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的认识与理解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8541fb11a37f111f1855b45.png)
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操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用课程标准替代了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材编写、教学指导、教学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主题的学习中,我们将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价值,了解和掌握课程学习领域目标的基本内容,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懂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法,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理论要点(一)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从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来看,虽然该课程取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并不是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合并的一门课程。
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如何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能,而且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体现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变化方面: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增强体能,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体现在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变化方面:通过长期的运动实践和体验,学生不但能形成对身体、身体活动和健康的正确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同时还将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运动实践行为不仅始终影响、改变着自身机体,而且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感受。
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e8edd6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0.png)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过认真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实践教学感受很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在大学时代中,利用课余时间所看到过课堂教学和体育课程标准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大学课堂当中的学习,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
在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后,为我今后体育教学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指航灯,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下就自己所读谈谈体会: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参考体育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从年龄角度而言,没有老教师有经验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我觉得首先要学生喜欢你,和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是上好课堂的第一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摩公开课以及视频,让我懂得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教师教,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来上好课堂,吸收学生的想法。
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多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建议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721e0e503d8ce2f0166238a.png)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建议修订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课程的性质,即“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基于学科本质,《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旨在培养学生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的内涵,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各个水平学生中的落实,高质量达成各个水平的教学目标。
一、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者之间的关系解读(一)学科核心素养三方面内容的内涵运动能力包括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其内涵之一,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参加体育运动和训练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某项专门运动的能力和素质,为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健康行为既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涉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健康行为可具体理解为健康的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落脚点实际上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锻炼、营养、作息、卫生习惯、心理因素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均在健康行为的培养目标之列。
体育品德涵盖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延伸至社会生活的美好品质和行为规范。
体育品德的内涵丰富,包括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坚韧拼搏、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等品质,在团队合作中形成的合作互助、相互尊重、承担责任等意识,在比赛训练中形成的遵规守纪、诚信自律、正确的胜负观等。
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24d899c964bcf84b9d57b81.png)
坨运动能n、健麇行艽而]诹_品德 三亇冇面莩翮腋I1U__的天系文/尹志华摘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〇17年版)》中提出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 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最重要、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成果之一,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其中,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
三者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整体发展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 (2019) 01-0013-04《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 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运动能 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 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标准修 订最重要、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成果之 一。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广大 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指明了方向。
对于三个方面的 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2017年 版)》指出:“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 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 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 整体发挥作用。
” [1]上述表述主要是明 确了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存在 紧密关系,但并未非常明确具体地提 出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当然,这与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层面的宏观性指导 文件的定位有关系,国家文件不可能 也无必要对某一个小问题进行详细的 阐述。
读者如果需要深人理解,则需 要自行进行深人的学习。
但对于一线 体育教师而言,清晰地理解三者之间 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也 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出现 偏差。
因此,笔者根据参与《课程标 准(2017年版)》修订工作的经历,结合修订组专家们的讨论意见,借助 本文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 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即“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
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行动构想
![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行动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fcf28a48551810a6f424869a.png)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0.100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行动构想高建国(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 福建宁德 355500)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们的课业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都忽略了身体锻炼,对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显得至关重要。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如何进一步加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体育教学势在必行,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以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通过结合当今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当代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理解 行动 构想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100-021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学意识不强,特别是教学内容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且普遍存在着脱离教材的现象,如何更好地挖掘体育教育的功能,是高中体育教学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就是要强化体育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增强运动项目教育意识,只有拥有良好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将会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健康的体育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学科科学素养的加强并不是仅仅改变教学形式,而是由教学理念到教学手段的改变,这些方法的更新与升级对于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解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健康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现代生产生活的发展,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人类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现阶段人们追求的身体健康并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健康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国民健康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体育健康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在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基本发展状况出发,现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刻苦努力,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的认识与理解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的认识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ee5dbbc4693daef5ef73d9b.png)
2011版结合五大学习领域,从不同水平描述具体学习的容标准(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表现);
2017版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从学习容(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角度描述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并以不同的具体表现划分了5个表现水平。
2011版:
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011版:无
2017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变化二:对课程总目标进行了新的阐述
2011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011版:
改革课程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2017版:
改革课程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质
立德树人
学习需求
学习评价体系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版课表的
课程目标
2011版:无
变化一:增加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
(11)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活动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选项教学
组织
课堂教学
建议
学习评价
的建议
不变一:学习评价目的
2011版:
反馈、激励、引导、诊断
浅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
![浅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17477a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3.png)
16当代体育浅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李 娇自2017年国家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2017年版)》后,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与实践要求,这对于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具备重要理论价值。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3个显著特征以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具体的实证研究、关注学习评价多元化和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2017年国家颁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要素组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全程的适应学生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道德品格、关键能力与运动素质。
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2.1 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研究需要应用到到实践当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经过无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可以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精简和凝练成三个组成维度,分别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要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得紧紧围绕着这三点,以实践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途径,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基本素养。
2.2 完整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构成,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一个具备完整性培育学生应具备的品德与能力的小系统。
它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结构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上,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3 长期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具体化,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成,形成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e2d9b91f61fb7360a4c654a.png)
forward,although the road is not smooth,but the achievements are obvious to all of people.In order to
文章 编 号 : 1000—677X(2018)02—0003.18 DOI:10.16469 ̄.CSS.201802001
我国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7年版 )》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standards were form ally promulgated by the M inistr y of education.This PaDer f irst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revis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20 1 7 Edition)》 ,include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 ents of the Party and Countr y f or the talents training,the new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2017 Edition)of High Schools in China
季 浏 ,
JI Liul,2
体 育 科 学 2018年 (第 38卷 )第 2期
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
![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eef747c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2.png)
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摘要: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与体育品德,是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
本文就如何把握好这三要素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方向,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要素运动能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及能对学生身心产生持续影响的、面向学生成长全程的必备道德品质和关键运动素质与能力。
其中,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与体育品德是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它集中反映了体育学科的独特品质和关键能力。
为此,一线体育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三个要素,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运动能力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是体能、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也就是说,它既包含走、跑、跳、爬、翻等基本能力,也包括篮球、足球、游泳等用于比赛或日常锻炼的专项运动技能。
当学生参与一项运动时,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在训练中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从而增强体育自信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好体能锻炼的计划,教会他们体能锻炼的方法,要求学生将体能与专项运动能力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体能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强健的体格及充沛的体力。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在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战术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进行单项技术学习的同时,教师要以整体化和主题化的活动来实现技能的横向联系,达到结构化学习的目的。
教师还要积极从不同渠道获取重大体育赛事信息,对赛况展开交流和评论,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知识与规则,促使学生学会欣赏体育比赛。
(完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完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9198b85a8102d277a22f87.png)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
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
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指遵循在体育运动中应当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
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2017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7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992dd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5.png)
2017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发布的针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统一标准,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背景、总体要求、具体内容和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背景1.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与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修订《2017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与健康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加贴合当今社会的需求。
教育部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总体要求1. 健康第一2. 全面发展3.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4. 提高学生体育技能5. 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6. 促进身心健康三、具体内容1. 体育课程(1)基本功训练(2)体育技能学习(3)体育锻炼(4)体育游戏与竞赛(5)体育知识学习2. 健康教育课程(1)健康知识学习(2)心理健康教育(3)健康生活方式培养(4)卫生保健知识学习(5)安全教育四、实施意义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健康水平实施《2017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3. 塑造健康国民体育与健康教育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国民,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健康的人才支持。
《2017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确保《2017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为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未来国家栋梁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7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7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cd6d6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1.png)
2017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不同家的教育部门的规定要求制定的,并且根据生所在的年级和育阶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常见元素:
1. 体育运动与技能:包括各种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如足球、篮球、网球、游泳等。
2. 身体健康与锻炼: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和原则,了解身体健康和体能的相关知识,以及培养自我管理健康的意识。
3. 健康生活方式与营养:学习健康饮食、营养规律、生活方式的健康影响等相关知识。
4. 体育运动的技术、战术与策略:学习各项体育运动的技术要领、战术布局和策略等,培养团队合作和竞技能力。
5. 健康风险与安全:了解运动中常见的健康风险和安全知识,学习预防和应对运动伤害的方法。
6. 健康与心理素养:学习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培养个人的情
感管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7. 社会责任和合作:学习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等价值观与社会责任。
这些内容通常会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涵盖,但具体的课程标准会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而有所不同。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06c4b9dd3383c4bb4cd27e.png)
第二,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坚持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本 次修订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同时,强化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课程结构上 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在课程内容安 排上精选必修内容,以强化共同基础。同时,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别和水平, 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容,渗透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1.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 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 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 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能、运 动技能和体育文化学习的同时,融合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方 法,注重学生健康与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重视培养 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 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 发展。
附录 A :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79 附录 B :教学与学习评价案例.......................................... 82 附录 C :术语解释.............................................................. 96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a7092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c.png)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教学方案。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室内和室外教学活动, 确保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评价方式和标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 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水平。 具体而言,评价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教学过程:先进行理论讲解,包括篮球规则、战术分析等;再组织学生 进行实践训练,包括运球、投篮、传球等基本技能的练习;最后,定期举行校际 篮球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4、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表现,也重视他们在比赛中的成果。
参考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普 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 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解 读,以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要求。
1、增强体能素质,增进身体健康。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 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和习惯。
2、培养体育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诚信、自律、 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 感。
3、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培养运动技能。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让学 生了解运动项目的特点、作用和意义,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为终身体育 打下基础。
背景介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主要是基于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 体质健康状况的严峻形势。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视力不良 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育部制定了该标准,旨在通过体育与健 康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能、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构建与实施
![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构建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5e41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b.png)
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构建与实施作者:邓若锋周国平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第08期实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版)》],如何构建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实施,依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体验,进行归纳总结,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体能模块教学内容构建的基础构建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的认识基础,现从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构建的学理基础两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对体能概念的认识与理解《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体能模块包括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体能锻炼计划制订的程序与方法、有效控制体重与改善体形的方法等内容”[1]。
在实践操作中,“目前普遍认为体能应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技能有关的体能两大类”[2]。
这些都为高中体能模块教学提供了方向,但在一线教师具体操作时,仍然遇到对体能概念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在构建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对“体能是什么”进行必要的认知。
身体运动是人生命存在的刚性需求,身体运动是以身体动作为基础,只能当身体存在之物以身体运动形式表达一定象征意义时,才赋予生命意义。
但不是所有的身体运动都能成为对人类身体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手段,唯独将身体运动的本能需求,通过身体动作演绎为动作技能,再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形成身体运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人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军事防护、舞蹈艺术和身体发展等各种文化活动,进而更好地适应生存的各种环境。
人的身体运动以身体动作为基本单位,按照发展和完善身体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进行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能,进而形成促进身体运动能力的身体活动形式。
体能是人适应生存环境、延续生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身体活动能力。
(二)构建体能教学内容的基础构建体能模块内容须基于一定的基础。
首先,要围绕身体动作发展、动作学习与控制的动作任务需求,结合获得良好发展的动作感觉、知觉和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动作信息能力,通过感知觉统合动作控制训练获得多样化动作体验,提高学生执行练习动作过程中的时间预判和空间预判能力;其次,高中阶段学生的心脏发育完善、肺功能和大中小肌群发展完善,在发展体能的过程中,主要以发展学生的心肺耐力、力量、速度等为主;最后,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并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理解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683a14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4.png)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理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理解继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和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1~6年级)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体育爱好等方面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又于2003年4月重新制订和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与之相配套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四家出版社各自编写完成,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审查通过,即将出版发行(本文撰于2004年4月)。
新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现就个人学习的理解谈几点认识。
一、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性质定位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教育担负着提高和加深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的重任。
高中阶段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的发展创造条件。
为此,《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性质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与一般课程相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区分:第一,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身体练习”即是以“动作”或“动作的重复”从事各种运动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健康。
而一般文化课是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手段,从事各种书本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一般文化课程的区别。
第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具有体育文化知识传承的任务,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递进关系
五、课程内容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内容保留与继承2017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课程
内容
2011版:
课程内容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方面进行阐述
变化一:对于课程内容的界定切入角度发生变化,取消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和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
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
体能
健康教育
球类运动
田径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
水上或冰雪类运动
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类运动
学习评价建议
学业水平评价
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建议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版课表的变化
变化关键词
课程
性质
不变:课程概念中主要手段,主要学习内容
2011版:
变化二:新增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变化四:将2011版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整合,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变更为新版课标分目标中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课程分目标
变化五:取消20011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变化二:更新2011版课程标准4条理念,变更为2017版5条基本理念: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2)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3)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4)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
(5)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变化三: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2011版: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2017版: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质
立德树人
学习需求
学习评价体系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
变化关键词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革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评价的内容:
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学习评价的形式: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变化一:选项教学组织建议中增加了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阐述
(2)单元教学计划
(3)学时计划
(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2017版:
(1)制定学段教学计划
(2)制定模块教学计划
(3)制定课时教学计划
(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变化三:制度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内容中的“整体性”的改变
2011版:
体现五个方面具体整体性(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017版: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二)必修选学内容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与学习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一:健康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二:教学与评价案例
变化一:新版课程目标发生改变,将2011版课标四个部分细化为六个版块
2017版:
以培养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加高中生身心健康为主要课程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选择性
课程
理念
不变: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2011版:
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2017版: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变化一:补充了课程的根本任务
2017版:
2017版:
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需要上满216课时,修完12个模块,获得12个学分
变化一:
更新了课程结构模块的内容,对设计依据做阐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高中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变化二:
改变课程结构,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都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构架
2017版:
学科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习内容为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
变化三:水平划分的方式
2011版:
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并规定了每个水平在不同领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表现
2017版:
根据不同学业质量表现划分了5级学业质量水平
变化四:更加细化
2003(实验)版:
变化三:
对具体目标(分目标)进行了新的分类2011版:课程总目标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2017版:分目标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
四、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
类别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17版课标的变化
变化关键词
课程
结构
2011版:
2011版:
(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3)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017版:
(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3)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
(4)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变化二:教学计划制定的建议内容的增加与改变
2011版:
(1)水平教学计划
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教学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附表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必学内容
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标准的关系
2011版:
《标准》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个系列(包括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健美操、舞蹈或健美运动,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新兴运动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以及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不变:高中三年修满规定学分
2011版:
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含田径运动系列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即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不变:实质不变
2011版:
各学习领域不同水平学习的具体内容标准
2017版:
各学科素养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2017版学业质量的实质等同于2011版的内容标准
变化一:学业质量属于新增内容
2011版:
没有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
2017版: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变化二:描述角度
2011版结合五大学习领域,从不同水平描述具体学习的内容标准(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表现);
2017版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从学习内容(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角度描述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并以不同的具体表现划分了5个表现水平。
2011版:
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11)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活动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选项教学
组织
课堂教学
建议
学习评价
的建议
不变一:学习评价目的
2011版:
反馈、激励、引导、诊断
2017版:
观察、反馈、激励、引导、诊断
不变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2011版: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冷宗昱
一、内容结构变化:
类别
2011版课标的内容结构
2017版课标的内容结构
2017版课标总体变化
变化关键词
目
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变化六:新增学业质量模块的内容,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三方面进行阐述
变化七:更新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新增学习评价建议内容,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变化八:变更教材编写部分的具体内容,新增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建议。删除2011版课程标准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