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住房问题实践报告
调查住房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调查住房社会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4bcbb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b.png)
调查住房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住房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参与了一项住房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住房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在这次住房社会实践调查中,我和同学们选择了一些城市中的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
我们分析了这些地区存在的住房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了解了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此次调查,我对住房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解决住房问题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和政策支持。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我发现城市老旧小区中存在着许多住房问题。
这些小区建设时间较早,房屋结构老化严重,存在着安全隐患,居住环境也较差。
许多居民对此表示不满,希望政府能够对这些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和更新,改善居住条件。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住房条件较差的问题,许多农民居住在简陋的土坯房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这些情况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农村地区住房问题的严重性,也让我更加关注和关心农村地区的发展。
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城市中的年轻人在面对高昂的房价和租金时,感到难以承受。
这些年轻人中的大部分已经步入社会,但仍然难以实现安居乐业,无法拥有自己的居所。
这让我深感到对于年轻人而言,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了一大心理负担。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面临着住房问题,难以找到合适的居所,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解决老年人住房问题的紧迫性。
最后,通过调查了解到,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在面对住房问题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居所。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只能选择在城市的边缘地区租房居住,居住条件较差,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这次住房社会实践调查,我不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住房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解决住房问题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和政策支持。
关于住房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住房的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b1ff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a.png)
一、前言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住房现状,探究住房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住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
本报告将从调研背景、调研方法、调研结果及分析、结论与建议四个方面展开。
二、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房价持续上涨,使得许多年轻人难以承受;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出现住房供需失衡,导致住房资源紧张。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效果仍有待观察。
因此,我们对住房问题进行了调研,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了解住房问题的背景、现状及政策导向。
2.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居民对住房问题的看法和需求。
3. 实地考察法:走访住宅小区、房地产开发商、政府部门等,了解住房市场的供需状况和政府调控措施。
4. 访谈法:与专家学者、房地产开发商、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住房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1. 住房需求多样化: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包括改善型住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
2. 房价上涨压力:受供需关系、土地成本、金融政策等因素影响,房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3. 住房资源紧张:在一些热点城市,住房资源紧张,尤其是中小户型、经济适用房等供应不足。
4. 政策效果有限: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房价上涨、供需失衡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五、结论与建议1. 加强供需调控:政府应加大住房供应力度,增加中小户型、经济适用房等供应,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2. 优化土地供应:合理规划土地供应,降低土地成本,减轻开发商负担,从而降低房价。
3. 创新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贷款产品,降低贷款门槛,缓解购房压力。
4. 加强住房保障: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完善共有产权住房、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制度。
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478e46a1c7aa00b52acbc7.png)
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报告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分析及心得体会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0802班马艳玲摘要:这次调查问卷活动是针对农民工朋友展开,是为了了解农民工朋友的住房状况和住房愿景,其中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将作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重要的基础信息,以最终能够尽多地为农民工朋友带去福利与、便利与关怀。
我于7、8月中的几天时间向自家附近的亲友们调查了八份问卷,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内蒙古包头市。
关键词:农民工住房问题住房愿景本次我调查的八份问卷中,农民工朋友男女分别是三人与五人,年龄分布在30至50岁之间,家乡都是内蒙古自治区且包头市的占一半,她们的出生地都是在农村;文化程度上,女性中有三位是小学或小学为毕业水平,另外两位分别是初中和大专,男性中两位是初中,另外一位是高中水平;她们中只有一位就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且是初级的。
由此可见,在我所调查的小范围内,农民工朋友大都出生在农村,且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都不高,特别是女性,可能只是小学文化而已。
她们务工的城市都是包头,且到了这座城市都是六年获六年以上的,对于在城镇地区累计的务工时间,只有最年轻的那位是3至7年,有两位是10至,另外五位全都超过了;其中六位是在家务农后开始到城里做工作的,另外两位分别是初中高中毕业后到城里工作的,且只有三位是在农户存老家有其名下的承包责任田。
由此可见不论是上学毕业后还是在家务农后来的城镇工作,她们还是非常年轻时就从农村出来打工了,到当前为止大多都至少有的在外工作史了(最年轻那位除外)。
她们所在的行业有一人选择了建筑业,两人选择了居民服务业,一人选择了制造业,其余四人选择了其它行业;另外她们务工企业的性质有五人的是私营个体企业,两人选择了其它性质企业,只有一人选择了国有企业;而且其中五人的年收入是10000元以下,另三人也只是达到10000—15000元,由此可见,这几位农民工朋友所从事行业的工资相对来说都比较低,其所在企业也大多为私营个体性质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没有其它什么福利,工作也没有太大的保障,而且都只是临时工作而已。
居民住房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2篇)
![居民住房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4ddb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a.png)
居民住房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中国住房一直以来是社会民生中的热点问题,房价的变动更是牵动着百姓的心。
为了了解**市居民的居住现状,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几位同学组成“写轮眼队”,旨在深入**市各个辖区对居民展开直接调查。
调查过程xx年7月9日起,团队内八名成员分为四组分头前往栖霞区、**区、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雨花台区和江宁区进行实地问卷调查。
地铁站、公交车站、小巷、社区、公园、生活超市以及商场等地都在调查范围内,发放问卷的过程并不顺利,很多人都看起来在忙,而且大家保护个人隐私意识很强,一般不愿意帮忙填问卷。
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各个成员还是积极认真地去完成任务,在7月17日结束了社会实践。
调查结果这次调查总共发放有效问卷305份,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对象样本中人均住房面积为27.1平方米,远低于**年国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6平方米。
超过一半的居民有一套固定住房,四分之一居民有多套房子,大约五分之一居民在租房子。
根据统计大多数居民购房时会选择按揭贷款方式付款,相当可观数目居民会一次性付清房款,不过要考虑买房子的年份大多是10年之前的,另外还有公积金贷款及其他的贷款方式。
还款方式大多选择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还款,也存在一些按期付款以及其他的还款方式。
另外关于购房过程中居民考虑的因素,调查问卷中重要程度依次分为:非常重要对应1,重要对应2,一般对应3,无所谓对应4。
计算各个因素的加权平均得分并从柱状图可直观地看出大家心中房价以及房子的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而开发商和购房相关政策相对来说并不重要,不过所有因素都在一般之上,所以在购房中大多数人都会综合考虑各个因素。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约一半的居民对住房现状满意,三分之一的居民感觉一般,还有少数人非常满意自己的房子。
调查心得这次调查主要任务是发放问卷,不过在奔走于各个街道、社区之间时,在叔叔阿姨填写问卷时,我们之间会有或深或浅的交流,在学习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调查目标内的收获。
最新社会实践报告房屋调查
![最新社会实践报告房屋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81a9493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7.png)
最新社会实践报告房屋调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对城市和乡村的住房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社会实践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前住房市场的现状、居民的住房需求以及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城市地区的住房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尽管近年来政府和开发商加大了住房供应,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需求依然旺盛。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高房价和租金问题成为了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的沉重负担。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虽然二手房市场活跃,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较高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农村地区,住房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农村人口外流,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导致大量房屋闲置。
与此同时,农村住房的建设和改造也面临着资金不足和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我们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住房改造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到住房建设和管理中来,提高住房的使用效率和居住质量。
在住房政策方面,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问题,但仍存在改进空间。
例如,住房补贴政策覆盖面不够广泛,且补贴标准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此外,住房信贷政策在促进住房消费的同时,也可能加剧了市场的投机行为。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在制定住房政策时,应更加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加强对市场监管,防止房价泡沫的出现。
最后,我们还关注到了住房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住房不仅是居民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高房价和住房不公可能导致社会分层加剧,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住房、改善住房条件和优化住房政策,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综上所述,本次社会实践报告的房屋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刻的洞察。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发现和建议,能够为改善住房状况、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做出贡献。
下乡房屋排查实习报告
![下乡房屋排查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95dc8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5.png)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房屋现状,提高农村房屋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下乡房屋排查实习活动。
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这次实习对我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人生经历的丰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参与其中。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们团队深入农村,对当地的房屋进行了全面排查。
排查内容主要包括房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设备设施、消防安全等方面。
我们对每一栋房屋进行了详细登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种种困难。
首先是语言沟通问题,农村居民普遍使用方言,与我们所学的普通话存在一定差异,这使得我们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遇到了一定困难。
但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沟通障碍得以克服。
其次是技术问题。
农村房屋类型繁多,结构各异,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逐一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排查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房屋本身的问题,还关心居民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建议和帮助。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农村房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农村房屋作为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加强农村房屋安全管理,既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建筑专业学生的使命。
同时,这次实习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与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实习总结这次下乡房屋排查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农村房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农村房屋安全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住房社会实践报告
![住房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a3be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b.png)
住房社会实践报告1. 引言住房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
通过参与住房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入了解了住房问题的现状,了解了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认识到住房问题的重要性。
本文将按照我的思考过程,从调研背景、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总结等方面,详细介绍我在住房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
2. 调研背景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我深知住房问题对居住者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住房问题日渐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参加住房社会实践活动,以深入了解住房问题的实际情况。
3. 问题分析在实践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些住房问题及其根本原因。
首先,房价居高不下,许多人难以负担得起自己的住房。
其次,住房供应不足,特别是在一些热门城市,住房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
此外,房屋质量和居住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老旧小区需要维修和改造,部分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差等。
4.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住房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推出更加有利于居民购房的政策,同时加快住房供应的步伐。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建筑效率和降低成本来提供更多的住房供应,同时注重质量和环境。
此外,个人也应增加住房意识,理性购房,避免过度投资和浪费。
5. 实践经验与收获通过参与住房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住房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还学到了一些有关住房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分析住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我了解了政府和企业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的重大课题。
6. 总结通过这次住房社会实践活动,我对住房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住房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关注住房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共同努力实现住房问题的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住房问题情况汇报
![农村住房问题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ae2dee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8.png)
农村住房问题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村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住房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实地走访,就农村住房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汇报如下:首先,农村住房问题主要表现在房屋质量不高、房屋结构简单、居住环境较差等方面。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村房屋存在着墙体开裂、屋顶漏水、地基不牢固等质量问题,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另外,由于传统的土坯房结构简单,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往往会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威胁。
而且,一些农村房屋周边环境脏乱差,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其次,农村住房问题还存在着收入不高、资金来源有限等困难。
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来改善住房条件。
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机构和融资渠道,农民很难获得低息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金支持,这也制约了他们改善住房条件的能力。
再次,农村住房问题还存在着政策扶持不够、管理服务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住房改善政策,但在实际落实中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政策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导致农村住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另外,一些地方的农村住房管理服务也存在着不规范、不完善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服务,给农民的住房权益保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村住房的改善力度,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抗灾能力,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
二是加大对农民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低息贷款和其他形式的资金支持。
三是加强对农村住房政策的落实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政策能够有效落实到位。
四是加强对农村住房管理服务的规范和完善,建立健全农村住房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住房的监管和服务,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
总的来说,农村住房问题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情况汇报
![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6df5305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e.png)
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情况汇报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情况汇报一、问题的背景农民工住房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现到城市,他们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用地政策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同时面临着住房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问题的现状1. 住房供需失衡:由于庞大的农民工人口和有限的住房资源,农民工的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城市的住房供应主要面向正式工人和居民,住房价格高昂,租房市场也存在高昂的租金和随意涨价的问题,导致农民工难以负担得起合适的住房。
2. 住房质量差:现有的农民工住房大多数是简陋的出租房、民工宿舍或临时棚户区,房屋质量差,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安全保障,甚至存在消防隐患。
这些低质住房不仅影响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住房权益保障不到位:由于农民工在城市的非户籍身份,他们的住房权益保障常常被忽视。
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往往将住房供应和保障对象限定为城市居民,忽视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导致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合法的住房保障政策。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1. 体制性问题:中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的合法居住权益。
由于户籍迁移的困难和限制,农民工无法在城市获得稳定的住所和合法的居住证明,这使得他们的住房问题无法被有效解决。
2. 政策制度问题:农民工住房问题在政策层面上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工聚居的政策,如农民工集体居住点建设,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政府部门投入不足、监管不力,导致农民工住房的实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3. 经济因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使得住房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工难以负担起合适的住房。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性属性,使得住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住房价格过高、住房供需失衡等问题,农民工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调查住房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调查住房社会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3f0de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4.png)
调查住房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住房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住房问题,我参加了一次住房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通过住房社会实践,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住房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社会实践中,我走访了不同居民的住房条件,了解了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有的居民住房条件很差,环境肮脏、设施陈旧,居住条件极为拮据;而有的居民则住在高档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这些差异使我更加意识到住房问题的不公平性和不平等性,也更加明白了政府需要加大住房改革和保障力度的重要性。
其次,住房社会实践让我了解到了住房问题的复杂性。
在实践中,我发现住房问题不仅仅涉及到居民的经济状况和购房能力,还涉及到地理位置、居住环境、人文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在一个城市中,同样是低收入人群,有的人住在市中心的老小区,交通便利、生活便捷,但房子破旧、环境脏乱;而有的人住在城市的远郊,住房条件较好,环境优美,但交通不便,离市区远。
这使我认识到解决住房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简单地以购买力来衡量。
再次,住房社会实践让我看到了住房改革的希望和前景。
在实践中,我了解到政府在住房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加大了公共住房建设力度、开展了人才引进计划、推动了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
这些措施为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一些个人或家庭通过努力积累,成功改善了住房条件。
这些例子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改善住房条件的决心。
最后,住房社会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应当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住房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社会的共同问题,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在住房社会实践中,我看到了许多有意义的举措和行动,比如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等。
农民工住房问题
![农民工住房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0c4a8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1.png)
农民工住房问题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农民工群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然而,他们在为城市添砖加瓦的同时,自身的住房问题却常常被忽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农民工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
很多农民工只能选择居住在简陋的工棚、地下室或者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里。
这些地方往往空间狭小、阴暗潮湿,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
在工棚中,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是常有的事,床铺挨着床铺,个人空间几乎为零。
地下室的通风和采光条件极差,长期居住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而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虽然相对独立一些,但也存在着房屋破旧、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造成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因素是关键。
农民工的收入普遍较低,他们难以承担城市中高昂的房租。
城市里的商品房价格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得农民工在住房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保障。
他们很难享受到城市的住房福利政策,如廉租房、公租房等。
再者,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的住房选择。
一些城市在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的住房需求,导致适合他们居住的房源不足。
农民工住房问题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个人层面来看,恶劣的住房条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关节炎等。
同时,居住环境的不稳定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压力,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生活幸福感。
从社会层面来说,农民工住房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这一群体可能会因为住房问题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挑战。
为了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将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增加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并制定针对农民工的住房优惠政策。
同时,加强对租房市场的监管,规范租房价格和租房合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住房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住房问题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5e3b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f.png)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房价持续上涨,年轻人“住房难”问题尤为明显。
为了深入了解住房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住房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途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社会实践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毕业大学生2. 在职青年3. 中年家庭4. 老年人5. 房地产开发商6. 政府相关部门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住房需求现状1. 房价高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当前房价过高,尤其是大城市。
这导致了年轻人购房压力增大,甚至出现“无房族”现象。
2. 住房面积不足:许多受访者表示,现有的住房面积无法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尤其是三代同堂的家庭。
3. 住房品质问题:部分受访者反映,部分老旧小区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二)住房问题成因1. 供需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住房需求迅速增加,而住房供应增速相对较慢。
2. 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土地供应不足导致房价上涨。
3. 房地产调控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房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
4. 金融政策:部分购房者通过贷款购房,导致房贷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金融风险。
(三)解决住房问题途径1. 加大住房供应:政府应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入,增加住房供应,缓解供需矛盾。
2. 调整土地供应政策:合理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3. 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房价,遏制投机炒房行为。
4. 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政府可以探索共有产权住房模式,降低购房门槛,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5. 加强物业管理:加大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关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ef13a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5.png)
关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调查报告进城的农民工尽管已经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分工,承担着城市专业分工的一些重要功能,但是并没有自然地整合到城市社会中去。
农民工居住环境恶劣,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而现有的住房制度,又构成了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的反推力。
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多渠道采取措施解决其住房问题是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
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我们首先应该确立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保证农民工的基本住房条件,是维护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是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如何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各个城市政府面临的挑战。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在城市的待遇和生活质量,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有利于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之间的社会融合,防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曾出现过的“贫民窟”和“棚户区”蔓延等“城市病”现象,使城市真正走上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了切实的了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采取了走访、集体座谈、农民工个别深层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各地所颁发的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相关的规章制度、调查了农民工对这些保障政策的态度、也着重点调查了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及参保者的可能受益状况。
现将调查中的发现报告如下:一、农民工居住现状分析1.居住面积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目前农民工的住房解决主要有3种方式:租房、单位宿舍和工棚。
根据对驻马店市农民工住房种类及人均面积的调查,得出: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多年维持在不足4平方米的水准。
和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迅速增长相比,目前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比1980年的城镇人均3.9平方米还要低。
居民住房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居民住房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f5519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2.png)
居民住房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课题。
在居民住房现状调查报告中,你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调查目的:介绍调查的背景和目的,说明为什么了解居民住房现状的重要性。
2. 调查方法:详细介绍你采用的调查方法,可能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访谈等。
3. 样本特征:描述你的调查对象是哪些居民,例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或特定群体。
4. 调查结果:总结调查结果,包括不同类型的住房现状、居民的住房满意度、住房条件的改善需求等方面。
5. 分析与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建议,并探讨如何改善现状。
6. 结论与建议:根据分析讨论的结果,总结出你对居民住房现状的结论,并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7. 心得体会:分享参与调查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反思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学习和成长。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你完善居民住房现状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祝你顺利完成!。
关于居民住房情况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于居民住房情况社会实践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d7120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d.png)
前⾔ 作为⼀名当代⼤学⽣,我想通过亲⾝体验社会实践让⾃⼰更进⼀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的才⼲,培养⾃⼰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下⾃⼰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的不⾜和差距所在。
这也是为我在两年后踏⼊社会做准备。
但是,近⼏年来,住房问题不单单是每个初⼊社会的⼤学⽣头疼的问题,更是每位⽼百姓最关注的民⽣问题,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改⾰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经历了从以福利分房制度为主发展到以住房市场化制度为主的过程,建⽴了⽐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代住房体制。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前在⼀定范围存在着部分百姓住房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使住房市场化制度⾯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此,近半⽉的时间对我区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进⾏了专题调研。
⾸先,我进⼊了住房和城市建设局进⾏了实习,在此期间,我以咨询、查阅资料的⽅式,了解到了我镇的⼤致的住房情况;然后,我⼜询问了有关领导,从他们那了解到我镇的⼀些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法;最后我⼜利⽤晨练时间,对城区⾥的部分居名进⾏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以及和他们交谈,从他们了解到社会底层的⼀些想法。
希望我的报告能作为⼀个桥梁,有利于百姓解决住房的⼀些问题。
调查时间: 20xx.8.1-20x.8.14 调查地点:X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居名住宅御景花园 调查⽅法:实习,咨询,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XXX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领导和⼈民公园晨练居民, 及⼤中镇⾩北村村民 正⽂: 我家坐落在苏北⼀个发展县级市的农村中,那⾥虽为沿海城市,可并不很发达,但是近⼏年来,⾛在马路上,会看到到处都在建设⾼楼⼤厦。
我家也⾯临着拆迁问题,但是,拆了之后有住哪呢,农民公寓还是⾃⼰再造⼀处房⼦,这是很多农村⼈想的问题,⽽且,城⾥许多⼈也有各种各样的住房烦恼,究竟我国当今社会的是否满⾜居名住房要求呢?所以,我利⽤此次暑假对居名住房情况现状进⾏了相关的调查,下⾯就是我对我镇居民住房情况坐的⼀些解释和总结。
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5篇)
![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1e5a6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8.png)
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5篇)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第1篇枫田镇水西村一组自然村位于吉福公路旁,全村共有62户,人口166人,劳动力91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85人,党员5名,耕地面积775亩,山林面积1035亩,20xx年人均收入8500元。
该自然村按照年初制定的.方案,始终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把粮食生产和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务工经商作为三大收入。
今年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点,财政专项资金拨到专用帐户后,该村理事会进驻理事会办公室,打造体育文化等服务场所,组建信息平台,制订村规民约,精心规划,用心操作,紧紧围绕“五新一好”的目标,凝聚财力、凝聚人心搞建设,现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100%完成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栏,同时,该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麒麟西瓜、草莓和井冈蜜柚等特色产业为主,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
该村全面使用清洁能源,道路硬化、绿化和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第2篇一是全面调查,确定名单。
在动员部署的基础上,我区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农户住房情况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区农村住房困难户户内人口、主房(附房)面积、违法建筑、应拆未拆旧房及拥有商品房、安置需求意向等第一手资料。
经多次核查,除县城核心区柯桥街道外,在全区万户农户中,三年内达到人均占地面积不足15平方米或人均建筑面积不足25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及边缘户为4975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
经村、镇新农办、镇班子成员、镇主要领导层层审核把关,并进行公示后,建立了住房困难户“一户一档”数据库,实现了动态信息管理。
二是出台政策,制订方案。
出台了《关于XX县农村住房解困工作的实施意见》。
按照“8+x”的模式,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有效缓解农民建房需求,不断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
各镇(街道、开发区)因地制宜创新解困途径,制订出3年内分年度农户住房解困细化方案和分户解困时间表乡村建设工作总结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ec8a5ee53a580217fcfed4.png)
《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我于202x年7月20号至202x年7月23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的一些家庭(该镇有许多外出务工的人员)。
此次调查共走访14户家庭,完成调查问卷8份。
此次调查虽然完成的问卷很少,调查范围也很窄,但得出的数据还是集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些现象和问题仅仅只能反映该镇或是该村的情况。
在此我以我的调查所得为材料,将我得到的数据反映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我了解的8个对象其中30岁以下(不含30岁)2名,30岁(含30岁)至60岁(含60岁)5名,60岁以上(不含60岁)1名。
8人中7人已婚,仅一人未婚(年龄28岁)。
8人中仅一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而且仅为初级,8人中仅有一人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此人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者),其他均为初中及初中以下。
8人中4人从事建筑行业,2人从事运输业,1人从事餐饮,1人从事居民服务业,所在单位均为私营企业。
8人中5人工作地点为武汉,2人本地,1人在外省就业。
8人中7人年收入在10000元至202x0元之间,1人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
8人中6人名下有承包责任田,2人没有承包责任田(年龄30岁以下)。
二、住房基本情况8人中6人为租赁房屋(均为合租),2人为企业的集体宿舍,租赁房屋面积均不足100平方米,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均不足10平方米。
租赁房屋的地点,城中村私房的为4人,城乡结合部的为2人。
居住房屋的通风采光条件一般,公共卫生很差,没有公共垃圾箱或有垃圾箱却无人清理。
居住房屋都有彩电,而其他电器则或有或无。
三、住房意愿情况住房倾向方面,7人选择了个人或家庭租房,1人选择了工棚(雇主硬性要求)。
关于选择个人或家庭租房的原因,选择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便于随着工作的改变而搬家的居多。
对于如何处理农村家里的住房,4人选择出租,3人选择卖掉。
对于将来打算在何处定居,5人选择了回农村老家,3人选择了目前城市。
这次调查我只走访了14户家庭,但给我的感触是很多的。
社会实践房屋普查报告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房屋普查报告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d30f8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b.png)
社会实践房屋普查报告心得体会
在进行社会实践中,我参与了一项关于房屋普查的调查工作。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社会的房屋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这次房屋普查让我意识到房屋问题在我们社会中非常普遍且严峻。
我发现许多居民的住房条件较差,有的甚至没有正规的住房。
这让我开始思考住房问题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的重要性。
而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住房安全隐患,这更加强调了政府应该加强对住房安全的管理和维护。
其次,通过与居民交流,我认识到住房问题不仅是一个物质问题,也是一个心理问题。
有些居民对自己居住条件的不满和不安全感造成了心理压力和焦虑。
这让我意识到解决住房问题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需要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社区居民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他们在困难时期能相互帮助,共同解决住房问题。
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让我对社会和谐与共融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社会实践者,我也要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促进团结与互助的精神。
最后,这次房屋普查让我明白了政府在解决住房问题中的重要性。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强住房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住房资源,并完善住房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居民的住房安全和权益。
总的来说,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房屋普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住房问题的关注。
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解决住房问题中,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福祉做出贡献。
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
![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2ce1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1.png)
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相关推荐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范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住房专业实践总结范文15月8日上午,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副处长刘涛、市建委二级巡视员xxx、新区建交局副局长王玉国等一行赴长芦街道指导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刘建新陪同。
省检查组组长、省住建厅刘涛处长等领导现场抽查了长芦街道的农村经营性自建房。
街道城市管理办相关负责同志汇报了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进展,推进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以及破题办法。
刘涛对长芦街道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制定农村房屋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给予肯定;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能做到组织人员培训、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经费保障、督查通报问责机制5到位等方面给予表扬,并进一步指出:1、压实街道、社区(村)工作责任,以保障农房住户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
2、强化宣传引导,争取农户的积极参与支持。
3、扎实推进和巩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果,坚持动态监管,确保隐患排查不留死角,确保整治质量不打折扣。
4、规范档案管理,从入户排查到隐患初步判定以及实施整治等工作,实现工作档案闭环。
自20xx年11月以来,长芦街道启动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已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5362户,实现1户1档建档立卡工作,并按上级要求录入系统4389户(行政村农户),另有973户档案完成纸质信息采集,其中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58户。
在街道城管办和各社区(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专业机构鉴定为安全隐患的8户经营性自建房,已全部消险加固到位,资料全部归档并报备新区建交局。
经排查,非经营性自建房xxx排查出疑似安全隐患的共有34户,对其中6户困难家庭,街道社会事业办确认困难类别,将其纳入20xx 年财政补助对象,资料已报送建交局,待审核通过后立即实施改造;剩余28户,1户经村组干部思想动员已自行拆除,3户已消险加固,其余24户正在有序推进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住房问题实践报告
摘要: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目前尚不成熟的补贴制度等原因,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一直得不到平等对待。
现今房价上涨,住房问题成为人民讨论最多也最无奈的话题之一,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是如何对待关乎他们生活质量的住房问题呢?正所谓见微知著,值暑期之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对南昌市几个地区的农民工了解到一部分情况。
通过掌握的情况以期对此问题做些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农民工住房现状住房问题解决方法探寻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房价的上涨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只能望房兴叹。
即将步入大三的我们,在面对以后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倍感压力。
原因无他,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
虽然我们暂时不用考虑住房的问题,但是,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伟大贡献者—农民工,他们的住房条件如何,需要我们的关注,也是值得我们探寻解决的。
保证他们的基本住房条件,是维护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是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已高达2亿。
而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城市承担最累、最苦、最脏的工作,却很难享受到与他们劳动相应的待遇。
很多新闻也报道,大部分建筑工人都有这么一个愿望—能住在自己参与建造的房子里。
这些报道着实令人闻之心酸。
我想,老师既然给我们布置了这么一个调查作业,自己当好好完成,给老师一些实际的参考。
我目前没有太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只能尽量把真实情况反映给能帮助他们的人。
于是,在完成院里的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后,我花了不连续的三天时间,完成了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八份问卷。
调查的前期进行的还不错,第一次去了东湖的开发区,那里聚集着较多建筑工人,我完成了五分问卷。
而第二次地点由于地点选择不当,没料到市中心的农民工那么忙。
腆着脸皮和几个人沟通了下,不出意料的被拒绝了。
最后一次纯属偶然,在我去江西农大的时候,教工食堂的两位职工帮我完成了最后两份问卷。
二、农民工住房现状
本次调查涵盖了南昌市东湖区、梅岭和中山路市中心三大块。
1.农民工背景调查统计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性别均为男性,年龄大部分在20岁以上40岁一下。
文化水平不高,只有一人是初中学历以上,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12.5%。
其中25%的人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25%的农民工在农村老家没有其名下的承包责任田。
务工的企业性质绝大部分是国有和私营企业。
年收入10000—15000的居多。
2. 农民工住房现状
87.5%的农民工都住在工作单位提供的宿舍,集中在工作地点附近,每月房租在200—300左右。
然而,居住面积相应的较少,在工棚的人均面积只有5平米左右,配套设施不完善,无独立的厕所和浴室。
而在江西农大食堂工作的师傅情况稍好,一人间/20平米左右,有独立卫生间。
居住的通风和采光都只算一般,周边卫生状况除了工地稍差其他都较好。
关于住房补助的问题,只有江西农大给予了每月50元/人的补助。
3. 住房意愿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从主管意愿出发,成本因素成为最大的影响因素,导致67.5%的农民工倾向于租房或者满意现状。
其他追求生活质量和为家庭孩子考虑的希望可以在城市里能买房。
大概一半的农民工都打算先在城市发展,赚到足够的钱再回农村或家乡附近的城
市定居。
这也是切合实际,为今后生活考虑的打算。
三、对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粗略探寻
依我看,可以把农民工住房问题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阶段、中期阶段、远期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划分,也算是自身对这些问题的小小尝试。
1.近期阶段
近期阶段的目标首先是尽快改善两亿多的农民工居住环境普遍较差的问题:其次是探索公积金和住房保障的施行途径。
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后,我想可以借鉴上海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为农民工提供治安、卫生、管理有保证的住房。
通过改造城市闲置房屋(从前段时间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的闲置房数量巨大)、改造城中村、发放住房补贴等手段,逐步减少由于管理混乱而给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
2.中期阶段
在近期工作的基础上探寻长效解决方案,研究公积金和住房保障的实施。
缩小城市
户口和农村户口居民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上的差别,为远期户籍改革减小阻力。
将农
民工群体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
3.远期阶段
建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良性机制,在社会和谐发展中实现城市化。
首先是实现
城市管理本位向全民本位的转变;其次给予农民工与自身贡献相当的政治地位。
第
三是改革户籍制度等一系列促成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制度设计。
四、实践心得
经过断断续续的三天,此次社会实践终于是结束了。
此前一星期已将进行过一次社会实践,这次相对来说有些轻车熟路的感觉。
所不同的是,虽然过程类似,但这次完全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
得到的锻炼也算是比较彻底。
从选择合适的地点调查,到如何说服别人配合完成问卷,再到最后的统计总结,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成长。
首先,要善于和人沟通。
长期以来的社会原因,农民工受到极大的偏见,这也导致农民工的称呼招到较大的抵触。
尽管自己并不带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可是和人沟通的时候还是没有注意到别人的感受,这也导致我在偌大一个工地找了一天才完成5份问卷。
本来在之前院里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总结过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可最终做得仍不够到位。
好在,后来的两次我出言谨慎,倒没有继续在这点上栽跟头。
其次,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
上学期学的毛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理论结合实际了。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虽然并没有用到多少书上学的知识,可是在和建筑工人沟通的时候,我把以前学过的建筑概论的一些知识用了上来,以此为桥梁,和几个外向的农民工兄弟相谈甚欢,极大的方便了我的调查。
甚至我还在工地上跟他们学了些更简单的量算土办法。
最后,这次的农民工住房调查不仅让我学到一些和陌生人沟通的技巧,也拉近了我和真实社会的距离,拉近了和社会更阶层的距离。
在这几天劳碌的日子中,我也深刻感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也期盼能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