实质是这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区域气候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不同区域,气候系统变量发生了变化。

举个小区域的例子。

一个区域中,城市降水和雾气较多,是因为城市废热的排放,以及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使得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所致。

对于一个区域总体的自然地理特征而言,气候、地形、生物、水文、土壤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系统,而这些要素也是这个系统的变量。

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这个地理环境系统),需要将系统放入具体的区域中。

因而,课标对这节内容的要求,也往往是要举例说明。

自然环境整体性有两层含义, 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 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中第二层含义,就是要求学生要在变化中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系统。

举个例子:我们常说,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的特征,是指:气候上,它位于中国非常重要的400 毫米等降水量附近;植被上处于森林草原过渡的边界;因而其自然地理环境才具有脆弱性和易改变性。

但总体来讲,它应该是中国适合农耕的区域。

而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破坏了区域植被,从而使得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貌沟壑纵横、河流含沙量大。

这个过程的实质,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区域植被要素,使得地貌、河流、土壤等要素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同。

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性。

同时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即区域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正是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性和开放性,才有了梯度流的理论。

比如:中国主要的资源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

区域的比较和区域的差异,其实质也是在这个系统中,改变变量而进行判断的。

比如青藏高原和东部季风区的比较。

我有一位同事上过这么一节课。

她通过藏民与北京居民的一些生活细节方面,对比总结了两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不同。

比如她用到的这样一幅图片,图片中藏民衣服都穿的非常厚实,而且带了帽子,但却往往都是草帽或者遮阳帽(不是防寒帽),从而总结,青藏地区气温低、太阳辐射强。

通过一包薯片在北京和格尔木的差别,总结出青藏高于气压低。

通过藏民的饮食习惯,总结了其高原牧业为主,植被以草甸为主等特点。

而且最有意义的一个问题是,青藏高原与华北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即两个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完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即地形的差异。

板块运动是的青藏地区地形抬升,周围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山脉阻挡了南部太平洋和北部北冰洋的水汽进入,从而改变了气温和降水(即改变了气候),从而形成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1的主要任务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建立。

而学生对于各个系统的认识则是在系统建立和变化中理解的。

所以,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认识要素,建立要素联系,构建地理过程之外,还要通过变量控制的方法(即通过系统变化)来加强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对应这里所说的对应是指课标、教材、试题三位一体。

我们首先看看它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课标的作用:作为教师,理解和把握课标是实施教学的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用“三维目标”的形式做了详细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