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美国的_门户开放_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 anzhou U niv.(Social Sciences) 1997,25(4):126~132 V o l.25N o.4 1997P126-132

Ξ

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吴双全

(兰州大学法律系讲师,兰州 730000)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主线,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分4个时

期,从国际关系角度论述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发展及最终被彻底粉碎的全过程,揭

示了这一政策对华侵略扩张的实质。笔者认为,“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逐步排挤他国在华势力、扩大自己在华权益、最终独占中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关键词 门户开放 侵略扩张 独占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 D83 87(712)

“门户开放”政策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近代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独立战争之后直到19世纪80年代,由于力量所限,美国对华政策主要是追随英国等列强,作为其侵华帮凶,以便在侵略分赃中“分取杯羹。”19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实力雄厚的地区性大国之后,以单方面声明的方式提出了其“极有远见”的“门户开放”政策,这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走上自主独立的道路。从1899年到蒋介石惨败大陆,美国对“门户开放”政策尽管时冷时热,但始终没有放弃。因为它一直对美国利益有利,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对于这一政策,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各种看法和评论。笔者以为,要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一政策,必须结合相关的国家、人物、事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和情况,同时要把它放进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而不是就一时一事论是非,这样才比较容易得出相对科学一些的结论。本文拟将“门户开放”政策置于历史进程中,从纵横两方面作以探讨和评析。

在美国外交史上,对外扩张是一条主线。19世纪末,美国的“西进运动”已经结束,大陆扩张接近尾声,而此时美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生产超过英国而居世界首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美国的对外扩张和侵略活动进一步加强。于是,美国侵略的锋芒首先指向太平洋地区,而中国尤其是它的主要目标。美国1897年吞并夏威夷、1898年夺占菲律宾,

Ξ收稿日期:1997205211.

621

都是为了取得通向中国市场的跳板。所以在1895—1899年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绝不会甘当局外者。正如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所说:如果美国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①但是,由于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其他列强不能相提并论,加上它忙于美西战争及镇压菲律宾的起义,无力也未能在中国取得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在这种情况下,对列强瓜分中国极为慌恐和不安的美国决定凭借其明显的经济优势,雄厚的竞争实力,以均等竞争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无穷潜力”的中国市场。于是,美国就抛出最适合其利益需要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其对华扩张侵略的基本口号。

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命令美国大使分别向英、德、俄、法、日、意6国政府提出内容相同的照会。照会强调,“每个国家,在各自利益或影响所及的范围内,首先,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利益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无论如何不得干涉。第二,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入在上述‘利益范围’内的一切口岸(除非是‘自由港’)的所有货物,无论属于哪国,均应适用,其税款由中国政府征收。第三,在这种‘范围’内的任何口岸,对他国船舶,各国不得课以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而且用在这种‘范围’内所修筑、控制或经营的铁路,运输属于他国公民或臣民的货物通过这种‘范围’时,所收运费不得高于在相同距离内运输本国国民货物所收的运费。”②简言之,美国主张中国市场应对世界各国开放,反对列强损害其在华既得侵略权益,要求列强在其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内对关税、港口税、铁路运费,不因国籍不同而实行差别待遇,应由中国政府按条约规定征收。这就是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的基本内容。这一照会只要求在华贸易机会均等,不涉及其他特权,目的是保存美国势力,为后来的争夺以至独占准备条件。所以它不仅肯定了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既成事实,而且对于以后美国及其他列强继续在华分割势力范围和夺占租借地不造成任何障碍,对美国国内及其他列强都有很大的欺骗性。有关列强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虑及自身利益及列强在华争夺形成的均势,最终以彼此都接受为条件纷纷接受了“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为列强所接受,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掩盖了美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行径。但是,美国未同中国商量就发此照会,和其他6国商谈涉及中国主权的重大问题,这是对中国主权的极端无视和严重侵犯。

1900年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后,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前来镇压,以维护其既得侵略权益。与此同时,它们乘机加紧实行瓜分中国的政策,彼此间的猜疑和倾轧极为强烈。③美国担心列强瓜分中国、划界自守后,实行门户封锁,拒绝“万国通商”,这势必使自己早先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名无实,损害其在华政治经济利益。因此,美国一方面调兵参与镇压,一方面主张“保全”中国领土。1900年7月3日,约翰・海又向列强发出了关于“门户开放”的第二次照会。照会指出,在中国目前形势危机之际,美国应适时表明其态度。美国政府的目的是限制自己对于恢复秩序和保护美国权利的介入,以便与其他列强采取一致行动,“使中国获得永久的和平与安全,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保护各友邦受条约与国际法所保障的一切权利,并维护全世界在中华帝国全境进行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④把这一照会和上一照会作一比较,不难看出,这一照会除重申贸易机会均等外,强调“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要求保障列强基于不平等条约的各项权利,并把“门户开放”的范围由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扩展到中国全境。美国的真实用意并不在于“保全”中国,而是用“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的幌子,使清政府严格遵守不平等条约的各项规定,无法逃避履

721

约责任,同时使列强在华均势得以维持,以便于美国挤入列强的势力范围,保持和扩大其在华权益。所以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仍不是为了使中国免遭瓜分,而是美国为了和其他列强争夺中国而抛出的又一个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与行政主权的欺骗性文件。

从1899到1914年,西方列强在远东处于相对均势。尽管谁也不愿意真正“保持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但是表面上都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它们都力图使这一政策有利于自己扩大在华侵略权益。在此期间,1900年7月俄国出兵攻占中国东北,企图独占东北、蒙古、新疆的路、矿等特权,遭到美英日等列强的坚决反对。1902年2月1日,美国向俄国发出抗议照会,指责俄国的行动破坏了中国主权,影响了美国利益,与它过去声明接受“门户开放”政策的承诺相抵触,要求它放弃上述独占性特权。⑤这一照会在贸易机会均等之外,为“门户开放”政策增加了工业机会均等的内容,两者合称为工商业机会均等。当然,美国反对俄国独占东北,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绝不是如其所言也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正如此间西奥多・罗斯福所说:“我们完全承认俄国在满洲的特殊地位,我们没有做任何事情去干涉它在满洲的进程与它的合法的野心。我们所坚持的仅仅是:俄国必须给予我们美国人进入该地区平等地从事企业活动的机会与权力。”⑥可以说,他一语道破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真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日本在东亚大规模地扩张提供了大好时机。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排挤英美在远东市场上的优势,夺取太平洋上的霸权,日本于1914年8月23日迫不急待地向德国宣战,随即派兵强占胶州湾、胶济路,夺取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一切权益。当时,由于美国的注意力集中在欧洲,日本的行为也未严重危及其在华利益,所以美国未予阻止。1915年1月18日,日本又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强迫中国接受。为了使美国进行干预,中国把“二十一条”的内容泄露给美国,美国仍然是隔岸观火,无动于衷。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5月11日美国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照会,指出“美国政府不能承认中日两国政府间已订或将订的任何有损美国及其公民在中国的条约权利、中华民国的政治或领土完整、或一般称之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关于中国的国际政策的任何协定或成约”。⑦这一照会为美国日后在中国同日本进行争夺留下了借口,它也表明美国眼下无意以实力维护“门户开放”政策。1917、1918年日本与中国达成了大量的借款合同,日本此举为的是利用借款控制中国经济,以便于其进一步在华扩张。北洋政府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借款,是为了筹措军费,以武力制服孙中山护法政府。为了在中国划出行军区域,以便控制北满、外蒙,出兵西伯利亚,实现其“大陆政策”目标,1918年5月,日本又与中国签定了两个军事协定。至此,日本通过“二十一条”谋求独霸中国的目的基本上达到,而且有些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⑧日本利用战争之机在中国大肆扩张,对美国在远东及中国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引起了美国的不安。为了重新调整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关系,阻止日本独霸中国,为美国夺取这一地区的霸权创造条件,1921年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实际上,华盛顿会议重新确认“门户开放”政策,就是对日本“二十一条”的否定。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规定:“11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与行政的完整;21给与中国最完全无碍的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个有效力并且稳定的政府;31利用各国影响,以期切实确立并维持所有国家在中国全境商8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