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基站开关电源接地规范
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QB-A-029-2011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A-029-2011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P r o t e c t i o n o f R a d i o B a s e S t a t i o n s a g a i n s tL i g h t n i n g D i s c h a r g e s版本号:2.0.02011-11-29发布2011-11-29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I)2引用标准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5)5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 (5)5.1地网的组成 (5)5.2接地体 (10)5.3接地引入线 (10)5.4接地汇流排 (11)5.5接地线 (12)5.5接地电阻 (12)5.6非自建机房的接地系统 (12)6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15)6.1直击雷防护 (15)6.2供电线路的防护 (15)6.3馈线的防护 (16)6.4 分布式基站直流拉远系统的防护 (17)6.5 GPS系统的防护 (18)6.6通信线路的防护 (18)6.7监控系统的防护 (19)6.8其它设施的防护 (19)6.9方仓(彩钢板)机房的防护 (19)7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施工 (21)7.1室外工程 (21)7.2室内工程 (23)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验收 (25)8.1隐蔽工程验收 (25)8.2初验 (25)8.3终验 (26)9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27)9.1防雷接地设施的日常维护 (27)9.2浪涌保护器的维护 (27)附录A 关于浪涌保护器的使用规定 (29)附录B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 (34)附录C 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 (42)附录D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43)附录E土壤电阻率参考值 (45)附录F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 (46)附录G本规范用词说明 (47)条文说明 (48)前言本规范依据有关雷电防护的国家标准和信息产业部标准,结合移动通信基站实际情况,提出了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的技术规定,同时对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建设、验收,及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是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进行防雷与接地设计、施工、维护的技术规范。
移动基站开关电源接地规范
一、前言开关电源设备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通信设备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不间断的能源。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对于开关电源设备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除必须满足基本的功能外,还要求具备交流配电、自动切换、直流配电、远程智能集中监控、电池自动管理等功能,从而满足网络监控管理的需求。
开关电源的发展经历了从线性电源、相控电源到高频相控电源的发展历程,由于开关电源具有功率转换效率高、稳压范围宽、功率密度比大、重量轻等优点,从而成为开关电源的主体,并向着高频小型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控制、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关电源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其无人值守成为可能。
通常开关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和监控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监控系统可将交流配电柜、直流配电和整流模块进行实时监控。
直流配电主要完成直流输出路数分配、电池接入和负载边接等功能,一般要求可自由出线,可出面操作维护,可实现柜内并机和柜外并机,具有状态显示和告警功能,能检测每一路熔断器的通断状态;多个并联的整流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交流220V转换输出为满足通信要求的-48V的直流电。
通信电源系统组成框图监控模块主要实现交流配电柜、直流配电柜和模块监控,此外还要进行电池自动管理功能。
开关电源系统作为通信网络的能源供给者,除了必须具备可靠、稳定等基础特性外,其电磁兼容设计、防护设计、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安全性是电源设备最重要的指标,其不安全隐患不但不能完成正常的供电要求,而且还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事故,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的巨大损失。
为此,必须加强安全性设计工作。
而目前影响电源设备安全性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有效提高其防雷电浪涌和操作过电压的能力。
二、开关电源遭雷击的故障点1、整流模块被损坏(交流侧、直流侧)2、监控模块端口被损坏3、开关电源内C类SPD发生损坏4、开关电源内主空开频繁跳5、开关电源雷电过后的“吊死”三、雷电入侵移动基站开关电源的几种方式1、通过220V市电引入传导进入雷电通过直接或感应的方式通过市电电源线入侵基站,虽然大部分雷电流在进入开关电源前通过B类SPD对地释放,但仍然会有部分雷电流进入开关电源,这部分雷电流的大小取决于B类SPD的性能及是否能与C类SPD进行良好的配合。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2006年试行V3.5)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基站内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有必要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工作。
一.基本原则实施防雷工程应本着整体防雷、综合治理、系统防护的原则:1.防止异常电流进入机房。
2.对进入机房的异常电流,应通过避雷器、合理接地系统和地网尽快泄放。
3.对通过以上原则仍未能避免的异常电流应通过等电位连接的技术,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二.电力引入2.1变压器应安装高低压避雷器,其地线应与地网良好连接。
2.2基站供电应采用三相四线铠装电力电缆埋地进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15m。
2.32.4重点基站(如传输节点机房等)、郊区及乡镇基站必须安装压敏型电源避雷器。
一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基站总交流配电箱内(或旁边)、二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开关电源AC屏内,该避雷器应在采购电源设备时一并提出要求。
一级电源防雷器的安装必须在电源线的进口处,不许安装在远离电源线的地方,否则将失去作用。
一、二级避雷器的接地线应尽量短直,引下线长度应不大于1.5米,截面积为35mm2,连接必须可靠,线耳压接必须牵固。
安装位置如图一所示。
一、二级避雷器间的交流电源线长度应不少于5m,对于距离不足5m的基站也可在一、二级避雷器间加装8.5-15μH(5m*1.7μH/m)的空心电感退耦器(必须注意电感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得等于或小于基站最大用电负荷)。
图一内置避雷器AC屏的安装位置2.4.1电源避雷器的要求:2.4.1.1.第一级压敏避雷器的要求:(1)对于高山和多次遭雷击的基站最大放电电流≥120-150KA/每线;响应时间≤100ns,3+1的保护模式(2)山区(中雷区以上有架空电源线引入的机房、丘陵、公路旁、农民房、水田中、易遭受雷击的机房,且雷暴日为多雷区的地区)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 L-PE或L-N、N-PE必须通过冲击通流容量≥10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工作相电压385V,采用3+1的保护模式。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为确保安全,宜在避雷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增装一组氧化锌避 雷器。若已建站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 可在架空高压电力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 各增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杆或第四杆增设一组高压保 险丝。
当机房设有防静电地板时,应在地板下围绕机房敷设闭合环形 接地线,作为地板金属支架的接地引线排,其材料为铜导线,截面 积应不小于50mm2,并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出不少于二根截面积为 50~75mm2的铜质接地线与引线排的南、北或东、西侧连通。
4、对于利用商品房作机房的移动通信基站,应昼找出建筑防雷 接地网或其他专用地网,并就近再设一组地网,三者相互在地下焊 接连通,有困难时也可在地面上可见部分焊接成一体作为机房地网。 找不到原有地网时,应因地制宜就近设一组地网作为机房工作地、 保护地和铁塔防雷地。工作地及防雷地在地网上的引接点相互距离 不应小于5m,铁塔沿应与建筑物避雷带就近两外以上连通。
三、天馈线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内器应设 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
2、基站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上部、下部和经走 线架进机房入口处就近接地,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应就近与地网引 出的接地线妥善连通。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m时,同轴电缆馈 线的金属外护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3、同轴电缆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 雷器,以防来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 引接到室外馈线入口处接地线上,选择馈线避雷器时应考虑阻抗、 衰耗、工作频段等指标与通信设备相适应。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lingDesig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5068-98)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施行日期:1998年10月1日1.总则1.0.1 为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移动通信基站内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确保构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设计。
对于改建,扩建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已建基站的防雷与接地技术改造亦可参照执行.设在综合通信楼内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应按 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与本规范一并执行。
2.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设施2.0.1 环形接地装置围绕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四周,按规定深度埋设于地下的封闭环形接地体(含垂直接地体)。
2.0.2 接地体埋入地下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导体。
2.0.3 接地汇集线引出机房,电力室等各种接地线的公共接地母线。
2.0.4 接地引入线接地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
2.0.5 接地线通信设备与接地汇集线之间的连线。
2.0.6 接地系统接地线,接地汇集线,接地引入线以及接地体的总称。
3.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3.1 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3.1.1 移动通信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
3.1.2 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移动通信基站,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3.1.3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外时,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电阻率大于100欧姆。
米的暴露地区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宜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其长度不宜小于500m。
中国移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检查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
检查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前言
移动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不断增多,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地域辽阔,许多移动通信局(站)地处雷害多发区。
近几年,一些移动通信局站因为防雷设施失效或不完善而遭受雷击,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为减少移动通信局(站)遭受雷害的损失,确保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切实保障移动通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要求各级维护管理部门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检查项目内容和检查周期进行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尽快完善接地、防雷设施,确保局站安全可靠运行。
移动通信局(站)接地、防雷检查项目
(每半年检查一次)
移动通信局(站)接地、防雷检查项目
(每半年检查一次)
移动通信局(站)接地、防雷检查项目
(每半年检查一次)。
《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QB-A-029-2011)
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P r o t e c t i o n o f R a d i o B a s e S t a t i o n s a g a i n s t L i g h t n i n g D i s c h a r g e s 版本号:2.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11-11-29发布 2011-11-29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A-029-2011目录1范围 (I)2引用标准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5)5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 (5)5.1地网的组成 (5)5.2接地体 (10)5.3接地引入线 (10)5.4接地汇流排 (11)5.5接地线 (12)5.5接地电阻 (12)5.6非自建机房的接地系统 (12)6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15)6.1直击雷防护 (15)6.2供电线路的防护 (15)6.3馈线的防护 (16)6.4 分布式基站直流拉远系统的防护 (17)6.5 GPS系统的防护 (18)6.6通信线路的防护 (18)6.7监控系统的防护 (19)6.8其它设施的防护 (19)6.9方仓(彩钢板)机房的防护 (19)7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施工 (21)7.1室外工程 (21)7.2室内工程 (23)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验收 (25)8.1隐蔽工程验收 (25)8.2初验 (25)8.3终验 (26)9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27)9.1防雷接地设施的日常维护 (27)9.2浪涌保护器的维护 (27)附录A 关于浪涌保护器的使用规定 (29)附录B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 (34)附录C 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 (43)附录D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44)附录E土壤电阻率参考值 (46)附录F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 (47)附录G本规范用词说明 (48)条文说明 (49)前言本规范依据有关雷电防护的国家标准和信息产业部标准,结合移动通信基站实际情况,提出了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的技术规定,同时对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建设、验收,及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是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进行防雷与接地设计、施工、维护的技术规范。
《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QB-A-029-2011)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A-029-2011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P r o t e c t i o n o f R a d i o B a s e S t a t i o n s a g a i n s tL i g h t n i n g D i s c h a r g e s版本号:2.0.02011- 11- 29 实施2011- 11- 29 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QB-A-029-2011目录1范围 . (I)2引用标准 . (1)3术语和定义 . (1)4总则 . (5)5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 . (5)5.1地网的组成 (5)5.2接地体 (10)5.3接地引入线 (10)5.4接地汇流排 (11)5.5接地线 (12)5.5接地电阻 (12)5.6非自建机房的接地系统 (12)6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 (15)6.1直击雷防护 (15)6.2供电线路的防护 (15)6.3馈线的防护 (16)6.4分布式基站直流拉远系统的防护 (17)6.5GPS系统的防护 (18)6.6通信线路的防护 (18)6.7监控系统的防护 (19)6.8其它设施的防护 (19)6.9方仓(彩钢板)机房的防护 (19)7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施工. (21)7.1室外工程 (21)7.2室内工程 (23)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验收. (25)8.1隐蔽工程验收 (25)8.2初验 (25)8.3终验 (26)9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27)9.1防雷接地设施的日常维护 (27)9.2浪涌保护器的维护 (27)附录 A关于浪涌保护器的使用规定 (29)附录 B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 (34)附录 C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 (43)附录 D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44)附录 E土壤电阻率参考值 (46)附录 F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 (47)附录 G本规范用词说明 (48)条文说明 (49)QB-A-029-2011前言本规范依据有关雷电防护的国家标准和信息产业部标准,结合移动通信基站实际情况,提出了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的技术规定,同时对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建设、验收,及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是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进行防雷与接地设计、施工、维护的技术规范。
移动基站电源的接地与等电位连接问题
移动基站电源的接地与等电位连接问题1前言在用于移动通信基站(下称基站)的有关设备中,开关电源的接地问题一直受到广大设计、建设和使用单位的重视。
但是,在移动通信基站开关电源(下称基站电源)遭雷击损坏的事故中,仍有相当部分是因工程设计或施工中接地不当所致。
假若对基站电源进行了正确的接地,这些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正确的接地,一般不会增加建设投资,有时反而还能明显减少接地系统上的花费。
例如,当采用正确的联合接地方式时.其接地体投资就会比不正确的分散接地方式低得多,因为分散接地时至少需要多埋设一组接地体。
因此.无论是为了降低基站设备损坏的几率,还是为了节约投资,都有必要对基站电源接地方式进行正确的选择2 基站电源接地不当的主要原因2.1对现行规范或规定的理解、认识和执行不统一这几年移动通信的发展非常迅猛,出现了大量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本身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时间。
但是由于市场不等人,这些问题在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之前,基站的数量已经急剧增加,遗留的问题和隐患也就越来越多。
基站接地问题就属于这种情况。
现行相关技术规定主要引自《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2011—93)和《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 26—89〕,这些规范和规定对基站内开关电源设备本身应如何接地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这样就使得各地在对待基站电源接地问题上,一股是参照执行普通通信局(站)的相应规定,一旦遇到问题,由于缺乏判断依据和处理方法,往往将其搁置起来或随意进行处置。
例如,在基站电源系统内部是否可以实现“三地合一”,就是因为在一些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使得不同地区、不同使用单位就存在不同的认识,难以得到统一。
2.2受到基站环境和机房条件的限制微波站接地问题曾在相当长时间内是通信防护研究的重点,其原因就在于微波站所处环境的特殊性。
但与基站相比,微波站的环境和机房条件还算是好的,因为它毕竟是按照电信专用房屋的要求来进行选址、建设和维护的。
附录1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附录1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1.防雷设计要求1.1基站设备应采用专业的防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网等,以防止雷电直接击中设备。
1.2基站设备应有防雷接地装置,以将雷电引到地下,减少对设备的危害。
1.3基站设备的天线塔应设置避雷针,并与设备接地系统连接。
1.4基站设备的接地系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接地标准。
2.接地设计要求2.1基站设备的接地系统应采用专业的接地材料和技术,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和检测。
2.2基站设备的接地系统应包括主接地系统和辅助接地系统。
2.3主接地系统应设置在基站建筑物的地下室或特定区域,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接地。
2.4辅助接地系统应设置在设备周围的地面上,并与主接地系统相互连接。
2.5接地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接地电阻,一般要求不大于10欧姆,以确保有效地排除设备的地电流。
2.6接地系统应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3.设备布局要求3.1基站设备应合理布局,避免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防雷设备之间的干扰。
3.2防雷设备和接地设备应距离基站设备一定的距离,以确保其有效工作。
3.3设备之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维护和检修。
4.施工和验收要求4.1防雷与接地工程应由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经验的施工单位进行。
4.2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4.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安全,严禁擅自修改设计方案。
4.4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
4.5验收合格后,应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防雷与接地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一份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
防雷与接地设计对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安全运行和通信质量至关重要,建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要求。
防雷接地工程(移动通信站交流系统接地技术要求)
防雷工程步骤一、移动通信站的交流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一般要求1、移动通信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
2、移动通信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移动通信站,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3、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外时,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电阻率大于100Ω·m,电力线应在避雷线的2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线(除终端杆处)应每杆作一次接地,如图所示。
为确保安全,宜在避雷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增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
若已建站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可在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各增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杆或第四杆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
避雷线与避雷器的接地体宜设计成辐射形或环形。
4、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压电力线应采用电力电缆从地下进站,电缆长度不宜小于200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连接处三根相线应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缆两端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
5 、移动通信基站交流电力变压器高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
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
6 、进入移动通信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小于50m(当变压器高压侧已采用电力电缆时,低压侧电力电缆长度不限)。
电力电缆在进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避雷器,从屏内引出的零线不作重复接地。
7 、移动通信基站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8、移动通信基站直流工作地,应从室内接地汇集线上就近引接,接地线截面积应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一般为35-95m2 ,材料为多股铜线。
9 、移动通信基站电源设备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关于耐雷电冲击指标的规定,交流屏﹑整流器(或高频开关电源)应设有分级防护装置,如图所示。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2006年试行V3.5)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基站内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有必要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工作。
一.基本原则实施防雷工程应本着整体防雷、综合治理、系统防护的原则:1.防止异常电流进入机房。
2.对进入机房的异常电流,应通过避雷器、合理接地系统和地网尽快泄放。
3.对通过以上原则仍未能避免的异常电流应通过等电位连接的技术,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二.电力引入2.1变压器应安装高低压避雷器,其地线应与地网良好连接。
2.2基站供电应采用三相四线铠装电力电缆埋地进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15m。
2.32.4重点基站(如传输节点机房等)、郊区及乡镇基站必须安装压敏型电源避雷器。
一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基站总交流配电箱内(或旁边)、二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开关电源AC屏内,该避雷器应在采购电源设备时一并提出要求。
一级电源防雷器的安装必须在电源线的进口处,不许安装在远离电源线的地方,否则将失去作用。
一、二级避雷器的接地线应尽量短直,引下线长度应不大于1.5米,截面积为35mm2,连接必须可靠,线耳压接必须牵固。
安装位置如图一所示。
一、二级避雷器间的交流电源线长度应不少于5m,对于距离不足5m的基站也可在一、二级避雷器间加装8.5-15μH(5m*1.7μH/m)的空心电感退耦器(必须注意电感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得等于或小于基站最大用电负荷)。
图一内置避雷器AC屏的安装位置2.4.1电源避雷器的要求:2.4.1.1.第一级压敏避雷器的要求:(1)对于高山和多次遭雷击的基站最大放电电流≥120-150KA/每线;响应时间≤100ns,3+1的保护模式(2)山区(中雷区以上有架空电源线引入的机房、丘陵、公路旁、农民房、水田中、易遭受雷击的机房,且雷暴日为多雷区的地区)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L-PE或L-N、N-PE必须通过冲击通流容量≥10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工作相电压385V,采用3+1的保护模式。
接地标准
总则,确保移动通信基站内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确保构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站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已建基站的防雷与接地技术改造亦可参照执行。
设在综合通信楼内移动通信基站的防类与接地设计应按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与本规范一并执行。
对于利用商品房(居民住宅、商用办公楼等)作机房的通信基站,亦应参照本规范执行, 其地网应根据现场环境条件的可能进行布没,但机房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建筑防雷接地应共用同一个地网。
,统筹设计、统筹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切实做到安全可靠。
并经部级主管部门鉴定合格的产品。
2 术语2.0.1 环形接地装贯围绕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四周,按规定深度埋设于地下的封闭环形拔地体(含垂直接地体 )。
2.0.2 接地体埋入地下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导体。
2.0.3 接地汇集线引出机房、电力室等各种接地线的公共接地母线。
2.0.4 接地引入线接地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
2.0.5 接地线通信设备与接地汇集线之间的连线。
2.0.6 接地系统接地线、接地汇集线、接地引入线以及接地体的总称。
3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3.1 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3.1.1 移动通信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
3.1.2 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人移动通信基站,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3.1.3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外时,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电阻率大于100 Ω·m的暴露地区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宜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其长度不宜小于 500m。
电力线应在避雷线的2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线(除终端杆处)应每杆作一次接地。
为确保安全,宜在避雷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曾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
若己建站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可在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各增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杆或第四杆上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
移动基站电源的接地与等电位连接问题
移动基站电源的接地与等电位连接问题作者:梅向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1期摘 ;要:在移动通信基站所采用的相关设备中,开关电源的接地问题是关键,一直以来,也受到广大设计、建设和使用单位的重视,成为了热点话题。
但是,在移动通信基站开关电源(即基站电源)在遭受到雷击损坏的事故中,还是存有有一部分是因为工程设计,或者施工中接地不当所致的。
如果,能够对这些基站电源做好正确的接地,那么可大大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因此,本文将对移动基站电源的接地与等电位连接问题进行分析,仅供参阅。
移动基站电源的正确接地,不单止不会增加建设投资,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接地系统上所花费的费用。
比如,采用了正确的联合接地方式,其接地体的投资,会比不正确的分散接地方式要低很多,这主要是因为,采用分散接地的方式的话,至少需要多埋设一组接地体。
所以,无论是为了降低基站设备损坏的发生率,还是进一步地减少投资、优化资源,都有必要对基站电源接地方式进行正确的选择。
一、目前基站电源接地不当的主要原因(一)对现行规范认识不足以及执行不统一近年来,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同时,很多实际问题也逐渐地表现出来了。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以及一定时间。
但是在问题还未能彻底解决时,基站的数量就已经急剧增加了,这导致遗留的问题以及隐患变得更大更多,其中,基站接地就是典型的一种情况。
目前,根据现行的《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2011—93),以及《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 26—89〕规定中,对于基站内开关电源设备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以及具体的规定。
通常,各地在对基站电源接地的问题解决上,都是参照执行普通通信局(站)的相应规定,而若发生了问题,会因为缺乏一定的判断依据,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而随意处置或搁置。
比如,对于基站电源系统内部是否可以进行“三地合一”,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上并没有明确的指示,这导致不同地区或单位就有了不同的认识,难以实行统一的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规范1.前言为确保移动通信基站内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通信畅通。
如何防止或减少移动通信基站的雷害,是每个重视通信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2.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2.1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即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体。
站内各类接地均应汇集于同一接地排上。
2.2有条件的地方,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护套的电缆。
在使用中应穿钢管埋地引入移动通信基站。
电力电缆金属护套和穿线钢管两端应就近作可靠的接地。
2.3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压电力线应采用电力电缆从地下进站。
电缆长度不宜小于200米,电缆两端金属护层应就近作可靠的接地。
2.4进入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50米,电力电缆进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低压避雷器,从屏内英引出的零线不作重复接地。
2.5基站电力专用变压器高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高压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加装低压避雷器,变压器外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关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套应就近接地。
2.6基站直流工作地,应从室内接地汇集排上就近引接,接地线截面积应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一般为35—95平方毫米,材料为多股铜线。
3.铁塔的防雷与接地:3.1基站铁塔应有完善的防直接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
3.2基站宜采用太阳能塔灯,对于使用交流电的航标灯,其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
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
塔灯的电源线控制线在机房入口处分别加装避雷器,零线应直接接地。
3.3基站天线应在接闭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闭器应设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40 x 4毫米的镀锌扁铁。
3.4基站同轴电缆的金属外护套,应在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架进机房入口处就近接地。
当铁塔大于60米时,同轴电缆中部应增加一处接地。
3.5信号线:电缆芯线在进站应加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电缆内的空线对同样应加装避雷器。
2024年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要求(大全4篇)
2024年挪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标准挪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要求(大全4篇)挪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标准挪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要求篇一1.1.1 室外走线架材料宜采用40mm×40mm×4mm 的热浸锌角铁和扁铁。
室外走线架宽度宜为 400mm,横挡间距宜为400mm,支架间距宜2000mm 左右均匀排列,支架在楼顶设置时应垫黑胶板。
1.1.2 从增高架或桅杆到馈线孔应有连续地走线架。
1.1.3 室外走线架安装应结实、顺直程度偏向应不大于2%;垂直偏向不大于1.5%。
连接件应为镀锌件。
如需焊接必须作防腐防蚀处理。
1.1.4 室外爬墙走线架支撑应结实。
宜采用角铁制作直角担为支撑架,用膨胀螺栓固定。
1.1.5 所有支撑加固用的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
〔紧固后,螺帽余留5mm左右〕1.1.6 严禁在楼顶防水层上打眼加固走线架。
1.1.7 室外走线架在楼顶平面水泥墩和墙面上固定应稳固,与楼顶平面或墙面平行。
砖垫的部分应用水泥墩固定。
1.1.8 基站外接交流电引入,检查缆线的规格,敷设方式及路由,和电配电箱空开负荷,安装接入操作必须由专职电工进展。
1.1.9 多雷暴地区应采用铠装电缆,地埋进机房,低压电缆入机房时,埋地长度应大于15米,且电缆两端铠装层接地。
1.1.10 缆线严禁系挂在避雷网或避雷带上。
1.1.11 穿墙入室时要使用专用开孔工具开孔,并注意留回水弯和做好防水处理。
入室动力电缆制止走馈线窗。
1.1.12 线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径应符合要求,至少应大于16平方毫米。
挪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标准挪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要求篇二观看基站心得体会今天通过实地观看基站,懂得了新建一个基站的根本流程和建立的标准,根本流程为先土建、安装高危杆、引入市电安装变压器、做地网防雷、埋光缆到位、安装设备、跳纤、开通设备做基站端的数据。
做到这样一个基站就差不多可以投入使用了。
土建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隐蔽工程的旁站,比方地网、水泥平台钢筋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基站开关电源接地规范一、前言开关电源设备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通信设备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不间断的能源。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对于开关电源设备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除必须满足基本的功能外,还要求具备交流配电、自动切换、直流配电、远程智能集中监控、电池自动管理等功能,从而满足网络监控管理的需求。
开关电源的发展经历了从线性电源、相控电源到高频相控电源的发展历程,由于开关电源具有功率转换效率高、稳压范围宽、功率密度比大、重量轻等优点,从而成为开关电源的主体,并向着高频小型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控制、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关电源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其无人值守成为可能。
通常开关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和监控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监控系统可将交流配电柜、直流配电和整流模块进行实时监控。
直流配电主要完成直流输出路数分配、电池接入和负载边接等功能,一般要求可自由出线,可出面操作维护,可实现柜内并机和柜外并机,具有状态显示和告警功能,能检测每一路熔断器的通断状态;多个并联的整流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交流220V转换输出为满足通信要求的-48V的直流电。
通信电源系统组成框图监控模块主要实现交流配电柜、直流配电柜和模块监控,此外还要进行电池自动管理功能。
开关电源系统作为通信网络的能源供给者,除了必须具备可靠、稳定等基础特性外,其电磁兼容设计、防护设计、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安全性是电源设备最重要的指标,其不安全隐患不但不能完成正常的供电要求,而且还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事故,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的巨大损失。
为此,必须加强安全性设计工作。
而目前影响电源设备安全性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有效提高其防雷电浪涌和操作过电压的能力。
二、开关电源遭雷击的故障点1、整流模块被损坏(交流侧、直流侧)2、监控模块端口被损坏3、开关电源内C类SPD发生损坏4、开关电源内主空开频繁跳5、开关电源雷电过后的“吊死”三、雷电入侵移动基站开关电源的几种方式1、通过220V市电引入传导进入雷电通过直接或感应的方式通过市电电源线入侵基站,虽然大部分雷电流在进入开关电源前通过B类SPD对地释放,但仍然会有部分雷电流进入开关电源,这部分雷电流的大小取决于B 类SPD的性能及是否能与C类SPD进行良好的配合。
2、通过地网传导进入(地电位反击)移动基站采用联合接地,雷电流通过铁塔避雷针接闪或雷电流通过防雷器,雷电流通过接地系统和地网对地释放,由于地网存在接地电阻,在雷电流对地释放的过程中将地网的整体电位抬升,连接到地网的设备的电位也随之抬升。
这个时间是非常短的,瞬间地与系统设备某个低电位点形成瞬态过电压,雷电电荷通过该点释放导致设备损坏。
低电位点通常存在于如直流负荷如BTS 电源、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开关电源整流模块的N线(远端接地),开关电源的监控模块等。
3、雷电电磁脉冲感应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一是静电感应:在雷云中的电荷积聚时,附近的导体也会感应上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的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原来被雷云电场束缚住的静电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在电路中形成电脉冲。
二是电磁感应: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其附近的导体中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
由于开关电源对其它设备进行供电及对一些设备进行监控,存在连接线路过多,这些线路中容易产生感应雷电流。
四、如何做好开关电源雷电防护几个主要问题:1、开关电源内交流输入C类SPD几个关键参数的选择a)通流能力设计开关电源在供电系统中的位置相当于分配电箱,从“防雷分区、分级防护”的理念来讲它至少要处于一级防雷的保护之下,通常它作为整个基站供电系统的第二级防护屏障。
在YD/T5098-2001 标准中3.7.9要求在分配电屏电缆输入侧电源芯线对地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为20KA的限压型SPD。
b)残压特性及最大持续工作电压残压特性是电源避雷器的最重要特性,残压越低,保护效果就越好。
根据IEC60664-1 1992«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中对处于不同安装位置的电气设备的过电压类别(IV III II I)划分,从开关电源的位置而言它属于III类,其耐受能力要求为4KV,但开关电源内含有整流模块、直流输出、监控系统等属于II类设备,其耐受能力要求为2.5KV,考虑到雷电流在SPD连接线和接线端子上的压降及要有冗余,故通常要求开关电源内C类SPD的最大残压即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要小于2KV。
考虑到我国电网电压普遍不稳定、波动范围大的实际情况,在尽量选择残压较低的电源避雷器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避雷器有足够高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
如果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偏低,则易造成避雷器发热自毁。
通常交流输入端使用的C类SPD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要求为385V。
c)安全性能要求必须具有失效分离装置,当SPD在失效时,能自动与电源系统断开,而不影响通信电源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避雷器必须具有阻燃功能,在失效、或自毁时不能起火;应该要有有失效警告指示、并能提供遥测端口功能的电源避雷器,以方便监控、管理和日后维护。
d)类型选择类型选择主要指SPD的保护模式,分共模保护和差模保护。
共模保护指所有线路对地进行保护,如相线-地线(L-PE)、零线-地线(N-PE)间的保护;差模保护指相线-零线(L-N)、相线-相线(L-L)间的保护。
仅选用L-PE、N-PE的共模保护模式是有缺陷的,会引起很多问题,其原由在于我们国家规定在N线上不能安装空开,当电路出现L-N短路故障或零点产生较大漂移时使N-PE上SPD长时间有大电流通过,加速SPD的老化容易引发SPD烧毁。
故对于低压侧除选择共模的保护方式外,还应选择包括差模在内的保护,3+1类型的保护模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采用“3+1”电路,即用3个ZnO压敏电阻模块分别接在L1、2、3与N线间,用一个放电间隙模块接在N/PE间如图,其优点在于采用这种电路后,限压型SPD模块皆置于L/N间,一旦出现短路失效,由于回路电阻比原来L-PE的方式小了很多(低压供电系统L/N间短路电流一般为数千安培),SPD 前面的过流保护装置将更容易动作,从而避免火灾,而且实现了差模保护。
另外这种类型SPD有个关键在于其N-PE间的模块(对N-PE模块的要求下面单独说明),它通常为一个间隙型放电元件,由于加在N/PE间,不存在动作分散性问题、灭弧问题、响应速度问题,当L-N间SPD动作后促使N-PE间SPD动作从而实现雷电流L-PE对地释放的共模保护。
3+1结构是一种全模式的保护方式,适用于各种接地方式的供电系统,故在开关电源的C类SPD的使用上应采用“3+1”这种全保护类型模式。
3+1保护模式简图e)N-PE间模块要求不论通过哪种方式入侵的雷电流最终是要入地的,通常SPD共模保护方式特点在于处于相线、零线间的SPD直接将雷电流对地释放,而使用3+1模式(如图),雷电流先将L-N间击穿,然后通过N-PE间的SPD模块入地,所以理论上3+1类型保护模式下的N-PE间模块要承受的雷电流至少是L-N上的模块上雷电流的3倍。
SPD的使用寿命跟雷电流的大小和冲击的次数密切相关,同等条件下的3+1模式中N-PE模块使用寿命是远低于其它模块,故在N-PE间是不能使用与L-N同样的限压型模块。
如果L-N间选Imax 40KA Uc 385V的限压型模块,那是否可以考虑在N-PE间使用Uc 385V同电压等级的大通流量的限压型SPD,如100KA (8/20),由于当出现电力故障如零点漂移或某一相零故障,由于N线上没有过流保护,所以在出现这类故障时应该是L-N间的模块先动作或L-N间的电流使SPD前级过流保护装置动作,而在N-PE间不能有产生危害的电流,这就要求N-PE间SPD的动作电压应大于L-N间的动作电压,故如果选用限压型SPD模块它应该与L-N 间不属于同一电压等级,而至少应大一个等级。
通常在没有雷电入侵的情况下N-PE间最好做到没有任何电流。
另外从前面雷电引入途径分析可知开关电源存在遭受从基站地网中传导过来类似于直击雷反击的风险,故N-PE间模块的通流量要大而且要考虑直接雷击。
目前通常用气体放电间隙作为N-PE模块,在市电正常情况下它没有漏电流,而且放电间隙的动作电压是大于压敏电阻的,当供电系统产生零点漂移或电网故障时也不会有电流。
对N-PE的通流能力的选择上,鉴于N-PE 上可能承受的雷电流是L-N间40KA(8/20)的3倍达120KA(8/20),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么大的雷电流考虑到经济性和可行性N-PE间可按100KA来防护,通常开关型10/350波形与8/20波形间的换算关系为1:4,如果N-PE 按100KA(8/20)的通流能力来看N-PE间模块的通流能力应达到25KA(10/350)。
2、开关电源直流输出侧的雷电防护从雷电引入途径的分析来看,地电位反击时虽然开关电源内的交流输入有C类SPD对后级设备进行保护,但开关电源的直流-48V输出以+0V 接实地为参考,该直流接地点在基站内通常有两种接地方法(下面单独讨论),如果在直流侧不安装SPD将导致整流模块直流侧的一些元器件发生损坏,而且雷电流会通过直流供电以高电位的耦合转移的方式对其它设备进行侵害。
因此在YD/T 5098-2001中3.7.15建在中雷区以上地区的通信局(站)直流电源线的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中规定:通信局(站)电力室为各层提供直流供电的电源线,如电源线进入不同防雷区时,应在进入相应机房直流电源配电柜(列柜)内的电源线进线端(机房如无直流电源配电柜,应在电力室直流配电屏输出端)负极对地加装标称要作电压不小于70V的SPD。
开关电源直流侧SPD的选择应采用限压型,其标称通流量应该达到20KA。
如果开关电源的直流地与工作地分开接到室内接地汇流排上则在直流则两接地端应该装SPD,即SPD使用-48-+0 /+0-PE的方式。
3、开关电源内监控单元的雷电防护问题开关电源内的监控模块也是容易被雷电损坏的故障点,现在开关电源内集成的监控系统不仅可以监控开关电源内各功能单元,而且可以对蓄电池、空调等基站配套设备进行监控,主要采用RS232/422/485的通信方式,并通过RS232/422/485与基站内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开关电源与其他设备间的通信线路的长度可以达到五六米,容易感应出雷电流,虽然有可能雷电流并不大,但通常RS232/422/485通信的芯片工作电压只有5V,有几十伏的电压就可能导致损坏,对于这些与外部设备相连的端口应该通过通信线SPD进行等电位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