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策略
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和策略之我见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策略之我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体育教师正在努力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但是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宜安排。
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安排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思考。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二、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学期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在教学开始阶段,运动负荷适当小些,在课结束前,也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
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
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
心中有学生,就是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
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两个关键要素,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运动负荷是指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量和训练强度。
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包括课程时间的长短、运动的强度、动作数量和频率等多个方面。
恰当的运动负荷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以活动为主,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让他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
中学生则可以增加一些运动的强度和训练量,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健康水平。
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类训练,对体育特长生和非体育特长生的运动负荷应有所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精讲多练是指体育课上对于技能动作的详细讲解和反复练习。
体育课中的技能动作是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规则和技巧的基础,通过精讲多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教师应注重对技能动作的讲解和示范,通过揭示动作的要领和技巧,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动作要点。
在讲解完毕后,应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和提高技能。
教师应提供多种多样、有趣的训练方法,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精讲多练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还要注意适度控制训练强度和时间。
过分频繁和过度的训练对学生身体负荷过大,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和过度训练综合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训练需求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损害。
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恰当的运动负荷和精心的讲解和练习,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教师在制定运动负荷和训练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来确定,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述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注意事项
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注意事项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们都会为学生安排一定的运动负荷,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合理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但过度的运动负荷则可能引发身体损伤。
学生在参加体育课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参加体育课运动前,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包括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避免因过大的运动负荷影响身体健康。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在参加体育课运动时,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
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中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
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次数在参加体育课运动时,学生需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的适度运动效果最佳,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过度的运动次数和时间可能会导致身体的疲劳和受伤,因此需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次数,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大的负荷。
四、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补充营养在参加体育课运动后,学生需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补充营养。
运动后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轻身体疲劳。
适当补充营养也可以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促进身体的恢复和生长发育。
只有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补充营养,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五、定期体检和评估在参加体育课运动时,学生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评估。
通过体检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而通过评估可以了解自己在运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避免因运动负荷过大导致身体损伤。
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次数,注意适当的休息和补充营养,以及定期体检和评估,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享受健康的运动乐趣。
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策略
过高的运动负荷可能导致幼儿产生过度的心理压力,反之,过高的心理负荷也可 能影响幼儿的体力消耗和运动表现。
02
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的 调节策略
适量运动负荷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和超量恢复
适量运动负荷是指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控制运动负荷在适应个体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 范围内,确保身体机能得到充分锻炼并避免过度疲劳。同时,通过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 身体适应并产生超量恢复,从而提高体能水平。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与次数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次数是调节运动负荷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身体状况和锻炼需求等因素, 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和次数,避免因时间过长或次数过多而导致运动负荷过大。
运用教学策略调节运动负荷
分层教学
根据幼儿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采 用分层教学策略来调节运动负荷。针对不 同层次的幼儿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 和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 内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重要性
适当的运动负荷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提高身体素质 。
心理负荷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心理负荷是指幼儿在体育课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认知负荷。
重要性
过高的心理负荷可能导致幼儿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参与度和心理 健康。
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的关联性
关联性
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二者相互影响。
。
情境创设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 入游戏角色,增加幼儿对体育活 动的投入和兴趣,从而降低心理 负荷。
变化游戏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变化游戏方式,不断 给幼儿带来新鲜感,保持对体育活 动的热情和兴趣,从而降低心理负 荷。
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与评价
及时肯定与鼓励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课中,关于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方面,它们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展开浅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
一、关于运动负荷1.1 运动负荷的概念所谓运动负荷,就是指一个人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力量和压力。
对于学生来说,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而过高或过低的运动负荷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体育课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是十分重要的。
确定适宜的运动负荷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
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学生运动负荷应该适当减小,以免过大的运动负荷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而年龄较大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运动负荷,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也要考虑到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水平,不能一刀切地安排统一的运动负荷,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在体育课上,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运动负荷。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小运动负荷,采取较为轻松的体育活动,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身体素质;而对于身体健康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运动负荷,使其既不过分吃力,又不过于轻松。
在确定和实施运动负荷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要确保学生们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补充水分,以防止因过大的运动负荷导致身体出现问题;也要合理安排学生们的运动时间和周期,比如避免在饭后立即进行大强度的运动,避免运动后立即进行大量的饮食等等,这些都是在实施运动负荷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关于精讲多练2.1 精讲多练的意义精讲多练就是指在体育课中重点讲解和练习一些运动项目,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这些项目的技能水平。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魄,培养团队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体育课中,适当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对学生的健康和体育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精讲多练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体受到的运动强度和负荷的总和。
体育课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体质。
适当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负荷过大会导致学生过度疲劳,甚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运动负荷过小,则无法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体育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合理的运动锻炼,同时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伤害。
精讲多练也是体育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精讲多练是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学生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体育课上,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掌握得快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展练习,对掌握得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体育课上老师的详细讲解和示范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精讲多练,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体育运动的精髓,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来说,体育课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的体能。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体操动作,让学生在欢乐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帮助他们提高体能的也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中培养毅力和意志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更多地围绕各项体育运动进行,帮助学生提高各项技能,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浅析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
浅析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一、运动训练负荷的概念运动训练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身体负荷的程度,是一种定量的概念。
运动训练负荷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运动训练强度、运动训练时间和运动训练次数。
其中,运动训练强度是指针对某种运动项目发挥自身最大能力的程度,也就是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运动能力和技术的要求;运动训练时间是指运动训练的持续时间,也就是每次训练后所需要的休息时间;运动训练次数是指运动训练的频率,也就是每日、每周或每月的训练次数。
二、训练负荷的类型运动训练负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刺激阈值、适应期、极限负荷和过载负荷。
1. 刺激阈值:刺激阈值是指身体对运动训练的第一次反应。
当身体接受到适当的运动训练刺激时,身体会对训练刺激做出反应,从而达到身体的适应能力。
适当的刺激阈值可以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但如果刺激不够,身体就无法适应运动训练。
2. 适应期:适应期是指身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过程。
当身体经过一定的刺激阈值之后,身体开始进入适应期,适应期的主要表现是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适应期是训练负荷的重要阶段,适当的训练负荷可以让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训练。
3. 极限负荷:极限负荷是指身体的极限能力。
如果运动训练的负荷超过身体的极限能力,身体就无法承受,出现过度疲劳、伤害和疾病等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身体锻炼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训练负荷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1. 运动训练强度要适宜:运动训练的强度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水平、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如果训练强度过低,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如果训练强度过高,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和伤害。
3. 适当增加训练负荷:适当增加训练负荷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训练,并达到更好的身体锻炼效果。
但是增加训练负荷应该慢慢进行,避免过度负荷和伤害。
1. 身体反应评价:身体反应评价主要是评估身体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反应情况,包括运动能力的提高、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等。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论文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几点认识关键词: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影响因素安排策略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更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所以体育课上就必须强调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认识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2.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习密度一般与运动负成正比。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组织措施,讲解示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
5.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
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快速跑完6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
三、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另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如何把握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
如何把握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2019-08-04体育教育的核⼼⽬标是促进⼈的全⾯发展,尤其是⾝⼼的和谐发展。
⽆论是哪⽅⾯的提⾼都依赖于必要的⽣理和⼼理⽅⾯的刺激,⽣理机能和⾝体形态等⽅⾯的优化⼜依赖于必要运动负荷。
所谓运动负荷是指⼈锻炼时所承受的⽣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
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过⼩则达不到锻炼的⽬的;过⼤⼜会超出了学⽣⾝⼼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分不利。
因此,体育课中如何把准运动负荷的度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体育⽼师的“负荷意识”淡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常重视课程对学⽣体育兴趣的培养,强调凸显学⽣在运动中的快乐,这样⼀来,教师就很容易对运动负荷忽视。
在教学实践中着⼒培养学⽣的兴趣,这本来⽆可厚⾮,但由于只注重了兴趣⽽忽略了必要的负荷刺激,再加上有些教师缺乏将两者有效统⼀的⼿段,还有些教师责任⼼不强,把运动负荷这⼀项忽略不计了,任凭学⽣⾃由发挥,出现了学⽣有的吃得过饱,有的吃不饱的现象,教师淡化了负荷意识,久⽽久之,学⽣也会偷懒,本应该能起到锻炼作⽤的活动⾃然就打了折扣了。
2. 学⽣的被动参与增加负荷设计与实施的困难为了确保适宜的运动负荷,教师要适当加⼤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体育教师⾸先要⾯临来⾃学⽣的“阻⼒”,学⽣⼤多是独⽣⼦⼥,在家⾥形成了怕苦怕累的娇⽓作风,因此,要加⼤运动负荷就意味着让学⽣承受更⼤的痛苦,所以,⼀部分学⽣在活动时就有意与⽼师对抗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师⽣博弈”久了以后,教师慢慢地就会去迁就学⽣。
3. 课堂结构不合理,班级⼈数多,导致负荷偏低中⼩学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有以下三⼤部分组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从时间的分配来看,课的基本部分是课的主要部分、学习任务主要在这⼀部分进⾏,再加上场地⼩、器械少、上课⼈数多造成了学习空间和资源的拥挤,练习密度上不去,教师也顾头不顾尾,学⽣学习纪律显得松散,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在体育课中要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的确是⼀种考验。
谈体育课合理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的六种方法
谈体育课合理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的六种方法
hiding
随着人们把体育课当做一种锻炼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为人们设计出尽量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安排节奏,调节运动负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介绍常见的六种方法,以期更好地调节运动负荷:
第一种是适度控制。
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体质,调整活动量以引导他们达到有效不过分的运动强度,使其有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
第二种是按目标分配。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容安排比赛项目,在不同的体育课中选择不同的项目,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及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种是轮换使用。
在课上可以更有效地改变形式,改变运动形式和强度,把项目划分为几个小项目或连续训练,防止单一运动安排,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完成运动训练,达到良好的健康效果。
第四是控制时长。
体育课的持续时间应根据学生的体力及状况考虑,防止学生过分累积运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第五是科学训练。
应采取科学训练方法,避免拼凑和紊乱的活动,以便让学生按时间量和运动方法学习。
第六是过渡训练。
应根据机械设置的安排,在不同的训练和运动中,把体育课整合好,把运动量逐步加大,把运动结束时加强拉伸以达到有效舒缓肌肉疲劳的效果。
几种方法保证体育课正确有效地开展,调节适当的运动负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增强体育课的健康效果。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一、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体育课中的运动量和强度,在设计运动负荷时,主要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运动负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达到预期的效果。
1、运动量:体育锻炼需要持续的力量输出和承受反力的消耗。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年龄,要合理设计运动量。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时间较短,所以可以适当提高运动量,增加运动的强度。
2、运动强度:这是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运动强度与心率有关。
适当提高运动强度可以让学生暴露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不同的运动状态可以激发不同的机能。
比如说,适当增加跑步强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适当增加跳绳强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协调性和柔韧性。
3、运动时长:适当的运动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运动时间过短会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时间过长则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体育课中建议运动时长以30分钟为宜,课后可以进行自由活动或者放松运动。
二、精讲多练精讲多练是指针对某项运动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水平。
在体育课中,精讲多练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持续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1、讲解:讲解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详细地解释某项运动的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姿势、呼吸、配合等。
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运动技能。
2、演示:教师演示运动动作,让学生对比观察,通过观察学习体会到正确的动作及动作细节。
有效的演示方式也是精讲多练不可缺少的部分。
3、练习:在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运动和反复练习来提高运动技能。
总之,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体育课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
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幼儿体育课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素质都处于关键阶段,运动对于身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幼儿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幼儿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是指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体育运动对于个体身体健康、锻炼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影响程度。
运动负荷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充分的运动负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爆发力和防御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
1. 科学地安排时间幼儿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第一个要点就是科学地安排时间。
幼儿的身体素质、注意力和体力有限,如果课程时间过长,将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情感体验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幼儿体育课建议不超过30分钟,根据季节气候、孩子们的年龄和身体素质进行有计划的调整。
2. 灵活多变的课程设计幼儿体育课中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将对课程的运动负荷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适当的训练,保证运动项目的适度变化,增加多样化元素,加强任务活动的设计。
3. 适切的强度和负荷幼儿体育课中强度和负荷对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过度加强的运动负荷极大地消耗了幼儿的体力,使他们感到难以承担。
参加运动时,幼儿应该处于湿度、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身心活动适应性强,以保证运动效果和安全性。
二、幼儿体育课中的心理负荷心理负荷是幼儿体育课另一个重要的调节要点。
幼儿的心理健康在一个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幼儿体育课中的心理负荷。
适当的心理负荷有助于幼儿的情感体验、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1. 个性化指导幼儿体育课中存在许多孩子在技巧、速度和强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教师来说,需要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在课堂上造成竞赛状况的产生,也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好的体验,促进他们的发展。
大学体育课教案运动负荷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数:2学时授课班级:体育教育专业2班任课教师:张三授课时间:2023年3月20日授课地点:体育馆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类型及其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
2. 掌握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和原则。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负荷进行科学训练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导入1. 课堂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有哪些类型?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运动负荷的概念与类型1. 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运动负荷的含义。
2. 介绍运动负荷的类型,如:重量负荷、速度负荷、耐力负荷、力量负荷等。
三、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与原则1. 讲解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包括: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全面训练、动静结合等。
2. 介绍制定运动负荷的原则,如:安全第一、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因人而异等。
四、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动负荷?五、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套运动负荷训练方案。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适合本组队员的训练计划。
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六、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性。
2.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课堂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有哪些类型?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运动负荷的概念与类型(10分钟)1. 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运动负荷的含义。
2. 介绍运动负荷的类型,如:重量负荷、速度负荷、耐力负荷、力量负荷等。
三、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与原则(15分钟)1. 讲解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包括: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全面训练、动静结合等。
2. 介绍制定运动负荷的原则,如:安全第一、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因人而异等。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体育课是学生们每周都要参加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而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两个方面对体育课进行浅析,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一、运动负荷1. 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力量和压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的强度和效果。
在体育课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2. 运动负荷的分类在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可以分为静态负荷和动态负荷两种。
静态负荷是指在静止状态下承受的身体重量和外力,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动作;动态负荷是指在运动状态下承受的身体重量和外力,例如跑步、跳远、投掷等活动。
通过合理的静态负荷和动态负荷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水平。
3. 运动负荷的控制在体育课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和运动能力来控制运动负荷。
一般来说,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运动负荷可以适当加大,以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运动负荷则需要适当减小,以保护他们的生长发育。
在进行运动负荷的控制时,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以防止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的意外伤害。
二、精讲多练1. 理解精讲多练的重要性精讲多练是指在体育课中,教师对某项运动技能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要领,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2. 精讲多练的方法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精讲多练。
教师可以对某项运动技能进行逐步分解,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轮流进行练习,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辅导;可以通过集体展示和点评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提高体育课堂学生的运动负荷
提高体育课堂学生的运动负荷首先,体育教师通过简单的测试,或者是询问班主任和学生,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等情况,以此有目的、有计划对小学生所适应的相应运动负荷做出合理的安排,还要根据上课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调整,根据学生的状态、心率来把握好运动负荷的强度,从而有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用的最常见的方法是测量学生脉搏。
已经有研究证实,学生脉搏的变化情况,是学生接受的运动负荷的有效显现。
在体育课上,老师要采取询问以及观察等不同方法,来综合判断不同学生的运动负荷。
从而进行动态调整,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一、根据教材的内容来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
在课堂上中,有多种方法来调整运动强度,这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研读教材、科学施教,来使得体育课堂具有趣味性和科学性。
不仅要激发以及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要统筹协调运动负荷和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根据气候与时间的因素来合理安排。
比如在秋夏季时,老师要适当降低运动负荷,进行一些活动量比较小的科目,学生适应后,逐渐加大。
比如在下午一点到二点这个时间段的体育课,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也要有所降低。
主要考虑学生在学习几个小时后,储存的能量快消耗完,高强度运动会发生晕厥等情况。
冬天,因为天气寒冷,可以适当加大运动负荷。
三、教师加强对运动负荷的控制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的是主导者的角色,为了有效提升适宜学生的相应运动负荷,教师要在平常的的教学中应采用有效方法。
在进行单元课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场地以及设施情况,来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合理安排场地以及器材,来有效提升运动负荷,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四、要正确处理好运动技能与运动量的关系,防止为大而大、为技而技化。
今后体育课发展的方向是以运动技能带动体能为代表的课。
运动量是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运动技能而达成的,而运动技能则是通过一定的运动量进行巩固和发展的。
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策略
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幼儿体育课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已经成为很多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幼儿体育课不仅要考虑到运动负荷,也要注意心理负荷的调节,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针对幼儿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策略进行探讨。
一、幼儿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幼儿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幼儿在体育课上所承受的身体负担,也是幼儿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方面。
针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适度强度幼儿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不能过于强度,应该适度控制运动量和难度。
过强的运动负荷反而会对幼儿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包括损伤、疲劳等,甚至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阻碍。
2、分层教学幼儿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该根据幼儿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特点等进行分层教学,避免粗放式的运动训练,影响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同时,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3、多样化形式幼儿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也需要多样化的训练方式,避免单一的运动训练方式,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二、幼儿体育课的心理负荷幼儿体育课的心理负荷是指幼儿在运动过程中承受的精神压力。
针对体育课的心理负荷,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激发兴趣幼儿体育课应该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单纯的完成体育训练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塑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
2、注重互动幼儿体育课需要注重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互相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增强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
3、关注幼儿情绪幼儿体育课还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增强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
在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度安排比赛和讲评环节,减轻幼儿焦虑和不适应感。
三、幼儿体育课的调节策略1、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在幼儿体育课中,安全是首要的。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
而运动则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想要减肥塑身,还是想要改善身体机能,都必须从加强运动开始。
但是,过度运动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教案实战操作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自我监测技能。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进行运动活动时,由于肌肉大量活动而产生的负担和压力。
健康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身体中多余的能量,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和免疫力。
但是,过度运动会使运动负荷增加,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对身体造成损害。
二、自我监测的目的按照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负荷,对自己的运动进行定量化的记录和评估,是自我监测的主要目的。
运动负荷自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1. 避免运动过度造成的伤害和损伤;2. 调整运动负荷,让个人的运动计划更加合理有效;3. 评估个人的运动能力及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更改运动计划;4. 激励个人继续坚持运动。
三、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我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计步器或运动手环来监测。
还有以下的方法可以使用:1. 身体感观:通过感官来评估运动的强度和运动负荷。
比如:通过心跳频率、呼吸频率、汗水的沁湿程度等来自我评估出运动所带来的压力和负荷。
2. 记录运动时间和强度: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因人而异,需要在运动前和运动后计算出运动的时间和运动强度的百分比。
可以使用计步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装置进行记录。
3. 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习惯和身体感觉,进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四、教案实战操作除了理解自我监测的概念、目的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战教案充分练习和掌握自我监测的技能。
在实战操作教案中,需要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类型等因素进行监测和记录。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初次运动时,先记录当前体征(如体重、身高、BMI等),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策略
差异化教学中,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差异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差异化教学中,幼儿需要自主学习和探索,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四
1. 积极评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积极评价可以肯定幼儿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游戏活动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游戏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心理负荷。
3. 游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游戏活动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这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集体环境 。
案例二
1. 团体合作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团体合作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运动负荷。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教师需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 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实时监测和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和方法,以确保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协同调节。
05
实践案例分享与启示
案例一
1. 游戏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游戏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运动负荷。
2. 团体合作活动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
团体合作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3. 团体合作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团体合作活动往往涉及到集体荣誉,这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案例三
1. 差异化教学有助于因材施教
差异化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节,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新形势下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
新形势下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体育课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一、体育课中对运动负荷的认识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二、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学期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可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
在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如在教学开始阶段,运动负荷适当小些;在课结束前,也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
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
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
心中有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
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场地和卫生情况等。
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策略
摘要: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策略
前言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如,新课程改革前的体育课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视了心理效应,而今许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理效应,不重视运动负荷的适宜安排。
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课上就必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
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身感疲劳。
(3)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
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
(4)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
如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从而使运动负荷过小;如练习的间歇时间大少,又使运动负荷过大。
(5)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
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快速跑完60米/10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
三、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1)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教师在体育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
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是不同的。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投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在课前的备课中周密的安排运动负荷,要重视并且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
例如,跑的项目和投掷项目它们的运动负荷不同,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不能100米跑两次,掷实心球也掷两次。
确定任务时,新授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
(2)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
标准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
双峰型指一节课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
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
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运动负荷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定跳远。
任不管采取哪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
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
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四、结束语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体育与健康》广州体育学院2004—1饶纪乐
[3] 牟先涛.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2):9-10.
[4] 顾渊彦.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有待完善[J].体育教学,2007(2):6-7.
[5] 吴宏健.新一轮体育课改革带来的困惑和误区[J].体育学刊,2005(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