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第9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泽东等⽆产阶级⾰命家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根据其所处时代实际⽃争的需要,对⽆产阶级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与总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法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集中反映和体现。
进⼀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意义1.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课程⽬录规定,这两个⼀级学科的本科⽣应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课,硕⼠研究⽣应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课。
2000年全国新闻界展开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活动。
2. 新闻的政治属性要求我们讲政治、懂政治,成长为社会精英和专业优秀⼈才。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度看,精英⼈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常重要的作⽤。
⽆论是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外交和⽂化等社会各个领域,还是政府、⾏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精英⼈才都起着引领社会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作⽤。
3.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国家的性质决定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国新闻事业是党、政府、⼈民的⽿⽬喉⾆。
4.新时代新闻事业的改⾰与发展要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全球化传播格局;新媒介、新技术潮流;经济、社会转型;新闻业的⾏政管理体制;公民社会的逐渐壮⼤;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1.⼈类在物质关系中进⾏着各种社会交往,各个个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类社会得以⽣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2. ⼈类的精神交往具有独⽴的形式和⾃⾝的特点,并对物质⽣产的⽅式产⽣⼀定的反作⽤。
3.⼈们的精神交往不仅必要,⽽且要为⼈们实现⾃由的精神交往提供各种保障。
对⽴统⼀法则制约新闻传播机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所传播、接收的各种信息、观念和舆情,⽆⼀不是⾃然界和社会⽣活中各种⽭盾事物及其每⼀个⽭盾侧⾯的公开披露,⽆⼀不是传受双⽅对这些⽭盾事物及其侧⾯的数量上的把握和质量上的认定。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新闻的本源】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新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二、坚持真实性原则: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
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影响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人们对自然界和世间许多问题的基本认识,都是一定的哲学理念为依据和出发点。
马克思新闻学不例外,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在不断地新闻传播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真理性,克服片面性,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深入,从而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和巨大战斗力。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宇宙是各种事物相互间普遍联系的总体。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个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人类首先离不开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交往活动。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物。
必须以空间上诸多个体的连续活动为条件。
这种社会个体活动的互动性和连续性,正是事物有机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反映。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人们的精神交往激活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流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不仅人生活其中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而且人本身也是交互作用的结果。
不能简单地把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仅仅理解为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的反映,它是每个人意识到同他人交往的必要性而采取的共同的自觉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们之间的生生不息的精神交往,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产物。
马克思有过这样的分析“两个人都需要呼吸,空气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作为大气而存在;这一切都不会使他们发生任何社会接触。
作为呼吸着的个人,他们是作为自然物,而不是作为人格相互发生关系。
”。
所以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人们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之间自觉的精神交往才得以出现,并持之以恒。
第二节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新闻理论基础
新闻理论基础7、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对新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
只有明确肯定了新闻是对事实的能动反映,才能谈到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和党性原则,才能谈到新闻工作的使命任务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主新闻观的基本观点。
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一方面要求新闻工作者尊重事实,搞好调查研究,掌握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要求新闻工作者承担社会责任,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刊播等环节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尊重事实、尊重受众和尊重自我的统一。
8、为什么说新闻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1)从新闻实践上讲,传播主体的能动作用明显地表现在新闻活动的各个方面。
从观察、采集新闻材料到选取报道角度、根据报道方式去处理材料,以及对受众需求的考察等等,传播主体的能动性无不贯穿始终。
那种所谓纯客观的报道即印版式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2)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说,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客观反映,那么反映主体即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认识也就理所当然地存在于整个反映活动中。
“新闻事实”也能够算作一个认识论范畴,是对客观事实的判断、描述或反映,是体现着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性的“经验事实”;“新闻事实”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化,或者说,是主观化的客观事实。
新闻事实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无论传播主体如何改造事实,都必须做到真实、新鲜,改造是有限的、适度的。
传播主体对新闻事实所进行的两次选择(即新闻过滤),都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
”9、新闻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一实用性强,第二主题单一短小精悍。
第三与读者关系密切。
10、我国公认度最高的新闻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第三章新闻活动的要素和规律1、新闻活动的三要素是什么?及时、准确、客观。
2、什么事新鲜事实?新近发生的实施、新近消失的事实、新近发现的事实、新近变动的事实。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当代价值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传播、宣传工作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奠基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各国新闻文化的历史积累,是经典作家新闻观点和学说的系统梳理,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经典作家价值取向的集中展示。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经典作家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具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各种新闻宣传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它涉及到新闻的本源、新闻的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和新闻宣传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它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从事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宣传领域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它告诉人们如何去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观察和看待新闻宣传现象,如何去回答新闻宣传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有效解决新闻宣传领域出现的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产生条件(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创立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唯物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的事实也同物质一样,是客观存在的,记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有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原则,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透过新闻现象认识新闻背后的本质。
新闻工作者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新闻立场,并且善于在运动中把握新闻事实,才能够做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真正能动地认识世界。
2.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辩证法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把唯物辩证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对新闻媒体建设、新闻从业者队伍建设、新闻的采访与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陈力丹著,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2003年由我国宣传领域的几个部门在三项教育学习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
这个概念的内涵,一向是党领导的新闻传播业,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党领导的文化产业在政治上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观念和行动指南,是我们极为熟悉的。
这些原则和观念,既是一种政治原则和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
这项研究,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做了扩展:第一,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人思想的研究,扩展为对与他们共同创建革命政党和从事革命活动的领导集体的思想的研究,包括争论的话题。
第二,不仅局限于研究领导人的思想,也要研究党的各种会议和文件中关于新闻、宣传、文化的观点,这些会议和文件是时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目录:绪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第一篇马克思和恩格斯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前斯的新闻观研究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特征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与早期无产阶级新闻观的交流、碰撞第三章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认识前提——“世界交往”第四章人类交往的三种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史观第五章第一国际的新闻观和传播制度第六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的传播第七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传媒经营第八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出版第九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党报的工作原则第十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科学社会主义第十一章第二国际前斯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闻观第二篇列宁暨第二国际后期、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前期的亲闻观研究第十二章列宁的新闻观与他生活的环境和个性特征第十三章第二国际后期的新闻观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党报体制的变化第十四章列宁独特的党报思想:赋予党报组织作用而重建党第十五章列宁论党报党刊的党性第十六章列宁论党内思想交流的基本原则第十七章列宁认出版自由第十八章共产国际前期的传播体制和新闻观第十九章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观第二十章罗莎·卢森保与列宁关于党和国家交往政策的论战第三篇斯大林暨共产国际后期新闻观研究第二十一章斯大林的党报活动和新闻观第二十二章斯大林的思想文化政策及对共产国际后期的影响第四篇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观研究第二十三章毛泽东的新闻观——中国共产党报理论第二十四章毛泽东的新闻观——新闻、宣传、舆论第二十五章周恩来的新闻观——适时把握党的新闻策略第二十六章刘少奇的新闻观——对毛泽东个人新闻观的必要补充和修正第二十七章中国共产党老一代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同志的新闻观第五篇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观研究第二十八章邓小平的新闻观——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第二十九章江泽民的新闻观——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第三十章胡锦涛的新闻观——坚持党性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学说《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思想的发展为经,按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初步发展——列宁,继承创新——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发展为序,依次展开大师们的新闻观点;以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述及经典论著的内容分析为纬,简明介绍这些新闻经典的写作时代、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研究主体:马克思创始人及其经典作家。
研究客体:人类一切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事业,其中以工人报刊活动和党的新闻事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新闻传播活动(学术渊源)→新闻学(理论描述)新闻活动是最基本的一个概念。
新闻传播活动源于人类社会交往,以新闻信息的传递与收受为主要目的和内容,人类特有的经常性社会活动。
新闻学则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建立在新闻活动实践基础上。
当代新闻活动以新闻从业人员为主所进行的采制与传播新闻信息的职务性活动。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信号:传播并非人类特有现象。
1.气味。
2.发光。
3.超声波。
4.动作。
5.声音。
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第二,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
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
人类语言: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劳动:从传播学角度讲,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劳动中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
传播手段向语言过渡,是人类新闻传播活动不朽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传播活动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第二个阶段:文字传播时代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答案: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传播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
2. 党性原则答案:党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党的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3. 人民性原则答案:人民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4. 真实性原则答案:真实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坚持真实报道,反映客观事实,反对虚假报道和捏造事实。
5. 教育性原则答案:教育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通过新闻报道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
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战斗性原则2.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3.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历史渊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新闻思想、启蒙运动时期的新闻思想、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思想4.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揭示社会矛盾和问题、监督社会公共事务5.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实践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实事求是三、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 党性原则B. 人民性原则C. 真实性原则D. 娱乐性原则答案:D2.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1.关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决定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国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
2. 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根据其所处时代实际斗争的需要,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与总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集中反映和体现。
3.新闻的四种属性?新闻的基本属性是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信息属性和商品属性。
其中,政治是四个属性中最重要的、领导一切的属性,无论文化的、信息的还是商品的内容,都必须服从政治方向。
新闻要讲政治,但新闻的本质不是政治,而是信息。
从新闻角度来看,新闻是‚事实‛的传播,不会抽象地宣传政治理念,而是通过传播政治事件的信息来完成的。
因此,新闻所反映的政治主要是政治事件,是以事喻人,以事明理。
4.刘少奇关于新闻传播的基本观点?⑴.‚报纸存在一个很大危险性‛⑵.‚要根据群众的实际去考察政策‛⑶.‚新华社还是当老百姓好‛⑷.‛让人民知道世界上有骂我们的人‛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的第一次改版(基本情况)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是党的新闻事业的第二次改革、共和国新闻事业的首次改革。
《人民日报》创刊八年多以后,着重从三个方面改进工作:第一,扩大报道范围。
改为八版,新闻数量增加一倍半左右,,题材范围也尽量扩大。
第二,开展自由讨论。
第三,改进文风。
废除党八股,把文章写得有条理,有兴味,议论风生,文情并茂。
毛泽东批示支持《人民日报》改版6.经济基础以上层建筑互动规律对新闻思想的影响?①.就新闻传播事业在社会结构的地位及其主要社会功能来考察,新闻传播事业是一种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新闻传播事业不是政治上层建筑即国家机器,而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形式。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重点工程新闻学概论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重点工程新闻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绪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新闻学是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
它是通过对大量的新闻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构成。
广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部分。
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起统领作用,为其他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学习新闻理论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底,全面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掌握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联系实际,重在把握规律。
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的特点:事实是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
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二、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首先,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
其次,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即报道。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2、新闻的本源3、好奇说4、群居说5、新闻欲(99新)6、硬新闻和软新闻二、简述1、新闻的特点第二章新闻传播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
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
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
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
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
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
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它寓理于事,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的要求和新闻文体要用事实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的基本特征,因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到受众,更具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人们对自然界和世间许多问题的基本认识,都是一定的哲学理念为依据和出发点。
马克思新闻学不例外,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在不断地新闻传播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真理性,克服片面性,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深入,从而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和巨大战斗力。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宇宙是各种事物相互间普遍联系的总体。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个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人类首先离不开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交往活动。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物。
必须以空间上诸多个体的连续活动为条件。
这种社会个体活动的互动性和连续性,正是事物有机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反映。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人们的精神交往激活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流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不仅人生活其中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而且人本身也是交互作用的结果。
不能简单地把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仅仅理解为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的反映,它是每个人意识到同他人交往的必要性而采取的共同的自觉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们之间的生生不息的精神交往,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产物。
马克思有过这样的分析“两个人都需要呼吸,空气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作为大气而存在;这一切都不会使他们发生任何社会接触。
作为呼吸着的个人,他们是作为自然物,而不是作为人格相互发生关系。
”。
所以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人们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之间自觉的精神交往才得以出现,并持之以恒。
第二节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交往”观念1、为什么说“工人没有祖国”?(1)工人无论在那个国家,都不会受到保护,他们只会被剥削、被压迫,本国政府只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会维护他们的利益;(2)工人阶级只有突破国界联合起来去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利益。
2、“精神交往”(1)“交往”既指物质意义上的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也指精神意义上的信息传通,还指男女间的性爱。
(2)“交往”工具:依靠铁路、电报、巨大的工业城市、报刊和有组织的人民集会。
3、精神交往的社会作用?(1)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个部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黏合剂;(2)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3)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交往思想?(1)人类社会的交往遵循着从狭隘到广泛、从局部到全球的发展道路,世界交往必然要替代局部的民族交往,成为现代交往的主旋律;民族交往必然会冲破以往的种种藩篱而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2)人们只有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最大量信息,通过新的传播技术上,使得世界各地变得近在咫尺,那时人们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精神财富,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解放;(3)在世界交往的趋势下,不仅所有个体之间是相互需要和相会依赖的,而且各个民族之间也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
(4)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5、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的卑鄙利益虽然造成了许多民族的劫难,但从宏观的世界历史进程来看,资产阶级有利于世界的普遍交往,加速了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的来临。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与实践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与实践传播是任何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中,新闻传播的角色尤为重要。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与实践是一套适应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传播思想。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也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核心所在。
中国共产党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确保新闻传播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服务于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理论基础,它强调新闻传播的社会属性和价值导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传播的本质是反映客观事实和社会矛盾的过程,通过舆论引导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传播思想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特有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正确引导公众舆论,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和受众,通过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推动社会发展。
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实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实践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广泛运用媒体手段进行信息传播,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现代化。
首先,党的领导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党的领导机关制定新闻传播政策和法规,监督媒体的正确导向,保障媒体的公正公平。
党员干部在媒体中发挥榜样作用,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其次,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实践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不断更新。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实践积极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手段,扩大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
再次,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实践注重传媒人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马克思新闻思想
利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当前,我们正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舆论监督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权力制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
在对待舆论监督报道问题上,人们的态度往往判若水火。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节目,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关心的节目之一。
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节目组时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他称赞他们的节目办得好,并说我也是你们的监督对象。
李鹏同志视察《焦点访谈》节目组时,也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然而,有的地方、有的人对《焦点访谈》却视若洪水猛兽,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恫吓、威胁,必欲去之而后快。
不仅“焦点访谈”的遭遇如此,国内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也有因采写批评报道,人被殴打、拘留,采访设备被砸、被抢。
此类事件屡见不鲜,且成上升、发展之势,引起新闻界和法律界人士的强烈呼吁。
对待舆论监督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这表明,我国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肯定了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管理的权利和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这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最根本依据。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代表人民通过对事物的评价和批评,明辨是非,维护真理,伸张正义,促进事物的转化,影响事物的进程,从而实行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因此,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增强党报的战斗力、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第九章 邓小平务实的新闻与宣传思想
4.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些低级庸俗和有害的精神 产品也随之进入了我们的社会。在这种现象刚露 头的时候,邓小平就要求坚决抵制,并分析了产 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为克服这种现象,邓小平提出: “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 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宣传的部 门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把主旋律、 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 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 论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他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宣传的指导思想,以及一 些具体的宣传方式,这些变动体现了他一贯倡导的实事求 是的作风。
对于传媒在新时期的作用,他1979年就注意到 了。他考察了《人民日报》的一种宣传性现象: 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切实解决上访问题》,意 图是要求各级党政部门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话语中对于到哪里解决问题没有讲清楚,于 是发生了大批上访人员涌向北京的现象。 后来,该报再次发表社论《正确对待上访问 题》,把话讲得很清楚,就是要求各地党政机关 就地解决问题,于是到北京来的人员大大减少。 就此,邓小平总结道:
第十一章 邓小平务实的新闻和宣传观
邓小平新闻思想概述
1. 两次党的报刊工作经历
一次是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后参与中共旅欧支 部的团刊《少年》、党刊《赤光》的编务工作; 一次是1933年5月-1935年1月主编红军的机关 报《红星报》。
2. 务实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邓小平较少直接论述专业性的新闻传播,但是对党报工 作有过不少论述,在广义的宣传方面也有较多的论述。 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就是党领导的媒体要为党的中心 工作服务,在新时期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定团结的舆 论环境。 他讲求宣传方法,反对形式主义,主张用事实说话。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2021/6/20
马克思主义a 新闻思想
11
2021/6/20
罗斯·特里尔这本 《毛泽东传》是西 方数百种毛泽东传 记中最被推崇、最 畅销的作品之一。
马克思主义a 新闻思想
12
参考网站
/
2021/6/20马克思主义a Nhomakorabea新闻思想
13
学习要求
2021/6/20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编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团队 制作:林溪声
(2010.3)
a
1
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新 闻思想是新闻传播 学专业的基础理论 课,也是复旦大学 通识教育的平台课 程。复旦大学每年 有三分之二的本科 生选择这门课。
2021/6/20
马克思主义a 新闻思想
2
课程内容
2021/6/20
马克思主义a 新闻思想
8
主要参考书之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7年
郑保卫 主编
2021/6/20
马克思主义a 新闻思想
9
主要参考书目:
2021/6/20
马克思主义a 新闻思想
10
戴维·麦克莱伦的《马克思 传》》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 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
最大特色:一是详细剖析了以 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马克思 的思想文献;二是深入细致地 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 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 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
马克思主义a 新闻思想
14
课件说明
本课件内容来源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团队,用途 仅限于课堂教学。由于图片来源辗转,恕 不能一一注明出处,相关作者请与复旦大 学出版社章永宏编辑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第六节 以人为本:新闻传播的经营规范
2013-9-25
14
以人为本:新闻传播的经营规范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新闻工作 的最高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最高执政理 念,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 2.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3.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新闻改革和创新。5源自党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
1.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的要求。 2.党性原则要求: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 体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接受党的领导, 遵守党的纪律。 3.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2013-9-25
6
第三节 全党办报:新闻传播的组织规范
2013-9-25
7
全党办报:新闻传播的组织规范
2013-9-25
11
第五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2013-9-25
12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1.中国新闻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社会责任;真实全面;客观公正;遵纪守法; 坚持真理;廉洁奉公;增进友好;团结合作。 2.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3.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2013-9-25
第九章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建构 新闻传播规范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 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 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 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 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毛泽东
马克思主 义新闻思 想
目录
第一节 真实报道: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 第二节 党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 第三节 全党办报:新闻传播的组织规范
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第五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第六节 以人为本:新闻传播的经营规范
2013-9-25 2
第一节 真实报道: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
2013-9-25
3
真实报道:新闻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
1.事实真实,报道中的每一个事实都准确无误,持 之有据。 2.总体真实,报道同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 全一致。 3.通过事实的真实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 因及其本质。
2013-9-25
4
第二节 党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
2013-9-25
1.开门办报是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2.切实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切实加强新闻事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切实加强新闻事业同实际工作的联系。 3.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2013-9-25
8
吸引群众参加新闻工作的主要形式
1.建立以通讯员为主的群众性新闻工作网络。 2.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 。 3.收集和研究来自群众的反馈信息。 4.联络各行各业的专家和有代表性的人士,听取他们 的意见。 5.从内容到形式,尽量满足群众的需求。 6.举办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有益于群众身心健 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的情 感沟通。
2013-9-25
15
思考题
2013-9-25
16
阅读书目
1.金炳华主编:《新闻工作者必读》法 律法规、政策文件、新闻基础知识部分, 文汇出版社2001年第2版。 2.童兵主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发展报告 1978-2008》新闻学与传播学 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013-9-25 17
2013-9-25 9
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2013-9-25
10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1. 三种导向:政治导向、经济导向、价值导向。 2.用典型宣传引导舆论。 3.用热点报道引导舆论。 4.重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5.形成网上的正面舆论强势。 6.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