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0日二、调查地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食堂三、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四、调查方法:随机调查五、调查人:张佐张宝丰赵炜楠张宇航王昊前言在这个炎热的漫长暑假中,我在学校的倡议下,进行了一次暑假社会实践,我相信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能一直所谓的闭门造车,而应该积极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做一些准备和铺垫,有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熟能生巧”,现在做的这些事很小,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以后总会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帮助和成长。

主体1、正月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

2、立春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研报告析报告。

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研报告析报告。

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通过对大学生传统观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一】摘要: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文化,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

一、调查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的不断交流,在文化上潮流也逐渐趋向统一。

这一方向的转变,让很多中国人淡化了中国的传统的节日,而过起了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等这些。

从而我们中国的“端午节”等节日都被人们淡化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分析:二、调查对象对象:大部分是针对大学生形式:通过网上问答形式三、调查过程先明确要调查的目的跟方向,通过在网上查资料来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知道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调查问卷结束后,统计我们的设计问卷,做一个具体的总结报告。

四、调查的资料在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内涵吗?”其中回答了解的只有52.08%,而回答不了解的也有44.79%。

从这组数据可看出,当代一半的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内涵不是很了解。

对清明节的到来您最感兴趣的是? 答案选项放假可以祭拜祖宗可以同学聚会回复情况(%) 53 41 2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得知,清明节这个祭拜祖先的节日,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放假的日子,而不足一半的人选择了祭拜祖宗,其实这也能看出我们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的关心程度很肤浅。

他们越来越偏向如今社会发展下的各种娱乐节目,例如传统节日的放假时可以逛街、看电影、吃美食这一诸多的娱乐节目,对于节日本身的内涵逐一淡却,只是更加追求时代发展下的娱乐方式,所以当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节日是否放假,这也就是我们当代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1一、调查概况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

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有关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

有关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

17
பைடு நூலகம்
5
23
8
10
15
11
11
16
第三题 你喜欢过传统节日吗?对此的看法是?( ) A喜欢,有中国的传统问道 B没感觉,就跟平常日子一样 C 不喜欢,觉得现在没必要过节
30
25
20
15
女生
男生
10
5
0
A
B
C
第七题 你是否觉得现在更容易在西方节日中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
A是的,节日氛围比传统节日浓烈多了
(2)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体现了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
(3)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文化融合,在这一时期应注重对传统节日的保护, 理性地对待外来节日。
(4)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引起了民俗的改变,这也使得一些传统节日习俗难以继 续下去,因此要有明确的应对措施。
(5)大学生对民族文化信仰的缺失源于对民族文化教育力度不够。
调查背景
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 改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 步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 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思想观 念、生活方式等都日趋西化,甚至连与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节 日也有被洋节日取代的危机,这直接威胁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保持与传承。 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个节日,让传统 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2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大众媒体要担起文化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 营造更积极的节日气氛。
3各地政府应积极利用和开发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资源,广泛开展文化娱乐和节日活动, 不断创新,丰富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 代性,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推动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与 传承。

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被弱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寒食节、七夕、冬至、重阳节、腊八节、祭灶和除夕等。

目前,纳入我国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中秋节、清明节、春节、端午节。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精华所在,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名族的憧憬。

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体现的最为完美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意识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具有指导意义。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的现状(一)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度较低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度较低,很多学生只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和中秋节,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的寒食节、七夕、冬至、重阳节、腊八节、祭灶和除夕,都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

而对于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等一些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了如指掌。

由于对我国传统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态度的调查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态度的调查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态度的调查——以数理信息学院09级为例张彩莲李曼瑄管海滢龚露艳叶志文数学091一、引言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西方的各种节日也纷至踏入大学校园,深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

相反,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冷落了。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态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跟发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

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密不可分。

本小组通过这次调查来了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和重视程度,并对调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建议和对策,使传统节日展现它应有的光彩,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重要性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状况。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过节”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许多西方节日纷纷涌入国门,进入许多人的生活,青少年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因此西方的节日在青少年中日趋盛行,一些传统节日日益被冷淡,有些传统节日甚至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

传统节日是社会生活的精华所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态度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有指导意义,对于我国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一、引言二、调查内容和方法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专业等;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学、传统建筑等内容。

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以保证被调查者的真实回答。

三、调查结果分析1. 性别、年龄、专业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高校大学生中,男性和女性比例基本相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专业分布较为广泛,包括文学、历史、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2. 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普遍较好,其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知晓率较高,且对这些节日的意义和传统习俗也有一定的了解。

也有部分大学生对一些传统节日的认知缺乏,甚至存在误解。

在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俗礼仪等方面的认知并不够深入,部分传统文化习俗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层面,对其深层次的内涵理解较为薄弱。

4. 传统文学和传统建筑的认知情况在对传统文学和传统建筑的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传统建筑的了解并不够深入,很多学生只能说出一些名人名句,对中国传统文学和传统建筑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了解较为有限。

四、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1. 教育和宣传不足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的问题,与当前社会教育和传媒宣传普及的不足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渠道较为单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形式相对滞后。

2. 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交融,一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当下崇尚个性和消费主义导向的情况下。

3. 自身认知意识形态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片面和浅薄的情况,这与他们本身的认知意识形态有关,保守、陈旧和束缚等观念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有一定消极影响。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范文通过对大学生传统观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关于学生对待传统节日调研报告【一】摘要: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文化,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

一、调查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的不断交流,在文化上潮流也逐渐趋向统一。

这一方向的转变,让很多中国人淡化了中国的传统的节日,而过起了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等这些。

从而我们中国的“端午节”等节日都被人们淡化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分析:二、调查对象对象:大部分是针对大学生形式:通过网上问答形式三、调查过程先明确要调查的目的跟方向,通过在网上查资料来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知道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调查问卷结束后,统计我们的设计问卷,做一个具体的总结报告。

四、调查的资料在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内涵吗?”其中回答了解的只有52.08%,而回答不了解的也有44.79%。

从这组数据可看出,当代一半的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内涵不是很了解。

对清明节的到来您最感兴趣的是? 答案选项放假可以祭拜祖宗可以同学聚会回复情况(%) 53 41 2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得知,清明节这个祭拜祖先的节日,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放假的日子,而不足一半的人选择了祭拜祖宗,其实这也能看出我们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的关心程度很肤浅。

他们越来越偏向如今社会发展下的各种娱乐节目,例如传统节日的放假时可以逛街、看电影、吃美食这一诸多的娱乐节目,对于节日本身的内涵逐一淡却,只是更加追求时代发展下的娱乐方式,所以当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节日是否放假,这也就是我们当代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马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 2009 级姓名廉志刚、刘涛、朱中岩学号**********、**********、********** 时间2010-11-26前言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也正发生着许多转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也日益频繁,这便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入侵,民族文化遗产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

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

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

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正文节日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亮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过节”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许多西方节日纷纷涌入国门,中国传统节日不再是人们的唯一“信仰”,如此境况,一些传统节日日益被冷淡,有些传统节日甚至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研报告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时代的开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局部高校的局部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局部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方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局部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局部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局部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认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局部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局部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无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局部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 2009 级姓名廉志刚、刘涛、朱中岩学号**********、**********、********** 时间2010-11-26前言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也正发生着许多转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也日益频繁,这便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入侵,民族文化遗产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

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

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

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正文节日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亮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过节”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许多西方节日纷纷涌入国门,中国传统节日不再是人们的唯一“信仰”,如此境况,一些传统节日日益被冷淡,有些传统节日甚至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我国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大国,其丰富的传统节日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信仰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而传承节日的人的信仰度的减少,使传统节日泯失了它应有的色彩。

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体现的最为完美。

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

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特地对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发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比较肤浅,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有失积极,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传统节日习俗不能得到坚持,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力倡导重视传统节日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们还是比较认同传统节日的,只是缺少对节日的认识,缺少过传统节日的条件,传统节日不能很好地展开。

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意识,传统节日不能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情况反映出大学生们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当问及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态度时,大多数人表示可以理解,这也为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传播提供了条件,过多节日的出现影响了传统节日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综合对调查问卷分析和切身体会,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节日意义了解不够盲目地追求时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意识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开展节日活动的需求,以及民族文化教育及整体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步骤和方法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思考,我们参照网上已有的调查方案及问卷,对我们的整个社会调查工作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最终确定了下面的调查问卷。

我们在学生流动量相对较大的北洋广场实施调查,共投放150份问卷,实际回收141份,因作答题目不全等作废7份。

最后我们得到了134份合格问卷。

下面是我们的调查问卷:1、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有何看法吗?(单选)A、都很好B、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前者更多C、都不是很好D、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后者更多2、你庆祝的中国传统节日(除24节气)的有多少:(单选)A、少于3个B、3-5个C、6-7个D、7个以上3、一些传统节日不能坚持的原因:(单选)A、没有时间B、常年在外C、形式繁琐内容古板D、没有必要4、相比外来节日,你更喜欢哪个:(单选)A、传统节日(答第5题,跳过第6题) B外来节日(答第6题,跳过第5题)5、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单选)A、自有古老的魅力B、习俗有趣C、有独特的内涵D、习惯成自然6、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单选)A、形式传统没新意、习俗过时B、周围没人过C、洋节更有意思D、不了解传统节日的内容7、你认为应该怎样庆祝传统节日:(单选)A、放假B、还原节日的传统内涵和内容C、增加并发扬具有时代性的传统项目D、向外来节日靠拢,增加娱乐性8、你对于你过的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单选)A、人们仍然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C、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D、其他________9、你对外来节日的态度如何:(单选)A、既然从外传进来了,自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B、在过了几次洋节之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C、从最初就不喜欢这些从外传进来的节日,像文化入侵一般10、你对传统节日的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单选)A、恢复更多的节日并放假B、大力倡导和恢复节日传统C、从现在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发展让它流传下去D、对于外来的节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E、其他________11、你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是:(单选)A、可适当改变传统,但要保留精华B、严格遵照传统习俗C、无所谓,不关心12、你经常过传统节日吗?(单选)A、经常过B、有时过C、看情况而定D、从来不过13、你觉得西方节日受青年人喜欢吗?()原因:(单选)A、青年人追求时尚,赶潮流B、欣赏其节日内涵C、媒体及商家的宣扬D、其它14、你认为中国和西方节日最大区别在于?(单选)A、中国节日过于注重吃B、中国节日娱乐性不强C、中国节日无节日氛围D、其它15、你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单选)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C、旧的繁文缛节又流行起来,不利于社会进步D、无所谓,不关心根据我们对第2、3、12题的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大学生的节日意识相对偏弱,对节日兴趣及信仰也相对偏低。

在我们对其他题目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以下原因:1.传统节日信仰的缺失在对第1、2、5、7题调查结果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淡薄,也就是说大学生对节日的由来、作用、功效以及意义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某些节日本身,由此也淡薄了节日的神圣意义,自然缺失了对传统节日的信仰。

而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有些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容部分流失,更导致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无知。

对第6题到第8题研究,普遍表现了传统节日在传承中的流失,是造成大学生节日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传统节日内容的流失使节日本身陷入困境,难以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这也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都发生较大变化,有一些传统习俗似乎失去了对现代人的吸引力。

这必然导致了大学生、甚至广大社会群众对传统节日的信仰。

节日,起初是一个民族相对固定的、最神圣和重要的日子,它关系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原始崇拜和精神信仰。

节日风俗是展现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民族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讴歌了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康,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威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反映了这个民族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族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体现,它能够完美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民德、民风和民俗,因此传统节日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一个民族整体对民族文化信仰的体现。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与他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10题和第15题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节日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也产生了对传统节日态度的迥异。

2.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态度。

在对13题调研时,有68.02%的同学选择“青年人追求时尚,赶潮流”,另有27.61%的人选择了“媒体及商家的宣扬”由此可见,大学生盲目地对时尚的追求导致他们对“时尚”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西方的节日并非是时尚的代表,它仅是一种文化舶来品,并非西方的节日就代表了时尚,代表了浪漫,并非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陈旧的、过时的。

自有节日以来,各民族节日就是独立存在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节日是并存的,许多西方节日要远远晚于我们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是丰富的,外华而内实,有美丽传说,有英雄故事,有美食美酒,有情有义,充满了浪漫元素,只待我们智慧的大学生们去发现去挖掘。

媒体和商家的宣扬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跟着潮流走也不深究节日的意义就稀里糊涂地过了个“洋节”,出卖了自己的信仰,这种现象是多么可笑的啊!当然我们并非要抵制西方节日,而是要我们的大学生们全面了解节日的意义后,理性地对待节日问题。

大学生需要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更需要明确的价值取向、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信仰,不能为追时尚赶潮流而迷失了年轻的路。

3.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节日习俗难以继续发展下去,许多美好的习俗也因为失去了天然状态下的温床而受到限制。

对第3题的调研结果显示26.50%的人表示没有时间,35.04%的人常年在外,还有15.38%的人表示形式繁琐内容古板,15.8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转变以及我国城市化进展日益加快,许多传统节日失去了原有的发展空间而得不到正常发展,对于大学生们常年求学在外,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不能坚持传统节日习俗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国的传统节日多与自然有关,多数节日是在古代农耕生活中演变而来的,这些节日都是在乡村发展的,而城市化进展加快自然成了延续节日习俗的一大障碍,这不得不要求人们对节日习俗的传承产生新的方法。

调研问卷第11题显示82.76%的人选择了“可适当改变传统,但要保留精华”,仅有7.33%的人坚持“严格遵照传统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