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皮肤科外用药物使
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面、腹股沟、腋下、生殖器和肛周宜选用弱效制剂 超强制剂宜短期使用(14~20天) 掌跖和肥厚皮损常需强效制剂,甚至封包治疗 溃疡和萎缩皮肤不宜使用皮质类固醇 感染性疾病忌用 长期使用后,不宜立即停药 大面积长期使用后,应检测肾上腺功能 外用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减敏现象 强效激素每周不超过45克,弱效或中等强效激素每周不超 过100克。
1.乳剂(W/O)、霜剂(O/W):为水和油的半固 体乳剂,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剂型.它应用方便,当涂 擦后容易渗入皮肤.
2.软膏:为油性,可含有少量的水.它有油腻感,但一 般能耐受,多用于润滑皮肤,特别是用于水化皮肤,对 肥厚痂皮,苔藓化或堆积的鳞屑更好,在某些糜烂或 开放性损害(如淤积性溃疡)比霜剂刺激性小.药物中 软膏的穿透作用比霜剂强.
清洁剂
作用:清除皮损处浆液、脓液、鳞屑、痂皮、
残留药物等。 药物: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植物油、 石蜡油、1 /5000~1 /8000高锰酸钾、 0.02% 呋喃西林及凡士林(封包)等。 以及肥皂水、 酒精、汽油等。
保护剂
作用: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外来刺激。常被 用于保护间擦区(如趾间,臀沟,腋窝,腹股沟和炎症部 位).粉剂可使浸渍的皮肤干燥,并吸收水分减轻摩擦. 药物:植物油、氧化锌粉、滑石粉、淀粉、 炉甘石、 碳酸钙粉等。 1~5%硅油(润滑、防燥、防浸渍、 防日晒)。
止痒剂
作用:表面麻醉作用或使局部有清凉感而止
痒。 药物:5~10%苯唑卡因、1~2%达克罗宁、 2%樟脑、 0.5~2%薄荷脑、0.5~1%麝香草脑、 0.5~2%酚、 0.5~1%石炭酸、5~10%水合氯 醛、2.5~10%焦油 类、5~10%苯甲醇、糖皮 质激素等。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肺挫伤是指胸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肺组织受损的一种损伤。
抗菌药物的使用在肺挫伤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防止感染的发生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然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非常关键。
下面我将介绍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治疗肺挫伤的感染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妊娠状态、肝肾功能等)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
通常,肺挫伤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和耐药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因此常规选择广谱抗菌药物。
2.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和抗菌药物的滥用,应及时采集病原体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抗菌药物选择。
在收到药敏结果后,根据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3.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和疗程:抗菌药物使用应严格控制指征和疗程。
在有感染症状或病原体培养结果显示存在感染时才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疗程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清除情况来调整,一般不宜过长或过短。
4.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代谢情况,个体化用药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进行剂量调整或减少给药频次,避免药物在体内积聚导致不良反应。
5. 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换适应性更好的抗菌药物。
6. 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生和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不滥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同时减少或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总之,肺挫伤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皮肤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硬膏(emplastra)
组成:药物成分混于或溶于半固体、粘着性(橡胶、 树脂等)基质中,涂布于布、纸或有孔塑料薄膜等 裱褙材料上而成。 作用:保护,阻止水分挥发,软化皮肤,加强渗透, 作用持久而深入,消炎、止痒 注适应症:慢性皮炎和湿疹无渗液皮损。角化性或 肥厚浸润性皮损 意事项:1、急性、亚急性皮炎及糜烂区禁用,2、 渗液病变不用。3、用前宜微加温。
(四)维甲酸类药物
是一组与维生素A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第一代:13-顺维甲酸,维胺酯 第二代:依曲替酯(银屑灵) 第三代:多环芳香维甲酸乙酯 此类药物在皮肤科用于银屑病、痤疮、 角化性皮肤病、癌前期皮肤病或某些上 皮性皮肤肿瘤的治疗。
(五)免疫抑制剂
既可抑制免疫应答、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本身又是细胞毒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还有非特异性抗炎症作用。可单独或与糖皮 质类固醇激素合用,应用于红斑狼疮、皮肌 炎和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常用 的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抗H2R药物的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 (2)肝脏损害:肝酶升高 (3)生殖系统:精子减少、性功能 低下、女性化。
⑬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皮肤科适应征: 慢性 荨麻疹、人工性荨麻疹、色素性荨麻疹、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胆胰肿瘤及何杰金氏病引 起的严重瘙痒、带状疱疹、部分痤疮患者等
油剂(oleum)
组成:药物溶于油(植物油、矿物油或动物 油)或30%-50%不溶性药物粉末混于油中。 作用:软化痂皮, 清洁、滋润、保护,消 炎,收敛。 适应症:亚急性皮炎、湿疹糜烂、潮红、有 少量渗液处。 注意事项:渗液多和多毛处不宜应用
酊剂(tinctura)
家禽养殖场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doc
家禽养殖场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概述:就目前而言,虽然国家整顿兽药行业的力度在逐步加大,但个别兽药厂家受利益驱动无视国家规定和行业规范要求,仍继续生产和销售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合格产品;部分养殖场仍在超范围使用兽药,偏离兽药使用原则,无视食品安全要求的现象依然存在。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家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疫病防控工作显得越来越关键,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家禽疫病已经成为维系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就目前而言,虽然国家整顿兽药行业的力度在逐步加大,但个别兽药厂家受利益驱动无视国家规定和行业规范要求,仍继续生产和销售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合格产品;部分养殖场仍在超范围使用兽药,偏离兽药使用原则,无视食品安全要求的现象依然存在。
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兽药、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据兽药信息网统计,截止2015年1月13日,我国具有GMP证书兽药企业为1846家,其中生物制品企业106家。
家禽养殖场在采购、使用兽药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的正规合格产品,使用时除要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外,还要注意正确诊断疾病,根据家禽解剖生理特点合理选择使用药物。
1家禽养殖场的一般用药原则1.1《兽药管理条例》第六章第38条规定:用药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用药记录养殖场必须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4号《兽药管理条例》、农业部193号令《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农业部公告第278号《兽药休药期规定》等一系列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不违规使用药物,并做好用药记录。
特别强调的是人用药与兽用药严格分离,确保人用药安全。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2.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外用药物一般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或对皮肤造成损害。
2. 用药前应先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3. 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导致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4. 如出现皮肤过敏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并咨询医生。
总之,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皮损特点以及药物的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制定的。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注意正确选用药物种类和剂型,并遵循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是指通过将药物涂抹到皮肤表面来治疗疾病的药物形式。
它们常用于局部治疗,如皮肤病、创伤和炎症等。
使用外用药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之前,确保目标区域的皮肤干净,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并轻柔地擦干。
2. 涂抹适量:使用外用药时,涂抹适量的药物到目标区域。
过多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浪费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均匀涂抹:将药物均匀地涂抹在目标区域上,确保每个部位都受到足够的覆盖。
4. 按照说明使用:根据医生的指示或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来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并严格遵循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5. 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使用外用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防止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6. 注意过敏反应:使用外用药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或刺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请谨记,以上仅是使用外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的使用方法还需根据药物种类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遵循。
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注意事项在我们生活中,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正确使用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健康,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害。
因此,掌握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用药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提醒读者在使用药物时保持警惕。
1. 遵医嘱在使用药物之前,首要的一点是要遵循医生的嘱托。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地开具药物剂量和用药频率。
对于药物的种类和用途,患者应该详细咨询医生,了解清楚正确的使用方法。
切勿自行擅用药物或随意改变剂量,以免造成意外的后果。
2. 注意药物储存正确储存药物可以确保其药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常药物的说明书中会有详细的储存条件,如存放温度、湿度要求等。
一般来说,药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远离儿童和宠物。
某些药物可能需要冷藏,应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存放。
不同药物之间应分开存放,以免交叉污染或混淆。
同时,过期的药物应及时丢弃,以免误用。
3. 避免饮酒和烟草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尤其是处方药,应避免饮酒和吸烟。
酒精和烟草的成分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此外,酒精的刺激性也可能加重患者原有的症状,从而干扰治疗的效果。
4. 按时服药在服药过程中,遵循规定的用药频率和时间是必要的。
药物的药效往往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释放出来的,如果错过服药时间,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对疗效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服药,应及时咨询医生,获取合理的解决方案。
5. 注意食物与药物相互影响饮食和药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某些药物可能会受到食物的干扰而减弱药效或加强药效。
例如,某些抗生素应该空腹服用,以免受到食物磷酸化的干扰而降低药效。
另外,有些药物可能与特定食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在使用药物期间,应了解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6. 注意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某些药物成分存在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某种药物前应进行过敏测试。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药品使用从途径上大致可分为口服、注射、外用三种基本类型,虽然目前临床也有雾化吸入和皮下植入等手段,但应用并不广泛。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品的吸收、代谢规律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口服给药1、口服药的正确使用口服是药品最常用的使用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平稳和相对安全的特点。
常见的口服药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和溶液剂等,根据药物本身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又设计了各种缓、控释口服制剂和咀嚼片、含化片、漂浮片等定点释放或发挥局部作用的口服制剂 2、不宜口服给药的情况①患者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能完成吞咽动作。
exp:休克患者、精神病人、口腔食道手术患者。
②患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exp:围手术期患者、肠切除患者、晚期肿瘤患者③药物本身不宜作为口服给药使用。
exp:青霉素G、链霉素、头孢唑林、胰岛素④药物虽可口服但不能发挥特定作用。
exp:紫杉醇、白蛋白、胶原蛋白(大多数生化制剂)。
3、口服液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 合剂多为混悬溶液,允许有少量沉淀,使用时应摇匀后服用② 止咳糖浆类口服液体制剂若用水冲服则可降低糖浆粘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膜,影响疗效,因此使用时不得以水送服。
③ 口服液体制剂多为非最终灭菌制剂,使用时应观察澄明度;发现絮状沉淀应仔细辨别是否为霉菌。
④ 口服液体制剂应常温储存,冷藏后沉淀增多。
⑤ 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期较短(多为6个月),不得长期储存。
⑥ 服用剂量尽量准确,无量杯应按刻度服用。
用后旋紧瓶盖。
3、口服固体制剂使用注意事项①片剂、胶囊一般以温开水送服,不宜咀嚼。
②颗粒剂、散剂以温开水冲服。
③水量因药物性质不同而不同。
④水温以45~75℃为宜4、特殊口服固体制剂的使用方式①胶囊、包衣片、缓释片、控释片不得嚼碎。
②某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为增加药品吸收速度而迅速起效,应进行咀嚼。
③咀嚼片,该剂型的设计目标为通过咀嚼运动粉碎药物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西咪替丁咀嚼片、铝美加咀嚼片、孟鲁司特咀嚼片等;④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胃舒平片、氢氧化铝片、胶体次枸橼酸铋片等,嚼碎后可快速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⑤喉片等含化药品不宜咀嚼。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关于外用药的那点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这可真的太重要啦,用好了那效果杠杠的,用不好可能就得闹笑话咯!首先咱得知道,这外用药可不像内服药那样吃进去就行,你得找准地方抹上去。
别笑啊,我真见过有人把治脚气的药当成护手霜的,这不是闹笑话嘛!所以用药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到底是治啥的。
然后呢,清洁可是很关键的一步哦!你想啊,要是那地方脏兮兮的,药抹上去能发挥好作用吗?就好比你要往脸上抹香香,肯定得先把脸洗干净呀,要不然那不是白瞎了。
哎呀,还有这用量也得注意,可不是越多越好哟!就像我们做菜放盐一样,放多了咸死,放少了没味。
外用药也一样嘛,涂太多浪费不说,说不定还会有副作用呢。
再来说说这注意事项,可别随随便便就用哦!比如说过敏体质的人就得小心了,万一用了过敏咋办?那不是找罪受嘛。
这就像有些人吃海鲜会过敏一样,咱得搞清楚自己的状况,可别乱来。
还有哦,如果你的伤口破了,可得问清楚医生能不能用这个药,别自己瞎整。
我就听说过有人伤口破了还乱用外用药,结果感染发炎了,多遭罪啊。
另外,咱在用外用药的时候也得小心别碰到其他地方。
你想想,要是不小心把眼药水滴到耳朵里了,那不是乱套了嘛。
所以得集中注意力,别一边抹药一边还在玩手机。
最后,我得提醒大家,外用药用完了可得放好。
别随手一扔,到时候找不到了,或者被小孩子拿去当玩具玩就不好了。
你看,这小小的外用药,要注意的地方还真不少呢!总之,对待外用药咱可不能马虎,该注意的都得注意。
这样才能让外用药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帮我们解决问题呀。
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些原则和注意事项哦,让我们和外用药和谐相处,健健康康的!哈哈,希望大家都能正确使用外用药,让生活更加美好哟!。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指的是涂抹或擦拭在皮肤表面的药品,其使用原则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消炎药物、止痒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前,应先咨询医生并详细了解药物的作用、用途和副作用。
2. 清洁受影响区域: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先用温水洗净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尽量避免使用肥皂或强烈刺激性物质。
3. 适量使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使用适量的药物涂抹或擦拭在受影响的皮肤上,避免过量使用或反复涂抹以免引起副作用。
4. 严格按照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根据药物说明,按照规定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进行使用。
不应多次涂抹或延长使用时间,除非医生建议。
5. 监测效果和副作用:使用外用药物后,应定期观察治疗效果和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立即咨询医生。
6.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减低药物的疗效。
7. 储存和保管药物:正确储存和保管外用药物,避免阳光直射、
潮湿和高温环境,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功效。
8. 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嘱托,按照医嘱进行使用并定时复诊。
总之,合理使用外用药物能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使用之前应了解药物的说明和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简述皮肤疾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皮肤疾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类固醇药物用于治疗炎症等。
2. 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使用频率。
3.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应清洁患处皮肤,并保持干燥。
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轻轻洗涤患处,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拍干。
4. 准确使用药物:将适量的药物挤出,均匀涂抹在患处皮肤上,轻轻按摩以促进吸收。
避免直接接触药物的开口处,以免引起污染。
5. 避免刺激性物质:使用外用药物时,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物质的清洁剂、化妆品等,以免加重皮肤症状。
6. 注意合理搭配其他治疗措施:外用药物一般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使用,如内服药物、物理疗法等。
按照医生的指导同时使用其他治疗措施,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7. 按规定完成用药周期: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用药周期,不可自行停药或过量使用。
8. 注意药物的保存:将外用药物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过期的药物或改变药物外观的药品要及时丢弃。
总之,使用外用药物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注意患处皮肤的清洁和护理,同时遵循用药周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咨询医生。
2021中医学 皮肤病概论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外治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多在皮肤或黏膜,采用各 种外治法可以减轻患者的自觉症状,并使皮损迅 速消退;有些皮肤病单用外治即可达到治疗 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 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 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 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皮肤炎症在慢性 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中药或抗感染制剂控制 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 或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面部、阴部皮肤 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先用低浓度制剂,根 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一般急性皮肤病用药 宜温和安抚,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较强 和浓度较高的药物。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 立即停用,并给予及时处理。 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外涂软膏在第2次涂药时, 需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上 一次所涂的药膏,然后再涂药膏,切不可用汽 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外用药是指适用于皮肤疾病治疗的药物,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外用药、正确使用外用药以及外用药的注意事项等。
一、选择合适的外用药选择合适的外用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外用药。
1.抗感染外用药抗感染外用药适用于由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皮肤感染,如疖、疥疮等。
在选择抗感染外用药时,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敏感性来确定药物种类。
且需要注意,使用抗感染外用药应正确掌握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以免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消炎止痒外用药消炎止痒外用药适用于皮肤炎症和瘙痒的治疗,如湿疹、皮炎等。
选择消炎止痒外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成分和适应症,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此外,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部位选择药膏、乳液、喷雾等不同的制剂。
3.外用激素外用激素通常用于治疗炎症反应明显的皮肤疾病,如银屑病、荨麻疹等。
选择外用激素时,应注意药力的选择和浓度的控制。
轻度炎症可选择低浓度、较弱药力的外用激素制剂,而对于重度炎症,可选择高浓度、较强药力的外用激素制剂。
但是,在使用外用激素时需要避免长期使用和过度使用,以免引发副作用。
二、正确使用外用药正确使用外用药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下面将介绍正确的使用方法。
1.清洁皮肤使用外用药前,应将患处清洗干净,去除污垢和分泌物,以便药物更好地吸收。
2.适量用药使用外用药时,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药物的浓度适量使用。
避免药物使用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按照医嘱使用外用药通常需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遵循医生给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频率。
不要自行调整用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引发其他问题。
4.避免双药合用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种外用药,以免不同药物成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三、外用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外用药,尤其是高浓度的外用激素。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皮肤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皮肤病的病理机制和病情表现,辨证施行中
药外用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药制剂和外用方法。
2. 显效靠内用: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内外兼治。
尽管通过外用可以直接作用在皮肤表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内用中药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
抗力。
内用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来确定。
3. 外用灵活多样: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外用方法的灵活多样。
除了常见的药膏、洗剂、湿敷等外用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进行外治。
根据皮肤病的具体情
况和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外用方法进行治疗。
4. 个体化治疗: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个体化治疗。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来确定。
同时要注意观察病情的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防止副作用:中医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强调防止副作用。
外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
量使用、长期使用以及皮肤过敏等问题。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外用药物的使用频率和
疗程,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总之,中医外科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辨证施治,显效靠内用,外用灵活多样,个体化
治疗和防止副作用。
通过合理的应用外用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病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的
目的。
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
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一、咪唑类抗真菌药1、氟康唑氟康唑是较早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可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每日用1次,儿童剂量可用6~12mg/kg/d,成人可用400~1200mg/kg/d,有时儿童可用到19mg/kg/d,成人用到1600mg/kg/d时仍可耐受。
此药可渗入组织,由肾排出,对除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外的其他念珠菌、隐球菌及毛孢子菌等均比较敏感,但对一些丝状真菌如曲霉则不敏感。
临床曾有报告可引起肝脏的不良反应,但在治疗结束后即可恢复。
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免疫缺陷病人中用持续性插管常是诱发念珠菌菌血症的诱因,故从预防着手,应及早移除插管。
近来发现念珠菌的耐药性日益多见,所谓耐药性是指抗真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超过正常体内所需的抗菌浓度。
临床研究包括:1原来敏感的菌株变成不敏感;2所感染菌株原本耐药;3新出现的耐药菌株。
一般仅从临床治疗失败还不能说明问题,近有报告用氟康唑治疗免疫缺陷的念珠菌菌血症病人时,所用导管插管可影响其药效而与原来的MIC关系不大,但实际是近10年来临床应用得最多的咪唑类抗真菌药中,氟康唑的耐药性已不断出现,而且在短程用氟康唑时较少发生耐药,如在艾滋病病人多次应用小剂量氟康唑治疗口咽念珠菌时则很容易引起耐药。
另一类则是对氟康唑有天然耐药性的真菌,如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对这类菌常需要用较大剂量进行治疗才可收效。
有人用NCCLS美国国家实验法检测氟康唑的MIC达64ug/ml时,如只用氟康唑400~600mg/d,则其疗效即差,此时如与两性霉素B合并治疗则可产生协同作用。
2、伊曲康唑目前已有口服胶囊、口服溶液和静脉注射3种剂型。
儿童可用5~7mg/kg/d,成人可用400mg/kg/d。
当应用更大剂量也可耐受,也可作为经验治疗两性霉素B治疗AFI一个疗程后的替代药,近来在我国上市的环糊精口服液可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对可口服者如艾滋病病人并发的口咽念珠菌病等非常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如颜面部、颈部、生殖器、皮肤粘膜对药物较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幼儿皮肤细嫩,用药浓度宜低;孕妇药物吸收会影响胎儿发育,应禁用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现象,如对氢醌、汞制剂等。
四,药物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剂型后,使用方法亦决定治疗效果。
皮肤病多为门诊患者,以自用为了主,若使用方法不当,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甚至延误病情。
同时还应注意外用批的过敏和刺激现象及发生后相应的处理方法,均应告诉患者,并在病历上记录。
有些外用药不可大面积高浓度使用,以避免吸收中毒。
使用方法应详细交待清楚或作示范,并告知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调整使用方法。
第二章常用外用药物2.1 清洁剂通过外用药物,使皮肤损害或皮肤达到清洁目的。
主要清除皮肤损害处的浆液、脓液、鳞屑及治疗后附着的药粉、药膏等污物。
软皂又称钾肥皂,药用软皂。
溶于水(1:4)、热水(1:1)、乙醇(1:1)。
作为去污剂、清洁剂、保护剂、乳化剂。
可配成溶液、酊剂。
清除鳞屑、痂皮、污物。
植物油常用的有芝麻油、大豆油、菜子油、蓖麻油、花生油、橄榄油等。
单用或加酚、水杨酸、紫草、甘草等配制油剂后应用,用于清除痂皮、脓液,治疗后遗留的药粉、药膏等。
又作保护剂、赋形剂、润滑剂。
生理盐水配制成0.85%溶液,用于清洁皮损上的污物或供浸浴、湿敷用。
硼酸溶液3%溶液用于糜烂渗出的皮损、清洗及湿敷用。
2.2 保护剂一般为中性或无刺激的植物或矿物性药粉,具有保护、安抚、干燥、止痒作用。
此外,还有植物油、矿物油等。
氧化锌有收敛、保护作用。
不溶于水、乙醇,溶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常配制成粉剂、洗剂、软膏、糊剂、油剂。
常用浓度5%~40%。
炉甘石又称异极石。
含碳酸锌、碳酸镁。
有止痒、收敛、保护作用。
可配成洗剂、粉剂。
滑石粉主要含硅酸镁。
有保护、汲湿、干燥、止痒、安抚作用。
常配成粉剂、糊剂。
常用浓度10%~20%。
淀粉有马铃薯粉、米淀粉麦淀粉、玉米淀粉。
有吸收、干燥、保护作用。
常与矿物性粉末配成粉剂、糊剂。
松花粉为松绔的花粉。
有收敛、安抚、保护作用可制成粉剂。
二甲硅油是合成的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
可溶于普通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和乙醇。
可配成1%~5%软膏、乳膏。
作为保护剂、润滑剂、延效剂、消泡剂、抗湿剂和防晒剂。
2.3止痒剂2.3.1 刺激止痒剂薄荷脑极易溶于乙醇(1:0.2)、乙醚、氯仿;难溶于水,能与冰醋酸、液状石蜡、脂肪油任意混合。
可配制成0.5%~2%酊剂、粉剂、软膏、乳膏剂。
但需注意薄荷脑乙醇溶液遇水则析出。
樟脑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及油类。
常与酚或薄荷脑配伍合用,可配成1%~5%酊剂、软膏、洗剂、粉剂。
麝香草酚易溶于乙醇(1:1)可配成0.5%~1%粉剂、软膏、乳剂、酊剂。
酚又称苯酚,石碳酸。
溶于水,极易溶于甘油、乙醇。
与樟脑研和共熔。
1%~2%有止痒作用,高浓度则有消毒、杀菌、防腐、腐蚀作用。
可配成酊剂、溶液、洗剂、软膏,常用浓度1%~5%。
2.3.2 抑制末梢感觉神经止痒剂(麻醉性止痒剂)苯佐卡因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具有镇痛、止痒作用,常制成0.5%~5%洗剂、油剂、乳剂。
盐酸达克罗宁易溶于水和乙醇,具有止痒、止痛、表面麻醉作用。
可配成0.25%~2%粉剂、乳剂、软膏、酊剂。
盐酸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极晚溶于水、乙醇,麻醉作用快,持续时间长,致敏性低,可配成1%~5%洗剂、溶液、酊剂、软膏。
盐酸普鲁卡因极易溶于水,溶于乙醇,具有表面麻醉、止痒、止痛作用。
可酿成1%-~3%洗剂、酊剂、软膏、糊膏。
2.3.3 抗组织胺类止痒剂盐酸苯海拉明又称苯那君,可太敏。
晚溶于水(1:1)、乙醇(1:2)、氯仿(1:2)。
具有脱敏、止痒、抗组胺作用。
可配成1%~3%洗剂、乳剂、软膏。
盐酸赛庚啶又称安替根。
具有脱敏、止痒、抗组胺作用。
可配成1%~2%乳剂、软膏。
盐酸多虑平具有脱敏、止痒、抗组织胺作用。
可配成0.25%乳膏、软膏用于封脐。
西米替丁又称甲氰脒胍。
可配成1%~10%乳剂、软膏、洗剂。
2.3.4 焦油类止痒剂煤焦油溶于有机溶媒,可配成5%~20%软膏、酊剂、糊剂。
麻醉感觉神经末梢而止痒,尚有消炎、角质促成、角质剥离作用,随浓度变化而产生不同作用。
糠馏油溶于乙醇和脂肪油,比其它焦油类刺激性小,性质缓和,可配成2.5%~10%乳剂、油膏、软膏、糊膏。
除止痒作用外,尚有消炎、角质促成、角质剥离作用。
2.3.5 皮质类因醇激素止痒剂临床上应用广泛,详见抗炎剂。
2.3.6 中药止痒剂冰片又称龙脑、梅片、艾片。
为白色半透明的片状结晶。
有樟脑臭,味辛、凉。
极易升华。
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配成粉剂时,可先加数滴乙醇,研匀;亦可配成1%~2%洗剂、酊剂;还可配成乳剂、软膏、糊膏、油膏,配制时先用液状石蜡研磨熔化,然后加入。
百部、苦参、蛇床子、花椒、苍术、白芷、苍耳子、野菊花等中药均有很好的止痒作用。
百部、苦参及野菊花各15g`30g,加水煎至200ml~500ml,可单独应用或混合应用。
2.4 抗生素类金霉素为广谱抗生素,对立克次体、大多数杆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及球菌有显著作用,此剂对脂溢性皮炎、化脓性皮肤病及痤疮有良效。
可配成1%~2%软膏。
四环素为广谱抗生素,易溶于水。
可配成0.5%~1%软膏、酊剂、乳膏剂。
红霉素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及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可配成0.5%~1%软膏、乳膏。
硫酸新霉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氯仿。
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绿脓杆菌、放线菌均有作用,与庆大霉素交叉过敏。
氯霉素易溶于乙醇、丙二醇、甘油、丙醇,为广谱抗生素。
可配成1%~3%软膏、糊膏、油膏、酊剂。
庆大霉素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
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可配成每克含500单位~1000单位的软膏,治疗各种脓皮病。
氯洁霉素又称克林霉素。
对革兰氏阳性菌、厌痒菌、肺炎支原体皆有良好作用。
可配成1%溶液、酊剂、软膏。
洗必泰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稍溶于水与乙醇。
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真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组织无刺激。
可配成0.05%~0.1溶液、酊剂、粉剂。
2.4.2 化学抗菌剂汞制剂具有杀菌、消毒、收敛及脱色作用。
常用者有二氯化汞(升汞),可配成0.1%~1%溶液、酊剂;白降汞,可配成2.5%~5%软膏。
中药红粉,轻粉均为汞剂。
使用汞剂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对汞过敏者禁用。
碘为氧化剂。
有消毒、杀菌作用,高浓度有腐蚀作用。
溶于乙醇,2%浓度用于皮肤消毒,5%用于治疗甲真菌病。
呋喃西林有去污、抗感染作用。
可配成0.02%溶液,0.2%~0.2%软膏、乳剂。
利福平本品对革兰氏性阳性球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亦有效。
可配成1%乳、0.1%溶液。
甲硝唑又称灭滴灵。
溶于水。
本品有杀灭滴虫作用,同时月抗厌氧菌作用。
可配成5%~20%酊剂、乳剂。
用于治疗酒渣鼻、痤疮。
2.4.3 染料杀菌剂甲紫又称龙胆紫。
易溶于乙醇,略溶于水,可配成1%~2%溶液、酊剂,2%~10%糊剂、软膏。
孔雀绿又称煌绿。
溶于水、乙醇。
可配成溶液、酊剂。
雷佛奴尔又称利凡诺。
略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可配成0.1%水溶液,1%糊剂,2.5%软膏。
2.4.4 氧化杀菌剂高锰酸钾配成1:5000~1:8000水溶液,用于清洗或浸泡糜烂或化脓的疮面,有去污、去臭、抗感染作用。
过氧化苯酰又称过氧化苯甲酰。
溶于植物油、氯仿,不溶于水。
可配成2.5%~10%乳剂、洗剂、凝胶。
用于治疗酒渣鼻、痤疮。
2.5 抗真菌剂水杨酸又称柳酸,撒酸。
易溶于乙醇(1:4)、溶于沸水(1:15)、乙醚(1:3)、氯仿(1:8),能溶于甘油(1:30)。
可配成2%~30%粉剂、酊剂、溶液、软膏、糊剂。
1%~2%用于角质促成;3%止痒;5%角质溶解;6%~12%具有抗真菌作用,并有角质溶解作用,用于手足及体癣;20%~30%有角质剥脱作用;用纯品加苯酚作糊膏,有腐蚀作用,用于鸡用,胼胝及跖疣。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
易溶于乙醚(1:3),微溶于水(1:350),溶于沸水(1:20)、溶于氯仿(1:8),能溶于甘油(1:30)。
具有消毒、防腐、抗真菌、软化角质、腐蚀作用。
可配制6%~12%酊剂、粉剂、溶液。
醋酸又称乙酸。
与水、乙醇、甘油任意混合。
具有抗真菌、角质溶解及腐蚀作用。
可配成1%~30%溶液、酊剂。
1%用于止痒;10%~20%用于手足癣及手足多汗症;50%用于甲癣;纯品与淀粉制成糊膏,可腐蚀胼胝、鸡眼及疣赘。
冰醋酸又称冰乙醇。
能与水、乙醇、甘油或挥发没任意混合物。
有消毒、防腐、止痒、杀菌、抗真菌、角质溶解及角质剥脱作用。
可配成5%~30%溶液。
间苯二酚又称雷琐辛。
易溶于水、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媒。
0.25%~1%角质促成,5%角质松解,20%~40%角质剥脱,40%以上腐蚀,可配成溶液、酊剂。
硫代硫酸钠又称大苏打,海波。
极易溶于水(1:0.5),可配成40%溶液治疗花斑癣、疥疮。
硫磺因其制备工艺不同,分为升华硫、沉降硫、精制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