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人性:影响人性的若干基因

合集下载

基因与个性ppt

基因与个性ppt

研究者们为了评估飓风 对居民精神健康的影响, 采访了一千多名居住地 遭到飓风袭击的当地人, 调查有多少人因此引发 心理疾病。他们发现在 受飓风影响严重的人群 里,五羟色胺转运体 “短型”基因拥有者更 可能患上创伤后应激障 碍或者临床性抑郁症。
5-HTTLPR基因
03
快乐基因,是指人体内一种名为"5-HTTLPR"的 基因,该基因与情绪密切相关。英国科学家发现, 这种基因变体的不同长短组合能影响生活快乐程 度。具科学研究表明5-HTTLPR基因有3种变体,其 中两种较短的变体会增大抑郁和自杀危险。一种 较短的变体则会夸大人体面对压力时产生的神经 化学反应,产生较强"防卫倾向"。
04
是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
成的,但后天环境对其影响更大,性
格与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紧密相关。
专家表示,孩子出生时虽然会表现出
02
不同的气质,比如有些会比较急躁,
不好护理,有些则平易温顺,比较好
护理,但这种气质会受后天环境的影
响慢慢变成较为稳定的人格。
谢谢观看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996年初,由以色列和美 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 各自单独发表声明:他们已 经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 有一种叫D4DR的遗传基因, 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 响。拥有较长版本的基因的 人富有冒险精神且容易兴奋, 而长度较短者相对沉默和冷 淡。《整组基因,物种自传 23 篇 》 中 , Matt Ridley 将 它称之为人格染色体。
01
2 个性基因
01 D4DR基因
由1996年的实验,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D4DR基因含有遗传指 令,能够在大脑中构成许多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人的神经元表 面,接受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持续地激起人 们敢于冒险、寻求新奇的欲望。 科学家们还发现D4DR基因有调 节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在人脑中起到化学信使的作用,可使人 产生情感和欢乐。较大的基因可形成较长的受体,较长的受体不 知不觉会引起人脑中多巴胺的感应,从而使人想要蹦跳、冲动, 敢于冒险。

基因科技对人性尊严的挑战及宪法应对

基因科技对人性尊严的挑战及宪法应对

基因科技对人性尊严的挑战及宪法应对沈秀芹摘要:基因检测、基因治疗、胚胎干细胞、克隆等基因科技的迅速发展,在造福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同时,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各项宪法基本权利也带来巨大冲击,其核心和本质皆是对人性尊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人性尊严内涵的重新阐释、主体范围和主要内容的拓展三个方面。

在此背景下,需对我国宪法中关于人性尊严条款应进行检视,明确其在基因科技发展中维护人性尊严的功能和不足。

我国宪法应明确人性尊严的最高价值;依据人性尊严宪法原则,制定基因科技相关法律;在宪法中应增加与基因科技研究相关的基本权利保护规定。

关键词:基因科技;人性尊严;宪法;基本权利;最高价值基因科技,即凡被发展用来认识、解读、操纵、改造基因,以达成一定目的的技术①,本文研究范围仅限于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基因科技,如基因检测、基因治疗、胚胎干细胞、克隆等。

人体基因科技由于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人类遗传物质的修饰和操纵,使生命的神秘性被消解在化学物质的重新组合之中。

一方面,使现代人能利用技术的力量找到致病基因、预测疾病从而在基因层次上给予治疗,可能治愈遗传病、癌症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另一方面,人体基因科技使自然分娩过程被从生到死的人为干预所取代,生命的“神圣性”被“可操作性”所替代。

可见,人体基因科技在干预人类生命的同时却也将人类独有的特性变为可以处置的成分,使人类的自然特性成为技术工程的附庸,导致对生命奇迹的敬畏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深地思考:面对人体基因科技,人性尊严价值何以自处?如何维护人类的尊严?一、基因科技对人性尊严的挑战什么是“人性尊严”?至今为止没有明确答案。

根据康德的经典论述,人性尊严的核心内涵为:人本身是目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仅仅成为客体,也不得将他人视为手段,不能成为国家、社会或他人实现目的的工具。

只要生而为人都享有人性尊严,主要涵义包括自主性、独特性、主体性、平等性等方面。

1.基因科技视野下人性尊严内涵的重新诠释。

基因与人性

基因与人性

基因与人性——生命科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分析孔宪铎【专题名称】社会学【专题号】C4【复印期号】2004年10期【原文出处】《文史哲》(济南)2004年04期第6,14页【作者简介】孔宪铎生物学博士,曾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系主任、文理学院副院长、农业生物工程中心主任、代理副校长,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及学术副校长等职。

【内容提要】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发现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也使得我们能够对人性作进一步的认识与阐释。

基因可以说是主宰人性的原动力,其特性具有本性(自私和复制)以及习性(与环境的合作交流)两个层面。

这些特性也表现在人类身上:人类的本性即动物性是由天赋决定,通过遗传代代相继;习性即文化性则可随环境改变,为个体后天学习得来。

孟子的“性善的观点,则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各执其一端,而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更为合理地概括了人性之双重性的善恶两面。

【关键词】基因/人性/动物性/文化性/性善论/性恶论就人性而言,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人之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人之坏也是举世无双。

我们一面高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面又高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些话语,一直都在两个极端动荡。

在这里,我想说我体会的人性是什么,我也想说我认为启动人性的主宰是什么。

我所体会的人性具有双重标准,而主宰人性的原动力则是基因。

执笔之前,我反复地想过,写基因与生命的文章,是我的本行,容易得多,因为基因决定人的生理、生机、生活和生命,何况又有实验结果为证。

可是要写基因与人性的文章,因属哲学范畴而难处较多,没有实验证明基因直接决定人性,有的都是哲理的推敲、演绎与引证。

然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还是大胆地写了,留待日后大家小心求证。

一、基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世人皆知,但是对其遗传定律的揭晓则是19世纪末叶的事。

遗传的因子叫基因,构成基因的分子是DNA。

DNA分子结构的发现,使得生物学的进展一步登天,进入基因时代。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上海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上海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统编版选必上册第1~2章。

4.难度系数:0.7。

积累与运用(10分)一、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1.(本题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进,吾往也。

”(2)其在道也,。

物或恶之,。

(4)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放松。

【答案】虽覆一篑曰余食赘行故有道者不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覆”“篑”“赘”“沁”“慎”。

二、语言文字运用(5分)2.(5分)完成下列选择题。

(1)下面是在某公司年会上听到的四句话,其中用语恰当的一句是()A.王总的讲话抛砖引玉,下面请其他人发言。

B.一年来大家给了我许多帮助,我不胜感激。

C.我的发言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

D.公司的庆典活动将于下月举行,敬请期待。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上海博物馆日前发布“大博物馆计划”,将构建“3+X”新发展格局,打造博物馆“航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将实施藏品扩增计划,助力上海加速迈向“博物馆之都”。

①预计2023年年底前后,东馆将建成开放②其中,东馆展陈以常设展为主③以人民广场馆、东馆、考古主题博物馆为核心④人民广场馆也将迎来整体更新改造升级⑤在海内外设立若干分馆A.③①④②⑤B.①④③⑤②C.①④②⑤③D.③⑤①④②【答案】(1)B(2)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人性论的新视角及其教育意义

人性论的新视角及其教育意义

文化性关照不够 , 存在对教育场域适应的局限。从具 体个体人 性发展 变化的 过程角 度看 , 人性是 人以先 天的遗 传 和发育为基础 , 在人生实践历程中经环境影响与 自我选 择而生成 和发展 的内在 特性。它包 含习性、 秉 性、 共 性、 天 性、 自性 , 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变化 , 构成了人性动 态发展的图景。这种人性认识能 适切地阐 释教育场域 的 人性问题 , 推动我们审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深 刻理解 : 教育的核心意义 是促进人性 发展与完 满 ; 教育 的 起点 和终点都是人性多样发展的人 ; 教育的关键是启发自 觉、 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 能力 ; 人 性化教育 是提升人性 的 必由之路。 关键词 : 人性 ; 人性论 ; 五性 人性论 ; 人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 G4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1298( 2010) 06 - 0011 - 11
12
教育学报
2010 年
益人 、 存在人 、 关系人 等人性预设并 探讨了 其教育意蕴。毫无疑问, 这些观点作为教育的人性 论基础为我们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认识与理解人 性问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都具有特定 的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但由于对教育场域特质关 照不足, 它们之于教育存在下述场域适应性方面的 局限。 ( 一) 对具体人性之复杂多样性关照不够 既有的人性观多数以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 试 图寻找唯一的不变的一般人性 , 并用一个最形而上、 最简洁最明了的概念来概括, 其结果必然是把人看 成是抽象的人, 言之所及的人性必然是抽象的 , 远离 个体生命的普遍人性。而教育场域中的人是 处在 一定条件下进行活动的具体的、 通过知觉实际被给 予的 , 能够在经验中观察到的 现实的人 ; 不是由 符号、 图像、 逻辑所构成的抽象的存在, 不是反映着 固定不变的共同人性的 类存在物 , 也不是一个离 [ 12 ] 群索居的现实的 唯一者 。 他们是 现实单个的 社会存在 , 是在相互作用中把他人、 社会纳入于自 己的本质之中的社会的人, 亦是承载生命的个体的 个性化存在。对人类整体的抽象的人性认识, 割裂 人性与个体生命的内在关联, 不足以解释现实中学 生丰富多彩的人性及其变化, 而且会导致教育无视 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及其存在价值, 难以切实地 促进学生发展。例如, 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把文化情 境中才有的, 人们依据伦理价值判断标准对人的行 为的评价作为人所共有的天赋人性 , 既把人性抽象 化、 预成化 , 也把丰富复杂的人性窄化、 简单化、 静止 化了。以它们作为教育的人性基础 , 不仅难以解释 教育场域中学生人性的丰富多样性 , 而且必然导致 教育工具论、 教育对象客体论、 同质论。即把教育视 为外在于人的成长的手段, 把学生视为统一加工的 对象 , 使属人的教育或者仆伏于抽象人性被动适应 , 或者凌驾于人之上, 强制改造人性。教育史上 , 以性 善性恶论为基础而长期存在的两种教育观 内 展说 与 外铄说 即分别反映了这些特点, 尽管它们 分别重内重外, 貌似对立 , 但其在人性问题的出发点 上却是相同的, 这也是它们都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并

人性的奥秘

人性的奥秘

人性的奥秘整理自:何帆的读书俱乐部这次,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探索人性的奥秘,内容有些烧脑,但你不要害怕。

一、知识背景:平克和他的三部曲平克是实验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和世界顶级的语言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现在在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任教。

平克有三本系列著作,一本叫《语言本能》,一本叫《心智探奇》,还有一本是《白板》。

这三本书内容互相呼应。

《语言本能》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并非一文化创造,而是人的一种本能,他在书中从语言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讨论人类语言的方方面面。

《心智探奇》探索什么是人类的心智及心智如何变化,并解释心智如何让我们能辨识影像、思考、感觉、与人互动、欣赏艺术、思索人生的意义。

《白板》重点分析“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

这三本书都是大部头,写得都很好。

推荐《白板》,是因为这本书更接地气。

也就是说,这本书更有助于我们省察人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二、猜想:关于人性的主流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人性观,人性观对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有深刻的影响。

我们先来谈谈流行的人性观。

先听一段描述:人是万物之灵,是有思想的,是能作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的。

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我们知道怎么做才算对自己好,怎么做才算对整个社会好。

当然啦,也会有人举止粗鲁、自私自利,但我们跟他们是不一样的。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只要你努力上进,靠自己的奋斗和坚持不懈一定是能成功的。

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爽?人性是不是就是这样?三、反驳:关于人性的科学研究结论再听另一段描述:我们跟动物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并不是这个地球上最高贵的物种。

动物有进攻性、有残忍的一面,人类在本能上也是一样的。

人类确实有理智、能思考,但这种理性思考的能力是很脆弱的。

在很多时候,本能会压倒理性。

理性本来应该帮我们把关,帮我们更好地控制情绪,但理性往往会成为情绪的帮凶。

人经常会做出不利于自己或至少不利于自己长远利益的事情。

价值5层次

价值5层次

价值五层次1、范式价值(通过范式,哲学,思考的创新,带来的新价值,新增长空间,方式)2、结构价值(通过对结构设计,规律的驾驭,对集团运作模式的应用)3、运营价值(通过管理,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带来的价值)4、负向价值(通过挖掘效率,控制时间,压缩成本,合并流程等手段从运作过程中挤压出的价值)5、风险价值(通过风险经营,风险的合理管理和处理,获得的价值)把集团价值分为五个层次价值1、范式价值最高价值是,就通过你的新的思路,新的哲学设计,所缔造的价值,叫范式价值。

2、结构价值即企业形成的资本运作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组合,产融结合。

那么从母公司来看的话,子公司有三种,一种是正向价值经营者,就是起手定江山,投资定江山的这类企业。

技术,选型,产品的市场定位,定江山的这类企业,是正向价值,只要做一个较高屋建瓴的决策,他就可以赚钱,这时候,母公司可以多参与,因为这是母公司的高度决定的。

3、经营价值资源配置,能力管理,成功要素你得要拥有,必须管到位,但不要忘了,这些都是大路货,很多企业都拥有经营这个价值的能力,但这是经营的基础,不能缺。

4、负向价值像富士康他们挣的是负向价值,把跑冒滴漏全部逼出来,正常人管不住跑冒滴漏,所有能够把跑冒滴漏管出来的企业,在这一道工序上可以挣大钱。

正常企业没法经营,因为他是艰苦的过剩竞争当中活下来的企业,他管理的特点是,从跑冒滴漏当中挣钱。

他没有任何壁垒,像塔山狙击战一样,当坡度没有,平地狙击,全靠你的艰苦付出,你的流程合不合理,你的监控到不到位,你的绩效评价准不准确,你的个人评价到不到位,你的审计严不严密,流程高不高效。

这种负向价值经营是国有企业最不擅长的,是民营企业最擅长的,为什么?全是靠你人狠不狠,狼性文化到不到位,对人下不下得了狠手,还有你是不是担负社会责任,你越担负社会责任,越不能乱开人,你不能乱开人,内部就形不成一个狼性的激励能力,内部的压强,压强太弱,形不成一个压力空间。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THANKS
遗传疾病
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这些突变可能来自父母遗传或新发突变。常 见的遗传疾病包括血友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如空气质量、饮食习惯、生活压力等 都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某些 基因型的人可能对环境因素更加敏感 或易感,而另一些人可能具有更强的 抵抗力。
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是影响居民获得医疗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昂的医疗费用可能导致部分居民 无法承担,从而影响其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经济负担
除了直接医疗费用外,疾病还可能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如因病致贫、因病失业 等。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造成严重污染。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 金属等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 放到环境中,对水源造成污染。
水质污染的防控
政府应加强水质监测和监管,严格 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 个人应养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 的良好习惯。
噪音和光污染
噪音污染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听力下 降、睡眠质量差等。
吸烟和过度饮酒
吸烟
吸烟会增加患肺癌、心血管疾病 等疾病的风险,对身体健康危害 极大。
过度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疾病、 胃溃疡、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对 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02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防控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产生的污染物 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长期吸入 可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癌等疾病。

基因知识的哲学意义新人性论与基因科学八

基因知识的哲学意义新人性论与基因科学八

基因知识的哲学意义新人性论与基因科学八(不知为什么,正文里发不出图片,只好请看附图)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涉及精神与物质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一根本的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是人类智慧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它困扰了哲学家几千年,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有一种很盛行的看法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各自独立的,人类的精神或灵魂,是在人有了肉体之后,从外面进入人体的。

但是,根据现在已有的基因知识,可以断定,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离不开基因,而每一个生命的一切特征,包括精神方面的,都与其基因结构密切相关。

只要基因有所改变,与之相应的生命特征就一定会改变。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那个唯物主义吗?认为精神是物质的功能,有什么新鲜呢?我认为,说精神是物质的功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现代基因科学面前,这种说法显得有点简单、陈旧了。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人类所看到的物质世界,是非常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格物致知”,就是说,你把这些复杂的物质好好琢磨琢磨,你就能达到比较高的认识水平。

但是后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发现,这么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不过是由一百来种元素组成的。

后来又发现,组成这些元素的,不过是几种基本粒子。

一些科学家甚至进一步认为,这几种基本粒子可能是由同一种什么东西演变出来的。

有人认为,所有的物质粒子都是场的凝聚;爱因斯坦认为物质可以归结为能量。

后来又有人提出弦理论和超弦理论,认为最基本的物质单位是某种弦。

尽管这些理论都还没有成为定论,但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即物质的本源是非常简单的,甚至可能是一种单一的东西。

那么,这在哲学上就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认识物质的重要意义究竟在哪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是不同结构、不同组合,使非常简单的基本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那么,从这个角度讲,物质进行组合、形成结构时所遵循的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指导物质变化、决定什么结构具有什么功能的那个形而上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研究对象。

基因与人性:影响人性的若干基因

基因与人性:影响人性的若干基因

1 引 言
是 比较 新 的_ 。但 其 根源则 可 以追溯 到一个 世 纪之 5 ]
对基 因与人 性 的研 究 , 多年 来 对 基 因 研 究 的 是
延伸 [ 加上 近来 出 现 对 人 性 的观 察 和 对 儒 家人 , 性 理论 的热衷 , 是 就 出现 了 一种 试 图把 有 关 社会 于
摘 要 : 类 行 为 既 受 到 遗 传 因 素 的 影 响 , 时 也 受 到 环 境 ( 化 ) 素 的 影 响 。 近 年 采 逐 渐 人 同 文 因 引起 众 多学 科 领 域 关 注 的行 为 遗 传 学研 究 从 行 为 的基 因关 联 出发 , 系统 研 究 了行 为 的 遗 传 因 素厦
人, 分别 在 两个 绝然 不 同的环 境 中养 育 长大 , 他们 的
基 因对某 一行 为 的 影 响 , 而 了解 基 因 的哪 些 功 进
能影 响哪些 人类 的行 为。 结果 是 数 据 正 反 不 一 , 证
据 摇 摆不定 , 颇有 让 人无所 适 从之 感 。 2 人类 行为遗 传 学 的研究

样 。不但 长 相如 此 , 而且 他 们 的性 格 、 智 、 趣 和 才 兴
职 业都 如 出一辙 6。G h n的结 论至今仍 然正 确 。 ao
个 一百 年 , 10s开始 , 致力 于分 析人 们各 自 从 80 就
在思 想 、 觉和行 为 上 的差 异 , 什么 程度上 是 受制 感 在
其 基 因基 础 , 得 了令 人 瞩 目的成 绩 。该 文 系统 总 结 了八 种 人 类 重 要 行 为 的 基 因基 础 厦 其 与 环 境 取 因素 的 关 系 , 并从 基 因与 人 性 的 关 系角度 进行 了讨 论 。

读书笔记 - 读《自私的基因》思考利己的人性和生命的意义

读书笔记 - 读《自私的基因》思考利己的人性和生命的意义

读《自私的基因》思考利己的人性和生命的意义从小长大的经历让我思考衍生出了一种认知:人骨子里都是自私的。

如果说「自私」这个词太贬义,那至少每个人都是自发的利己的。

上周看了韩国的一部的电影,叫《流感》。

女主角是位妈妈,也是位医生。

在女儿和职业道德的矛盾中,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女儿。

弹幕有很多骂骂咧咧批评女主的,但也有一语点出真相的说——这就是人性:在利益冲突面前,永远首先选择自己和至亲。

因为至亲,也是自己的亲人。

为什么人性的本身都是自发的利己的?忘记了最近谁为我推荐了一本书《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知道我想要的答案一定会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二。

今天有空在知乎上读了一篇对于这本书简要的读书笔记:一只水饺跳过去:六分钟看完《自私的基因》|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果然让我再次颠覆了对生命的认知。

生物进化演变和人类的诞生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些无机化合物飘荡在海洋中,在外部能量的影响下反应形成了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再不断发生化学反应,直到生成了一种能够复制自己的有机分子,我们就称之为「复制基因」。

复制基因在复制自己的过程中无法保证100%的精确,复制错误就导致了不同基因品种的出现,它们构成了竞争关系,生存时间短、复制速度慢的基因就逐渐被淘汰掉了,这就是进化论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有的基因复制错误产生了更好的生存下去的方式,比如把自己裹在一层蛋白质里面,这就形成了生命细胞。

各种基因竭尽所能在竞争中更好的复制生存下去,为自己制造赖以生存的生命运载工具,与外界隔离开,并通过这个运载工具操纵着外部世界,这就是我们的肉体。

“我们以及其他一切生物都是各自基因所创造的机器,它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

”没错,你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学到的人体各器官复杂的配合维持了你每天的生命和生活,而核心控制的最高决策者却是大脑,或者更深一步说是大脑中的基因。

基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生存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基因是自私的,而成功的基因最大的特征就是无情的自私。

基因与文化-精选文档

基因与文化-精选文档

基因与文化、基因与文化有没有联系基因与文化有没有联系,是目前许多哲学家,人文学者和社会科学家常常提到的话题。

最近赵敦华教授[赵敦华,2004]曾为文讨论这个题目,他认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能够表明,人的基因与他们的行为或文化习俗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 同时,他又指出“没有科学上的证据表明人和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共同的来源。

”近年来,影响一些人类行为的基因,已渐次地为科学家们检定。

基因的数目虽少,但在这一方面收获的也算可观,在这一方面的科学证据也算足够(孔宪铎,王登峰,2006(a)(b))。

譬如说,最近有些学者在新西兰对400多位男童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不是所有受过虐待的男童都会变得具有反抗性的社会行为。

只在受过虐待的男童中携带有一种低活性的MAOy基因者身上[Caspi et al ,2002(b)],才会发生上述现象。

由此可知,促成这种反抗性的社会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曾受虐待,一是具有改变活性的基因,两者缺一不可,这就证明了,人的基因与他们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另外的一个例子是DRD4基因。

带有长型DRD程因的人,比带短型DRD僱因的人有较多的性伴侣。

对一个人寻求新异性的兴趣,也是由基因所主导的[Hamer&Copeland,1998]。

BDNF基因的发现,证明了一个人神经质程度的高低,也是由基因控制的 [Sen et al ,2003] 。

至于人和动物的社会行为是否有共同的来源这一点, 也有科 学的证据面世 [Insel ,Wilslow ,Wang&Youn ,g 1998] 。

最近也有 试验证明, 人类和动物间促成配偶的形成和维持, 就是由同一个 基因促成的。

草原地带的田鼠 (prairie voles) 会结成长期的配 对,很象人间的一夫一妻。

但是山地田鼠 (montane voles) 则仅 仅是短暂的结合,像猩猩一样,这种长期和短暂结合的差别,是 由基因主导的, 因为在草原地带田鼠的 Oxytoein 和 vasopressin- receptor 基因的启动子 (promoter) 碱基之长的DNA 片段,这个延长的基因成为促使草原地带田鼠结 成长期配对的动力。

人性本恶:是天生还是后天?

人性本恶:是天生还是后天?

人性本恶:是天生还是后天?人性本恶:是天生还是后天?2023年,科技和社会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但对于人性的讨论一直存在着争议。

人性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所形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这篇文章将会讨论这个问题。

人性与天生人类的起源是从猿类演化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适应。

历史上,生存总是有其自然选择的限制,也就是说,短期内,那些具备优势的个体将具有更高的生存率。

人类的进化历程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环境变化导致了人类进化过程的长期稳定。

然而,人类的智力却是因为这个进化过程逐渐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智力的提高是因为环境要求人类具备智力,从而保证人类的生存。

因此,可以说人性是由天生因素所决定的。

尽管人性是由天生因素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形式可以被归结为两种或三种类型。

人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样的、多元化的过程,包括许多基于个体特征和组织特征的不同组合。

因此,不可能将人性简单地归总为某种特定的分类。

人性与后天在人类历史上,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投影了个体行为和信仰的模式。

因此,社会和文化因素是在人类生命过程中形成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人性是由后天因素所决定的。

一个社会的规则和惯例会影响到个体思维的方式、生活方式和目标。

这些规则和惯例通常基于文化和社会背景,包括一系列正式的、半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例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规范惯例等等。

他们共同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和感知,从而形成了人性这一概念。

然而,人性和后天因素的关系并不是完美的,人们生活的环境并不是完全均衡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和情感模式。

因此,我们不应该用简单的公式来解释人性。

人类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由多个环节和因素共同发挥的作用。

结论人性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些因素既包括天生因素也包括后天因素。

虽然天生因素是一个成形人性的基本前提条件,但后天因素对于塑造人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在讨论人性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个体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辩论人性:伦理道德是天生还是后天培养?

辩论人性:伦理道德是天生还是后天培养?

人性:伦理道德是天生还是后天培养?众所周知,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人类的伦理道德是社会共识的基础之一,但其起源和形成却引发了长期而激烈的争议。

有人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生的,根植于人类的本性;而另一些人则主张伦理道德是后天培养的,受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一争议,并试图给出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观点。

首先,支持伦理道德天生存在的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道德感。

他们认为,人类在与生俱来的本能中就具备了区分善恶、正邪的能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伦理道德观念。

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常常以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

“道德基因”的概念被提出,即人类在基因层面上就具备了一种本能的道德倾向。

而且,这种天生的道德感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人类在遭遇道德困境时会感到内疚或羞愧。

然而,反对天生伦理道德观念的人则强调后天培养的影响。

他们认为,伦理道德是在人类成长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人类的道德观念受到教育、文化、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有差异。

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常引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指出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受到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塑造。

事实上,伦理道德的形成既有天生因素也有后天培养的因素。

人作为生物个体,在遗传信息中可能存在一些与道德行为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情感反应、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

但是,这些基因仅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基础,伦理道德的形成还与环境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个体所处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到伦理道德的地方,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而学校教育和社会价值观则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个体的伦理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伦理道德既与天生因素有关,也与后天培养有关。

个体在遗传上可能存在一些与道德行为相关的基因,但这些基因并不决定人的道德行为。

人性问题研究

人性问题研究

1、寻找起点——需求
1〕生存 2〕开展
幸福
内求
1〕物质满足 2〕精神认同
幸福
外给
2、关注过程——变量
1〕时、空、信息 2〕人、事、物 3〕官场、市场、情场
——中国人人性表现
1、理想——务实 2、权力偏执——奴性 3、言行分裂——轻信、迷信 4、思想压抑、嫉妒——消极、封闭、保守
传统思维中处世观特点1
是非难断,表达模糊 彼此互助,能者多劳 无需明制,暗自互动
乙 甲
非 是
向右
例外 规定
向左
传统思维中处世观特点2
权利 义务
显 隐
争 让
朋 友 自 己
注重义务 力求尽善
传统思维中处世观特点3
争 让
隐 潜










集团 英 雄
传统思维中处世观特点4
理 法

因地制宜 合理配合
传统思维中处世观缺点1
三、马克思主义人性观
1、自然性中的社会性〔周期、个性、思维、 感、潜意识、显意识〕
2、社会性中的自然性〔食、色〕 3、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关键——实践 4、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开展的
四、 理论于实践的应用 1、寻找起点——需求 2、关注过程——变量 3、整合构造——层次
对现实变量的认知与处理方略
在个人与集体之间寻求合理与平衡 个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若为己,天诛地灭。 不想自己,无人会信;不想别人,想己无用。
平常如散沙;遇难如一家。 伦理纲常是准心;团体之中看成长。

人类基因组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基因组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的影响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科学计划,其旨在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 亿个核苷酸序列的碱基组成,从而绘制下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并呈现其上的所有基因及其序列,进而破译人类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为了解自身的奥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继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工程。

截至到2005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经基本(92%)完成。

其中,2001 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发表(由公共基金资助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私人企业塞雷拉基因组公司各自独立完成,并分别公开发表)被认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里程碑。

对于基因组信息的注释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将来,随着对基因组的理解更加深入,新的知识会使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更迅速。

而且,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深入了解疾病的产生过程可能推动新的疗法的发现。

基于DNA 对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细胞生命活动进程中的中心作用,对于DNA 的进一步认识将有助于新药的开发。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前,它的实用价值就已经很明显了。

大量的企业,如巨数遗传公司(Myriad Genetics, —个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开始提供价格不昂贵,而且容易使用的基因测试,可以预测包括乳腺癌、凝血、纤维性囊肿、肝脏疾病在内的很多种疾病。

而且对于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病因研究也将会受益于基因组信息的破解;从长远的角度看,可能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影响。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物学研究领域也有许多切实的帮助。

例如,当研究人员研究一种癌症时,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提供的信息,可能会找到相关某个基因上。

如果在互联网上访问人类基因组数据库, 可以查询到其他科学家相关的文章, 包括它的立体结构、功能,以及和人类其他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或者和小鼠、酵母、果蝇的基因的关系, 可能存在的重要的突变, 和其他基因的互作关系, 在哪些组织中是活化的,哪些疾病与之相联系等有利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信息。

人的性格是不是基因决定的

人的性格是不是基因决定的
如果某种行为特征在同卵孪生子之间的相似程度并不比异
卵孪生子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特征的遗传程度很弱。反之, 如果同卵孪生子在某种行为特征的相似程度高于异卵孪生子,那 么它就很可能是受到遗传影响的。
2021/10/10
4
另一种方法是比较出生后不久就被分开在不同家
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和在同一个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 这个办法的依据是认为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孪生子有不同 的生长环境,因此其相似性就可认为是由于有相同的基 因导致的。这个依据并不完全可靠,因为孪生子在被分 开抚养之前,至少已有九个月的时间是处于相同的环境 中的(母亲的子宫),而且在不同的家庭抚育,并不等 于其生长环境就完全不同,其中完全有可能有很相同的 环境因素。
2021/10/10
5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只比较个案,而必
须对大量的孪生子做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已有多项
这种调查,其中最大的一项是美国明尼苏答大学的研究 人员负责的,他们共研究了8000多对同卵孪生子和异 卵孪生子,包括130多对在不同的家庭长大的同卵孪生 子。他们之所以能找到这么多被分开抚育的同卵孪生子,
得益于美国历史上一个悲惨的时期:上个世纪三、四十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迫使许多贫苦家庭把刚出生的孪生子 分开送人抚养。以后很可能再难以有这样的研究机会。
2021/10/10
6
研究者对孪生子进行了深入具体的面试,以
了解其生活环境,对社会、宗教、哲学问题的看法,
并用一系列心理测试判断其职业兴趣、思维能力பைடு நூலகம்性
2021/10/10
13
科学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即使目前人类畏
惧的癌症、艾滋病等绝症,或是高血压、心脏 病、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等临床上难以治 愈的常见疑难病,都是遗传基因的缺陷而引起 的。据统计,因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约有 7000种,今后都有可能运用“基因疗法”进行 彻底或有效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与人性:影响人性的若干基因孔宪铎/王登峰【专题名称】心理学【专题号】B4【复印期号】2006年06期【原文出处】《心理学探新》(南昌)2006年1期第18~24页【英文标题】Genes and Human Nature: Several Genes under Human Nature Kong Xianduo Wang Dengfe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作者简介】孔宪铎/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内容提要】人类行为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文化)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逐渐引起众多学科领域关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从行为的基因关联出发,系统研究了行为的遗传因素及其基因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该文系统总结了八种人类重要行为的基因基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从基因与人性的关系角度进行了讨论。

Human behavior has been seen as the result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eredity and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Behavior Genetic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heredity in general, and genes in specific, foundations of human behaviors in the way behavior and genes linkage, and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since then, and triggered the vast attention of different domains. In this paper, researches around eight significant behaviors and their genes linkage,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behavior genetics field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nature and nurture.【关键词】行为;行为遗传学;基因;人性behavior/behaviorgenetics/genes/human nature中图分类:B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6)01-0018-07 1 引言对基因与人性的研究,是多年来对基因研究的延伸[1],加上近来出现的对人性的观察和对儒家人性理论的热衷,于是就出现了一种试图把有关社会学理论与生命科学遗传有关部分结合起来的趋势[2~3]。

这种趋势最初就是想以基因表达的影响来分析人性的面面观。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研究基因对人类行为之影响开始,也就是要了解人类的行为遗传学(Behavior Genetics)。

最近Dean Hamer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即" Rethinking Behavior Genetic" (对行为遗传学的再思考)[4],回顾了近百多年来在行为遗传学的进展。

在研究行为遗传学上的第一个一百年,从1800s开始,就致力于分析人们各自在思想、感觉和行为上的差异,在什么程度上是受制于遗传的因子,在什么程度上是受制于环境的影响。

结果是,手法直截了当,答案明确磊落,人类的性格、气质、能力,以及精神失调等现象无一不受基因的影响[3~4]。

可是,第二个一百年,一开始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目前,研究人类行为遗传的目的,是希望了解某一基因对某一行为的影响,进而了解基因的哪些功能影响哪些人类的行为。

结果是数据正反不一,证据摇摆不定,颇有让人无所适从之感。

2 人类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当遗传学进入分子遗传学的时代后,一个很自然会被问到的问题就是,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功能差异是否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差异?寻求这项答案的学科叫“行为遗传学”。

其所研究的是人格特质和行为方式受遗传影响的程度。

这在众多的学科中是比较新的[5]。

但其根源则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之前。

一位英国生物学家Francis Galton(1822-1911),他比较了35对生下来就很像的双生子(Twins)和20对生下来就不像的双生子。

用时下的定义来说,前者是同卵双生子(identical twins),基因是100%的相同,因为是由同一个卵子受精之后分裂而成,故又称单接合体(monozygotic, MZ)。

后者则是异卵双生子(fraternal twins),只有50%的基因相同,因为是两个不同的卵子受精之后,生长在同一胎盘上,故又称双接合体(Dizygotic, DZ)[6~7]。

Galton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到的结论是,同卵双生子,从小到大,长的都是一样。

不但长相如此,而且他们的性格、才智、兴趣和职业都如出一辙[6]。

Galton的结论至今仍然正确。

Hamer和Copeland在他们的书中提出了许多一目了然、而且描述非常生动、有趣的例子[5]。

资料是源自一份著名的研究报告" Minnesota Study of Twins Reared Apart" [7~8]。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有双生子法(The Twin Method)和收养法(The Adoption Method)。

其设计要求分辨遗传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把两个生下来在遗传上就相似的人,分别在两个决然不同的环境中养育长大,他们的相似是遗传使然,而和环境无关。

相反的,把两个生下来在遗传上就不同的人,收养在同一家庭中养育成人,他们以后的相似是由于环境使然,而与遗传无关。

有一对同卵双生子Jim Lewis和Jim Springs,在出生之后就被分开养育生长在两个不同的环境(家庭)里,39年之后才首次相逢,见面时都是身高六尺,体重180磅,面貌相似的令生人难分难辨。

令人惊奇的是,他俩都是两次结婚,前妻的名字都叫Linda,现在妻子的名字都叫Betty,俩人各生一子,一个叫James Alan,一个叫James Allen。

他俩年青时都爱养狗,狗的名字都叫Dogs Toy。

现在都吸Salem牌香烟,也都饮Miller Lite啤酒。

这批研究人员[8] 在和上述俩人会面之后相信,同卵双生子虽然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其相似处与生长在一起没有差异。

这个案例让我们相信,基因不但决定人的面貌,也决定人的行为和人性。

在普通情况下,环境和遗传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譬如说,兄弟姊妹,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和叔伯/姑姨生的堂/表兄弟姊妹,由于生长的环境相近,又有血缘/遗传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似,既有遗传的成分,也有环境的成分。

实际上是,在天生本性的一部分中,就留有响应和容纳养成习性的余地。

3 对影响行为基因的探索目前在研究行为遗传上的主题是,探索和验证影响人类行为的个别基因。

首先,是寻找在DNA顺序上有没有和某一行为特性相关的差异。

在这方面进展并不顺利。

根据D. Hamer[4] 的分析,困难不是在技术上。

既然能够排列完整个人类基因DNA的顺序,又能够找到十多个遗传疾病的基因,这表示方法是有效的,症结是在观念上。

把人类最复杂的思想和情绪简化到受制于一个DNA分子直线顺序上有点太过天真。

他提醒大家,在研究行为遗传学上,都忽视了三个关键环节,那就是大脑、环境和基因网络的相互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目前由试验所带动的趋势是,不但是大脑,连环境因子都包括在人类行为的程序和过程之中。

譬如说,1994年在老鼠身上所找到的肥胖基因所制造的贺尔蒙叫Leptin。

Leptin是由肥胖细胞分泌到脑中,然后从脑细胞发号施令,让身体去消耗由过量食物所剩下并贮藏在身体中的脂肪[9]。

在减肥过程中,发号施令的中心是大脑,而影响发号施令的因子是文化/环境。

使美国在20年中将胖肥人数从25%增加到33%的原因不是肥胖基因变了,而是美国人生活的文化/环境变了。

Junk(快餐)食物多了,体力消耗少了等等。

当研究行为遗传的学者们把这些考虑列入他们对试验的设计时,曙光出现了。

最近的研究报告中,都包括了对大脑的活动、环境的变化和基因表达的变异[11~13]。

上述的例子指出,调节基因表达的外在因素,比基因顺序本身更能影响大脑的功能和人的行为。

依着这些考量去探索影响人类行为的基因,就会事半功倍了。

在行为遗传学上,有一个常被引用的基因,那就是Monoamine Oxidase A(MAOA)基因。

MAOA是一个分解Neurotransmitters Serotonin, Dopamine和norepinephrine的酶,变异的MAOA基因一向被认为会引起人的粗暴行为[11]。

可是,Caspi和同事们[12~13] 所研究的这个变异的MAOA基因,并没有引起这个为人所熟知的行为。

Caspi和同事们的分析认为,也许导致这个基因发挥功效的另一些因子缺失,这些因子是环境因子。

而使人有粗暴行为的环境因子,莫过于在童年时被人虐待。

以后的试验证明,凡是在童年受过虐待,而又具有这个变异基因的人,有86%会在26岁时作恶犯法。

4 影响人类行为(人性)的若干基因随着生物技术时代的来临,研究行为遗传学的学者也开始探索影响人类行为的各种基因。

人类的诸多恶习,如抽烟、饮酒、吸毒等,都和遗传有关,而且身高、体重、暴力、暴躁、侵略也都源自遗传。

凡是源自遗传的特征,都会涉及影响这些特征的基因。

于是,寻找影响人类行为的各种基因,蔚然成为风气。

在下面把近来已经找出,并已经经过验证的基因、已在染色体上定位的基因和正在寻找的基因,分别一一列出,并作简要的说明,希望读者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上,看到一个全新的面貌。

4. 1 人类肥胖基因(Human Obese Gene)从研究行为遗传学的角度来讲,人类肥胖基因是目前了解最全面的一个[14~15]。

肥胖是世袭的,世代相传,说明了是具有遗传的特性。

近期的试验显示,基因是构成肥胖的主要因素,有百分之七十的肥胖是继承下来的。

在93对生长在不同家庭的同卵双生子中,有70%的肥胖是由于遗传,而不是由环境所导致的。

也就是说,假使同卵双生子中有一个肥胖,另外一个有70%的几率也是肥胖的[16],虽然他们从未谋面。

即使收养他们的养父养母是素食主义者,他们仍然会长的与他们的亲生父母一样的肥胖。

经过几代的试验,确切的证明了有其胖父必有其胖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