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为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而在体内产生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 US EPA的定义内分泌调节物:引起完好无损生物体或其后代中内分泌功能变化不利影响的外源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又可以称之为环境激素。

——欧盟定义
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类机体的三大信息传递系统,在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激素是内分泌腺天然产物,在血中以低浓度传递,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影响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这些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通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ors,EDs)。

按照美国环保局“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测试委员会”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种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后代或(亚)群引起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

“改变”是指影响神经、免疫和生殖发育系统等正常调控功能;“有害”是指模拟、阻断或激活、抑制内分泌效应,干扰合成、转运及排除等生物过程。

“环境激素”、“环境类激素”、“环境抗激素”等是指能与内源性激素受体结合而引起模拟、拮抗体内天然激素并干扰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是EDs中的一大类[1]。

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咨询委员会将这些能够通过干扰激素功能,引起人群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化合物成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它们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
(Environmental Hormone),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

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

影响及危害:
一:根据US EPA的报道,EDCs可对内分泌系统的以下过程产生干扰作用
①激素合成异常;②激素储存和释放异常;③激素的转送异常;④激素的清除异常;⑤对受体的识别、和受体的结合异常;⑥与受体结合后信号的传送过程异常等。

性激素分泌量及活性下降、雄性物种雌性化、精子数量减少,生殖器官异常、各种癌症发病率(尤其是女性乳腺癌)增加,以致于生殖能力下降,后代的健康和成活率降低等。

严重威胁了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物种繁衍和长期生存。

二:1.对生殖系统及生育的影响
♂:环境雌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男性雌性化,引起各种形式的雌性生殖系统发展障碍,精子数目减少乃至无精,睾丸肿瘤,性欲降低和不育症。

♀: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也是环境雌激素。

具体表现为女孩青春期提前,子宫内膜异位发病率增加,月经周期改变等。

致畸:人体妊娠时接触固醇样化学品对子代产生有害效应,如服用保胎素的妇女,其子代生殖器癌症发病率无论男女均有增加。

2.恶性肿瘤
1976年意大利Seceso某工厂事故导致PCBs污染,数十年后进行受污染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污染与消化道癌、淋巴癌、粒细胞白血病……有密切关系,相对危险高达6.6倍。

3.神经系统
在神经系统的发育阶段,男性激素受化学物质影响后,生殖行为就会发生异常。

4.免疫系统
近年来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大增加,流行病学和实验动物研究已经证明,这与环境污染和过敏有密切关系。

目前所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环境污染物扰乱了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内分泌干扰物多为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物质。

我们使用的农药大约70%-80%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我们所使用的塑料,其中大部分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也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日常人们所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

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烷基酚(AP)、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PAE)、多氯联苯类(PCB)、农药(如有机氯农药)等都是内分泌干扰物
作用机理:1.与受体直接结合包括:
(1)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反应。

这些物质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作用于DNA中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RE)激活基因的转录,然后产生雌激素效应。

这些化学品的效应与β-雌二醇(E2)等内源雌激素相似,包括:DDT、烷基苯酚等。

但可以看出其结构各不相同,说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产生作用。

(2)某些化学品可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碍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表现出抗雄激素效应。

迄今为止,已鉴定出的具有抗雄激素活性的杀虫剂有3种,即烯菌酮、杀虫剂[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酰亚胺]和p、p’-DDE[2,2-双-(对氯苯基)-1,1-二氯乙烯] 。

2.与生物体内激素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通过竞争的结果,环境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减少受体对天然激素的吸附或阻碍天然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减少了天然激素的作用。

天然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受环境激素的阻碍,进而影响激素信号在细胞、器官、组织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失调
3.有些内分泌干扰物可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却与雌激素受体的信号传递途径无关。

芳烃受体(AhR)即为性激素受体外的一种信号传递途径,它可以与许多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和呋喃结合,产生抗雌激素活性,包括增加雌激素代谢(降低内源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受体ER的结合活性以及降低ER介导的基因表达等。

4.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调控作用,内分泌系统紊乱使其他系统受到伤害,从而引发致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以及生殖毒性。

5.影响受体数量。

受体的数量决定于它们的合成和分解代谢率,而它们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干扰,例如,TCDD能对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的增加或减少发生作用,进而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

(TCDD----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
6.影响激素的合成、储存、释放、运输和排出对于哺乳动物来说,雌激素增加血浆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浓度,而雄激素却使之减少,这可以影响激素的释放、运输和排出的过程以及效率,内分泌干扰物可能有类似的作用。

我国EDCs防治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EDCs污染研究控制中的问题
1、研究不足,情况不明
EDCs污染问题近年来才逐渐得到关注,基础研究较薄弱,识别和鉴定存在一定困难,名录的确定存在很大争议;很多EDCs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朗,各种环境激素的致毒浓度等参数仍需进一步研究。

国内的EDCs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所得数据有限。

现有监测数据仅涉及渤海、长江、珠江、福建、北京等部分地区,且限于个别环境介质中以往被作为有毒物质关注的几类物质,如PCBs、五氯酚、重金属等,许多环境激素的污染水平尚未调查。

2 、来源广泛,总量增加
EDCs的来源十分广泛。

垃圾焚烧、汽车尾气、烹饪油烟、化工生产过程等均可产生EDCs;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有机废水的排放;
自来水厂加氯消毒的副产物,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堆放等因素导致EDCs渗入水环境。

渤海每年铅入海量612.6t,镉79.5t,汞10.4t,砷530.8t。

有机锡的年使用量高达7500t。

注:被列入EDCs的农药有50余种,我国仅禁止其中的少数品种生产,其余仍在生产使用中。

3 政策缺乏,难于控制
我国对此EDCs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尚缺乏有利的解决措施。

EDCs的生产、消费缺乏系统的管理。

民众对EDCs的认知有限,不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使得从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管理和从下而上的自发性控制都无法有效地开展。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对EDCs污染的控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部分有害物质的生产仍有必要持续一段时间。

EDCs污染已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应积极地防止污染加重,保证人群健康及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1. 增加研究投入,广泛开展调查
应给予EDCs污染极大的重视,增加资金及人力投入,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积极的开展基础研究,掌握其具体危害、作用机制和致毒浓度,对EDCs进行准确的识别,建立合理的EDCs名录;亟需对国内的EDCs 污染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为有效的控制和治理EDCs 污染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进行环境激素治理研究;发展控制技术和治理
方案。

2、减排、止排,截断污染来源
欧美很多国家已对EDCs产品及相关行业设置严格的环境安全把关。

我国工农业及医药等各个行业应积极地从自身角度配合污染防治含有
EDCs的“三废”的排放。

认识到含有EDCs商品的市场正在急速缩减,应积极的开发安全的、无EDCs的产品。

农业活动中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进行杂草和害虫的农田综合治理,生产“绿色食品”。

养殖业防止滥用药物。

3 、立法防治EDCs,增强全民意识
应积极地制订法律法规,严格地控制和管理环境激素的污染排放和生产;把好进出口关卡,防止外源EDCs的流入。

同时,应广泛的开展知识普及,增加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促进人群自动自发地参与环境保
护。

建议尽量减少使用和购买泡沫塑料用品及儿童玩具等;对激素类药物
的使用应慎重;多食用绿色蔬菜等健康食品,少吃海鲜等对EDCs富集较高的食物。

如何做到自我保护与保护环境:
⑴包装食品的塑料薄膜要选择聚乙烯的,而不要选择聚氯乙烯的。

✓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食品,尤其是含油的食品。

✓尽量少吃罐头食品,一方面罐头内侧涂有环氧类树脂;另一方面,罐头食品本身还含有许多食品添加剂。

✓购买食品时注意检查是否含有食品添加剂,一般来说,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大于天然食品添加剂。

✓避免购买色彩鲜艳的食品、漂白的食品、含有大量防腐剂和杀菌剂的食品。

⑵尽量不食用近海鱼类,避免食用鱼的内脏。

控制食用肥肉和乳制品的量。

多食用有机栽培的蔬菜和时令蔬菜。

有机栽培的蔬菜以施用农家肥为主,施用的农药化肥少;非时令蔬菜往往产自塑料大棚,塑料薄膜中的环境激素
受雨水浸泡后,有可能溶解出来污染土壤。

多食用食物纤维,有利于排出环境激素;多食用谷物和黄绿色蔬菜,有助于解毒;适量食用含硒的食物,有利于把重金属排出体外。

⑶婴儿奶瓶要选用玻璃的。

少给孩子玩聚氯乙烯制造的玩具。

尽量避免使用聚苯乙烯制作的一次性杯子,尽可能使用陶瓷类杯子。

⑷服装和被褥尽可能使用天然纤维制品,避免使用具有防霉、防臭效果的“抗菌”产品,尤其是那些使用了有机抗菌剂的产品。

特别是被褥和内衣,与皮肤接触的时间最长,化学物质可能通过皮肤进入人体,顺着血液渗透到全身。

饮用净水。

避免口服己烯雌酚等化学合成雌激素。

⑸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材料制作的家庭内部装修材料,不要长时间呆在新装修过的房间里。

家庭养花不宜大量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尽量少用家庭衣服防虫剂和杀虫剂、驱蚊剂等。

减少合成洗涤剂的使用量,因为其中有表面活性剂,大多数表面活性剂的成分都与环境激素有关。

⑹避免过剩包装,垃圾要分类处理,不要焚烧垃圾。

⑺注意选用安全的补牙材料。

特别是儿童,在口腔内使用化学复合树脂材料要谨慎,其中含有双酚A。

购买化妆品时注意选择安全的天然化妆品成分,避免使用含有环境激素的化妆品。

少用生发剂,其中含有化学合成激素。

尽可能戒烟和远离吸烟者,吸烟者器官和血液、尿中的镉明显多于不吸烟者
环境激素问题已切实摆在了世界各国的面前。

虽然目前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对环境激素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与保护也非常落后,因此我国更应提高重视,加大力度,制定研究计划,完善监测网
络系统,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际间广泛合作,共同保护人类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