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5(第五章)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1
U UG ( j ) b2 G ( s) 2 ( s j ) |s j 2 s 2j
因为G(s)是实系数有理函数,则有 G( j) | G( j) | e jG( j )
G( j) | G( j) | e jG( j ) | G( j) | e jG( j )
lim uo (t )
t
U
2 2
1 1 1 U sin t 1 j 1 j
sin(t )
结论:当电路输入为正弦信号时,其输出的稳态 响应(频率响应)也是一个正弦信号,其频率和 输入信号相同,但幅值和相角发生了变化,其变 化取决于ω。
3. 频率特性的定义
幅频特性:LTI系统在正弦输入作用下,稳态输出 振幅与输入振幅之比,用 A(ω) 表示。
A( ) Ac | G ( j ) | U | G ( j ) | U U
相频特性:稳态输出相位与输入相位之差,用(ω)
表示。
() [t G( j)] t G( j)
2013-8-13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
12
频率特性的概念 40
不
设系统结构如图,由劳斯判据知系统稳定。
给系统输入一个幅值不变频率不断增大的正弦, 曲线如下:
结论
Ar=1 ω=0.5
给稳定的系统输入一个正弦,其稳态输出是与输入
同频率的正弦,幅值随ω而变,相角也是ω的函数。
ω=1
ω=2
2013-8-13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域分析 16
设
G ( j )
a( ) jb( ) | G ( j ) | e jG ( j ) c( ) jd ( )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或飞行轨迹等;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相关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但最基本的一种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的反馈控制系统。
折叠反馈控制系统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装置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和控制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量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
下面是一个标准的反馈模型:开方:公式:X(n+1)=Xn+(A/Xn^2-Xn)1/3设A=5,开3次方5介于1^3至2^3之间(1的3次方=1,2的3次方=8)X_0可以取1.1,1.2,1.3,1.4,1.5,1.6,1.7,1.8,1.9,2.0都可以。
例如我们取2.0。
按照公式:第一步:X1={2.0+[5/(2.0^2-2.0)]1/3=1.7}。
即5/2×2=1.25,1.25-2=-0.75,-0.75×1/3=-0.25,输入值大于输出值,负反馈2-0.25=1.75,取2位数字,即1.7。
第二步:X2={1.7+[5/(1.7^2-1.7)]1/3=1.71}.。
即5/1.7×1.7=1.73010,1.73-1.7=0.03,0.03×1/3=0.01,输入值小于输出值正反馈1.7+0.01=1.71。
取3位数字,比前面多取一位数字。
第三步:X3={1.71+[5/(1.71^2-1.71)]1/3=1.709} 输入值大于输出值,负反馈第四步:X4={1.709+[5/(1.709^2-1.709)]1/3=1.7099} 输入值小于输出值正反馈这种方法可以自动调节,第一步与第三步取值偏大,但是计算出来以后输出值会自动减小;第二步,第四步输入值偏小,输出值自动增大。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第5章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是利用控制器来实现对一些过程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5.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对象、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对象是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实际系统或过程,如温度、速度、压力等。
传感器用于将控制对象的状态参数转换成电信号,以便控制器进行处理。
执行器则负责根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改变控制对象的状态。
控制器是实现控制策略的处理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和设定值,产生控制信号。
5.2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反馈控制原理。
反馈控制是通过对控制对象的测量结果进行反馈,并根据反馈信号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产生控制信号来实现调节和控制。
运用反馈控制原理可以使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和稳定性。
5.3自动控制设计的基本步骤自动控制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系统建模、性能要求分析、控制器设计和系统仿真。
系统建模是将控制对象抽象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分析和设计。
性能要求分析是根据控制对象的特性和应用需求,确定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要求。
控制器设计是根据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和性能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
系统仿真是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验证和优化。
5.4自动控制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是自动控制系统要求的基本性能之一,稳定性分析主要用于确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边界。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特征方程或奈奎斯特准则进行判定。
特征方程是特性方程增益为零时,系统特征根的解。
奈奎斯特准则是通过绘制奈奎斯特图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奈奎斯特准则基于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5.5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稳定性、速度、准确性和抗干扰性。
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在长时间的过程中保持在设定值附近。
速度是系统从一个稳定工作状态达到另一个稳定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准确性是系统输出与设定值之间的差距。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1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目的:①直观,对高频干扰的抑制能力。
对快(高频)、慢(低频)信号的跟踪能力。
②便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③易于用实验法定传函。
§5.1 频率特性一. 定义)()()()(1n p s p s s s G +⋅⋅⋅+=θ在系统输入端加一个正弦信号:t R t r m ωsin )(⋅=))(()(22ωωωωωj s j s R s R s R m m -+⋅=+⋅=↔ 系统输出:))(()()()()(1ωωωθj s j s R p s p s s s Y m n -+⋅⋅+⋅⋅⋅+=2t j t j e A e A t y t y ωω⋅+⋅+=↔-瞬态响应)()(1 若系统稳定,即)(s G 的极点全位于s 左半平面,则 0)(l i m 1=∞→t y t 稳态响应为:t j t j ss e A eA t y ωω⋅+⋅=-)( 而)(21)()(22ωωωωωj G R j j s s R s G A m j s m -⋅-=+⋅+⋅⋅=-= )(21)()(22ωωωωωj G R jj s s R s G A m j s m ⋅=-⋅+⋅⋅== ∴t j m t j m ss e j G R je j G R j t y ωωωω⋅⋅+⋅-⋅-=-)(21)(21)( =])()([21t j t j m e j G e j G R jωωωω-⋅--⋅⋅ 又)(s G 为s 的有理函数,故)()(*ωωj G j G -=,即3φωωj e j G j G )()(=φωωj e j G j G -=-)()( ∴][)(21)()()(φωφωω+-+--⋅=t j t j m ss e e j G R jt y =)sin()(φωω+⋅⋅t j G R m=)sin(φω+⋅t Y m可见:对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加入一个正弦信号,其稳态响应也是一个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第一节
频率特性
一、频率特性的一般概念
二、频率特性的解析表示和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三、频率特性的几点说明
一、频率特性的一般概念
1、频率特性的定义
若输入为:
r ( t) Ar si n ( ω 1) t
r(t)
G(s)
c(t)
t 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Cs s( t) A c si n ( ω 2 ) 特点:输出信号的稳态值频率不变、但幅值和相位发生一定的变化。选择量 化关系反映系统输出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复现能力,从而达到反映系 统特性的目的。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频率特性:
A(ω )
Ac Ar
频率特性中,自变量频率取值范围 零至无穷,称全频特性。 全频特性将是系统性能分析的依据。
( ω ) 2 1
j G ( j ω) A ( ω) e (ω) G ( j ω) jG (j ω) e
2、频率特性的求取
1
Im
Ts 1
Im
ω
- Ts 1
ω
-1 1
Re ω=∞
1 Ts 1
Re ω=0
ω=0
-Ts 1
ω=∞
分析以下两个对应环节Nyquist曲线的区别?
( Ts 1 ) , ( Ts 1 ) ; 1 1 , ( Ts 1 ) ( Ts 1 )
不稳定环节Bode 曲线的绘制规律?
关注典型环节特征: Nyquist曲线所在象限; Bode曲线相频和幅频渐近线的绘制及对应关系; 不稳定环节特征(两种曲线联系分析)。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Nyquist曲线和Bode曲线
ω=∞
Im
L(ω)=20LgA(ω) dB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KT j 1 2T 2
0 : U(0) K
V (0) 0
1: T
:
U(1) K T2
U() 0
V(1) K T2
V() 0
●
●
K
●
0.707K
V(ω)
K/2 K
●
●
U(ω)
-K/2
●
10
3 由零、极点分布图绘制
1)在[s]上标出开环零极点;
G( j ) K K / T 1 jT j 1 / T
低频段 1
T
L( ) 20lg A( ) 20lg () arctgT 0
10
高频段
1
T
20lg A() 20lgT ( ) arctgT 900
转折频率 1
T
20lg A( ) 20lg 2 3.01 0db
( ) arctgT 450
15
20 0 -20 -40 -60 90 45 0 -45 -90
3) 振荡环节
1
G(s) (s / n )2 2 (s / n ) 1
n
1 T
0
4) 一阶微分 G(s) Ts 1 (T>0)
0 1
5) 二阶微分 G(s) (s / n )2 2 (s / n ) 1 (n 0, 0 1)
6) 纯滞后环节 G(s) e s
19
5-3-2 最小相位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0.01
0.1
T
10
T
●
●
●
●
0.1
1/T1
10
T 0.1 () arctg0.1 5.70
T 1 ( ) arctg10 84.30
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同步教程-第五章详解
G ( j )
1
e j 90 j
1
20lgG()(dB)
-20分贝的直线(简称 20dB dec ),且过零分贝的ω为1。由 o 于 () 90,所以积分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是一条与横轴平 40 0 行且纵轴为 90 的直线。
20
0
20
4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V
• 式(5-10)和(5-14)是两种频率特性的定义: • 式(5-10)是在零初始条件时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 作用下,其输出响应的稳态分量与输入信号复振幅 之比; • 式(5-14)是在零初始条件时线性系统输出的富氏 变换 C ( j )与输入信号富氏变换 R( j ) 之比。 • 但频率特性的求取一般采用式(5-11),即用虚数 “ ” s ” 代换环节或系统传递函数中的复数 j“ 。
R(s) G(s) C(s)
图5-1 线性定常系统方框图
设图5-1表示线性定常控制 系统,其传递函数一般是具 有实系数的有理真分式,可 以表达为
G( s)
N ( s) N ( s) D( s) ( s p1 )(s p2 ) ( s pn )
N ( s )为s的多项式。 式中,
0
U
00
( )
90 0
0.01
180 0
a) 图5-5 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图
a—极坐标图;b—对数坐标图
0
0.1
1 (rad/s)
b)
10
100
(三)微分环节 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 s) s
其频率特性为 (5-21) () 90o,频率ω增大, G (单调增, ) G( ) , (不变,因此微 ) 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是一条与正虚轴重合的直线。 对 G ( ) 取分贝可得微分环节对数幅频特性 20lg G() 20lg (5-22) G( 0 由上式可知ω=1, 20lg , ω)每增大 10倍,上升20分贝,所以微 分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是一条斜率为每十倍频程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表5-1 RC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数据
A( )
( )
0 1 0
1 0.707
45
2 0.45
5 0.196
0
63.4 78.69 90
图5-2 RC网络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图5-3 RC网络频率特性的幅相曲线
对数频率特性图又称伯德图(Bode图),包 括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两条曲线, 其中,幅频特性曲线可以表示一个线性系 统或环节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 增益;而相频特性曲线则可以表示一个线 性系统或环节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 相位差。对数频率特性图通常绘制在半对 数坐标纸上,也称单对数坐标纸。
图5-20控制系统结构图
将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函数按典型环节划分, 可以分解为: ( j 1) ( ( j ) 2 ( j ) 1) k
m1 m2
G ( j ) H ( j )
k
2 l
2
l l
( j )
0
k 1 n1
( i s 1) ( 2 ( j ) 2 2 j j ( j ) 1) j
图5-19 Ⅱ型三阶系统幅相频率特性图
讨论更一般的情况,对于如图5-20所示的闭 环控制系统结构图,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H ( s) ,可以把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写作如 下的极坐标形式或直角坐标形式:
G( j)H ( j) G( j)H ( j) e j () P() jQ()
•图5-6积分环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在伯德图上,积分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为
L( ) lg A( ) lg G( j ) lg ( ) 2
图5-7积分环节的伯德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系统稳定性
5.2 稳定的条件
当σi和λi均为负数,即特征根的 σi和λi均为负数, 均为负数 实部为负数,系统是稳定的; 实部为负数,系统是稳定的; 或极点均在左平面。 或极点均在左平面。
5.3 代数稳定性判据
定常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定常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特征方程的根具有负 充要条件是特征方程的根具有负 实部。因此,判别其稳定性,要解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 实部。因此,判别其稳定性,要解系统特征方程的根。 避开对特征方程的直接求解,可讨论特征根的分布, 避开对特征方程的直接求解,可讨论特征根的分布,看其 是否全部具有负实部,并以此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这样 是否全部具有负实部,并以此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稳定性判据。 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稳定性判据。 其中最主要是E.J.Routh(1877 )h和Hurwitz( 其中最主要是E.J.Routh(1877年)h和Hurwitz(1895 E.J.Routh(1877年 年)分别提出的代数判据。 分别提出的代数判据 代数判据。
习题讲解: 习题讲解:
µ
G1
Q21
G1
h2
k1 k1 G1 ( s ) = , G1 ( s ) = (T1s + 1) (T1s + 1) k1k 2 G0 ( s ) = (T1s + 1)(T2 s + 1)
kp
G0 ( s ) G(s) = 1 + G0 ( s ) K p
5.4 Nyquist稳定性判据 Nyquist稳定性判据
系统稳定的条件? 系统稳定的条件?
5.2 稳定的条件
d n y (t ) d ( n −1) y (t ) dy (t )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 n a + an −1 + L + a1 + a0 y (t ) n ( n −1) dt dt dt d m x(t ) d ( m −1) x(t ) dx(t ) = bm + bm−1 + L + b1 + b0 x(t ) m ( m −1) dt dt dt d n y (t ) d ( n −1) y (t ) dy (t ) + a( n −1) + L + a1 + a0 y (t ) = 0 齐次微分方程: 齐次微分方程: an n ( n −1) dt dt dt an s n + an −1s n −1 + L + a1s + a0 = 0 设系统k 设系统k个实根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 五 章5-2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49()1 1.80.8tth t ee--=-+试确定系统的频率特性。
分析 先求出系统传递函数,用j ω替换s 即可得到频率特性。
解:从()h t 中可求得:(0)0,(0)0h h '==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H s 与系统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R s 之间的关系为()()()H s s R s =Φ⋅即()()()H s s R s Φ=其中()s Φ为系统的传递函数,又1 1.80.836()[()]49(4)(9)H s L h t s s s s s s ==-+=++++1()[()]R s L r t s ==则()36()()(4)(9)H s s R s s s Φ==++令s j ω=,则系统的频率特性为()36()()(4)(9)H j j R j j j ωωωωωΦ==++5-7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s T (s )1s T (K )s (G 12++-=;(K、T1、T2>0)当取ω=1时, o180)j (G -=ω∠,|G(jω)|=0.5。
当输入为单位速度信号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1,试写出系统开环频率特性表达式G(jω)。
分析:根据系统幅频和相频特性的表达式,代入已知条件,即可确定相应参数。
解: 由题意知:()G j ω=21()90arctan arctan G j T T ωωω∠=---因为该系统为Ⅰ型系统,且输入为单位速度信号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1,即1()lim ()0.1ss s e E s K→∞===所以:10K =当1ω=时,(1)0.5G j ==21(1)90arctan arctan 180G j T T ∠=---=-由上两式可求得1220,0.05T T ==,因此10(0.051)()(201)j G j j j ωωωω-+=+5-14 已知下列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参数K 、T 、T i>0,i=1,2,…,6)(1))1s T )(1s T )(1s T (K)s (G 321+++=(2))1s T )(1s T (s K)s (G 21++=(3))1Ts (s K )s (G 2+=(4))1s T (s )1s T (K )s (G 221++=(5)3s K )s (G =(6)321s)1s T )(1s T (K )s (G ++=(7))1s T )(1s T )(1s T )(1s T (s )1s T )(1s T (K )s (G 432165++++++=(8)1Ts K)s (G -=(9)1Ts K )s (G +--=(10))1Ts (s K)s (G -=其系统开环幅相曲线分别如图5-6(1)~(10)所示,试根据奈氏判据判定各系统的闭环稳定性,若系统闭环不稳定,确定其s 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A( )Re j0 Re
j ( )
A( ) e
j ( )
可见,输入输出的复数比恰好表示了系统的频率特 性,其幅值与相角分别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的表达式。
N(s) D(s)
r(t)=Rsinωt
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Rω N(s) C(s)= (s+p )(s+p )...(s+p × = (s + j ω )(s j ω ) ) 1 2 n
K1 K2 Kn Kc K-c + + ...+ + + s + p1 s + p2 (s + p n ) (s + jω ) (s - jω )
2 4
相频特性为
( ) arctan
2
利用频率特性的概念, 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将ω=2代入得:
c(t ) A( ) sin[2t ( )]
因此,频率特性可定义为: 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在零初始条件下,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ω在0→∞的范围内连续变 化时,系统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与相位差 随输入频率变化而呈现的变化规律为系统的频 率特性。 频率特性可以反映出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 入信号的跟踪能力,只与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有 关,是线性定常系统的固有特性。
5.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1.1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是时间响应的特例,是控制系统对正弦 输入信号的稳态正弦响应。即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系 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稳态时输出仍是一个与输 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且输出的幅值与相位是输入正 弦信号频率的函数。 下面用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频率响应的概念:
【精品】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法幻灯片
控制系统一般总是由若干环节组成的, 设其开环 传递函数为 :
G(s)=G1(s)G2(s)…Gn(s)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 j) G 1 ( j) G 2 ( j) G n ( j)
或
A ( ) e j( ) A 1 ( ) e j 1 ( ) A 2 ( ) e j2 ( ) A n ( ) e jn ( )
在图中 T=0.5, 1/T=2 (rad/sec)
La() 0 2l0o gT
1/T 1/T
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近似为两段直线。两直线 相交,交点处频率 1/T ,称为转折频率。
两直线实际上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渐近线,故又称为 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
用渐近线代替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最大误差发生在转折 频率处,即 1/T 处。
➢为了说明对数幅频特性的特点,引进斜率的概念, 即横坐标每变化十倍频程(即变化)所对应的纵坐 标分贝数的变化量。
☆对数幅相频率曲线(尼柯尔斯图)
以角频率为参变量,横坐标是相位,单位采用角度;纵坐 标为幅值,单位采用分贝。
Bode图的优点
幅值的乘除简化为加减; 可以用叠加方法绘制Bode图; 可以用简便方法近似绘制Bode图; 扩大研究问题的范围; 便于用实验方法确定频率特性对应的传递函数。
对数幅频特性:
L ( ) 2 0 lg A ( )~ (lg )
对数相频特性:
()~(lg)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横坐标 采用对数分度,取
10为底的对数 lo g 10 ,纵坐标采用线性分度用分贝数
(dB)表示。
对数相频特性曲线:横坐标为角频率仍采用对数分 度,纵坐标采用线性分度用角度表示。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五章
1 幅相频率特性
• • •
曲线或极坐标图。 在复平面,把频率特性的模和角同时表示出来的图就是 幅相曲线或极坐标图。 它是以 为参变量,以复平面上的矢量 G ( j ) 表示的一 种方法。 例 惯性环节幅相频率特性
G ( j ) k 1 jT k 1 T
2 2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奎斯特(Nyquist)
模从- 相角从-/2-3/2
-1
Im
ω
∞
Re
ω ω
0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例题2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例题3
系统开环传函:
G (s)
-1 -1 0.05 0.1 1 2 10 100 -2 -90°
20 lg 40 20 lg 1 0 . 05 20 lg
L( )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
5-3 典型环节及开环频率特性 一、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p177
•要求掌握以下各环节幅相频率特性及对数频率 特性。
比例环节、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惯性环 节、 振荡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 环节、 延时环节。 非最小相位环节 开环传函中包含右半平 面 的零点或极点。
比例 G( s ) k , G( j ) k , 积分 ( s ) , G ( j ) G , s j 微分
1 1
k, 0
1
, 90
G( s ) s, G( j ) j ,
, 90
惯性环节(对比一阶微分环节)
G( s) 1 Ts 1 1 1 T
s
G ( j ) e
j
cos j sin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解:
T
du0 dt
u0
ui
T RC
uo t
取拉氏变换并带入初始条件uo0
1
1 A
Uo (s)
Ts
[U 1
i
(s)
Tuo0 ]
Ts
[ 1
s
2
2
Tuo0 ]
uo (t)
AT 1 2T2
t
eT
A sint cos cost sin
1 2T2
AT 1 2T2
t
eT
A sin(t - arctanT) 1 2T2
(2) 当系统由多个环节串联而成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各环 节频率特性的乘积,由于对数可将乘除运算变成加减运算。 以上两式表明,当绘制由多个环节串联而成的系统的对数 坐标图时,只要将各环节对数坐标图的纵坐标相加减即可, 从而简化了画图的过程。
(3) 在对数坐标图上,所有典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乃至系统 的对数幅频特性均可用分段直线近似表示。这种近似具有一 定的精确度。若对分段直线进行修正,即可得到精确的特性 曲线。
暂态分量
稳态分量
uos (t)
A sin t cos cost sin
1 2T2
A sin(t-arctanT) 1 2T2
AgA() sin[t ()]
其中:
A() 1 , 1 2T2
() -arctanT
分别反映RC网络在正弦信号作用下,输出稳态分量的幅值和相位的变化, 成为幅值比和相位差,且皆为输入正弦信号频率ω的函数。
注意:RC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取s=jω,则有
G(s)
1
T CR
1
1T
CRs 1 Ts 1 s 1 T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均 匀 的
(lg ω)
0.1 0.2 0.3 … 1 2 3 … 10 20 30 … 100 200 …
ω
倍频程是均匀 均匀的 一倍频程是不均匀的, 十倍频程是均匀的! 倍频程是不均匀的 不均匀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典型环节组成的.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典型环节组成的. 一,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 Y (s) = K 传递函数为 Φ ( s ) = R (s)
Im
ω =∞
(ω )
A(ω )
Re
ω =0
Φ( jω)
奈奎斯特 (N.Nyquist)在1932 年基于极坐标图 阐述了反馈系统 稳定性 奈奎斯特曲线, 简称奈氏图
2. 幅,相频率特性 它是将 A(ω) 和 (ω) 分别表示在以 为横坐标,以 A(ω) 分别表示在以ω 坐标, 坐标的平面上. 或 (ω) 为纵坐标的平面上.
A(ω)
ω单位为弧度/秒 单位为弧度 秒 单位为弧度
ω
(ω)
A(ω) 无量纲
ω
(ω) 单位为度 单位为度
3. 对数幅,相频率特性 对数幅,相频率特性——Bode图 图 纵坐标
幅频: L(ω ) = 20 lg A(ω ) 单位:分贝(dB) 单位:度 相频: (ω )
横坐标 以 lg ω 来分度,标注 ω ,单位:弧度 秒(rad/s) 分度, 单位:弧度/秒
本章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典型环节 环节的频率特性 (1)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2)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3)利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利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4)系统的稳态性能与动态性能分析 系统的稳态性能与动态性能分析 实验法求取元件或系统的 求取元件或系统的数学模型 (5)实验法求取元件或系统的数学模型
05_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2)解析
延迟环节与其他典型环节相结合不影响幅频特性,但会使相频特性的最 大滞后为无穷大。如某系统传递函数是惯性环节与延迟环节相结合,传 递函数为 s
e G(s) Ts 1
e j G(j ) jT 1
A( ) G( j ) 1 (T ) 2 1
单位为度(°)
一、定义 系统的频率特性有两种,由反馈点是否断开分为闭环频率特性 Ф( jω)与开 环频率特性 Gk ( jω ),分别对应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Ф ( s )与开环传递函 数 Gk ( s)。由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较易获取,并与系统的元件一一对应, 在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法中,分析与设计系统一般是基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六、二阶振荡环节
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 s)
式中 T为时间常数;为阻尼比,0≤<1。 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2 2
1 T 2 s 2 2Ts 1
G ( j )
1 1T 2T j 1 2Tj T 2 2 (1 T 2 2 ) 2 (2T ) 2 (1 T 2 2 ) 2 (2T ) 2
五、一阶微分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s)=(s+1) 频率特性为 G( j ) ( j 1)
为环节的时间常数
可见一阶微分环节的实频特性恒为1,而虚频特性与输入频率成正比。 幅频特性为 A( ) 1 ( ) 2 与输入频率成正比。 相频特性为 ()=arctan() 当 从 0变到时,可以根据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表达式描点绘制奈氏图, 可以绘出三个点,见表5-2
在极坐标上画出由0变到时 的矢量端点的轨迹,便可得到振荡 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如图5-12所 示,且1>2。且振荡环节与负虚 轴的交点频率为=1/T,幅值为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最小相位环节共有五种:
1)比例环节 K(K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2)惯性环节 1/(Ts+1) (T >0);
3)一阶微分环节 Ts+1 (T >0);
4)振荡环节 5)二阶微分环节 ; ;
图5-9 典型系统结构图
除了比例环节外,非最小相位环节和与之相对应的最 小相位环节的区别在于开环零极点的位置。非最小相位 2) ~5) 环节对应于s右半平面的开环零点或极点;而最小相位 2)~5)环节对应 s 左半平面的开环零点或极点。
图5-4 频率特性、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 三种系统描述之间的关系
2.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通常把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画成曲线,再运用图解法进行研究。常用的频率特性曲 线有以下三种:
(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它又简称为幅相曲线或极坐标图。以横轴为实轴、 纵轴为虚轴,构成复数平面。对于任一给定的频率, 频率特性值为复数。若将频率特性表示为实数和虚数的 形式,则实部为实轴坐标值,虚部为虚轴坐标值。
因而
C j G j G s |s j R j
(5-19)
由此可知,稳定系统的频率特性等于输出和输入的 傅氏变换之比,而这正是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频率特 性与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一样,也表征了系统的运动规 律,成为系统频域分析的理论依据。系统三种描述方法 的关系可用图5-4说明。
式中第一项,由于T >0,将随时间增大而趋于零,为输出 的瞬态分量;而第二项正弦信号为输出的的稳态分量:
uos A 1 T
2 2
sin t arctgT A A sin t (5-5)
在式(5-5)中, A( )
1 1 T
3)控制系统的频域设计可以兼顾动态响应和噪声抑 制两方面的要求。
4)频域分析法不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推 广应用于某些非线性控制系统。
本章介绍: 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3)研究频率域稳定判据;
4)频域性能指标的估算。 控制系统的频域综合问题,将在第六章介绍。
5-2 频率特性
1 1 A UO s U s Tu Tu i o0 o0 2 2 Ts 1 Ts 1 s
(5-3)
再由拉氏反变换求得:
t AT T A uo uo e sin t arctgt (5-4) 2 2 2 2 1 T 1 T
对数分度和线性分度如图5-6所示,在线性分度中,当变 量增大或减小1时,坐标间距离变化一个单位长度;而在对数 分度中,当变量增大或减小10倍,称为十倍频程 (dec) ,坐标 间距离变化一个单位长度。设对数分度中的单位长度为 L, 的某个十倍频程的左端点为 0,则坐标点相对于左端点的距 离为表5-l所示值乘以L。
(注:需先将R(s)用(5-10)式代入,并将分子、分母相同项约去) (5-11)
设: (5-12) 因为 G(s) 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为实系数,故式(5-12)中的 a() 和 c() 为关于 的偶次幂实系数多项式,b() 和 d() 为 关于 的奇次幂实系数多项式,即 a() 和 c() 为 的偶函数, b()和 d() 为 的奇函数。
由图5-2可见,RC网络的稳态输出信号仍然为正弦信 号,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同,幅值较输入信号有一定 衰减,其相位存在一定延迟。 RC网络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可由以下微分方程描述:
duo T uo ui dt
(5-2)
式中,T=RC,为时间常数。取拉氏变换并代入初始条件 uo(0)=uo0,得:
Cs ( s)
1 1 [( s j ) R( s)G ( s) s j ] [( s j ) R( s)G ( s) s j ] s j s j A cos j sin A cos j sin G ( j ) G ( j ) s j 2j s j 2j
1 1 T
2 2
e jarctgT
(5-7)
比较式(5-5)和式(5-7)可知, A() 和 () 分别为 G( j) 的幅值G( j)和相角 G(j ) 。这一结论非常 重要,反映了A() 和 ()与系统数学模型的本质关系, 具有普遍性。
[上述结论证明]: 设有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其传递函数为:
开环传递函数的典型环节分解可将开环系统表示为若 干个典型环节的串联形式: (5-21) 设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Gi j Ai e ji
(5-22)
则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5-23)
系统开环幅频特性和开环相频特性:
(5-24)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5-25) 式(5-24)和式(5-25)表明,系统开环频率特性表现为 系统的诸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合成;而系统开环对数频率 特性,则表现为诸典型环节对数频率特性叠加这一更为简 单的形式。因此本节研究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特点。在此 基础上,介绍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
G s
m i b s i n i a s i i 0 i 0 n
m
Bs A s
(5-8)
系统输入为谐波信号:
r t Asin t
A cos s sin Rs s2 2
(5-9) (5-10)
由于系统稳定,利用留数定理,输出响应稳态分量的拉氏 变换为:
1 图5-8 1+j 0.5 的
对数幅相曲线
在尼科尔斯曲线对应的坐标系中,可以根据系统开环 和闭环的关系,绘制关于闭环幅频特性的等M 簇线和闭环 相频特性的等 簇线,因而根据频域指标要求确定校正网 络,简化系统的设计过程。
5-3 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和开环 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设线性定常系统结构如图5-9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 为G(s)H(s),为了绘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本节先研 究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及相应的频率特性。
鉴于: (5-13)
(5-14)
因而, (5-15) 再由式(5-11)及欧拉公式
e j e j sin 2j
得:
(5-16)
上式与式(5-5)相比较,得:
(5-17) 式(5-6)表明,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由谐波输入产 生的输出稳态分量仍然是与输入同频率的谐波函数,而 幅值和相位的变化是频率 的函数,且与系统数学模型 相关。为此,定义谐波输入下,输出响应中与输入同频 率的谐波分量与谐波输入的幅值之比 A() 为幅频特性, 相位之差 () 为相频特性,并称其指数表达形式: (5-18)
1.典型环节
由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皆为实 数,因此系统开环零极点或为实数或为共轭复数。根据开 环零极点可将分子和分母多项式分解成因式,再将因式分 类,即得典型环节。典型环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最小 相位环节;另一类为非最小相位环节。
最小相位环节有下列七种: 1)比例环节 K(K >0); 2)惯性环节 1/(Ts+1) (T >0); 3)一阶微分环节 Ts+1 (T >0); 4)振荡环节 5)二阶微分环节 6)积分环节 1/s; 7)微分环节 s; ; ;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引 言
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合 成。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反映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响应的 性能。应用频率特性研究线性系统的经典方法称为频域分 析法。频域分析法具有以下特点: 1)控制系统及其元部件的频率特性可以运用分析法 和实验方法获得,并可用多种形式的曲线表示,因而系统 分析和控制器设计可以应用图解法进行。 2)频率特性物理意义明确。对于一阶系统和二阶系 统,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对 于高阶系统,可建立近似的对应关系。
若将频率特性表示为复指数形式,则为复平面上的 向量,而向量的长度为频率特性的幅值,向量与实轴正 方向的夹角等于频率特性的相位。由于幅频特性为 的 偶数,相频特性为 的奇函数,则 从零变化至和 从零变化至的幅相曲线关于实轴对称,因此一般只绘 制 从零变化至的幅相曲线。在系统幅相曲线中,频 率 为参变量,一般用小箭头表示 增大时幅相曲线的 变化方向。
图5-3 RC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对于不稳定系统,输出响应稳态分量中含有由系统传 递函数的不稳定极点产生的呈发散或振荡的分量,所以不 稳定系统的频率特性不能通过实验方法确定。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和输 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上式的反变换式为:
式中位于G(s)的收敛域。若系统稳定,则可以取为 零。如果 r(t) 的傅氏变换存在,可令 s=j
为系统的频率特性。
上述频率特性的定义既可以适用于稳定系统,也可 适用于不稳定系统。稳定系统的频率特性可以用实验方 法确定,即在系统的输入端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然后测量系统输出的稳态响应,再根据幅值比和相位差 作出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频率特性也是系统数学模型 的一种表达形式。RC滤波网络的频率特性曲线如图5-3 所示。
对于RC网络,
故有:
表明 RC 网络的幅相曲线 是以 (1/2, j 0) 为圆心,半 径为1/2的半圆,如图5-5 所示。
图5-5 RC网络的幅相曲线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它又称为伯德曲线或伯德图。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由 对数幅频曲线和对数相频曲线组成,是工程中广泛使用 的一组曲线。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横坐标按 lg 分度,单位为弧 度/秒(rad/s),对数幅频曲线的纵坐标按: (5-20) 线性分度,单位是分贝(dB)。对数相频曲线的纵坐标按 ( ) 线性分度,单位为度 ()。由此构成的坐标系称为 半对数坐标系。
图5-6 对数分度与线性分度
表5–l 十倍频程中的对数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