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公开课

合集下载

2019.8.15《张衡传》公开课

2019.8.15《张衡传》公开课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永元中,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 侯以下莫不逾侈。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 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4.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 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 尚书。
1.属文、游、观、从容、召、(不行、不就、不应) 太学、五经、六艺、举、辟、公府、两都、二京
2.雅、善、公车、征拜、再迁
3.再转、辄、积年、不徙、五载
4.中有都柱、张口承之、覆盖周密无际、寻其方面、咸
5.帷幄、讽议、左右
6.国、豪右(闾左)、下车、阴、肃然、 视事、乞骸骨、征拜
1.1.二都,二京:指东汉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2.5帷幄:A. 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 B.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C指谋臣或谋画 之任 指帝王。D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 3.5讽议: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 4.6.国: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5.6闾 左: 居于里门左边的平民百姓,里门左侧是古代贫苦人 民居住的地区,也指贫苦人民,即平民。6.6肃然: 形容 十分恭敬的样子;严肃谨慎的样子。
《汉书》 东汉,班固 ,纪传体,断代史,上起 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 如《苏武传》。
《后汉书》 南朝刘宋,范晔 ,纪传体,断代史, 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如《张衡传》。
《三国志》 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 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 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如《赤壁之战》。

《张衡传》公开课课件

《张衡传》公开课课件
一、掌握常用文言实词,了解常见的古文化 常识;
二、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 成就;
三、学习张衡的优秀品质,并为其写颁奖词。
一、书声琅琅——朗读课文进入佳境
二、基础过关—总结归纳文言常识
1、 结合课后注释,勾画出自己有疑问或不 好翻译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2、《导学案》上的自学检测中生成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解决
3、总结小组无法解决问题,班级共同解决。
三、寻微探幽——走进张衡,赏析文本 探求内涵
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 1、本文写了张衡哪几方面成就?
• 2、以上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具体表现?
• 3、为什么介绍候风地动仪时要详写?
• 4、张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语句作答。可总结概 括为哪些优良品德?
为什么介绍候风地动仪时要详 写?
• 因为候风地动仪是张衡在科学
上最辉煌的成就,进而使文章 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 学识渊博 阅历丰富 谦虚谨慎
• 淡泊名利 性情高洁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潜心科研
• 忧国忧民 为政机智果断,理智智慧 执政严 明 不畏权贵 急流勇退
郭沫若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 中亦所罕见。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
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 情的特点、标志
寻其方面( 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车,治威严。( 古: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 古: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 激励使振作起来。
我的佳作
• [获奖名片]完美
• [颁奖词]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四)【设计说明】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容易产生惧怕或厌烦心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很有难度。

本节课要让学生没有丝毫畏难情绪,使课堂活跃起来,这需要教师设置问题的梯度有关,先疏通文句再设疑思考,由筛选信息到讨论概括,由浅入深,由易至难。

新课程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基础,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力求将文言文阅读课上成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课型,不搞串讲,疏通文句也是要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起点拨作用。

然而,这种课型给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还要考虑学生情绪的调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公开课(42张ppt)课件

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公开课(42张ppt)课件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 六、兼职,代理的词语 • 1、兼:同时掌管,兼任职务。 •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 2、领:兼任。 • 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 • 3、判:古时高官兼低职。 • 《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
判相州。”
• 4、署、守(shòu)、权:代理、暂时担任
• 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 •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偏:指任副职的人) • 2.辟:(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
拜官为著作郎。)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
•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 •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 5、出、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 6、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谦虚、踏实、超尘拔俗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不慕荣利——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地理学
•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 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等。
记里鼓车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一、导入1、有些名字,光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非同凡响,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张衡(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安帝时为侍中,左迁宣城太守。

他的《后汉书》被鲁迅先生称作“范晔之文,颇似高诱之注《战国策》”。

二、背景介绍东汉时代,我国地震频繁,张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

这架地动仪比西方制造的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

当时南方大姓崔、马、许、郑等人家中都藏有张衡的著作。

三、整体感知1、放课文录音。

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找出难懂的字词及句子。

3、师生互动,处理字词。

4、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是采用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2)张衡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明确:本文以张衡的成就为线索。

采用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表现他“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格。

以及他在文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师生共同明确:文章开头介绍了张衡的姓名、字和他在文学、史学方面的才能以及他“性恬静”“不慕当世”的品格。

表现了他从容淡静的性格特征。

并说明他能写成《二京赋》的原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2、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重点写了什么?明确:这一部分重点写了张衡制造地动仪一事,表现了他非凡的才能。

3、课文第三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学生齐答: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教师引导:从哪几方面介绍的?明确:三个方面:一是“推其仁义之心与天下”;二是“不为苟见适配声容”;三是“先恭己然后任天下”。

由此可以看出张衡“从容淡静”的性格特征。

教师提问:这一段中有一处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张衡的品德,是哪一处?明确:“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教师引导: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优点?明确:淡薄名利,不事浮饰;心静如水,远离世俗;埋头苦干,勤奋工作。

2024版张衡传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2024版张衡传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文化状况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一 定成就。
9
张衡在历史上的贡献
科学贡献
张衡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领域 都有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发明的浑天 仪和地动仪,对后世科学研究产生了 深远影响。
文学贡献
政治贡献
他多次上书针砭时弊,提出改革建议, 为东汉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 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为后世文学创 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地动仪的原理 利用精妙的机械结构,将地震波引起的地面运动转化为触 发机关的动作,从而指示地震发生的方向。
地动仪的意义 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为地震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地动仪也是张衡卓越科学成就的代 表之一,彰显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
17
张衡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01
杰出的科学家
张衡在天文学、地震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的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鼓励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探讨张衡及其时代的相关议题,以促进学 术交流和跨学科合作。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31
2024/1/28
21
张衡的人文精神与追求
科学精神
艺术造诣
张衡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具有求真务实、 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后世科技发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
张衡在文学、音乐等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歌、辞赋等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深刻的人文内涵。
社会责任感
追求真理与自由
张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现实 和民生疾苦,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 做出贡献。
浑天仪的原理
利用漏刻水力驱动大型自动化天 文仪器,通过齿轮传动带动球体 旋转,模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掌握张衡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张衡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1. 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对后世的影响。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张衡的图片、事迹、成就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张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位历史人物是谁吗?他有什么成就?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对后世的影响。

4.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5.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强调张衡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6. 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张衡的创新精神对现今社会的启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对后世的影响。

8. 课后作业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张衡在其他领域的贡献,如地理、数学等。

2. 学生分享张衡的事迹给家人和朋友,传播他的创新精神。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感悟,思考张衡的创新精神如何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能力等。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张衡的创新精神。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张衡在各个领域的贡献。

张衡传--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张衡传--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
❖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 5、出、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和德行)
文言文中表达“官职变迁”旳动

❖ 四、表达降低、撤职官职旳 ❖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3、黜: :与“罢、免、夺”都是免除官职。 ❖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下列莫不逾侈。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 召不应。
下列句子中旳“善”与文中意思相同旳是(C )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B.素善留侯张良 ❖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拜官为著作郎。)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出名人士充任官职。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文言文中表达“官职变迁”旳动

❖ 二、表达任命官职旳 ❖ 1、拜:授予官职。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2、除:任命,一般指免除旧职授予新职。 ❖ 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洗马,官名) ❖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3、授:予以官职。 ❖ 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传记作品 中的语言和文学手法。
重点
张衡的生平事迹和卓越成就,以 及传记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02
《张衡传》背景介绍
张衡生平
总结词
张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
详细描述
张衡生于东汉时期,自幼聪颖好学,精通文学、数学、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他曾任太史令、侍中等职务,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汇报人: 202X-01-10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 • 《张衡传》背景介绍 • 文章结构分析 • 语言艺术分析 • 思想内容分析 • 教学互动设计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介绍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张衡传》中的重要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语言知识。
详细描述
张衡在天文、地理、数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地动仪、浑天仪等发明对 当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文章结构分析
段落大意
01
02
03
04
第一段
介绍张衡的家族背景和童年经 历,强调其早慧和勤奋。
第二段
描述张衡在学术和政治方面的 成就,展现其才华横溢。
第三段
讲述张衡在天文、数学和地理 方面的杰出贡献,展现其科学
精神。
第四段
描述张衡的文学成就和为人处 世之道,展现其人格魅力。
叙事手法
以时间为线索,按照 张衡的生平和成就展 开叙述。
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 ,突出张衡的才华和 成就。

张衡传公开课优秀课件

张衡传公开课优秀课件

不人 索生 何在 获勤 ?,
追求人生
中心主旨 本文记叙了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精神,以及他在文 学、科学方面的成就,在政治上的作为;其中他在科技方面的才 能和创造发明,是本文记叙的重点。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早在 1 800 年前,他就研 制成候风地动仪这样精妙的仪器, 并在多方面为人类文明的发展 作出了杰出贡献,确实令人敬佩。
一个伟大而真实的人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 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 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 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 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 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 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 直言进谏,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 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向太宗祝贺)。 太宗震惊 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 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 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 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文言词句的特殊用法及文化知识
第二段:
文言实词特殊用法: 机巧:古今异义,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 特征:古今异义,特地征召
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研究透;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文言特殊句式: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状语后置 文化常识:
术学、阴阳、公车、郎中、尚书侍郎、太史令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 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 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dū)柱,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 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 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 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 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 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 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 (lǒng)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 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高中语文必修4《张衡传》公开课(35张ppt )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4《张衡传》公开课(35张ppt )课件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 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乘便进入京城洛阳,在 太学学习,因此通晓五种经书,熟悉六种学问和技能。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
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而……”,相当于“虽 然……但是……”。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 句有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 举孝廉不行:(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汉朝由地 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 人称为“孝廉”。 连辟(bì)公府:屡次(被)公府征召。辟,召。公府,三 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 《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研核:研究考验。 妙尽璇机之正: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璇机,玉
饰的测天仪器。也写作“ 璇玑”。 浑天仪:一种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在的天球仪。 《灵宪》《算罔论》:《灵宪》,历法书。《算罔论》,算 术书。
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 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 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 述十分详尽明白。
帷幄:这里指皇宫。
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
疾恶:痛恨。
目之:给他递眼色。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 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 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 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 己的坏话,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 后出来了。
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 验)如神。合契,符合、相合。未之有也:从来没有这件事。 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候风地动仪巧妙灵验这件事。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张衡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了解XXX及《后汉书》。

2) 掌握文言知识及相关文体文化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 研究人物传记写作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 采用质疑导读法,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探究XXX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引导学生研究XXX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XXX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以“我看XXX”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导读法、探究法、旧知归纳法。

教学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疑难词句的处理。

2.探究XXX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文章重点记叙了XXX的科学成就。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今天我们通过研究XXX《后汉书》中的《张衡传》一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被XXX先生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汉代科学家XXX。

二、问题设置: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XXX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XXX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3.XXX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让学生文章原句多角度探究问题原因。

教师巧妙运用质疑导读法,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逐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组织答案。

)师问:1) XXX博通经典,才学非凡,在文章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说明其中原因。

启发:2) XXX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生: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公开课

张衡传公开课
个人品性:“无骄尚之情”的严谨谦虚,“不好交接 俗人”的超尘拔俗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 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敢于讽谏统治集团过度奢侈的社会现实的态度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 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 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 罔论》,言甚详明。
了解张衡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 政治家。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 大家”。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天文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 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 令人敬仰。”
言:论述。
第二自然段小结
本段主要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 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张衡上通天文,下穷地理,精于 历算,擅于机械,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 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 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第三段重点字词
再转:转任两次。 复:又
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 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 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4.累召不应
召见,召聘
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 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 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 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2024年张衡传优秀课件-(带)

2024年张衡传优秀课件-(带)

张衡传优秀课件-(带附件)张衡传优秀课件一、引言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在文学、政治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文学作品及政治贡献,以期为大家呈现一个立体、全面的张衡形象。

二、生平事迹1.家世背景张衡,公元78年出生于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其家族为当地名门望族,祖父张堪曾担任过东汉开国功臣,父亲张堪亦曾担任过郡守。

张衡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2.科学生涯张衡在科学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精通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多个学科。

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能测验地震的仪器,比欧洲第一台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

他还发明了浑天仪,用于观测天体的运行,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文学成就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二京赋》被誉为汉代辞赋的巅峰之作,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张衡深厚的文学功底。

4.政治贡献张衡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贡献,他曾任郎中、太史令、河间相等职,为官清廉,勤政爱民。

在担任河间相期间,他积极治理水患,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同时,他还敢于直言进谏,多次上书批评时政,为东汉政治的清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张衡传优秀课件1.张衡生平事迹:详细介绍张衡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科学生涯、文学成就和政治贡献。

2.张衡科学成就:重点介绍张衡在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领域的成就,以及地动仪、浑天仪等发明。

3.张衡文学作品:赏析张衡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二京赋》,领略其文学艺术魅力。

4.张衡政治贡献:阐述张衡在政治上的清廉、勤政、爱民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他对东汉政治的积极影响。

5.张衡精神传承:探讨张衡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张衡精神。

《张衡传》 公开课

《张衡传》 公开课

精读领会
为叙述张衡一生杰出成就,传记 以什么为纲统率题材?
以“善”为纲 1、善属文(文学才能) 2、善机巧、善术学(科学技术) 3、善政事(政治才干)
精读领会
以“善”为纲
以“妙”为目
1、善属文
融会贯通、“精思傅会”
2、善机巧、善术学 “妙尽璇机之正”、“皆服其妙”
3、善政事
敏锐的政治眼光、 高明的政治手腕
张衡传 范晔《后汉书》
范晔《后汉书》是纪传体史书, 与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陈寿《三国志》合称“四史”,对我 国文学、史学均有很大影响。
《史记》 西汉,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上起黄 帝,下迄汉武帝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 《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
《汉书》 东汉,班固 ,纪传体,断代史,上起 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 如《苏武传》。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
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 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dū)柱,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 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 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 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 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 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 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 (lǒng)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 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 属(zhǔ)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 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bì)公府不就。时 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yú)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 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 才,累召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句子中的“ 下列句子中的“属”与文中意思相同的是( ) 与文中意思相同的是( A A.屈平属草稿未定 屈平属草稿未定 B.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举酒属客 举酒属客 D.名属教坊第一部 名属教坊第一部 写 嘱咐 劝 属于
下列句子中的“ 下列句子中的“因”与文中意思相同的是( ) 与文中意思相同的是( B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B.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击沛公于坐, 因击沛公于坐 C.蒙故业,因遗策 蒙故业, 蒙故业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长句, 因为长句 依靠 趁机 沿袭 因此
学习第一段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 善属 于三辅, 入京师, 太学, 五经,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六艺。 才高于世, 无骄尚之情。 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 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俗人 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 孝廉不行 不行, 公府不就 不就。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 班固《两都》 二京赋》 以讽谏。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 不应。 召不应。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词
三、表示提升官职的 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梁启超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2、陟:提升,提拔。 提升,提拔。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升:提升。 提升。 、 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梁启超 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4、提:提拔。 提拔。 、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北史·魏收传 。(《 魏收传》 名行: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北史 魏收传》。名行:名望 和德行) 和德行)
固定句式
学习第一段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 善属 于三辅, 入京师, 太学, 五经,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六艺。 才高于世, 无骄尚之情。 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 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俗人 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 班固《两都》 二京赋》 因以讽谏。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 召不应。 召不应。
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检查预习
句 读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怪其无征。 怪其无征。 3.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自此以后
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检查预习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词
二、表示任命官职的 1、拜:授予官职。 授予官职。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 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洗马,官名) 。(李密 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洗马,官名)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授:给予官职。 给予官职。 、 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授。(《汉书 翟方 朱轮军, 。(《 遣使者持黄金印 朱轮军 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 进传》 进传》) 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起用人任以官职。 、 5、任:担负、担任。 担负、担任。 、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蒙恬传》)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 蒙恬传》 蒙恬传
张衡故居与张衡墓庐
请听范读, 请听范读, 注意字音与句读
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检查预习
字音
属( zhǔ)文 逾侈( 逾侈 chǐ ) 璇(xuán )机 机 中有都( 中有都 dū )柱 柱 蟾蜍( 蟾蜍(chán chú ) 乞骸( 乞骸 hái )骨 骨 连辟 ( bì ) 邓骘( 邓骘 zhì ) 算罔论( 算罔论( wǎng ) 傍(páng)行八道 帷幄( 帷幄( wéi wò )
学习第一段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 善属 于三辅, 入京师, 太学, 五经,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六艺。 才高于世, 无骄尚之情。 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 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俗人 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 班固《两都》 二京赋》 因以讽谏。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 召不应。 召不应。
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
后 汉 书
南 朝 范 晔 ·
张 衡 传
·
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 姓名 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 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 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 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 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 色彩。 色彩。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永元中 阳嘉元年 安帝 永和初 顺帝 永和四年
学习第一段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 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 班固《两都》 二京赋》 因以讽谏。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 召不应。 召不应。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词
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 表示降低、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贬官,降职并外放。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降职并外放, 相近。 、 贬连州刺史。( 。(《 刘禹锡传》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3、黜:罢免官职罢免,废。 罢免官职罢免, 、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 。(高启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 者事》 者事》) 4、夺:削去、罢免。 削去、罢免。 、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启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5、坐:因犯 因犯……罪或错误。 罪或错误。 、 罪或错误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汉书》)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表示“官职变迁”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 词
纵观近几年高考所选文言文阅读短文, 纵观近几年高考所选文言文阅读短文,不少都是从唐宋以后所修的官方 史书(人物传记)中摘取,其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动词尤多, 史书(人物传记)中摘取,其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动词尤多,同学们一定 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 表示征召、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 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 襄公三年》 指任副职的人)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 襄公三年》。偏:指任副职的人) 2、辟:( )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 、 :(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 职。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 。(《 谢安传》 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 谢安传》。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 拜官为著作郎。) 拜官为著作郎。)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范晔 张衡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范晔 张衡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祖籍 字慰宗, 字慰宗,南朝宋代顺阳 山阴(浙江绍兴) 山阴(浙江绍兴)人。 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 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 太子左卫将军等职。 太子左卫将军等职。 《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 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 通经史,善为文章。 通经史,善为文章。 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 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 被处死刑,死时才 岁。
下列句子中的“ 下列句子中的“善”与文中意思相同的是( ) 与文中意思相同的是( C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积善成德, 积善成德 B.素善留侯张良 素善留侯张良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非异也, 君子生非异也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善万物之得时, 善万物之得时 善行 友善 善于 羡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