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到它们的密度。
实验原理: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可以用下式表示:
密度 = 质量 / 体积
实验材料和仪器:
1. 称量器:用于测量物质的质量。
2. 针筒或容量瓶:用于测量物质的体积。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清洗并确定使用的仪器和容器干净无污染。
2. 实验组装:准备好需要测定密度的物质,并将其放入针筒或容量瓶中。
3. 测量质量:使用称量器测量物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4. 测量体积:使用针筒或容量瓶等仪器测量物质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5. 计算密度:根据测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到物质的密度。
实验结果:
物质名称 | 质量(g) | 体积(mL) | 密度(g/mL)
----------------------------------
物质A | 10 | 5 | 2
物质B | 8 | 2 | 4
实验讨论:
1. 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物质A和物质B的密度分别为2g/mL
和4g/mL。
2. 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物质B的密度大于物质A的密度,表明物质B比物质A更密集。
3.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误差以及实验操作技巧的误差。
结论:
通过本实验测定得到物质A的密度为2g/mL,物质B的密度
为4g/mL,验证了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同时,通过比较两种物质的密度,得到物质B比物质A更密集的结论。
大学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探究密度的概念,并学习密度的
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m/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物体的质
量和体积,计算出其密度。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天平、容器、水、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
2. 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测量物体的体积:将容器中装满水,然后将物体轻轻放入水中,测量水的位
移量,即可得到物体的体积。
4. 计算物体的密度:根据实验数据,使用密度公式ρ= m/V计算出不同物体的
密度。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的密度数据。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
密度,我们发现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密度,这与密度的定义和计
算公式是一致的。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
得到了不同物体的密度数据。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探究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了我们对密度的理解。
同时,实验还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物理八上北师大2.3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原卷版)(北师大版)
2.3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高频易错同步题精选【易错考点精讲】1.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公式ρ=及它的变形公式V=,m=ρV,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1)根据公式ρ=来鉴别物质。
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运用公式ρ=求出物质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该物质的种类。
(2)利用公式V=计算不便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测出物体的质量,利用密度表查出该种物质的密度,利用公式V=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利用m=ρV计算不便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测出物体的体积,利用密度表查出该种物质的密度,利用公式m=ρV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2.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利用公式ρ=及它的变形公式V=,m=ρV,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根据密度公式测出体积及质量求出密度鉴别物质。
(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算出它的体积。
3.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1)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及鉴别物质的组成有三种方法: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即当ρ物=ρ为实心,ρ物<ρ为空心;m物=m为实心,m物<m为空心;V物=V为实心,V物>V为空心.(2)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3)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
【热点题型精练】一、选择题1.关于质量、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随着温度降低,密度会增大B.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C.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气体的密度D.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如图,我国首款国际水准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重大突破。
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3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课件
误以为气体的密度也是定值
例6 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 kg/m3,一次气焊用去
其中的 1
3
,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A)
A.4 kg/m3
B.6 kg/m3
C.2 kg/m3
D.无法确定
解析:钢瓶内的氧气用去其中的 1 后,质量变成原来
3
的 2 ,而它的体积没变,仍然为钢瓶的容积,由密度公式
3
ρ= m 可知,其密度也变成原来的 2,即变成6 kg/m3× 2
图2-3-3
解析:硬币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
和,由图甲知,10枚硬币的质量m=50 g+10 g+4 g=64 g;由
图乙知,未放入硬币时水的体积V1=30 mL,放入硬币时体积
V2=38 mL,所以所测硬币的体积V=V2-V1=38 mL-30 mL=8
mL =8 cm3,则所测硬币的密度ρ=
A.原来密度的四倍 B.原来密度的四分之一 C.原来密度的四分之三 D.与原来密度相同 解析:粗细均匀的铝棒被锯掉四分之一后,体积与质 量都变成原来的四分之三,所以它们的比值不变,即它的 密度不变.
同种固体或液体,无论体积、质量怎样变化,密度总 是不变的,但气体由于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当它的质 量或体积变化时,密度不一定不变,如氧气瓶内的氧气用 去一部分后,质量变小,但体积不变,故密度变小.
V
3
3
=4 kg/m3.
例5 (四川南充中考)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
量为300 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
其总质量为320 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
为290 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2.3《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共37张PPT)
石块的 石块的 体积V 密度ρ (cm3) (g/cm3)
实验二、如何测液体(如酒精)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m1 2.将部分酒精倒入量筒,测出酒精的体积V 4.3酒.用精天的平密测度出:ρ烧=杯Vm 和=剩m1-余V m酒2 精的质量m2
实验表格:
烧杯和酒 烧杯和剩 精的总质 余酒精的 量m1(g) 质量
③用V=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求出石块的密度ρ=m/(v2-v1)
石块的质量 石块放入前 石块和水的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m(g)
水的体积 总体积
33
2.测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硫酸铜溶液,称 出它们的质量.
(2)把玻璃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倒入 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
密度
一些气体的密度(0℃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名称
密度
物质名称
密度
二氧化碳 氧 空气
1.98 1.43 1.29
一氧化碳 氦 氢
1.25 0.18 0.09
5、记住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水的密度为 1.0g/cm3
6.物理意义: 例: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为:
设疑自探二
1.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原理为 ___________.若已知天平测得小金属块的质量为27克, 将小金属块放入盛水的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的位置 分别在刻度V1=50ml和V2=60ml处,则此小金属块的密 度为______Kg/m3.
2.一长方体木块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若体积之比为 2:1,则质量之比为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密度(小石块)
实验原理:ρ=v
m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 的水记作V 1③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 2
认识量筒
和
量杯
要测出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质量和体积.质量可以用天平测
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
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
或量杯来测量.
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
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
面相平.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名称:测量液体密度
实验原理:ρ=v
m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 2 实验记录表格:
自主试验: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只墨水瓶和足量的水,
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并写出计算式。
初中物理科学八年级上册《探究物质的密度》优秀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1.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
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解析版)
第二章第3节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一、单选题1.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变大的是()A. 把纸撕成碎片B. 水由0℃加热到4℃的水C.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 把铁丝烧红2.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B.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D. 甲乙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3.小华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空量杯的质量和这种液体的密度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2 56 80液体的体积v/cm310 30 50A. 10g,3.2x103kg/m3B. 10g,1.6×103kg/m3C. 20g,1.2×103kg/m3D. 20g,1.0×103kg/m34.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 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 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D.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5.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
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一块质量为0.79kg,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为()A. 1% B. 10% C. 90% D. 99%6.以下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质不同,密度一定不同B. 氢气球在升空胀大时,里面氢气的密度变小C. 金属件在打磨过程中,质量和密度均变小D. 温度计中的水银从室温放入开水中,密度不变7.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40gB. 该液体密度为2g/cm3C. 该液体密度为1.25g/m3D.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8.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的矿石的密度。
《第五章第三节科学探究_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_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的教材内容,掌握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2. 实验准备:学生需准备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种类的物质样本(如水、油、金属等)、天平、量筒等。
3. 实验操作: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不同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并计算其密度。
4. 观察记录:学生需仔细观察实验过程,记录不同物质的密度值,分析其差异原因,并撰写实验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3.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需仔细观察实验过程,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4. 提交要求: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包括理论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及实验数据记录表。
作业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评价,包括理论学习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的能力、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等方面。
评价标准将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给出相应的成绩。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给出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还将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质的密度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八年级上册2.3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天平、量筒法-导学案-北师大版
轻松学会测密度——天平、量筒法一、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 知道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原理;3. 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考点精讲:密度的测量1. 固体密度的测量 根据密度公式Vm ρ=,只要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就可以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或其他测质量的工具测得,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出或间接测出,然后,根据Vm ρ=就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Vm ρ=就可求得液体的密度。
【重要提示】 在液体密度测量的过程中,烧杯和量筒盛装液体,当把液体倒出时,容器内部往往粘附一部分液体,这会造成测量时的误差,所以,在分析、解决密度测量类问题时,一定要遵循这样两个原则:(1)便于操作;(2)有利于减小误差。
例题1 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在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小华说小明在天平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这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这种测量方法使测量出的金属块密度值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思路分析:(1)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了,此时应减少砝码。
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左侧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由图可知,小金属块的质量是50g+2g=52g,金属块的体积为80cm3-60cm3=20cm3,因此金属块的密度为:ρ=mV=35220gcm=2.6g/cm3=2.6×103kg/m3。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它反映了物质在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质量。
在化学、物理、地质等领域中,密度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密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不同方法测定物质的密度;2. 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密度测定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3. 了解密度在物质鉴定、质量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实验原理密度的定义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 = 质量 / 体积。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比重瓶、密度管等仪器来测定密度。
比重瓶法是通过测量液体在比重瓶中的体积变化来计算密度的方法,而密度管法则是通过测量物体在密度管中的位移来计算密度。
实验步骤1. 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密度:a. 清洗比重瓶,并将其完全干燥;b. 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比重瓶;c. 将比重瓶充满待测液体,并将瓶口擦干净;d. 将比重瓶放入水槽中,让其完全浸没于水中,并记录液面的变化;e. 根据液面的变化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2. 密度管法测定固体密度:a. 清洗密度管,并将其完全干燥;b. 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密度管;c. 将待测固体放入密度管中,并记录位移;d. 根据密度管的容积和位移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首先,根据比重瓶法所得到的液体密度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对误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其次,根据密度管法所得到的固体密度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平均密度,并与已知的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
根据比重瓶法所得到的液体密度数据,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小,说明该方法在测定液体密度方面是可靠的。
而密度管法所得到的固体密度数据也与已知的理论值较为接近,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密度的测定在物质鉴定、质量测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 第三节 科学探究_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_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掌握物质密度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单位,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进行密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数据理解密度与物质状态、温度等的关系。
实验内容包括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并绘制表格记录数据。
3.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如不同物质的浮沉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4. 拓展延伸:学生需查阅资料,了解密度在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三、作业要求本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认真记录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部分,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
4.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改,确保作业质量。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标准如下:1. 正确性:评价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计算公式及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 操作性: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3. 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部分的表现,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拓展延伸部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性想法。
五、作业反馈本作业的反馈与辅导计划如下:1.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
2.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部分,教师将进行集体讲解和辅导。
3.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4. 通过本次作业的反馈,教师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总结.doc
精品文档物理实验报告级班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密度)的科学方法。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细线、水、铜块、铝块实验原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 测量法。
(一)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记录,观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
( 1 分)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并记录。
(1 分)2. 用测量铜块或铝块的质量m。
3. 测量量筒内水的体积 V1,记录到表格中。
4. 将铁块(或铝块)放入装水的量筒内测量水和铜块(或铝块)的体积 V2,记录到表格中。
( 1 分)5、计算铜块(或铝块)的体积:V= V2-V 16.计算铜块(或铝块)的密度,并填入表中。
7.整理器材。
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天平的最大称量值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g量筒的量程mL ,量筒的分度值mL 。
2、记录数据:物质质量( g)量筒中水的量筒中水和物质的体3体积 V ( cm)金属块的总积 V= V -V11 2体积 V1( cm3)(cm3)精品文档密度( g/ cm 3)铜块铝块回答问题:为什么本实验要先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后测量物质的体积答:测量水的密度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记录,观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
( 1 分)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并记录。
(1 分)2.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
3. 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水倒入量筒中,正确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 并记录。
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非浮力法)
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实验原理】:ρ=m/v【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待测物体或液体、细线、水、烧杯等【固体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③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④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⑤利用公式ρ=m/v算出石块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1)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2)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3)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4)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④利用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考点方向】:体积的测量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①选:选择与适当的量筒;②放:把量筒放在上;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部或凹液面的部(如水)相平。
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为什么?因为:。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处,再调节,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处,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左偏右调)3、称量过程中要用夹取砝码,物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动直至天平。
4、读数=读数+读数;5、如果砝码缺了一角,所测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
6、使用量筒时先观察和;7、注意量筒的量程没有刻度线。
8、观察时视线要与在同一水平线上。
9、如果使用天平时把左盘放置的砝码,右盘放置的物品,那么该天平是否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密度,为什么?答:。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练习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一、单选题1.人们常说:“棉花比铁轻。
”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A. 棉花的质量比铁小B. 棉花的质量比铁大C. 棉花的密度比铁小D. 棉花的体积比铁小2.甲物质的密度为2.5t/m3,乙物质的密度为2.5kg/m3,丙物质的密度为2.5g/cm3,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A. 甲B. 乙C. 丙D. 丁3.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 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B.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冰后密度变大的缘故4.在研究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时,测得一定质量的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 B.C. D.5.学了密度知识,某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课题,不借助密度表,其中可行的研究是()A. 测量土豆的密度B. 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用纯铅制作C. 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D. 鉴别某未知合金球是实心还是空心6.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 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B. 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C. 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D. 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7.如图,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从图A到图B是测量体积的情景,这样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A. 偏大B. 偏小C. 相等D. 无法确定8.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 8∶1B. 4∶3C. 4∶1D. 2∶19.在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下列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 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C.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人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10.自然界中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大石块重,小石块轻,木块也是这样,但没有石块重,有些很小的物体却特别重。
实验06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解析版)
实验六、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实验原理】:ρ=m/v【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待测物体或液体、细线、水、烧杯等【固体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③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④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⑤利用公式ρ=m/v算出石块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1)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2)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3)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4)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④利用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考点方向】:体积的测量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①选:选择量程与分度值适当的量筒;②放: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顶部或凹液面的底部(如水)相平。
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为什么?因为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只有天平处于水平平衡是,两边受到的力才相等,物体和砝码的质量才相等。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央红线处,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左偏右调)3、称量过程中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4、读数=砝码读数+游码读数;5、如果砝码缺了一角,所测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第五章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安徽)
第五章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安徽)在设计这一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时,我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整个活动围绕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展开。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系列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电子秤、量筒、水、各种不同密度的固体和液体等。
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密度概念,比如为什么冰块会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套测量工具,他们需要测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出密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测量精度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时解答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探讨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特别强调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数据来推导出物体的密度。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思考自己在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在活动中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和讨论中。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密度知识来解释和理解。
这就是我设计的第五章第三节的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密度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石。
在引入密度概念时,我选择了冰块浮在水面的生活实例,这是因为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密度
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2)根据对密度的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密度》
1.平常说:“铁比棉花重”,其含义是( C )
A.铁比棉花的质量大
B.铁比棉花所受重力大
C.铁比棉花的密度大
D.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2.密度ρ =m/v, 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密度》
3、一个瓶子能装下1kg的水,用这个瓶子能装下1kg的
( C、D )
A.汽油 B.酒精 C.水银 D.盐水
比值仍不会变化。所以剩下的水密度是不变的。类似
于:
质量(g) 体积(cm3)
大铝块 54
20
小铝块 27
10
质量/体积(g/cm3) 2.7 2.7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密度》
分析:由密度的定义式ρ=m/v ,我们可以得 到,当分母m不变时, 体积v越大,密度ρ反而越小, 所以我们只能说在质量相等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比 如: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密度》
7、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只墨水瓶和足量的水,如何 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并写出牛奶的密度的 计算表达式. 提示:根据 m,只要测出质量m和其对应的体积V即
V
可.可以分别用水和牛奶将瓶装满,用天平测出它们的 质量,求出水的体积,即是瓶的容积和牛奶的体积.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密度》
10
铁块 79
10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材分析“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通过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让学生体验探究密度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多媒体课件,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天平、量筒、刻度尺等。
第1课时一、情境引入今天,在学习新知之前,先给同学们观看“皇冠的故事”视频。
在故事中,阿基米德仅仅通过测量皇冠的质量和体积,与纯金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比较,就判断出鉴别出王冠不是纯金做的。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测量物质的密度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2.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器材:1.物质样品(如砝码、水、沙土、铁块等);2.电子天平;3.容量瓶;4.滴管。
实验原理:1. 密度(density)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字母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2.实验中采用密度吊法,即将物体悬挂于天平上,分别称量其质量m1,然后将物体悬挂在容量瓶中充满液体的状态下再次称量其质量m2、若将液体的体积记为v,容器的质量记为m3,则所求物质的密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ρ=(m1-m2)/(v-m3)。
实验步骤:1.准备物质样品。
2.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13.将容量瓶倒置于水槽中,利用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入水,直至溢出时停止滴水并记录滴入水的体积v。
4.将物体悬挂在容量瓶中,充分浸没于水中,等水的液面稳定后,使用电子天平再次称量物体和容量瓶中水的总质量m25.记录容量瓶的质量m36.计算密度:ρ=(m1-m2)/(v-m3)。
实验数据记录与计算:物体1(金属块):m1=38.25gm2=25.45gm3=20.00gv = 80.00cm³物体2(木块):m1=12.45gm2=8.34gm3=20.00gv = 35.00cm³物体3(塑料瓶):m1=25.00gm2=20.46gm3=20.00gv = 50.00cm³计算物体1的密度:ρ1 = (38.25 - 25.45) / (80.00 - 20.00) = 0.92g/cm³计算物体2的密度:ρ2 = (12.45 - 8.34) / (35.00 - 20.00) = 0.95g/cm³计算物体3的密度:ρ3 = (25.00 - 20.46) / (50.00 - 20.00) = 0.74g/cm³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可知,物体1的密度为0.92g/cm³,物体2的密度为0.95g/cm³,物体3的密度为0.74g/cm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号姓名
科目物理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建国李鹏学案序号8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
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学习过程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
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
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
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51页内容。
看完后完成以下内容,小组讨论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
班级组号姓名
种,它的大小与、无关。
2、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读作_______,用符号_______
表示。
3、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4、根据密度公式,是否可以得到“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
比”?为什么?
5、观察课本52页的三个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6、能说出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物理意义。
如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的物
理意义是什么?
四、应用与训练:
1.铝的密度是 2.7×103kg/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铝块切去1/2,剩余部分的
密度是________kg/m3,合________g/cm3。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5cm3=25×______m3=______m3;
(2)50dm3=______cm3;
(3)4L=______mL=______cm3=______m3.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C.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D.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
五、课堂检测:
1、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在火星上取一份土壤样品,其质量为0.32kg,体
积为0.08cm3,则这份样品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合__________kg/m3。
2、小明在给自行车前胎充气,未充气前轮胎中______(填“有”或“无”)
空气,充气后轮胎中的空气密度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这是因为充气
前后_______基本没变,但_________却增加了。
3、空气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约为1.29kg/m3,请你估算一下你所在教室内的
空气的总质量。
4、将质量相同的汽油、酒精和水,分别装入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由图
可知甲容器中装的是,乙装的是,丙装的是。
甲乙丙
教师寄语细微差别中也有重大发现。
(P54 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