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电工基础教案第二章直流电路.doc

合集下载

第二章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教案

第二章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教案

§2-1 全电路欧姆定律(一)教案教学过程:§2-1 全电路欧姆定律(一)复习旧课:电阻定律 讲授新课:欧姆定律安全教育3分钟,走路小心,不要跌倒,注意安全。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的概念,关键点---包不包括电源在内。

2.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 (记住)。

4. 伏安特性曲线结合数学直角坐标系来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注意I-U 曲线和U-I 曲线的区别。

还要注意:当考虑到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时,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再是过RUI原点的直线。

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例题 1 一段导体,两端接上1.5V 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25A ,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若接9V 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例题2 实验室用的小灯泡灯丝的I-U 特性曲线可用以下哪个图象来表示:解:灯丝在通电后一定会发热,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才会发出可见光,这时温度能达到很高,因此必须考虑到灯丝的电阻将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流增大,灯丝的电功率将会增大,温度升高,电阻率也将随之增大,电阻增大,。

U 越大I-U 曲线上对应点于原点连线的斜率必然越小,选A 。

作业,教材巩固与练习1、2IU U U U§2-1 全电路欧姆定律(二)教案课型分类专业课课程名称电工基础教学课题欧姆定律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内容的意义;2. 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牢记其公式;3. 会应用欧姆定律进行一些简单电路的计算。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公式教学难点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的计算教学后记教学过程:§2-1 全电路欧姆定律(二)复习旧课:欧姆定律讲授新课:欧姆定律应用安全教育3分钟,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小心点。

一、全电路欧姆定律主要物理量:研究闭合电路,主要物理量有E、r、R、I、U,前两个是常量,后三个是变量。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第一节电路和电路模型目标:掌握电路的作用和构成及电路模型的概念。

1-1手电筒电路电路和电路模型基本概念1.电路特点:电路设备通过各种连接所组成的系统,并提供了电流通过途径。

2. 电路的作用:图 1-1 电路模型(1) 实现能量转换和电能传输及分配。

(2) 信号处理和传递。

3.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突出实际电路元件的主要电磁性能,忽略次要因素的元件;把实际电路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所形成的理想化的电路。

即为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例图 1-1 :最简单的电路——手电筒电路4 .电路的构成:电路是由某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组成。

(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及向电路提供能量的设备,如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把电能转换成为其它能的装置也就是用电器即各种用电设备,如电灯、电动机、电热器等。

(3)导线:把电源和负载连接成闭合回路,常用的是铜导线和铝导线。

(4)控制和保护装置: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保护电路的安全,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如开关,熔断器、继电器等。

第二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目标:掌握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定义及有关表达式;了解参考方向内涵及各物理量的度量及计算方法。

重点:各物理量定义的深刻了解和记忆。

一: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电流(1) 定义: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定义为电流强度。

(2) 电流单位:安培 (A), 1A = 10³mA = 10^6μA , 1 kA = 10³ A(3)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直流电,用I表示,方向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交流电,用i表示。

任意假设的电流流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4)标定:在连接导线上用箭头表示,或用双下标表示。

约定: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时i >0,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i <0,(5)电流的测量:利用安培表,安培表应串联在电路中,直流安培表有正负端子。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 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序言教学要求:1.了解电能和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教学内容:1.电能的特点和应用,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讲课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教学要求:1.理解熟悉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及方向规定。

2.熟悉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的关系。

3.掌握欧姆定律。

4.熟悉电功、电功率的概念。

教学内容:§1—1电路及电路图一.电路及电路的组成二.电路图三.电路的工作状态§1—2 电流一.电流的形成二.电流的方向三.电流的大小四.电流的密度§1—3 电压与电位一.电压二.电位三.电压与电位的关系§1—4电动势一.电动势二.电动势与端电压的关系§1—5电阻与电导一.电阻二.电阻定律三.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四、常用电阻五、电导§1—6欧姆定律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二.电压、电流关系曲线三.全电路欧姆定律四.电源的外特性§1—7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一.电位的计算二.电路中两点电压的计算§1—8电功与电功率一.焦尔定律二.电功三.电功率实验一:电路中电位的计算实验二:欧姆定律的验证教学建议: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加强对概念及定义的理解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2. 电工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功率定律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纳恩定理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电工元件和电路。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直流电路的测量。

教学内容: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源、直流电阻、直流电流等。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4. 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知识。

2. 进行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

2. 交流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频率、相位等。

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电工基础说课教案

电工基础说课教案

电工基础说课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第二章:直流电路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和仪器2.3 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2.4 直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和瞬时值3.3 交流电路的测量工具和仪器3.4 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第四章:磁路和电磁感应4.1 磁路的基本概念4.2 磁通量、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4.3 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五章:变压器和电动机5.1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5.2 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和变压比计算5.3 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5.4 电动机的分类、特性和应用第六章:电气照明和节能6.1 照明设备的选择和安装6.2 照明电路的设计和敷设6.3 节能照明技术及其应用6.4 照明电路的故障排查和维修第七章:电工测量7.1 电工测量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7.2 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方法7.3 电功率、电能的测量与计算7.4 电工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第八章:安全用电和保护装置8.1 人体触电的危险性及防护措施8.2 安全电压和安全接地8.3 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8.4 电气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第九章:电气控制技术9.1 继电器及其控制电路9.2 接触器及其控制电路9.3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调试9.4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第十章:电工实验与实训10.1 基本电路实验10.2 电工测量实验10.3 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实训10.4 电动机控制电路实训10.5 综合实训项目与考核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工基础说课教案,包括十个章节的内容。

重点章节有:一、电工基础知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基本元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二、直流电路: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直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源推动电荷移动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第二章:电工元件2.1 电阻器电阻器的种类: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等。

电阻器的选用: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功率。

2.2 电容器电容器的种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电容器的作用:储存电能、滤波、耦合等。

2.3 电感器电感器的种类:固定电感器、可变电感器、线圈等。

电感器的作用:储存磁场能量、滤波、延迟等。

第三章:简单电路分析3.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串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并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3 混合电路混合电路的特点:串联和并联的组合。

混合电路的计算: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

第四章:电工测量4.1 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电压表的使用:并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4.2 电能表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正确接线。

4.3 多用电表多用电表的作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

多用电表的使用:正确选择测量功能和量程。

第五章:安全用电知识5.1 触电的危险性触电的危险: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命。

预防触电的措施:保持电路干燥、使用绝缘工具等。

5.2 安全用电规则遵守安全用电规则:不私拉乱接电源、使用合格电器产品等。

紧急情况处理: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急救。

第六章:交流电基础6.1 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的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

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周期是电流一个完整的正负变化所需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周期的个数,单位是赫兹(Hz)。

电工基础教案(修改)

电工基础教案(修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教学内容: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2.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焦尔定律。

重难点:欧姆定律教学进程:见下面第一节电路及电路图一、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

(3) 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4) 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二.电路的状态(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第二、三、四、五、六节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阻一、电流电路中电荷沿着导体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或负电荷流动的反方向),其大小等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或i(t)表示,讨论一般电流时可用符号i。

二、电压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三、电位在电路中选定某一点A为电位参考点,就是规定该点的电位为零,即U A= 0。

电位参考点的选择方法是:(1) 在工程中常选大地作为电位参考点;(2) 在电子线路中,常选一条特定的公共线或机壳作为电位参考点。

在电路中通常用符号“⊥”标出电位参考点。

职业中学电工电子全部课程教案

职业中学电工电子全部课程教案

职业中学电工电子全部课程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压是电势差的绝对值,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电阻: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除以电阻R,即I = U/R。

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1.3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

导体:电流流过的路径,如电线、金属。

电阻器:限制电流流动的装置,如电阻、电位器。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第二章:电子技术基础2.1 半导体概念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如硅、锗。

N型半导体:掺入五价元素(如磷)的半导体。

P型半导体:掺入三价元素(如硼)的半导体。

2.2 PN结PN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结。

PN结的正向偏压和反向偏压特性。

2.3 二极管二极管:由PN结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条件。

二极管的应用:整流、滤波、稳压等。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3.1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任意节点进入电流之和等于离开电流之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闭合回路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电压之和。

3.2 电路的简化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相加。

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相加。

3.3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

交流电路的阻抗和相位。

第四章:电子测量与调试4.1 电子测量仪器示波器:显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4.2 电路调试方法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故障诊断和修复。

4.3 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触电和短路等事故。

第五章:实用电子电路设计5.1 设计原则和步骤确定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

5.2 常用电路设计实例放大电路:放大微弱信号。

电工基础(邮电版)授课教案:2.6 基尔霍夫定律

电工基础(邮电版)授课教案:2.6 基尔霍夫定律

电工基础(邮电版)授课教案第二章直流电路2.6 基尔霍夫定律一、关于电路结构的几个名词图1 (图2-34教材)1、支路:电路中流过同一电流的每一个分支叫支路。

A、流过支路的电流,称为支路电流。

B、含有电源的支路叫含源支路,不含电源的支路叫无源支路。

2、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直路的连接点叫做节点。

如图1中的A、B两点。

3、回路: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路径叫做回路,如图1中的AFCBDA回路、ADBEA回路和AFCBEA回路。

4、网孔:中间无支路穿过的回路叫网孔,如图1中的AFCBDA回路ADBEA回路都是网孔。

二、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KCL)1、内容在任一瞬间通过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横等于零。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称节点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Kirchhoff’s Current Law)。

即12∑=0)(t i 。

在直流电路中,写作∑=0I 1、 推论如图2所示,可列出节点a 的电流方程:054321=+-++-I I I I I ①对式①进行变形可得:41532I I I I I +=++ ②对式②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出入I I在任一时刻,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3、需要明确的是:(1) KCL 是电荷守恒和电流连续性原理在电路中任意结 点处的反映;(2) KCL 是对支路电流加的约束,与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3) KCL 方程是按电流参考方向列写,与电流实际方向无关。

三、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KVL )1、内容在任一时刻,对任一闭合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上的各段电压代数和为零,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回路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irchhoff’s V oltage Law )其数学表达式为∑=0)(t u在直流电路中,表述为:∑=0U例如:如图3所示,图2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应用 图3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应用3 对于回路ABCD 列写回路电压方程。

中专电工基础教案第二章直流电路

中专电工基础教案第二章直流电路

第二章直流电路2.1 电阻串联电路& 2.2 电阻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把几个电阻一次连接起来,组成中间无分支的电路,叫做电阻串联电路。

如下图1 所示为两个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

图1 电阻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当n 个电阻串联时,则I1 I2 I 3 I n (式2-1)2.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串联电阻上分电压之和。

U U1 U 2 U 3 U n (式2-2)3.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 叫做R1,R2串联的等效电阻,其意义是用R 代替R1,R2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在图1中,(b)图是(a)图的等效电路。

当n 个电阻串联时,则R R1 R2 R3 R n (式2-3 )4.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和功率分配关系。

由于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上述两式表明,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各个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也和各个电阻阻值成正比。

推广开来,当串联电路有 n 个电阻构成时,可得串联电路分压公式 R 1 R 1 R 2 R 3R n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常利用电阻串联的方法,扩大电压表的量程。

二、电阻并联电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接到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电阻两端承受同一个电压 的电路,叫做电阻并联电路。

图 2 电阻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即 U 1 U 2 U 3 U n (式 2-6)2、电阻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U 1U 2 R 1 R 2 R n2 P 1 P 2R 1 R 2 P nR nU 2 R 2 R 1 R 2 R 3R n U nR n R 1 R 2 R 3 R n即 I I 1 I 2 I 3 I n (式 2-7 )3、并联电路的总阻值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4、电阻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和功率分配关系 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电阻两端电压相同,所以 U R 1I 1 R 2I 2 R 3I 3 R n I n上式表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各支路电阻消耗的功率和 电阻成反比。

电工基础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导学案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电工基础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导学案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电工基础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导学案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考纲要求..并联分流和功率分配的原理。

4.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及计算。

5.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以及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方法。

(伏安法.万用表.惠斯通电桥法)复习提要与练习一.电源电动势(E)1.大小:(1)电源电动势等于在没有外电路(电路开路)时正负两极间的电压。

(2)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降之和。

:规定自负极通过电源内部到正极的方向为电源电动势的方向。

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全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即2.公式:注:在题干中,若I、E、R、四个量中已知其中三个量,则根据以上公式可求第四个量。

例如已知E、R、三个物理量,可以求电流I.○例:(1)电源的电动势为,内电阻为ΩΩ,求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路端电压。

3.电源的外特性负载电阻(外电阻)增大,则也增大,通过可知I减小,由于端电压,电流I减小时,端电压U就增大;反之,外电路的电阻R减小时,电流I增大,于是电压U就减小。

即负载电阻(外电阻)增大,端电压增大,负载电阻减小,端电压减小。

电源端电压随负载电流变化的规律叫做电源的外特性。

○例判断:通路状态下,负载电阻增大,电源端电压就要下降。

()4.电路两种特殊情况下的电流、端电压和内电压的变化情况。

(1)外电路断路外电路断路,电流为I=0,则,即内电压等于0,又因为,所以即外电路断路时,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内电压等于零。

(2)外电路短路外电路短路,外电阻R=0,则,即端电压等于0,又因为,所以即外电路短路时,内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端电压等于零。

注:外电路短路时,所以(内阻极小,所以电流I无穷大,即短路时会引起极大的电流)--------如下表格参数电路状态电流端电压内电压通路U=IR开路(断路)I=0 U = E短路(捷路)U=0○例判断:短路状态下,电源内电阻的压降为零。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使用教师:xxx教学重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认识电路1、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2、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位、电阻、电能、电功率。

、3、掌握、欧姆定律、最大功率输出定理,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理想电路模型”概念的建立。

2、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3、理解、欧姆定律(全电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路!电流 6 电阻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 电能和电功率实训课 2本章总学时 12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1、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

2、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掌握万用表的应用。

《1、运用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解决电阻电路问题。

2、熟练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串联电路 8 电阻并联电路电阻混联电路:习题课 1万用表电阻的测量 6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习题课 1本章总学时 16第三章复杂的直流电路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只含两个网孔)。

2、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4、掌握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1、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2、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教学章节学时数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8}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习题课 2本章总学时 10第四章电容1、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2、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性质及等效电容的计算。

3、了解电容充电和放电过程,电容充放电过程'中能量转换规律。

1、理解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2、初步建立交流电路的概念。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容器与电容 4 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电容器的连接 4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本章总学时 8第五、六章磁场与电磁感应|1、了解载流体与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用右手定则判断其磁场方向。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系统化培养技能型人才《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校电气类、机电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用电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现机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电工基础》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它的任务是: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提高全面素质, 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 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习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教学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掌握电流、电压、电位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计算。

2.了解电阻和电导的概念, 以及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一__3.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掌握欧姆定律, 了解电路的3种基本状态。

4.理解电能与电功率的概念,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

5.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一)电流和电压1.电路2.电流3.电压、电位和电动势实验与实训练习使用测电笔和万用表(二)电阻1.电阻与电阻率2.电阻与温度的关系3.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三)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2.全电路欧姆定律3.电源的外特性(四)电功和电功率1.电功2.电功率3.电流的热效应4.负载的额定值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要求1.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作用。

2.了解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能运用支路电流法、路;掌握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建立电压源与电流源的概念,教学内容(一)串联电路1.电阻的串联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分析计算两个网孔的电了解它们的特性及等效变换。

《电工基础》(第五版)第二章

《电工基础》(第五版)第二章
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1. 利用电桥测量温度 把铂(或铜)电阻置于被测点,当温度变化时,电阻值也随之改 变,用电桥测出电阻值的变化量,即可间接得知温度的变化量。 2. 利用电桥测量质量 把电阻应变片紧贴在承重的部位,当受到力的作用时,电阻应 变片的电阻就会发生变化,通过电桥电路可以把电阻的变化量转换 成电压的变化量,经过电压放大器放大和处理后,最后显示出物体 的质量。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电池的连接 1.电池的串联 当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高于单个电池的电动势时,可以将多 个电池串联起来使用,称为串联电池组。
串联电池组
等效电路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2.电池的并联 有些用电器需要电池能输出较大的电流,这时可使用并联 电池组。
并联电池组
等效电路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3)由等效电路可求出A、B之间的等效电阻,即: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等效变换方法并不是求解等效电阻的唯一方法。其他常用 的方法还有利用电流的流向及电流的分、合画出等效电路图, 利用电路中各等电位点分析电路画出等效电路图等。
混联电路的功率关系是: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电阻上的 功率之和。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电路的等效电阻(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 数之和,即
(4)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支路的阻值成反比,即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两个电阻并联电路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四、电阻并联电路的应用 1. 凡是额定工作电压相同的负载都采用并联的工作方
式。这样每个负载都是一个可独立控制的回路,任一负载的 正常启动或关断都不影响其他负载的使用。
时R3与R4的额定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直流电路2.1电阻串联电路& 2.2电阻并联电路一、串联电路把几个电阻一次连接起来,组成中间无分支的电路,叫做电阻串联电路。

如下 图1所示为两个电阻组成的冷联电路。

(Q 电阻串联 (b )等效电路图1电阻申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1. 申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当n 个电阻串联时,则L =右=,3 =••• = /〃 (式 2-1)2.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出联电阻上分电压之和。

U =U^U 0+U.+--U n (式 2・2)3 .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申联电阻之和。

R 叫做的,/?2申联的等效电阻,其意义是用R 代替/?2后,不影响电路 的电流和电压。

在图1中,(b )图是(a )图的等效电路。

当■个电阻串联时,则/?=叫 + 兄 + 七 + ••• + /?〃 (式 2-3)4.出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和功率分配关系。

由于申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L+:%R】上述两式表明,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各个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也和各个电阻阻值成正比。

推广开来,半出联电路有n 个电阻构成时,可得卅联电路分压公式U.= --------- ! ------- URy + /?9 + R] + • • • + RS = ----------- = -------U/?! + R、+ R] + • • • + R< U = ---------- - --------UR、+/?9+R R +—+R I M f I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常利用电阻冷联的方法,扩大电压表的量程。

二、电阻并联电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接到电路中的两点之间,电阻两端承受同一•个电压的电路,叫做电阻并联电路。

图2电阻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即U\=U. = Uz=・・. = U (式2-6)2、电阻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 =匕+心+人+・・.+ /〃(式2-7)3、并联电路的总阻值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即 - = — + — + —+ —(式2-8 )(a)并联电路(b)等效电路R &1 &2 火 3 R"4、电阻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和功率分配关系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电阻两端电压相同,所以U=R\"=RJ2=RJ3=…= R,LU2=R}P x=R2P2=R3P3=^ = R n P n上式表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各支路电阻消耗的功率和电阻成反比。

当两个电阻并联时,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可以用分流公式计算,如图2-8所示,分流公式为:「/ - & /‘1 —/R\+R,j R} + R2在电阻并联电路中,电阻小的支路通过的电流大;电阻大的支路通过的电流小。

注意:电阻并联电路在口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照明电路中的用电器通常都是并联供电的。

只有将用电器并联使用,才能在断开、闭合某个用电器时,或者某个用电器出现断路故障时,保障其他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

串联电路例题讲解:见§2.1例题1,例题2。

并联电路例题讲解:见§2.2例题1,例题2。

2.3电阻混联电路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单纯的出联或并联电路是很少见的。

而最为常见的是混联电路。

既有电阻申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称为电阻混联电路。

本次课我们来学习混联电路的一种常用分析方法:一、等电位分析法等电位分析法步骤:1、确定等电位点、标出相应的符号。

导线的电阻和理想电流表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导线和电流表连接的两点是等电位点。

对等电位点标出相应的符号。

2、画出申联、并联关系清晰的等效电路图。

由等电位点先确定电阻的连接关系,再画电路图。

根据支路多少,由简至繁, 从电路的一■端画到另一■端。

3、求解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串联、并联的特点和电功率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

二、例题讲解见教材§2.3例题1,例题2。

分析:(1)求解混联电路要求同学们可以熟悉电阻申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熟练应用分流、分压公式。

(2)将复杂的混联电路等效转换为易于求解的中联、并联电路肘求解混联电路■的关键。

(3)在某些复杂电路中,等电位点的判断,需要同学们发挥空间想象力, 不要将电路看成一个平面的东西。

2.4电池的连接一、电池的申联1、定义将多个电池的正极负极依次相联,就构成了出联电池组。

T H H I0 2-21串联电池组2、计算:若〃个相同的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贝忡联后的电动势E,., = nE ,内阻W =鸣,当负载电阻为R时出联电池组输出的总电流为/=里—=顼二(式2-10)R + % 串R + nR o分析:利用电池出联可以输出较高的电动势。

半用电器所要求的额定电压高于单个电池电动势时,可以用申联电池组供电。

注意:(1)用电器的额定电流必须小于电池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注意电池极性连接正确。

二、电池的并联1、定义把电池的正极接在一起作为电池组的正极,把电池的负极接在一•起作为电池组的负极,这样连接成的电池组叫做并联电池组。

见图2-22 (教材)。

2、计算:若〃个相同的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并联后的电动势日井=E,D内阻Ro并二冬,当负载电阻为R时并联电池组输出的总电流为I = % = —(式2-11)R + R。

并 /? + &n分析:多个电池并联后,输出电动势不变,输出电流增大。

所以,当用电器的额定电流大于单个电池额定电流时,可用并联电池组供电。

注意:电池并联时•,单个电池的电动势应该满足用电器的需要。

三、电池的混联当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均高于单个电池时,应当采用混联电池组来供电。

计算:应用电池串联、并联关系一步步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类似于混联电路的分析。

、例题讲解略。

(见教材§2.4例题2.5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一、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电路中的每一点均有一定的电位,检测电路中各点的电位是分析电路与维修电器的重要手段。

下面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电路总各点电位的计算根方法和步骤。

例题:在图2.26所示电路中,V D=O,电路中Ei,E2, Ri,R2, R3及,、h 和力均为已知量,试求:A、B、C三点的电位。

Ri . R2.二二Ei 时二E2D-------------- —图2-26解:由于V D=O,U AD=E”U AD=V A-V D所以A点电位匕=U W=E}B 点电位V B=U BD=R3I3C 点电位V c=U CD =—&以上求A、B、C三点的电位是分别通过三条最简单的路径得到的。

解法二:取定电位时,路径的选择可以是随意的。

下面以B点为例进行分析。

当沿路径BAD 时,V Ii=U BA+U AD=-R l I l+E l当沿路径BCD 时,V B=U BC+U CD=R—E°注意:三个路径虽然表达式不同,但其结果是相等的。

二、归纳出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方法和步骤:(1)确定电路中的零电位点(参考点)。

通常规定大地电位为零。

-•般选择机壳或许多元件汇集的公共点为参考点。

(2)计算电路中某点A的电位,就是计算A点与参考点D之间的电压久以在A点和D点之间,选择一条捷径(元件最少的简捷路径),A点电位即为此路径上全部电压之和。

(3)列出选定路径上全部电压代数和的方程,确定该点电位。

提示:(1)半选定的电压参考方向与电阻中的电流方向一致时,电阻上的电压为正,反之为负;(2)半选定的电压参考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到负极,电源电压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三、例题讲解略。

(见教材§2-5例题2)2.6基尔霍夫定律一、关于电路结构的几个名词F , & A R4 E—I i——i 1—IRi R3 %图I (图2.34教材)① ②1、 支路:电路中流过同一电流的每一个分支叫支路。

A 、 流过支路的电流,称为支路电流。

B 、 含有电源的支路叫含源支路,不含电源的支路叫无源支路。

2、 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直路的连接点叫做节点。

如图1中的A 、B 两点。

3、 回路: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路径叫做回路,如图1中的AFCBDA 路、ADBEA 回路和AFCBEA 回路。

4、 网孔:中间无支路穿过的回路叫网孔,如图1中的AFCBDA 回路ADBEA 回路都是网孔。

二、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KCL)1、内容在任一瞬间通过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横等于零。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又称节点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Kirchhoff's Current Law)。

艮跛)=。

在直流电路中,写作2?=。

2、 推论 如图2所示,可列出节 点a 的电流方程:-I x +12 +/3 -I 4+I 5 =0对式①进行变形可得:,2 +L +,4对式②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入=出在任一时刻,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 流图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应用之和。

3、需要明确的是:(1)KCL是电荷守恒和电流连续性原理在电路中任意结点处的反映;(2)KCL是对支路电流加的约束,与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3)KCL方程是按电流参考方向列写,与电流实际方向无关。

三、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KVL)1、内容在任一时刻,对任一闭合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上的各段电压代数和为零,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乂称回路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irchhoff's Voltage Law)其数学表达式为»。

) = 0在直流电路中,表述为:2>=o例如:如图3所示,对于回路ABCD列写回路电压方程。

图3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应用(1)标定各元件电压参考方向。

(2)选定回路绕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对图中回路列KVL方程有W| — U 3 —=()应当指出:在列写回路电压方程时,首先要对标定电压参考方向,其次为回路选取一个回路“绕行方向气通常规定,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同的电压取正号,同时•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2、需要明确的是:(1)KVL的实质反映了电路遵从能量守恒定律;(2)KVL是对回路电压加的约束,与回路各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⑶KVL方程是按电压参考方向列写,与电压实际方向无关。

、例题讲解略。

(见教材§2-6例题1,例题2)小结(I) KCL是对支路电流的线性约束,KVL是对回路电压的线性约束。

⑵KCL、KVL与组成支路的元件性质及参数无关。

⑶KCL表明每一节点上电荷是守恒的;KVL是能量守恒的具体体现(电压与路径无关)。

2.7支路电流法一、支路电流法1、内容是以支路电流变量为未知量,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所决定的两类约束关系,建立数目足够且相互独立的方程组,解出支路电流,进而再根据电路有关的基本概念求解电路其它响应的一种电路分析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