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技巧和常识
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积累
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积累
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积累:一、关于诗歌: 1. 诗句的基本结构:4言以上5言以下,由两句组成,前后相对,中间有连接。
2. 诗句的基本形式:四言句、五言句、七言句、八言句等,通常以五言句为主。
3. 诗句的基本类型:平仄句、律诗句、章句、绝句等。
4. 诗歌的基本形式:诗篇、诗牌、唱诗、节令诗、诗绝等。
5. 诗歌的基本类型:叙事诗、抒情诗、讽喻诗、祭祀诗等。
6. 诗歌的写作技巧:假借、拟人、比兴、夸张、排比、咏叹、变化、对仗等。
二、关于散文: 1. 散文的基本形式:评论文、小品文、情感文、日记文、书信文等。
2. 散文的写作技巧:拟人、比喻、抒情、夸张、变换、叙事等。
3. 散文的表达方式:思路清晰,要点明确,语言流畅,结构紧凑,意象新颖。
三、关于小说: 1. 小说的基本形式:传记小说、史诗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现实小说、科幻小说等。
2. 小说的写作技巧:分析小说结构、解析主题、把握细节、把握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等。
3. 小说的表达方式:刻画人物、写出情节、描绘场景、铺排细节、抒写感情等。
关于怎么写散文呢
关于怎么写散文呢对于散文的写作常识,名家权威的著述颇多,如何把这些常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需要我们每一个作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质朴的文字能让读者倍感亲切,拉近作者与读者心的距离,让真实的文字,真诚的情感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心的共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怎么写散文,欢迎借鉴参考。
散文怎么写一记叙散文模式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
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
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开头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②发挥联想。
结尾。
抒情散文模式【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一)精于立意“凡文以意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
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
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
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
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散文阅读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练习含解析
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突破一掌握散文的基本常识散文,是专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一种篇幅较小、笔调灵活、形式多样的文学形式。
一、散文特点1.形散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可以说散文的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读懂散文的难度要远高于读懂小说。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散文分类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4.哲理散文。
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三、阅读方法散文阅读,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阅读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春》知识点梳理
《春》知识点梳理《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下面我们来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字词1、生字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 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2、多音字涨:zhǎng(涨潮)、zhàng(涨红)散:sǎn(散文)、sàn(散步)晕:yùn(晕车)、yūn(晕倒)3、词语解释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作品风格朱自清的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文章结构1、盼春文章开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通过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
2、绘春作者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浅谈林语堂散文之写作的艺术
浅谈林语堂散文之写作的艺术浅谈林语堂散文之写作的艺术林语堂散文之写作的艺术写作的艺术是比写作艺术的本身或写作技巧的艺术更广泛的。
事实上,如果你能告诉一个希望成为作家的初学者,第一步不要过分关心写作的技巧,叫他不要在这种肤浅的问题上空费工夫,劝他表露他的灵魂的深处,以冀创造一个为作家基础的真正的文学性格;如果你这样做,你对他将有很大的帮助。
当那个基础适当地建立起来的时候,当一个真正的文学性格创造起来的时候,风格自然而然地成形了,而技巧的小问题便也可以迎刃而解。
如果他对于修辞或文法的问题有点困惑不解,那老实说也没有关系,只要他写得出好东西就得了。
出版书籍的机关总有一些职业的阅稿人,他们便会去校正那些逗点,半支点,和分离不定法等等。
在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忽略了文学性格的修养,无论在文法或文艺的洗炼上用了多少工夫,都不能使他成为作家。
蒲丰(Buf-fon)说:“风格就是人。
”风格并不是一种写作的方法,也不是一种写作的规程,甚至也不是一种写作的装饰;风格不过是读者对于作家的心思的性质,他的深刻或肤浅,他的有见识或无见识,以及的质素如机智,幽默,尖刻的讽刺,同情的了解,亲切,理解的灵敏,恳挚的愤世嫉俗态度或愤世嫉俗的恳挚态度,精明,实用的常识,和对事物的一般态度等等的整个印象。
世间并没有一本可以创造“幽默的技巧”,或“愤世嫉俗的恳挚态度的三小时课程”,或“实用常识规则十五条”和“感觉灵敏规则十一条”的手册。
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必须谈到比写作的艺术更深刻的事情。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发现写作艺术的问题包括了文学,思想,见解,情感,阅读,和写作的全部问题。
我在中国曾提倡复兴性灵派的文章和创造一种较活泼较个人化的散文笔调;在我这个文学运动中,我曾为了事实上的需要,写了一些文章,以发表我对于一般文学的见解,尤其是对于写作艺术的见解。
我也曾以“烟屑”为总题,试写一些文艺方面的`警句。
这里就是一些烟屑:甲技巧与个性塾师以笔法谈作文,如匠人以规矩谈美术。
文章体裁分类文体常识及写作手法(搜集)
文章体裁分类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
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
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①简单记叙文②复杂记叙文(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一、散文常识特征: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二、解题方法1、研读题干(题目),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3、准确表达。
(1)摘关键词(2)摘关键句(3)自己的话概括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方法:1、看标题2、看注释3、看过度句(段)4、看开头结尾句5、看抒情议论句6、看反复出现句(段)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作者技法)四、写景状物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
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段落与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四)1、分析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2、分析段落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3、中间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内容上承上(写出内容)启下(写出内容)六、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剖析五)分析语句或段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语文复习计划:散文复习常识
【导语】复习⽐上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个⼀个散的“知识点”,⽽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要求对所学过的知识进⾏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散⽂的基本知识 (⼀)、明确概念 何为散⽂?散⽂,是作者运⽤⽣动形象的语⾔描摹社会⽣活中的⼈、事、景、物,深⼊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然、社会、⼈⽣的感悟的⼀种⽂体。
(⼆)、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由:写⼈,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 3、表达⽅式不拘⼀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的分类 (1)抒情散⽂(2)记叙散⽂(3)议论散⽂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法 象征衬托对⽐借景抒情托物⾔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见⼤ (五)、散⽂的线索 散⽂线索就是⽂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章中⼼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法: ⼀要注意⽂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要注意⽂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 三要特别注意⽂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中的“情”通常是⽂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的主题 散⽂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然、社会或⼈⽣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的语⾔(1)质朴、⾃然(2)⽣动、形象(3)深刻、隽永 ⼆、考纲要求的题型: 语⾔层⾯: 1.理解⽂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中重要句⼦的含意 内容层⾯: 3.筛选并整合⽂中的信息(基本上可结合试题在⽂中找到答案如特征,条件、范围、⽅⾯) 4.分析⽂章结构,把握⽂章思路.(怎么写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意思(写了什么) 6.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为什么这样写) 7.根据⽂章内容进⾏推断和想象(⼀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8.评价⽂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般以⾃由开放的题型呈现,只要⾔之成理即可) 技巧层⾯: 9. 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和表达技巧 三、现代散⽂做题技巧 散⽂在创作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情感往往会借助⼀些⽂学创作的⼿法,这就需要掌握⼀些散⽂常⽤的表现⼿法。
学习散文需要注意什么
学习散文需要注意什么学习散文需要注意许多方面,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
散文是一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观点新颖的文学形式,而学习散文则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并注重细节和深入思考。
首先,学习散文需要注重阅读。
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是学习的起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经典和现代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散文,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和背景。
其次,学习散文需要注重理解。
阅读散文并不仅仅是为了泛泛了解,而是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我们需要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思想,感知作者的心灵,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丰富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学习散文需要注重分析。
分析散文是理解散文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可以深入挖掘散文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生平背景、作品的主题内容、结构形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入手,深度解读散文的内涵和魅力。
分析散文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对文字和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另外,学习散文需要注重写作。
通过阅读、理解、分析优秀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积累写作的经验和启发,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优秀作品,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练习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
最后,学习散文需要注重品味和体会。
品味是体验散文的方式之一,通过品味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散文的内涵和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品味来感悟散文的美感和思想深度,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透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体会散文,让散文与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从而更真切地理解和感悟散文的魅力。
总之,学习散文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等方面的提升。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散文这一艺术形式,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六年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六年上册文学常识1.《草原》作者:老舍体裁:散文,表达方法:情景交融。
2.《丁香结》作者:宗璞体裁:散文,表达方法:虚实结合;借物抒情4.《花之歌》作者: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是仲跻昆体裁:散文诗,表达方法: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6.《狼牙山五壮士》作者:沈重写作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表达方法:点面结合7.《开国大典》写作顺序: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表达方法:点面结合写场面8.《灯光》作者王愿坚体裁:回忆录,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首尾呼应,整篇文章以灯光为主线来写的。
9.《竹节人》作者:范锡林表达方法:融情于事10.《宇宙生命之谜》作者:张申碚、赵晓梅体裁:科普说明文写作顺序:逻辑顺序11.《故宫博物院》体裁: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是一篇说明文,以游踪为线索。
12.《桥》作者:谈歌体裁:微型小说表达方法:1.巧妙运用意外法;2.恰当运用短句;3.环境描写对突出任务形象的作用。
13.《穷人》作者: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体裁:短篇小说主线: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14.《在柏林》作者:美国的奥莱尔,译者:杨棣体裁:微型小说15.《夏天里的成长》作者:梁容若体裁:散文表达方法: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描写16.《盼》作者:铁凝线索:以新雨衣为线索表达方法:围绕中心意思,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18.《只有一个地球》作者:李剑波、蔡士魁体裁:说明文19.《青山不老》作者:梁衡线索: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感为线索20.《三黑和土地》作者:苏金伞体裁:现代诗23.《京剧趣谈》作者:徐城北体裁:说明文24.《少年闰土》作者:鲁迅体裁:短篇小说,选自《故乡》25.《好的故事》作者:鲁迅体裁:散文诗,选自《野草》表达方法:运用对比写法和象征手法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周晔体裁:回忆性散文写作顺序:倒叙27《有的人》作者:臧克家体裁:现代诗歌表达方法:对比的写法。
高考散文复习(1)——明确文体特征,读懂散文
创新大课堂
Ⅱ.表现手法 手法
具体阐释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 1.象征
感情。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
2.衬托 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形象 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3.先抑 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后扬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二)知道怎样写的——理清思路和关系 1.梳理行文思路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 络。理清散文的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 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 等关系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 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2)从捕捉“线索”入手 散文的“线索”主要有: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 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穿插、虚实结合、欲 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中。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二、掌握阅读技巧 (一)了解写了什么——抓住标题和由头 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主旨。关注标 题能了解文章写作对象、文体类型、作者感情倾向等,为梳理 文脉打好基础。 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 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 故事或事件,常称之为“由头”:抓住散文的“由头”,就抓 住了议论抒情的起点,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网文作者的知识点总结
网文作者的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网文作者,要想写出优质的文章,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文学知识、写作技巧、主题选择、情感表达、文风塑造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总结网文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文学知识1. 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要素:包括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场景描写、对话技巧等。
2. 文学理论知识:例如修辞学、文体学、叙事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3. 文学常识:熟悉国内外文学名著,了解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写作技巧1. 写作方法: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构思、写作、修改等环节的技巧。
2. 表达技巧:包括语言的表达能力、情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3. 修改技巧:认识到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学会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美、逻辑和语言等方面的修改,才能使文章质量得到提高。
4. 风格形成:不同的网文有不同的文风,需要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和阅读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文风。
三、主题选择1. 热点话题:把握社会热点、文化风向,选择时代关注的话题,可以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 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可以是网文的灵感来源,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写作,会更加真实、贴近读者。
3. 多元化:主题选择不要局限在某一领域,多涉猎不同的领域,可以为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四、情感表达1. 洞察情感:对于人物的情感、事件的情感、场景的情感等要有深刻的洞察,才能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2. 表达技巧:通过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具有共鸣力。
3. 情感调控:掌握情感表达的节奏感,把握好剧情的高潮和低谷,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立体、丰满。
五、文风塑造1. 样式选择: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感,选择不同的文体和语言风格,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2. 语言运用:通过活泼的语言、朴实的语言、甜美的语言等,使文章的文风更加突出和吸引人。
初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理解套路及答题示例
初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理解(一)、散文常识概念: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要素:1、景、物:景物的特点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3、意:文章的主旨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特征: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写景状物散文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1)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
(2)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
(3)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致。
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对于把握文章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3)按空间顺序写。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写。
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一是总一分结构。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
三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状物的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散文的知识点归纳
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散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真实、生动、感人。
散文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也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反思。
下面将以散文的知识点为标题,来探讨散文的魅力所在。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并列为三大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以故事性、真实性和平实性为主,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和精准的语言来打动读者。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和真实感的表达。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分为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两大类。
古代散文主要包括经典散文和文言散文,如《论语》、《史记》等;现代散文则是指近现代以来的散文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等形式。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以真实为基础:散文要求真实、生动、感人,作者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展示真实的情感和观点。
2. 注重细节描写:散文的魅力在于对细节的把握和描绘,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 运用修辞手法:散文中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4. 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散文要求语言流畅、节奏感强,通过合理的句子结构和词语运用来营造出韵律感。
5. 引用典故和文学常识:散文中可以适当引用典故和文学常识,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内涵。
四、散文的作用和意义1. 表达情感和思想:散文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通过文字的力量来传递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 观察和记录现实生活:散文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来展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启发读者的思考:散文作品常常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社会和价值观等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4. 传递文化和价值观念:散文作品可以传递作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展示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五、散文的经典作品1. 《鲁迅杂文集》:鲁迅的散文作品以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思考著称,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犀利的揭示和批评。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文体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
文体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文体常识概述文体是指文章、作品所采用的文字表达方式。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和规范,比如散文、诗歌、小说、杂文等。
了解文体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文体的特点、写作规范、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灵巧的观察和感悟为表现特征的文学体裁。
散文通常以叙述、描写为主,具有自由的写作形式,内容广泛,表现形式丰富,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沉。
散文的写作规范:1. 结构松散,内容多样。
散文不受严格的格式限制,可以自由发挥,表达个人思想和感情。
2. 写实生动,言简意赅。
散文需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准确的语言,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自觉真实,含蓄高雅。
散文在表达情感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克制和高雅,不宜过于张扬和庸俗。
代表作品:《自然》、《倾城之恋》、《黄金时代》等。
三、诗歌诗歌是一种用音韵和图像表现情感和思想的文体,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歌常以抒情、叙事为主,语言高度艺术化,意象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是文学艺术的精华。
诗歌的写作规范:1. 押韵和节奏。
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起伏,表现情感和思想。
2. 意象丰富,表达深刻。
诗歌常通过意象的丰富和深刻来传达情感和思想,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抽象的概念。
3. 高度压缩,言简意赅。
诗歌语言需要简洁凝练,一语中的,尽量用少量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品:《静夜思》、《水调歌头》、《绝句》等。
四、小说小说是一种通过虚构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文学体裁。
小说通常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不同的形式,内容广泛,情节精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产品。
小说的写作规范:1. 故事情节丰富多样。
小说的情节需要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能够反映社会人生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2. 人物塑造生动鲜明。
散文写作的技巧及方法
散文写作的技巧及方法关于散文写作散文的文体特点较宽泛的文体定义是认为文体只有四类:散文、诗歌、戏剧、小说。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
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
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
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
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
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
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
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
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
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
在材料选取上,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么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
基础等级一、形散神聚这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
我们还以《人类,止步吧!》为例。
全文分为三部分,引的诗句所抒发的感情本与本文主旨毫无关系,但经过作者巧妙的联想,它双完全和本文要表达的中心契合了。
它所引用的材料也是几个似乎没有关联的场景。
这种形式很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主旨:保护环境。
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
二、立意独特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
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
高三阶段读懂散文的方法梳理6篇
高三阶段读懂散文的方法梳理6篇第1篇示例:高三阶段是学生面临高考的关键时期,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能够读懂散文并准确理解其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高三阶段如何读懂散文进行一些方法梳理。
一、认真阅读散文无论是哪一类散文,认真阅读是第一步。
在阅读时,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将散文内容逐字逐句地读清楚。
可以使用标记笔在重点词句上做标记,以便后续理解和总结。
二、把握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散文的主题是作者写作时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而中心思想则是作者对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的核心。
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捕捉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意义。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大多分为引言、扩展部分和结尾。
在分析散文结构时,可以通过划分段落和句子来帮助理解散文的脉络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理解散文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者在写作中运用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段。
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等。
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捕捉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五、注意散文的语言风格散文的语言风格通常包括朴实、明快、抒情等等。
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从而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含义。
六、联系实际生活散文往往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在阅读散文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与散文内容进行对比和联想,从而更深刻地领会散文的内涵和情感。
通过以上几点方法的梳理,相信高三学生在阅读散文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在高三阶段不仅要注重阅读量的积累,更要注重阅读质量的提高,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从而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三阶段是学生们面临高考的关键时期,阅读散文作品是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散文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描绘生活的文学形式,通过阅读散文可以增加对人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
一、诗歌鉴赏和写作
1. 古诗词的鉴赏:熟读唐诗宋词,了解作者、背景和意境,学会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
的美。
2. 写作技巧:学会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写出优
美的诗歌作品。
二、古代散文的阅读和写作
1. 阅读技巧:通过阅读古代散文,了解古代人物的思想、生活和风俗,学会从散文中
感悟人生的哲理。
2. 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描写和抒发自己的感受的手法来写作,写出富有情感和思想的
散文作品。
三、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1. 修辞手法: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丰
富文章的表达和效果。
2. 语言表达:注重用词准确、语言通顺、行文流畅,使文章语言表达清晰、生动。
四、写作常识和写作技巧
1. 了解写作常识:包括标题、开头、结尾等写作要点,以及常见的写作类型和写作方法。
2. 掌握写作技巧:包括行文逻辑清晰、段落衔接自然、句式变化多样等。
五、修辞和语言运用
1. 修辞手法:了解并运用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
2. 语言运用:学会运用好词好句、精确掌握词义、正确使用语法等,使文章内容和语
言表达更加准确、得体。
六、阅读理解和写作
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能够准确理解
文本的意思。
2. 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 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 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 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 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 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
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 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 而细节 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 任 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 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 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 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 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 中的 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 正象巴金所说“我 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这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 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又如刘半农所说, 散文要 “赤裸裸地表达”。还如一些人所说,“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 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这是定 义的最大要素。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②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一 、 精 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 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 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 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 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 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 这才是文 学。”(《早晨的太阳》序)
魏巍的《我的老师》脍炙人口,师生百读不厌,这又是一篇朴素自然的美 文。作者“爱 戴——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在蕴含在平实的字
里行间,犹如一股涓涓细流贯串全文。你看,蔡老师对孩子们真挚的爱与孩子们对她举止的 观察,写得朴实自然又情真意切:“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清如水”的赤诚童心,水乳交融的师生关 系,全都透过浅显明快的文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文章读之 ,记您有一种“如坐 轻舟泛中流”的恰悦感;思之,令人有拨动心弦,激荡肺腑的感受。
鲁迅的《藤野先生》、冰心的《小桔灯》、朱自清 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 陆定 一的《老山 界》、萧乾 的《枣核》、陆芸芸的 《山的那一 边》„„ 都是妙语出 天然,具 有 朴 素 美的典范文章 ,是我们写作的范例。
美国著名诗人惠 特曼 谈写作时说过:“艺术的艺术,表达的光辉和文字的光彩,都在于 质朴。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当代著名文学家徐迟说:“朴素 的文采,本是与华丽的文 采相辅相成的。文章写得朴素,其目的就是为了显出文采来。”这些话的确是指导我们写作 的金玉良言,然而,有些青少年朋友总认为要写出好文章就非得多用“华丽的辞藻”、“优美 的语句”不可,其实这是写作的一大误区。不少同学作文时不从内 容需要出发,而是搜索枯 肠,东抄西摘。刻意雕饰,滥用形容词,堆彻成语,甚至有些人还专门摹仿港台腔,结果是 步入后尘,拾人牙慧,东施效颦,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矫揉造作,空洞苍白,毫无新意。语言 大师老舍谈写作的体会的确值得我们借鉴,他说:“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 服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不单不轻易用个形容词,就是‘然而’与‘所以’什么的也 能少用就少用,为的是教文字结实有力。”
这种向读者直抒胸臆的短平快效果,所带来的快乐感受是小说/诗词通过形象来表达的间
接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让语言从心坎里流淌出来.
“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富丽堂皇是美,而 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且往往是美的极致。”著名作家徐迟的经验之谈鞭辟入里。事实上确 实如此,写作时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述事则如其口出”,文句像平时说的话那样质朴无 华,淳真自然,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美文佳作。实际上这样的朴实 自然是经过良苦用心、惨 淡经营而反璞归真的艺术美。
散文的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点是要以口语为基础,也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巧.
散文的唯一内容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和事是形.
散文主要分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
写小说的快乐是那 种一砖一瓦,一钉 一木盖房子的 快乐.(想法和情感体验 你自己去体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写随笔/散文的快乐,类似那种立刻成像的照相机,让人马上明白你在想 什么,你在讲什么.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 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 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 这就是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 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 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 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 可多可少的“形”。
二 、 善 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
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 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 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 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 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 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古人云:“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 让我们牢记这个道理,写作时千方百计让文句从心田中流淌出来,像平时说的话那样生动活 泼、质朴淳真、清新自然!
文体写作理论知识应由定义出发, 定义中的要素可以衍生出写作的各种要求和方法。 但是,不论诗歌,还是散文,传统认识集中体现在一般写作教材上 ,对其定义的认识既不准 确统一, 又片面地强调社会属性。 不合乎文体本质属性的传统文学体裁定义在本书中一概 不提。需要的是最终表现作者个体生命本真的文体定义。
吴伯 箫的散文 《记一辆 纺车》就是 一篇质朴 无华、清新 自然的佳 作。 文章以情节怀念 纺车为线索,记叙当年延安生产自救的革命战斗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延安军民“崇 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即“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文章 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质朴自然,明快清丽。比如,讲到当年同志们对自己亲手 纺线织布做成的衣服十分珍惜时,写道:“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 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自 然从心中吐露的真话,似在聊天,在拉家常,娓娓叙来,而字字句句饱含真情,表达了作者 的深切感觉和体验,真挚朴实,拨人心弦。在谈到纺线技术时,写道:“初学纺线,往往不 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满头大汗„„直等到纺 线的人心平气和了,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 ,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线 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淳朴自然的大实话,从 不会纺线到熟练灵巧,从纺不成线的焦躁到成功的喜悦,都在实话实说中淋漓酣畅地流露出 来,感染了读者。说到纺线竞赛时,这样写道:“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 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发的气势„„” 用极其朴素的语言把场面记录下来,让读者去想象,去体味。这真是“大巧之朴”的质仆自 然美,令人感到“淡极始知花更艳”(曹雪芹语)。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 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作者在在散文中形象比较鲜明,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表现自我就需要大胆无忌."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散文要赤裸裸的表达,我是怎样一个人,就写怎样的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 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