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语教案
大学语文《论语》五则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论语》五则的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2. 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 《论语》五则中部分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
二、阅读《论语》五则1. 让学生阅读《论语》五则,注意理解文言文句式和词语含义。
2. 针对重点句式和词语进行讲解,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
三、讨论与交流1. 让学生就《论语》五则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如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等。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论语》五则的理解和感悟。
四、总结1. 总结《论语》五则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强调学习《论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论语》五则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论语》五则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二、深入学习1. 针对上节课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探讨。
2.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案例分析1. 选取《论语》五则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将儒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论语》五则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五则的内容理解和翻译能力。
2. 学生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把握程度。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
如:为矣罔殆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
(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
(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
高中论语十二章的教案
高中论语十二章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核心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分析《论语》章节中的哲学观点和道德观念。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4. 引导学生探讨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阅读与讲解。
- 关键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 章节主旨的归纳总结。
- 儒家思想的现实应用讨论。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 简要介绍孔子和《论语》的历史背景。
第二步:课文讲解- 逐章朗读《论语》原文,让学生跟读以熟悉文本。
- 对每章的难词、短语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
- 深入解析每章的核心论点,讨论其哲学和文化内涵。
第三步:互动讨论- 分组讨论各章节的含义和现代社会的联系。
- 每组选择一章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展示给全班同学。
第四步:应用拓展-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论语》某一章的理解。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论语》中的道德教导。
第五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论语》中某一章的感悟文章。
- 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来评估学生对《论语》的理解程度。
- 检查作业和阅读理解题,以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解读文本。
- 对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教学反思-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 总结哪些教学环节最能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未来改进。
2023最新-论语八则教案(优秀5篇)
论语八则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论语八则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论语教案篇一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则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案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论语五则_大学语文_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中五则经典语句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儒家思想。
2.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论语》五则经典语句的解读。
2.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
教学难点:1. 对《论语》中较为深奥语句的理解。
2. 将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材《论语》五则经典语句。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论语》及其作者孔子,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论语》五则经典语句1. 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对五则经典语句进行初步理解。
2. 对每则语句进行详细解读,结合背景资料和儒家思想进行分析。
-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二则:“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 第三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 第四则:“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第五则:“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五则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五则经典语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深入探讨儒家思想1. 分析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儒家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
四、布置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论语》五则经典语句的学习心得。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论语》五则经典语句的学习心得,评估其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5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5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导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他就是——孔子。
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二、检测预习: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大声读文章: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
(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论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教学,以学习孔子思想为中心,重点讲解《学而篇》和《为政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的介绍和思想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引导学生谈论孔子的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展现一段相关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共鸣。
3.提出问题: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什么?你认为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步骤二:理解与分析(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论语文本的阅读,了解文中的重点思想观点,同时分角色朗读。
2.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读文中语句的意思,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表达孔子的思想主张。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
步骤三:拓展与引申(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辩论,讨论课文中的观点:是否应该尊敬长辈?为什么?学生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
2.教师组织学生发表辩论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教师对辩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与引申,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步骤四:输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对论语的理解,用课本中的对话、故事等进行表达。
2.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我的理想与论语思想”为主题,通过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说明理想与论语思想的关联。
3.学生互评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论语》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1、孔子及《论语》资料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类别,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三千人齐诵《论语》片段。
2、学生谈感受。
3、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4、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孔子和《论语》)2、浏览相关资料(PPT幻灯片)并讲解3、除了孔子以外,很多同学还知道老子、庄子、墨子等古代先哲。
那么“子”是他们的名字吗?结合你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知道“子”的含义是什么?4、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并对学生提出要求。
2、生自由练读。
3、生代表范读,生互评。
4、抓住通假字加以解释,导入此知识点。
5、由此知识点导入“举一反三”,继而引入《论语》在学习方面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阅读课文,4人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找出哪几章是与学习有关的?同时指导学生试着翻译相关句子。
2、逐句分析,逐字落实。
3、精读课文,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读文章并思考,六章内容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五、总结提高从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中我们能够得到那些启示?生交流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论语十二章篇二中学导学案第周第课时科目语文课题10.《论语》课型新授备课时间:.9.14主备人:张亚亚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 年级七年级班级_________【学习目标】复习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论语教案详案模板高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
(2)掌握文言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能够背诵《论语》中的经典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讨论、评点等方法,深入理解《论语》的内涵。
(2)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2)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 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尽可能背诵。
三、教学难点1.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2. 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论语》的内涵。
2. 讨论评点法:引导学生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进行评点,激发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展示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智慧对我们有何启示?二、教学新课1. 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地位。
2. 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语》的内容。
3. 讨论以下问题:(1)孔子认为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孔子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哪些观点?(3)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与《论语》中的观点相关的实际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论语》中的经典观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论语》中的智慧。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论语》中的经典段落。
2. 撰写一篇关于《论语》感悟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论语》教案一、作者:孔子二、成书背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三、主要思想:学习、从政、为人处世四、经典段落:(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论语》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教案(3)
(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诲( )汝( )知之乎 不知为( )不知 是知( )也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
( 1)而:( 1)表示顺接; ( 2)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翻译( )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 10 分钟)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 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 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 齐: 内: 自省: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 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第2 页
2020年最新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 )第 三句讲的是( )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 吗?” 翻译( ) 2、第二则: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 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 习: ______ 翻译本则( ) 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 翻译本则( )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 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 为师”。 4、第四则:罔: ______ 殆: ______ 翻译本则( )
论语十则大学语文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论语》十则中的主要思想和教育理念。
- 掌握《论语》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并能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论语》十则中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
- 掌握《论语》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成语。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孔子关于学习、为人、治国的教育思想。
- 跨越时空,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儒家思想。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课堂讲解- 按照教学目标,逐则讲解《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探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论语》全文,深入了解儒家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强化复习计划
【学情分析】
3.25日,校模拟考反馈,论语题得分率偏低,7分的问答题,平均得分2.6分,失分较大,且基础分的失分情况较为严重。
2020新高考样卷提示,论语题分值由4分提升至7分,分成甲、乙两小题的设置。
其中,甲题偏重文本的理解、解读,而乙题偏重问题探究以及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
根据考纲变化,本阶段开始《论语》的强化复习,尽量做到甲题得分。
【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明晰文本大意,并完成相关篇目的背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课文和习题演练,解决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适当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每一章节背后的思想支撑,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批判继承。
【教学方法】
逐一讲授,课后看书巩固,练习强化
【课时安排】
复习计划总纲(1课时)
文言知识点落实及观点解读(13课时)
习题讲解(4课时)
共1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习计划总纲及策略提要
呈现方式:ppt
一、考点解说
1.试题取材范围
10课自读课文: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2.课标《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1)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积累知识
(2)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培养能力
(3)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其中,高考复习以落实“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化传统的评析”这两个知识点为主要目标。
3、《〈论语〉》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克己复礼》:以礼治国
《知其不可而为之》:出仕入世的奋斗观
《仁者爱人》:仁爱观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教育观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二、复习策略
1、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如此才有可能进行个性化的点评;
2、加强背诵,辅以笔答,全力消灭错别字;
3、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认真解读课后的“文本解读”和“知识链接”,在精要处进行圈画或摘录,直至弄通弄懂透弄熟,只有了然于胸,才有现场应用的可能。
4.加强应试技能的训练,加强解题的格式规范,尽力作到只要能作答就不要失分。
5、从文本内容上来看,学生在复习时尽量带着以下四个问题去思考:(此四点出自娄沂老师的建议)
(1)该句出自哪个章节?(即哪一课)
(2)该句的观点是什么?
(3)论据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该观点背后的思想支撑是什么?
三、答题规范
1、仔细审题,抓关键,重条理,循序渐渐,回答务必切中要害;
2、尽管考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但仍需依足文本,不可轻率落笔。
3、评析顺序一般以“总说——分说”的方式呈现。
四、例题解析
(09浙江)
第二课时 3.30
——落实《沂水春风》字词及观点,理解孔子心中理想社会的蓝图,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
第三、四课时 3.31
——落实《中庸之道》字词及观点,理解“中庸”和“适中”的区别,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
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这篇课文十分陌生,完全不知所云,而中庸之道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中庸之为德,是至高无上的,可以迁移至政治、德行、交友等任一领域,故而有强调的必要性。
第五、六课时4.6
——落实《为政以德》字词及观点,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
(1课时)
《为政以德》默写、点评。
(1课时)
第七、八课时4.7
——落实《克己复礼》字词及观点,理解孔子所处的社会大背景——礼崩乐坏,理解周公对孔子的意义,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1课时)
《克己复礼》默写、点评(1课时)
第九课时4.8
——落实《仁者爱人》字词及观点,理解孔子的仁爱观,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
第十课时4.8
——落实《知其不可而为之》字词及观点,理解孔子和隐士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争论,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
第十一、十二课时4.11
——落实《君子之风》字词及观点,了解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1课时)
《君子之风》默写、点评。
(1课时)
第十三课时4.12
——落实《周而不比》字词及观点,了解孔子的择友观,并思考中庸之道在择友中的应用,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
第十四课时4.13
——落实《诲人不倦》字词及观点,了解孔子的基本教育方法,理解晦涩语句的深层涵义,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
第15-18课时(习题校对)ppt
《论语》前五课练习;《论语》后五课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