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

合集下载

60年中国服饰变迁

60年中国服饰变迁

20世纪70年代——盛行 DIY
• 这个时代,服装上的限制有所缓和,一 些服装设计者在“老三套”(中山装、 青年装、军便装)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 新款式。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条件,购买 成衣的观念还很淡薄,不少家庭都自备 缝纫机,自裁自做的的服装流行开来。
20世纪80年代——接受时 尚
• 改革开放给服装带来了生机,人们的穿衣 理念渐渐改变。
21世纪——to be continued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中国进入了21世纪, 服装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款式、花色、质地都 发生空前的变化,很难用一种款式或是花色概括它的 潮流,韩国装、中国的古典装、正统装等,每一种服 装都穿出了新时代人们的个性。
• 众览中国服饰60年的变迁,从粗布衣到“的确良”, 从蓝、灰、黑到如今的多元色;从中山装、西装到喇 叭裤、健美裤,直至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时尚服装,无 不记载着中国服饰走过的道路,让我们也看到了时代 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曾经的的确良衬衣和连 衣裙给人们留下光辉的时代印象,留下了抹不去的美 丽回忆。
• 1982年,牛仔服开始在我国流行。早期 的牛仔裤多是直筒形,在膝部收细,裤脚 呈喇叭状,在学生和工人之间迅速流行开。 牛仔裤风行之后,牛仔衣、牛仔裙、牛仔 背心、牛仔风衣等层出不穷,成为年轻人 追逐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健美裤
• 又名脚蹬裤、踩脚裤,上宽 下窄,脚跟踩着裤底,多用 优质的氨纶面料制作,主要 有黑、白、灰三种颜色。上 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它曾经是中国最流行的裤型, 几乎所有女同志,无论年龄、 身材、职业,几乎人人一条, 甚至有的男生也穿。“不管 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 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反 映了全民身着健美裤的盛况。
60年中国服饰变迁

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要点

20世纪60年代服装风格要点

读书笔记─关于20世纪60 年代西方时尚时装潮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姓名:***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学号:***********关键词:年轻风潮、迷你裙、连裤袜和平底靴、沙宣、比基尼、波普艺术、嬉皮士、摇滚风、安德烈库雷热、未来主义、中性服装、伊夫圣洛朗、20世纪60年代作为服装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其基本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多种不同的艺术文化和不同的服饰风格都得以共存,成衣业兴起并大力迅速发展,几乎主导20世纪后期的服装产业。

现在的人们都称这个时期为“成衣时期”。

设计理念的转变,特别是Mary Quant推出的迷你裙的出现,是整个时装界的重大革新。

◆“年轻风潮”─西方社会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经济迅速发展战争后的人口急剧发展,于是一个巨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出现。

再不用担心物质的缺乏,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至此,由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时尚的引领者也有高级时装设计师和贵妇名媛转变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嬉皮士与摇滚风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迷你裙(mini skirt)”─50年代末,Marry Quant开始进行短裙的实验,这导致了1965年迷你裙的出现。

这种长度在膝盖20厘米上的裙子被称为男女平等、女权运动的标志。

这种裙子在当时的代表人物有名模Twiggy、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

现在的人们,即使是年纪较大的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超短裙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种裙子对整个时装界、整个社会的女性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Marry Quant Marry Quant和迷你裙名模Twiggy 名模Twiggy杰奎琳杰奎琳◆“连裤袜和平底靴、沙宣”:随着年轻风格的兴起,当时的代表设计师库雷热将超短裙与连裤袜与平底靴搭配在一起,认为这样的搭配才有气质。

那个时期沙宣头开始出现,各种想象力十足创意十足的发型(波波头、A字头)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利索的短发契合了当时中性化的潮流,普通女性开始和男性使用同样的发型,中性化直至现在也是不变的潮流。

20世纪60年代服装分析

20世纪60年代服装分析

极限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
• 20世纪60年代的 在美国兴起,它强 调的是一种"理性、 冷峻、简约"的艺 术风格。这种强调 "单纯、简单"的观 念,逐渐成为20 世纪90年代美国 时装界所追求表现 的一种具代表性的 服饰风格。

极限主义艺术风格影响下的服饰以简单的设计 理念影响到国际时装的流行趋势,成为20世纪末 的一项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的变革。
• 1962年,首个邦女郎的亮 相灵感来自维纳斯从海中 诞生的故事,在加勒比海 岸,瑞士美女Ursula Andress别着腰刀,穿一 身系腰带的白色比基尼, 哼着小曲破水而出。在这 身行头的映衬下,她健康 的蜜色皮肤和高挑硬朗的 身材更加富有原始的美丽, 不仅让一旁偷窥的邦德神 魂颠倒,更是奠定了以后 四十年邦女郎的典型形象。
• 50年代末,年轻的 设计师玛丽-奎恩 (Mary Quant)在伦 敦切尔西(Chelsea) 的国王路上开了一 家名为Bazaar的服 饰店。1950年代后 期,她开始进行关 于短裙的实验,这 场实验后来导致 1965年迷你裙的诞 生,这也是时尚史 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现 在 的 Mary Quant
• 起源:1946年,美军在太平上的bikini小岛上搞 核爆,几日后,巴黎就诞生了一种用布不到70 厘米的新式泳装,设计师以bikini岛的名字为它 命名,它与原子弹一样,对全世界人民60多年 以来的生活影响深刻,并且更贴心 • Ursula打破了丽泰海华丝、梦露或者BB这些前 辈“三块布”女郎们的娇滴滴的形象,真正的 让这种属于沙滩的服装拥有了沙滩气质,比基 尼终于成为时尚杂志夏季销量的重要保证,一 直至今。
连裤袜和平底靴
• 随着年轻化风格的兴起, 女式发型越剪越短,牛 仔裤、圆领衫以及与长 靴配套的花俏连裤袜流 行于世。把超短裙和连 袜裤、靴子搭配,是设 计师安德烈-库雷热的创 作。他强调超短裙必须 与靴子和连裤袜一起穿 才有气质,主张穿上长 靴,靴底要平,这样才 能和大地密切地联系在 一起。

60年代服饰风格对现代服装的影响

60年代服饰风格对现代服装的影响

第一章流行是在回归中不断前进的当今的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服饰流行常常是猝不及防地就出现在我们旁边,同时又转瞬即逝,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对美的追求。

美,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流行正因为美所以存在。

人们千百年来都在追求美,创造美。

美的标准不断发生变化,流行随之也不断变化着。

“小脚女人”在昨天看来是美的,而今己变得十分丑陋。

那是因为人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过往的“流行”变得不再为人们追捧,于是便会有一种新生事物代替旧有的流行,成为新的流行。

第一节服饰流行的历史进程服饰是时尚产品,它是沿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而同步向前的。

服饰本身具有历史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如同洒落在服饰史长河中的点点繁星,指引我们找出服饰流行的奥秘。

一路伴随时光走来的不只有时代的变革,更有服装风格的不断变化。

18世纪后半叶,由于西方工业化文明崛起,经济飞速发展,使近代的流行在范围和速度上逐渐向现代化靠拢。

到了二战后期,服装的流行特征开始呈现出来,高级时装设计师开始执掌流行的领导权,流行的商业性开始出现,个人品位成了选择服饰的重要元素之一。

这时服饰界真正的流行出现了。

这时的服饰受战争影响,相当多设计师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人们战后所迸发出的对美、对和平盛世是强烈期待,设计倾向从最初几何形的硬直的女强人式,向柔和的外形变化。

到了现代的社会,流行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模式,成为了工业化社会大量生产到大量消费之间的重要桥梁,流行也不再只有过去那种单一的流行模式,而是显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时流行的主导权也不再是只由高级时装设计师来掌握,而是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来决定的。

第二节服饰流行的基本模式服饰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了无数的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它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一种表征作用,不仅反映了物质生活的流动、变迁和发展,还反映了同时代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

服饰文化的流行传媒不胜枚举,但本质上依赖的却是人类的模仿本能。

人们通过重复一些人的行为、意识和观念,在心理上取得与那些人同化的效果,这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欲求,这是服饰流行的源头,也是流行发生的本源。

二十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二十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

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

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

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

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

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

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

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

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

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

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服饰风格赏析在20世纪之前没有现代意义得“时装”,也没有现代意义得“时装设计师”。

欧美上层社会得服装都就是由裁缝们精心制作得,而这些裁缝们并不署名在服装上,她们只就是传统得匠人。

而称得上就是世界上时装设计第一人得就就是保罗·波烈 (Paul Poiret)。

20世纪初期,社会风气得改变,使得女子得地位得到提高,女权主义者也开始活动,以及通过有组织得抗议取得投票权得运动正在赢得声势。

Poiret得口号“把女性从紧身胸衣得独裁垄断中解放出来”成为时装革命得号角,启发了设计家,也启发了女性,使她们对于时装有了全新得瞧法与主张。

20世纪10年代,女裙有了许多质得变化,紧身胸衣失去了意义,厚重得裙撑也不见了,东方服饰得那种自然、宽松与简洁得美被西方时尚界所借鉴。

女装线条趋于直线,传统改变,平胸,松腰,束臀成为时尚。

代表作:蹒跚裙,宽松腰身,膝部以下收窄,裙口狭小。

在Poiret设计得服装中,我们总就是隐约可以找到古罗马裙袍、日本与服、中国旗袍、阿拉伯长裙、印度纱丽得痕迹,她根据这些异国元素把服装变得宽松、简洁,把衣服得支撑点挪到肩头,开创性得设计了胸罩、单肩睡衣与灯笼裤等服饰。

由于对异国情调得钟情与追求戏剧效果,Poiret在1912年设计出了一种极端得裙子,这款裙子下摆很窄,裙长及踝、臀部较宽斜,使着裙者无法迈出三英寸得步履,这就就是有名得霍步尔紧口裙(Bobble skirt)。

时髦女子不惜用布条绑住自己得腿,以适应这种蹒跚得时尚,尽管这种款式在行走时诸多不便,但由于其造型简洁明快,并恰好适于南美传来得探戈舞步,故风靡一时。

Poiret改变了曲线统治几百年得欧洲服装,使直线重新获得统治地位,从而开启了二十世纪现代造型线得雏型。

20世纪20年代得女装:女装功能化、男性化、轻便化。

此时服装流行男童式女装与假小子样式,平胸,松腰,束臀得男性化外观。

去掉胸腰得刻意强调,而以简单得管线造型来取代,头发被剪短,与男子差不多,裙子越来越短,短致只盖住膝盖,称为“管子状”。

20世纪各年代的流行(50、60、70、80、90)

20世纪各年代的流行(50、60、70、80、90)
•20世纪各年代的流行
世纪之交与一战时期(20初期)
•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女装过度
• 第一阶段 • 继承上世纪优美、流畅的S形,所谓
S形,是指紧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 ,把腹部压平,把腰勒细,把丰满的臀 部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要到下摆,裙子 像小号似的自然张开,形成喇叭状波浪 裙,从侧面看,挺胸收腹翘臀,宛如S形 。 • 女子配饰有长手套,折扇,阳伞。 • 受新艺术风格影响服装风格浪漫,华 丽柔情。


•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物资短缺直接影响 着服装业。 与其他很多日用品 一样,服装也是限量供应。 这样,服装的款式都变衍 又短又小。 女装裙子的褶裥数量受到限 制,袖子、领子和腰带的宽度 也有相应的规定。 刺绣、毛皮和皮革的装饰都 受到禁止, 裙长及膝而且裁剪 得很窄。 套装的设计注重功能性,并 且适合各种场合穿着。 其款式 常常与军服相似,给人留下印 象最深的是宽宽的垫肩和系得 紧紧的腰带。

这时的服装样式简洁 轻柔,没有花边其他累赘 设计,裙子越来越短,直 到露出膝盖,服装裁剪忽 略腰部臀部曲线,松松跨 跨。 女性中性化得出现, 第一从妇女自身而不是男 性角度来设计服装,女性 自身的舒适感才是核心。

பைடு நூலகம்
20年代
男童式女装与假小子样式
• 基本外形:平胸,
松腰,束臀的男性 化外观。 • 特色:去掉胸 腰的刻意强调,而 以简单的管线造型 来取代,头发被剪 短,与男子差不多 ,裙子越来越短, 短致只盖住膝盖。 称为“管子状”( Tubular style)
二战后的女士,在经历了实用单调的 战争时期的服装后,向往优雅时髦的装扮。 掐腰大摆棉质衬衫裙应算做是50年

60中国女性着装演变

60中国女性着装演变

文革时期极少 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 纺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 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轻薄, 曾一度被写作"的确凉"。
• 假领子:一种没有袖子、只
有上半截的衬衫,当然它不 是衬衫,仅仅只是一个领子, 为的就是在穿上外衣时在颈 部露出领子。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
• 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 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 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 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 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 相连。
新中国成立的这六十年,中国女性的服饰也经历 了一场大变革。
还记得绿军装、回力鞋、梅花运动衣、的确良衬衫、妈妈 织的彩色毛衣么?生活于如今多姿多彩的时尚潮流中,我 们已经很难去想象曾经那些单调质朴的岁月……回眸新中 国六十年年发展历程,最直观的就是看人们身上那一身衣 服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更是经历 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时尚潮流领域方面的洗礼。加速了每 个中国人由保守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蜕变过程。让我 们一起纵观中国六十年的服饰变迁,横览欧美各个时期的 时尚装扮。对比一下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青春时尚风是 如何静悄悄地变迁。
• 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 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 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 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西方文化在进入中国的初期遭遇的喜剧式尴尬在服 装上也反映,街上不但开始流行红裙子,还开始 出现脏球鞋、牛仔裤与西服上衣及领带同时穿在 一身的奇特装扮。
军便服
• 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 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 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 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 双草绿色解放鞋。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西方服饰对比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西方服饰对比

朋克
70年代初,在成年人追求服装高级化的同时,年轻人则流行牛仔装,T恤衫, 不带胸衣等简化的服装,并形成对抗传统文化的街头时尚。年轻人作为社 会中最活跃和最敏感的群体,自我塑造成为拒绝雷同,颠覆传统,寻求反 时尚潮流的叛逆形象。对服装规范的背离成为他们对服装价值的取向。
反对奢华:极简主义
-------------------------------
身穿线条硬朗的“吸烟装”的碧安卡•贾格尔(Bianca Jagger)
极简中性
YSL标杆设计狩猎装
古琦 (Gucci) 2011早秋系列
反对单一:提倡多元
-------------------------------
在70年代,大量的及膝裙、及地裙纷纷登场,与超级迷你裙 并列;纷繁复杂的嬉皮士风格与极简主义并驾齐驱。西方服装 界呈现出一派众声喧哗的大众狂欢。
文化 背景
中国 西方
·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
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的一样, 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 ·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 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 此时,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 饰上得以释放……
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 节之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
70年代末期
男子服饰 西装再次流行,并且普及到了中国农村。便裝有夹克。猎装、风衣、编织的
棒针衫和运动装等,不仅款式多样,而且也使用了驼色、酱红、湖蓝、米色等 传统的女子服饰用色。冬装有了皮夹克、羽绒服、运动型棉夹克等。下装经历 了由喇叭裤到牛仔裤的演变过程,而后就是一种中档和裤脚口的尺寸相一致的 直筒裤。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西方服饰对比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西方服饰对比

女子服装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设计师充分运用裁片分割的手法来设计服装,使服 装的造型结构更加合理。当时的主要服裝式样有:春秋装、衬衫、西装套装、羽 绒服、各式大衣、皮夹克、皮风衣,喇叭裤、健美裤、牛仔服等。 (1)春秋装。翻领,翻驳头,门襟钉3粒纽,两只有袋盖的暗袋。这是女青年和 中年妇女都较喜欢的款式。 (2)女衬衫。70年代后期女式衬衫有两种时髦款式。一是仿效男子衬衫的长尖型 硬领,另一种是在衬衫的领边和襟上都镶较宽的荷叶边。 (3)西服套装。基本款式是翻驳领。两粒纽,只有袋盖的暗袋。主要是城市中的 一些妇女穿着。。 (4)羽绒服。以涂层尼龙布为面料,内部填充羽绒或羽毛。 (5)健美裤。一种黑色弹力针织踏脚裤。之后材料、颜色、放松度也有变化。
西方
流行元素:复古喇叭裤 阔腿裤 牛仔裤 流行风格:颓废嬉皮士 朋克风格 极简中性 流行色彩:以蓝色黑色为主基调,色彩丰富
由于20世纪60年代青年风潮演绎的大众时尚向80年代后的现代等各个转变 中,70年代是西方服饰的一个过渡期。朋克风的盛行使年轻人继续成为时 尚消费的主流。具有保暖功能的服装,宽松式样,牛仔裤,热裤,喇叭裤, 长裙,等不同服装风格幵存。 进入20世纪70年代,设计师在社会时尚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减弱,服装出 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奺的”成为指导着着装打扮的至 理名言。与此同时,受街头文化和反流行时装的冲击,高级服装业的収展 日益艰难,在此情况下,兴起于60年代的成衣业开始蓬勃収展,服装业的 地位越来越重要。
态”出现在人们眼前。
牛仔裤
简朴随意的牛仔裤从矿工服进入时尚殿堂,贵族与社会名流 也将其收于衣柜中。随着猫王和马龙•白兰度等人对其的喜爱, 牛仔裤成为了摇滚、叛逆、独立和自由的象征。
复古喇叭裤 喇叭裤是从嬉皮士风格中抽离出来的经典元 素,是一年四季都适用的剪裁。

服装风格第12——20世纪60年代嬉皮风格

服装风格第12——20世纪60年代嬉皮风格

7.配饰
配件充满东方特色。主要来 自印度和吉普赛人的服饰打 扮。如楔形跟鞋、流苏靴子、 流苏腰带、头箍、念珠、几 乎长及地面的围巾、吉普赛 风格包头巾 腰间系大块花 布、脚链、大挎包等。
三、20世纪60年代嬉皮风格时装流行演 变 20世纪70年代: 60年代的嬉皮风潮至70年代,服饰来源 不再局限于东方,世界各地部落的民族风情均有表现。如阿 拉伯的大袍款式与印花图案。70年代后期的异域风格流行 与此紧密相关。 20世纪90年代: 90年代末嬉皮风格在世界范围被重新演 绎.称为新嬉皮风貌。在风格上.新嬉皮与旧嬉皮有着浅层 的一脉相承联系。须边、喇叭裤脚、灰调的饰品 民族情调 刻意营造的自然味道、具70年代特色的上紧下松的造型都 是新嬉皮风格的表现。
嬉皮风格特点:怀旧、浪漫、 自由
2.造型
嬉皮士追求自然生活、东方、 南亚诸国的宽松服制颇受他 们的青睐。因此嬉皮风格女 装在造型上以宽大的H型、 长帐篷型居多,此外还有o 型等。
3.款式
•混融各地民族、民俗服饰元素是嬉 皮风格女装的主要特点. •在结构上,类似东方式直线裁剪, 自由松散,不以女性体型作为设计 重点. •此外以破、旧为特点的未完成效果 也是嬉皮风格特征,尤其是在牛仔 裤上的磨破和刷白处理。
3.款式
抽褶 源于东方服装的抽褶成
为嬉皮风格服饰设计的手 法之一,以细密褶裥为 主.运用于领口、袖口、 胸下、腰间、裙摆等处。
4.色彩
色调斑斓丰富.都以四至 五种色彩进源自搭配。以纯 度明度较高的色彩为主如 嫩黄、紫、粉红、绿 、 天蓝等 ,白或黑作为辅 助色穿插其间。也可以纯 度、明度适中的色彩互相 搭配穿插。
1969年8月在美国纽约举办了 规模最大的嬉皮运动,之后嬉 皮运动逐渐沉寂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50
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 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 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 连衣裙叫做布拉吉。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 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 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
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 颜六色。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 大受追捧,银幕上的“红裙 子”使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 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 始追求服装色彩和式样的变 化。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 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 时尚的标志。
英文名为“Jeans”,是用一种靛蓝色粗斜纹布裁制的直
上族女性套装班
——意气风发,抬头挺胸 我不是第一,但我是唯一。
糕鞋:是一种新形式的高跟鞋,世界各国非常的
流行这种新式高跟鞋。在90年代的中国,松糕鞋 一度风靡,所有时尚女性都人“脚”一双。它最
吸引女人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厚度。松糕鞋的 鞋底高度从5-10厘米不等,有的甚至高十几厘米。 试想一位身高一米六的女孩子,穿上十厘米高的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众多 国际时尚品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1990年,卡地亚以“拓荒 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路易·威登进驻中国, 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明你跟时尚无缘。
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爱玛仕”、 “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追求时尚
鞋子,视觉效果顿时修长很多,也难怪松糕鞋在
日本被称为矮子乐。爱美的年轻女士们穿上这种
鞋底像发糕一样厚的鞋,感觉颇为良好。但是最
近英国、日本研究机构的调查发现,穿这种鞋的 女士容易受伤。

中西20世纪6070年代服装x

中西20世纪6070年代服装x
2021/8/3
太空摩登
未来主义回到我们面前,设计师们重新演绎 了起源于60年代的太空摩登,充满创意的未 来主义成为激情创新和怀旧复古的结晶。
07年春夏Fendi的作品就是60年代未来 主义的完美演绎,以精短、简洁为主。并且 选用了独特的高科技面料,比如大量黑色硅 树脂和银色仿皮,配以运动型的透气无纺布 面料和亮片饰品等。如今,太空和高科技己 不似彼时那般神秘未知了,60年代的设计师 们像是创作科幻小说般描绘出来的未来图景, 现在看来倒有了复古的味道。时尚就是这样, 在往返轮回中螺旋形地演进着,时间的界限 渐渐模糊不清,只有对美的亘古追求。
60年代服装流行关键词:军装 雷锋帽 海魂衫 解放 鞋
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60年代军装盛行。中国 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有人说:文革是 政治风潮在服饰领域进行了专政。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 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 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服装 逐渐了款式一致、色彩单一,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 装盛行!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 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当 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
现代复古潮流
复古60年代
复古60年代
25
复古风
这是个复古大行其道的时代。 各大时尚品牌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复古系列,开始玩复
古,高腰裙裤,bob头,好像大家都生错了年代。60 年代的风格,连续几季我们都看到它强大的潮流回归。 它个性鲜明的无穷魅力,让大师们一次又一次地以它 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迷你、印 花、PVC面料、未来感这些潮流物质其实也就是上世 纪60年代的延伸。
2021/8/3
西方60年代服装特点(女装)

20世纪60—70年代后的设计

20世纪60—70年代后的设计

“部分具代表性的各个时期 波普艺术作品欣赏”
Paolozzi mosaic-Tottenham Court Road地铁 站中央站西月台
波普风格的服装概貌影响至今。
波普艺术拓宽了艺术的概念、丰富了艺术的表
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冲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打
破了50年代那种追求完美、简洁、高雅的设计。时
波普运动(Pop Design)
含义:
波普:一词源于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 “大众化”艺术的思想根源 来自于英国的大众文化,代表新达达、新写实主义等流派艺术家所创造的 完全生活化、大众化、甚至垃圾化的艺术。又称流行风格,最早起源于英 国。二战以后出生的新生一代对于风格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现代主义、 国际主义设计十分反感,认为是陈旧的、过时的观念的体现,他们希望有 新的设计风格来体现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新的自我表现中 心 。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 义倾向。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 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 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奇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 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20世纪60年代后的西 方设计发展
第四组
波普运动 高科技风格 近现代主义 理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波普艺术
Po p Ar t
波普:一 词源于英 语的“大 众化” (Popular ), “大众化” 艺术的思 想根源来 自于英国 的大众文 化,代表 新达达、 新写实主 义等流派 艺术家所 创造的完 全生活化、 大众化、 甚至垃圾 化的艺术。
理查德·汉密尔顿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 艺术家之一,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杜尚的学 生,英国最具有影响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作 有“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

各时期艺术风格

各时期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 于18世纪的中期,其精神 是针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 术风格所进行的一种强烈 的反叛。它主要是力求恢 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 的“庄重与宁静感”之题 材与形式,并融入理性主 义美学 。1790年到1820 年之间,所追寻的淡雅、 自然之美,在服装史上被 称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19世纪—20世纪各时期艺术风格
浪漫主义的服装风格
浪漫主义最早盛行于18世 纪晚期、19世纪前半期的 法国,是一个全欧洲性的 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 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服装 风行的这一时期,女装一 般强调细腰丰臀的X造型, 饰带、花边、花结等复杂 繁琐,是更加夸张矫饰的 巴洛克服装的变异,是蕾 丝和塔夫绸叠加的时代。 , 欧洲19世纪的浪漫主义更 重视色彩和情感,重视身 体走动时的氛围和美感
前拉斐尔派艺术风格
“前拉斐尔艺术风格”源于19 世纪中期的英国,其艺术精 神主要是追寻一种自然但是 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这种 艺术风格是对冷淡、生硬的 艺术的一种反驳。痛斥“人 与自然的疏离感”,希望透 过艺术将“人性化”、“自 然化”、“理想美”的特质 结合表现出来。因此,当时 的服装被誉为“理性美感式” 的服饰。这种服饰风格与当 时“维多利亚风格”极端的 相对,成为英国社会追寻服 饰改革的代表款式。
拜占庭艺术风术 形式的拜占庭艺术。在艺术 的成就上,此时所强调的是 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 装饰性。同样,这种特色也 反映在服装上。例如:在男 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 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 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 图案的刺绣。这些情形有别 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 营造出一种既融合东西方又 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波普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源自20世纪50 年代初期的美国,但确鼎盛 于50年代中期的美国。POP 是Popular的缩写,意为“通 俗性的、流行性的”。至于 POP所指的正是一种大众化 的、便宜的、大量生产的、 年轻的、趣味性的、商品化 的、即时性的、片刻性的形 态与精神的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影响到服 装领域中,体现在服装面料 以及图案的创新,改变了过 去服饰装饰图案的特点,在 欧洲服装史上留下深深的印 记。

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政治方面: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氛围紧张,思 想观念相对保守,对服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西方国家则 追求自由、民主的政治理念,为服饰文化的发级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影响着服饰文 化的审美取向。
参考内容
西方服饰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化对西方服饰产生了 深远影响,强调人体美和个性表达。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文化成为主流,服饰风 格以朴素、单一色调为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思想的解放和艺术的繁荣, 西方服饰开始追求华丽的风格和个性化的表达。20世纪60年代,西方服饰文化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设计师们大胆创新,将不同元素融入设计中,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时尚风格。
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 比研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正文
引言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反叛的时期,全球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这个时代,中西服饰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 的发展,服饰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保暖、遮羞等基本功能, 还成为表达个性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本次演示将从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的 对比研究入手,探讨二者的发展历程、差异及原因。
总的来说,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文化运动以其反传统性、激进性和创新性, 为美国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场运动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社会 的主流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得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的社会变革做好准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北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服饰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本次演示将对 这个时期的北京服饰进行深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
─关于20世纪60 年代西方时尚时装潮流
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姓名:***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号:***********
关键词:年轻风潮、迷你裙、连裤袜和平底靴、沙宣、比基尼、波普艺术、嬉皮士、摇滚风、安德烈库雷热、未来主义、中性服装、伊夫圣洛朗、
20世纪60年代作为服装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其基本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多种不同的艺术文化和不同的服饰风格都得以共存,成衣业兴起并大力迅速发展,几乎主导20世纪后期的服装产业。

现在的人们都称这个时期为“成衣时期”。

设计理念的转变,特别是Mary Quant推出的迷你裙的出现,是整个时装界的重大革新。

◆“年轻风潮”─西方社会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经济迅速发展战
争后的人口急剧发展,于是一个巨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出现。


不用担心物质的缺乏,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至此,由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时尚的引领者
也有高级时装设计师和贵妇名媛转变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嬉
皮士与摇滚风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迷你裙(mini skirt)”─50年代末,Marry Quant
开始进行短裙的实验,这导致了1965年迷你裙的出现。

这种
长度在膝盖20厘米上的裙子被称为男女平等、女权运动的标
志。

这种裙子在当时的代表人物有名模Twiggy、美国第一夫
人杰奎琳。

现在的人们,即使是年纪较大的人们,对于日常生
活中的超短裙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种裙子
对整个时装界、整个社会的女性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Marry Quant Marry Quant和迷你裙名模Twiggy 名模Twiggy 杰奎琳杰奎琳
◆“连裤袜和平底靴、沙宣”:随着年轻风格的兴起,当时的代表设
计师库雷热将超短裙与连裤袜与平底靴搭配在一起,认为这样的搭配才有气质。

那个时期沙宣头开始出现,各种想象力十足创意十足的发型(波波头、A字头)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利索的短发契合了当时中性化的潮流,普通女性开始和男性使用同样的发型,中性化直至现在也是不变的潮流。

◆“比基尼”:1962年首个邦女郎荧屏形象由瑞士美女Ursula Andress
奠定,“bikini”是一座小岛的名字,40年代末这座小岛发生了核爆炸,于是设计师以此为名,证明它的出现就像核爆炸一样对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影响至深。

“波普艺术”:“OP”是“optical”的缩写,意思是指视觉上的艺术,“波普艺术”是指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因此也称之为“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

艳俗的大众风格,追求标新立异。

由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塑造的玛丽莲梦露的着装是波普艺术的代表。

安迪沃霍玛丽莲梦露
60年代波普艺术服装波普艺术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
◆“嬉皮士”:嬉皮士文化中男士穿着“繁复、随性、颓废”的服装,
打破了西方传统男士服装以阳刚英挺的形象。

其改变了部分年轻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模式,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80年代。

其主要特征有:带着流苏的喇叭裤、破烂的披风、奢华的民族花纹、宽松的拖地长裙、带着流浪艺术家的异域气息,色彩鲜艳。

它代表的是充满宽松随性的自由精神。

嬉皮士风格在现代服装上的体现
◆“摇滚风”:披头士乐队的服装和嬉皮士的服装有着相似的内涵,
无论是队员的刘海、“披头士靴”,还是嬉皮士凌乱蓬松的大胡子和头发、还是头上的插花,都是当时年轻人的一种情绪反应。

Beatles反对时装界带给社会的制服式观念,于是发起文艺复兴的革命,实行古着主义。

当时波西米亚民族风打扮同样成为年轻人的时尚。

“安德烈•库雷热”:到底是设计师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 还是玛丽官(Mary Quant) 发明了超短裙,这一话题从20 世纪60年代一直争执至今。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 是最先推出超短裙的时装品牌之一,并自此名声大震。

作为20 世纪60 年代巴黎时装界最富有革命性的人物之一,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 是继时装女王可可·香奈尔(Coco Chanel) 之后第一位将男装的设计素材大胆的运用于女装的设计师,为女性提供简洁明快的款式,并建立起全新的现代美学观念。

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 是六零年代风格的代表人物,他的设计理念直到现在已经影响深刻。

“未来主义”:60年代,全世界都惊讶地注视着巨型火箭将人类送上太空,这奇迹般的现实在全球掀起了一波关注太空和航天技术的热潮,敏感的时装界也似乎突然间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灵感。

对于宇宙的神往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设计主调,由太空、宇航主题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应运而生,它被叫做“未来主义”(Futurism)。

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帕克·拉邦纳(Paco Rabanne)等就是时装界“未来主义”潮派的鼻祖。

如头盔般的沙宣头,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面料,透明塑胶PVC,贴身的皮革等等都是60年代未来主义的标志。

“伊夫•圣•洛朗与中性服装”:
伊夫·圣·洛朗时装界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第一位倡导女性穿裤子取代裙子的人,第一个倡导女性穿男装的人,第一个聘用黑人模特的设计师,第一个倡导女性在西装内舍弃胸罩。

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喇嘛裤、套头毛衣、无袖汗衫、嬉皮装、长统靴全部都是他的发明。

他年少成名,20岁就一人掌管Dior,被称为克里斯汀-迪奥二世,不过可能是天妒英才,或者他的才华并不被所有人接受,他被Dior当时的老板用计谋送去军营服役而且受到了精神上的创伤。

60年代他康复回来以后就离开Dior自己创建YSL。

1966年,圣·洛朗设计了“烟装”。

吸烟装在最初的时候是指上流社会的男士在晚宴结束后,脱下燕尾服坐在吸烟室里抽烟,换上那种黑色轻便装,也叫“烟装”。

他在中性风格中加入一些女性化的设计元素,令原本严谨的款式变得时装化,将男女式时装的精华完美结合。

以修长的西服、燕尾服、加长的紧身铅笔裤为特点,整体呈i形轮廓,修长纤细,比如一根纤长的香烟,有一种不羁的帅气,又不失女人的妩媚。

吸烟装的经典元素有:领结、马甲、铅笔裤、粗跟高跟鞋、金属质感配饰、英伦绅士礼帽、修长收身皮草西服、皮手套、褶皱的长丝巾、长筒马靴等。

“60年代服装对现代服装的影响”:60年代的“年轻风暴”,结束了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流行方式,世界服装的主角开始由成衣来扮演。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进入21世纪后,时代事象对服饰文化的冲击,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21世纪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从早期的中国文化大行其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东方服饰文化热潮;到世界范围的反战、反恐怖主义情绪高涨,使戎装风格的服饰铺满街头;再到最近世界由于各种疫病的大范围传播,使人们陷入一种深深的恐惧之中,人们渴望回归、渴望平静,导致服装风格的休闲化和复古回归化……种种的社会现象促使了后现代思想的诞生,并对服装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表现形式。

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潮的发展才赋予了服装更多的深刻内涵,使时装的发展更具时尚化,服饰风格更具多元化。

这是个复古大行其道的时代。

各大时尚品牌从2006年起,就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复古系列,开始玩复古,高腰裙裤,bob头,好像大家都生错了年代。

从06年到08年,60年代的风格,连续几季我们都看到它强大的潮流回归。

它个性鲜明的无穷魅力,让大师们一次又一次地以它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迷你、印花、PVC 面料、未来感这些潮流物质其实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延伸。

说到底真正影响服饰文化变化的,却只有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的心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