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合集下载

电磁波谱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的特性

电磁波谱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的特性

电磁波谱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的特性电磁波谱是指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的分布情况。

其中,可见光和无线电波是电磁波谱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物理特性、应用领域和技术应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介绍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可见光的特性可见光是指人眼能够感知到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约为380纳米到780纳米。

可见光波长短、波速快,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能量。

以下是可见光的主要特性:1. 色彩丰富:可见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通过颜色的混合和变化,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2. 光的传播:可见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

这些特性决定了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

3. 光的波粒二象性:可见光既可以看作波动,也可以看作微粒(光子)。

这种波粒二象性使得可见光具备了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特性。

二、无线电波的特性无线电波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波,主要用于通信和远距离传输。

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广泛,从几毫米到几百千米不等。

以下是无线电波的主要特性:1. 长波长:无线电波的波长较长,这使得它能够穿透建筑物并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

同时,长波长也决定了无线电波传播的范围较广。

2. 高频率:无线电波的频率通常较低,这使得其具有较低的能量。

与可见光相比,无线电波的频率较低,无法直接被人眼感知。

3. 大范围传播:无线电波具有远距离传播的特性,在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在地球的大气层内反射、折射和经过衍射,实现远距离传输。

三、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的应用可见光和无线电波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可见光应用:a. 照明:可见光作为最基本的光源,广泛用于照明和照明设计领域。

b. 彩色显示:可见光的不同颜色可以用于显示器、电视等彩色显示设备。

c. 光学通信:可见光通信利用可调幅度和相位调制技术,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d. 光谱分析:通过对物质所产生的可见光吸收和发射的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信息。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一)移动通信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 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

为了更好地说明移动通信的问题,我们先介绍一下电波的各种传播方式:1. 表面波传播表面波传播是指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情况。

这时电波是紧靠着地面传播的,地面的性质,地貌,地物等的情况都会影响电波的传播。

当电波紧靠着实际地面--起伏不平的地面传播时,由于地球表面是半导体,因此一方面使电波发生变化和引起电波的吸收。

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传播的电波发生绕射。

从物理知识中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当波长与障碍物高度可以比较的时候,才能有绕射功能。

由此可知,在实际情况中只有长波,中波以及短波的部分波段能绕过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障碍到达较远的地方。

在短波的部分波段和超短波,微波波段,由于障碍高度比波长大,因而电波在地面上不绕射,而是按直线传播。

2. 天波传播短波能传至地球上较远的地方,这种现象并不能用绕射或其他的现象做解释。

直到1925年,利用在地面上垂直向上发射一个脉冲,并收到其反射回波,才直接证明了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

籍此电离层的反射作用,电波在地面与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传播至较远的地方。

我们把经过电离层反射到地面的电波叫作天波。

电离层是指分布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从60km以上的电离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存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与正离子,还可能有大量的负离子,以及未被电离的中性离子。

发现电离层后,尤其近三四十年来,随着火箭与卫星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工具对电离层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研究。

当前电离层的研究已经成为空间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的空间范围和频段也日益宽广。

在电离层中,当被调制的无线电波信号在电离层内传播时,组成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有着不同的传播速度。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分析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分析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改善,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无线电通讯系统。

无线电通讯试验表明,无线电波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天文学、医学设备、物理实验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因此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研究是通信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

一、无线电波的概念及特点无线电波是指具有从发射端到接收端传输信息的电磁波。

其特点是不需要空气、水、电线或其他物质介质的支持,具有穿透力强、速度快、方向性好等特点。

无线电波的振幅、频率和波长是测量其特性的重要参数。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通常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可以分为地波传播和空气波传播两种方式。

1.地波传播地波传播是指在接收机基准面附近的地面或水面上以及建筑物等障碍物中反射、散射和直射而形成的波。

无线电波在地面或水面上远距离传输时,会遇到地球曲率、地形以及自然和人为障碍物的影响。

因此,地波传播适用于距离较短、发射功率较小的低频率无线电信号。

2.空气波传播空气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以大气为传导介质,经过电离层反射折射等多次反射模式,形成传播现象。

空气波传播分为天距通信和地距通信两种。

地距通信主要指空气波与障碍物的地面相互作用,而天距通信则是指空气波穿透电离层达到对地通信。

三、无线电波的频率对传输距离的影响无线电波的频率对于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从传播距离和功率来看,如果无线电波的频率越高,那么穿透障碍物的能力就越弱,信号的传输距离就越短且对障碍物更敏感;如果无线电波的频率越低,传输的距离则越远,而穿透障碍物的能力也越强。

因此,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适用于不同的场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信号的频率。

四、无线电波的衰减和传播损耗无线电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如传输途经的障碍物、电离层、大气层摩擦阻力等。

由于这些变量的存在,无线电波会产生衰减和传播损耗。

当信号从透明的媒介中穿过非均匀材料时,无论是反射、吸收、散射还是折射,都会使信号发生衰减和传播损耗,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无线电波发射原理

无线电波发射原理

无线电波发射原理无线电波发射原理是指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无线电波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的过程。

无线电波发射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无线电波的产生无线电波是由振荡电流产生的,而振荡电流则是由振荡器产生的。

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周期性电信号的电路。

当振荡器中的电荷发生周期性变化时,就会产生振荡电流。

这个振荡电流在天线中产生感应作用,从而产生无线电波。

二、电能转化为无线电波的过程无线电发射器是将电能转化为无线电波的设备。

它包括振荡器、放大器和天线等部件。

振荡器产生振荡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入天线。

天线将电能转化为无线电波,并以一定的频率和波长传播出去。

三、无线电波的特性无线电波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 频率:无线电波的频率决定了它的特定应用。

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可用于不同的通信和广播系统。

2. 波长:无线电波的波长与频率有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3. 传播特性: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和大气中传播,它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

4. 传播距离: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与频率和功率有关,功率越大,传播距离越远。

四、无线电波的应用无线电波的应用广泛,包括无线通信、无线电广播、卫星通信、雷达等。

其中,无线通信是无线电波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现代通信设备都是基于无线电波发射原理工作的。

五、无线电波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电波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提升,传输速度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卫星通信技术使无线电波可以跨越大洋和边境,实现全球通信。

此外,无线电波在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总结:无线电波发射原理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无线电波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的过程。

无线电波的产生依靠振荡器产生的振荡电流,经过放大器和天线的作用,电能被转化为无线电波并传播出去。

无线电波具有特定的频率、波长、传播特性和传播距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广播、卫星通信和雷达等领域。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与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线电波无处不在。

从手机通信到广播电视,从卫星导航到无线网络,无线电波在信息传递和通信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无线电通信,就必须深入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本文将对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低频的长波到高频的微波和毫米波。

它们在空间中以光速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可以在真空、空气、水和其他物质中传播。

但无线电波在不同的环境中传播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电波的直射传播特性。

当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没有障碍物的阻挡,它会沿着直线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直射传播。

在直射传播中,无线电波的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遵循反平方定律。

也就是说,距离发射源的距离增加一倍,信号强度会降低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这是因为无线电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扩散,导致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少。

然而,在实际环境中,很难存在完全没有障碍物的自由空间。

建筑物、山脉、树木等都会对无线电波的传播产生阻挡和反射。

这就引出了无线电波的反射传播特性。

当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的程度取决于障碍物的材质、形状和粗糙度等因素。

例如,金属表面会对无线电波产生强烈的反射,而粗糙的墙壁则会导致反射信号的散射和衰减。

除了反射,无线电波还会发生折射现象。

当无线电波穿过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电波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就像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会发生折射一样。

在大气中,由于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会导致大气层的折射率不均匀,从而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路径。

这种现象在卫星通信和远程通信中尤为重要。

另外,无线电波还会发生散射传播。

当无线电波遇到尺寸小于波长的障碍物时,会向各个方向散射。

例如,雨滴、灰尘颗粒等都会引起无线电波的散射。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1.3 无线电管理
2、无线电管理的内容
(1)无线电台设置和使用管理 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或个人,必须
提出书面申请,办理设台审批手续,领取电台执 照。
(2)频率管理 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频率实行统一划分
和分配。频率使用期满,需要继续使用,必须办理 续用手续。
天 波 传 播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4)散射传播 :包括对流层散射传播和电离层散射传播两种模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5)地空传播:穿透电离层的直射传播模式称为地空传播 模式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高频电子技术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1.1 无线电频段和波段的划分 按频率高低划分的称为频段,按波长划分的称为波段。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1.1 无线电频段和波段的划分
各个频段无线电波的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下 表给出了不同频段无线电波的主要应用。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式:
2、介质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1)金属对于无线电波的屏蔽作用
金属是良导体,电磁波在金属中传播时会感应 出传导电流,这一电流在金属中流动时发热,电 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无线电波很快衰减。因此, 无线电波不能在金属等良导体介质中传播。根据 这个道理,用金属板围成一个密闭的房间,外面 的无线电信号就无法进入这个房间,这表明金属 对于无线电波有屏蔽作用。
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Biblioteka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与频段的划分

4-无线电波传播特性详解

4-无线电波传播特性详解

极 化 特 性


极化: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 变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形式: 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的两种特殊情况

水平极化(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 垂直极化(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

极化反射系数: 对于地面反射,当工作频率高于150MHz 1 ,算得 ( 2m )时,
多径传播模型
无线电传播特性的研究

考虑问题

衰落的物理机制 功率的路径损耗 接收信号的变化和分布特性

应用成果

传播预测模型的建立 为实现信道仿真提供基础
理论分析方法(如射线跟踪法)

基本方法




应用电磁传播理论分析电波在移动环境中的传播特性来建立预 测模型
现场测试方法(如冲激响应法)

若移动台朝向入射波方向运动,则多普勒频移为正(接收信号频率上升); 反之若移动台背向入射波方向运动,则多普勒频移为负(接收信号频率下 降)。

信号经过不同方向传播,其多径分量造成接收机信号的多普勒扩散, 因而增加了信号带宽。
3、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


原理 多径信道对无线信号的影响表现为多径衰落特性。 将信道看成作用于信号上的一个滤波器,可通过分析 滤波器的冲击相应和传递函数得到多径信道的特性 推导冲击响应 只考虑多径效应 再考虑多普勒效应 多径和多普勒效应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多径信道的冲击响应
d
发 射 天 线
直射波
B
接 收 天 线
直射波
hb
反射波
C
hm

Pr Pt G G 1 Re r t 4d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电波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移动速度的环境下传播,表现为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折射波、散射波等传播方式。

首先在无阻挡物的自由空间中:电波以直射波形式传播,即视距传播LOS (line-of-sight) ,比如卫星通信。

在地面无线通信中,由于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通常不存在直接的视距路径,因此地面无线通信主要依靠的是反射、绕射和散射。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边缘阻挡时,会发生绕射;当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巨大时,会发生散射。

一、反射反射发生在地面以及建筑物的表面,当电磁波遇到比其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就会发生反射。

通常,在考虑地面对电波的反射时,按平面波处理,即电波在反射点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电磁波的反射发生在不同物体界面上,这些界面可能规则也可能不规则,可能平滑也可能粗糙。

为了简化,我们考虑反射表面都是平滑的,也称为理想介质表面。

电磁波通过理想介质表面后反射,电磁波的能量会全波反射回来。

二、绕射绕射也指衍射。

绕射是指波遇到障碍物时偏离原来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

当信号遇到大于波长的不可穿透物的边缘,如无线电波中途遇到的尖锐不规则的边缘物时,即使没有来自发送器的视线信号,也可接收到信号。

下图表示了无线电波的绕射现象。

三、散射在实际的无线环境中,接收的信号通常比单独绕射和反射模型预测的要强一些。

这是因为当电磁波在传播中遇到粗糙表面时,反射能量由于散射而散布于所有方向,像灯柱、树叶等这样的物体都会在所有方向上散射能量,这就给接收机提供了额外的能量。

四、传播路径在一个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环境中,移动台总是比基站天线矮很多,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直达路径被建筑物或其他物体所阻碍。

所以,在蜂窝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不是通过直达路径,而是通过许多其他路径完成的。

在无线通信频段中,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电磁波的主要传播模式有反射、绕射和散射。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Pt 4πd 2 1 Ls = =( ) 传输损耗: Pr λ gt gr
= 32 . 45 + 20 lg f ( MHz ) + 20 lg d ( Km ) 10 lg( g t g r )
上式可表示为:
Ls = Lbs Gt Gr
∴ Lbs = 32.45 + 20 lg f ( MHz ) + 20 lg d ( Km )
49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4 相干时间
多普勒频展的倒数定义为相干时间 多普勒频展的倒数定义为相干时间TC 相干时间T
1 9 TC = ≈ FD 16πf m
物理意义:相干时间是表征时变信道对信 物理意义: 号的衰落节拍。 号的衰落节拍。
50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5 衰落信道的类型
按多径时延扩展分
2
24
2
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5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6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3.3 多普勒频移 3.3
移动台在运动中通信时, 移动台在运动中通信时,接收信号频率会 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由多普勒效应所引起的附加频移称为多普 由多普勒效应所引起的附加频移称为多普 勒频移( Shift)。 勒频移(Dopple Shift)。
自由空间路径传播损耗 慢衰落损耗 快衰落损耗
7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种主要效应
阴影效应 远近效应 多径效应 多普勒效应
8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1.3 地形环境分类 1.3
地形特征定义 地形分类 传播环境分类
9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1)地形特征定义

无线电波与信号探讨

无线电波与信号探讨

无线电波与信号探讨无线电波是一种传播在空间中的电磁波,并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

它是由电子器件产生的电流变化所引起的,可以通过天线或其他装置传输和接收。

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雷达、导航等领域。

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信息载体。

无线电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波形,可以用来传递音频、视频等连续变化的信息。

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电压或电流波形,可以用来传递以数字形式表示的信息。

无线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具有一定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是线性的。

当波传播时,其幅度和相位保持不变。

无线电波具有衍射、反射和折射等传播现象。

衍射是指波传播到一个障碍物后,波沿障碍物的边缘弯曲和扩散。

反射是指波对物体的反射,形成反射波。

折射是指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在无线电通信中,信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信号质量可以通过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和偏振等参数来描述。

信号的频谱分布也是影响信号质量的重要因素。

频谱分布可以分为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窄带信号指信号的频谱集中在一个较窄的频率范围,适用于较长距离的传输。

宽带信号指信号的频谱分布在较宽的频率范围,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为了提高信号的传输效果,无线电通信中经常使用调制技术。

调制是指通过改变载波的某个或几个参数来携带信息。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调制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增加信号的容量和可靠性。

无线电波是一种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波,用于传递信息的信号。

无线电波具有线性传播、衍射、反射和折射等传播特性。

信号的质量受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和频谱分布等参数的影响。

调制技术可以改善信号的传输效果。

无线电波和信号在现代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点与原理

中国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点与原理
2
3.1.7 莱斯(Riceam)衰落分布
在移动通信中,如果存在一个起支配作用的 直达波(未受衰落影响),此时,接收端接
收信号的包络为莱斯(Riceam)分布。
P(r)
r
02
(r2 A2 )
e
2 2
I
0
(
Ar
2
)
A 0, r 0 r0


莱斯分布 瑞利分布
3.2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工程计算)
图3-4 绕射损耗与菲涅尔余隙之间的关系
3.1.4 反射波
电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 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现象。
图3-5给出了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电波由反 射波和直射波组成的情况。反射波与直射波的 行距差为:
d a b c 2hT hR d
两路信号到达接收天线的时间差换算成相位差 为:
在求郊区或开阔区,准开阔区的传播衰耗中 值时,应在市区衰耗中值的基础上,减去由 图3-9或3-10查得的修正因子。
图3-9 郊区修正因子
图3-10 开阔区、准开阔区修正因子
⒊ 不规则地形上的传播衰耗中值
⑴丘陵地的修正因子
丘陵地的地形参数可用“地形起伏”高度 △h表示。其定义是:自接收点向发射点延 伸10km范围内,地形起伏的90%与10%处的 高度差。
⒋任意地形的信号中值预测
⑴ 计算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 根据式(3-1),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Lbs为:
⑵计算准平滑地形市区的信号中值
⑶计算任意地形地物情况下的信号中值
LA LT KT
(3.22)
KT k mr Q0 Qr k h k hf k js k sp k s
KT为地形地物修正因子
☆则不平坦的场强公式为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无线电波是一种无形的电磁波,它在空间中不断地传播,具有一定的传播特性。

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使用无线电系统,提高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和效率。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直线传播、地面波传播和天波传播。

直线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空间中直线传播,它只在传输距离较短、没有遮挡物的情况下才能应用。

地面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地球表面沿地面传播,适用于传输距离较长、有遮挡物的情况。

天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地球大气层内反射和散射,使其可以超越地球表面曲率传播,适用于较长距离和遮挡较多的情况。

无线电波在传播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频率、传播距离、天气、地形和人造遮挡物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首先,频率是影响无线电波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传播时会有不同的特性,比如低频波能够穿透建筑物,而高频波则不行。

其次,传播距离也是影响无线电波传播的因素之一。

当传播距离增加时,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会逐渐减弱,最终无法被接收到。

第三,天气也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

比如,雨、雪、霾等恶劣天气会使无线电波传播受阻,从而影响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地形也会对无线电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比如,在山区、丘陵和峡谷等地形复杂的地区,无线电波会遭遇反射、散射、衍射等现象,从而导致信号的衰减和失真。

最后,人造遮挡物也会对无线电波传播产生影响。

比如,高层建筑、电线杆、天线塔等都会使无线电波的传播受到阻碍,从而影响无线电通信的效果。

无线电波的应用无线电波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是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手段,还被广泛应用于雷达、遥感、导航、远程控制等领域。

例如,雷达利用无线电波向周围发射脉冲,利用回波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性质,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气象等领域。

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利用无线电波,通过卫星向地面发射信号,以确定接收机的位置和速度。

总之,无线电波虽然看似无形无声,却具有重要的传播特性,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及信号分析甚低频VLF 3-30KHz 超长波1KKm-100Km 空间波为主海岸潜艇通信;远距离通信;超远距离导航低频LF 30-300KHz 长波10Km-1Km 地波为主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中频MF 中波1Km-100m 地波与天波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高频HF 3-30MHz 短波100m-10m 天波与地波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甚高频VHF 30-300MHz 米波10m-1m 空间波电离层散射(30-60MHz);流星余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30-144MHz);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超高频UHF 分米波空间波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52-420MHz);对流层散射通信(700-10000MHz);中容量微波通信(1700-2400MHz)特高频SHF 3-30GHz 厘米波10cm-1cm 空间波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600-4200MHz);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5850-8500MHz);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1500-1600MHz)ELF 极低频3~30HzSLF 超低频30~300HzULF 特低频 300~3000HzVLF 甚低频3~30kHzLF 低频30~300kHz 中波,长波MF 中频300~3000kHz 100m~1000m 中波 AM广播HF 高频 3~30MHz 10~100m 短波短波广播VHF 甚高频 30~300MHz 1~10m 米波FM广播UHF 特高频 300~3000MHz ~1m 分米波SHF 超高频3~30GHz 1cm~10cm 厘米波EHF 极高频30~300GHz 1mm~1cm 毫米波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天线技术)第12章无线电波的传播

(天线技术)第12章无线电波的传播

地面的地形、地物、建筑物等会 对无线电波的传播产生影响,需 要进行详细的场地勘测和设计。
水下传播
水下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水中传播的 过程,包括海水对无线电波的吸收和 散射作用。
海水对无线电波的吸收较大,因此水 下通信通常需要使用较低频率的无线 电波。
水下传播适用于水下通信损耗
大气层中的水汽、氧气、臭氧 等物质对无线电波的吸收和散 射作用会影响其传播路径和能 量分布。
大气层传播适用于短波通信、 超短波通信等近距离通信系统。
地面传播
地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地球表 面传播的过程,包括地面对无线 电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作用。
地面传播适用于微波通信、移动 通信等中近距离通信系统。
象。
穿透损耗的大小与障碍物的材质、厚度、 在城市环境中,由于建筑物密集,穿透
大小和频率等因素有关。
损耗对无线通信质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补偿。
散射损耗
散射损耗的大小与障碍物的形状、大小、表面粗糙度 和频率等因素有关。
散射损耗是指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规则形 状或粗糙表面的障碍物时,发生散射现象,导致信号 强度减小的现象。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的路径损耗公式为:L(d) = L(d0) + 10n log(d/d0),其中L(d)表 示距离发射机d处的路径损耗,L(d0)表示距离发射机d0处的路径损耗(通常d0=1 米),n是路径损耗指数,d是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大气层传播模型
大气层传播模型适用于无线电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由于大气 中存在各种气体、水蒸气和悬浮颗粒,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 播时会发生吸收、散射和折射等效应。
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介质中,无线电波的传播 速度不同,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高中物理】无线电波的传播

【高中物理】无线电波的传播

【高中物理】无线电波的传播波长不同的电磁波有不同的传播特性,这里只介绍无线电波的传播。

通常,无线电波有三种传播方式:地波、天波和沿直线传播的波。

地波沿地球表面附近的空间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地波。

地面上有高低不平的山坡和房屋等障物,根据波的衍射特性,当波长大于或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波才能明显地绕到障碍物的后面。

地面上的障碍物一般不太大,长波可以很好地绕过它们。

中波和中短波也能较好地绕过,短波和微波由于波长过短,绕过障碍物的本领就很差了。

地球就是个良导体,地球表面会因地波的传播引发感应电流,因而地波在传播过程中存有能量损失。

频率越高,损失的能量越多。

所以无论从绕射的角度还是从能量损失的角度,长波、中波和中短波沿地球表面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而短波和微波则无法。

地波的传播比较稳定,不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而且能够沿着弯曲的地球表面达到地平线以外的地方,所以长波、中波和中短波用来进行无线电广播。

由于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波长愈长)损失越大,因此中波和中短波的传播距离并不大,通常在几百千米范围内,收音机在这两个波段通常就可以收听本地或周边省市的电台。

长波沿地面传播的距离必须离得多,但升空长波的设备巨大,耗资低,所长波很少用作无线电广播,多用作逊于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系统等。

天波依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做天波。

什么是电离层呢?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在地面上空50千米到几百千米的范围内,大气中一部分气体分子由于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而丢失电子,即发生电离,产生带正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这层大气就叫做电离层。

电离层对于相同波长的电磁波整体表现出来相同的特性。

实验证明,波长长于10m的微波能够沿着电离层,波长少于3000km的长波,几乎可以被电离层全部稀释。

对于中波、中短波、短波,波长愈长,电离层对它稀释得越太少而散射得越多。

因此,短波最适宜以天波的形式传播,它可以被电离层散射至几千千米以外。

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近年来,无线电波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

了解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于优化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的理论依据,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

首先,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主要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因素的影响。

大气中的分子和粒子对无线电波具有吸收和散射的作用,从而影响波的传输。

此外,无线电波还会在不同介质之间发生折射,使得波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

因此,了解这些传播特性对于无线通信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无线电波的频率会影响其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

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会受到大气的吸收和散射程度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传播特性。

较高频率的无线电波更容易被大气吸收,而较低频率的无线电波则更容易发生散射。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频率对于实现稳定的通信至关重要。

其中,大气的散射对于无线电波的传输距离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线电波在遇到大气中的小尺度不均匀性时会发生散射,散射导致波峰和波谷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被称为多径效应,它会导致信号的多个版本到达接收器,从而产生干扰和衰落现象。

因此,在设计无线通信系统时,需要考虑并抑制多径效应的影响,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除了大气的散射,大气的折射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重要因素。

大气层的折射性质会影响无线电波在大气中的传输路径。

例如,大气层的折射率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导致了无线电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弯曲。

这种弯曲现象被称为大气折射,它使得无线电波可以远距离传播到地平线之后。

这一特性被广泛利用于无线电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实验研究对于验证和深化理论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在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中,科学家们通常使用天线、接收器等设备来测量信号的强度和传播路径的改变。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研究者可以对无线电波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建模,以更好地了解其传播特性和优化通信系统。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及信号分析甚低频 VLF 3-30KHz 超长波 1KKm-100Km 空间波为主海岸潜艇通信;远距离通信;超远距离导航低频 LF 30-300KHz 长波 10Km-1Km 地波为主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中频 MF 中波 1Km-100m 地波与天波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高频 HF 3-30MHz 短波 100m-10m 天波与地波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甚高频 VHF 30-300MHz 米波 10m-1m 空间波电离层散射(30-60MHz);流星余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30-144MHz);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超高频 UHF 分米波空间波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52-420MHz);对流层散射通信(700-10000MHz);中容量微波通信(1700-2400MHz)特高频 SHF 3-30GHz 厘米波 10cm-1cm 空间波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600-4200MHz);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5850-8500MHz);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1500-1600MHz)ELF 极低频 3~30HzSLF 超低频 30~300HzULF 特低频300~3000HzVLF 甚低频 3~30kHzLF 低频 30~300kHz 中波,长波MF 中频 300~3000kHz 100m~1000m 中波AM广播HF 高频3~30MHz 10~100m 短波短波广播VHF 甚高频30~300MHz 1~10m 米波 FM广播UHF 特高频300~3000MHz ~1m 分米波SHF 超高频 3~30GHz 1cm~10cm 厘米波EHF 极高频 30~300GHz 1mm~1cm 毫米波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无线电波传播手册

无线电波传播手册

无线电波传播手册第一章无线电波传播原理1.1 无线电波的产生无线电波是一种由电磁场产生的电磁波,其产生过程基于电磁感应定律。

1.2 无线电波的特性无线电波具有波长、频率、速度等特性,其传播受到地形、天气、电离层等因素的影响。

1.3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线传播、地面传播、天波传播、散射传播等。

第二章空中传播2.1 直射传播直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直接从发射天线到达接收天线的传播方式,适用于开放空旷地区。

2.2 折射传播折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穿过不同介质界面时,由于光速的改变而发生弯曲的传播方式。

2.3 绕射传播绕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遇到屏障或障碍物时,在其周围或边缘绕过的传播方式。

2.4 天波传播天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特定频段通过电离层反射和折射后传播到地面的方式。

第三章地面传播3.1 地波传播地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地面与天线之间的接触面上沿地球曲率传播的方式。

3.2 多径传播多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由于地面反射、散射等产生多条传播路径,到达接收天线的方式。

3.3 衍射传播衍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遇到障碍物边缘时弯曲传播的方式,适用于山谷、城市建筑密集区等地形。

第四章天波传播4.1 电离层基本概念电离层是指地球大气中电离分子和自由电子较为密集的区域,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有重要影响。

4.2 太阳活动与天波传播太阳活动引起的电离层变化会对天波传播产生显著影响,太阳黑子数量与无线电通信质量存在关联。

4.3 天波传播相关参数天波传播的状况可通过参数如电离层频率、MUF(最高可用频率)等进行描述和预测。

第五章散射传播5.1 散射现象及机制散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穿越大气中的气体、雾霾、云层等微粒时发生分散传播的现象。

5.2 散射传播的影响因素散射传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频率、信号强度、物体粒径和散射角度等。

5.3 散射传播在通信中的应用散射传播在通信中常用于障碍物背后的信号传输、城市建筑物信号强化等。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引言无线电波和超声波都是常见的声波,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虽然它们都属于声波的范畴,但无线电波和超声波在一些关键的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深入研究无线电波和超声波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指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通常在300 Hz到300 GHz之间。

它们是由电场和磁场的振荡产生的,并以电磁辐射的形式传播。

无线电通信、广播和雷达等技术都是基于无线电波的原理。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的一部分,约为3×10^8 m/s。

它们可以从发射源传输到接收器,并且可以在大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

由于波长的不同,无线电波可以有不同的传播特性。

低频无线电波可以穿透建筑物和地面,但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障碍物的干扰。

高频无线电波则更容易受到衰减和反射的影响。

无线电波在通信和广播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跨越大距离传输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调节频率和幅度来进行编码和解码。

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被分为不同的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和超短波等。

超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类可听到的上限(约20 kHz)的声波。

它们通常在1 MHz到10 MHz的范围内工作。

超声波是机械波,通过分子之间的振动传播。

超声波在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

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高。

超声波可以通过介质中的反射、衍射和干涉来进行成像和探测。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医学中,它们被用于诊断和治疗,如超声心动图和超声波清洗。

在工业中,超声波可以用于量测、检测和焊接等。

在科学研究中,超声波可以用于材料分析和实验室实验。

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虽然无线电波和超声波都是声波,但它们在一些关键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之处•波动性:无线电波和超声波都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并通过振荡达到传输信息的目的。

•传播性质:无线电波和超声波在大多数介质中都可以传播,尽管速度和传播特性可能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及信号分析甚低频VLF 3-30KHz 超长波1KKm-100Km 空间波为主海岸潜艇通信;远距离通信;超远距离导航低频LF 30-300KHz 长波10Km-1Km 地波为主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中频MF 0.3-3MHz 中波1Km-100m 地波与天波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高频HF 3-30MHz 短波100m-10m 天波与地波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甚高频VHF 30-300MHz 米波10m-1m 空间波电离层散射(30-60MHz);流星余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30-144MHz);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超高频UHF 0.3-3GHz 分米波1m-0.1m 空间波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52-420MHz);对流层散射通信(700-10000MHz);中容量微波通信(1700-2400MHz)特高频SHF 3-30GHz 厘米波10cm-1cm 空间波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600-4200MHz);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5850-8500MHz);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1500-1600MHz)ELF 极低频3~30HzSLF 超低频30~300HzULF 特低频 300~3000HzVLF 甚低频3~30kHzLF 低频30~300kHz 中波,长波MF 中频300~3000kHz 100m~1000m 中波 AM广播HF 高频 3~30MHz 10~100m 短波短波广播VHF 甚高频 30~300MHz 1~10m 米波FM广播UHF 特高频 300~3000MHz 0.1~1m 分米波SHF 超高频3~30GHz 1cm~10cm 厘米波EHF 极高频30~300GHz 1mm~1cm 毫米波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

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

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

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

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设备误指反射体,给干扰查找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绕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

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

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

工作于80米(375MHZ)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

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

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

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干扰信号距离造成错觉。

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

反之,愈近,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愈大。

在距信号数十米以内,电场强度的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测向机耳机中的音量变化也格外明显。

我们在实际查处中,100米,200米以内进行信号大小的测定,并作为经验值进行记录。

当发射天线垂直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垂直极化波”;当天线平行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平行于地面,我们叫它“水平极化波”。

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规定发射垂直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垂直架设;2米波段规定发射水平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水平架设。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通常是很复杂的,必须对不同的频段使用不同的电波传播模型,以预测电台覆盖和传播场强。

下面简要地叙述几种传播方式(详细数学公式略)。

VLF(f< 30kHz)频率低于30kHz的电波,传播损耗近似等于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即相当于电波在理想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传播,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吸收现象,只存在因电磁能量扩散引起的传播损耗。

在此频段内,电波在电离层与地球之间可以以波导方式沿地球表面进行传播。

LF(30kHz< f< 300kHz) 在这个频段内,有两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地波方式及电离层天波方式。

天波信号幅度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这是由于电离层吸收和变化的缘故。

MF(300kHz< f< 3MHz)在该频段内,传播方式也是地波和天波。

当评价地波时,还需要知道大地的电气特性,特别是大地电导率的数据。

对150kHz到1.6MHz频率频段,采用天波传播的预测方法。

在MF广播频带内,天波传播只假定发生在夜间。

在1.6MHz以上频率,HF传播预测方法才开始有效。

超过1.6MHz时,天波对移动通信明显地变得更为重要。

HF(3MHz< f< 30MHz)在该频率范围内,信号的传播一般是通过电离层,主要以天波方式传播,因而表现出较大的变化。

电离层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会造成长途传输的多径失真,出现信号干扰甚至中断操作的情况。

由于该频段频谱拥挤以及长距离传播应用两方面的原因,人们不得不使用相当复杂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

使用电离层特性来预测HF传播时,ITU-R的P.533建议的预测模型可用来在任意路径上根据季节、太阳黑子数等预测基本的和可用的最高可用频率(MUF)、场强、接收功率、信/噪比和可靠性等。

VHF和UHF(30MHz< f< 3GHz)该频带内,安排有大量固定和移动业务。

该频段除了低端之外,通常不是通过有规则的电离层来进行电波传播的。

气候只对超折射和传导有影响,这是由大气折射指数中正常梯度的变化引起的。

除了自由空间传播外,对流层散射和绕射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按照下述各种特定传播环境的传播模型来估算电波的传播损耗。

(1)自由空间传播模型通常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称之为“自由空间传播”。

在某些环境中,假定有用信号只是由于在自由空间所产生的传播损耗。

也就是说,把大气看成为近似真空的均匀介质,电磁波沿直线传播,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这时在大气中的传播就等效于自由空间传播,它只与频率f和距离d有关。

(2)平坦大地的绕射模型适合大于视距的传播范围,对有用信号的预测需要考虑地球的曲率。

(3)粗糙大地上的传播模型适合于世界特定地区和特别粗糙大地上的传播。

(4)OKUMURA-HATA模型以距离和发射机天线的高度为依据。

校正这个损耗须要以建筑物在接收位置附近的百分率、路径类型(陆地、海洋、混合)和大地不规则度为依据,主要用于大城市和郊区环境的传播损耗和场强预测。

(5)LONGLEY-RICE(ITS)模型可用来估算地波和对流层散射的传播衰减。

这个模型是统计模型,也就是预测中值场强和估计信号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

另外,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有可能造成干扰的传播机理,包括电离层传播机理,有可能随季节和昼夜时间变化;通过偶尔发生的E层,有可能允许在约70MHz 频率上进行长距离传播。

此外还有超折射和大气波导等。

SHF和更高频率(f>3GHz) 如上所述的各传播因素(除天波而外),均适用于更高的频率,但这时必须考虑衰减、散射以及由降雨与其它大气微粒产生的交差极化。

当频率大于10GHz时,雨滴所引起的衰减,会使信号质量严重下降,估算衰减概率分布的方法,通常以超过0.01%时间的雨强密度R0.01(mm/h)为基础。

这个值应以长期降雨观测为基础,大约以一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取值。

20GHz以上,必须考虑大气衰落,包括气体衰落和降水衰落。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和转换如何把波长转换成频率,或做相反的转换呢?虽然一个电台以固定的频率广播,但是"波长"也常被拿来使用。

例如,在说明短波传导状況时,使用31米波段,比使用"9500KHz到9900千赫/KHz"(这是在31米波段內规划用做国际短波广播的频率范围)简单多了。

把频率换算波长的的公式是波长(米/公尺)=300,000,000/频率(兆赫/MHz),分子300,000,000米/公尺是无线电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所以15兆赫(MHz)的波长是,波长=300000000/15000000=20米/公尺。

当然短波广播规定有许多的频率范围,要记住这些频率与相对的波长是挺麻烦的,但是只要抓住一个要领,便不成问题了。

首先记得一个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例如15兆赫(MHz)是20米,然后频率增加一倍,波长便减半,相反的频率减半,波长便加倍。

例如15MHz是20米,那么30MHz就是10米,而7.5MHz则是40米,这样就容易多了。

在我们了解了频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后,当短波电台报出频率及相对波长时,我们更可较容易地在收音机的刻度表上找到该收听的位置,因为传统型(指针式)短波收音机的刻度表上,都有波长或米波段的标示。

如果上述太复杂,您也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频率是用来表示某电台的精确位置;而波长却是用来表示该电台的大概位置,米波段是用来表示某小段频率范围。

如19米波段表示频率15.10 –15.60兆赫范围。

(请参考后文的国际广播米波段表)白天,在广州,您可以在短波19米波段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和第二套节目,准确频率为15.48,15.50,15.55兆赫。

电波绕射在传播途径中遇到大障碍物时,电波会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这种现象叫做电的绕射。

超短波、微波的频率较高,波长短,绕射能力弱,在高大建筑物后面信号强度小,形成所谓的“阴影区”。

信号质量受到影响的程度,不仅和建筑物的高度有关,和接收天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关,还和频率有关。

例如有一个建筑物,其高度为10米,在建筑物后面距离200米处,接收的信号质量几乎不受影响,但在100米处,接收信号场强比无建筑物时明显减弱。

注意,诚如上面所说过的那样,减弱程度还与信号频率有关,对于216 ~223兆赫的射频信号,接收信号场强比无建筑物时低16dB,对于670兆赫的射频信号,接收信号场强比无建筑物时低20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