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毕业考试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生考试习题库(适用于药学专业)
药
剂
学
第一章绪论
一、最佳选择题
1、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被称为
A.工业药剂学
B.物理药学
C.调剂学
D.药剂学
E.方剂学
2、药剂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基本理论的研究
B.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C.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D.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E.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按形态分类的药物剂型不包括
A.气体剂型
B.固体剂型
C.乳剂型
D.半固体剂型
E.液体剂型
4、剂型分类方法不包括
A.按形态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治疗作用分类
D.按给药途径
E.按制法分类
5、按分散系统分类的药物剂型不包括
A.固体分散型
B.注射型
C.微粒分散型
D.混悬型
E.气体分散型
6、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叙述是
A.将药物粉末、结晶或浸膏状态的药物加工成便于病人使用的给药形式称为制剂
B.制剂是各种药物剂型的总称
C.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制剂
D.一种制剂可有多种剂型
E.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7、下列关于药物剂型重要性的错误叙述是
A.剂型可影响药物疗效
B.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C.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化学性质
D.剂型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E.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8、下列关于剂型的错误叙述是
A.药物用于防病治病,必须制成适宜的给药形式,即为药物的剂型
B.剂型是一类制剂的集合名词
C.同一种药物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
D.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E.剂型是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将某种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与要求,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物的具体产品
二、配伍选择题
(9~11)
A.按分散系统分类法
B.按给药途径分类法
C.按形态分类法
D.按制法分类
E.综合分类法
9、按物质形态分类的方法
10、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特征的分类方法
11、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能反映出给药途径与使用方法对剂型制备的特殊要求的分类方法
(12~14)
A.糖浆剂
B.片剂
C.气雾剂
D.口服乳剂
E.涂膜剂
12、溶液剂型
13、固体分散剂型
14、气体分散剂型
(15~16)
A.腔道给药
B.黏膜给药
C.注射给药
D.皮肤给药
E.呼吸道给药
19、滴眼剂的给药途径属于
20、舌下片剂的给药途径属于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关于液体制剂分类的错误叙述是
A.混悬剂属于非均匀相液体制剂
B.低分子溶液剂属于均匀相液体制剂
C.溶胶剂属于均匀相液体制剂
D.乳剂属于非均匀相液体制剂
E.高分子溶液剂属于均匀相液体制剂
2、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液体制剂要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B.外用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C.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适好
D.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E.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稳定
3、关于甘油的性质与应用的错误的表述为
A.可供内服外用
B.能与水、乙醇混合使用
C.30%以上的甘油溶液有防腐作用
D.有保湿作用
E.甘油毒性较大
4、关于聚乙二醇性质与应用的错误叙述为
A.作溶剂用的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应在600以上
B.聚乙二醇具有极易吸水潮解的性质
C.聚乙二醇可用作软膏基质
D.聚乙二醇可用作混悬剂的助悬剂
E.聚乙二醇可用作片剂包衣增塑剂、致孔剂
5、下列哪种防腐剂对酵母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A.尼泊金类
B.苯甲酸钠
C.新洁尔灭
D.薄荷油
E.山梨酸
6、下列哪种防腐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A.山梨酸
B.羟苯酯类
C.苯甲酸
D.醋酸洗必泰
E.苯扎氯铵
7、下列关于苯甲酸与苯甲酸钠防腐剂的错误叙述为
A.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好,最佳pH值为4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盐其抑菌作用相同
C.分子态的苯甲酸抑菌作用强
D.苯甲酸与尼泊金类防腐剂合用具有防霉与防发酵作用
E.pH增加,苯甲酸解离度增大,抑菌活性下降
8、下列关于尼泊金类防腐剂的错误表述为
A.尼泊金类防腐剂的化学名为羟苯酯类
B.尼泊金类防腐剂在酸性条件下抑菌作用强
C.尼泊金类防腐剂混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D.表面活性剂不仅能增加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溶解度,同时可增加其抑菌活性
E.尼泊金类防腐剂无毒、无味、无臭,化学性稳定
9、不能用于液体药剂矫味剂的是
A.泡腾剂
B.消泡剂
C.芳香剂
D.胶浆剂
E.甜昧剂
10、与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直接相关的性质为
A.表面活性
B.HLB值
C.具有昙点
D.在溶液中形成胶束
E.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
11、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
A.卵磷脂
B.十二烷基硫酸钠
C.司盘60
D.吐温80
E.单硬脂酸甘油酯
12、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的正确叙述为
A.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其HLB值越大
B.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其HLB值越大
C.表面活性剂的CMC越大,其HLB值越小
D.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
E.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反映其在油相或水相中的溶解能力
13、60%的吐温80(HLB值为15.0)与40%的司盘80(HLB值为4.3)混合,混合物的HLB值为
A.10.72
B.8.10
C.11.53
D.15.64
E.6.50
14、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肥皂类
B.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C.脂肪族磺酸化物
D.聚山梨酯类
E.卵磷脂
15、溶液剂制备时哪种做法不正确
A.溶解速度慢的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的措施
B.易氧化的药物应等溶剂冷却后再溶解药物,并加入抗氧剂
C.易挥发的药物先行加入
D.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加入助溶剂
E.使用非极性溶剂时滤器应干燥
16、制备5%碘的水溶液,可采用哪种方法增加碘的溶解度
A.加增溶剂
B.加助溶剂
C.制成盐类
D.制成酯类
E.采用复合溶剂
17、关于糖浆剂的错误表述是
A.糖浆剂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B.含蔗糖85%(g/g)的水溶液称为单糖浆
C.低浓度的糖浆剂应添加防腐剂
D.高浓度的糖浆剂可不添加防腐剂
E.必要时可添加适量乙醇、甘油和其他多元醇作稳定剂
18、下列与高分子溶液性质无关的是
A.高分子溶液具有高黏度、高渗透压
B.高分子溶液有陈化现象
C.高分子溶液可产生胶凝
D.蛋白质高分子溶液带电性质与pH有关
E.疏水性高分子溶液剂又称为胶浆剂
19、下列关于疏水性溶胶的错误叙述是
A.疏水性溶胶具有双电层结构
B.疏水性溶胶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C.加入电解质可使溶胶发生聚沉
D.ζ电位越大,溶胶越稳定
E.采用分散法制备疏水性溶胶
20、下列关于沉降容积比的错误叙述为
A.F值越大说明混悬剂越稳定
B.F值在0~1之间
C.沉降容积比可比较两种混悬剂的稳定性
D.F值越小说明混悬剂越稳定
E.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F)是指沉降物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容积的比值
21、关于助悬剂的错误叙述为
A.助悬剂是混悬剂的一种稳定剂
B.助悬剂可以增加介质的黏度
C.可增加药物微粒的亲水性
D.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常用作助悬剂
E.助悬剂可降低微粒的ζ电位
22、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助悬剂使用
A.甘油
B.糖浆
C.阿拉伯胶
D.甲基纤维素
E.泊洛沙姆
23、根据沉降公式,与混悬剂中微粒的沉降速度成正比的因素为
A.微粒半径
B.微粒半径平方
C.介质的密度
D.介质的黏度
E.微粒的密度
24、混悬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
A.溶解度的测定
B.微粒大小的测定
C.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D.絮凝度的测定
E.重新分散试验
25、下列关于乳剂的错误叙述为
A.乳剂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
B.乳剂属于胶体制剂
C.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D.制备稳定的乳剂,必须加入适宜的乳化剂
E.乳剂具有分散度大,药物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26、有关乳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
A.乳剂中的药物吸收快,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B.水包油型乳剂中的液滴分散度大,不利于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C.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D.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E.静脉注射乳剂具有一定的靶向性
二、配伍选择题
(27~29)
A.HLB为7~11
B.HLB为8~16
C.HLB为3~6
D.HLB为15~18
E.HLB为l3~16
27、O/W型乳化剂
28、W/O型乳化剂
29、润湿剂
(30~33)
A.CMC
B.HLB值
C.V
D.β
E.F
30、评价混悬剂稳定性的沉降容积比
31、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32、评价混悬剂絮凝程度的参数
33、非均相体系中微粒的沉降速度
(34~36)
A.助溶
B.乳化
C.潜溶
D.增溶
E.分散
34、碘溶液的处方中加入碘化钾的作用是
35、吐温80能使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加,吐温80的作用是
36、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则90%的乙醇溶液的作用是(37~39)
A.混悬剂
B.乳剂
C.真溶液
D.溶胶
E.高分子溶液
37、胃蛋白酶合剂
38、复方硫磺洗剂
39、复方碘溶液
第三章浸出药剂
一、最佳选择题
1、关于浸出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成分单一,稳定性高
B.具有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
C.有利于发挥药材成分的多效性
D.水性浸出制剂的稳定性较差
E.基本上保持了原药材的疗效
2、欲提高浸出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浸出时间越长越好
B.浸出温度越高越好
C.浸出过程中浓度差越大越好
D.药材粒度越小越好
E.溶剂越多越好
3、影响浸出效果的决定因素是()
A.浸出时间
B.浓度梯度
C.浸出温度
D.药材粉碎程度
E.溶剂的用量
4、干燥过程中不能除去的水分是()
A.总水分
B.结合水
C.非结合水
D.自由水
E.平衡水
5、下列关于物料中所含水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结合水包含部分平衡水及自由水
B.只要干燥时间足够长,物料就可以除去全部的水
C.自由水一定是非结合水,是可以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
D.平衡水一定为结合水,是不可以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
E.以上叙述均不正确
6、下列不属于常用浸出方法的是()
A.煎煮法
B.渗漉法
C.浸渍法
D.蒸馏法
E.醇提水沉法
7、浸出方法中单渗漉法的6个步骤是()
A.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滤
B.药材粉碎→装筒→润湿→排气→浸渍→渗滤
C.药材粉碎→润湿→排气→装筒→浸渍→渗滤
D.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排气→渗滤
E.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渗滤→浸渍
8、属于汤剂的特点的是()
A.具备使用方便的优点
B.成分提取最完全的一种方法
C.起效较为迅速
D.属于真溶液型液体分散体系
E.临床用于患者口服
9、以下()方法可以提高汤剂的质量
A.煎药用陶器
B.药材粉碎的越细越好
C.煎药次数越多越好
D.从药物加入药锅时开始准确记时
E.煎药时间越长越好
10、关于酒剂与酊剂的质量控制叙述正确的是
A.酒剂不要求乙醇含量测定
B.酒剂的浓度要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20g
C.含毒剧药的酊剂浓度要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10g
D.酒剂在贮存期间出现少量沉淀可以滤除,酊剂不可
E.酊剂无需进行pH检查
二、配伍选择题
(11~13)
A.糖浆剂
B.煎膏剂
C.酊剂
D.酒剂
E.醑剂
11、多采用溶解法、稀释法、渗漉法制备的剂型是()
12、多采用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制备的剂型是()
13、多采用煎煮法制备的剂型是()
(14~15)
A.每ml相当于原药材1g的制剂
B.每ml相当于原药材2g的制剂
C.每g相当于原药材2~5g的制剂
D.每g相当于原药材1~2g的制剂
E.每g相当于原药材6g的制剂
14、流浸膏剂的浓度是()
15、浸膏剂的浓度是()
第四章注射剂与滴眼剂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注射剂的定义正确的叙述是
A.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
B.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乳状液
C.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混悬液
D.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粉末
E.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灭菌制剂
2、关于注射剂的特点错误的叙述是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静脉注射用的注射剂不经过吸收阶段,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C.注射剂一般不能自己使用,使用不便
D.注射剂注射后迅速在全身分布,无法产生定向作用及局部作用
E.注射剂的生产要求一定的设备条件,成本较高
3、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注射剂的溶媒
A.注射用水
B.注射用油
C.乙醇
D.甘油
E.二甲基亚砜
4、关于常用制药用水的错误表述是
A.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
B.纯化水中不含有任何附加剂
C.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D.注射用水可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
E.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
5、制备注射用水最有效的方法是
A.离子交换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
D.蒸馏法
E.吸附过滤法
6、注射剂的pH值一般控制在
A.5~11
B.7~11
C.4~9
D.5~10
E.3~9
7、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其致热活性最强的成分是
A.蛋白质
B.多糖
C.磷脂
D.脂多糖
E.核糖核酸
8、有关热原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耐执性
B.可滤过性
C.不挥发性
D.水不溶性
E.不耐酸碱性
9、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A.气体灭菌法
B.火焰灭菌法
C.干热空气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热压灭菌法
10、热压灭菌法所用的蒸汽是
A.115℃蒸汽
B.含湿蒸汽
C.过热蒸汽
D.流通蒸汽
E.饱和蒸汽
11、操作热压灭菌柜时应注意的事项中不包括
A.必须使用饱和蒸汽
B.必须将灭菌柜内的空气排除
C.灭菌时间应从开始灭菌时算起
D.灭菌完毕后应停止加热
E.必须使压力逐渐降到零才能放出柜内蒸汽
12、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
A.与100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
B.与10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
C.与1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
D.与1g氯化钠成等渗的药物重量
E.氯化钠与药物的重量各占50%
13、已知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18,若配制0.5%盐酸普鲁卡因等渗溶液200ml需加入NaCl
A.0.72g
B.0.18g
C.0.81g
D.1.62g
E.2.33g
14、关于冷冻干燥叙述错误的是
A.预冻温度应在低共熔点以下10~20℃
B.速冻法制得结晶细微,产品疏松易溶
C.速冻引起蛋白质变性的机率小,对于酶类和活菌保存有利
D.慢冻法制得结晶粗,但有利于提高冻干效率
E.黏稠,熔点低的药物宜采用一次升华法
15、关于维生素C注射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
B.采用100℃流通蒸汽15分钟灭菌
C.配制时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
D.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使成偏碱性,避免肌注时疼痛
E.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维生素C稳定性
16、注射剂与滴眼剂的质量要求不同的是
A.无菌
B.无热原
C.有一定的pH
D.与泪液等渗
E.澄明度符合要求
17、关于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人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B.除无菌外还必须无热原
C.渗透压应为等渗或偏高渗
D.为保证无菌,需添加抑菌剂
E.澄明度应符合要求
18、关于输液的灭菌叙述错误的是
A.从配制到灭菌以不超过4h为宜
B.为缩短灭菌时间,输液灭菌开始应迅速升温
C.灭菌锅压力下降到零后才能缓慢打开灭菌锅门
D.塑料输液袋可以采用109℃45min灭菌
值大于8min,常用12min
E.对于大容器要求F
19、可用于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是
A.阿拉伯胶
B.西黄蓍胶
C.豆磷脂
D.脂肪酸山梨坦
E.十二烷基硫酸钠
二、配伍选择题
(20~22)
A.原水
B.纯化水
C.注射用水
D.制药用水
E.灭菌注射用水
20、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得的水
21、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
22、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23~26)
请写出下列除热原方法对应于哪一项性质
A.180℃ 3~4h被破坏
B.能溶于水中
C.不具挥发性
D.易被吸附
E.能被强氧化剂破坏
23、蒸馏法制注射用水
24、用活性炭过滤
25、用大量注射用水冲洗容器
26、加入KMnO
4
(27~29)
请选择适宜的灭菌法
A.干热灭菌(160℃,2h)
B.热压灭菌
C.流通蒸气灭菌
D.紫外线灭菌
E.过滤除菌
27、5%葡萄糖注射液
28、胰岛素注射液
29、维生素C注射液
(30~33)
A.含水量偏高
B.喷瓶
C.产品外形不饱满
D.异物
E.装量差异大
30、粉末流动性差
31、装入容器液层过厚
32、升华时供热过快,局部过热
33、冷干开始形成的已干外壳结构致密,水蒸气难以排除(34~36)
A.维生素C l04g
B.依地酸二钠0.05g
C.碳酸氢钠499
D.亚硫酸氢钠29
E.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上述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中
34、抗氧剂是
35、用于络合金属离子的是
36、起调节pH的是
第五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一、最佳选择题
1、软膏剂的概念是
A.软膏剂是系指药物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B.软膏剂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固体外用制剂
C.软膏剂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D.软膏剂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内服制剂
E.软膏剂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内服和外用制剂
2、关于软膏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软膏剂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
B.对于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C.软膏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
D.软膏剂应具有适当的黏稠度且易于涂布
E.混悬型软膏剂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检出>280μm的粒子
3、关于软膏剂基质的正确叙述为
A.主要有油脂性基质与水溶性基质两类
B.固体石蜡可用于调节软膏稠度
C.凡士林是一种天然油脂,碱性条件下易水解
D.液状石蜡具有表面活性,可作为乳化基质
E.硅酮吸水性很强,常与凡士林配合使用
4、关于软膏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液状石蜡主要用于调节稠度
B.水溶性基质释药快
C.水溶性基质中的水分易挥发,使基质不易霉变,所以不需加防腐剂
D.凡士林中加人羊毛脂可增加吸水性
E.硬脂醇可用于O/W型乳剂基质中,起稳定和增稠作用
5、关于乳剂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O/W型乳剂型软膏剂也称为“冷霜”
B.乳剂型基质有水包油(0/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种
C.乳剂基质的油相多为固相
D.O/W型基质软膏中的药物释放与透皮吸收较快
E.一价皂为0/W型乳剂基质的乳化剂
6、软膏烃类基质包括
A.蜂蜡
B.硅酮
C.凡士林
D.羊毛脂
E.聚乙二醇
7、可单独用作软膏基质的是
A.蜂蜡
B.凡士林
C.植物油
D.液体石蜡
E.固体石蜡
8、常用于O/W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是
A.司盘类
B.胆固醇
C.羊毛脂
D.硬脂酸钙
E.三乙醇胺皂
9、关于油脂性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羊毛脂可以增加基质吸水性及稳定性
B.油脂类可单独作软膏基质
C.类脂中以羊毛脂与蜂蜡应用较多
D.固体石蜡与液状石蜡用以调节稠度
E.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
10、以下关于软膏剂的质量要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不良刺激性
B.应符合卫生学要求
C.均匀细腻,无粗糙感
D.软膏剂稠度应适宜,易于涂布
E.软膏剂是半固体制剂,药物与基质必须是互溶性的
11、关于凡士林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凡士林性质稳定,无刺激性
B.凡士林是常用的油脂性基质
C.凡士林吸水性很强
D.凡士林常与羊毛脂配合使用
E.凡士林是由液体和固体烃类组成的半固体状混合物
12、关于凝胶剂的错误叙述是
A.外用凝胶剂是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或混悬的半固体制剂
B.凝胶剂有单相分散系统与双相分散系统之分
C.构成水性凝胶基质的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半合成与人工合成三大类
D.卡波姆属于纤维素衍生物
E.临床应用较多的是水性凝胶剂
13、软膏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
A.粒度
B.装量
C.微生物限度
D.无菌
E.热原
14、下列关于眼膏剂制备的错误叙述是
A.基质熔化后过滤,经150℃至少灭菌1h
B.配制用具清洗后采用湿热灭菌
C.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剂应绝对无菌,且不得加抑菌剂或抗氧剂
D.成品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E.眼膏基质的配比为:黄凡林:液体石蜡:羊毛脂(8:1:1)
15、制备混悬型眼膏剂,其不溶性药物应通过几号筛
A.三号筛
B.四号筛
C.五号筛
D.八号筛
E.九号筛
16、下述制剂不得添加抑菌剂的是
A.用于全身治疗的栓剂
B.用于局部治疗的软膏剂
C.用于创伤的眼膏剂
D.用于全身治疗的软膏剂
E.用于局部治疗的凝胶剂
二、配伍选择题
(17~20)
A.白凡士林
B.固体石蜡
C.卡波普
D.类脂
E.冷霜
17、水凝胶基质
18、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多与其他油脂性基质合用
19、常用于调节油脂性基质的稠度
20、W/O型软膏剂
(21~24)
A.羊毛脂
B.硅酮
C.丙二醇
D.卡波姆
E.黄凡士林
21、制备凝胶剂用基质
22、化学性质稳定,疏水性强,不溶于水,为较理想的疏水性基质
23、可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与药物的渗透性
24、制备眼膏剂用基质
第六章散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一、最佳选择题
1、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号常用“目”表示,其中“目”是指
A.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B.每市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C.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D.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
E.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
2、《中国药典》规定的粉末的分等标准错误的是
A.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三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B.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C.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D.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E.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3、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递加混合
B.多次过筛混合
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混合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混合
E.搅拌混合
4、不影响散剂混合质量的因素是
A.组分的比例
B.各组分的色泽
C.组分的堆密度
D.含易吸湿性成分
E.组分的吸湿性与带电性
5、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
A.毒、剧药需要预先添加乳糖、淀粉等稀释剂制成倍散,以增加容量,便于
称量
B.吸湿性强的药物,宜在干燥的环境中混合
C.分剂量的方法有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
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小者
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6、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
A.剂量小的毒、剧药,应根据剂量的大小制成1:10,1:100或1:1000的倍散
B.含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
C.几种组分混合时,应先将易被容器吸附的量小的组分放入混合容器,以防
损失
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者
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7、对散剂特点的错误描述是
A.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
B.便于小儿服用
C.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
D.外用覆盖面大,但不具保护、收敛作用
E.贮存、运输、携带方便
8、一般应制成倍散的是
A.小剂量的剧毒药物的散剂
B.眼用散剂
C.外用散剂
D.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E.含液体成分的散剂
9、配制倍散时常用的稀释剂不恰当的是
A.糊精
B.淀粉
C.糖粉
D.乳糖
E.羧甲基纤维素钠
10、以下关于吸湿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值
B.CRH值可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一般CRH愈大,愈不易吸湿
C.几种水溶性药物混合后,混合物的CRH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
D.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一般应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