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要求

合集下载

路基地段综合接地施工工艺及方法

路基地段综合接地施工工艺及方法

路基地段综合接地施工工艺及方法1.施工工艺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路基地段应区别不同地质条件的路段,原则上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埋设于路基基床内部。

在不影响路基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贯通地线和引接线的敷设工艺如下: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①路堤贯通地线埋深距基床底层顶面-30~40cm处。

②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T”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底以及电缆槽底引入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相连接(“C”形压接)。

分支引接线以接触网支柱为间隔设置(约50cm),每处留一根长度约为6m的分支引接线和一个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材质。

③为进一步提高路基地段接地性能,沿线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均作为接地极使用。

在制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应预埋满足综合接地要求的接地端子和连接线,与电缆槽内接地端子连接。

④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⑤贯通地线的主要埋设工序和工艺原则要求:路基填筑并压实至高于贯通地线埋设深度约60mm高程的同时,预留出60mm深、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先向“小槽”内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再次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才能进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机械压实作业。

2.施工方法①贯通综合接地电缆的敷设:贯通地线的敷设与路基工程同步进行,当路基填筑到贯通地线敷设的标高后,开挖出小电缆沟,然后敷缆、接续、分支接头、防护、测试、回填细砂并压实。

贯通地线敷设要求尽可能地直,禁止形成环状。

②贯通地线接续:贯通地线接续采用压接方式,用接线盒(箱)整体灌锡接续;用板锉将接续铜缆端头范围内的外包铅锉掉,露出铜芯,将铜芯分别放入与铜芯截面积相适合的铜质压接管内,用专用压接钳压。

③分支地线与贯通地线的连接:分支地线是室外设备与贯通地线之间的连接电缆。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工艺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工艺

23.隧道综合接地施工工艺1 工艺概况隧道综合接地系统是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的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该系统通过沿隧道两侧敷设的贯通地线将铁路沿线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接地、强弱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过电压接地、放静电接地、屏蔽接地装置与隧道内接地体等电位连接起来,使设备、设施的短路电流、杂散电流等安全地导入大地,起到防雷电、抗干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作用。

本工艺为综合接地各工序规范化、精细化操作总结,对接地极、接地钢筋、拱顶接地端子、洞室接地端子、下锚段接地端子、电缆槽接地端子等工序明确了过程控制和工后质检标准。

2 工艺特点(1) 明确了铁路隧道综合接地工程的施工项目。

(2) 总结了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和现场操作要点。

(3) 融合了各工序质量的检测方法,介绍了检测操作步骤和要点。

3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3.1 施工准备3.1.1 技术准备(1) 施工前,依据设计图纸将管段所有接地钢筋、接地端子的设计里程、安装部位、安装数量等设计参数分类汇总列表,并经总工审核无误后以技术交底形式下发至安装班组。

(2)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进度安排,做好接地钢筋、接地端子等材料储备。

(3) 施工前,对参与预埋件安装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学习预埋件分类汇总表列内容以及预埋件安装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3.1.2 材料准备(1) 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成分满足:Cr≥16%、Ni≥5%、Mo≥2%、C≤0.08%,如GBOOCr17Ni14Mo2,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图1 L型接地端子图2 直型接地端子(2) 接地钢筋采用φ16圆钢;加工成型的L型连接钢筋。

图3 HPB235φ16圆钢图4 加工成型的L型钢筋(3) 综合接地工程所需物资采购周期长,各分部根据工期安排,及时向物设部提报站前站后接口工程物资需求计划,提前做好接口工程物资采购工作。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注:铁四院2010年01月13日]一、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一、设计原则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

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4.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二、一般要求1.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SGBZ-0704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楼宇自动化控制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秤年份。

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1.2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

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

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2.1.4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

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孔不入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5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1.6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7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2.1.8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层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工程施工现场接地要求

工程施工现场接地要求

工程施工现场接地要求在工程施工现场中,接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因此,要求施工现场的接地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接地的目的1. 保护人身安全。

在现代建筑工地,接地系统就是为了保护人员不受电气危险伤害。

施工现场容易有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很多工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到这些设备,如果接地不够好,就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2. 保护设备设施安全。

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的将电气设备的外壳和其他金属部分接地,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设备因电气故障或雷击而受损。

3. 保护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接地系统可以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减小电气设备的漏电电流,有效地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接地要求1. 施工现场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设置接地系统。

施工现场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设置相应的接地系统,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2. 施工现场应进行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并验收合格。

施工现场应请专业的电气工程师进行接地系统的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接地系统的施工,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

3. 施工现场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要求应符合规定。

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施工现场的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4. 施工现场应设置接地电极,电极要求埋设深度和距离符合规定。

接地电极是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埋设深度和距离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5. 施工现场所有金属设备应进行接地。

在施工现场所有金属设备,如钢筋、钢管等,都应进行接地,避免因设备漏电引起的安全隐患。

6. 施工现场应定期检查接地系统。

为了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接地系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 施工现场应设置接地保护装置。

在接地系统设置过程中,应考虑到外界因素对接地系统的影响,如雷击等,应设置相应的接地保护装置,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性。

路基综合接地及四电施工工艺细则

路基综合接地及四电施工工艺细则

综合接地及四电接口施工工艺细则01号武广客运专线XXTJⅡ标路基综合接地及四电接口施工工艺细则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四局武广客运专线XXTJⅡ标经理部二○○七年五月路基综合接地及四电施工工艺细则一、工艺简介客运专线路基的接口内容:1)综合接地电缆;2)电力、通信、信号、电缆槽;3)电力、通信、信号、手孔、电缆井;4)电力、回流线、照明线、通信、信号的电缆过轨;5)接触网支柱;6)防灾安全监控设备;7)声屏障;8)积水井;9)盲沟;10)排水管;11)排水沟。

12)电缆槽内泄水孔。

各类接口设置简况如下:1、电力电缆从路基基底过轨:采用直径Φ150mm的镀锌钢管两端与电缆井相连。

2、接触网回流线过轨:设置于接触网支柱位置,钢管顶面距钢轨面997㎜,两端手孔相连,同时对通信信号电缆槽中的电缆采取防磁屏蔽措施。

3、通信信号电缆过轨:从钢管顶面距轨面997㎜处过轨,采用镀锌钢管直径100㎜,过轨钢管与路基两侧设置手孔相连。

4、所有过轨管道预埋时,管道内均应预放2根铁丝,以便后续工程施工。

5、综合接地贯通电缆设置:路基两侧各设一根,位于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A、B组填料中,埋深距轨面1.805M,间隔50M向电缆槽内引分支电缆。

6、车站内贯通地线的支线段,敷设于信号电缆槽中或者埋设于土壤中。

7、贯通地线的引接线采用与贯通地线同规格的单根引接,在边坡防护前,埋设于边坡防护层下并与电缆槽中的接地端子的引接线连接。

8、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也应按设计标准与电缆槽中接地端子连接。

9、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在每段轨道电路的中间点设一处。

10、距接触网带电体5m 范围内的轨旁设备、设施、站台上旅客可接触的建筑物、上跨客专线路的桥涵,应采取接地和等电位连接或其他防护措施。

至少每10Om 与贯通地线连接。

11、两侧路肩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电缆槽。

电力电缆槽设置于路堤两侧坡脚排水沟外侧,路堑地段设于两侧平台;通信、信号电缆槽设置于路肩两侧。

隧道综合接地及四电施工工艺细则

隧道综合接地及四电施工工艺细则

综合接地及四电接口施工工艺细则03号武广客运专线XXTJⅡ标隧道综合接地及四电接口施工工艺细则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四局武广客运专线XXTJⅡ标经理部二○○七年五月双线隧道四电接口工艺细则一、工艺简介本标段隧道为Ⅲ级~Ⅴ级围岩浅埋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开挖。

本工艺细则包括接地端子、纵向贯通地线、纵向接地钢筋、环向接地钢筋、接地网片、综合洞室的综合接地、四电过轨管道、预埋槽道加强钢筋和防闪络接地等的施工。

本工艺细则适用于防排结合型隧道四电接口施工,不适用于浏阳河隧道我经理部管段四电接口施工。

隧道内接口工程主要内容有:综合洞室、接触网预埋滑道、电缆过轨管路、综合接地环向和纵向钢筋、接地贯通电缆、接地端子、一衬锚杆增加钢筋接地极、二衬环向和纵向接地钢筋、外露金属部分接地、各类电缆槽、排水盲管、排水沟、积水井。

隧道内各类接口简况如下:1、隧道左右两侧的电力电缆槽中各设置一根贯通电缆。

2、利用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墙上部纵向贯通的1根Φ16㎜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此根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

3、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与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4、隧道内综合接地按设计文件中的不同围岩等级规定设置。

5、无仰拱的Ⅱ、III 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利用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接地极的面积和间距由一个台车长度来决定。

每个接地极需一根Φ14横向钢筋通过Φ16连接钢筋与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6、电缆槽内每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电缆槽线路侧侧墙外缘每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共三个接地端子。

7、有仰拱的Ⅱ III Ⅳ、Ⅴ级围岩隧道内综合接地,利用隧道系统锚杆和Φ16㎜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

以6m间距选择锚杆作为接地锚杆。

8、明洞段隧道内综合接地设置,利用明洞仰拱衬砌内侧钢筋作为接地极,接地极的面积和间距有一个台车长度来决定,每个接地极需一根Φ22环向钢筋通过Φ16连接钢筋与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9、Ⅳ、Ⅴ级围岩隧道内防闪络接地设置,在接触网基础附近二次衬砌内的纵向结构钢筋应与接触网基础焊接作为接地钢筋;接触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共选择9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

路基综合接地相关要求

路基综合接地相关要求

路基综合接地相关要求一、技术要求1、路基地段接地极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

2、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埋深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

分支引线设置在每个接触网支柱处,分支引接线应弧形下穿电缆槽、水沟等,无明显折角。

3、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20cm,沟中回填细粒土。

4、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

分支引线设置在每个接触网支柱处,分支引接线应弧形下穿电缆槽、水沟等,无明显折角。

5、路与桥、隧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桥、遂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L形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电缆槽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6、声屏障接地在百米段落的中部的某个立柱(靠近接触网支柱)基础内预制接地端子,并与锚栓柱焊接;声屏障接地端子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路基电缆槽接地端子连接。

二、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路基施工时同步完成贯通地线敷设工作,线路两侧均在设计指定位置埋设。

采用人工配合专用机具敷设,敷设后的线缆平直,无损伤。

敷设完成后立即对贯通地线接地电阻进行测试,每隔500米进行一次测试,必要时,增设接地极,确保贯通地线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贯通地线每间隔500m左右用同材质、同规格的铜线横向连接一次,每间隔50m用引接线引出至电缆槽内。

引接线露出300mm,在电缆槽道施工时,从电缆槽底部预留孔引入信号电缆槽内,与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排相连。

贯通地线的敷设在桥头引出路基面,与桥上贯通地线对接。

三、施工要求1、分支引接线的埋设①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底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

②每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及桥梁与路基、过渡段处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

桥梁工程下部结构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梁工程下部结构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梁工程下部结构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梳理工程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工艺和要求,制定施工方案。

2. 检查施工设备、工具、机械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 安排施工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员、施工人员等,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交底。

4. 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工作节点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5. 联系相关部门,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环境限制和安全要求。

6. 准备施工材料,包括钢筋、钢板、混凝土等,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施工要求。

7. 制定施工现场布置方案,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和施工操作的便利性。

二、开挖基坑1.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确定基坑的开挖尺寸及位置,标出基坑范围。

2. 清理基坑表面杂物,确保基坑底部平整清洁。

3.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坑支护,使用合适的支护结构和材料。

4. 进行基坑开挖,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5. 监测基坑开挖的变形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三、基础施工1. 准备基础施工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等,并进行质量检验。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标定基础的位置和尺寸。

3. 在基坑内铺设合适的垫层材料,确保基坑底部平整。

4. 进行基础浇筑,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5. 安装混凝土浇筑时的脚手架和防护设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6. 浇筑后的基础进行养护,包括保湿、防止日晒雨淋等措施。

四、桥墩施工1. 准备桥墩施工材料,包括钢筋、模板等,并进行质量检验。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标定桥墩的位置和尺寸。

3. 搭建桥墩施工脚手架和模板,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4. 进行桥墩的浇筑,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5. 在桥墩上安装桥梁的上部结构,包括横梁、支撑等。

6. 桥墩施工完成后,进行养护处理,包括保湿、防止日晒雨淋等。

五、桥梁上部结构施工1. 准备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材料,包括钢板、钢筋等,并进行质量检验。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施工工艺综合接地系统是将铁路沿线的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电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建筑物、道床、站台、桥梁、隧道、声屏障等需接地的装置通过贯通地线连成一体的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含分支引接线)、接地装置以及接地连接导线的构成.贯通地线及引接线采用截面积为铜当量35mm2的环保、耐腐蚀的专用地线。

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综合接地系统接入点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接地均就近接入贯通地线;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以及电力设施的接地装置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沿线长途通信电缆、电缆槽支架、漏泄电缆悬吊钢索等的接地均接入贯通地线。

1桥梁综合接地工艺流程1。

1 综合接地钢筋施工要求(见图2)桥梁综合接地钢筋设置在基础、墩身、梁体内,每个部位各有不同。

1.1。

1 钻孔桩接地钢筋。

每根钻孔桩接地钢筋采用桩身通长的结构钢筋代替,选取靠近承台纵、横接地钢筋的桩身通长结构钢筋,与承台接地钢筋用Φ16钢筋L型焊接。

1。

1.2 承台接地钢筋.承台底层钢筋网兼作接地连接用,钢筋网纵横钢筋与桩基接地钢筋处采用Φ16钢筋L型焊接。

1.1.3 扩大基础接地网。

扩大基础利用底层钢筋网或在基础底层铺设接地钢筋网作为接地体,网格间距1m×1m,钢筋直径为20mm,纵横钢筋采用Φ16钢筋L型焊接.1.1.4 墩身接地钢筋。

墩身在小里程方向距桥墩外轮廓线250mm、距桥中线1。

05m左右侧处设两根专用的Φ20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相应在墩顶设两个接地端子。

在地面下300mm处线路中线上小里程方向引出1个接地端子,供检测用.1。

1。

5 钻孔桩与承台接地钢筋联接。

桩基接地钢筋与承台底层兼做接地联接用的钢筋网采用Φ16钢筋L型焊接。

1。

1。

6 承台或扩大基础与墩身接地钢筋的联接。

承台或扩大基础接地钢筋网与墩身专用的Φ20钢筋L型焊接,并加焊Φ16钢筋L 型钢筋。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料管暗敷设要求:3.3.1.1暗敷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mm。

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2暗配管制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3暗配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3.2金属线槽地面暗敷设要求:3.3.2.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根据其尺寸不同,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

3.3.2.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3.2.3拉线盒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2.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

预埋金属线槽见图3.3.2.4所示。

有关地面金属线槽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图3.3.2.4预埋金属线槽示意图3.3.3格形楼板下暗敷设格形线槽和沟槽要求: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请见图3.3.3.1所示。

图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示意图3.3.3.2沟槽和格形线槽必须沟通。

3.3.3.3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盖板和信息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3.4桥架敷设要求:3.3.4.1桥架水平敷设时,吊(支)架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3.3.4.2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50mm。

3.3.4.3桥架及槽道水平度过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3.4.4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3.3.4.5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3.3.4.6吊(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平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无歪斜现象。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4
4.2.8.1施工准备
(1)放热焊接操作之前,在使用前需用喷灯或其他方法对焊模加热驱除潮气。加热点涵盖整个模具表面,重点为模具模腔,反应腔。首次加热时间十分钟。
(2)用钢丝刷或砂纸打磨干净被熔接位置。
(3)在正式用于接地铜母线施工之前,对参加人员进行了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模具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各种型式接头的熔接实验,对达到要求的操作人员方可允许参加正式施工。两人一组,并穿戴好护具(眼镜、手套)。
灰黄色、灰色
风化剧烈
岩芯多风化呈土状或砂状,原岩结构不清晰。
-9.05~-4.06
1.10~1.80
29b-2强风化粉砂岩层
灰黄色、浅灰色
风化剧烈
矿物成分以长石为主,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石,质软,岩体完整程度较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61.68~68.39
1.00~12.40
(4)在使用焊模前,应仔细检查其内面是否有焊渣或铜水凝固物,如发现应及时清理,以免在焊模开合面处密合不好,形成缝隙,导致熔焊时铜水外流。如发现开河面破损,应及时更换焊模。
4.2.8.2焊接物就位及模具安装
将导体端部擦拭干净,待焊接的导体需平稳放置,模具固定导体以后,选取与之配套的模具并将导体插入模穴中心,待焊接导体接头处应对准模具中心导留孔。小截面导体间无须留缝隙,大截面导体之间对接需留有约2mm的间隙,以便更好的熔接。固定后需要观察导体放置是否平稳,导体端部缝隙应位于模穴中心位置,且闭合模夹至锁定位置;模具是否有明显缝隙,防止反应过程中漏浆。(必要时可使用填缝胶)
4
4
综合接地装置由车站结构底板下的人工接地网组成。
4
(1)接地装置在穿越下翻梁等构筑物时与其底部距离不小于600mm,若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下有素混凝土及碎石垫层,则应在垫层下600mm。

综合接地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接地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接地工程贯通地线敷设及连接施工工艺标准目录一、概述 (3)二、依据标准 (3)三、总体原则 (3)四、技术要求 (4)五、贯通地线的材质 (8)六、贯通地线的连接工艺 (9)七、接地端子及接地母排 (9)八、路基地段贯通电缆埋设 (10)九、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18)附图:综合接地系统实施界面示意图 (21)一、概述铁路综合接地就是将铁路沿线的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电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建筑物、道床、站台、桥梁、隧道、声屏障等需要接地的装置通过贯通地线连成一体的接地系统。

同时该贯通地线也是牵引回流的一个主要回路,从原理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通过等电位连接构成铁路的一个等电位体。

本文主要通过京石客运专线综合接地工程讲述了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总体原则,还有涉及到路基、桥梁、隧道、无咋轨道、站台及有关地点接地敷设的技术要求和贯通地线的敷设、及连接工艺等。

二、依据标准(1)《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2)《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3)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4)《四点接口及综合接地系统施工指导手册》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三、总体原则(1)为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客运专线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方式。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2)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各专业需要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5)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6)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要求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要求

综合接地系统实施工艺1 总体要求1.1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和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对未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铁路,其金属结构和设备均应接地。

1.2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电气化铁路,距铁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3 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1.4 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1.5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1.6 建筑物垂直接地体应均匀布置,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接地体顶部埋深距地面不宜小于0.6m。

1.7 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和工程实施。

2 建筑物接地及等电位连接2。

1 建筑物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2。

2 建筑物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其基础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当基础采用础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2 接地体间及接地体与外引线间必须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应将建筑物四周的混凝土基础内的主钢筋焊接连通,构成闭合的基础接地网,其网格尺寸应不大于5m(信号楼要求不大于3m)。

网格交叉处、与外引线或预埋连接板间的连接应焊接.2.3 信号楼(或中间站行车室)应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外大于1m处,埋设环形人工接地体,并与建筑物四角及每隔5~10m的基础接地网钢筋焊接一次,接地电阻不应于大于1Ω。

2。

4 变、配电所(包括室外的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应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环形人工接地网。

其网孔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应满足发生单相接地时将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聊到允许值的要求。

综合接地实施方案

综合接地实施方案

(一)区间路基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针对路基施工情况,确定以下几种不同的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

1.基床表层不换填的石质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贯通地线埋设于电缆槽下,距离基床表层顶面以下 0.75m,距离轨道中心 3.9m 的位置。

先将电缆槽宽度范围内的基床表层范围内基岩挖除,再在贯通地线埋设的位置,开挖出比埋设深度深 0.04m,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先向“小槽”内回填 40mm 粒径不大于 5mm 且不含碎石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最后用粒径不大于 5mm 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将“小槽”填满,进行人工夯实。

3 横向连接线的埋设实施方案:在横向连接线埋设的位置,开挖出宽 0.2m,深度低于横向连接线埋设深度 0.1m 的凹槽,凹槽底部先浇筑 0.1m 厚 C25 混凝土,将横向连接线埋设到位后,将凹槽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填满。

2.只基床表层换填且已换填完成的石质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贯通地线埋设于电缆槽下,距离基床表层顶面以下 0.75m,距离轨道中心 3.9m 的位置。

采用机械切槽,将电缆槽宽度范围内的基床表层切除,在贯通地线埋设的位置,开挖出比埋设深度深 0.04m,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先向“小槽”内回填 40mm 粒径不大于 5mm 且不含碎石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最后用粒径不大于 5mm 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将“小槽”填满,进行人工夯实。

横向连接线的埋设实施方案:在横向连接线埋设的位置,采用机械切槽切出宽 0.2m,深度低于横向连接线埋设深度 0.1m 的凹槽,清除凹槽边缘松动的填料,凹槽底部先浇筑 0.1m 厚 C25 混凝土,将横向连接线埋设到位后,将凹槽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填满。

3.只基床表层换填且未换填完成的石质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设实施方案:贯通地线埋设于电缆槽下,距离基床表层顶面以下 0.75m,距离轨道中心 3.9m 的位置。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的检查1、在安装工程之前,必须对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1)设备间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室内墙壁已充分干燥。

设备间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的搬运,房门锁和钥匙齐全。

(2)设备间地面应平整光洁,预留暗管、地槽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3)电源已经接入设备间,应满足施工需要。

(4)设备间的通风管道应清扫干净,空气调节设备应安装完毕,性能良好。

(5)在铺设活动地板的设备间内,应对活动地板进行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符合安装要求,每平米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mm,地板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措施应符合要求。

2、交接间环境要求(1)根据设计规范和工程的要求,对建筑物的垂直通道的楼层及交接间应做好安排,并应检查其建筑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2)应留好交接间垂直通道电缆孔孔洞,并应检查水平通道管道或电缆桥架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二、双绞线传输通道施工1、金属管的敷设(1)金属管的要求金属管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不允许有锈蚀。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

(2)金属管的切割套丝在配管时,根据实际需要长度,对管子进行切割。

管子的切割可使用钢锯、管子切割刀或电动切管机,严禁用气割。

管子和管子连接,管子和接线盒、配线箱的连接,都需要在管子端部进行套丝。

套丝时,先将管子在管钳上固定压紧,然后在套丝,套完后应立即清扫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

(3)金属管的弯曲在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头,每根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金属管的弯曲一般都用弯管进行。

先将管子需要弯曲部位的前段放在弯管器内,焊缝放在弯曲方向背面或侧面,以防管子弯扁,然后用脚踩住管子,手板弯管器,便可得到所需要的弯度。

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绝缘套管,管口伸出部位应为25-30mm。

综合接地作业指导书

综合接地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编制范围 (1)二、编制目的 (1)三、编制依据 (1)四、工程概况 (1)五、施工准备 (2)5.1.技术准备 (2)5.2.外业准备 (2)5.3.施工机械设备 (2)六、综合接地材料规格及技术标准 (3)6.1.接地连接零件介绍 (3)6.1.1.接地端子 (3)6.1.2.连接件 (3)6.1.3.防护卡 (3)6.1.4.不锈钢连接线 (4)6.1.5.分支引接线 (5)6.2.通用接地材料连接工艺 (5)七、综合接地作业施工 (8)7.1.桥梁综合接地 (8)7.1.1.桥墩(台)综合接地系统(桩基础) (8)7.1.2.桥梁扩大基础 (11)7.1.3 预制双线箱梁梁体综合接地系统 (13)7.1.4预制单线箱梁梁体综合接地系统 (15)7.1.5预制单线T梁梁体综合接地系统 (15)7.1.6连续梁综合接地 (15)7.2. 隧道综合接地 (16)7.2.1.隧道接地极设置 (16)7.2.2.李家大山隧道综合接地施工要求: (16)7.3. 路基综合接 (20)7.3.1.工艺流程 (20)7.3.2. 技术要求 (21)7.3.3施工要点 (22)7.3.4.质量要求 (23)7.4 .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24)7.4.1.钢筋加工 (24)7.4.2.钢筋绑扎 (24)7.4.3.轨道电路绝缘及其测试 (25)7.4.4.无砟轨道综合接地卡控要点 (25)八、质量、安全及环保措施 (26)8.1.质量措施 (26)8.2.安全措施 (26)8.3.环保措施 (27)郑万三标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中铁十九局郑万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ZWZQ-3标段综合接地施工作业。

二、编制目的为使施工队伍和现场技术人员对综合接地施工的工艺流程及主控项目有一个全面地认识,使施工的安全质量全过程处在可控状态,特编制本施工作业指导书。

三、编制依据(1)《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2)《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3)《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17)8401);(4)高速铁路桥涵、路基、隧道、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综合布线是建筑物或办公场所内的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个合理规范的综合布线施工可以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的高效传输,进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就综合布线的施工规范和工艺进行详细讨论。

一、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施工前的规划与设计非常关键。

在规划与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网络需求分析:根据建筑物或办公场所的使用需求,确定网络带宽和接入点数,以及各个工作区的布线需求。

2. 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适的拓扑结构,包括主干线、水平布线和水平配线的位置和走向。

3. 材料选择:根据规划与设计结果,确定合适的综合布线材料,包括网络电缆、衔接模块、插座等。

4. 安全考虑:考虑网络的安全性和防火防雷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和设备。

二、预埋管道和接地系统在综合布线施工中,预埋管道和接地系统的设置十分重要。

1. 预埋管道:预埋管道的设置可以避免后期对墙体和地板的破坏,也便于后续维护和改造。

预埋管道的材质应坚固耐用,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

2.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的设置可以确保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同时保护人员安全。

接地系统应符合电气安装和综合布线标准,接地电阻应满足要求。

三、布线安装综合布线施工的核心是布线安装,包括主干线和水平布线的铺设和接口间的连接。

1. 主干线布线:主干线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部分,连接机房的设备和水平布线的接入点。

主干线应尽可能短,采用屏蔽电缆,并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铺设和连接。

2. 水平布线布设:水平布线是将主干线连接到各个工作区的过程。

水平布线应避免过长,使用无损线路,并按照规范规定的匹配长度安装衔接模块。

3. 接口连接: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和设备与水平布线之间的接口连接十分重要。

接口连接应使用合适的插座和插头,并进行正确的接线和测试。

四、标识和标准化管理为了方便维护和管理,综合布线施工应进行标识和标准化管理。

1. 线缆标识:每根线缆都应标明唯一的标识码,包括线缆型号、长度和用途等信息。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综合接地施工可是个很有趣的事儿呢!咱们就来唠唠它的工艺流程。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这就像是打仗前的粮草先行一样重要。

施工人员得先熟悉施工图纸,那图纸可是施工的宝典呀。

要是不把图纸看透,就像盲人摸象,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然后呢,得检查施工材料,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接地工程的好坏。

就像做菜,食材不新鲜,做出来的菜肯定不好吃。

接地材料得确保规格符合要求,像接地极的长度、直径之类的,还有接地母线的材质,这些都不能马虎。

而且呀,施工工具也得准备齐全,什么电焊机、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等,缺了哪个都可能让施工变得磕磕绊绊的。

二、接地极的安装。

这是综合接地施工的关键一步哦。

接地极要埋入地下一定的深度,就像大树扎根一样,扎得越深越稳。

一般要根据土壤的电阻率来确定具体的深度。

如果土壤电阻率高,可能就需要把接地极埋得更深一点。

在安装接地极的时候,得注意保持垂直,要是歪歪扭扭的,就像一个站不稳的小娃娃,接地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而且呀,相邻接地极之间的间距也要合适,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了可能会相互干扰,太远了又不能很好地形成接地网。

这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近了会有矛盾,太远了又没有那种团结的力量。

三、接地母线的敷设。

接地母线就像是把各个接地极连接起来的桥梁。

在敷设接地母线的时候,要确保母线与接地极连接牢固。

这就像小朋友们手拉手,如果牵得松松垮垮的,那可不行。

母线的敷设路径也很有讲究,要尽量避免弯曲过多,要是像个麻花一样扭来扭去的,电阻就会增大,影响接地效果。

而且呀,母线要远离那些可能对它造成损坏的地方,比如一些有腐蚀性的管道或者容易被破坏的区域。

这就像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宝贝一样,不能让它受到伤害。

四、接地系统的测试。

这个环节可不能少。

就像考试完了要检查答案一样。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来检测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电阻太大,那就说明接地系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说接地极埋得不够深、接地母线连接不牢固之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接地系统实施工艺1 总体要求1.1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和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对未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铁路,其金属结构和设备均应接地。

1.2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电气化铁路,距铁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3 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1.4 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1.5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1.6 建筑物垂直接地体应均匀布置,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接地体顶部埋深距地面不宜小于0.6m。

1.7 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和工程实施。

2 建筑物接地及等电位连接2.1 建筑物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2.2 建筑物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其基础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当基础采用础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2 接地体间及接地体与外引线间必须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应将建筑物四周的混凝土基础内的主钢筋焊接连通,构成闭合的基础接地网,其网格尺寸应不大于5m(信号楼要求不大于3m)。

网格交叉处、与外引线或预埋连接板间的连接应焊接。

2.3 信号楼(或中间站行车室)应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外大于1m处,埋设环形人工接地体,并与建筑物四角及每隔5~10m的基础接地网钢筋焊接一次,接地电阻不应于大于1Ω。

2.4 变、配电所(包括室外的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还应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环形人工接地网。

其网孔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应满足发生单相接地时将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聊到允许值的要求。

对于10KV及以下小型或附属变电所,当采用建筑物基础接地体且接地电阻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体。

2.5 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接地设独立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或变、配电所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当有困难时,可与接地网相连,但其他下连接点至建筑物内的电气、电子设备或变、配电所35V及以下设备与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地中长度不应小于15m。

第二、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在接地网上的连接点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的接地干线在接地网上的引接点的间距宜大于15m,有困难时应大于5m。

电力、电气化接地干线与通信、信号及其他信息系统接地干线在妆地网上引接点间距离宜大于5m。

2.6 在直接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或总等电位连接带),每层楼宜设置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各设备机房应设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2.7 共用接地装置应通过接地干线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或各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再通过接地支线与各设备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最后引至各设备及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子。

电力、电气化、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应分别设置各自专业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各种管道的等电位连接可设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也可直接与电力、电气化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2.8 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干线的材质宜采用钢材(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进、出线除外)或铜材,导体截面积应满足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1 与接地网连接的接地干线,可用铜排或热镀(渗)锌扁钢埋地敷设,铜排的截面积不小于50mm2,热镀(渗)锌扁钢的截面积不小于200 mm2。

厚度均不小于4 mm。

2 小型建筑物不设总等电位端子板,但应设总等电位连接带,楼层等电位端子板可直接与接地网连接。

采用铜芯电缆沿电缆井敷设,其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

3 楼层等电位端子板至机房局部等电位端子板的接地支线宜采用铜芯电缆或穿钢管铜芯绝缘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

2.9 应在建筑物地网四周及垂直接地体处设置相关标志。

3 贯通地线3.1 贯通线截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贯通地线内的铜导线应采用国家标准《电工圆铜线》(GB/T3953)规定的TR型软圆铜线制造,且电阻率不应大于0.017241Ω·mm2/m(20℃)。

2 贯通地线的外护套采用导电高分子材料时,其体积电阻率不应大于0.7Ω·cm。

3 贯通地线敷设时的环境温度不低于-10℃、弯曲半径不小于其直径的20倍。

3.2 两侧有贯通地线的区段,在适当地点应将两侧的贯通地线作横向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 桥梁地段应通过梁体内的横向结构钢筋将两侧贯通地线作横向连接。

2 隧道地段通过环向接地钢筋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3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原则上在每段轨道电路的中间点设一处;有条件时,横向连接线贯通地线同步埋设;条件不具备时,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步埋采用热镀(渗)锌钢管防护措施。

4 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

3.3 距铁路20m范围内铁路建筑的接地装置应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贯通地线可靠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 贯通地线在信号楼上、下行两端应分别与其环形接地体连接,每端高2根连接线,2根连接线的间隔为2~3m。

2 其他建筑物的地网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3.4 贯通地线在路肩、桥梁、隧道之外的地点埋设时应设立埋设标志,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 径路转向及分支处。

2 穿越障碍物(如大型管路、高压电缆等)时。

3 应与同径路电缆共同埋设标志。

4 直线径路和无分支时,贯通地线的埋高标志间距应与信号电缆的埋设标志间距相同。

4 桥梁接地4.1 桥墩接地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 桩基础桥梁,应利用每根桩中的一根通长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应利用承台中的结构钢筋将桩中的接地钢筋环接;应利用桥墩中的两根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使用,接地钢筋的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相连。

2 扩大基础桥梁,在基底底面高一层钢筋网作为水平接地极,在各层基础的四周设置垂直接地钢筋,垂直接地钢筋的间隔为层高的2倍;垂直接地钢筋在基顶顶面处用连接钢筋环接,并用墩身中的两根结构钢筋引至墩帽处的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水平和垂直接地钢筋的外缘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为50~70mm。

35.4.2 梁体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 无砟轨道桥梁和道砟厚度小于0.3m的有砟轨道桥梁,在梁体上表面适当位置处应设纵向和横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应贯通整片梁。

当梁体上表面的纵向结构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小于100mm时,应将纵向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使用,否则设专用纵向接地钢筋。

2 应利用梁体中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钢筋,并且横向接地钢筋应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

3 梁体上预留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应与纵向或横向接地钢筋连接。

5.4.3 桥梁地段的贯通地线应敷设在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5.4.4 桥梁栏杆、声屏障、轨旁电气装置等金属件及长度大于2m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应与贯通地线连接。

5.4.5 桥梁及其他混凝土建筑内设置的接地钢筋满足下列要求:1 只能使用混凝土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

2 结构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6mm或截面积不应小于200mm2。

除特别说明外,钢筋外缘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按桥梁有关设计规范设计。

3 连接要求:1)钢筋与钢筋的连接采用搭接焊工艺,焊缝长度为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5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16 mm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

2)其他连接采用压接或拴接工艺。

5.5 隧道接地5.5.1 隧道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 Ⅲ、Ⅳ、Ⅴ级围岩隧道,应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Ⅲ级围岩)和钢架(Ⅳ、Ⅴ级围岩)作为接地极。

2 Ⅱ级围岩隧道,应利用隧道底板的下层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

5.5.2 隧道二次衬砌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 二次衬砌中有钢筋网的隧道,应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2 二次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纵向结构钢筋约100m断开一次,环向结构钢筋在纵向结构钢筋约1/2处与纵向结构钢筋连接。

3 环向接地钢筋应与两根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5.5.3 在两侧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应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外缘距混凝土表面不大于30mm。

5.5.4 贯通地线敷设在电缆槽内时,应采取砂防护措施。

5.5.5 接地钢筋的连接应满足本暂行规定的第5.4.5条第3款。

5.6 路基接地5.6.1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 路肩设有电缆槽的铁路,应将贯通地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下、距基床底层顶面-300~-400mm处;石质路堑地段,将贯通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下约-200mm的沟中并回填细粒土。

2 路肩无电缆槽的铁路,贯通地线一般与信号电缆同沟敷设。

3 车站同贯通地线的支线段,可敷设于信号电缆槽中或者埋设于土壤中;若贯通地线敷设于信号电费槽中,则应采取砂防护措施。

5.6.2 贯通地线的引接线应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在同一位置按一根引接线设计。

5.6.3 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时,路基地段应将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与贯通地线连接。

5.7 无砟轨道及站台接地5.7.1 无砟轨道道床的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优先利用无砟轨道首床上层直径不小于16mm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其外缘距混凝土表面不大于100mm,接地钢筋不应形成闭合电气回路,并与结构钢筋绝缘,每100m分隔为一个标准段。

2 无砟轨道的纵向专用接地钢筋按100m左右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

5.7.2 钢筋混凝土站台上(包括混凝土的内部)纵向长度超过2m的所有金属构件应可靠接地,有条件时应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5.8 牵引供电系统接地5.8.1 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取以下措施,改善牵引回流的分配、降低钢轨电位、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1 选用有利于改善牵引回流分配、降低钢轨电位的供电制式。

2 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等自然接地体。

3 PW线或NF线与轨道的连接必须通过扼流变压器或空芯线圈中性点连接。

贯通地线与完全横向连接线连接点、PW线或NF线的引下线与扼流扼流变压器或空芯线圈中性点连接点宜在同一里程。

4 为平衡牵引回流、降低钢轨电位,根据需要也可间隔300~500mm将上、下行PW线或NF线并联。

5 牵引变电所应采用不少于两回独立的回流绝缘电缆(线)经空芯线圈中性点与专用走行轨相连接并将回流线引入牵引变电所。

回流电缆(线)的截面应满足另一回电缆(线)故障情况下的最大载流量需要。

5.8.2 牵引网中的防雷接地装置在贯通地线上的接入点与其他设备在贯通地线的接入点间距不应小于1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