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高中化学教案评比
高中化学教案评比评比标准:1. 教案设计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清晰明了;2. 教案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3.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学习水平;4.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5. 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时间分配;6. 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是否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7. 评估方式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8. 教案表达是否清晰简洁,是否有明确的教学逻辑和结构。
评分标准:优秀(90-100分):教案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有针对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步骤合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评估方式合理多样化,表达清晰简洁。
良好(80-89分):教案设计基本符合要求,内容较为丰富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一般明确,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化,教学步骤基本合理,教学资源较为充分利用,评估方式一般多样化,表达基本清晰简洁。
中等(70-79分):教案设计较为合理,内容一般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一般明确,教学方法较少多样化,教学步骤一般合理,教学资源较少充分利用,评估方式一般多样化,表达一般清晰简洁。
及格(60-69分):教案设计较为简单,内容较为简单,教学目标不太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步骤不够合理,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评估方式单一,表达不够清晰简洁。
不及格(60分以下):教案设计混乱无序,内容极为简单,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无趣,教学步骤不合理,教学资源完全不足,评估方式单一无效,表达混乱不清晰。
评比结果:评比时间:评比人员:教案名称:教案编号:评比标准:评比得分:评比意见:评比人签字:时间:。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摘要: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具有更多的多样性,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教学,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融合,通过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化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对核心素养理念对初中化学教育的要求进行分析,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1.核心素养理念下对于初中化学教育的要求1.1 实践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即通过实际操作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学生探索和创新的基础,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被视为必备的能力之一。
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采用实验、探究、观察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鼓励他们在化学实验和问题解决中寻找新的观点、方法和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获取、评估和应用化学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
1.2探究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和实践,主动探索化学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和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培养学生分析化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教育与评价的融合将教育与评价相结合是因为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和补充。
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而评价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的反馈和判断。
将教育与评价相结合,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教学反馈,引导教学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相互融合的做法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
《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
一、适应对象
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化学专业(师范类)的本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化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副修第二专业、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非化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核目的
考核是对教和学的一次全面验收,既可检查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整个工作情况,又可检查教
师教学指导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
1、考勤:10% ;
2、自选: 5%(1)小论文或体会文章;(2)讨论发言(如作品展示);(3)不定;
3、随堂考核: 15% ;
4、作业(70% ):(1)化学教学背景分析及评析; 10%(2) 化学教学目标设计及评析; 10%(3)化
学教学情境创新设计及评析; 10%(4)化学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设计及评析; 10%(5)化学教学评价创新设计及评析; 10%(6)完成一份一节课堂内容的说课稿设计及评析. 20%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
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点评初中化学教案
点评初中化学教案
教案题目:物质的变化与反应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反应过程中涉及的能量变化,并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物质的变化与反应,包括化学反应的定义、反应物与生成物、
反应类型(加热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能的概念等内容。
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导入、讲解、实验演示、讨论、练习、作业”等教学方法,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在实验演示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自主分析和推理得出化
学反应的过程,并能理解反应过程中涉及的能量变化。
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练习和作业的巩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化学探索产生兴趣。
总体评价:本节课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值得肯定和鼓励。
希望今后教案设计可以更
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研点评意见(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育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教研组对近期开展的化学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点评意见。
二、教研活动亮点1. 教研主题明确,针对性强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活动主题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教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
教研形式多样,既有专家引领,又有教师互动,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3. 教师参与度高,积极性强本次教研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在活动中,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 教研成果显著,推广价值高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初中化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活动成果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可为其他学校提供有益借鉴。
三、教研活动不足及改进措施1. 教研内容深度不足本次教研活动中,部分内容较为浅显,未能触及教学问题的本质。
建议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进一步挖掘教学问题,提高教研内容的深度。
改进措施: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研内容的学术性和深度。
2. 教师交流不够充分在教研活动中,部分教师参与度不高,交流不够充分。
建议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改进措施:设立交流环节,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3. 教研成果转化不够本次教研活动成果丰富,但部分成果未能得到有效转化。
建议加强教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
改进措施:建立教研成果库,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学习,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化学的教案评析
初中化学的教案评析
教案名称:化学实验:酸碱中性溶液的测试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中性溶液的性质
2. 掌握酸碱中性溶液的测试方法
3. 运用实验方法验证溶液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酸碱中性溶液的性质
2. 酸碱中性溶液的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
1. 区分酸碱中性溶液的测试方法
2. 判断未知溶液的性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亚甲蓝溶液等
2. 实验物质:氢氧化钠、硫酸、盐酸、未知溶液等
3. 教学PPT或实验板书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或呈现图片等方式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老师展示如何测试酸碱中性溶液的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溶液的性质。
4. 总结归纳:根据实验结果,整理酸碱中性溶液的特点,并总结测试方法。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酸碱中性溶液的理解程度。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关酸碱中性溶液的知识,拓展视野。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实验操作规范性
2. 知识点掌握情况
3. 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与改进:
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案及作业批改
初中化学教案及作业批改一、教学目标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和实验操作,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联系。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如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分类,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计算,以及溶液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等实验操作。
2.难点: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如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化学键等;另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也是需要注意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相关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通过提问学生为什么铁会生锈,引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这一课题。
2.讲授新课:采用讲解、示范、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可以采用图解、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3.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或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4.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归纳,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
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作者:林洁心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年第02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多新型教育理念出现,“教、学、评”一体化就是其中之一,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评价等活动相统一,展现教学要素之间的融合性和促进性,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需要教师根据需求设定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将“教、学、评”三个要素有机融合,共同作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为践行课程改革要求,探索“教、学、评”的一体化应用思路十分必要。
一、“教、学、评”一体化概念所谓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教学评价三项活动的整合,突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简而言之,应用教学评一体化展开教学,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从化学教学实际出发,考虑学生需求,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预测教学效果。
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给予其充足的学习空间。
为了准确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分析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完美呈现,需要依托评价工具完成。
教学评价并非独立于教学活动以外,而是要与教学活动相融合,教师要巧妙将评价镶嵌在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
也可以说教学评价决定教学效果,通过评价作为驱动教学方法优化的有力保障。
二、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构建思路(一)制定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先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变为具体课时教学目标。
目标设定要以教学活动作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酸碱盐内容教学,可以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主线,按照教学内容的知识节点,对于知识进行整体规划。
讲解溶液酸碱性、常见酸和碱、几种重要的盐、溶液酸碱性、酸与碱化学性质等内容时,要将教学目标的导教、导学和导评等功能充分发挥,通过学生能否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完成各个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反思与评价
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反思与评价
教学设计充满着不断的调研与探索,只有经过实践后的反思与评价,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指教学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性思考,分析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找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评价则注重从教学目的和效果两个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综合评定。
化学教学设计中应进行以下方面的反思与评价: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并实现。
检查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并与内容相匹配,教学活动是否助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
2.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
评价内容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难易程度是否匹配学生水平,是否覆盖重点难点。
3. 教学方法是否高效。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利用好每一个环节,是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4. 教学组织与管理是否规范。
评价各环节时间安排是否恰当,人员分工是否清晰,是否有效控制课堂秩序。
5. 学生临床性应用能力是否改善。
通过观察课后练习与测验结果,评估教学设计是否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只有实事求是地进行反思与评价,我们才能持续优化教学设计,让每一次教学都更上一层楼。
这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优质教学评价标准
高中化学优质教学评价标准1. 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应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学目标应与课程内容相匹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2. 教学方法多样-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示范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 教学方法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主动研究和探究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合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应有机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4. 研究资源充足-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如教科书、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等,以支持学生的研究。
- 研究资源应具有质量保证,能够满足学生的研究需要。
5. 评价方法科学- 教师应采用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 评价方法应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以综合反映学生的研究水平。
6. 师生互动良好-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和支持学生的研究。
-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7. 课堂管理有序- 教师应建立良好的课堂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秩序和研究氛围。
- 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8. 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研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一、概述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推动学习进程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项目式学习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推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理念在于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工作情境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的方式,达到深入理解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探索、实验、合作等方式,主动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提升化学素养。
设计与实施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充分理解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项目任务。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项目式学习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 项目式学习的定义与特点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使他们能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索、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取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体验。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意味着学生将围绕一个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或挑战展开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或解决方案。
它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需要面对真实世界的化学问题,如环境污染、材料合成等,这些问题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
项目式学习具有跨学科性。
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物理、生物、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领域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与活动、教学评价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是学生在知识和理解化学概念、原理以及科学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技能目标是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科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和学习资源,设计合适的内容和学习任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化学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育游戏等。
通过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与活动:化学教学过程应设有导入、展示、讲解、实验、讨论、巩固和拓展等环节。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法进行知识传授;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
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化学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定量和定性的反馈和评定。
评价包括课堂评价和学绩评价。
课堂评价可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学绩评价可通过考试、测试、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
评价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指导和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设计,可以使教学更加科学、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修正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以“化学平衡”教学单元为例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以“化学平衡”教学单元为例一、本文概述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知识与技能,更强调了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在此背景下,化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当前化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以“化学平衡”教学单元为例。
文章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理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化学平衡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对“化学平衡”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以实现教、学、评的有效融合。
在教学设计方面,文章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策略选择,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实施方面,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展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评价方面,文章提出了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文章总结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展望了未来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本文旨在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化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化学教学研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研究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以“化学平衡”教学单元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化学教学中。
在“化学平衡”单元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教师通过对一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和重构,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的分布和安排,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建议:1. 确定单元主题和目标:首先,确定单元的主题和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这些目标应该与课程大纲和考试要求相符合。
2. 分析教材和学情: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每个课时的内容、重难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同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已有知识、学习风格和兴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3. 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分析结果,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构建教学顺序和教学结构。
可以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实验探究的流程等来进行整合。
4. 设计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概念性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图示、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实验探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制定课时计划:根据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制定详细的课时计划。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活动、评价方式等。
6. 实施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7. 评价与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应用情况。
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有助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四章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2016
系统设计 注重遵循教学系统系统与环境关系等问题。它能够使教 学理论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学效果具 有较强的可预见性。
三、化学教学设计的层次
(一)课程教学设计 ↓ (二)学期(或学年)教学设计 ↓ (三)章(或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 (四)课时教学设计 ↓ (五)局部(或环节)教学设计
表1 学期(或学年)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
班 级 教 材
月
日
总 学 时
周学时
任课教师
学期(或学年)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期(或学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学生情况分析 学期(或学年)教材简要分析 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法的改革规划和主要措施 周 次 起止年月 第 × 章 × × 演 示 实 验 学 直观教具电化教具 备 ( 时 数 ) 生 实 验 注
第一节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如何理解“设计”这个词? l设计就是指在活动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 对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安排或策划。” l“所谓设计,就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预想今后可 能出现的情况,并观念性地操作构成要素,明确整体 和部分之间关系的行为。” l“设计是指创造某种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或者解决问 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式的系统计划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水平
教学设计经历了设计意识由朦胧到清晰、理念由 自发到自觉、操作由经验到规范的发展过程。根据不 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可将教学设计分为四种: (1)直感设计:主要根据主观愿望或直观感觉进行的 设计; (2)经验设计:以教学实践经验为主要依据进行的设 计; (3)实验(辅助)设计:先根据某些理论或假说进行 验证性教学实验,然后在总结试验情况、形成实践规 范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 (4)系统设计:依据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运用系统 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作者:李晓华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33期摘要在以往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评相分离的教学问题。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教师要将教、学、评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一体化教学,以优化当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构建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促进学生在化学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站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视角,依托于部编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针对其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一体化教学;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3-0192-02在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面临着化学教学过程优化的教学任务。
尤其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学的评价都突显出一些问题,在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评问题分析高中化学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依旧突显了不少的问题,从教、学、评这个角度出发,可将其问题归述为:新课改已经贯彻落实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
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自主性,同时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存在滞后发展的问题。
总体而言,就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评价没有得到有效的融合发展。
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没能满足学生的化学学习需要。
其次,教师在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的时候,还是将教师评价作为主体,评价方式也依旧单一,评价内容也不够全面。
但是新课标已经提出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内容要全面化等等方面的要求。
而教师现有的教学评价已经呈现出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评模式的发展现状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朝着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向进行探索与发展,既要改进自身的化学教学过程,又要积极地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同时也要全面做好教学评价,以全面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健康发展。
化学教学设计步骤
化学教学设计步骤化学教学设计步骤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评价以及课后反思和调整。
第一步:教学目标设定在设计化学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来确定。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
例如,某堂化学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学习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溶液浓度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第二步:教学内容选择在教学内容选择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
教学内容可以是知识点、实验内容、案例分析、教学活动等。
选择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年级、学科水平相适应,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展探究式学习。
例如,在教学溶液浓度时,可以选择涉及溶液制备和浓度计算的相关知识点,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引入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步:教学方法设计针对所选的教学内容,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溶液浓度计算时,可以采用讲授法来介绍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使用实验法来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采用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教学资源准备在设计化学教学时,需要准备好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等。
教学资源的准备应该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匹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例如,在教学溶液浓度时,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教材及课件,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安全措施等。
第五步: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可以是课堂测验,也可以是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等多种形式。
高中化学教案评议
高中化学教案评议
教案名称:化学反应速率
评议目标:评估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提供改进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评议内容:
1.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是否包含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
3. 学习资源:教师是否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如教材、多媒体教学等?这些资源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4. 学习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怎样的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问题?
评议结论:
- 教案设计较为合理,包含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但可以进一步加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但也可以尝试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探究性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实验室设备、化学模型等,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 教师在学习评价方面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问题。
改进建议:
- 增加案例分析和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力。
- 加强学习资源的利用,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 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应根据评议结论和改进建议,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目的。
初中化学教案点评
初中化学教案点评教案名称:化学实验——硫酸与铁的反应教案编写人:张老师教学目标:1.了解硫酸与铁的化学反应过程;2.掌握观察化学反应结果的方法;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记录能力。
教学内容:1.硫酸与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硫酸、铁片、试管、试剂瓶、酒精灯等实验器材;2.实验记录表格;3.安全措施说明。
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实验的主题;2.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反应结果;3.数据记录: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4.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化学反应机理;5.总结归纳: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意见,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评价点:1.教师引入环节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实验操作安全规范,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3.学生能够准确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4.学生讨论能够积极参与,提出合理分析;5.总结归纳环节能够明确总结学习成果,巩固知识。
改进建议:1.增加实验操作的难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2.设置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水平;3.引入更多相关实例,帮助学生拓展化学知识;4.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保障实验安全。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新颖有趣,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清晰,讨论分析逻辑清晰。
教师引领学生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但还需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提升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评价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
如今关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极大促进了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但仍有较大的空间,需要教师继续探究和改进。
初中化学属于实践性科目,但传统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
而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恰恰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在化学课堂上灵活运用化学理论知识来进行实验,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引言随着教育的发展,初中化学教学遵循学生本位理念,希望可以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教师对照学生的需求分析,寻找更多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案更显必要。
但是,现阶段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这时候,教师不仅要完善基础教学设计,还需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及时完善评价体系和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游戏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1在教学中进行趣味实验游戏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碘化铅的沉淀实验中进行趣味实验。
用可溶性的铅盐与碘化钾进行反应制备碘化铅的过程中会形成“黄金雨”。
在制备的过程中进行分组比赛,看哪组制备的“黄金雨”越多,给予奖励。
在学习硅酸钠的知识时,可以进行建造“空中花园”的趣味实验,“喷雾作画”学习氯化铁的知识点,“蛋白留痕”学习醋酸的性质等。
1.2在新课导入中进行游戏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十分旺盛,有想要弄清化学的学习的欲望。
但是化学的知识点繁多,学生的好奇心容易在索然无趣的学习中慢慢消耗。
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十分重要。
因此,要想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保持长久的好奇心,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强好奇心,利用多种多样的趣味游戏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利用猜谜语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如课前出谜语“无水为生,有水为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从教育的根本属性上说,化学教学是一种经验的传递过程,但是这种传递绝不是灌输,也不像讲授那么单线,它必须充满积极、能动、丰富的学习活动。
化学学习是学生建构或重新建构其个人认识和化学科学经验的主动的活动过程,这种建构和重新建构个人对化学科学的理解、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必须充满各种层次的、丰富的、能动的主体,以及积极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王磊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及其要求;2.了解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基本要求;3.了解化学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目的和方式;4.明确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构建的思路;5.了解教师自评、他评以及学生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6.模拟中学化学课堂实际,充当化学教师,在小组中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教学,体验化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学会对小组内其他同学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3课时9.1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由三部分组成:教学设计(课前)、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课后)。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教学工作。
9.1.1 化学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9.1.1.1 化学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堂教学的类型简称课型。
课型的分类因基点的选择不同可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一般可按照教学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绪言课、新授课(元素与化合物课、概念理论课等)、练习课(讲评课)、学生实验课、复习课、测验课等。
9.1.1.2 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及其各组成部分的顺序、实现和相互关系。
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结构,但无论哪一类课型,都可以按照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堂教学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课的结尾三部分。
(1)课的开始课的开始一般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要稳定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其次,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交待给学生。
最后,要重视由课的开始向课的中心部分过渡。
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定向于新知识的学习。
初中“燃烧与灭火”一节课的导入老师讲述或播放CCTV-10《烈火毒车》的录像片段:20XX年8月29日17点57分,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消防中队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在207国道的一辆货车上发生了火灾。
18点零4分,20多名特勤消防官兵赶往了事发现场,当消防车行驶到距离着火地点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时,战士们就已经能看到远处车上冒出的滚滚浓烟,经了解知道,在发生事故的车上装载着整整123桶平均每桶250千克的黄磷。
此时正值盛夏,并且室外温度高达40摄氏度,情况非常紧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消防战士,你会怎么办?(同学讨论)大火无情,要想扑灭大火就必须首先了解大火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大火的源头,现在,请同学们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事故原因。
同学提出并讨论问题:什么是黄磷?黄磷有什么性质?怎么储存的?为什么会燃烧?是什么点燃了它呢?怎样来灭火?[案例分析]以真实的鲜活的事件作为情景来引入新课,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2)课的中心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课的中心教学水平的优劣。
课的中心部分的组织安排是千差万别的。
作为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创造性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3)课的结尾课的结尾设计和课的开始策划一样,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使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技能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新授知识内容。
归纳整理的方法有:①概括性小结。
②联系对比。
③问答讨论。
④综合练习。
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矫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把知识网络化。
◇案例研讨◇氮气”一节的结束设计在氮气一节结束时,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氮气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后,教师讲述,“我们知道空气中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以供给呼吸,可以……,氧气的功劳、氧气的用途可谓大也,人类生活不能没有氧气,没有氧气就没有生命;而氮气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在空气中性质又很稳定,好像是可有可无的,那么是不是氮气在空气中就没有什么用处呢?请你以“假如空气中没有氮气……”为题,写一片短文。
[案例分析]这一课堂结束设计不仅能引导学生去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各方面的知识,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目的,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外。
9.1.2.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理解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受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通常情况下,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以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9.1.2.2 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化学实验、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片或利用投影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呈现教学情景。
从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引发核心的驱动性问题,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方法与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9.1.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1)课的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提出要学习的课题,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进而理解要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3)要给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
(4)让学生逐步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9.1.2.4 重视STS教育,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STS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去思考社会问题。
9.1.2.5 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根据施教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才能,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偶发事件迅速而又巧妙地处理,称为教学机智。
9.2化学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化学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即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教师评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项目。
它是以化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原则为依据,对其教学过程和效果给与价值判断的过程。
9.2.1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目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用教育、教学规律规范课堂教学;为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提供指导;保护、激励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帮助教师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和薄弱点,为改进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评测、甄别教师的教学水平、诊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提供信息。
9.2.2 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方式进行不同的分类。
(1)从评价主体分从评价主体分,评价方式可以分为教师自评、他人评价和学生评价三种。
①教师自评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性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状况进行反思和自我鉴定的过程。
②他人评价是指由同行、领导、专家等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的人员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运行做出的价值判断。
③学生评价是指由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议。
(2)从评价内容分根据评价的内容的不同,化学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可分为整体评价和专题评价。
整体评价是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切合实际的分析基础上的评价;而专题评价则是根据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就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地分析评价(3)从评价方法分根据评价的方法的不同,化学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9.2.3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选择(1)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①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以及与《化学课程标准》及教科书要求的相应性等。
②教学内容:内容阐述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结构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双基的落实,重点突出与难点突破;内容的实用性与适用性,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③教学组织:教学机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双边活动的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等。
④教学基本功:语言规范,清晰;板书简明工整,条理清楚;教态亲切和蔼;仪表端庄大方等。
⑤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师生配合的协调性;讲练的有机结合;利用反馈信息调节教学;直观与形象化的措施等。
⑥教学效率:知识容量与训练的饱和度;教学时间利用的有效率;学生负担的合理性;课程难度与进度适中性等。
⑦教学效果:教学总体设计的妥当性;概念的正确形成与巩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性;学生答问的正确率;学生完成公式变形的正确率;学生智力的开发。
(2)现行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①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②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与教学走向对立,二者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
③教学重结论、轻过程。
④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3)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选择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能全面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着重考察学生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发展;能衡量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能体现课堂教学诸要素的运行情况;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发展。
表课堂教学评价表11 王云生.高中化学新课程教与学丛书·化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255-256.评课教师说明:表中一二级指标的评价等级以A、B、C、D表示,从二级指标评价等级综合评定一级指标等级,并写出简要评语。
二级指标中的各项内容,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各有侧重,不要求都涉及,都作评价。
但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必须涉及的要给予评价。
从一级指标评价等级综合评定整节教学的评价等级。
整节课以优、良、中、差评定等级,写出综合评价意见。
建议5项一级指标中获得4A且无D等的可评优;获得3A 且无D等的为良好;凡有2项或更多项评D的,总评只能得差;其余为中。
9.2.4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构建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的质量,必须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的构建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原则,;二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原则;三是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原则;四是以学论教的原则。
思路如下图: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构建思路图。
9.2.4.1 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自评方案(1)质性自评方案质性自评主要是为了让化学教师倾诉、展示自己对已完成的这节课的第一感受,促使教师对已实施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条理、有针对性的反思,找出需研究的问题,为校本教研和行动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