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国家治疗方案
布氏杆菌病国家治疗方案第一章:布氏杆菌病的概述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通过感染病畜的乳汁、肉类及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给人类。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以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较高。
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关节痛和生殖系统病变等。
布氏杆菌病对人畜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
第二章: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布氏杆菌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早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培养和血液学检查。
在细菌培养中,采用接种培养基,并密切监测细菌生长情况。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培养、抗体检测和PCR等,可以通过检测布鲁氏菌或布鲁氏菌抗体来确定感染的存在。
此外,临床上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超声检查和组织活检等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第三章:布氏杆菌病的治疗目前,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包括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多西环素、硫胺素、利福平和阿米卡星等。
治疗方案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部位来确定,一般包括两个阶段的治疗。
首先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以杀灭感染的细菌。
然后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药物耐药情况和治疗效果,必要时可以进行药物调整。
此外,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第四章:预防和控制布氏杆菌病预防和控制布氏杆菌病是阻断其传播的关键措施。
对于农民、畜牧业者和兽医等职业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加强对患者和感染动物的隔离和处理,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防止病情蔓延。
在医疗机构,应建立布氏杆菌病的监测和报告系统,以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
此外,加强食品和水源的监测和检验,确保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控制。
在疫苗研发方面,应加大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力度,提供更有效的预防手段。
综上所述,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并加强防控措施,以期减少其在人类和动物中的传播。
布氏杆菌病
WHO推荐多西环素+利福平联用,基本疗程6周。
二线: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 2片/bid )或妥布霉素
(im1-1.5mg/kg,q8h*1-2周);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 (左
氧氟沙星200mg/次,bid)。 难治性病例:一线药物+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合并脑膜炎、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联合三代头孢。
沟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亦 有发生化脓,破溃。
16
临床表现
7.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
管炎及子宫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17
临床表现 (二) 慢性期
病程长于6月未愈者为慢性期。
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 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
5
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 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
6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二) 传播途径 (三)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病畜为主;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接触 - 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 体; 消化道 - 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 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呼吸道 - 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
布氏杆菌病
1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 Brucella )的细菌侵 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 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 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布氏杆菌病
其他动物:双峰驼患病可不出现临诊症状,但有散发性流产。单峰驼的布鲁氏菌病也曾有报道。
狗感染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由狗布鲁氏菌引起的症状是: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液,淋巴结肿大,脾炎和长期的菌血症。公狗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变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精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疫牛群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在一段时期内由粪便排出病菌。此外,布鲁氏菌间或随尿排出。
布氏杆菌病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链霉素 15mg/Kg肌注1/日 2-3周
次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复方新诺明 2片 口服 2/日 6周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妥布霉素 1-1.5mg/kg 1/8h 1-2周
利福平600-900mg 1/日联合左氧氟沙星 200mg 2/日 6周
国际公认的布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牛种布氏菌(Br
猪种布氏菌(Br 犬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suis) 1、2、3、4、5型 canis) neotomae)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 发病和前驱期症状:多数病例发病缓慢,
发病急骤者约占10%。 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 起病缓慢者前驱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 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分期
(一)亚临床感染:
无症状,常发生在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阳性。
(二)急性期:
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高热,明显症状 、体征 (包括慢性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较高滴度的血清学反 应者。
周,滴度上升4倍以上才有意义。
急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风湿热、伤寒与副 伤寒、肺与淋巴结核、败血症、疟疾。 慢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风湿性关节炎、结 核性关节病、睾丸与附睾结核、老年性关节炎、 神经官能症。
急性期、亚急性期:
(一)抗生素治疗
首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联合利福平 600-900mg 口服 1/日,6周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需要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 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四环 素、磺胺类药物等。
症状缓解
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 苦,同时防止疾病进一步 恶化。
预防并发症
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应密 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处理并发症,如心脏疾 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布氏杆菌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和凝集试验等。
鉴别诊断
风湿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与风湿性疾病有相似的关 节痛症状,需要进行鉴别。可通过血 清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进行鉴别。
其他感染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有相似 的发热等症状,需要进行鉴别。可通 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 查进行鉴别。
和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与科研进展
疫苗种类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和基因工 程疫苗等。
科研进展
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型疫苗和治疗手段,以 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疫苗接种情况
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策略和 覆盖率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5 布氏杆菌病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期护理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复发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避免感染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和人群,以防再次感染布氏杆菌。
预后评估
1 2
评估指标
预后评估的指标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 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
布氏杆菌病的症状
布氏杆菌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布氏杆菌病的症状*二、布氏杆菌病的并发症*三、布氏杆菌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布氏杆菌病吃什么好2. 布氏杆菌病不能吃什么布氏杆菌病的症状1、急性期。
病多缓起,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
发热多为低热和不规则热,5%~20%出现典型的波浪形,其特点为: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多次。
发热时中毒症状不明显,有时退热后症状反比发热时为重,故又曾称本病为波状热(undulant fever)。
多汗亦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之一,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
关节痛常较剧烈,与风湿热类似,呈游走性,主要累及大关节。
睾丸肿痛最具特征性,约占男性患者的20%~40%,乃睾丸炎及附睾炎所致,多为单侧。
肝脾肿大也很常见。
其他尚可有头痛、神经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
2、慢性期。
病程超过一年,称为慢性期。
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期病史直接表现为慢性。
凡慢性炎症表现明显者:低热,症状、体征反复出现或加重者为活动型。
凡无慢性炎症表现者: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或功能障碍较固定。
仅于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时才加重者,为相对稳定型。
本期表现更是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两类:一是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类似神经官能症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另一类是器质性损害,其中以骨骼-肌肉系统最为常见,如大关节损害、肌腱挛缩等,神经系统病变也较常见,如周围神经炎、脑膜炎等。
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也可见到,如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等。
布氏杆菌病的并发症并发病症:并发症较罕见,但可感染心脏、脑和脑膜,以及引起神经、睾丸、胆囊、肝脏和骨的炎症。
慢性病例通常导致长期健康不良,但本病罕有致死者。
布氏杆菌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布氏杆菌病吃什么好宜吃具有清热,生津,养阴作用的食品;宜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瓜果。
宜吃以下食物:梨子,橘子,李子,柑,香蕉,椰子浆,甘蔗,西瓜,番茄,黄瓜,萝卜,冬瓜,金银花等等。
2、布氏杆菌病不能吃什么忌吃黏糯滋腻,难以消化的食品;忌吃高脂肪及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布氏杆菌病
赤藓醇(erythritol)是 刺激布鲁氏菌生长的物 质,而易感动物(牛、 羊、猪)胎盘内赤藓醇 的水平较高,雄性动物 的睾丸内也含有赤藓醇。 布鲁氏菌优先利用赤藓 醇而非葡萄糖,而生殖 系统内存在赤藓醇,从 而使布鲁氏菌得以大量 Brucella abortus-Gram-negative, coccobacillus prokaryote cause 繁殖,这为布鲁氏菌主 bovine spontaneous abortion due 要侵袭并危害生殖系统 to its rapid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erythritol(produced in the 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A
B
分型 布氏杆菌病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 流产布氏杆菌(Br.abortus)、猪布氏杆菌(Br.suis)、林鼠布氏 杆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r.ovis)和犬布氏杆菌 (Br.canis)。
抗原性
A
属内抗原
M
R
属外抗原
plancenta)
牛: 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多发生于怀孕的第6-8 个月(妊娠期282天),产出死胎或弱胎儿, 流产常见胎衣不下,阴道内继续排出褐色恶 臭液体,可诱发不孕。流产后的母牛可再度 流产,一般流产时间比第一次推迟。还常见 的症状有关节炎、腱鞘炎,乳房炎等,公牛 常见睾丸炎,附睾炎。
羊:
1.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以感染的妊娠母畜 最具感染性。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大量的布菌 随胎儿、羊水、胎衣排出而污染周围环境,甚至 在流产后3年内的阴道分泌物仍带菌,乳汁及感 染的公畜精液中也含有布氏菌;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还可经交配、 损伤的皮肤、粘膜及呼吸道传播 3.易感动物:范围很广,主要有马、牛、猪、狗 等;一般母畜的易感性大于公畜,以性成熟后的 成年动物最易感,人感染有明显的职业性。
布氏杆菌病
汗等症状
02
关节痛:主要 表现为关节肿 胀、疼痛,可 累及多个关节
03
皮肤病变:可 出现皮疹、红 斑、丘疹等皮
肤病变
04
神经系统症状: 可出现头痛、 头晕、意识障
碍等症状
05
肝脾肿大:可 出现肝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等
症状
06
心脏损害:可 出现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等症
疫苗:接种疫苗可 有效预防布氏杆菌
病
布氏杆菌病的预
4
防
疫苗接种
疫苗类型:布氏杆 菌病疫苗
接种对象:高风险 人群,如牧民、屠
宰场工人等
接种时间:根据个 人情况,定期接种
接种效果:预防布 氏杆菌病的发生,
降低感染风险
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食用生肉、 生奶等未煮熟的
04
治疗方法:抗 生素治疗,如 四环素、青霉 素等
传播途径
接触感染:与病畜、 病禽直接接触,如
皮肤伤口、黏膜等 1
母婴传播:孕妇感 4
染布氏杆菌,可通 过胎盘、产道等途
径传播给胎儿
食物传播:食用被 污染的食品,如未
2 煮熟的肉、奶等
3
空气传播:吸入含
有布氏杆菌的空气,
如养殖场、屠宰场
等
临床表现
01
食物
避免接触病畜, 如牛、羊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感染
食品安全
01
食品来源: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02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中要保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03
食品储存:食品储存要保证温度适宜,避免细避免细菌残留
布氏杆菌病的原因
布氏杆菌病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布氏杆菌病的简介*二、布氏杆菌病的原因*三、布氏杆菌病的危害*四、布氏杆菌病的高发人群*五、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方法布氏杆菌病的简介布氏杆菌病一般指布鲁氏菌病。
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
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
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布氏杆菌病的原因1、传染源: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2、传染途径: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
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
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
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
布氏杆菌病的危害1、亚急性及急性感染: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
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
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炎、睾丸炎等。
2、慢性感染:特点为:主诉多,尤以夜汗、头痛、肌痛及关节痛为多,还可有疲乏、长期低热、寒战或寒意、胃肠道症状等,如胃纳差、腹泻、便秘等,还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动等,易被诊为神经官能症。
急性期遗留的症状,如背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明显乏力、夜汗、迁延多日的低等。
固定而顽固的关节痛多见于羊型,化脓性并发症则多见于猪型。
布氏杆菌病的高发人群1、牧民和兽医。
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
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2、接触动物的实验工作人员。
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
3、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的人群。
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
布氏杆菌病的名词解释
布氏杆菌病的名词解释布氏杆菌病,也被称为贝壳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主要存在于染病动物体内,如牛、羊、猪等,同时也可通过牛奶、肉类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布氏杆菌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
据统计,每年约有超过50万人感染布氏杆菌,其中大部分病例发生在饲养牛羊的农民及其家人中。
尽管目前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布氏杆菌病的病例数量仍然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布氏杆菌感染主要通过摄入未经过热处理的牛奶和乳制品、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呼吸道感染等途径进行传播。
一旦感染,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炎、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在长期潜伏期过后,病情将严重威胁人体器官,尤其是心脏、神经系统和肝脏等,引发心内膜炎、脑膜炎、肝硬化等并发症。
目前,诊断布氏杆菌病主要依靠血液、尿液或其他组织液样品中布氏杆菌的培养和鉴定。
然而,由于该病在早期症状上的缺乏特异性,及诊断过程中复杂的培养方法,使得布氏杆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控制依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因此,研发新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加强疫苗研发都是当下重要的课题。
在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尽早发现和隔离感染动物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确保乳制品和肉类经过充分热处理,从而减少食物传播感染的风险。
对农民和养殖工人进行卫生教育,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水平,也是控制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已经感染布氏杆菌的患者来说,及早接受适当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抗生素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多西紫杉醇、呋喃妥因和四环素等。
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出现,从而加大治疗难度。
因此,开展布氏杆菌耐药性监测和疫苗研发的工作都是防治该病的重要一环。
总结而言,布氏杆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类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布鲁氏杆菌病
概述疾病名称布氏杆菌性关节炎英文名称brucellar arthritis别名布鲁氏杆菌性关节炎分类风湿科> 关节滑膜炎及其周围组织病> 感染性关节炎ICD号M01.3*流行病学布氏杆菌为小的革兰阳性菌,通过动物传染给人。
国内以牛、羊为主要传染源。
病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液、胎儿等。
主要通过口进入体内,亦可由损伤的皮肤或呼吸道侵入机体。
多见于牧区农民、肉类包装者或其他接触肉类的工人、兽医等,也可见于实验工作者。
在许多落后地区是患者食用了未用巴斯德消毒的牛奶和奶酪所致。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的比例为2∶1。
多见于20~40岁。
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中10%~20%并发关节炎。
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病例中,特别是感染超过6个月者,50%~65%的患者有关节炎。
病因发病机制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布氏杆菌病可以是急性、自限性疾病,关节痛延续数天,关节炎持续数周后消退,无后遗症。
也可是慢性、感染性疾病。
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慢性或复发性的布氏杆菌病常由马尔他布鲁菌引起。
感染常见于单关节或不对称的少数周围关节。
膝、髋、肩为好发部位,其次为骶髂、腕、踝、肘关节,还可侵犯脊柱。
骶髂关节常见于单侧。
某些患者既有周围关节炎又有脊柱关节病。
患者感到背部及肢体疼痛,有热病症状。
关节炎发病前数周患者有头痛、乏力、出汗等全身症状。
累及的关节表现为肿胀、疼痛、发热及红斑,关节内有渗出。
热型为波浪热,有时为弛张热或间歇热。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的并发症布氏杆菌性关节炎可并发或形成菌血症和毒血症。
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诊断:1.病原接触史在疫区,与病畜有接触史。
或饮用过未经巴帮德消毒方法消毒的乳品。
2.病史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布氏杆菌感染病史。
3.培养急性布氏杆菌病血培养阳性率很高。
慢性感染的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率只有10%。
骨髓培养阳性率高。
关节液培养阳性率50%~65%。
4.实验室检查关节液的白细胞总数常在10×109~50×109/L之间,分类以单核细胞多见。
布氏杆菌病概述
目前布病发病概况
• 我国布病疫情以20世纪50-60年代严重,70-80年 代呈下降趋势。90年后期代至今保持逐年上升趋 势。明显回升的省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山 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新疆、西藏、内 蒙古等。2005年一年全国新发病19664人,发病 率为1. 504/10万,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 2011年河南省报告人间布病1303例,成为近40 年来首次突破千例的年份;2012年全省共报告人 间布病1975例,较2011年上升51.57%,2013年 为3000多例,其中有1个县达800例,全省只有3 个县没有布病上报病例。登封市2013年上报6例。
布鲁氏菌病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 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的 啮齿类动物,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 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 主要是羊、牛、猪、犬、鹿、马等。 •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 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 我国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 主要传染源;南方有的省份,猪是主要传染源; 鹿和犬是次要传染源。
布鲁氏菌病概况
• 布鲁氏菌病(布氏杆菌病、布病)是一种 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乙类传染病。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 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 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
• 家畜患布病常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 使牲畜头数明显减少,产肉、产奶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包 括乳、肉及其制品。 • 布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被侵犯。 布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2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 达一年。主要症状:①发热:多在午后或晚上开始,可为 典型的波状热,多数为中、低度发热和不规则热型,常伴 有寒战。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 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 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②多汗:尤其急性期患者。③骨 关节和肌肉疼痛:大关节多见,急性期常呈游走性疼痛。 慢性期一般局屈限于某一部位,有的慢性期病人关节强直, 活动受限。④乏力。⑤头痛。⑥其它症状:心悸、神经痛、 食欲不振、腹泄、便秘等。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淋巴 结、肝、脾和睾丸肿大,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 节系统损害。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疾病病原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
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
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传播途径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④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但重要性不大。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流行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方法第一章:布氏杆菌病概述引言: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该病一般通过人类与染病动物(如牛、羊、猪等)的密切接触而传播。
具体病症包括发热、关节痛、疲劳、头痛等,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脑脊髓炎、心包炎等并发症。
本章将介绍布氏杆菌病的病因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为后续章节的治疗方法提供基础背景。
第二章:布氏杆菌病的药物治疗2.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目前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手段。
首选抗生素包括多西环素(doxycycline),利福平(rifampin)和氨苄西林(cotrimoxazole),通常采用联合治疗。
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布氏菌的繁殖和蛋白合成来击败感染。
2.2 治疗诊断方法: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正确诊断布氏杆菌病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细菌培养和PCR检测。
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是检测布氏菌感染的常用方法。
第三章:其他治疗方法3.1 免疫疗法:由于布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药性,免疫疗法成为治疗布氏杆菌病的重要途径。
这包括活体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活体疫苗(如Rev\_1)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降低感染风险。
亚单位疫苗则通过给予病毒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应答。
3.2 外科治疗:在罕见的情况下,布氏杆菌病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骨髓炎、骨关节炎等。
对于这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关节骨科手术或手术引流。
第四章:治疗进展和挑战4.1 抗药性问题:布氏杆菌对常规治疗抗生素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这对治疗构成了严重挑战。
因此,寻找新的抗生素和药物组合成为迫切需求。
4.2 疫苗研发:虽然目前已经有几种疫苗用于预防布氏杆菌感染,但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缺乏有效的疫苗治疗手段。
因此,研发新的治疗性疫苗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总结: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布鲁氏菌病
症状就诊患者,予常规治疗1周 无效时,对疑似病例尽早行布鲁 杆菌凝集试验以协助诊断。
预 防 措 施
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 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 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 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 排泄物污染水源。做好个人防护,防 止气溶胶传播。接触羊只后要洗手, 不要在圈舍内吃食物,不玩羊羔。做 好养殖场卫生工作,流产胎羔应加生 石灰深埋。
较 之 S AT , 更 适 合 用 于 慢 性 、 有 并 发 症 、 复 发 和 持 续 性 感 染 患 者的检查,但对技术和设备都有要求。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
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 性率较低。
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的是2019年 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69-2019》。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 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 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 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四. 诊断
01
疑似病例:符合1,并同时符 合2。
0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 并同时符合3.1中任一项。
03
确诊病例:符合疑似或临床诊 断病例并同时符合3.2中任一项。
04
隐性感染:符合1,并同时符合 3.2中任一项,且不符合2。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脑膜炎、睾丸炎等疾病
3. 肌肉和关节疼痛: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骶髂、髋、 膝等)。疼痛的性质可如锥刺痒或为顽固性钝痛,疼 痛剧烈,一般镇痛药不能凑效。疼痛出现的时间多 与发热有关,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体温下降时疼 痛随之缓解。一些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骨 关节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肌肉 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可见痉挛性疼痛。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历史
1897年Hughes(休斯)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 后来为纪念Bruce(布鲁氏)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 氏菌病” 1897年Wright(莱特)与其同事发现患者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 养物可发生凝集现象,遂之称为Wright(莱特氏)凝集反应, 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也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布恩 ) 重新对本病作正式报道,人们对于本病本菌以及从感染动物传 给人的危害性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后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的 宿主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概述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 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变态反应 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 布鲁氏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85%)存在人畜布 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治疗
治疗
中医药治疗
预后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
预防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各系统病理变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症状 发热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发展史
概述
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
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
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
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 产。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羊 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率33%,1938年在该地 发现布病患者。
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
2
布氏杆菌病
发展史
概述
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 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 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 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
同布氏杆菌的毒力有关
9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电镜下的布氏杆菌
光镜下的布氏杆菌
10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菌属按储存宿主不同可分为6个种: 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 睾型。 本菌属分型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仅
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
无报道。
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
12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生长特性:
布氏菌属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 少数菌种培养时需加入5%~10%CO2。一般生 长缓慢,从人体内分离细菌时常需1周以上, 有时需1个月。由于各型之间具有共同抗原。 因此可用毒力弱的菌株制备弱毒活菌苗。
13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杆菌病
谢谢观看
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急性期卧床,加强营养,给易消化、高热量、高维
生素饮食,高热时物理降温,并注意电解质平衡。对关节痛肌痛者可适当给与镇
痛药。
抗菌治疗 急性期,抗菌治疗为主要手段,常用药物为
•
四环素联合应用链霉素。
Add the title
剂量:四环素2G/天连服3周。链霉素1G/天, 肌注连用2周,有效率60%利福平900mg/ 天、联合强力霉素200mg/天连服45日, 强力霉素联合链霉素方案有效率在95%以 上。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
KINGSOFT WPS
布氏杆菌病
概述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 病,各种动物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常见于牛、羊、猪等家畜, 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他家畜。以生殖器和胎膜发炎、流产、不育 和各种组织局部病状为特征。该病对人、动物危害极大。特点:
○ 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Click here to add text.
急性期
➢ 发热 热型不一,典型的波浪热
已不多见,羊种菌感染发热明显
牛种菌感染低热者多。
➢ 多汗
本病突出的症状,大汗
多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出现,汗
味酸臭,浸湿衣裤。
➢ 关节痛
约76% 的病人出现关
节痛,也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
受累主要是髋,膝,肘,肩,大
关节,疼痛成锥刺、或钝痛,剧
Aa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接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病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按生化和血清学反应分为马尔他布鲁菌(羊型)、流产布鲁菌(牛型),猪布鲁菌(猪型),另外还有森林鼠型、绵羊附睾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为羊、牛和猪型。
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强,次为猪型,牛型最弱。
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猪,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羊盖体内。
接触受染,也可通过消化、呼吸道传染。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30%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呼吸道传播
并发症:神经炎胆囊炎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传染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盐酸美他环素片四环素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饮食宜选择清淡而易于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布鲁氏杆菌病
• 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 患慢性传染病。 • 各种动物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常见于牛、 羊、猪等家畜,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它家 畜。 • 以生殖器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临床上 主要以流产为重要)、不育和各种组织局 部病状为特征。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诊断
• 1.流产材料的细菌学检查。 • 2.免疫学检查: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凝集试验:常用,感染1周可测,流产后1-2周 达最高,经半年开始下降,可持续2-4年。 • 牛全乳环状试验:适宜于对牛群的初筛,取鲜 牛奶1ml于小刻度管中,加环状反应抗原0.5ml, 混匀于37℃1h后观察结果,乳柱不显色,而乳脂 环显色时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病原
形态:短杆菌,无芽胞和鞭毛,G-。
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普通琼脂能生长 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4-40日, 咸肉中40日,羊毛中1.5-4月,但对湿热和 消毒剂较敏感。
兽物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畜、带菌动物,感染妊娠母畜 最危险,流产或分娩污染周围环境,流产 后在3年内阴道分泌物仍带菌,乳汁及感染 的公畜精液带菌; • 传播途径:消化道、交配、破皮、粘膜及 呼吸道 • 易感动物:广,主要羊、牛、猪;母畜高 于公畜 • 易感年龄:成年最易感,幼龄有抵抗力。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 • • • 人:职业性; 流行特点: 多见于牧区。 有一定季节性,羊型:春季开始,夏季高峰, 秋季下降。 • 头胎发病占50%以上,但多发生一次流产, 二次流产少; • 老疫区,流产少,多子宫炎、乳房炎、关节 炎,局部脓肿、胎衣不下,久配不孕等。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防制
• 我国目前控制牛布病有三种方法: (1)不作检疫与隔离,仅使用菌苗作预防接 种 (2)定期检疫、隔离、淘汰病畜,建立健康 牛群。 (3)结合检疫和隔离或淘汰措施 ,使用布氏 菌苗作免疫接种,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不 同的是,留在原群的阴性牛和犊牛要接种菌 苗。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
• 马耳他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羊布鲁 氏菌 ) • 流产布鲁氏菌(Br.abortus)(牛布鲁氏菌) • 猪布鲁氏菌(Br.suis)、 • 林鼠布鲁氏菌(Br.neotomae)、 • 绵羊布鲁氏菌(Br.ovis)。 • 狗布鲁氏菌(Br.canis)。 • 各型菌株间的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 别。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 猪:布施杆菌2号弱毒活苗。 • 猪2号苗:毒力稳定,安全,免疫力好. 可供 预防羊、猪、牛布鲁氏菌病之用。 •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化疗药剂 不易生效。不治疗,淘汰。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临床症状
• 母牛:
• 流产:多发生于怀孕的第6-8个月(妊娠期 282天),死胎或弱胎。 • 胎衣不下,排出褐色恶臭液体,子宫炎造 成长期不孕,会再度流产,时间比第一次 推迟。 • 公牛:睾丸炎,附睾炎。 • 关节炎、腱鞘炎,乳房炎等。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 羊:流产,在妊娠第3-4个月(妊娠期150 天),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 滑液囊炎,公羊发生睾丸炎。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猪
• 流产,多发于1-3个月,极少数流产后胎衣 不下,引起子宫炎和不育。 • 公猪常发生睾丸炎(睾丸肿大)、附睾炎。 也可见关节炎,关节肿胀等 。
兽医传染病学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动物医学专业
人
• 存在很早,因人饮用病羊乳而患病,病人 发热,因而称为妈尔他热,又叫波浪热。 英国医生Bruce于1889年在地中海马尔他 岛从发热患者的脾脏分离出羊布氏杆菌。 • 本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从布病流 行地区分离到的布菌多属羊型。
兽医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