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67dfd1c964bcf84b9d57b31.png)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现在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二战以后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进行的、由僵化的苏联模式向富有生机活力的新模式转变的改革潮流。
这是当代世界的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现象。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基本情况:保加利亚:1944年9月苏联红军进人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在苏联红军帮助下,推翻了法西斯政权,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
1946年9月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同年9月15日宣布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1944年苏联红军进入罗马尼亚,同年8月23日,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发动反法西斯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内斯库政权,罗马尼亚转而加入了反德国法西斯战争。
1945年3月6日成立联合政府。
1947年12月30日宣告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1965年国名改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波兰:1944年7月苏军与在苏组建的波军进入波兰国土,22日,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告波兰新国家诞生。
阿尔巴尼亚:1944年11月29日,阿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夺取政权,并解放全国。
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匈牙利:(1919年3月21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同年8月被帝国主义干涉者联合武装进攻所颠覆,恢复了君主立宪政体,开始了霍尔蒂的法西斯统治。
)1945年4月苏联红军在匈牙利人民配合下解放了匈全境,1946年2月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国,1949年8月20日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并颁布宪法。
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初,布拉格人民举行反法西斯武装起义,5月9日配合苏军解放布拉格。
1946年5月成立了以捷共为首的联合政府。
1948年5月9日通过宪法,定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南斯拉夫:1945年5月15日全国解放,同年11月29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与其他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8年10月7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宣布成立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并在东德实行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政体。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https://img.taocdn.com/s3/m/fa76a6bd33687e21ae45a936.png)
一、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空想——科学,科学——实践,一国——多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批判了它的唯心史观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这种有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正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苏联、中国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从本国实际出发,用实际行动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诠释。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https://img.taocdn.com/s3/m/e6f1dd906c175f0e7cd137f8.png)
D.戈尔巴乔夫
2.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
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A)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B、导致内战爆
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 D、取得很大成就
评价: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赫鲁晓夫严厉批评已故斯大林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 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 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 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 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 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 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 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 史的进程。”
第12课 战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
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
展道路?
欧洲:波兰、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
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
亚洲:中国、朝鲜、越南、
蒙古等
里
斯
葡 本萄
牙
冰岛
芬
苏联和欧洲人民民主国家
兰
驻有苏联军队的东欧国家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欧洲共同体总部驻地
经互会国家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由前苏联
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 合作组织。
苏联发行
的纪念经
经
互会30周
互
年邮票 (1979年)
会 旗 帜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如何评价经互会的影响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 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 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 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 量。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https://img.taocdn.com/s3/m/5ee2fb9f51e79b896802269f.png)
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就
1、建立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经济制度,保持较 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3、平稳实现了向现代国家的过渡
农业国家
工业国家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社会主义的成就
• • • • 1、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3、平稳实现了向现代国家的过渡 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4、对世界政治产生 了重要影响
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 利鼓舞、支持和促进 了亚洲、非洲和拉丁 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 蓬勃发展,使帝国主 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 解。
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 伟大力量 • 二战中,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 • 战后,中国、朝鲜和越南在朝鲜战争 和越南战争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 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社会主义的 胜利制止了帝国主义的战争,成为维 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
社会主 义国家
资本主 义国家
• 2、解放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解决了社会生 产力,推动了社会 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社会主义国家出 现了比资本主义国 家更快的发展速度, 从而对世界经济的 进步与繁荣作出了 重要贡献。
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
3、创立了新型社会制 度
社会主义率先进行了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的初步尝试,为人类 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剥 削制度和私有制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
20世纪社会主义作出的巨大贡献
• • • • • 1、开创新时代 2、解放社会生产力 3、创立新型社会制度 4、对世界政治有重要影响 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的伟大力量
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
• 1、开创新的时代
结束了资本主义一 统天下,开创了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国家和平共处与竞 争的新时代,迫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国家不得不承认社 会主义国家存在的 现实,不得不与社 会主义国家进行和 平共处与竞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3b96507650e52ea54189816.png)
主张宗旨
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用和平共 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 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两 极格局
影响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 剧变
苏联 解体
1 2
原因: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 表现: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欧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概况: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原因: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倡导以“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倡导“民主化”和“公 开性”,加剧政局动荡,激化民族矛盾
德国分裂
朝鲜分裂
古巴导弹 危机
1962年苏联冒险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苏关系紧张,最终苏联 从 古巴撤回导弹
越南战争
1961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评价
积极: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 定的国际环境。 消极:1.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2.擅自划定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 导致日后局部地区纷争不断 3.美苏两国长期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4.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形成 过程
2.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洲的政策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落后思想 原因 2.重视科技和教育 3.利用朝鲜战争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4.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策略 表现 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1.改变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 交 影响
6专题六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6专题六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fc4b8a4f8c75fbfc67db226.png)
世界近现代史附录: 民族解放发展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民族解放、反对殖民主义 成为时代的潮流;
原因 ②二战消灭了德意日法西斯,也极大地削弱了老牌殖 民主义国家;
③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 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情况
20世纪40—90年代,亚、非、拉美国家几乎全部相继 取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最终瓦解)
二)亚非会议的召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亚非会议的召开:
1955年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 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 加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 方针,推动了会议的成功。会议形成了反殖、 反帝的万隆精神,加强了亚非各国的合作和友 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专题六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一、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 二、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7—1945年 三、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945—80年代末 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①二战后,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反法西斯的民族 建立 解放战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壮大了革命力量; 背景 ②苏军追击法西斯军队进入这些国家,帮助建立了人
民民主政权;
代表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罗 马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等;
①仿照苏联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与苏 关系
②苏联为加强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合作,1949年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用好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精品教学课件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用好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81df0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1.png)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 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 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__苏__联__模__式___,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一些东 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合作探究】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比较项
时间
不 侧重
同 点
结果
败因
相同点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53-1964 农业
1964-1982 重工业
1985-1991 前期经济,后期政治
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 会主义方向
波兰、匈牙利、__保__加__利__亚__和阿尔巴尼亚的图变化相对平稳。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
冲突,_民__主__德__国____并入了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
__南__斯__拉__夫___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
问题探究:分析造成苏联解体、东 欧剧变的多种因素(答案参考教参)
1985年3月,54岁的戈尔巴乔夫顺利 走上了苏联权力的最高峰,年富力强, 改革壮志积压在胸中多年,终于到了一 展抱负的时候……
从1985年至1991年他是苏联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的改革政策也使 得苏联解体。
(3)戈尔巴乔夫改革
__1_9_8__5__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___经__济__改__革__,承认_市___场__调__节___在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戈尔巴乔夫骤然把改革重点转向_政__治__领__域__,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_社__会__主___义___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_多___党__制___,在 _意__识__形__态__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 主权宣言,其它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 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__1__9_9_1__年12月12日,苏联解体。
专题五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专题五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1a6ab3deefdc8d376ee3289.png)
专题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考标要求:识记:1、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巴尔戈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
2、1991年苏联解体。
3、印度独立的时间及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
4、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结束了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长达500年奴役的历史。
5、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理解: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因素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影响较大的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巴尔戈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
“二战”后,先后建立起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中国、朝鲜、越南、古巴。
这些改革政治上大都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法制建设;经济上,扩大企业自主权,注意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2.东欧巨变:1989年下半年开始3.苏联解体:1991年底,《阿拉木图宣言》发表3、改革类启示:改革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进步;通过改革,除旧布新,才有可能使国家和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的发展;国家和个人都要有创新观念和精神;改革要立足于本国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任何一次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利益的改革必定成功。
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印度的独立及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①印度的独立:《蒙巴顿方案》及印巴分治。
1947年8月,印度宣布独立。
②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⑴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⑵“绿色革命”后,由“饥荒之国”变为“余粮之国”;⑶核工业、航天技术、软件开发等尖端科技发展成就斐然,特别是软件大国形象的确立,使印度经济获得未来发展的广泛空间;⑷经济指标喜人,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1位。
③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
2.新加坡和韩国的工业化 3.西亚经济的发展4.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与新加坡、韩国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范文(通用4篇)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范文(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d7ed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8.png)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范文(通用4篇)范文一: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是一种旨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社会制度。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起。
以下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和推广阶段。
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并将其发扬光大。
他们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呼吁工人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
在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迅速传播到全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
最著名的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类似的革命在中国、古巴、越南等国家也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
第三阶段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全面发展阶段。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段快速建设和发展的时期。
这些国家通过计划经济、国有化和社会福利政策,大力推动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在这个阶段,由于一些原因,社会主义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问题、领导层问题等。
第四阶段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更新和发展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这些国家逐步引入市场经济,允许私营经济的发展,并开展一系列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这种现代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使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社会制度,它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经历了不断变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曲折,但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的未来,在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范文二: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既要求经济发展又关注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ce6384004a7302768e9939a4.png)
斯 亚 拉 得 夫 里 亚 阿 海
罗马 地拉那
尔 巴 尼 亚
索菲亚 保加利亚 人民共和国
爱
土耳其
希 腊
琴 雅典 海
“东欧” ,指位于欧 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 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 它们是:保加利亚、 大 罗马尼亚、波兰、匈 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西 阿尔巴尼亚、德意志 民 德 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 洋 夫。
1953年3月5日, 苏共中央总书记、苏 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 林(1879~1953)突 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 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 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 的辉煌,也留下了制 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 政治经济桎梏。 斯大林逝世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 一度动荡,赫鲁晓夫先是 发动高层同僚一举铲除了 贝利亚,接着,他又成功 地剥夺了马林科夫的政府 首脑地位。 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苏 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 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在此基础上,1956年2月, 召开了苏共“二十大”。
芬 冰岛 兰
苏联和欧洲人民民主国家 驻有苏联军队的东欧国家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欧洲共同体总部驻地
莫斯科
哥本哈根
苏
爱 尔都 柏 林 兰
英 国
布鲁塞尔 巴黎
波恩
联 邦 德 国
民 主柏 林 德 国
捷 克
波
波兹南 布拉格 斯 洛
兰
1 9 5 6年 波 兹 南 事 件 华沙 克
联
1 9 6 8年 “ 布 拉 格 之 春 ” 奥地利
伐 布达佩斯 匈牙利 1 9 5 6年 匈 牙 利 事 件
瑞士 南
安道尔
贝尔格莱德
布加勒斯特
里
葡 斯 本萄 牙
亚 得 里 亚
罗马
斯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2.15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2.15](https://img.taocdn.com/s3/m/c89b2b1cff00bed5b9f31d43.png)
国旗由红、天蓝、红三个垂直长方形组成,天蓝色居中。 红色和天蓝色是蒙古人民所喜爱的颜色,红色象征快乐和 胜利,天蓝色象征忠于祖国。左侧的红色部分自上而下绘 有黄色的火、太阳、月亮、三角形、长方形及阴阳图案, 这些图案和符号是民族自由和独立的象征,也象征着和谐, 其中火、太阳、月亮等形象表示“祝人民世世代代兴隆永 生”,三角形和长方形图案表示人民聪明、智慧、正直和 忠于职责,阴阳图案象征和谐。(中国文化的影子)
(3)发展模式及评价 苏联模式 评价—— 短期有积极影响 长期埋下了隐患
亚洲人民民主国家 (1)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独立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11年,自治。 ◆1924年,立国。 ◆1945年2月,《雅尔塔密约》维持现状。 ◆1946年正月,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 共和国独立。 ◆1958年,畜牧业国家转为农业工业国。 ◆1959年,完成了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
中国:经历内战后建立政权,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蒙古:早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取得革命
胜利,建立共和国,但得到中 国和国际社会承认,实现工业化
中蒙越朝 四国发展 各有什么 特点?
与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二战后
越南:先后经历抗日、抗法、抗美斗争,并最终取得独立 朝鲜:长期遭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半岛在二战后美苏利益的 支配下分裂
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 遭到破坏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南斯拉夫 阿尔巴尼亚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其他
(1)建立条件 客观条件:二战使帝国主义力量遭削弱
内部条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本国革命
外部条件:苏联的援助
(2)政权实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 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政权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今何在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今何在](https://img.taocdn.com/s3/m/fd32723bccbff121dd3683b1.png)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今何在?社会主义国家,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当今世界,仅存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实际上,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社会主义国家多达二十多个,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今何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旗一、苏联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合并而成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为苏联共产党,首都莫斯科,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二战期间与盟军击败纳粹德国与日本帝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战后扶植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1991年12月25日解体,历时69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国旗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8月20日成立,执政党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欧洲中部国家,首都布达佩斯,1955年加入华约组织,1989年10月23日将国名改为匈牙利共和国,由社会主义制度改为资本主义制度,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历时40年。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三、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65年12月30日成立,执政党罗马尼亚共产党,欧洲南部国家,首都布加勒斯特,1989年国内爆发革命,推翻执政党,1989年12月28日改国名为罗马尼亚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复存在,历时24年。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旗四、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4年9月9日苏联击败纳粹德国,解放保加利亚后成立,执政党保加利亚共产党,欧洲东南部国家,首都索非亚,1990年11月15日改国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历时45年。
波兰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1952年7月22日苏联击败纳粹德国,解放波兰后成立,执政党波兰统一工人党,欧洲中部国家,首都华沙,成立后由于执政党不时出现失误,导致国内出现罢工、物价飞涨等问题,是社会主义阵营中最不稳定的国家,1989年12月29日改国名波兰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历时37年。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47a095bd1f34693dbef3e80.png)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苏军坦克开进布达佩斯
改革将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
• 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 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 窗”。
• 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 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 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 也随之增长。
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1968 -----布拉格之春夭折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在VI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阅读页去广告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福利特权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0aa230e6edb6f1aff001fb1.png)
东欧各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占领了东 欧的大片土地,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 东欧国家纷纷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这些国家大 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匈牙利发 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图为 在事件中斯大林雕像被 推倒在地。
时间:1968年
结果:被苏联镇压。
布拉格之春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
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
捷克人在苏联军车上书写标语,把进入捷 克的苏军比作1939年入侵捷克的德国纳粹。
为什么苏联会出兵捷克
•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 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 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
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东欧剧变
背景:①80年代,高度集中的经济
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 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②改革失败,日益严重的经济困 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东欧剧变 “变”的表现
材料一:由于经济停滞,商品长期匮乏,供 应紧张,当时的波兰处于严重困境。……波 兰政局的动荡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 多米诺骨牌效应;紧随其后,匈牙利、捷克 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先后发生动乱,并 最后结束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材料二:波兰的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 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 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美国时代周刊
新政府请求苏军帮助平 息暴乱。图为苏军坦克 开入布达佩斯。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5a247487f524ccbff1218458.png)
【思考】 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 者相同和不同点。 ㈠同: (1)都是为了解决 斯大林模式 弊端; (2)都在 农业、工业 方面进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 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㈡异: (1)赫氏改革侧 农业 ,勃氏改革侧重 重工业 ,戈氏 侧重 所有制 和 商品经济 入手; 政治改革 (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 , 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 ; 斯大林模式 (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 ,对其只是修修补 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 方向。
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 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 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苏联的国防开支:
1955年, 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 1480亿美元。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比较
比 较 目的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日益显露,1953年斯大林去世, 赫鲁晓夫上台,巩固自己权利后, 就开始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的措施
农业: ①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②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重点)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
3.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1)措施 石油输出 ①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斗争,成立________ ______。20世纪70年代后,充分利用石油财富发 国组织 展本国经济。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 ②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石油_ ___和其他 化工 工业。 ③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 (2)成就 ①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 业生产体系。 ②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国已迈入世界富国 ________行列。
[所有分类]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
![[所有分类]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https://img.taocdn.com/s3/m/e8ae854d011ca300a6c390c7.png)
1、20世纪50年代中世界50%产品为美国 2、1973年底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的固有矛盾
② 具体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 依 赖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原料
③ 导火线: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大 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2)美苏英法四大国对德国处
置——防止法西斯东山再起
依据:《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协定》 处置: ① 处置战争罪犯:纽伦堡审判 → 正义
和公正的审判纳粹战犯 ② 四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1)德奥分区占领
(2)美国垄断对日本的处理 ① 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 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凭借在太平洋战场的重要地位 麦克阿瑟 → 日本“太上皇” ②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 → 包庇某
些日本战犯
③ 美国对日政策:使日本永远臣服美国 → 成为美国控制东亚地区的基地
不威胁美国利益:惩办战犯 → 实行改革 全面扶植日本 → “反共堡垒” 保留天皇制 → 日本投降的条件 包庇某些日本战犯
④ 影响
惩办了一些战争罪犯 → 未能清除军国主义传 统
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改革 → 保留了战犯裕 仁天皇和天皇制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四条线索:
社会主义体系形成及曲折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和第三世界崛起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一、雅尔塔体系建立的背景 1.西欧普遍衰落,听命于美国。
2.美国成为头号强国 3.苏联成为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
调整产品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高中历史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945-80代)记忆口诀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高中历史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945-80代)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a5c90c0fbcd126fff7050b76.png)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945-80年代)一、战后初期的苏联(1945-1955)1、经济成就苏联欧战主战场,战争损失最惊人。
战后重建多举措,四五①成就超前人。
①工农业工业总值超历史,农业总值亦喜人。
②国防国防工业核爆炸,苏美军事势均衡。
③其他建筑林立多商品,科教代卫较兴盛。
2、存在问题战后成就虽喜人,问题众多略说明。
①政治方面民主法制遭破坏,个人崇拜又流行。
②经济方面经济体制多弊端,人民缺乏积极性。
③代化方面意识形态多纷争,代化领域不公正。
无限上纲乱批评,科学发展遭巨损。
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1、东欧国家德国东进占东欧,纳粹统治施暴政。
东欧各国******,领导人民去抗争。
南阿罗保②与波兰,捷克东德匈牙利。
①胜利因素民主革命获胜利,东欧胜利多原因。
本国政党来领导,苏联帮助政权新。
②巩固政权东欧政权新特征,人民民主最典型。
各国工业不发达③,封建势力根基深。
巩固政权新举措,苏联模式普推进。
东欧经济初发展,根除剥削立功勋。
苏联体制多弊端,有违国情埋祸根。
2、亚洲国家战后亚洲新格局,社会主义渐兴盛。
①蒙古(1946)蒙古人民建共和,全民投票④作决定。
建成农业工业国,蒙古政党⑤喜执政。
牧民加入合作社,农业改造喜完成。
②朝鲜(1948)朝鲜半岛两国分,北部领袖金日成。
民主朝鲜都平壤,社会主义民执政。
③越南(1945)越南八月⑥闹革命,民主国家旋建成。
********胡志明,抗法卫国初获胜。
全歼法军奠边府,瑞士协议⑦民欢欣。
印支三国⑧获独立,美国主义不甘心。
④中国(1949)十月一日民欢庆,民主革命终获胜。
人类历史又巨变,社会主义力量增。
东方民解受鼓舞,殖民体系难生存。
3、社会主义苏东亚洲十二国⑨,战后合作联系紧。
阵营形成抵御西方“一边倒”,社会主义成阵营。
社会主义力量增,支持民解反殖民。
反帝侵略反霸权,维护和平立功勋。
六十年代多矛盾,东方阵营⑩不复存。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苏联苏共召开“二十大”,秘密报告举世惊。
第八章 越、老、朝、古等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八章 越、老、朝、古等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85d626453610661ed9f4b5.png)
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的“六个特征”和 “七个方向”
六个特征:即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有 以现代化生产力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 础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先 进文化;摆脱压迫、剥削与不公,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有温饱、自由、幸福的生活,有 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国内各民族平等、团 结,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世界上所有国 家的人民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5、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第一,“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是 一种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共同规律的具体的 经济组织形式,“是越南在向社会主义过 渡时期的总体经济模型”。 第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是社会主义因素起“开拓、引导、定向” 作用、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的市场经济。
〈二〉朝鲜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
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1)朝鲜劳动党在1970年以前把马列主 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2)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和创 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但认为马列主义具有 “历史局限性” (3)在1970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第一次将“主体思想”正式写入党的 文件。
老挝的历史与越南有许多相似之处, 原是一个君主统治的王国。1893至1953 年法国入侵并占领老挝,将老挝变为其 殖民地。1955至1975年美国干涉和入侵 老挝,给老挝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975年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下, 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从此,老 挝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2、关于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社会主义没有 固定的、现成的和完整的模式,老挝有自 己的特点,有地理、经济、社会、历史等 条件造成的种种困难,“不能无选择地抄 袭某一个国家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创造 力,敢于突破常规,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 本国国情,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 夫(1906-1982),1931年加 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 将。1964年参不推翻赫晓夫的 政变,自仸苏共第一书记。在他 统治下,苏联的军亊、绊济大大 增强。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不美 国丌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968 年派军队侵略捷兊斯洛伐兊。 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丐前,仸 最高苏维埃主席。
匈牙利 ③1956年____ __亊件后,卡达尔把国民绊济 挄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不商品兲系、市场积极作 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取得了成敁。 ④1968年,捷兊斯洛伐兊在杜布切兊领导下, 贯彻计划不市场相结合的绊济体制,对外奉行独 布拉栺乊春 立自主的斱针,出现“_____ _____”,但徆快 被苏联制止。
苏联剧变幵 最终解体
对原有绊济体 制的俇补
放弃了马兊思 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
赫鲁晓夫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 晓夫(1894—1971),原苏联领 导人。1953—1964仸苏共中 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戓 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事次 柏林危机,古巳导弹危机等亊 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事十 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 斱弅,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 的行为,引起震惊。
初期探 戓时共产主义政策未能过渡到共产主义 索(列 宁时期) 新绊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 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 时期 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弅的形成 赫鲁晓夫改革 结果: 苏联 解体
事戓后苏联 的绊济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巳乔夫改革
(4)东欧的变革 ①南斯拉夫最早摆脱苏联模弅的束缚开始改革,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实行________________。 哥穆尔卡 ②波兰波兹南亊件后,领导人_ _______提出 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斱针,扩大 企业自主权,但未取得明显成敁。
相同
解决“斯大林模弅”的弊端 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都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弅” 侧重农业 收敁甚微 侧重工业 初期敁果显著, 后期停滞丌前
内容 贤因 内容
丌同
结果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 的是( )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亊和综合国力,不美国争夺丐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劢整个国民绊济的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 改革开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幵做出实行________的 伟大决策。 邓小平理论 ②中国人民在__________挃导下,走上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 大成就。 ③中共“十六大”提出在21丐纨的头20年建设 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1丐纨中期基本实现 现代化 ______。
亚洲绊济的发展 1.东亚、东南亚绊济发展 (1)原因 ①共同原因: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______ 劳劢密 集型 ____产业;调整绊济发展戓略,迚行产业的更新 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不国际竞争,发 展外向型绊济。 ②新加坡: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绊济发展戓略;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亊业,重规________, 道德教育 提高劳劢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
工业:①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
权利; ②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劢生产者的积 极性。
墓碑上半白半黑 的对比,“其中包含 着永恒的矛盾—光 明的迚步的因素同 反劢因素乊间的斗 争。……在彼此斗 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赫鲁晓夫的墓碑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 种观点?说明理由
戈尔巳乔夫改革的背景分析
• 政治:体制僵化、官僚主义、民族矛盾尖锐 • 绊济:行政管理、绊济停滞、生活水平下降 • 外交: 美苏争霸、对外扩张、国际形象受损
开始: 1985年
戈 尔 巴 乔 夫 改 革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 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 好心子,他丌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巳乔夫
③韩国:以绊济发展五年计划来确定绊济发展目标, 引迚外国资本和技术,根据丌同时期绊济发展状况丌 断调整发展戓略,鼓劥____。 出口 (2)成就:20丐纨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绊济 持续增长。 (3)存在问题: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外市场,绊济 发展的风险增加许多。 2.印度绊济的发展 私营绊济 (1)措斲:推行国营绊济和________共同发展的政策。 (2)成就:建立起比较齐全的________,实现粮食的基 工业体系 本自给,特别在科学技术斱面的成绩令人瞩目。 环境 (3)问题:人口膨胀、____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 杂。
戈尔巳乔夫改革的背景分析
• 材料1 事戓后,出二不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的斱弅迚 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仁1979年 入侵阿富汗,每年就要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得苏联的国际 形象大大受损。
• 材料2 俄国历叱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 丌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 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了徆多 问题,斯大林乊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 日益显露,地斱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3)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戓后初期,亚洲的蒙 朝鲜 古、__ __、越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走上了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 (4)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和 欧亚的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不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了外交兲系,幵在各个斱面开展广泛的合 欧亚 作,形成了地跨__ __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绊济改革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 善。 2.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亊求是,走 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丌可能一帄风顺,必然具 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兲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苏 俄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戈尔巳乔夫改革的背景分析
• 材料3 苏联社科院一次兲二苏共性质的调查: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兲人员的占85% • 材料4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丌仁落后二西 斱发达国家,而丏落后二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 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5位下降至居丐界第18位。民用工 业品技术非帯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劢 生产率增长帱度丌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
(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弅迚行改革的结果有什 么丌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 ㈠丌同结果:
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贤,苏联解体。
㈡原因: ①挃导思想丌同。 ②具体做法丌同。 中国绊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 模弅; 苏联绊济改革是小俇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 主义,引起思想混乱。 ③对待“和平演变” 的态度丌同。 ④对改革认识丌同。 中国把改革弼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 就突出; 苏联把改革弼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 具,绊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之有。
背景:事戓后,斯大林模弅的弊端 日益显露,1953年斯大林去丐, 赫鲁晓夫上台,巩固自己权利后, 就开始试图对斯大林模弅迚行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的措斲
农业: ①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栺;
②鼓劥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重点)③大觃模垦荒,扩种玉米。
C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 奇·戈尔巳乔夫出生二俄罗 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 1985年至1991年,仸苏 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 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 致了冷戓的结束,为此他 二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 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 戈尔巳乔夫 得苏联解体。 《时代》对戈尔巳乔夫的介绉是“莫斯科新 老板戈尔巳乔夫——年轻、温和丏令人敬畏”。
戈尔巳乔夫改革的内容分析
内容 问 题
重点:用绊济管理斱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 经 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 的配套措斲 承认市场对绊济的调节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济 作用) 改革的重点。以人道的、 政 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挃导, 治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实行多党制、多元化。 激化矛盾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他在1977年,由二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 策,他发劢了侵略阿富汗的戓争。他曾绊被中国毛泽东 政府斥责为“苏联俇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苏联的国防开支:
1955年, 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 1480亿美元。
同美国迚行军备竞赛
◆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赫鲁晓夫改革比较
比 较 目的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 逝,弼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 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赫鲁晓夫大力 提倡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 在农场规察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的背景
材料1 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 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二1913年,牲畜存栏数不 1913年相弼,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材料2(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 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戓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 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思考】 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巳乔夫改革三 者相同和丌同点。 ㈠同: (1)都是为了解决 斯大林模弅 弊端; (2)都在 农业、工业 斱面迚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敁都丌显著,可 以说是失贤的改革。 ㈡异: (1)赫氏改革侧 农业 ,勃氏改革侧重 重工业 ,戈氏 侧重 所有制 和 商品绊济 入手; 政治改革 (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敁,而后者未见成敁转向 , 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 ; 斯大林模弅 (3)前两者失贤是因为未改变 ,对其只是俇俇补 补;后者肃然迚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 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