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森效应

合集下载

约瑟夫效应的原理与应用

约瑟夫效应的原理与应用

约瑟夫效应的原理与应用简介约瑟夫效应(Josephus problem)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和游戏,也被称为约瑟夫斯问题。

问题描述如下:假设有n个人围成一圈,从某个人开始报数,报到m的人出列,接着从出列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报数,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为止。

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最后剩下的这个人在最初的位置。

约瑟夫问题的解法有很多,包括数学推导和编程算法等。

原理解析约瑟夫效应的原理可以用数学计算来解释。

假设有n个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报数,每报到m的人出列。

假设第一个出列的人的位置是k,我们可以推导出第二个出列的人的位置是(k+m-1)%n,第三个出列的人的位置是(k+m-1+m-1)%n,以此类推。

最后剩下的那个人的位置就是从1开始数的序号。

应用场景虽然约瑟夫问题看似只是个数学问题或游戏,但实际上它在很多实际场景中都有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编程算法约瑟夫问题可以用于编程算法的设计与困难的解决。

例如,给定一个数组,要求按照某种规则删除元素,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元素。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约瑟夫问题的解决思路来解决。

2.网络协议在一些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需要按照某种规则进行通信。

约瑟夫问题的解决思路可以用于设计节点间的通信协议,确保每个节点都能按照规则顺序接收到消息。

3.人员调度在一些团队或组织中,需要对人员进行轮换、调度或排班工作。

约瑟夫问题的解决思路可以用于确定轮换、调度或排班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

编程实现约瑟夫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是使用循环链表。

具体的算法如下:```python def josephus(n, m): # 创建循环链表 circle = [i for i in range(1, n+1)]idx = 0while len(circle) > 1:# 找到要删除的位置idx = (idx + m - 1) % len(circle)# 删除该位置上的元素del circle[idx]return circle[0]测试n = 10 m = 3 result = josephus(n, m) print(。

约瑟夫森效应实验报告

约瑟夫森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约瑟夫森效应的基本原理。

2. 观察并测量直流约瑟夫森效应的电压-电流关系。

3. 分析交流约瑟夫森效应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约瑟夫森效应是指两个超导体通过一个薄的绝缘层(称为约瑟夫森结)接触时,即使没有外部电压,也能产生超导电流的现象。

这一效应由英国物理学家布赖恩·约瑟夫森在1962年提出,并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瑟夫森效应分为直流约瑟夫森效应和交流约瑟夫森效应。

直流约瑟夫森效应描述了超导电流在没有电压作用下通过绝缘层的现象,而交流约瑟夫森效应则描述了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的超导电流的高频振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约瑟夫森结样品2. 电流源3. 电压表4. 高频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低温设备7.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将约瑟夫森结样品置于低温设备中,确保温度低于超导转变温度。

2. 使用电流源对约瑟夫森结施加直流电流,调节电流值。

3. 使用电压表测量结两端的电压,记录数据。

4. 重复步骤2和3,改变电流值,得到一系列电压-电流数据。

5. 在施加直流电压的情况下,使用高频信号发生器提供交流电压,调节电压值。

6. 使用示波器观察结两端的电压波形,记录数据。

7. 分析直流和交流约瑟夫森效应的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流约瑟夫森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温条件下,约瑟夫森结表现出直流超导电流的特性。

当电流低于临界电流时,结两端电压为零;当电流超过临界电流时,结两端出现一个有限的电压,称为约瑟夫森电压。

2.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施加直流电压的情况下,约瑟夫森结表现出交流超导电流的特性。

电压波形为高频振荡,其频率与施加的电压成正比。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并测量了直流和交流约瑟夫森效应的特性。

2.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约瑟夫森效应的基本原理。

3. 约瑟夫森效应在超导电子学、量子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对约瑟夫森效应的观察至关重要。

隧道(Josephson)效应及其应用

隧道(Josephson)效应及其应用

隧道(Josephson)效应及其应用Josephson 效应josephson 效应 即 隧道效应 。

隧道效应由微观粒子波动性所确定的量子效应。

又称势垒贯穿。

考虑粒子运动遇到一个高于粒子能量的势垒,按照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越过势垒的;按照量子力学可以解出除了在势垒处的反射外,还有透过势垒的波函数,这表明在势垒的另一边,粒子具有一定的概率,粒子贯穿势垒。

约瑟夫森效应属于遂穿效应,但有别于一般的隧道效应,它是库伯电子对通过由超导体间通过若连接形成约瑟夫森结的超流效应。

历史沿革1957年,江崎玲於奈在改良高频晶体管2T7的过程中发现,当增加PN 结两端的电压时,电流反而减少,他将这种现象解释为隧道效应。

1960年,美裔挪威籍科学家加埃沃通过实验证明了在超导体隧道结中存在单电子隧道效应。

1962年,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研究生约瑟夫森预言,当两个超导体之间设置一个绝缘薄层构成SIS 时,电子可以穿过绝缘体从一个超导体到达另一个超导体。

这一预言不久就为P.W.安德森和J.M.罗厄耳的实验观测所证实——电子对通过两块超导金属间的薄绝缘层(厚度约为10埃)时发生了隧道效应,于是称之为“约瑟夫森效应”。

隧道效应(势垒贯穿)设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沿x 轴正方向运动,其势能为:这种势能分布称为一维势垒。

粒子在 x < 0 区域里,若其能量小于势垒高度,经典物理来看是不能越过势垒 达到 x > a 的区域。

在量子力学中,情况则不一样。

为讨论方便,我们把整个空间分成三个区域:在各个区域的波函数分别表示为Ψ1 Ψ2 Ψ3 。

=)(x U ,0,0U ax x ><和0ax ≤≤00U VOa IIIxIII)(),0(),0(a x a x x ≥I∏≤≤∏≤I ),()(212122x E dxx d m ϕϕ=- 0≤x三个区间的薛定谔方程简化为:方程的通解为:三式的右边第一项表示沿x 方向传播的平面波,第二项为沿x 负方向传播的平面波。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隧道现象和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隧道现象和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隧道现象和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美国纽约州约克城高地(YorktownHeights)IBM瓦森研究中心的江崎玲於奈(Leo Esaki,1925—),美国纽约州斯琴奈克塔迪(Schenectady)通用电器公司的贾埃沃(IvarGiaever,1929—),以表彰他们分别在有关半导体和超导体中的隧道现象的实验发现;另一半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的约瑟夫森(BrianJosephson,1940—),以表彰他对穿过隧道壁垒的超导电流所作的理论预言,特别是关于普遍称为约瑟夫森效应的那些现象。

江崎玲於奈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日本大阪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里,1938年,江崎进入同志社中学,三年后父亲去世。

江崎自幼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喜欢阅读科学家传记故事,立志要作像爱迪生和马可尼那样的发明家,小时自己动手制作电动火车和汽车模型。

1940年,他以优异成绩越级进入京都第三高等学校。

1944年初提前毕业。

同年10月,江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实验物理。

在大学期间,为维持生计勤工俭学,做晚间家庭教师。

他认真学习了数学和物理课程,并自学物理学专著。

1947年,江崎获硕士学位,有机会进入神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真空管热电子发射现象。

他由此接触到固体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和真空管材料技术。

由于这项研究与强外电场作用下的冷金属表面电子发射现象有关,他对固体中的隧道效应发生了兴趣。

1950年,他转入对半导体材料和晶体管的研究。

这时,晶体管刚刚发明。

1956年江崎辞去神户公司的工作转入索尼公司。

在索尼公司领导了一个小组对半导体二极管内电场发射机理进行研究。

这项研究主要考查窄宽度p-n结的导电机制。

p-n结中内电场分布取决于杂质的分布。

当时许多研究者都把提取含杂质少的高纯半导体材料当作目标,而江崎选择了相反的路线,他尝试制备高掺杂的锗p-n结器件。

1957年初江崎首先获得了掺有高浓度杂质的锗精制单晶体做成了薄p-n结。

约瑟夫森效应的原理与应用

约瑟夫森效应的原理与应用

约瑟夫森效应的原理与应用1. 约瑟夫森效应是什么?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上去像外星科技的东西——约瑟夫森效应。

别担心,不是要给你们上物理课,而是想把这玩意儿讲得简单易懂。

简单来说,约瑟夫森效应是指在超导体之间有一层绝缘材料的时候,电流可以“穿越”这层绝缘,形成一种神奇的量子现象。

这就像是你走进一扇门,门本来是锁着的,但一瞬间,它就为你打开了。

这种现象是由物理学家约瑟夫森(Brian D. Josephson)在1962年发现的,真是个大才子!这个效应的核心是量子隧穿,听上去很高大上吧?实际上,它就是微观世界的魔法。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粒子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跳过”本来应该阻挡它们的障碍。

这就像你在冬天躲避寒风时,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个暖和的咖啡店,于是你毫不犹豫地“穿越”了那道风。

这样一来,电流就能在超导体之间无障碍地流动,真是太酷了!2. 约瑟夫森效应的原理2.1 超导体的秘密那么,约瑟夫森效应为什么会发生呢?首先得提到超导体。

超导体是一种在低温下电阻为零的材料,听上去是不是像是《星际迷航》里的科技?它们在特定条件下会展现出超能力——可以让电流流动而没有能量损耗。

就好比是你的老旧电脑,不管怎么开机,就是卡!而一旦你换成了最新款的,那可真是飞快,秒开各种应用。

2.2 量子隧穿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量子隧穿。

简单来说,量子隧穿就像是在墙壁上打了个洞,你可以轻松穿过它。

这种现象在微观世界里随处可见,比如电子、原子等等,简直是微观世界的“无敌穿越者”。

当两个超导体之间夹着绝缘材料时,电子就可以通过“隧道”自由流动,形成电流。

这就像是你和朋友之间有一座大山,你们却能通过心理的默契瞬间“跨越”,真是神奇又浪漫。

3. 约瑟夫森效应的应用3.1 实际应用说到这儿,可能有小伙伴会问,约瑟夫森效应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它的应用可多了去了!首先,约瑟夫森接头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用于量子计算机和超导量子干涉仪中。

约瑟夫逊效应名词解释

约瑟夫逊效应名词解释

约瑟夫逊效应名词解释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约瑟夫逊效应。

你说这约瑟夫逊效应啊,就像是电子世界里的一场奇妙魔术!
想象一下,有那么两条超导体,它们就像两个亲密无间的好伙伴,挨得特别近。

然后呢,在它们之间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事情。

这就好比两个好朋友之间有着独特的默契和互动。

约瑟夫逊效应说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这两条超导体之间穿梭,就好像它们找到了一条秘密通道一样。

这通道啊,可神奇了,能让电流轻松地溜过去,而且还特别有规律,就跟设定好的程序似的。

咱平常生活中的很多电子设备,可都离不开这约瑟夫逊效应呢!它就像是一个幕后英雄,默默地为我们的科技发展贡献着力量。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它,那些超级酷炫的电子产品还能那么厉害吗?
比如说电脑吧,要是没有对约瑟夫逊效应的深入研究和利用,电脑的速度能有现在这么快吗?说不定我们还在慢吞吞地等着它处理一个小任务呢!还有那些高端的科学仪器,不也是靠着它才能更精确地进行测量和研究嘛。

再看看现在的通信技术,那飞速的信息传递,这里面肯定也有约瑟夫逊效应的功劳呀!它就像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加速带,让一切都变得那么顺畅。

你说这约瑟夫逊效应是不是特别了不起?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默默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那些发现和研究它的科学家们,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便捷高效。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约瑟夫逊效应,它虽然听起来很专业很神秘,但实际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它就像一个隐藏在电子世界里的宝藏,等待着我们不断去挖掘和利用。

怎么样,是不是对它刮目相看啦?。

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

ei 及
直流无外场(A=0)
根据G-L方程
2
ns
ns表示局域密度
i e * (e* ) 2 2 * * js ( ) A * * 2m m c e* ns e * ns e * e* s ( A) ( A) s * * c m c m
j0 LD

0
0
)
sin( 2 1 )
其中,总磁通量为 B0 (d 2 )D ,磁通量子为 0 这时通过隧道结的超电流的最大值可以表示为:


c
e
I max I 0
sin(

0
)
, I 0 j0 LD
0
直流有外场(包括电场E和磁场B)
2e Az ( x)( d 2 ) c
(x) (0)
D 2
2e B0 ( d 2 ) x c
2e js j0 sin (x) j0 sin (0) B0 (d 2 ) x c
I s L dxjs ( x)
D 2
Ax 0, Ay 0, Az Az ( x)和By ( x)
则相位随x变化为: (x) (0)
(0) 2e c
d 2 d 2
Az B0 x
A ( x)dz
z
2e Az ( x)(d 2 ),其中(0) 2 1 c
(3)约瑟夫森效应的应用
(1)交流情况的推导 (2)交流情况的验证
加频率为ω的微波
2eV0 n(n 0,1,2)
1.设定n,ω,可测V0 2.设定V0和ω,可测 超导量子干涉仪

约瑟夫森效应_实验报告

约瑟夫森效应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约瑟夫森效应的基本原理。

2. 观察并测量约瑟夫森效应现象。

3. 分析约瑟夫森效应的电流-电压关系。

二、实验原理约瑟夫森效应是指当两个超导体之间被一个极薄的绝缘层隔开时,在超导状态下,电流可以无损耗地通过这个绝缘层。

这一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布赖恩·约瑟夫森在1962年提出的。

约瑟夫森效应是宏观量子效应的一种体现,其基本原理可以由以下方程式描述:\[ I = \frac{2e}{h} \frac{V}{2\pi} \]其中,\( I \) 是流过约瑟夫森结的电流,\( e \) 是电子电荷,\( h \) 是普朗克常数,\( V \) 是约瑟夫森结两端的电压差。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约瑟夫森结2. 电流计3. 电压源4. 数字示波器5. 低温设备6. 超导材料7. 绝缘层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搭建低温环境,确保约瑟夫森结处于超导状态。

2. 使用电压源对约瑟夫森结施加直流电压,调整电压大小,观察电流计的读数。

3. 利用数字示波器记录不同电压下的电流波形。

4. 改变电压源,重复步骤2和3,得到一系列的电流-电压数据。

5. 分析数据,绘制电流-电压曲线,并拟合出约瑟夫森效应的电流-电压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中观察到,当电压低于某一临界值时,电流几乎为零;当电压超过临界值时,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线性增加。

2.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流-电压曲线,并与理论公式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吻合较好。

3. 通过拟合电流-电压曲线,得到了约瑟夫森效应的临界电流值和比例常数。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约瑟夫森效应的存在,并观察到了其电流-电压关系。

2.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进一步证实了约瑟夫森效应的宏观量子特性。

3. 约瑟夫森效应在量子技术、超导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低温设备的稳定性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
目 录 Contents
1
约瑟夫森预言 库伯电子对
2
3
约瑟夫森效应
1 约瑟夫森
约瑟夫森,英文:Josephson effect。1962年由B.D约瑟 夫森首先在理论上预言,对于超导体-绝缘层-超导体相互 接触的结构,只要绝缘层足够薄,超导体内的电子对就有 肯能穿透绝缘层势垒,导致如下效应: 1. 在零电压下,有直流超流产生,这一电流对磁场非常敏感, 磁场加大,电流将迅速减小。 2. 在恒定电压下,既有直流超导电流产生,也有交流超流, 其频率为2eV/h。 3. 如果在直流电压上再叠加一交流电压,其频率为v,则会 出现一零斜率的电阻区,在这个区域内电流有傅里叶成分, 电压V与v的关系为2eV/h=nv(其中n为整数)
上面所述的NIS结和SIS结,其隧道电流都是正常电子穿越势垒。 正常电子导电,通过绝缘介质层的隧道电流是有电阻的。这种情况的绝缘 介质厚约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 如果SIS隧道结的绝缘层厚度只有1nm左右,那么理论和实验都证实了将会 出现一种新的隧道现象,即库珀电子对的隧道效应,电子对穿过位垒后仍保 持着配对状态。 当绝缘层太厚时,隧道效应不明显,太薄时,两块超导体实际上连成一块, 这两种情形都不会发生约瑟夫森效应。绝缘层不太厚也不太薄时成为弱连接 超导体。两块超导体夹一层薄绝缘材料的组合称S-I-S超导隧道结或约瑟夫森 结。
自由电子经由间接的吸引力结合成库珀电子 对,库珀电子对互相也随着晶格振动产生的 正负电荷区间依序移动,彼此不在碰撞,也 就没有电阻的产生。
BCS理论可以得到磁通量子化的结论,即磁通 量子的电荷有效单位是2e而不是e。 由于BCS基态涉及的是库珀电子对,所以磁通 量子化中的电子对电荷2e是BCS理论的一个推论 。

低温物理实验:约瑟夫森效应

低温物理实验:约瑟夫森效应

低温物理实验: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是指在低温条件下,电导率随温度下降而增加的现象。

这种效应
在超导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超导体正是在极低温下表现出零电阻和100%电导率的材料。

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
约瑟夫森效应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约瑟夫·约瑟夫森(J. J. Thomson)在19世
纪末观察到的。

他发现一些金属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会表现出异常的电导率行为,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约瑟夫森效应。

实验设备和步骤
为了观测约瑟夫森效应,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步骤来进行:
1.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个超导体样品和一个测量电导率的装置。

2.降温:将超导体样品放置在低温环境中,确保其温度接近绝对零度。

3.测量电导率: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方法,来计算超导体的电导率。

4.记录数据: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数值,绘制成图表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约瑟夫森效应在超导体样品中的表现。

约瑟夫森效应的应用
约瑟夫森效应在超导体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磁悬浮、MRI技术等方面
都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约瑟夫森效应对于理解超导体的特性和开发相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通过对约瑟夫森效应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超导体在低温条件下
的特性,为超导体应用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约瑟夫森效应有更清晰的认识。

以上就是关于低温物理实验中的约瑟夫森效应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九章 约瑟夫森效应_472501025

第九章 约瑟夫森效应_472501025

V-结两端的电压
d 1 2 l -外磁场在势垒区附近的有效穿透深度
1,2
-势垒两侧超导体的伦敦穿透深度
l c
-势垒层厚度 -结中电磁波速度
1/ 2
1 c c 4Cd
1/ 2
l c d r
C为单位面积结电容, r 为相对介电常数, C r / 4l
J为Josephson穿透深度:
c 2 1/ 2 J ( ) 8edJ c
二、实验证实 1.半年后: P.W. Anderson and J. M. Rowell, Phys. Rev. Lett. 10, 230 (1963) 隧道结 表明:V=0时存在超导电流? 是否是漏电流 并观察到Ic受外加磁场影响 (采用磁屏蔽技术使地磁场的影响减少到6×10-3 Gauss) 实验温度为1.5 K Ic=0.65 mA,电流超过Ic,则结两端电压不为 零,呈现单电子隧道的I~V特性。
2k 2 / t
1 2 sin( 2 1 )
1 2 sin( 2 1 )
(9) (10) (11) (12)
1 k 2 1 / t cos(2 1 ) 1
2 / t
2 k
1 cos( 2 1 ) 2
/ t 2eV /
(18)

2ev0 2e V0 t sin( ' t ) 0 '

2ev0 j s j c sin[t sin( ' t ) 0 ] '

(19)
2e V0
利用 sin( z sin )
1 i 1 1 k 2 t 2 i 2 2 k 1 t

第九章 约瑟夫森效应_472501025

第九章 约瑟夫森效应_472501025

3.当结两端的直流电压Vo0时,仍存在超导电子对隧道电流, 但是一交变的超导电流,其频率f与Vo成正比,且 f 2eVo / h 外加一个频率为f1 的射频电磁场,会对结内的超流起频率 调制作用,从而产生直流超流分量,在直流 I~V特性曲线上会 出现一系列直立的台阶,该电流台阶所对应的电压值满足关系 式 2eV / h nf1 (n为整数) 归纳为如下Josephson方程组:

m

J m ( z ) sin( m )
V V0 0 cos ' t

j s (t ) j c

m
2ev0 Jm ( ) sin[( m ' )t 0 ] '
(20)
J m 为m阶第一类Bessel函数 令m=-n, 并利用 J n ( x) (1) n J n ( x)


j s (t ) j c
n

2ev0 ( 1) J n ( ) sin[( n ' )t 0 ] '
n
(21)
当 n ' 0 时,即
V0 n ' / 2e 时
J s j s (t ) 0
(14) (15)
令 = 2 1

j jc sin
即Josephson第一方程 -电流-位相方程
设左右S.C相同,则 1 2 由(11), (12) ( 2 1 ) 1 2
t
(16)
式中 1 2 qV 2eV
/ t 2eV /
② V 0 先看 V=V0 const
2e V0 t 0 2e j s j c sin( V0 t 0 )

超导电子学中的约瑟夫森结特性研究实验

超导电子学中的约瑟夫森结特性研究实验

超导电子学中的约瑟夫森结特性研究实验引言:超导电子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超导材料中电子输运和相干性的特性。

超导材料通常在低温下表现出电阻为零的性质,这对于电子学应用来说具有重要的潜力。

约瑟夫森结(Josephson junction)是超导器件中的关键部分,其特性研究对于超导电子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约瑟夫森结特性研究实验的过程和应用。

第一部分:约瑟夫森结的定律和原理约瑟夫森结是由两层超导体夹着一薄绝缘层形成的结构。

它是一种量子器件,依靠量子力学中的隧穿效应实现能量传输。

约瑟夫森结的特性研究基于两个重要的定律:约瑟夫森效应和量子干涉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描述了两个超导体之间的电子对在绝缘层内波函数的干涉现象。

当两个超导体的相位差为0时,电子对可以无阻力地通过约瑟夫森结,形成一个连续的电流。

而当相位差为π时,电子对的波函数发生相位反转,导致电流被完全阻断。

这种发生在约瑟夫森结中的量子干涉现象使得约瑟夫森结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

第二部分:实验准备和过程实验中需要准备约瑟夫森结,以及用于测量其特性的设备。

首先,我们需要制备两层超导体和绝缘层。

超导体可以通过制备超导性材料,在低温下进行制备和处理来实现。

绝缘层通常使用氧化铝等材料,并采用分子束外延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技术制备。

制备完约瑟夫森结后,我们将其连接到电路中,并测量其输运特性。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压-电流(V-I)曲线和基于微波信号的量子干涉实验来研究约瑟夫森结的特性。

在V-I曲线实验中,我们通过在约瑟夫森结上施加不同的电压来测量其输出电流。

我们可以观察到V-I曲线中的关键特性,比如零电压电流和临界电流。

零电压电流代表着约瑟夫森结中的超导电流,而临界电流表示约瑟夫森结进入正常态的临界状态。

在量子干涉实验中,我们引入微波信号来探测约瑟夫森结的相位差变化。

通过改变微波信号频率或是约瑟夫森结的偏置电流,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效应的变化。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格林函数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格林函数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格林函数
亲爱的朋友,您听说过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格林函数吗?这名字听起
来是不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好像你走进一个满是神秘符号和复
杂线条的迷宫。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简单来说,就像是两个世界之间的神奇通道。

想象一下,有两个相邻的神奇岛屿,它们之间有一条特殊的桥梁,电
流可以通过这座桥梁在两个岛屿之间自由穿梭,这就是交流约瑟夫森
效应。

那格林函数又是什么呢?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帮助我们
打开理解这个神奇通道的大门。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格林函数在物理学中可有着大用处呢!比如说在
超导领域,它就像是一位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没有它,很多超导现
象我们可能都没法解释清楚。

你可能会想,这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啥关系呢?其实关系还不小呢!就像我们用的很多高科技设备,比如超级快的计算机,还有精准的测
量仪器,背后都有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格林函数的功劳。

它的计算和应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这就好比你要爬上一座很
高很高的山峰,一路上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要理解它,你得有扎实的物理知识,就像战士要有锋利的宝剑一样。

还得有耐心和细心,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要不然就会迷路。

而且,研究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格林函数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很多科学家们齐心协力,就像一群蚂蚁一起搬一块巨大的食物。

总之,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格林函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神奇而重要的
概念。

虽然它很复杂,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理解,说不定就能打开一
扇通往新科技的大门。

难道您不想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领域吗?。

超导现象的基本特征

超导现象的基本特征

超导体(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称为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

在实验中,若导体电阻的测量值低于10-25Ω,可以认为电阻为零。

超导体不仅具有零电阻的特性,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完全抗磁性。

基本特性超导体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完全电导性、完全抗磁性、通量量子化。

完全导电性完全导电性又称零电阻效应,指温度降低至某一温度以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完全导电性适用于直流电,超导体在处于交变电流或交变磁场的情况下,会出现交流损耗,且频率越高,损耗越大。

交流损耗是超导体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宏观上,交流损耗由超导材料内部产生的感应电场与感生电流密度不同引起;在微观上,交流损耗由量子化磁通线粘滞运动引起。

交流损耗是表征超导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交流损耗能够降低,则可以降低超导装置的制冷费用,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完全抗磁性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抗磁性”指在磁场强度低于临界值的情况下,磁力线无法穿过超导体,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的现象,“完全”指降低温度达到超导态、施加磁场两项操作的顺序可以颠倒。

完全抗磁性的原因是,超导体表面能够产生一个无损耗的抗磁超导电流,这一电流产生的磁场,抵消了超导体内部的磁场。

超导体电阻为零的特性为人们所熟知,但超导体并不等同于理想导体。

从电磁理论出发,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若先将理想导体冷却至低温,再置于磁场中,理想导体内部磁场为零;但若先将理想导体置于磁场中,再冷却至低温,理想导体内部磁场不为零。

对于超导体而言,降低温度达到超导态、施加磁场这两种操作,无论其顺序如何,超导体超导体内部磁场始终为零,这是完全抗磁性的核心,也是超导体区别于理想导体的关键。

[4]通量量子化通量量子化又称约瑟夫森效应,指当两层超导体之间的绝缘层薄至原子尺寸时,电子对可以穿过绝缘层产生隧道电流的现象,即在超导体(superconductor)—绝缘体(insulator)—超导体(superconductor)结构可以产生超导电流。

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

1
应简介
2
森效应与交流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
1962年约瑟夫森曾经预言,当库珀电子对从一个超导体穿过一层极薄的绝缘体到另一个超导体时,将会有如下现象发生:
(1)超导电流穿过绝缘体时不会有电压降,产生这一现象时所能流过的最大电流称为临界电流; (2)在限定的电压范围内,除了有正常的传导电流外,还有交流超导电流存在并使绝缘层两端产生电压降,AC电流的频率f 与绝缘层两端的电压U
正比。

其中,e 为电子电荷;h 为普朗克常量。

以上预言很快为以后的实验所证实。

(1)称为直流约瑟夫森效应;(2)称为交流约瑟夫森效应。

其中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成为建立现代量子电压自然基准的基础。

当直流电流通过超导隧道结时,只要电流值低于某一临界电流Ic,则与一块超导体相似,结上不存在任何电压,即流过结的是超导电流。

但一旦超过临界电流值,结上即出现一个有限的电压,结的性状过渡到正常电子的隧道特性。

这种超导隧道结能够承载直流超导电流的现象,称为直流约瑟夫森效应。

如果在超导结的结区两端加上一直流电压V(当然,这时电流大于临界电流),在结区就出现高频的超导正弦波电流,其频率与所施加的直流电压成正比,有如下关系式
hω /2π = 2e/V 或 ν = (2e/h)V
比例常数2e/h=483.6×106Hz/μV。

这时,结区以同样的频率(若所加电压是几微伏,则在微波区域;若为几毫伏,则在远红外波段)向外辐射电磁波。

超导隧道结这种能在直流电压作用下,产生超导交流电流,从而能辐射电磁波
的特性,称为交流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结的原理和应用

约瑟夫森结的原理和应用

约瑟夫森结的原理和应用1. 约瑟夫森结的原理约瑟夫森结(Josephson junction)是一种在超导体中产生和探测微小电流的装置。

它是由两个超导体之间插入一层非超导体材料而形成的。

当约瑟夫森结被置于超导电路中时,它可以表现出一些非常有趣和重要的物理现象。

约瑟夫森结的原理可以通过基本的超导电子理论解释。

超导电子在超导体中组成了配对的库珀对,这些电子对可以通过库伯对隧穿到另一边。

当约瑟夫森结中施加电压时,这些电子可以通过约瑟夫森结的非超导层隧穿,并在超导电路中形成一个电流环。

2. 约瑟夫森结的应用约瑟夫森结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约瑟夫森结的一些主要应用:2.1 量子比特约瑟夫森结可以用作量子比特的基础。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中的基本单位,类似于经典计算机中的比特。

通过控制约瑟夫森结的电流量和相位,可以实现量子比特的操作和控制,从而实现量子计算。

2.2 交流电压标准约瑟夫森结可以用作交流电压标准。

由于约瑟夫森结对电压的依赖关系很好地满足了量子效应的精确性要求,因此可以将其作为电压的参考标准。

这使得约瑟夫森结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超导量子干涉仪约瑟夫森结也可以被用作超导量子干涉仪的关键元件。

超导量子干涉仪是一种利用超导电子的量子干涉效应来测量微小物理量的装置。

通过控制约瑟夫森结的相位,可以改变干涉图样,从而实现高精度的物理量测量。

2.4 单光子检测器约瑟夫森结还被广泛应用于单光子检测器中。

单光子检测器是一种用于探测光子的装置,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高时间分辨率。

约瑟夫森结的超导性和量子隧穿效应使其成为实现单光子检测器的理想选择。

2.5 量子隧穿器件除了以上应用外,约瑟夫森结还可以应用于量子逻辑门和量子隧穿器件的制备。

量子逻辑门是实现量子计算中的逻辑操作的元件,而量子隧穿器件是利用量子隧穿效应来控制和操纵量子态的装置。

约瑟夫森结在这些应用中具有重要的角色。

3. 总结约瑟夫森结作为一种特殊的超导电子装置,在量子计算、交流电压标准、量子干涉仪、单光子检测器以及量子隧穿器件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瑟夫森效应(超导隧道效应)196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生约瑟夫森从理论上预言:当两块超导体(S)之间用很薄的氧化物绝缘层(I)隔开,形成S-I-S结构,将出现量子隧道效应.这种结构称为隧道结,即使在结的两端电压为0时,也可以存在超导电流.这种超导隧道效应现在称为约瑟夫森效应.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C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

卡茂林由于他的这一发现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震动。

在他之后,人们开始把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之为“超导体”。

超导体的直流电阻率在一定的低温下突然消失,被称作零电阻效应。

导体没有了电阻,电流流经超导体时就不发生热损耗,电流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形成强大的电流,从而产生超强磁场。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兴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

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后来人们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浅平的锡盘中,放入一个体积很小但磁性很强的永久磁体,然后把温度降低,使锡盘出现超导性,这时可以看到,小磁铁竟然离开锡盘表面,慢慢地飘起,悬浮不动。

迈斯纳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用来判别物质是否具有超性。

超导材料和超导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导现象中的迈斯纳效应使人们可以到用此原理制造超导列车和超导船,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将在悬浮无磨擦状态下运行,这将大大提高它们的速度和安静性,并有效减少机械磨损。

利用超导悬浮可制造无磨损轴承,将轴承转速提高到每分钟10万转以上。

超导列车已于70年代成功地进行了载人可行性试验,1987年开始,日本国开始试运行,但经常出现失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高速行驶产生的颠簸造成的。

超导船已于1992年1月27日下水试航,目前尚未进入实用化阶段。

利用超导材料制造交通工具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它势必会引发交通工具革命的一次浪潮。

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可以用来输电和制造大型磁体。

超高压输电会有很大的损耗,而利用超导体则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但由于临界温度较高的超导体还未进入实用阶段,从而限制了超导输电的采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超导材料的不断涌现,超导输电的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现有的高温超导体还处于必须用液态氮来冷却的状态,但它仍旧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超导九十年1911年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1913年卡茂林-昂尼斯在诺贝尔领奖演说中指出:低温下金属电阻的消失“不是逐渐的,而是突然的”,水银在4.2K进入了一种新状态,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可以称为超导态”1932年霍尔姆和卡茂林-昂尼斯都在实验中发现,隔着极薄一层氧化物的两块处于超导状态的金属,没有外加电压时也有电流流过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1935年德国人伦敦兄弟提出了一个超导电性的电动力学理论1950年美籍德国人弗茹里赫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巴丁经过复杂的研究和推论后,同时提出:超导电性是电子与晶格振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他们都认为金属中的电子在点阵中被正离子所包围,正离子被电子吸引而影响到正离子振动,并吸引其它电子形成了超导电流。

接着,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巴丁、库柏和斯里弗提出超导电量子理论,他们认为:在超导态金属中电子以晶格波为媒介相互吸引而形成电子对,无数电子对相互重叠又常常互换搭配对象形成一个整体,电子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流动产生了超导电流。

由于拆开电子对需要一定能量,因此超导体中基态和激发态之间存在能量差,即能隙。

这一重要的理论预言了电子对能隙的存在,成功地解释了超导现象,被科学家界称作“巴库斯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超导理论的正式建立,使超导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3年毕派德推广了伦敦的概念并得到与实验基本相符的超导穿透深度的数值1960-1961年美籍挪威人贾埃瓦用铝做成隧道元件进行超导实验,直接观测到了超导能隙,证明了巴库斯理论。

他在大量实验中,曾多次测量到零电压的超导电流,但未引起他的重视。

1962年年仅20多岁的剑桥大学实验物理研究生约瑟夫逊在著名科学家安德森指导下研究超导体能隙性质,他提出在超导结中,电子对可以通过氧化层形成无阻的超导电流,这个现象称作直流约瑟夫逊效应。

当外加直流电压为V时,除直流超导电流之外,还存在交流电流,这个现象称作交流约瑟夫逊效应。

将超导体放在磁场中,磁场透入氧化层,这时超导结的最大超导电流随外磁场大小作有规律的变化。

约瑟夫逊的这一重要发现为超导体中电子对运动提供了证据,使对超导现象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

约瑟夫森效应成为微弱电磁信号探测和其他电子学应用的基础。

70年代超导列车成功地进行了载人可行性试验。

超导列车是在车上安装强大的超导磁体,地上安放一系列金属环状线圈。

当车辆行进时,车上的磁体在地上的线圈中感应起相反的磁极,使两者的斥力将车子浮出地面。

车辆在电机牵引下无摩擦地前进,时速可高达500千米。

1986年1月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设在瑞士苏黎世实验室中工作的科学家柏诺兹和缪勒,首先发现钡镧铜氧化物是高温超导体,将超导温度提高到30K;紧接着,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又将超导温度提高到37K。

1987年1月初日本川崎国立分子研究所将超导温度提高到43K;不久日本综合电子研究所又将超导温度提高到46K和53K。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由赵忠贤、陈立泉领导的研究组,获得了48.6K的锶镧铜氧系超导体,并看到这类物质有在70K发生转变的迹象。

1987年2月16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朱经武与吴茂昆获得转变温度为98K的超导体。

1987年2月20日中国也宣布发现100K以上超导体。

1987年3月3日,日本宣布发现123K超导体。

1987年3月12日中国北京大学成功地用液氮进行超导磁悬浮实验。

1987年3月27日美国华裔科学家又发现在氧化物超导材料中有转变温度为240K的超导迹象。

很快日本鹿儿岛大学工学部发现由镧、锶、铜、氧组成的陶瓷材料在14℃温度下存在超导迹象。

1987年12月30 美国休斯敦大学宣布,美籍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又将超导温度提高到40.2℃1987年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的“MLU002”号磁悬浮实验车开始试运行1991年3月日本住友电气工业公司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超导磁体。

1991年10月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和东芝公司共同研制成核聚变堆用的新型超导线圈。

该线圈电流密度达到每平方毫米40安培,为过去的3倍多,达到世界最高水准。

该研究所把这个线圈大型化后提供给国际热核聚变堆使用。

这个新型磁体使用的超导材料是铌和锡的化合物。

1992年1月27日第一艘由日本船舶和海洋基金会建造的超导船“大和”1号在日本神户下水试航。

超导船由船上的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船两侧的正负电极使水中电流从船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磁场和电流之间的洛化兹力驱动船舶高速前进。

这种高速超导船直到目前尚未进入实用化阶段,但实验证明,这种船舶有可能引发船舶工业爆发一次革命,就像当年富尔顿发明轮船最后取代了帆船那样。

1992年一个以巨型超导磁体为主的超导超级对撞机特大型设备,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建成并投入使用,耗资超过82亿美元。

1996年改进高温超导电线的研究工作取得进展,制成了第一条地下输电电缆。

欧洲电缆巨头皮雷利电缆公司、美国超导体公司和旧金山的电力研究所的工人,共同把6000米长的铋、锶、钙、铜和氧制成的线缠绕到一根保持超导温度的液氮的空管子上。

2001年4月,340米铋系高温超导线在清华大学应用超导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并于年末建成第一条铋系高温线材生产线。

2001年5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设备,成功地制备出国内最大面积的高质量双面钇钡铜氧超导薄膜,达到国际同类材料的先进水平2001年7月,香港科技大学宣布成功开发出全球最细的纳米超导线。

目前,我国超导临界温度已提高到零下120摄氏度即153K左右在军事上,聚能武器即定向能武器,在未来战争中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和俄罗斯已把定向能武器的研制摆在突出的位置。

这样需要改革现有的储能设备和传能系统,而超导技术可以为定向能武器能源的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性。

我们知道,聚能武器是把能量汇聚成极细的能束,沿着指定的方向,以光速向外发射能束,来摧毁目标。

这里要解决技术上的一个难题:如何在瞬间提供大量的能量。

也就是说需要一个电感储能装置,但普通线圈由于存在大量的能耗,因此不能长时间储存大量的能量。

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的特性和高载流能力,使超导储能线圈能长时间、大容量地储存能量,如右图所示。

这种储存的能量可以用于军事上,并且还可以多种形式发射能量。

超导电磁推进系统超导电磁推进系统能产生很大的推力而又比常规动力系统节省能源,它可应用在潜艇上。

常规潜艇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例如潜艇航行时,由于推进器中螺旋桨等转动部分发出噪音,容易被敌方发现目标,采用超导电磁推进系统,是减小潜艇低频杂音的有效措施。

超导电磁推进系统是在潜艇内装置一个超导磁体,它在海水中产生很强的磁场,在艇体两侧安装一对电极,使两极间的海水中产生很强的电流。

由于磁场和海水中的电流互相作用,海水对艇体产生强大的推力。

该系统具有速度快、推进效率高、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和噪声小等优点,且消耗能量是常规船舶推进器的一半,从而使我们可以获得高航速、低消耗的舰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