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
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2018(0)28
【摘要】环生态[2018]3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渔业厅(局)、水利(水务)厅(局):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做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制订了《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总页数】9页(P71-79)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水利部;农村;农业;流域;印发;水污染防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9
【相关文献】
1.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 [J],
2.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中科院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农建发[2021]3号) [J],
3.生态环境部司法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林草局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J], 无
4.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资环[2020]6号 [J], 无
5.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通知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
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广阔的水域生态系统。
内蒙古重点流域作为该区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保护和管理该地区的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内蒙古重点流域概述1. 呼伦贝尔河流域呼伦贝尔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河流之一,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全长约1,000公里。
该流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呼伦贝尔河流域是典型的草原湿地系统,支持着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和动物。
2. 河套灌区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平原地带,是中国最大的灌溉农业基地之一。
该灌溉系统由多条河流组成,包括白音敖包河、额尔古纳河、伊敏河等。
河套灌区水域面积广阔,水质良好,为众多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3. 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的一个大型盆地,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该流域水质较好,支持着多样性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群落。
鄂尔多斯盆地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三、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1. 水生植物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浮游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
浮游植物是流域中最基础的营养来源,对于维持整个食物链和氧气供应至关重要。
浮叶植物如睡莲等提供了遮荫和栖息场所,对于保护鱼类和其他动态羡煞有很大作用。
沉水植物如水葱等则在水体中起到净化作用,吸收有害物质,维持水质的清洁。
2. 水生动物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动物种类丰富,包括鱼类、两栖爬行动物和鸟类等。
鱼类是流域中最重要的生态群落之一,对于维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内蒙古重点流域中常见的鱼类有草鱼、鲢鳙、青头鸭等。
两栖爬行动物如蛙类和龟类在湿地中繁衍生息,对于湿地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许多候鸟也选择内蒙古重点流域作为迁徙途径或繁殖地。
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专项监测监测方案
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专项监测1.监测范围依据《关于印发〈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试行)〉的函》(环办监测函[2019]637号),涉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的780个水质监测断面。
5个重点区域的45个水生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断面。
2.监测项目(1)现场监测项目河流断面现场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
湖库点位现场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和浊度。
(2)实验室分析项目河流断面实验室分析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化物。
湖库点位实验室分析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和叶绿素a。
(3)水生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项目①生物群落多样性湖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河流:着生藻类、底栖动物②生物体质量监测重金属:铅、镉、铬、甲基汞、无机砷。
③生境调查参照《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总站水字〔2014〕124号)实施。
3.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每月10日前完成所有断面的采样工作;每月18日前,完成实验室分析工作(遇法定节假日或遇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可适当顺延)。
水生生物群落监测每年春季(5—6月)、秋季(9—10月)各开展一次。
鱼肌肉组织污染监测每年在第三营养级及以上鱼类成熟期开展一次。
生境调查每年春季(5—6月)开展一次。
4.工作方式纳入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的断面由总站按照采测分离模式统一组织开展监测,其他断面各省自行组织开展监测;所有监测数据国家与地方共享。
45个水生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为国家事权,中央财政保障经费。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7.7一、总则(一)调查目标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一)调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
(二)技术要求1、调查采样频次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
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采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长江上游、海河流域典型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
附4长江上游、海河流域典型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专题协作课题申报指南一、专题目标至2020年底,通过对长江上游金沙江、牛栏江、赤水河等水域及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白洋淀、拒马河、大清河与独流减河等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基本掌握长江上游和白洋淀流域典型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干扰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成效,为做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为全面评估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科学开展长江大保护,以及京津冀、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提供科技支撑。
二、研究区域范围长江上游干流河长3481千米,流域面积50.2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面积26%,涉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贵州、重庆、湖北等9个省份。
长江上游干流分为河源、通天河、金沙江、川江等河段,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普渡河、牛栏江、横江、赤水河、乌江等较大支流。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流域总面积31.8-135-万平方公里。
其中,海河水系是主要水系,由北部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南部的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组成。
滦河水系包括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
徒骇马颊河水系位于流域最南部,为单独入海的平原河道。
基于科学性和代表性原则,确定长江上游和海河流域重点调查水域为金沙江干流、牛栏江水系、赤水河水系和大清河水系。
其中金沙江起于青海省、四川省交界处的玉树州直门达,止于四川省宜宾市合江门,干流全长2391公里;牛栏江流经云南、贵州,全长423公里,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赤水河流经贵州、云南、四川,全长444.5公里,流域面积2.0万平方公里;白洋淀最大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有拒马河水系、大清河、独流减河等入、出淀河流,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
三、主要任务(一)金沙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研究内容包括:(1)调查金沙江鱼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的种类、分布、生境状况;(2)重点物种的分布格局、种群数量、威胁因子等;(3)根据调查评估状况选择典型区域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动态观测;(4)评估水利水电开发等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现有保护措施成效,并根据存在空缺,提出加强关键水生生物栖息地和重点物种保护的对策建议。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公布日期】2018.03.22•【文号】环生态〔2018〕3号•【施行日期】2018.03.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环生态〔2018〕3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渔业厅(局)、水利(水务)厅(局):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做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制订了《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附件: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2018年3月22日附件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特有程度高、孑遗物种多等特点,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生境类型复杂多样,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繁衍空间,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重点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水生生物宝库,维系着我国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水生经济物种的生存与繁衍。
近年来,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就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但是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资源过度利用、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部分流域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水生物种资源严重衰退,已成为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确立了以长江为代表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总方向和基本遵循。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推进,为破解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难题,提升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水平,提供了有利契机。
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逐步提高,为重点流域共抓大保护凝聚了社会共识。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海洋、淡水湖泊、河流和河口等各种水域。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水生生态系统以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约70%。
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浮游生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各种其他生物。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全球碳循环、氧气供应以及食物链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浮游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也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
二、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淡水湖泊是指没有与海洋相连的淡水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和湿地等。
淡水湖泊的生物多样性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在水资源的补给、水质净化和物种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可以帮助净化水质,同时还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三、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河流是水流不断的自然水道,通过蓄水池或湖泊向下流动。
河流系统包括河床和沿岸带,是许多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既受到水质和水位的影响,也与沿岸植被的分布密切相关。
河流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鸟类等。
四、河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河水与海洋水的交融,河口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频繁,这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
河口湿地还能起到减缓洪水、沉淀污染物和保护海岸线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服务的提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加强水域污染治理、设立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只有保护好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总结起来,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
《2024年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范文
《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篇一摘要:本文对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实地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式,全面梳理了内蒙古水生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其生存状况,并探讨了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富。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内蒙古的几个重点流域,如黄河、额尔古纳河等,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数据,了解流域内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生存环境。
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分析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三、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1. 鱼类资源内蒙古重点流域的鱼类资源丰富,包括鲤科、鲑科、鲈科等多个科属的鱼类。
不同流域的鱼类种类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共性。
在数量上,部分流域的鱼类资源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2. 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多种藻类、软体动物等。
这些生物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部分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有所减少。
3. 水生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内蒙古重点流域还分布着一些珍稀的水生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如江豚、大鲵等。
这些物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是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针对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1. 加强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发展委、财政部、水利部、林草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提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为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2023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7.9%,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国控断面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
但同时,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水环境质量改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河湖生态用水保障不足,水生态破坏问题凸显,水生态环境风险依然较高,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求仍有不小差距。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表示,《规划》有三个特点: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实事求是。
合理设立“十四五”水生态环境目标,到2025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Ⅰ~Ⅲ类)比例达到85%,较2023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保持持续改善势头。
二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三是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有机结合。
《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包括,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水质优良水体稳中有增,污染严重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长江流域水环境总体优良,黄河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
在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有效提升,主要河流源头区、水源涵养区、河湖生态缓冲带等水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初见成效,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在重点河湖生态用水方面,生态流量管理措施全面落实,长江、黄河、珠江、东南诸河和西南诸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力保障,淮河、松花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显著提升,海河、辽河、西北诸河被挤占的河湖生态用水逐步得到退还;重要湖泊生态水位得到有效维持。
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
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河流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河流的流动水域及周边湿地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因此在河流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河流生物以及它们对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一、鱼类鱼类是河流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
不同种类的鱼类栖息在不同深度和流速的水域中,它们既是食物链的中下层,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调节者。
例如,淡水鱼类常常以藻类为食,帮助防止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保持水的透明度。
同时,作为掠食者的鱼类也帮助控制其他水生生物的数量。
二、昆虫河流中的昆虫数量非常庞大,包括蜻蜓、蚊子、浮游动物等。
它们在河流食物链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不仅是上层食物链的食物来源,昆虫也是很多鱼类和鸟类的食物。
同时,昆虫的存在也对水生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它们通过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来帮助植物繁殖。
三、底栖生物河流中许多生物栖息在河床或者河流底部的岩石和沙滩上,它们被称为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包括螺旋藻、水生昆虫的幼虫、蟹类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底栖生物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们通过清理底物和沉积物来维护水质,帮助河流保持透明度和富养分。
四、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如浮叶、沉水草和水蕨类是河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来维持水体的氧气供应。
水生植物还可以提供栖息地,为许多水生生物提供庇护所和繁殖场所。
五、鸟类河流周边的湿地环境是许多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候鸟通过迁徙到河流附近的湿地,寻找食物和筑巢繁殖。
鸟类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捕食昆虫和鱼类来控制害虫数量,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所以,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不同生物相互作用着,构建着复杂的生态平衡。
我们应该重视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好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
【字数:504字】。
河流对水生生物的重要性是什么?
河流对水生生物的重要性是什么?一、提供生存环境:河流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首先,河流提供了水的资源,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必需的水分,保持了水生生物的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
其次,河流的流动性使水生生物得以自由活动,并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和食物,维持其正常生活活动。
最后,河流的水温和水质等条件的稳定性,使得水生生物能够适应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二、构建生态系统:河流为水生生物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河流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种类,如鱼类、鸟类、昆虫等,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水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河流生态系统能够以一种动态的方式运转,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促进物质循环:河流对水生生物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促进物质循环方面。
河流是一个物质循环的重要场所,其中包括水的循环、有机物的降解和再生等过程。
水生生物通过摄食有机物和遗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更小的有机分子,并释放出一些无机物质,如氮、磷等,进而促进了河流中的物质循环。
这种物质循环不仅维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维持生物多样性:河流对水生生物的重要性还表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上。
河流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其中包括很多独特的物种和生态类型,如江豚、蓝鳍金枪鱼等珍稀品种,以及河生林、湿地等独特的生态类型。
河流为这些珍稀物种和生态类型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基础,激发了人们对生物保护的重视,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
五、提供人类资源:河流对水生生物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河流是人类的重要水资源来源,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灌溉用水等重要用途。
同时,河流还是渔业的重要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鱼类等水产品资源。
此外,河流的美景和生物资源也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观光的场所。
综上所述,河流对水生生物的重要性是多方面的。
不同水体环境中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不同水体环境中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多样性是指水体环境中各种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水生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水体环境中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水体的健康状况,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一、河流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流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多样性通常是最丰富的,主要由鱼类、贝类、藻类、浮游动物等组成。
在河流的源头,水质通常较为清澈,水生生物种类较为多样。
随着河流流向下游,水质逐渐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许多鱼类和贝类在河流中繁衍生息,并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同时也作为水质污染和生态恢复的指示物种。
二、湖泊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湖泊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湖泊大小、水深、富营养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富营养化的湖泊往往富含藻类和浮游动物,但鱼类的多样性却相对较低。
而相对贫瘠的湖泊则往往具有更高的鱼类多样性。
湖泊中的水生植物也对水生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三、海洋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海洋水体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环境之一,也是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海洋植物等。
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如水温、水深、盐度等。
不同海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如热带海域的多样性通常更高。
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不仅对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至关重要,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是重要的食物资源,能够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同时,它们也具有药用价值,许多药物的原料来自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水体环境中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加强水体的监测和管理,控制水污染是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此外,建立保护区、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限制非法捕捞等也是必要的举措。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7.7一、总则(一)调查目标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一)调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
(二)技术要求1、调查采样频次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
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采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7. 7一、总则(一)调查目标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 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一)调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 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
(二)技术要求1、调查采样频次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
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鱼类采样点为l-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图2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釆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釆样点时,相邻釆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洞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釆样;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釆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水生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因此,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水生生态系统是指水环境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沼泽等)和海洋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各种生物群落、各类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等。
水生生态系统包括了一系列的生态系统服务,例如调节气候的能力、水源保护、提供废物处理和污染控制等。
二、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保障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之一。
2、水生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水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水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水资源是农业、工业、生态系统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生产和活动都需要水资源。
3、水生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海洋及其岸线沿海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生物地理过程,促进水体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等。
三、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需要综合管理和科学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开展监测:了解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判断其数量是否有恢复趋势或生长趋势的变化。
2、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学调查和实验等方式,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区域特色和生态系统服务等特点,研究生物等级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其数学模型。
3、完善生态系统监管和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生态保护机制,制定科学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分类监管和管理水生生态系统。
4、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加社会公众及决策管理人员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增加各类群众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推动深化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营造人人为植物、为动物做生活环境,为保护自然做出贡献的理念。
河流水污染与水生生物多样性
河流水污染与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流作为自然界的血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美丽的景观。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给水生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的威胁。
水生生物多样性是指河流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它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维护碳和氮循环等生态服务至关重要。
然而,水污染对水生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不良影响。
首先,水污染直接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生长受限。
河流中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农药等,它们往往具有毒性。
这些污染物会进入水生生物体内,破坏其生物代谢过程,并可能导致生物死亡。
同时,一些有毒物质还会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导致生物数量减少。
其次,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
水体中的污染物会破坏水质,降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由于水生生物需要氧气呼吸,缺氧在河流中十分常见。
缺氧环境下,很多水生生物无法生存,并且一些污染物在缺氧条件下会转变成更有毒的形态,进一步加剧水生生物的死亡。
此外,水污染还间接影响了河流中的食物链。
河流中的食物链是由不同层次的生物组成的,一旦水生生物种群减少,整个食物链会遭受破坏。
以鱼类为例,鱼类是河流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它们既是食物的提供者,又是控制生物数量的重要调节者。
然而,由于水污染的影响,鱼类数量大量减少,导致食物链的崩溃,其他生物也面临着生存困境。
面对河流水污染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河流生态系统。
首先,应加强水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提升处理污水的技术,减少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避免污染物对河流的直接影响。
其次,需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理河流水污染的违法行为。
只有在违法行为被发现并受到严惩的情况下,才能有效遏制水污染问题。
另外,公众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对水污染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合力。
《2024年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范文
《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水生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重点对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流域内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状况,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内蒙古地域辽阔,河流众多,主要流经的河流有黄河、辽河、嫩江等。
本分析主要针对内蒙古的重点流域,如额尔古纳河、克鲁伦河等地区进行。
这些地区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查、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等。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获取流域内水生生物的详细数据;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1. 鱼类资源内蒙古重点流域的鱼类资源丰富,包括鲤鱼、鲫鱼、草鱼等常见鱼类以及一些珍稀鱼类。
不同流域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这与流域的生态环境、气候等因素有关。
2. 底栖动物底栖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虾类、蟹类、软体动物等。
内蒙古重点流域的底栖动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
不同种类的底栖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对于维护水体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植物种类丰富,包括藻类、水草等。
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与水质状况密切相关。
五、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1. 影响因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影响。
2. 保护措施为保护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源排放;加强渔业管理,控制过度捕捞;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水域生态功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河流的生物多样性
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河流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河流中,各种各样的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链。
本文将探讨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河流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种类、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方法等。
一、河流的重要性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的供应源之一。
它们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农业灌溉水和工业用水。
此外,河流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为众多生物提供家园和食物。
河流环境的健康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这使得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二、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种类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生物多样性。
1. 植物多样性:河流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和河岸植被等。
它们为河流提供了氧气,维持了水体的清洁和平衡,还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2. 动物多样性:河流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
其中,鱼类是河流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动物类群。
河流也是其他动物的重要觅食场所,如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
3. 微生物多样性:河流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浮游生物和藻类等。
这些微生物对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它们分解有机废物,净化水体,并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三、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为了保护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创建保护区:设立河流保护区是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护区的设立可以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为河流中的生物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地。
2. 水质监测与治理:通过监测河流的水质,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水体中的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避免对河流生物造成伤害。
3. 提倡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减少对河流的过度开发,是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采取更加环保的行动。
4. 保护关键物种:对于河流中的重要物种,比如濒危物种或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物种,我们需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维护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维护水生生态系统是指处于地表水体或地下水体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
水生环境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环境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水体中生活着丰富多彩的生物,从单细胞藻类到食肉巨兽,无所不有。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属性之一,也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生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种多样性,即水生生物的丰富程度和种类的数量;另一个是遗传多样性,即水生生物内部的遗传差异。
相比于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
在水生环境中,不同的生物群落占据不同的生境,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例如,河流中有河底生物、河流中层生物和河面生物,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水生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于,它维持了水生生物的繁衍、生长和演化,同时也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水生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各异,有的是食物链中的关键物种,有的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而有的则与一些物理和化学过程有直接关联,例如水中的藻类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排放氧气。
二、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然而,现实情况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
这些威胁包括生境破坏、生态系统污染、气候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弱化和不平衡。
例如,水体污染会破坏水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严重的污染还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产生影响;过度捕捞会使得某些物种的数量快速下降,导致生态系统不能正常地运转;气候变化也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从而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受更多的危害。
三、维护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为了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
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境。
生境保护策略可以是通过限制开发和污染,减少生境破坏;也可以是通过增加生态系统的保护区和保护规划,保护物种的天然生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一、总则(一)调查目标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一)调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
(二)技术要求1、调查采样频次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
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采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3、采样方法(1)鱼类根据采样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下建议采样方法,并在采样时记录采样所使用的方法。
鱼类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其腐烂。
1)网捕法网捕法是指借助各种捕鱼网具,捕捞一定水体范围内的鱼类进行种类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手抛网、拖网、流刺网、围网、抄网、渔笼等。
网捕法适用于调查各种生境的鱼类种类、数量、分布、频度、生境、受威胁因素等。
根据调查采样物种的需求和栖息地类型,选择相应的网具和捕鱼方法,以及对应的渔网网眼。
采样时应记录网具规格和放置时间。
2)垂钓法垂钓法主要是指采用渔竿、渔线、渔钩及钓饵等工具进行捕鱼的方法。
3)光诱法光诱法是指利用鱼类趋光特性,使用人工光源,将鱼诱集到指定区域加以捕捞的方法。
4)电捕鱼法指使用电鱼机向水体施加电流,使鱼发生晕厥或暂时丧失活动能力而浮上水面,便于捕捉或观测。
电渔法适合在上下游的均为狭长浅滩的河段进行采样,配合采样范围内的天然屏障或围网进行拦截。
适用于调查鱼类种类和数量。
采用电捕鱼法前,需先取得渔政等相关部门批准。
电捕鱼时应注意操作人员安全防护,必须穿戴防水靴、橡胶手套等安全防护装备。
5)其他采集法市场采集法:指通过访谈渔民或调查水产码头,了解掌握一定河段的鱼类资源种类和数量,并通过渔民或鱼市购买鱼类制作凭证样本。
市场采集法适用于调查传统资源鱼类的资源量和种群结构,宜作为其他捕鱼方法的补充。
在市场采集标本时尽量选择形态完整的个体。
但若遇到特殊种类,应尽量收集。
收集标本时,应注意了解所获鱼类来源,记录当地名称,了解产量情况等。
(2)大型底栖动物采样方法根据采样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下建议采样方法,并在采样时记录采样所使用的方法。
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其腐烂。
1)网筛法指用铁锹等工具将一定范围内的底质铲入抄网等网具筛出底栖动物的方法。
抄网法适用于浅滩、浅池等栖息地类型。
采样时应记录网具的规格、网眼密度,以及筛选底质的面积等。
底质中有较大石块时,可用手捡起,剥离其上附着的生物。
2)拖网法指将一定规格的拖网放于水底,借助船舶的行驶,将一定范围内的底质扫入拖网,起网后筛选底栖动物的方法。
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水域。
采样时应记录拖网类型(阿氏拖网、三角拖网、桁拖网、双刃拖网等)、规格、网眼密度、拖行时间和距离等。
如果出现网眼堵塞的情况,将网内采集到的样品丢弃,重新在相同栖息地类型的不同位置采集样品。
指用彼得逊采泥器(抓斗式采泥器)或其他采泥工具从水底采集一定面积内的底质,筛选出底质中的生物。
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淤泥质、泥沙质水域。
采样时应记录采泥器抓斗大小、采集次数等。
(3)浮游生物采样方法根据采样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下建议采样方法,并在采样时记录采样所使用的方法。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固定,防止其腐烂变质或影响其他样品。
1)采水样法指用一定体积的采水器在不同水层采集固定体积的水样,经沉淀、浓缩后,吸取混合均匀的浓缩样至计数框中,统计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和体积。
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水体采样,以及采集定量样品。
采样时应记录采集水样的体积、采水位置(岸边、河湖中央)和采集的水层、分层水样是否混合等。
2)浮游生物网法指用一定规格的浮游生物网(一般为25号浮游生物网)来回捞取,并从网中过滤出浮游生物的方法。
适用于水面较宽、水深较深的水体,一般用于采集定性样品。
采样时网口上端不能露出水面,记录下水流速度、采集时间及采集位置(岸边、河湖中央)等。
当水体中存在体积较大、较长且分枝的漂浮藻类时,可直接用手、网或竹竿等工具将藻类捞起,并置于盛水容器或固定液中。
采集藻类团块时应注意采集不同颜色的藻块或同一藻块上不同颜色的部位;采集较长且分枝的藻类时应尽可能采集整体。
采样时应记录采集位置(岸边、河湖中央)等。
4)其他方法当水面较小、水深较浅,不适宜采用上述采样方法时,可用碗、杯子等容器盛水倒入网中过滤,盛水时应注意不要带入泥沙。
(4)着生藻类1)天然基质法根据采样河段生境类型的不同,选用以下方法进行采样:底质为砂砾、卵石、圆石及树木残骸:从水中移出底质,从表层刷下藻类的代表性区域,用蒸馏水冲洗入样品瓶。
底质为苔藓、大型藻类、维管植物、根块:取植物的一部分,放入样品瓶,加少量蒸馏水,大力摇动、轻轻刮擦,清除藻类,然后将植物从样品瓶中移走。
底质为大块岩石、河床岩石、原木、树木:将一端带有橡胶圈的PVC管置于底质上,使橡胶圈与底质密封,用牙刷或刮刀将管中的藻类刮下,再用移液器将其移出。
底质为沙、淤泥、微小颗粒有机物、粘土:将培养皿倒置在底质上,在培养皿下插入刮刀,取下培养皿中的底质,从河中移出底质后,洗入样品瓶中。
除了刮刀,还可使用汤匙、镊子或移液器。
2)人工基质法使用显微镜玻片(置于硅藻计中),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丙烯酸缆绳等人工基质。
将硅藻计或其他适用基质放入研究区域,缚在钉入河流底部的钢筋或其他结构上,每个站位至少放置3个。
2-4周后,采集基质,用牙刷、汤匙、刮刀等工具将着生藻类取下。
4、标本采集(1)采集记录采集地点选定后,应首先在野外采样点记录表上记录采集日期、地点、水系(河湖溪流)名称、地理坐标、水质及采集工具等,并拍摄环境照。
(2)采集原则1)严格保护采集对象标本的采集须以不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为原则,或将对栖息地破坏降至最低限度;采集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时,除必须制作标本的,原则上拍照留存后及时放生,避免过度捕捞。
2)合理选择采集对象尽量采集大小适中的成年个体,便于标本的处理、制作、保存和鉴定研究。
同时,还应考虑标本的性别。
对于鱼类标本,应尽量选择鳞片完整、鳍条等外表机构齐全无破损的完整个体。
(3)采集数量1)鱼类采集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采集数量。
每个采集点普通标本不超过5尾/种,遇野外鉴定困难物种,或需特别研究物种,每个点采集数量不超过20尾/种。
每个采样点采集到的种类至少要保存2份标本。
其中一份标本交环境保护部保存。
2)底栖动物采样河段中的所有生境类型至少重复采样3次。
3)浮游生物定量采集时,每个河段采集至少3个重复样;浮游藻类定性样品的采集应在定量样品采集结束后进行。
4)着生藻类采样河段中的所有生境类型至少重复采样3次。
(4)影像记录采到标本后,应在固定防腐处理前对标本拍照记录。
影像记录要求见第8节。
5、标签记录使用竹牌、布条或定制塑料标签为标本编号。
标签编号应与记录本上信息页编号一一对应,并与标本共同存放。
鱼类标本标签记录:可用标签枪将已编号的标签从标本下颌或尾柄处穿入鱼体,或将大小适宜的标签塞入鱼体右侧鳃盖,或用针线将标签穿系在鱼尾柄处。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标签记录:应将永久性标签分别附于样品瓶外侧,并按要求附加采样信息。
6、处理野外标本(1)鱼类1)清洗使用清水清洗标本,从鱼头部向尾部方向小心清洗,避免刮落鳞片。
若鱼体表黏液较多,应将标本置于解剖盘中,用软刷蘸洗涤液小心刷洗,待黏液取出后,再用清水清洗。
在繁殖季节采集鱼类物种时,应注意某些物种的雄鱼体表生长有颗粒状珠星,应避免洗掉珠星。
2)整形将扭曲变形的个体调整到自然状态,使其具备标本制作的条件。
3)展姿对于活体,可直接放入配置好的固定液,使鳍条自然伸展,保持接近自然状态的体态。
切记将大量活体在少量水中暂养,引起标本个体死亡。
对于死亡个体,可将标本平置于密度较大的泡沫塑料板上,头部朝左、腹部朝下,用细长针将背鳍、尾鳍、臀鳍及左侧腹鳍按自然状态展开、固定于泡沫塑料板上后,用注射器或吸管将福尔马林原液滴在鱼鳍基部5至10分钟后,去除固定用长针。
4)大型鱼类防腐处理应及时对标本进行防腐处理,按10毫克/千克体重,用注射器向腹腔或肌肉中注射10%福尔马林液,还应向鱼鳃处喷洒少量10%福尔马林液。
5)标本固定标本应在盛有10%福尔马林的密闭容器中浸泡固定24小时以上,直至鱼体完全变硬。
标本固定完成后,应更华为5-8%的福尔马林液保存。
应使用有足够空间的容器固定处理标本,使标本可在容器中平直拜访,固定液能够完全浸没标本。
(2)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后,为防止加入酒精后脱色,加固定液前要记录好样品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