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简答 论述

合集下载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写文化》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文化文明文本巫术问卷人种人科人格入赘婚姻互惠分类习性涵化濡化怀特佩里利奇泰勒莫斯苗族民族族群符号产翁社区失范米德传统残存变异(进化)BOAS 库拉百越文化区亚文化文化丛民族志民族学从妻居相对论小传统进化论手势语整体观萨满教黑巫术社会化库拉圈习惯法功能论高山族继嗣群林耀华林惠祥施密特萨林斯摩尔根索绪尔博厄斯人类学涂尔干费孝通格尔茨遗留物夸富宴《菊与刀》再分配文化模式文化取代匮乏文化文化变迁口头文学生计方式对偶家庭田野作业复兴运动集体表象园圃农业采集渔猎扩大家庭联合家庭主干家庭恋母情结母系继嗣过渡礼仪通过礼仪田野调查新考古学参与观察交感巫术田野工作主位客位边缘遗存自然宗教表层结构原始社会原始文化祖先崇拜新进化论结构主义社会结构社会时间社会网络社会血亲文化霸权差序格局亲属制度集体记忆传播学派奥马哈制《江村经济》《古代社会》体质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生态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应用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结构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比较社会学新石器时代文化相对论马林诺斯基本尼迪克特维克斯计划鲍亚士学派民族志电影后殖民主义家乡民族志年龄组制度局内人观点民族语言学民族志撰写社区研究法地方性知识跨文化比较参与性行动客位研究法内在化控制民族中心主义前万物有灵论个案延伸方法经济文化类型民族自我中心偏见拉的克里夫_布朗历史具体主义跨文化比较研究人类学功能学派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文化相对主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实验民族志表征参与观察多点民族志< 西太平洋航海者> 亲属称谓核心家庭成丁礼" 船货运动" 摩尔根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文化人类学简答题、论述题•经济学与经济人类学的区别?•你如何看待“在家乡”的人类学?•为什么人类学家要学习被研究的对象的语言?•以一个人类学家的经历为例,列举深度访谈的若干前提条件?•试述你对人类学中国研究方法论的看法?•在当代人类学中提倡“合作民族志”的主张,你认为这种方法论主张与参与观察的关系如何?•举例论述怎样认定一个社会事实?•对人类学田野作业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步骤予以介绍,并加以方法论的评论?•简述人类学方法论的启示?•简述人类学作为一们学科产生的主要根据?•结构功能主义其基本理论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理论有何利敝得失?•为什么说地理决定论是错误的?•简述文化人类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差异?•简述生命的“通过礼仪”的主要内容以及其象征意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谈谈乡土社会的主要特点以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些特点的作用?•论述“传播学派”的基本主张与局限?•请用所学过的人类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题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题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题第一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A.)。

A.人类成长可以影响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类的成长B.人类成长只影响自然环境C.人类成长只影响社会环境D.社会环境对人类成长没有影响2、人的行为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

按照是否合乎(B ),可以将人的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A.需要B.规范C.逻辑D.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体现自然环境对人类影响的有:(BC )。

A.愚公移山B.南方人细腻,北方人豪放C.沙尘暴令“北雁南飞”D.精卫填海2、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A B)。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生理环境D.心理环境3、社会环境的主要内容有(ABCD)等。

A.家庭B.社区C.文化D.社会政策三、简答题1、人的成长有什么特征?答:第一、人类的成长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第二、人类成长的影响是互逆的第三、人类成长反映了文化的差异第四、人类的成长存在个体间差异第五、人类的成长是变动的、不平衡的第六、人类成长是累积性的第七、人类成长是循环的和重复第八、人类成长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第九、人类成长是贯彻终生的2、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因素?答:社会环境指的是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社会性组成,大体来说,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区、单位、学校、媒体、文化、制度等等。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论述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二者之间同样也是相互影响的,人类成长可以影响社会环境,比如以“新新人类”自居的年轻人,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的生活态度等等都有可能直接影响社会风气或文化的改变,又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乃至流行歌星,他们都有可能导致社会相关特征的改变;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类的成长,比如婚姻法的修订,国家在婚恋标准上的调整,这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婚恋生活。

社会环境对人类成长的影响大致归结如下:首先,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哲学简答论述题整理集锦

哲学简答论述题整理集锦

哲学简答论述题整理集锦什么是人类?人类是一种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有道德的高等动物。

人类相信道德和公正,渴望和世界,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

什么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人类在做出某个决策时的自主能力和选择能力。

它反映了人类的独立思考和个人选择的能力。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感不仅来自物质财富和享乐,还来自于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体认。

一种坚定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满足自我实现的渴望,以及与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都是真正的幸福感的来源。

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为自然和社会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超越,以及维护人类尊严和人权。

人类应该如何思考和面对死亡?面对死亡,人类应该有一种淡然而从容的态度,认识到生命有限而更加珍惜时间和生命本身。

同时,应该思考和反思个人所处的人生境地,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以帮助自己成长和超越。

的存在是一种还是一种事实?的存在是否是一种还是一种事实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分歧。

尽管有很多和宗教传统都承认的存在,但从科学和哲学角度来看,存在与否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理性探讨。

什么是正义?正义是一种道德或法律上的准则,反映了公平、平等和合理性等价值观。

它要求对个人和社会的利益进行平衡和权衡,保障每个人都有基本的人权和尊严。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人类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反映了善恶、美丑和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等价值观。

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中遵守一定的规则和,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操守。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类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所认同的道德、美学、宗教和实践价值。

它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行为和应对社交环境的方式,是塑造个人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类行为学

人类行为学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类行为:是人类为了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社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3、胎儿酒精综合症:由于酒精是一种致癌因素,它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失调,从而形成的小头、小眼裂、面部发育不全、生长迟缓和智力地下等。

4、工具式攻击行为:它是学龄前儿童为实现某种愿望的一种工具,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有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破坏性。

主要表现为大人、争抢玩具以及物品砸人等。

一般出现在学龄前初期,由于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出现语言式攻击行为。

5、依恋:指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连接,它发生在婴幼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并有密切关系的照顾者之间。

6、更年期综合症:(P-308)7、家庭生命周期:从未婚青年到结婚、生子再到孩子成人后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自己达到晚年为一个家庭生命周期。

8、抑郁症:即为一种情感障碍如消沉、沮丧等精神疾病。

9、挫折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以达到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10、代沟:指两代人之间存在的某些心理距离或隔阂。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代沟现象明显的出现在青少年期。

二、简答题(一)、人类行为的特点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具有以下的特点:1、适应性:人类的行为能够而且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并做出反应,既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而产生能过的。

2、多样性:人类行为是复杂的过程,它的变化出现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包括了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和间接观察的心理行为。

3、变化性:人类行为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除了依靠自身生理技能外,还必须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4、可控制性:人类的有意识性使他们有目的的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

5、整合性:人类行为变化的复杂性,单一学科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使得多学科相互渗透和整合。

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练习一五.简答题。

1.用语言学观点分析下列各句中“语言”的含义。

1)列宁是运用语言的模范,他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即所说的话。

2)语言美是四美之一。

言语:即所说的话,行为的结果。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这部作品的语言真美。

言语:所说的话。

2.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出生,从今语言学走上了自立进展的道路。

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头,语言学的讨论对象和讨论目的、讨论办法都有别于传统语文学。

语言学从今挣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用历史的观点和历史比较法讨论语言现象,注重探讨逻辑,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3.试论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和联系。

①.联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详细运用和运用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符号系统,言语是语言的详细存在形式。

二者是普通与个别的关系,是工具和对工具使用的关系,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

①.区分:语言和言语虽然关系密切,但同时也有很大的不同。

a.语言是稳定的、相对静态的符号系统,言语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符号运用。

b.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c.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详细的。

语言是从言语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因此具有抽象性;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是和详细的事物、现象挂钩的。

d.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4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从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作为交际工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1)人类使用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以外,还有三类:第一类,文字;其次类,数学符号、电报代码、旗语、灯语……;第三类,身势陪同动作。

这些交际工具无论从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上,其重要性都不能和语言相比。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记录语言虽然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光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其重要性远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3)旗语、电报代码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越发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自立存在。

社会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

社会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

社会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
社会学是探究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社会学简答论述题,供大家研究参考。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学科,旨在揭示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及其现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什么是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社会中各种组织形态和层次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

什么是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建立的各种联系和互动,包括亲属关系、友情关系、职业关系等。

什么是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指的是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包括社会合作、社会冲突、社会变革等。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等。

什么是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层次差别。

根据资产、职业等因素来划分的社会分层称为社会阶层,根据种族、性别等因素来划分的社会分层称为社会差异。

什么是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指的是一种思想上的统治,通过控制社会文化中的符号、意义和认知,来维持统治者的权力地位。

什么是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一种关注女性地位和权利的思想和运动,旨在消除社会中性别不平等和歧视,争取女性的解放和平等。

什么是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指的是一种强国控制弱国、侵占其资源、推行本国文化等的行为和政策,是一种帝国主义行径。

以上是社会学中一些常见的简答论述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 P1.社会工作最重要的视角之一就是“人在环境中”,这个环境就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生活环境。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最需要把握的原则之一,就是将社会问题放入具体环境中来考察,将服务对象放在社会环境中来分析。

2. P2.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可以是生理的或社会的、外显的或内在的、个体的或集体的、理性的或非理性的,正常的或非正常的。

)3. 分析人类行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本书采用的是多元分析框架。

包括社会维度,心理维度和生物维度。

(这三个角度也是案例分析可用的角度。

)4. P7.社会互动: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方式。

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符号,彼此表达意向,沟通感情,共同行为的过程。

5. P8.以社会互动为基本形式的人类行为类型有: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冲突、调适与同化、中国人的行为模式(中国是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

)6. 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将一种意见、态度或行为方式通过语言及其他象征符号传达给他人并能引起他人反应的行为。

(分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三种)(1)直接暗示:是对特定对象面对面的发出的暗示。

(2)间接暗示:是指对不特定对象通过传媒符号发出的暗示。

(3)反暗示:是受暗示者向相反的方向行动。

7. P16.社会工作者助人的过程是一个改变人行为的过程。

8. 人类行为的特征:(简答)①适应性。

人类行为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如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在城市读书,学习书本知识外学说普通话,参加学习培训班等。

)②多样性。

(体现在外显和心理行为,如行走、哭、笑、思想、恐惧、幻想及态度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有不同的行为)③可变性。

人类行为的变化除了受自身生理结构机能的影响限制外,还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来自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影响)④可控制性。

受自身的控制和社会的控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复习资料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题型:填空(15个×1分);名词解释(5个×3分);简答(5个×8分);案例分析(1个×15分);论述(1个×15分)一、填空1、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人类行为划分的几种类型:生理行为——社会行为;外显行为——内隐行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正常行为——非正常行为3、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有常规事件影响因素与非常规事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

常规事件又包括年龄常规事件和生活常规事件。

4、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性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5、埃里克森认为,社会文化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

6、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7、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建立与操作和强化两个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8、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9、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生物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环境;平衡。

10、提出患者中心疗法的是罗杰斯。

符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是:米德11、胎儿发展的阶段:胚芽期;胚胎期;胎儿期12、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组成是DNA;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第23对是性染色体。

13、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简单复杂原则。

14、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15、依恋的三大功能★:寻求亲近;避风港;安全基地;安全基地是依恋最高级的功能,安全基地的形成,标志着依恋关系的成熟。

16、根据婴儿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矛盾型、回避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人(P3)是一个系统的存在。

这里的系统能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要紧指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人,这个子系统包含生理、心理、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第二个子系统要紧指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的人,这个子系统包含家庭、单位、社区、民族、制度等要素。

这两个系统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也就是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

2、成长(P9)贯穿一生的过程中个体所发生的系统的变化。

“贯穿一生”指的是人的终生,“系统的变化”强调的是,人的成长中的变化是有序的、范式的、持久的的变化,还指的是,人的成长包含生物的、认知的、情绪的、行为的与社会的成长与进展,这些方面的变化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这个复杂的系统。

3、图式(P26)一个人用来应付环境中的情景时所应用的心理结构与思维模式。

4、同化(P26)面对环境的刺激,吸纳新的信息,讲他们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与结构之中,以加强与丰富认识主体。

5、习惯(P26)通过调整思想,汲取新的信息,机体解决与满足它当下情形的要求。

6、家庭(P87)以婚姻与血缘关系,或者者以法律领养关系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同时,成员应当有共同的生活。

7、出生缺陷(P150)胎儿一出生就伴随有心理或者生理上的残疾。

8、身体意象(P264)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即生理表象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主观看法等。

10、早熟与晚熟(P266)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先后上出现差异,发育时间的早与晚的现象。

女孩要比男孩提早进入青春期,这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早熟与晚熟。

在男孩与女孩中,也存在个人意义上的差异。

12、婚姻(P305)要紧是男女两性之间一种持久的结合,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化现象,是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承诺,是一种历史的结果。

13、成功老化(P373)老人们快乐、满足、幸福地度过老化这个时期,在生理、心理与社会等方面都感到相对习惯。

14、不成功老化(P373)老年人们在老化的过程中感到不幸福、不快乐、不满足,老化的过程中宠满了不习惯,充满了痛苦与悲凉,在生理、心理与社会方面更多感受到的是矛盾、冲突与不习惯感。

2018年北大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真题解析

2018年北大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真题解析

2018年北大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真题解析一. 简答(20*9)1. 什么是遗传力,人类行为遗传学两种估计某种行为的研究方法答题思路:(1) 遗传力是遗传方差在心理或行为表现方差中所占的比值(或:遗传对心理行为表现的解释力度)(2) 人类行为遗传学两种估计行为的研究方法有:1) 双生子研究:利用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特征的差异来研究遗传对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或作用。

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概念和优缺点。

举例:智力、人格的研究。

2) 家谱研究:利用家谱资料研究人类的心理特征或行为。

举例:高尔顿研究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2. 独立样本t与相关样本t检验各有什么优势答题思路:(1) t检验:检验来自两个总体的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的方法,当两总体都是正态分布,两总体方差都未知的情况下,则用t检验。

(2) t检验分两种且有各自的优点1) 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接受两种不同实验处理的两组被试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的参数检验方法。

优点:a. 可以比较两组不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

b. 可用于被试间实验设计的差异比较,c. 避免了不同实验处理顺序造成的误差。

举例。

2) 相关样本t检验:同一组被试接受不同实验处理,比较不同实验处理造成的差异显著性的参数检验方法。

优点:a. 可以比较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

b. 可用于被试内实验处理的差异比较。

C. 所需被试少、可消除被试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举例3. 假设检验的一型错误和二型错误是是什么?答题思路:在假设检验中,从样本推断总体时有可能犯两种错误:一型错误和二型错误(1) 一型错误:虚无假设本来正确,却被拒绝,这类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即一型错误。

虚无假设为两个平均数相等,即两组平均数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而一型错误却认为差异显著。

(2) 二型错误:与上相反(略)(3) 两类错误的关系1) 两值相加不一定等于1:两个前提2) 其他条件不变,两值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3) 1-β为统计检验力,即正确辨认真实差异的能力4. 如何估算测验分半信度,使用该方法进行信度估算有什么前提答题思路:(1) 分半信度:按正常的程序实施测验,然后将全部项目分为相等的两半,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纲要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复习纲要

期末复习纲要一、概念解释(每个4分,共20分)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社会环境系统,包括家庭、群体、社区、学校、工作单位、民族、国家、社会制度等结构形式以及彼此之间构成的复杂联系.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动力和功能具有很强的自我调适能力.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按照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将人的生命从形成到死亡的过程进行的阶段划分,一般包括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中期、青春期、成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

社会功能:社会功能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承担社会任务的能力。

社会功能在人类不同成长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各种社会组织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群体、社区、工作单位、社会等结构形式。

感觉运动阶段:指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0—2岁儿童所处的认知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刺激-反应和增加运动经验获得认知发展。

人类成长:人类成长是指自身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生物(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

成功老化:成功老化是指生理年龄步入老年期的人能够积极应对各类困难、有效调整自身角色并快乐度过老年期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运用生物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对服务对象社会功能评估的重要性.答:社会功能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承担社会任务的能力.研究发现,影响社会功能正常化的因素既包括生物生理因素,也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这三方面因素都产生着影响,同时,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

但是,由于不同成长阶段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它们对人们社会功能影响的方式、重点和强度也有差异。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理论认为,青春期的核心任务是形成自我认同。

请你简述其含义。

答:青春期是人类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处于既生机勃勃又混乱脆弱的状态,比如认知方面需要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飞跃,情感和态度从个人化过渡到与社会责任相联系,道德发展趋于理性自觉,性的本我冲动挑战着社会规范和责任,等等。

解读人类行为的动机

解读人类行为的动机

解读人类行为的动机引言人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物种,他们的行为往往被一系列动机所驱动。

本文将探讨人类行为的动机,解读其中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并分析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影响。

一、生理基础动机1. 饮食动机饥饿和口渴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驱使着人们寻找和摄取食物和水源。

2. 避免疼痛动机人类常常试图避免身体不适或疼痛,这种动机使人们寻求医疗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心理需求动机1. 成就动机人们追求成就感和成功,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升自己,满足自身的成就动机。

2. 归属动机人类具有社会性,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归属感,这驱使着人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保持社交关系。

3. 自我实现动机人们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通过追求艺术、学问等途径来满足自我实现动机。

三、社会因素动机1. 社会认同动机人们往往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在追求认同感的同时,也会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塑造。

2. 政治动机政治因素对人类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政府政策和社会政治环境可以驱动人们采取特定的行动或态度。

3. 经济动机经济因素对人类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力,例如追求物质财富、提高生活水平、满足物质需求等。

四、文化观念动机1. 宗教动机宗教信仰可以激发人们的行为动力,满足信仰和灵性上的需求,并驱动特定的行为方式。

2. 价值观动机个人的价值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作用,通过追求道德、公正、尊重等价值观来驱动行为。

结论人类行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了解这些动机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行为的动力,也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管理。

我们应该尊重并关注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考试试卷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考试试卷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考试试卷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5 页,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人类生存的环境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和。

2.社会工作中必须反对三种理论选择取向:“简单地反对理论”、和“缺乏训练的折中主义”。

3. 弗洛伊德理论中,人格结构包括本我、和超我。

4.增权理论代表人物Solomon认为,受压制的人群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权力障碍,包括间接性权力障碍和。

5. 婴儿期是动作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首先出现的动作是,然后依次是翻身、独立坐起、手膝爬行、独立站立、行走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2.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

【】A.关联性B. 整体观C.等级结构性D. 动态平衡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试卷(A)共5页第1 页3. 在弗洛伊德理论中人格发展被分为5个阶段,其中个体的主要满足来自于与口唇相关的活动,这是在()。

【】A. 口唇期B.肛门期C.性器期D.潜伏期4.()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将人格发展延伸至成年期和老年期,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毕生发展理论。

【】A.埃里克森B.皮亚杰C.巴尔特斯D.柯尔伯格5.在埃利斯ABC人格理论中“B”代表的是()。

【】A.情绪和行为结果 B.诱发性事件C.质疑不合理的信念 D.信念6. 社会学习理论中替代性强化是()。

【】A.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B.主要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C.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D.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标准时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奖励或惩罚7.提出“镜中我”观点的是()。

行为医学.doc

行为医学.doc

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行为:是人对环境影响的复杂反应,是心理活动的物化或外在表现。

2、行为医学:是行为医学与医学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行为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二、填空题:1、人类行为的一般特征是:能动性、社会性。

2、从行为的发生可把行为分为:先天性定型行为、后天性习得行为。

3、从行为的起源可把行为分为:生物性行为、社会性行为。

4、从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一致性可把行为分为:适应性行为、适应不良行为。

5、行为医学的发源地是:美国。

6、1990,在天津召开了行为医学成立大会和首届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7、现代医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是:生物医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

三、简答题:1、简述Pavlov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理论。

是后天形成的行为,巴甫洛夫以应答式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反复结合无关刺激而使动物建立条件反射。

在他的实验中,在给动物喂食之前给一次铃声,经过多次结合,铃声一响,动物就会分泌唾液。

铃声就是一种无关刺激,因多次与食物结合,成为动物提供食物的信号,铃声就成为了信号刺激或条件刺激。

2、简述Watson学习理论。

学习是一种社会行为,认知是一种社会认知,人类认知功能和符号语言功能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可以替代食物强化和机体的直接感觉,学习是借助于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后果得来的。

简言之,人类的行为都是可习得的。

3、简述Skinmer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通过奖赏和惩罚促进刺激对操作行为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框架是刺激—反应—强化,对强化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强化是控制反应的最有效因素。

4、简述行为医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人类行为的进化过程 2、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机制和发展规律 3、研究行为对保障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 4、研究社会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健康问题5、研究涉及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各种行为5、简述行为障碍的分类。

可分为本能行为障碍(摄食行为障碍、性行为障碍、睡眠障碍)、社会行为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社会行为不良的行为障碍)和精神或躯体疾病相关的行为障碍。

专升本社 会学与人类行为真题卷

专升本社 会学与人类行为真题卷

专升本社会学与人类行为真题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社会结构B 社会关系C 社会行为D 以上都是2、以下哪项不属于社会互动的形式()A 合作B 冲突C 竞争D 独居3、人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A 生理因素B 心理因素C 社会因素D 文化因素4、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不包括()A 收入B 职业C 性别D 教育5、以下哪种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制约()A 符号互动论B 结构功能主义C 冲突理论D 社会交换论6、家庭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经济功能B 教育功能C 娱乐功能D 政治功能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A 规范B 地位C 角色D 以上都是8、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A 人口变化B 科学技术发展C 社会生产力发展D 文化交流9、越轨行为的产生主要源于()A 社会控制失效B 个人心理问题C 社会环境压力D 以上都是10、社会群体的类型不包括()A 初级群体B 次级群体C 虚拟群体D 非法群体11、文化的核心是()A 价值观B 规范C 语言D 符号1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规模扩大C 城市经济发展D 以上都是13、社会问题的特征不包括()A 普遍性B 复杂性C 暂时性D 破坏性14、以下哪种研究方法更适合研究大规模的社会现象()A 个案研究B 抽样调查C 观察法D 实验法15、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A 概念系统B 规范系统C 组织系统D 以上都是16、教育的社会功能不包括()A 社会流动功能B 社会整合功能C 社会控制功能D 社会娱乐功能17、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有()A 提供精神支持B 促进社会团结C 维护社会秩序D 以上都是18、社会舆论的特点不包括()A 大众性B 现实性C 引导性D 隐秘性19、社会运动的类型不包括()A 改革运动B 革命运动C 抵抗运动D 个人运动20、以下哪种社会角色属于先赋角色()A 教师B 法官C 子女D 经理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简述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起源、发展、文化和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

在考研考博中,人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经常涉及到各种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下面,我将为您提供一个人类学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库。

1. 名词解释题:1.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指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相对的而不是普遍适用的。

这种观点强调文化差异,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人们有不同的观念、习俗和行为方式。

1.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逐渐接受并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个体适应并融入社会,形成与社会一致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1.3 共情共情是指个体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

在人类学中,共情被认为是理解和解释他人文化、行为和观念的重要能力。

1.4 文化演化文化演化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文化演化涉及到文化的创新、扩散、适应和转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

2. 简答题:2.1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包括人类的起源、进化、生理特征、文化、社会行为等方面。

人类学试图全面理解人类的本质、多样性和变化。

2.2 人类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人类学研究的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实地观察、参与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

通过这些方法,人类学家可以获取真实的数据和资料,深入理解研究对象。

2.3 文化相对主义的意义是什么?文化相对主义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不同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这使得人们能够超越自身的文化框架,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避免对其他文化的歧视和偏见。

3. 论述题:3.1 人类学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人类学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共同起源和发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其次,人类学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初中生物中考人类的感知与行为

初中生物中考人类的感知与行为

初中生物中考人类的感知与行为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具有复杂的感知系统和灵活的行为模式。

感知是指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而行为则是根据感知信息做出的动作反应。

在中考生物考试中,人类的感知与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人类的感觉器官、感知过程和行为模式三个方面来探讨人类的感知与行为。

一、人类的感觉器官感知就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得外部信息,而人类的感觉器官主要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五大类。

眼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感知外界光线的强弱和颜色;耳则负责感知声音的高低、大小和方向;鼻能够感知气味的浓淡和种类;舌具有感知味觉的功能,可以辨别甜、咸、酸、苦等味道;皮肤是我们最大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触觉、温度、压力等不同刺激。

二、人类的感知过程人类的感知过程包括感觉、传导和感觉识别三个环节。

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接收和转化,例如眼睛感受到光线、耳朵听到声音等;而传导则是指感觉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感觉识别是指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解读和认知,形成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反应。

三、人类的行为模式人类的行为是基于感知信息做出的反应,而人类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和学习行为。

本能行为是指人类出生就具备的反射性行为,例如婴儿会自动吸吮奶头;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自动化行为,例如嘴巴里有酸味时会流口水;学习行为是指通过学习和体验获得的行为模式,例如学会骑自行车、弹钢琴等。

总结:人类的感知与行为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考点,理解人类的感知器官、感知过程和行为模式对于初中生物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理特点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生物中考人类的感知与行为的内容讨论,希望可以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欢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感谢你的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简述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不同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人类的不同行为方式;2.相同的社会环境塑造了同质的人类行为;3.社会环境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人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4.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特殊影响;5.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与遗传因素有关简述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2.对社会环境的利用3.对社会环境的改变(从行为主体、从行为性质、从影响结果)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但是其力量和效果却是不对等的。

对个人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直接、长远而且深刻,而个人的行为却很难短时期内明显改变环境,而主要是适应环境。

通过人的行为改变社会环境虽然很难,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改变。

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一直在演进的,社会正是在不断地演进中形成并发展的,人类还通过实践,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加有助于人们生存的模式,从而直接改变了社会环境等等。

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社会工作取向。

“人在情境中”是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问题时的核心概念。

1. 人的行为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2.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

3.促进人与环境的良好互动是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的基本思路。

(1)从个人层面入手,提高个人能力;(2)从社会环境层面介入,改变对象所处环境;(3)从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层面入手。

第二章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与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埃里克森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早期,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中期、晚期(老年期)。

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既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他认为人格在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发展任务。

前五个阶段是针对弗氏的观点提出的,后三个阶段是独创的。

他的理论将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统一,将人的一生看做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并指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他的理论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是,他没有说清楚心理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又具有局限性。

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以刺激——反应(S--R)公式作为解释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极端的环境决定主义2. 对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1)对儿童怒、怕、爱行为的研究2)对儿童嫉妒情绪行为的研究。

华生强调以客观的资料来研究人类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他对儿童情绪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实验,是心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强调应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训练,儿童早期教育现在越来越重要;消极方面: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否定了人类行为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其过于强调客观的方法,影响了对内在方面的研究等。

结合日常生活,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基本需要,需要是人内在的、天生的存在,而且按先后顺序发展。

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现实的利己主义或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2.习俗水平:a. 人际关系或好孩子定向阶段;b. 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3. 后习俗水平:a.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b. 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联系日常生活,评述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

自我可以分为主我与客我。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1)模仿阶段(婴幼儿期)2)游戏阶段(儿童期)3)概化他人阶段(青少年期)论述“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是指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从他的这面镜子里发现了自我。

三个阶段:1)我们所想象的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

属感觉阶段。

2)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

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某种自我感觉。

库利提出的“镜中我”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稳定的联系。

“镜中我”标志着一个人能够把自己视为一个对象,站到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自我判断、评价。

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中的标签理论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与产生,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因素。

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并不是因为行动本身,而是因为他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若他人或组织给行为者贴上负面标签,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认为自己是坏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如何通过提供奖品来改善某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

基本概念:行动、报酬、价值、情感、互动、规范、代价、资源、利用。

五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攻击与赞同命题。

试分析社会性别理论及社会性别主流化。

社会性别理论的内容:1.突出事物的发展与变化2.将女性视为发展的主体3.反对孤立研究女性及女性问题,反对把女性视为男性的对立面。

4.性别理论把性别分析用于发展,注重研究具体政策或项目对男女两性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致力于消除发展中的不平等和歧视。

实践中对社会性别问题的五种态度:1. 性别歧视2. 性别平等3. 积极差别对待4. 性别中性5. 社会性别意识第三章简述胎儿生理发展的阶段。

胎儿发育期为260-280天。

若每月28天,则胎儿期为10个月。

胎儿期可分为:胚芽期(1-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40周)。

胎儿自第12周产生心理发展。

(第9周,90%的基本结构已经形成;第14周,开始出现指纹印;第15周,眉毛、头发开始生长。

第16周,指甲完全形成,指关节开始运动,B超可分辨性别。

第17周,胎儿可听到母亲的各种声音。

第24周,胎儿的听力形成,呼吸系统也在发育。

第26周,大脑对触摸有了反应,视觉有了发展。

)胎儿心理发展的有哪些方面?对各种刺激作出发应,对光线、抚摸、味道有反应,分辨声音,情绪也有发展:一个人的情绪健康始于胎儿期!(第17周,胎儿会对抚摸产生强烈的反应;胎儿能分辨母亲的声音。

胎儿在子宫中听到自己熟悉的声音,在出生后会更喜欢这些声音。

有研究表明:忧郁或高度焦虑的母亲生出的孩子体重较轻,比较喜欢哭闹。

)先天遗传因素对胎儿有哪些影响?遗传主要影响亲代和子代在相貌、智力和肤色等方面的相似性,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不同,称为变异。

变异超出正常范围,会引发病理性变化,如唐氏综合征、13体综合征、18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特纳综合征。

染色体病临床可导致:流产、先天愚型、先天性多发畸形、癌肿等。

社会工作者何为:第一,评估服务对象的遗传因素,考察家族遗传史。

第二,必须了解各种类型遗传病,更好地帮助。

第三,向有怀孕计划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服务。

父母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母亲:1. 年龄2. 身高、体重、血型3. 营养状况4. 情绪5. 健康状况6. 嗜好与生活习惯父亲:准备生育期间:男性尽量避免接触农药、化学物品。

要有合理的营养、膳食结构;保持愉快心态,形成良好习惯;不吸烟、戒酒。

声音更适合胎儿听觉,胎教中更容易接受社会环境对胎儿的发育有何影响?1.家庭(社会地位和贫富程度)2.工作环境 3.社会文化(对孕妇的关爱,社会观念等)第四章新生儿有哪些反射行为?1..生存反射: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食物反射、吞咽反射;2.原始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简述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P96简述婴儿期的情绪发展。

初级情绪与自我意识情绪1.哭:第一次哭声证明肺充满了空气,哭也提供了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

三类:基础哭声、生气的哭声、痛苦的哭声。

2.笑反射性微笑、社会性微笑3.害怕:典型地出现在6个月时,18个月达到顶峰。

陌生人焦虑,分离反抗。

4.社会参照:第二年开始,具备此种能力。

简述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

2岁后,自我意识的表现如下:1. 具有独立行动的愿望和信心。

2. 能表达自己的主张。

3. 出现了自尊心。

二、依恋:是两个人形成的亲密的情感联系,以相互关爱和希望保持亲近为特征。

)依恋形成的四阶段:1. 前依恋关系阶段。

出生后几周内。

2. 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

进入第一年的下半年。

3. 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

第一年下半年。

4. 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

第二年。

如何理解父母角色过渡?父母角色转换的心理过程:在孩子出生后几个月,并开始接受自己为人父母的角色;照顾孩子,劳累,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丈夫受到忽视等,是父母产生心理焦虑;措施:1.积极寻找资源获取支持。

2.针对新手父母的社会工作活动,比如开展小组活动。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有哪些?1. 观念问题。

年轻女性减肥、节食;迷信乳制品广告。

2.工作问题。

3. 剖宫产手术。

简述弃婴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原因:1.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家庭就医能力不足;2.社会观念问题(重男轻女、婚外生育、未婚生育等)干预措施: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2.完善弃婴救助制度;3.建立困难家庭医疗救助体系;4.积极发挥慈善部门、基金会组织和其他民办机构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救助;5.开展宣传工作,利用媒体进行相关报道,提升社会对弃婴者以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第五章第六章儿童期的生理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身体的发育:身高和体重;骨骼和肌肉;呼吸和循环系统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重;脑功能;三、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儿童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认知的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二、情绪、情感的发展:1. 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增强,情绪的稳定性增强。

2. 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社会关系是什么?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儿童期有哪些重要的发展问题?一、自我概念的发展:建立在认知发展得基础上,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形成和发展起来,受到认知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二、自尊的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因素三、社会交往的发展: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对儿童期各大重大问题的干预中,应如何理解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重视?一、儿童意外伤害:1. 对儿童和家长安全教育;2. 建立学校的伤害应对教育体制;3. 探索社区干预模式4.推动法律和法规对策制定实施。

二、儿童虐待:1. 推动立法;2.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3. 整合各方力量,开展直接服务;4.开展社区工作;5.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