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在城市中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园环境的质量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帮助我们识别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健康。

1.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对校园内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校园环境的质量,以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2.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包括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噪声和气味。

3.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以测量如PM2.5、PM10等指标,设备应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分析软件。

以上设备应具有高质量精度和可靠性,以确保准确监测。

4.监测操作监测操作应该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

空气质量监测: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在学校内的几个关键点,如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和体育馆。

24小时监测记录,将数据分析和比较以确定任何潜在的污染源。

噪声监测:使用噪声监测设备对校园内的各种区域进行监测,比如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噪声、学生宿舍内的噪声等。

24小时监测记录,将数据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噪声水平是否达到了标准。

5.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监测时间和地点* 监测指标* 监测结果和结论* 推荐的纠正措施,以改善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报告应该由专业人员撰写,并定期向校方汇报监测结果和建议的措施。

6. 总结制定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是保障学生健康和安全的一个重要步骤。

准确监测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噪声和气味,可以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环境和健康。

监测报告应该由专业人员撰写,根据监测结果和结论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供参考。

作为校园环境的保护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监测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

实验1 广州大学城空气微生物监测

实验1 广州大学城空气微生物监测

实验一广州大学城各校区空气微生物检测与微生态安全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空气微生物的采集方法。

2.熟悉空气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的鉴定方法。

3.获取广州大学城各校区区空气微生物数量,以评价广州大学城空气微生态安全。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人类赖依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

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气微生物主要来自地面及设施、人和动物的呼吸道、皮肤和毛发等,它附着于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表面,可较长时间停留于空气中。

某些微生物还可随空气中细小颗粒物穿过人体肺部存留在肺的深处,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可随空气中细小颗粒物被输送到较远地区,给人体带来许多传染性疾病和上呼吸道疾病。

因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是空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参数。

由于广州气候温暖、潮湿,很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加上大学城人口密集度高、含尘量大,其空气质量更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

本实验旨在获取广州大学城各校区区空气微生物数量,以评价广州大学城空气微生态安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3.1 研究地点空气样品采自广州各校区样地(),样点具体情况见表1。

3.2 两种培养基配置牛肉膏培养基蛋白胨10 g,牛肉膏 3 g,氯化钠 5 g,水1000 mL,pH至7.4-7.6。

(灰白色,用于总菌分离)马丁氏培养基K2HPO4·3H2O 1 g,MgSO4·7H2O 0.5 g,蛋白胨5 g,葡萄糖10 g,1/30 00孟加拉红水溶液100 mL,水900 mL,自然pH,121°C 湿热灭菌30 min。

待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55-60 °C时加入链霉素(30 µg/mL)。

(粉红色,用于真菌分离)3.3采样时间和方法在广州大学城各校区的采样点,每次使用3个平板(即同一地点先后共计采样3次)。

采样高度离地面1.5—2米。

(整理)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整理)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序号污染源名称数量燃料种类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方式1 食堂2 印刷厂3 锅炉房4 建筑工地5 家庭炉灶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

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表2 校园周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路段××路××路××路××路…车流量/(辆/h)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气象资料调查项目调查内容风向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及频率等风速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最小风速、年静风频率等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10、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大气质量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任务。

而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也需要进行大气质量监测,以确保学生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1.PM2.5浓度监测: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其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定期监测。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气体,其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监测:VOCs是造成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定期监测。

二、监测方法1.PM2.5浓度监测:采用PM2.5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终端。

采集到的数据将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并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警处理。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同样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并设定阈值进行报警。

3.VOCs浓度监测:采用VOCs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关键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VOCs浓度,并进行报警处理。

三、监测频率1.PM2.5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全天的大气质量变化情况。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3.VOCs浓度监测:每周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中VOCs浓度是否超标。

四、数据管理和处理1.数据管理:监测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监测时间、位置、浓度等信息。

2.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季节规律等信息。

3.报警处理:当监测到的浓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监测终端将发出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五、监测结果发布1.大气质量指数(AQI):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计算AQI,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供学生和员工查看。

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开学期间是学校迎来新一学年的重要时刻,而空气质量对于学生们的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对于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问题解决、应急预案、监测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1. 监测目标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学校内部的空气质量状况,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关注的是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人员集聚场所,室外空气质量监测则需要覆盖整个校园范围。

2. 监测方法针对不同的监测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可以通过室内空气采样仪器采集空气样本,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室外空气质量监测则可以采用现场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空气中的各项指标。

3. 监测设备为了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监测设备。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主要包括空气采样仪器、分析仪器等;而室外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则包括气象站、空气质量监测站等。

4. 监测频率开学期间空气质量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可以考虑在每个学期开始前、中间和结束时进行全面的空气质量监测,以及定期进行日常监测。

5. 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数据的处理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可以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6. 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评估学校内部的空气污染情况,找出空气质量不良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7. 监测问题解决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空气质量存在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改进室内装修材料等方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而室外空气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进行改善。

广州大学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验课程名称:环境监测实验A2学校:广州大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11环科1班小组成员:李文浩、张宏伟、邵嘉慧、程媛指导教师:宋刚、孙慧2014年4月24日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了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2、熟练大气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环境空气中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3、通过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学会分析监测数据。

4、通过对广州大学校园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质量。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1.监测区域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1)固定污染源:商业中心的饭店、大排档排放的油烟;学生食堂排放的油烟;实验区中化学实验室通风系统向外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体育场的扬尘;教学区空调排放的废气。

排放情况:排放时间一般是在中午吃饭前后。

教学区的空调排放的废气主要在学生上课时段。

实验室通风系统向外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时间一般在学生上实验课时段。

(2)流动污染源:紧靠商业区周边道路上的汽车尾气排放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黑烟和汽车经过道路时扬起的尘粒。

排放情况:一般在上午8:00-9:00,中午11:30-13:30,下午16:30-17:30时段车流量较大,其余时间相对较少。

2.监测区域地形资料广州大学所处位置地势低平,位于大学城中环路旁,在高速路口与大学城各道路的交叉路口旁,并且靠近大学城中部枢纽交通点。

因此此处交通繁忙,人群密集。

3.监测区域气象资料广州大学校园所处区域属南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背靠大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别显著,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为21.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99.8mm,日最大降雨量为284.9mm,集中在梅雨季节(4-6月)和台风季节(7-9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33天,最长连续无雨天数为69天。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目录一、监测目的 (2)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三、监测项目 (3)四、设计布点网络 (3)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6)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6)2、采样仪器 (6)3、数据处理 (7)4.分析结果 (8)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9)样品保存 (10)措施 (10)七、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 (10)八、监测报告说明 (12)九、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 (13)十、校园环境概况 (13)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13)十一、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 (13)1、监测分析方法: (13)2、点位布设 (14)3、监测仪器 (14)十二、评价标准 (14)十三、监测结果 (14)十四、结论 (15)进度计划 (15)十五、参考文献、资料 (15)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6)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9)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2)基础资料的搜集①气象资料柳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秋季10月到第二年春季3月)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年平均风速1.1~2。

0m/s,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小时.②地形及功能区划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是以喀斯特溶岩地形为主,其两面环绕着石山,其中还有一条公路从学校穿过即社湾路。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订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订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制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监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校园空气质量的好坏对学生、教师的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现污染源通过监测校园内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可以快速发现污染源,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

2、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监测分析校园空气的污染状况,可以评估空气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空气品质水平。

3、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对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更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

1、监测区域确定:校园内各关键区域(如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场等)都应该设立监测点。

2、监测参数确定:监测体系应包括PM2.5、PM10、CO2、SO2、NO2等常规参数。

特殊的监测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特定参数监测。

3、采样时间周期:应根据各区域的使用频率及特殊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监测周期。

建议在学生较少的晚间及节假日进行长期连续监测。

4、监测设备及技术选择:市场上已有多种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根据监测参数、预算等因素选择。

监测设备及技术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5、数据管理及报告发布:监测数据应进行规范处理、保存、分析和归档,以备需要时候演示数据的准确性。

制定评估标准和发布监测报告,有助于监测效果的评估及监测意义的传达和推广。

三、校园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影响监测成果,因此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监测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2、相关人员的培训校园空气质量监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控并准确采集所有监测信息,因此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采样点设置的科学性各区域的采样点要放置在最能代表区域内空气质量的位置,切忌规避污染源,否则采样数据将失去意义。

4、监测成果的有效应用积极的监测和有效地利用监测数据是保障校园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学的空气质量治理计划,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善监测点的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监测处置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处置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处置方案一、方案概述空气质量是一个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为了监测和处置空气质量问题,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处置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二、空气质量监测1. 监测范围: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覆盖城市、工业区、居民区、农村等地区。

监测点要根据地理分布、人口密度和污染源分布等因素进行布点。

2. 监测指标:主要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

同时,还可以监测其他重要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3. 监测设备:选用经过国家质检部门认证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设备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传输和共享:监测仪器要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保存。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到空气质量监测中心,同时可以对外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和使用。

三、数据分析和处理1.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空气质量的浓度和变化趋势。

可以利用统计软件和模型来分析数据,寻找污染源和空气质量改善的措施。

2. 数据处理:对于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噪声,要进行处理和筛选。

同时,要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3. 数据报告:定期编制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空气质量的建议。

报告要面向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增加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四、问题处置1. 突发事件处置:对于空气质量突发事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置,限制污染物的扩散。

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2. 污染源治理:对于污染源的治理,要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要加强管理和监管,对违法排放者进行处罚和取缔。

同时要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和推广,减少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的排放。

3. 治理效果评估:对于治理措施的效果,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嘿,同学们!咱今天来聊聊校园空气质量监测这档子事儿。

你们说,这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可重要着呢!就好比咱每天得吃饭喝水一样,好的空气那也是咱健康的保障呀!咱先想想,要是在一个空气质量不咋地的校园里待着,那得多难受呀!就好像你在一个烟雾缭绕的房间里,能舒服吗?所以呀,监测空气质量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那怎么监测呢?咱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放上一些小仪器,就像一个个小哨兵一样,时刻帮咱留意着空气的情况。

比如说操场边呀,教室里呀,图书馆里呀,这些地方可都是咱常待的地儿。

这些小仪器能测啥呢?它们能测好多东西呢!像什么 PM2.5 啦,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要是它超标了,那咱可得小心啦!还有一氧化碳呀,二氧化碳呀等等。

你们想想看,要是哪天仪器突然“嘀嘀嘀”地响起来,那可就得引起咱的重视啦!这就好比你身体不舒服会咳嗽一样,这是空气在向咱“报警”呢!那咱就得赶紧找找原因,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不是旁边有工地在施工呀?扬起了好多灰尘。

或者是教室里人太多了,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啦?找到原因后,咱就得想办法解决呀!要是工地的问题,那就找相关部门反映反映,让他们采取点措施。

要是教室里的问题,那就多开开窗通通风呗!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空气质量监测,这可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健康呢!你说,谁不想在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呀?这就跟你想穿干净漂亮的衣服一样,谁愿意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出门呢?而且呀,这监测空气质量还能让咱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呢!知道了空气的重要性,咱就会更加珍惜和保护它呀!比如说不乱扔垃圾,少开车多走路,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为改善空气质量出一份力呢!咱的校园就像是咱的家一样,家里的空气不好,咱能待得舒服吗?所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关注校园空气质量,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这可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做到!你们说是不是呀?咱的校园空气质量,咱自己做主!。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目录一、.............................................................. 监测目的2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2三、.............................................................. 监测项目3四、.......................................................... 设计布点网络3五、....................... 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6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6)2、采样仪器 (7)3、数据处理 (7)4.分析结果 (8)六、.................................................... 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9样品保存 (10)措施 (10)七、.................................................... 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11八、.......................................................... 监测报告说明12九、.................................................. 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13十、.......................................................... 校园环境概况13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13)十一、.................................................. 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131、监测分析方法: (13)2、点位布设 (14)3、监测仪器 (14)十二、............................................................ 监测结果14十三、................................................................ 结论15进度计划 (15)十四、...................................................... 参考文献、资料15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6)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9)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校园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基本思路
1. 针对特定空气污染物,明确检测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和异常可能的产生原因;
2. 利用应用程序(例如传感器)监测空气质量中污染物的实时分布情况;
3. 根据数据分析判断空气质量是否正常,并建立预警机制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4. 结合特定地形和气候,合理调整加装新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
5. 基于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空气污染治理策略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6. 公开报道空气质量信息,及时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发出警报,并募集市民参与空气质量的治理与监督;
7. 根据检测结果和多方信息,及时进行气象空气质量分析预报,协助形成环保从严政策。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1. 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大气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加强对校园大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校园大气监测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园大气监测方案,旨在为校园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监测设备及技术校园大气监测方案需要借助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备和技术:2.1 空气质量监测仪空气质量监测仪是核心设备之一,通常包括气体分析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和粒子计数器等。

其主要功能是检测和监测校园空气中的颗粒物、气体浓度和温湿度等参数。

2.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载体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校园周边地区的大气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源、污染物扩散等情况。

2.3 数据传输技术监测数据的传输是校园大气监测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常用的数据传输技术包括无线传输、以太网传输和物联网技术等。

校园大气监测设备应该能够将实时的监测数据迅速传输到数据中心,并进行存储和分析。

3. 监测指标校园大气监测需要关注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颗粒物浓度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应当监测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例如PM2.5、PM10等。

3.2 气体浓度气体污染是大气污染的另一重要方面。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应关注常见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等。

3.3 温湿度温湿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应当监测校园内外的温湿度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环境。

4. 数据存储与分析校园大气监测方案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存储和分析,以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存储可以采用云存储技术,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备份。

数据分析包括数据可视化和趋势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找出潜在的污染源,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一、引言校园环境的质量对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大气质量是校园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为了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二、背景(此处为正文开始,请注意正文段落的缩进和整洁排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校园大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群体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且可行的校园大气监测方案,对于改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三、目标1. 确定监测指标:针对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选择监测指标并制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等。

2. 建立监测站点:确定一定数量的监测站点,确保覆盖学校的主要区域,如教室、食堂、室外活动场所等。

3. 制定监测频率:根据校园特点和大气污染的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如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4. 分析监测数据:收集和记录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校园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主要污染源。

四、实施步骤1. 资源准备:购买适当的大气质量监测设备,并确保设备具备准确度和可靠性,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确定监测站点: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站点,并将监测设备安装在相应位置上。

3. 监测数据采集:定期进行大气质量监测,并使用设备采集和记录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生成报告,并将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向学校管理层、师生和家长等相关人员进行反馈。

5. 外部合作:与当地环保部门或相关机构合作,获取更多专业支持和信息分享,共同努力改善校园大气质量。

五、监测结果与效益1. 有效改善校园环境:通过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的反馈,学校管理层可以了解到校园大气质量的情况,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如加强空气净化设备的使用、优化教学场所的通风系统等。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校园空气质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良好的校园空气质量对于学生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以及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1、了解校园内空气质量的现状,包括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

2、评估校园内空气质量对师生健康的潜在影响。

3、为改善校园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监测地点1、教室教室是学生长时间学习的场所,空气质量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2、图书馆图书馆是人员密集的场所,通风情况相对较差。

3、食堂食堂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油烟等污染物。

4、操场操场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也需要关注。

四、监测指标1、颗粒物(PM25 和 PM10)颗粒物是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有较大危害。

2、二氧化硫(SO₂)主要来源于燃烧含硫燃料,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3、二氧化氮(NO₂)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是其主要来源,会对呼吸道和肺部造成损害。

4、一氧化碳(CO)不完全燃烧产生,对人体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强,影响氧气运输。

5、臭氧(O₃)在光照条件下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反应生成,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6、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对人体有致癌风险。

五、监测方法1、仪器监测采用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颗粒物监测仪、气体分析仪等,对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2、人工采样监测定期采集空气样本,送实验室进行分析,以补充和验证仪器监测数据。

六、监测频率1、实时监测在重点区域(如教室、食堂)安装实时监测设备,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

2、定期监测每周进行一次人工采样监测,涵盖校园内的各个监测点。

七、数据记录与分析1、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记录监测数据,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指标数值等。

2、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超标率等。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1.背景介绍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城市中的校园环境,大气污染源众多,如机动车辆排放、建筑施工、化学品使用等。

因此,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校园大气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2.目的和目标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校园大气环境监测体系,以便及时获取校园内各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为环境改善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目标包括:-实时监测校园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析监测数据,形成定期的报告,以便提供环境管理和改善的建议;-提高校园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3.监测内容和方法-PM2.5和PM10颗粒物;-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臭氧(O3);-挥发性有机物(VOCs);-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监测方法可以使用传感器、监测设备和物联网技术。

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校园的关键区域,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数据到监测中心。

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智能设备,如手机和手表,作为监测数据的采集工具。

4.监测与分析监测数据应由专门的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收集、存储和分析。

该中心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如实时数据图表、趋势分析和空间分布图等。

同时,监测中心应负责定期汇总监测数据,并形成相关报告。

这些报告应包括数据分析、异常情况报告和环境改善建议。

报告应及时提交给校方决策者,以便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和改善措施。

5.管理和改善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和报告,校方可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和改善措施。

-限制机动车进入校园或推广电动车使用;-加强建筑施工和化学品使用的管理;-加强绿化和植被覆盖,以提高空气质量;-宣传环保意识,鼓励校园师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6.教育和宣传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还应包括教育和宣传的内容。

校方可以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学术讨论和主题活动,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教室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教室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教室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大学教室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介绍随着大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变化,大学教室的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大学教室的空气质量监测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为了保护大学教室员工和学生的健康,确保教室内空气浑然至清,建立有效的教室空气质量监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主要内容1.建立专业的大学教室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定期进行大学教室空气质量监测,明确监测指标、时间间隔及现场数据处理程序,可以有效地监测室内空气质量。

2.采用一定的采样方式,对室内空气进行采样测试,根据采样结果,判断室内空气质量状况,检测温度、湿度等指标。

3.使用各种空气检测仪器,如空气检测仪、气体监测仪、光谱分析仪等,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

4.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定期更换空调滤芯,整洁和消毒室内空气,采取通风换气,调节室内湿度,使学生在室内的学习的环境更加舒适。

三,措施1.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定期对大学教室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以评估室内环境质量。

2.使用合格滤芯。

无论是中央空调系统还是普通空调系统,都应当使用合格滤芯,定期更换,让室内空气更加新鲜、洁净。

3.空气净化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可以根据教室实际需要,安装各种净化设备,用于净化室内空气,清除有害气体、悬浮颗粒及病毒、细菌等污染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定期通风换气。

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应当定期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四,结论大学教室空气质量监测是保护大学教室员工和学生的健康,确保教室内空气浑然至清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提出的教室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可以有效地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教室内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水平,确保学生的健康。

学生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方案

学生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方案

学生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方案近年来,空气质量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在学校这个封闭环境中,学生们暴露在低质量的空气中,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更加明显。

因此,建立学生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学生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

一、制定监测计划首先,学校应制定空气质量监测计划。

该计划应明确监测的频率和监测的内容。

可以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确定监测的项目和标准,如PM2.5、PM10、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通过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学生暴露在的空气质量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立监测设备其次,学校应购置相应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应是精确可靠的,能够准确测量并记录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

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包括传感器、监测仪器等。

并且,学校应定期维护设备,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三、推行空气质量教育除了监测和设备的建立,学校还可以通过推行空气质量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这包括向学生普及空气污染的知识,教导学生如何预防空气污染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四、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学校应注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首先,加强通风管理,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其次,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如禁止吸烟以及限制不良气味的物质的使用。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五、加强户外空气质量管理在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时,学校也应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管理。

例如,在雾霾天气下,可以暂停户外活动,避免学生长时间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口罩等防护用品,以减少学生暴露在有害物质中的风险。

六、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整洁和清洁。

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噪音控制,避免噪音对学生的学习和休息造成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验课程名称:环境监测实验A2学校:广州大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11环科1班小组成员:李文浩、张宏伟、邵嘉慧、程媛指导教师:宋刚、孙慧2014年4月24日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了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2、熟练大气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环境空气中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3、通过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学会分析监测数据。

4、通过对广州大学校园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质量。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1.监测区域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1)固定污染源:商业中心的饭店、大排档排放的油烟;学生食堂排放的油烟;实验区中化学实验室通风系统向外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体育场的扬尘;教学区空调排放的废气。

排放情况:排放时间一般是在中午吃饭前后。

教学区的空调排放的废气主要在学生上课时段。

实验室通风系统向外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时间一般在学生上实验课时段。

(2)流动污染源:紧靠商业区周边道路上的汽车尾气排放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黑烟和汽车经过道路时扬起的尘粒。

排放情况:一般在上午8:00-9:00,中午11:30-13:30,下午16:30-17:30时段车流量较大,其余时间相对较少。

2.监测区域地形资料广州大学所处位置地势低平,位于大学城中环路旁,在高速路口与大学城各道路的交叉路口旁,并且靠近大学城中部枢纽交通点。

因此此处交通繁忙,人群密集。

3.监测区域气象资料广州大学校园所处区域属南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背靠大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别显著,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为21.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99.8mm,日最大降雨量为284.9mm,集中在梅雨季节(4-6月)和台风季节(7-9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33天,最长连续无雨天数为69天。

三、监测区域采样点的布设(一)监测断面设置原则(1)监测点周围50m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

(2)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周围、监测光束附近,或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以上。

(3)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之间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

(4)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

(5)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

(6)监测点周围应有合适的车辆通道。

(7)对于手工间歇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为1.5-15m;对于自动监测采样,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3-15m;对于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测点,其采样口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2-5m。

(8)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点位周围半径300-500m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0m以上,无法按满足手工间歇采样和自动监测采样的高度要求设置时,其采样口高度可以在15-25m内选取。

(9)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1m。

(10)当某监测点需设置多个采样口时,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口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m。

若使用大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集装置进行并行监测,其他采样口与颗粒物采样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2m。

(11)对于空气质量监测点,应避免车辆尾气或其他污染源直接对监测结果产生干扰,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与道路边缘之间最小间隔距离应按下表要求确定。

(12)污染监测点的具体设置原则根据监测目的有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

针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测点,采样口距到路边缘的距离不得超过20m。

我国空气污染例行监测的采样点设置数目(二)布设监测点和采样点的方法采用功能区布点发,将校园按功能划分为实验区、教学区、生活商业区,各区设置一个采样点。

校园的采样点平面布设图如下。

四、采样时间和频率及监测项目1、采样时间和频率拟定监测时间为2天,采用瞬时采样,一天采样2次,每次1h(TSP需连续采样4h),相隔4h一次。

(1)采样时间:早上11:00和下午午15:30(2)采样频率:每个监测点只设置两个时段进行采样监测(3)采样地点:生活、商业区;实验区;教学区监测项目采集方法流量(L/min)采样时间(h/次)分析方法检出下限(mg/m3)SO2溶液吸收法0.4 1 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0.05NO x溶液吸收法0.4 1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0.01 TSP 滤膜阻流法67 4h连续称量法甲醛电化学传感法便携甲醛仪五、拟采用的评价标准校园环境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本监测方案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Ⅱ级标准限值作为评价标准。

六、采样方法和操作步骤的测定(一)SO2一、仪器与试剂1、仪器(1)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1L/min;(2)多孔波板吸收管,10mL采样管;(3)10mL具塞比色管;(4)可见分光光度计。

2、试剂(1)甲醛缓冲吸收贮备液:量取36%-38%的甲醛溶液5.5mL,0.050mol/L的CDTA-2钠溶液20.0mL,称取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解于少量水,将三种溶液合并,用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在冰箱中保存1年。

(2)甲醛缓冲吸收液:取2.5m甲醛缓冲吸收贮备液于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此吸收液每毫升含0.2mg甲醛,临用时现配。

(3) 1.5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60g氢氧化钠溶于水,稀释至1000ml中。

(4)0.60%氨磺酸钠溶液:称取0.60g氨磺酸铵于烧杯中,加入1.5mol/L氢氧化钠溶液4.0mL,搅拌至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

(5) 0.05%(PRA)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吸取0.2%盐酸副玫瑰苯胺贮备液25.0mL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85%磷酸溶液30mL,浓盐酸12mL,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至少放置24h 方可使用。

贮存于棕色瓶中,密封存放暗处。

(6)碘贮备溶液(C=0.05mol/L):称取12.7g碘于烧杯中,加入40g碘化钾和25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7)碘使用溶液(C=0.05mol/L):量取碘贮备液50mL ,用水稀释至100mL ,贮存于棕色试剂瓶。

(8)淀粉溶液(0.5%):称取0.25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50mL 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储于试剂瓶中。

(9)碘酸钾标准溶液(C=0.1000mol/L )(10)(1+9)盐酸溶液:5mL 盐酸溶于45mL 的水,摇匀。

(11)硫代硫酸钠贮备液C (Na 2S 2O 3)=0.10 mol/L (12)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C(Na 2S 2O 3)=0.05 mol/L :取硫代硫酸钠准备也100.0mL 与200mL 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至标线,使用前标定其浓度。

标定方法:吸取2份0.100 0mol/L 碘酸钾溶液10.00mL ,分别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分别加入70mL 水和1g 碘化钾,摇匀至完全溶解后,加10mL (1+9)盐酸溶液,立刻盖好瓶塞,摇匀,于暗处放置5min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0.5%淀粉溶液2mL 。

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消耗体积(V 1),按下式计算浓度:C(Na 2S 2O 3)=100.101000.0V ⨯式中:C ——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浓度(mol/L )V 1——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13)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钠)溶液:称取0.125g EDTA-2钠溶解于250mL 新煮沸并冷却的水中,临用时现配。

(14)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00g 亚硫酸钠(Na 2SO 3)溶解于200mL 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钠)溶液中,轻轻摇匀,避免振荡,以防充氧,使其溶解。

放置2h ~3h 后标定其准确浓度,此溶液每毫升含有相当于320μg ~400μg 二氧化硫。

标定方法:吸取2份上述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液各20.00ml ,分别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入50ml 新煮沸并冷却的水,加入20.00ml 碘使用溶液(0.05mol/L )和1mL 冰乙酸,盖好瓶塞,摇匀。

于暗处放置5min 后,用已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滴定至淡黄色后,加入2ml 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

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V 2) (15)同时另取两份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钠)溶液各20.00mL ,用上述方法做空白滴定,记录消耗体积(V 0)。

平行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之差应不大于0.04mL 。

取平均值并计算浓度。

C (以SO 2计)=100000.2002.32120⨯⨯⨯-C V V )(式中:C ——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液的浓度,μg/m L ;V 0——空白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V 2——二氧化硫标准溶液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 C 1——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的浓度,mol/L ;(16)二氧化硫标准中间液:在标定出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准确浓度后,立即用甲醛缓冲吸收液将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溶液稀释成稀释成每毫升含10.00μg 二氧化硫标准中间液,此溶液在冰箱中5℃保存,可稳定6个月。

(17)二氧化硫标准使用液:临用时用甲醛缓冲吸收液将二氧化硫标准中间液稀释成每毫升含1.00μg二氧化硫标准使用液,此溶液在冰箱中5℃保存,可稳定1个月。

二、实验步骤1、采样短时间采样:用内装10mL甲醛缓冲吸收液的多孔玻璃吸收管以0.5L/min流量进行采气45-60min。

采样完毕,用乳胶管封闭进出口,带回实验室供测定。

采样时吸收液温度应保持在23℃—29℃范围内。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4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A、B两组,7支一组,以A管和B管分别编号,按下表进行配制标准系列。

(续上表)3、样品的测定O分解);将吸收管样品浑浊是,应离心分离出去,采样后样品放置20min(以使3中的吸收液全部转入10mL具塞比色管内,用少量甲醛缓冲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并入具塞比色管中,使总体积为10m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