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知识点59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层次性
道德教育层次性
试论道德教育的层次性道德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其最早的意义,道和德是分开的。
道强调的是方向方法,道行;德则强调人的品行和修养,即使将二词合用,起意思也是分开的,所强调的道和德是相辅相成的,德以道为载体,道以德为基础,德高才能德深。
后来将道德一词合用,则偏重于德的方面,特指人类相处的法则,它通过一定阶级的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起约束作用。
人的道德,由于知识水平、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性。
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不妨碍别人,第二为助人,第三为牺牲自己的利益。
了解道德的层次性,对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以往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未能将道德的层次性区别开来,人为的拔高道德教育的要求,不切实际的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境界,其结果,对人的起码的浅层次的道德教育未能有一个很好的奠定,而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对大多数人来讲,又难以企及,结果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呈现为下滑状态使整个社会为此而忧心,紧呼道德素质下降。
道德层次性的特点,道德教育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对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
尤其对大多数群体而言,首先应进行低层次的道德教育,使他们的言行以不妨碍别人为起码要求,夯实教育的基础,才能谈得上更高层次的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是个含义十分丰富的概念,历史上,儒家把通过内心的反省,培养完善的人格称之为道德修养。
而现在,道德修养则主要指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是按照正确的标准进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解剖,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的过程。
道德修养的方面很多,最经常、最基本的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国家,怎样对待真理四个方面。
一、严以律己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也是道德修养的最起码的要求。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伦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伦理”知识要点复
习提纲
第一单元伦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 伦理的定义和特点
- 道德与伦理的区别
- 伦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单元个人品质与价值观
- 人的自由和人的尊严
- 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 人的品德和涵养
- 积极向上和阳光心态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 社会公德的内涵和作用
-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第四单元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
- 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
- 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第五单元社会风尚和文化伦理
- 社会风尚的形成和作用
- 社会风尚的正常发展与人们的文化伦理
- 文化伦理的内涵和特点
第六单元伦理思维的培养与伦理问题的解决
- 做个明辨是非的人
- 伦理问题的分类和解决方法
- 合理处理利益关系的伦理思维
第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观
- 仁、义、礼、智的含义和作用
-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 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八单元世界各国伦理观念的比较
- 不同国家的伦理观念的共性和差异
- 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国际伦理观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意义
以上是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伦理”知识要点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到您。
简述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及其层次
简述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及其层次社会主义道德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所应遵循的一套基本准则和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它要求人们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始终把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人的幸福和福利。
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灵魂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二、共同利益的原则共同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三、公正平等的原则公正平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始终遵循公正、公平、平等的原则,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不压迫、不剥削任何人。
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四、诚实守信的原则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始终保持真诚、正直、守信的品质,不欺骗、不虚伪、不背信。
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五、勤俭节约的原则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始终保持勤奋、节俭、勇于创新的品质,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本层次基本层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基本层次,它要求人们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始终遵循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二、进阶层次进阶层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层次,它要求人们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伦理学课程考点知识汇总
伦理学课程考点知识汇总一、名词解释:1、人权:所谓的人权,是人道主义概念的核心与基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而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
2、他律性: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就是指客观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对于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以及对于人们的道德选择、判断和行为所具有的制约作用。
3、自律性:道德规范的自律性指由道德实践活动的人们认同和内化后的客观的社会道德关系客观的社会道德要求对人们行为的自觉指导。
4、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及价值趋向,是个人道德自觉地结晶,也是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在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涵盖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
(P296)5、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就是人们按照道德要求进行道德选择,付诸行动,并通过调节行为来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能力,是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更是对于道德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
(P236)6、道德价值:道德价值是哲学意义的一般价值在道德领域的体现,通常是指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所具有的值得肯定和称颂的要素和功能效用,亦指道德观念和道德思想所具有的反映道德生活需要和期望的意义属性。
7、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具有道德善恶意义的活动,即对他人和社会有利或有害,并具有道德自主选择性的行为。
8、善恶:善恶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行为、品质、人格以及个人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的最一般概念,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发生的复杂道德关系的反映,是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的最一般依据。
9、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就是指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
10、道德原则:道德原则就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最基本的、恒常适用的、最具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是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评价的最后标准。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人能够建立起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人有道德。
道德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道德就其本质来说,是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约束和评价人们的行。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只有与时俱进,及时吸纳鲜活的实践内容,才能永蕉生机和活力“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一荣辱观体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识成果,创造性地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和规范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容作出了高度概括。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既承续了“五爱”的基本要求,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生动地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紧密结合道德建设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现了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注重效益与社会公正相协调的原则从调了在家庭生活。
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坚持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丰富和完善。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简述道德的层次
简述道德的层次道德教育层次性试论道德教育的层次性道德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其最早的意义,道和德是分开的。
道强调的是方向方法,道行;德则强调人的品行和修养,即使将二词合用,起意思也是分开的,所强调的道和德是相辅相成的,德以道为载体,道以德为基础,德高才能德深。
后来将道德一词合用,则偏重于德的方面,特指人类相处的法则,它通过一定阶级的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起约束作用。
人的道德,由于知识水平、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性。
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不妨碍别人,第二为助人,第三为牺牲自己的利益。
了解道德的层次性,对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以往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未能将道德的层次性区别开来,人为的拔高道德教育的要求,不切实际的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境界,其结果,对人的起码的浅层次的道德教育未能有一个很好的奠定,而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对大多数人来讲,又难以企及,结果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呈现为下滑状态使整个社会为此而忧心,紧呼道德素质下降。
道德层次性的特点,道德教育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对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
尤其对大多数群体而言,首先应进行低层次的道德教育,使他们的言行以不妨碍别人为起码要求,夯实教育的基础,才能谈得上更高层次的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是个含义十分丰富的概念,历史上,儒家把通过内心的反省,培养完善_论语_中的道德层次观今调查·探讨DiaoChaTanTao《论语》中的道德层次观文/鲁建辉孔子一生教人为善去恶,从人生各个阶段阐述了道德的层次性,为后人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路线图。
《论语》的主线是孔子的人格精神,它始于己之《学而》终于人之《乡党》。
《论语·为政》(以下只注篇名)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来政治混乱和人民涂炭。
例如贞观盛世的出现,就与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的开明民族政策不无关系,这就是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作用。
伦理学内容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情感欲望论:这种起源说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认为道德是从人的情感欲望中引申出来的。
这种观点在17-18世纪的西欧广泛流行。
沙夫茨伯利明确主张道德起源于情感。
沙氏认为,情感不是来自人的感觉,也不同于理性考察力,而是来自人的先天具有识别善恶能力的“内在感官”,情感上的善恶决定了道德上的善恶。
善首先意味着无私的情感,它的直接目的是利他。
赫起森认为道德就是来源于洛克所说的“内省”,也就是我们知觉善恶的情感。
道德情感就是人们通过对思想中道德特征的知觉而产生的快乐或不安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直接的,无需任何推论和思考都可以产生。
教育、习惯、榜样等后天因素可以加强道德感,但不能创造道德感,这就具有了直觉主义的性质。
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并不神秘,不是人生来固有的,也不是外部来的启示,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感情,即对同胞的同情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自爱是一切行动的基础,道德是人们这种自爱感情的产物和反映。
2、动物本能论:这种起源说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动物本能即合群感的简单进化和延续,认为道德来源于动物的合群本能。
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他们认为动物界存在的同种相互扶持的现象,就是动物合群性道德情感的表露。
人们通常所说的善,道德这种社会现象,不外是动物的本能而已。
3、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觉培养起来的,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表现形态和道德类型,具有承继无产阶级道德并向未来社会共产主义道德运演和提升的价值特质。
4、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与否关系的探讨,在伦理学史上形成了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两种理论。
伦理学知识点整理
不定项2x10=20评述10x3=30看图说15案例分析15论述20伦理与道德的区别:联系:在通常情况下,这两个词意思相近,可以互换。
在英语中,伦理直接具有“道德”的含义。
区别:(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2)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等),道德的核心是善(美德、德性等)。
(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5)伦理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最基本的价值;道德是一种目的,是一种超越性的价值。
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伦理是关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应然性认识,讲人际关系应该如何。
道德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和规范,强调人们应该遵从什么样的规范和准则。
没有伦理,就不会有道德出现。
因此,伦理是道德的基础和前提,道德是伦理的形式和载体,道德为伦理关系服务。
伦理以关系为核心,强调和谐,是外在的和客观的;道德强调规范,是内在的和主观的。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概括为道与德、群与己、义与利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体现如下:第一,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
第二,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伦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伦理思想发展的始终。
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即经济关系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经济关系,以及道德对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就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即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还是社会整体利益从属于个人利益的问题。
(注意选择)孔子的伦理思想①折中主义的道德起源论;②重义轻利的义利观;③“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论;④“道之以德”的道德教育思想;⑤多层次的理想人格;⑥“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思想;⑦对孝、忠道德规范的强化;⑧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伦理学知识点57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含义、他律性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二)道德规范的他律性 1、定义: 他律性是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以行动
的道德标准或动机。受制于外力,受外在的 根据支配和节制,是超出道德自身和道德主 体自身之外的。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2、道德规他律性的内容:外在约束力和外在导 向功能。 (1)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没有绝对自 由,受必然性支配) ①马克思从社会存在中寻找道德规范他律 性的根据。道德规范的他律性是客观的社会 道德关系和客观的社会道德要求。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2)道德规范的外在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道德规范对人的道德活动
起到的引导作用。(是与约束力同时发挥作 用的,约束性从不应当的角度理解,导向性 从应当的角度来理解。)即道德的规范的实 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实然性(to be)表现的是道德的实际状 态,是现实的道德要求,应然性(ought to be)表明的是道德的理想状态,是理想的道 德要求,引导人们向道德的理想方向努力。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②马克思从个人和集体的辨证统一关系上来理 解道德规范的他律性。道德规范的他律性是 指集体利益对个人利益的节制与约束。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③马克思把道德规范的他律性理解为社会或集 体的理性。(理性—认识客观对象的人的智 能,理性是人把握欲望的一种道德能力。) 马克思认为社会理性对个人的欲望有一种约 束。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一、道德规范概况 (一)涵义
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主 体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利用 概念、范畴、判断等形式固定下来的准则。
伦理学重点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取决于:正确处理市场经济对医学服务正负双重效应的要求。
2.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调节人们行为的共同形式是:行为规范。
3.医学伦理学的精髓是:医德理论。
4.医德关系:医患关系、医德规范、医德实践、医德关系。
5.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6.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尊重病人。
不属于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是:医务人员与社会。
尊重病人自主权或决定,在病人坚持己见时,可能要求医生:必要时限制病人自主性。
7.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调节职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所遵循的根本原则。
8.在公正的内容原则中,进行公正分配的根据不包括:依据个人的地位。
9.对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的正确理解是:完全知情,只需签字同意。
10.《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精髓是:救人,至少不伤害。
11.高科技在医学中应用所产生的伦理正效应集中体现在:使医学目的及其道德本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实现。
12.最能全面反映伦理学概念内涵的是: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
13.不属于医德意识:医德评价。
14.医德实践的具体内容不包括:医德规范体系。
15.义务论的局限性表现不包括:忽视了公正,合理的分配卫生资源。
16.医患关系做到真诚相处,最主要的是:互相信任。
17.医患关系出现物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医生对物理、化学等检测手段的依赖性。
18.医学伦理学的有利原则不包括:把患者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19.医学伦理学原则不包括:生命价值原则。
20.患者享有的保密权有两大内容:为自己保密、向自己保密。
21.对医师有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正确理解是:医师的正当利益能够得医德的支持。
22.医学道德的意识现象和活动现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23.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不包括:科学性。
24.不属于医德理论:医德评价。
25.医学伦理学的无伤原则:避免对病人的任何身心伤害。
26.构成医患之间信任关系的根本前提是:病人求医行为已含对医师的信任。
罗国杰《伦理学》笔记
(2)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它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
心信念来实现的;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的规范也称为良心,良心是人们思想、言行的标准、尺度和检
查官,良心形成特定的动机、意图、目的,良心促使人去遵守社会规范。
④
在当今西方伦理学中,新功利主义主要有两个代表流派,即“准则功利主义”和“行为功利主义”。新功利主义在重效果轻动机、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等问题上,与老功利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但又在道德的认识中具有某些特别的意义。
〈4〉从认识(反映)主体上看。整个社会,每个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嗾使道德认识社会
现实的主体。
(二)道德调节功能。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调节人的行为来调节社会关系,是道德最突
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具有以下几个总体性特点:
〈1〉从调节的角度和范围上看。道德是从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特别是现实生活中个人对待社会集体
2. 强调个人的集体性质,除了强调个人的社会历史本质之外,在伦理学领域,关键是要强调个人客观
上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强调个人的这种集体使命感。
强调集体的个人性质,也不知识简单地强调集体的个人构成因素,在伦理学领域,更重要的是强调
个人的道德活力、道德主动性和道德首创精神,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个性。
般特征。大的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又受制于现实社会的经济
生活和政治生活,从而表现出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同的一般本质。
(二)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这是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它的特殊的规范性:
伦理学复习资料1 (1)
《伦理学》复习资料1.伦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最早创设于公元前4世纪的西方P1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命名了“伦理学”这个学科。
P13.伦理学界总体上把伦理学理解为研究道德的学问。
P24.先秦时期是中国伦理思想传统萌生孕育和形成时期。
P225.我国系统的伦理思想形成于周代。
P236.孔子继承以“周礼”为核心的旧传统,形成以“仁”为主,“仁”“礼”结合的“仁学”伦理思想。
P257.孟子建立了以“四德”与“五伦”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理论。
P258.《老子》是中国第一本专门研究道和德的文献。
P289.墨家重义,认为“义”本身是“利人”、“利天下”,是仁者从事的最高目的。
P3110.法家认为,道德与人的物质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P3211.代表古希腊美德伦理最高成就的是师徒三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P4112.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实际奠定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P4513.毛泽东明确宣称“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
P5314.《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确立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正式形成。
P5915.毛泽东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
P7116.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P8917.社会道德结构是指以社会为道德的主体或载体,由道德意识、道德准则和道德活动三要素组成的结构体系。
P12418.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
P12919.维护封建宗法等级伦理关系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
P13720.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
P13721.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主要包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公正原则。
P14022.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约束和导向作用。
P17123.道德规范发生作用所凭借的力量主要表现为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
P17124.道德规范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通过道德主体自身的内化。
伦理学复习资料-定
伦理学思考题一、基本知识之一(单)1.第一个类型的阶级道德是奴隶社会道德。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3.道德现象可分为道德意识现象、道德活动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
4.道德的主要职能有教育职能、认识职能和调节功能。
5.在现实社会中,婚姻的道德基础是爱情。
6.社会公德具有全民性、自发性、易行性和时代性。
7.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社会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
8.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9.在道德评价根据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效果论”,二是“动机论”。
10.伦,最初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辈分关系。
11.道德评价的方式包括道德舆论和自我评价。
12.公正作为一种原则是适应调整社会分配领域的矛盾的需要而产生的。
13.在对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中,所谓坚持正确的原则也就是要坚持弘扬精华。
14.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是社会利益。
15.道德社会评价的方式是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
16.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不构成简单的对应关系。
17.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范畴和道德规范。
18.集体主义原则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
19.动机是指行为主体在行为之前的原因。
20.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21.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2.道德起源的主观前提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23.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原始集体主义。
24.道德的一般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5.良心在道德行为之中具有彻底性作用。
26.理,最初是指治玉石。
27.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的形成。
28.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个人主义。
29.关于道德社会作用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非道德主义”,二是“道德决定论”。
30.伦理是_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人际关系。
二、基本知识之二(多)1.在进行人生价值评价时,应把握的原则有( ) A.坚持简单和复杂的统一B.坚持责任和贡献的统一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D.坚持自我认可和社会承认的统一2.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伦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部分1、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伦理学对道德的研究一般涉及三部分内容:一是道德的基本理论,包括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规律,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等;二是道德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等;三是道德活动或实践,包括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建设等方面。
2、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伦理学界存在多种看法,将伦理学基本问题概括为道与德、群与己、义与利三个方面,比较而言,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更切中伦理学基本问题的实质。
道德与利益关系问题是人们道德生活的基本矛盾,是人们必须面对并予以解决的最普遍最基本的伦理学问题。
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在伦理学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二是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1、理解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①家国同构基础上的忠孝伦理②公忠爱国的整体主义精神③仁爱和谐的伦理情怀④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追求⑤修身为本的尊道贵德传统⑥包容会通的伦理文化胸怀2、理解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①价值两分的张力结构 ②神人二元的伦理互竞 ③个人和权利优先④道义与目的两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贡献答: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发展的新局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伦理道德的通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③提出并建构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型道德观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伦理和政治伦理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一)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和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2、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三大工人运动)3、自然科学的进步和重大发现。
(达尔文进化论)(二)理论来源1、英法唯物主义道德观;2、德国古典伦理学;3、西方传统伦理思想。
2、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变革、发展(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著作等)及意义(一)变革批判的继承,汲取其中的优秀成果1、第一,以唯物史观研究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使伦理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伦理学知识点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在西方,从公元前四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伦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伦理思想由其儿子整理成《尼各马可伦理学》,由其学生整理出《欧德米亚伦理学》。
在中国,《论语》是中国第一部伦理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规范伦理学著作。
伦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马恩的伦理思想散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
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以个人必要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来维系的一类社会现象。
历史上出现过以下看法:1.道德即知识,罪恶是无知(苏格拉底、德谟克里特)2.道德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霍尔巴赫)3.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黑格尔)伦理学基本问题及其确立依据:基本问题-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包涵:①经济关系与道德的关系。
②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依据-1.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不同的伦理学的性质。
2.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各种道德体系确定其原则和规范的前提。
3.这个问题,贯穿于伦理思想史的始终。
4.这个问题作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旧伦理学的革命性变革。
西方伦理思想的主要特点:1、重视人,重视人的价值2、重视个性,重视个人的发展,提倡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3、道德和政治紧密结合,把道德看作是一种社会革命的手段。
4、重视道德理论的研究,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中国封建伦理思想的主要特点:1、重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协调,提倡仁爱精神,强调德治和仁政。
2、重视、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
3、重视群体性和整体性,忽视个人和个性。
4、“天理”和“人欲”、“义”和“利”之辩贯穿整个伦理思想发展的始终。
5、重视人伦日用实际生活。
6、浓厚的宗法色彩。
初中伦理社会道德知识总结
初中伦理社会道德知识总结伦理社会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们在这一阶段需要通过学习伦理社会道德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本篇文章将对初中伦理社会道德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初中生全面了解伦理社会道德知识。
一、道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它起着引导人们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道德可以分为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两个层面。
个体道德是指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德标准,包括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勤劳奉献等。
社会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之间应遵守的道德准则,例如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公平正义等。
二、伦理道德与人的价值观伦理道德与人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价值观是人们根据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而形成的一种信念和追求目标。
伦理道德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努力追求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诚实守信的伦理要求,促使人们形成诚实守信、守法守规的价值观;平等公正的伦理要求,促使人们形成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三、伦理社会道德与人际关系伦理社会道德对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它要求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在学校,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热爱同学,形成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
在家庭中,我们要尊重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社会中,我们要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与人为善,形成和睦的社会关系。
四、伦理社会道德与生活习惯伦理社会道德通过规范人们的生活习惯,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方式。
例如,勤劳奉献的伦理要求,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奉献社会。
节约环保的伦理要求,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习惯,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健康生活的伦理要求,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和休息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五、伦理社会道德与公民意识伦理社会道德是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基础。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意识。
第五章 社会道德规范
一、道德规范的内涵与作用
(一)道德规范的内涵 从人类的道德发展史来看,道德规范是道德的基本形 式,而道德规范本身先后出现诸多表现形式。其中, 图腾、禁忌等曾经是人类主要的道德规范表现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自人类进入文明 社会以来,义务这种道德规范形式逐渐凸显出来,并 逐渐成为道德规范的主要形式。与其他较低层次的道 德规范形式不同,道德义务通常有较明确的要求,因 而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履行。今天,道德义务已经成为 道德规范的主要形式。
四、特殊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道德 3、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 群众、奉献社会
四、特殊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三)家庭美德 1、含义: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 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2、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 持家、邻里团结
第五章
社会道德规范
一、道德规范的内涵与作用
(一)道德规范的内涵 道德规范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也就是说,它是在 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人们立身处世的原则和评 价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规范指判断善和恶、 正当和不正当、正义和非正义、荣和辱、诚实和虚伪 、权利和义务等道德准则。人们能够按照道德规范的 要求行为,就是善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恶 行。
围绕道德核心展开的,体现具体要求的道德规 范——五爱。 五爱是中国全体公民必须共同遵循的五种基本 道德规范的简称。原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1949年《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二条提出)。 现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 会主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 十四条提出)。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 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层次性及其原因。
1、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四个层次: 社会主义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一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社会家庭生活领域的特殊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社会最高道德规范。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2、原因
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 制度决定的。我们国家存在公有制经济、私 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合资经济、独资经济 等。不同的生产关系下的劳动者就有可能有 不同的道德觉悟。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①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它的
目标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②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已经成为真正共产党员和先进
分子的行为准则。 ③激励先进,鼓励社会向先进学习
③ 实践证明,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性,必 须建立有层次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如果不 加以区别,用最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 要求所有的人是有害的。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一般 道德要求:
1、 日常生活处理私人关系方面的一般道德要 求。如礼貌、文明等 2、公共场所中处理人群关系方面的一般道德 。 3、保护资源环境方面的一般道德要求。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② 各种旧的道德思想影响,使人们的道德水平 参差不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 产力水平低,存在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和分 配形式,反映在道德上就存在各种道德规范, 包括工人阶级道德规范、封建地主道德规范、 资产阶级道德规范以及小生产者的道德规范。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三)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
义
第六节 社会主义道德范
(四)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最高要求 1、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内容:
① 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② 一切要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着想 ③ 要站在时代的潮流前面,公而忘私 ④ 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