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案(共十五章)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掌握人体运动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3.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作用;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1.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的学科。

1.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生理系统的影响;•运动对身体代谢、能量消耗、体温调节等生理过程的影响;•运动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 人体运动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2.1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运动时,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流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心肌的供氧量和代谢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2 呼吸系统的变化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肺活量增加,氧气摄取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从而提高了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肺泡表面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 神经系统的变化运动时,大脑皮层和下丘脑释放出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产生愉悦感和快感,提高了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修复,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水平,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2.4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运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分解和糖原分解,提高了能量供应。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3. 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作用3.1 健康效益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3.2 运动损伤过量的运动或不当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导致肌肉拉伤、韧带损伤、骨折等运动损伤,影响身体健康。

4. 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以下科学实验:4.1 心率的测量通过测量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心率变化,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和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体育专业学生、教练员、运动员及相关爱好者。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十个章节,涵盖运动系统、能量代谢与能量供应、运动与心血管系统、运动与呼吸系统、运动与消化系统、运动与泌尿系统、运动与内分泌系统、运动与神经系统、运动与免疫系统以及运动与骨骼肌等方面的内容。

二、第一章:运动系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动机制,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教学内容:(1)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运动机制(3)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动机制(2)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回答(3)示教:演示运动生理学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运动过程三、第二章:能量代谢与能量供应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能量代谢的原理、能量供应的途径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能量代谢的原理(2)能量供应的途径(3)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能量代谢的原理、能量供应的途径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回答(3)实践:安排学生进行运动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量变化四、第三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提高运动心血管健康水平。

2. 教学内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3)示教:演示心血管系统的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运动调节五、第四章:运动与呼吸系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掌握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提高运动呼吸健康水平。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教学内容a.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c.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教学活动a. 讲座: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实验室参观:了解研究方法和技术c. 小组讨论:了解发展历程和现状4. 教学评估a.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理解程度b.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对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效果c.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发展历程和现状的了解程度二、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1. 教学目标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递过程。

了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2. 教学内容a.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递过程c.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3. 教学活动a. 讲座: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实验室实验:观察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递过程c. 小组讨论:探讨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4. 教学评估a.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理解程度b.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对兴奋传递过程的学习效果c.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与神经系统关系的了解程度三、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1. 教学目标了解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肌肉收缩的机制。

了解运动与肌肉系统的关系。

2. 教学内容a. 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肌肉收缩的机制c. 运动与肌肉系统的关系3. 教学活动a. 讲座: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实验室实验:观察肌肉收缩的机制c. 小组讨论:探讨运动与肌肉系统的关系4. 教学评估a.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肌肉系统的理解程度b.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对肌肉收缩机制的学习效果c.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与肌肉系统关系的了解程度四、第四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教学目标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a.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b.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c.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教学活动:a.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生理机制b. 介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案例c. 讨论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二、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掌握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神经系统与运动调控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概述b. 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c.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3. 教学活动:a. 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神经调控机制b. 通过实例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c. 探讨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运动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三、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肌肉系统与运动关系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运动对肌肉的影响c. 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3. 教学活动:a. 分析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c. 讨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第四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心血管系统与运动关系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c.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相互关系3. 教学活动:a. 分析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c. 讨论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建议五、第五章:运动与呼吸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与运动关系的兴趣。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运动生理学教案一、引言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以及运动训练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运动生理学知识。

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生理学领域,如心血管生理学、肌肉生理学、呼吸生理学等。

2.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还可以指导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了解运动对各个生理系统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运动计划,提高运动表现和健康水平。

三、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输送血液,血液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2.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

长期坚持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

四、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1. 肌肉结构和功能肌肉是人体最主要的运动器官,它由肌纤维组成,能够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2.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身体姿势,预防肌肉损伤,并提高运动表现。

五、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包括气道、肺和呼吸肌肉,它们协同工作以供应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加呼吸肌肉的强度和耐力,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通过运动训练,我们可以改善肺功能,增加氧气摄取量,提高身体的耐力和运动能力。

六、运动对代谢系统的影响1. 代谢系统的基本原理代谢是指人体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包括能量的产生和物质的转化。

2. 运动对代谢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提高代谢率。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PPT课件一、前言1.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生理学2. 强调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二、课程目标1.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运动对身体的各种影响和作用3. 培养学生的运动生理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影响3. 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4. 运动对代谢和能量供应的影响5. 运动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和展示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利用视频和图片等的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五、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提问和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2.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3.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的评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4. 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影响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运动对代谢和能量供应的影响运动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影响2. 教学难点: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运动对心肺功能和能量供应的详细机制运动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内在联系七、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和相关教学材料2. 准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的相关视频和图片3. 准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所需的器材和试剂4. 准备课堂提问和互动的问题和答案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使用PPT课件,系统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5.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对生理的影响6. 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九、作业与评估1.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理解2. 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3. 实验报告:组织学生提交实验操作的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4. 综合评估: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十、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2. 分析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4.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好准备,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拓展内容:介绍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中的应用2. 延伸内容:探讨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康复和健康管理中的作用3. 推荐阅读: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参考书籍,鼓励学生深入研究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体育运动和训练,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十二、教学资源1. 资源类型:学术文章、参考书籍、视频、图片等2. 资源来源:图书馆、互联网、学术期刊等3. 如何利用资源:通过PPT课件展示、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辅助教学4. 资源共享: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学习资源和经验十三、教学建议1. 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主动提问和解答问题2. 建议教师:注重教学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4. 建议家长: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十四、教学计划与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3. 教学反馈:定期与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4.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十五、教学总结1. 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2. 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长变化,反思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3.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运动生理学教案》PPT课件的十五个章节。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1.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1.3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2.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2.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2.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2.4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第三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3.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3.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3.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4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第四章:运动与呼吸系统4.1 呼吸系统的组成4.2 呼吸系统的功能4.3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4.4 运动与呼吸健康的关联第五章:运动与肌肉系统5.1 肌肉系统的组成5.2 肌肉系统的功能5.3 运动与肌肉力量的关系5.4 运动与肌肉耐力的关系第六章:运动与内分泌系统6.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6.2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6.3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6.4 运动与内分泌健康的关联第七章:运动与骨骼系统7.1 骨骼系统的组成7.2 骨骼系统的功能7.3 运动与骨骼健康的关系7.4 运动对骨折恢复的影响第八章:运动与免疫系统8.1 免疫系统的组成8.2 免疫系统的功能8.3 运动与免疫力的关系8.4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第九章:运动与能量代谢9.1 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9.2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9.3 运动与体重管理的关系9.4 运动与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第十章:运动与心理健康10.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10.2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0.3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10.4 运动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组成11.1 身体组成的概述11.2 体脂肪与运动的关系11.3 肌肉质量与运动的关系11.4 水分平衡与运动的关系第十二章:运动与体温调节12.1 体温调节的原理12.2 运动与体温的变化12.3 运动性中暑及其预防12.4 运动与寒冷环境下的体温保护第十三章:运动与生殖系统13.1 生殖系统的概述13.2 运动对生殖健康的影响13.3 运动与生育能力的关系13.4 运动与孕期健康的管理第十四章:运动与年龄变化14.1 随着年龄变化的生理机能14.2 运动对不同年龄段的影响14.3 青少年运动生理特点14.4 老年运动生理特点及运动建议第十五章:运动与特殊人群15.1 特殊人群运动生理概述15.2 肥胖人群的运动生理建议15.3 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生理考虑15.4 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生理训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绪论1.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2.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3.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神经调节调节特点:迅速,精确体液调节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

自身调节调节特点:调节幅度较小,灵敏度较差。

4.运动生理学研究分类依据实验水平:整体水平系统和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运动生理学?按研究水平划分,运动生理学研究有哪些?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是什么?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第一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兴奋和兴奋性概念1、兴奋:生物体对刺激的反应2、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

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一)阈强度和阈刺激1、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2、阈刺激: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3、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4、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二)强度—时间曲线1、强度—时间曲线:如果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到一条曲线,称强度-时间曲线。

2、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3、意义:强度-时间曲线揭示了组织兴奋的普遍规律,在体内一切可兴奋组织都可以绘制出类似的曲线。

三、兴奋性的评价指标1、阈强度2、时值时值:时值是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

四、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阐述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发展2、使学生掌握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机能调节教学重点: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机能调节教学难点:反馈教学过程设计:一、引言介绍学习运动生理学的方法及学习运动生理学应注意的问题及考核。

二、讲授知识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重点)(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三)应激性(四)适应性(五)生殖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重点)(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四)生物节律第三节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难点)(一)非自动控制系统(二)反馈控制系统(三)前馈控制系统第四节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研究水平(二)研究方法第五节运动生理学的历史与研究现状(自习)第六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趋势(自习)课堂小结:复习思考题:概念:兴奋性,兴奋,新陈代谢,反馈,负反馈思考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教学目标:1、复习肌纤维的结构2、介绍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3、肌纤维的收缩过程教学重点:肌纤维的收缩过程教学难点:生物电现象及肌纤维的收缩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复习:复习上节课留的作业内容二、引入主题:第一章骨骼肌机能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复习)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二、肌管系统三、肌丝的分子组成第二节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难点)一、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膜电位。

内负外正,相当于 K+离子的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包括上升相和下降相。

相当于 Na+离子的平衡电位。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无髓鞘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有髓鞘神经纤维在郎飞氏结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

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运动终板通过化学突触以化学变化-电变化(兴奋-分泌耦联)进行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过程(重点及难点)一、肌丝滑行学说: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1.2 运动与身体功能的关系分析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影响。

探讨运动对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的作用。

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2.1 神经系统的概述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机制。

2.2 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探讨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机制。

分析运动学习中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第三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3.1 心血管系统的概述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

3.2 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对心脏功能、血管弹性和血液循环的影响。

分析运动对血压、心率和血流量的影响机制。

第四章:运动与呼吸系统4.1 呼吸系统的概述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呼吸系统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

4.2 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对肺活量、呼吸频率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分析运动对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调节机制。

第五章:运动与肌肉系统5.1 肌肉系统的概述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肌肉的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

5.2 运动对肌肉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对肌肉力量、耐力和肌肉纤维类型的变化。

分析运动训练对肌肉适应性的机制。

第六章:运动与能量代谢6.1 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了解能量代谢的定义、测量和意义。

掌握能量代谢的三个阶段:基础代谢率、运动代谢率和恢复代谢率。

6.2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不同强度和类型运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分析运动对糖酵解、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代谢的作用。

第七章:运动与内分泌系统7.1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掌握运动对激素水平的影响,包括儿茶酚胺、生长激素、胰岛素等。

7.2 运动与激素调节的关系探讨运动对激素分泌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分析运动对代谢、生长和生殖功能的调控作用。

第八章:运动与免疫系统8.1 免疫系统的概述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免疫应答过程。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1.2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学习运动生理学的重要人物和贡献1.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和健康领域的应用第二章:运动与身体机能2.1 运动与神经系统学习运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和反应过程2.2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2.3 运动与呼吸系统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3.1 肌肉的生理特性学习肌肉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掌握肌肉的收缩机制和调节因素3.2 运动与肌肉力量理解肌肉力量的发展机制和训练方法学习运动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3.3 运动与肌肉耐力掌握肌肉耐力的定义和评估方法理解运动对肌肉耐力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第四章:运动与能量代谢4.1 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学习能量代谢的定义和意义掌握能量代谢的计算方法和指标4.2 运动与能量代谢理解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和消耗机制4.3 运动营养与能量代谢掌握运动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原则理解运动营养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和作用第五章:运动与内分泌系统5.1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和激素作用5.2 运动与激素分泌理解运动对激素分泌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和作用5.3 运动与激素调节掌握激素在运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理解运动对激素调节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这五个章节涵盖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主要内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第六章:运动与骨骼系统6.1 骨骼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学习骨骼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骨骼的力学特性和适应性变化6.2 运动与骨骼健康理解运动对骨骼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预防和治疗骨骼疾病中的作用6.3 运动与骨折愈合掌握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理解运动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和康复训练方法第七章:运动与免疫系统7.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免疫调节机制和免疫反应过程7.2 运动与免疫系统理解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中的作用7.3 运动与慢性疲劳掌握慢性疲劳的定义和特点理解运动对慢性疲劳的影响和康复训练方法第八章:运动与心理健康8.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学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评估方法掌握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策略8.2 运动与心理健康理解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改善心理状态和预防心理疾病中的作用8.3 运动心理咨询与干预掌握运动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理解运动干预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和效果第九章:运动与遗传因素9.1 遗传学基本概念学习遗传物质的结构和传递方式掌握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9.2 运动与遗传因素理解运动对遗传因素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遗传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9.3 运动与运动能力掌握运动能力的遗传因素和训练方法理解运动在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中的作用第十章: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10.1 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概述学习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10.2 实验方法和技术理解运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习运动生理学实验中各种检测手段和设备的使用10.3 运动生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掌握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动态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和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补充说明: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代谢变化的学科。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的影响。

3. 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5.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以及运动对各个系统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以及运动对各个系统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和意义。

3. 小组讨论法:探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的影响,让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4. 分析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运动生理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案例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运动生理学的最新发展。

3. 实验室资源:如有条件,可利用实验室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实际应用。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绪论1. 学习目标: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c. 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介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c. 分析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案例4. 作业:课后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应用。

二、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1. 学习目标:掌握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a.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b.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b. 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4. 作业:通过观察运动员比赛视频,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具体作用。

三、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1. 学习目标: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a. 肌肉系统的组成b. 肌肉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肌肉系统的作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b. 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c. 分析运动过程中肌肉系统的作用4. 作业: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类型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

四、第四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学习目标: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

2. 教学内容:a.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b.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变化3. 教学活动:a. 讲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b. 介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4. 作业:观察运动员在进行不同强度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

五、第五章:运动与呼吸系统1. 学习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a. 呼吸系统的组成b. 呼吸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呼吸系统的作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b. 介绍呼吸系统的功能c. 分析运动过程中呼吸系统的作用4. 作业:课后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不同类型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绪论
第一篇肌肉活动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第二章肌肉收缩(1.2.3节)
第二章肌肉收缩(4、5节)
第二章肌肉收缩(6、7、8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第1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2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第3节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二篇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第四章激素与运动(第1、2节)
第四章激素与运动(第3、4、5节)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第1、2节)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第3、4节)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第三篇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第1、2节)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第3、4、5节)
第十二章肌肉力量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
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运动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明确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了解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提高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促进健康。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基础知识: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呼吸、循环、运动等,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2、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变化:通过实验和演示,讲解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3、运动对人体的影响:阐述运动对人体的积极作用,如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等。

4、运动损伤的预防:介绍运动过程中常见的损伤及预防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5、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测量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加深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1、引言:介绍运动生理学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正文讲解:按照基础知识、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变化、运动对人体的影响、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实践操作的顺序,详细讲解教学内容。

3、课堂互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结尾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运动生理学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根据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资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生理学课程中取得收获。

六、教学资源1、教材及参考书: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自学和深入阅读。

2、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心率监测器、呼吸仪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运动生理学大学教案电子版

运动生理学大学教案电子版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教育课程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

3. 学会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绪论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运动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3. 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二、肌肉收缩1. 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 肌肉收缩的机制3. 肌肉收缩的类型和特点三、能量代谢1. 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2. 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3. 能量代谢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四、神经调控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神经调控的机制3. 神经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五、内分泌调节1.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内分泌调节的机制3. 内分泌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六、运动与人体机能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 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七、运动与人体适应1. 适应性反应的机制2. 运动训练对人体的适应3. 运动疲劳的产生和消除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生理学知识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生理学相关话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例,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二、讲解1. 系统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结合图表、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分析运动生理学知识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运动生理学相关话题,如:运动疲劳的预防与消除、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等。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绪论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启发学生举例说明新陈代谢概念: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生物体实现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即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过程。

为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吸收能量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产生能量过程。

以上两过程同时进行并相互依存,是需要酶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和转移、利用,而能量的转变也必然伴随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应激性3.兴奋性概念: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刺激: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环境变化。

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分类,有强度和作用时间的要求。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兴奋: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兴奋性表现:兴奋:相对静止——活动,弱——强抑制:活动——相对静止,强——弱例:肌肉活动的兴奋——收缩耦联、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活动、心脏活动的强弱变化。

比较应激性和兴奋性的区别。

4.适应性概念:生物体所具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客观环境的长期影响可使生物体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例:气候服习、高原环境中人体红细胞增多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肌纤维增粗。

运动训练过程实质上为人体机能对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的适应过程。

启发学生结合运动实例说明适应性在训练比赛中的重要性5.生殖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及调节的控制细胞外液——内环境: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存环境。

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稳态稳态不断受到影响,又不断得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维持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也保持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

体内调控机制调节生理机能,使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物节律。

体内主要调控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例:神经系统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内分泌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氧离曲线;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多媒体
教学内容
时间(2节课)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第四章 血 液
第一节概述
一、体液的概念 内环境 动态平衡
二、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1. 血细胞比容 2.血量
三、血浆的化学成份 血浆蛋白功能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弹性成分的作用教学难点长度张力关系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多媒体教学内容时间2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回顾上次课的内容第一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阐明电现象与机械现象的区分第二节肌细胞的收缩形式及力学分析一肌肉的弹性成分肌肉弹性成分的作用运动对弹性成分的影响二肌肉的肌肉收缩形式分钟25分钟25分钟缩短收缩举例说明离心收缩举例说明等长收缩举例说明长度张力曲线前负荷2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四、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第四节运动时合理的呼吸
1.减少呼吸道阻力
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与运动技术相适应
4.合理运用憋气
5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思 考 题
1.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换气效果好? 5分钟
2.屏息一段时间后,肺通气量大大提高的生理机制。
(四)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1. 出胞、入胞的概念;2.过程;
2.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5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思 考 题
1.试述易化扩散概念及特点。 5分钟
2.试述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绪论教学要求:1 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建立基本概念2 从生理学角度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3 介绍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第一节学科简介1、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3、运动生理学: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变化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在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2、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训练和锻炼。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水平1、整体水平:是从整体角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例如,在剧烈运动时,人体机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各系统机能之间是如何协调的等。

2、器官、系统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某些器官或系统的影响。

例如,研究运动时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等。

3、细胞、分子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细胞内各亚微结构及生物分子的影响。

有关运动与线粒体、生物膜、收缩蛋白、血红蛋白、DNA、RNA 等。

(二)研究方法1、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根据实验的进程可将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根据实验观察的水平可将实验分为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根据实验的场所又可分为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等。

2、动物实验常将动物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3、人体实验常用的人体试验有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一、新陈代谢(一)概念: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二)类型:1、分解代谢;2、合成代谢。

(三)意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

二、应激性(一)概念:机体或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二)刺激: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三)反应: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一般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教案(共十五章)绪论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启发学生举例说明新陈代谢概念: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生物体实现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即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过程。

为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吸收能量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产生能量过程。

以上两过程同时进行并相互依存,是需要酶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和转移、利用,而能量的转变也必然伴随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应激性3.兴奋性概念: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刺激: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环境变化。

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分类,有强度和作用时间的要求。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兴奋: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兴奋性表现:兴奋:相对静止——活动,弱——强抑制:活动——相对静止,强——弱例:肌肉活动的兴奋——收缩耦联、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活动、心脏活动的强弱变化。

比较应激性和兴奋性的区别。

4.适应性概念:生物体所具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客观环境的长期影响可使生物体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例:气候服习、高原环境中人体红细胞增多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肌纤维增粗。

运动训练过程实质上为人体机能对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的适应过程。

启发学生结合运动实例说明适应性在训练比赛中的重要性5.生殖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及调节的控制细胞外液——内环境: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存环境。

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稳态稳态不断受到影响,又不断得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维持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也保持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

体内调控机制调节生理机能,使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物节律。

体内主要调控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例:神经系统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内分泌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

(一)调节1.神经调节概念:神经系统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结构基础:反射弧基本过程:反射调节特点:快速、准确、短暂例:运动神经对肌肉活动的支配性调节2.体液调节:概念:人体血液或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等进行的生理调节。

基本过程:内分泌腺、组织等——血液——靶器官或细胞调节特点:缓慢、广泛、准确例: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机能的调节、甲状旁腺素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和特点。

3.自身调节不依赖外来神经、体液调节,局部组织在特定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适应性反应。

例:肌肉活动的初长度调节4.生物节律(二)调解的控制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用图示解释反馈调节的作用。

启发学生分析实例中哪些是属于正、负反馈。

3.前馈控制系统三、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与研究现状(一)研究方法1.动物试验法:①慢性试验;②急性试验2.人体试验法:①运动现场测试法;②实验室测试法(二)历史与研究现状1.运动生理学的历史希尔被誉为“运动生理学之父”。

当时出版了三部运动生理学名著:《肌肉活动》、《人类的肌肉运动-影响速度与疲劳的因素》和《有生命的机械》。

我国的运动生理学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的40年代。

生理学家蔡翘于1940年出版了《运动生理学》一书。

1957年北京体育学院为我国首次培养出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其后,在高等学校体育东中也先后成立了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1958年成立了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其中设置了运动生理学研究室,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运动生理学的科研机构。

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我国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第二次飞跃发展时期。

2.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四、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趋势1.微观水平研究不断深入2.宏观水平研究更加发展3.研究方法日益创新4.应用性研究受到重视5.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骨骼肌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收缩和舒张。

通过舒缩活动完成运动、动作,维持身体姿势。

骨骼肌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下,在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下完成的。

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与解剖学结合复习肌纤维的结构1.肌细胞即肌纤维2.肌纤维(肌内膜)集中形成肌束(肌束膜),肌束集中形成肌肉(肌外膜)3.肌纤维直径60微米,长度数毫米——数十厘米4.肌肉两端为肌腱,跨关节附骨二、肌管系统三、肌丝分子的组成第二节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可兴奋组织的生物电现象是组织兴奋的本质活动——(结合《绪论》有关问题提问)生物电活动包括静息电位活动和动作电位活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一、静息电位1.概念: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视图)2.产生原理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③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而对Na+的通透性较小,K+向细胞外流动。

造成细胞外电位高而细胞内电位低的电位差;④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

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

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1.概念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产生原理膜外Na+多于膜内,在受刺激时膜Na+通道开放,Na+由膜外向膜内运动,达到Na+的平衡电位,在此过程中,经过去极化形成膜外为负膜内为正的反极化(锋电位,绝对不应期)状态,继而复极化(后电位,相对不应期、超常期),恢复到极化状态。

3.特点①“全或无”现象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

②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它就会间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其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③脉冲式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间隔。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无髓神经纤维:局部电流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以神经纤维局部电流环路方式双向传导有髓鞘神经呈跳跃式传导,速度快;无髓鞘神经传导速度慢。

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1.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兴奋传递过程运动终板:终板前膜(介质)、终板后膜(受体)、终板间隙(酶)2.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冲动→轴突末梢→钙通道开放钙入→突触小泡前移融合破裂→释放乙酰胆碱→乙经间隙与后膜受体结合终板电位(钠内流>钾外流)→总合为动作电位→沿肌膜扩布五、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引导肌电信号的电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电极,另一类是表面电极。

第三节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一、肌丝滑行学说1.概念:在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肌小节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的带动下向A带中央滑行,使肌小节长度变短,导致肌原纤维肌纤维以致整块肌肉的收缩。

2.要点:肌原纤维的缩短,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的结果。

3.根据:肌细胞缩短时,Z线互相靠拢,肌小节变短,明带和H区变短甚至消失,暗带的长度则保持不变。

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机制运动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肌膜兴奋→横管膜兴奋→三联管兴奋→终池(纵管、肌质网)释钙→肌钙蛋白亚单位C+钙→肌钙蛋白分子构型变化→原肌球蛋白变构移位→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暴露+粗肌丝横桥→ATP酶激活→ATP分解供能→横桥摆动→细肌丝向H区滑行(多次)→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三、兴奋-收缩耦联概念: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钙离子是重要的沟通物质。

三个步骤:肌膜电兴奋的传导、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

第四节骨骼肌的特性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二、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兴奋条件1.刺激强度:阈刺激强度。

要引起骨骼肌兴奋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即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因肌而异,与肌肉的训练程度有关,2.刺激作用时间:兴奋的必需条件之一。

作用时间与刺激强度成反比。

时值:用2倍的基强度刺激组织,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时值愈小则组织兴奋性愈高。

(肱二头肌时值:一般人:0.058毫秒;二级举重运动员:0.051毫秒;举重运动健将:0.047毫秒)3.刺激强度变化率:刺激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变化速率(通电、断电霎那)。

第五节骨骼肌收缩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肌肉收缩时,可表现为肌丝滑动引起的肌小节缩短,也可表现为无肌小节缩短的肌肉张力增加。

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张力变化,肌肉收缩可分为4种类型:等张(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

(一)等张(向心)收缩1.概念:肌肉收缩时张力首先增加,后长度变短,起止点彼此靠近,引起身体运动。

2.特点: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缩短开始后,张力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是动力性运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例:杠铃举起后;跑步;提重物等。

(二)等长收缩1.概念: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长度不变。

即静力性收缩,此时不做机械功。

(不推动物体,不提起物体)2.特点:超负荷运动;与其他关节的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同时发生,以保持一定的体位,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

例:蹲起、蹲下(肩带、躯干;腿部、臀部);体操十字支撑、直角支撑;武术站桩等。

(三)离心收缩1.概念:肌肉在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

2.特点:控制重力对人体的作用——退让工作;制动——防止运动损伤。

例:下蹲——股四头肌;搬运放下重物——上臂、前臂肌;高处跳下——股四头肌、臀大肌(四)等动收缩1.概念:在整个肌肉活动的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始终与阻力相等的力量收缩。

2.特点: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恒定;肌肉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均可产生最大张力;为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

例:自由泳划水(五)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1.力量:离心收缩力量最大。

2.代谢:离心收缩耗能低,生理指标反应低于向心收缩3.肌肉酸痛: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二、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略)三、运动单位的动员1.运动单位的概念1个a-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1个运动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