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网络传播考试要点整理

网络传播考试要点整理

网络传播考试要点整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播成为了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传播考试,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考点要点。

本文将对网络传播考试要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在准备网络传播考试时,首先需要了解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共享和交流的行为。

网络传播的特点包括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广等。

二、网络传播的特点与优势网络传播具有许多特点与优势,这是备考网络传播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首先,网络传播具有全球性,可以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跨越。

其次,网络传播可以实现信息的多样化表达,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此外,网络传播还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传播成本低廉等优势。

三、网络传播的形式与工具备考网络传播考试时,还需要了解网络传播的形式与工具。

网络传播的形式包括新闻传播、微博传播、微信传播、短视频传播等。

而网络传播的工具则包括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闻网站、视频网站等。

四、网络传播的影响与挑战备考网络传播考试时,需要了解网络传播的影响与挑战。

网络传播的影响包括信息传递迅速、舆论引导能力强、知识获取便捷等方面。

网络传播面临的挑战包括信息真实可靠性难以保证、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网络暴力等。

五、网络传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备考网络传播考试时,需要关注网络传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网络传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包括侵权、知识产权保护等。

而伦理问题则涉及到网络言论的合理与否、信息道德等。

六、网络传播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备考网络传播考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网络传播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以备考时参考借鉴。

七、网络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备考网络传播考试时,考生还需对网络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网络传播的创新与发展。

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加智能化、虚拟化和个性化的网络传播形式出现。

《网络传播导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导论》复习资料

一、网络传播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网络传播1、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阶段: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

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2、什么是网络传播(1)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2)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匡文波《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8期第49页)⏹(二)网络传播的特征⏹1.数字化:数字化是网络传播的前提。

正象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一样,比特是构成信息世界的基本单元(比特,英文Bit,意为字位,仅存在0和1两种状态)。

在因特网上,无论是色彩缤纷的图像,还是美妙悦耳的声音,归根到底都是通过“0”和“1”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达。

这使得信息第一次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获得了同一性。

数字化的革命意义不仅是便于复制和传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如将文字转换为声音)⏹2.网络化:网络化是网络传播的基础。

网络传播的传播者和受众,都得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和接收信息。

网络传播的普及程度,主要取决于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程度。

目前的第一代因特网除了传送文本、图片文件外,已能顺畅地传送音频文件,使得广播在网上直播毫无障碍。

由于受因特网传输带宽限制,现在电视网上直播效果尚不理想,但下一代宽频高速网很快会打破这个限制。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网络传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3. 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传播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二、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环节,是网络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媒介等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包括信息传递、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等,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和特点1.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形式,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等特点。

2. 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包括社交平台、社交应用等,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传统社交方式。

3.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它具有精准定位、互动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成为主流的广告形式。

四、网络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网络传播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包括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它们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网络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广告投入、市场需求、盈利模式等,它们决定了网络传播的商业化程度和发展方向。

网络传播概论重点概念(完整资料).doc

网络传播概论重点概念(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网络传播概论主要概念:1、计算机网络:若干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且固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2、www:伯纳斯李在1989检提出的技术构想。

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方式,主要功能是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相互连接起来3、物联网:1999年提出,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也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4、P2P技术:也称对等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每一个节点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信息通信等三面功能。

其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5、云计算:将庞大的计算粗粒任务自动分拆成多个较小的子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多部网络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利用此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效能强大的网络服务。

6、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社交平台以及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

主要两个特征: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

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接人们彼此关系的纽带。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从无数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

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7、公民新闻:非专业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新闻信息和评论的发布、传播以及其他相关活动。

从总体来看,人们对公民新闻的两点共识是,一是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二是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用。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章: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1.1946年2月ENIAC的揭幕,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最早)2.第一台实用的计算器由帕斯卡于1642年制造。

3.莱布尼茨研制出“步进计算器”,可做四则运算。

4.査尔斯·巴贝奇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5.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

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6.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形结构7.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规模全球性、网址唯一性、规则统一性、功能服务性。

8.CANET为我国第一个互联网国际电子邮件出口。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功能与特征1.网络传播定义人类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进行的数字化信息传播。

网络传播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是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它提供的是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的交流、传播和共享的平台。

2.网络传播的大众传播功能(54页)⑴作为大众媒介,其主要功能是监视环境、决策参与、文化传承和教育以及提供娱乐等。

监视环境功能,即及时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重要事件和最新变化的功能,被认为是大众传播媒介最基本的功能。

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而传统传媒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则大大增强了自己监视环境的功能。

⑵决策参与功能,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因而也提供了更为畅通的渠道。

⑶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网络传播以其特有的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网络学校。

⑷娱乐功能,传统大众传媒所能提供的各种娱乐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网络游戏。

3.网络人际传播的功能⑴传递信息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传播的过程,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首先是信息传递、交换和分享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建构的初衷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而人们上网的最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传递或获取信息。

⑵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人们往往通过人际传播、交流意见,达成共识。

在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环境中,这些限制因素不复存在,任何有特殊兴趣的的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进行分享与交流,真正实现人际交流的平等。

网络传播学复习重点归纳

网络传播学复习重点归纳

网络传播学复习重点归纳1、IP地址和域名地址①互联网上连接了无数的服务器和电脑,但它们并不是处于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

而是每一个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作为该主机在互联网上的唯一标志。

我们称之为IP地址。

②与网络上的数字型IP地址相对应的字符型地址,被称为域名。

域名的组成:主机名.机构名.顶级域名2、TCP/IP协议①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②IP——网际协议。

IP协议负责信息的实际传送。

③TCP——传输控制协议。

TCP协议则保证所传送的信息是正确的。

3、互联网的雏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1969年ARPAnet(阿帕网)。

阿帕网就是互联网最早的雏形。

4、何为WWW技术①全称是World Wide Web②互联网的一种应用方式,将窗口技术、超文本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

③超文本是模拟人类思维的多维性、发散性、非线性而设计的文本形式。

④超文本是一种按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地存贮、组织、管理和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

⑤它包括:关键字、超链接、跳转5、网络技术带来的传播模式的变革多媒体技术——传播方式多媒体:文字、声音、画面的一体化传播宽带技术——视频点播,实时传输无线技术——使便携性成为可能P2P技术——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交换流媒体技术——网络直播交互技术——传受关系的互动性:交互式传播超链接技术——信息的无限延伸:立体式报道信息推送技术——信息接收的个人化和主动化6、网络传播的特点是什么?①全球性②互动性③超文本链接方式7、网络传播的时效性与传统媒体传播的时效性比较有何不同?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体现在:制作简单;无截稿时间;及时上网;及时刷新;从“及时性”到“全时性”。

8、网络的交互性通过哪些方式体现出来?网上论坛网络调查E-mail反馈新闻留言网民观点传播数据库搜索9、电子邮件传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优势:传输速度快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功能强大,可以群发,可以发送图片和声音、视频文件档案性强,查阅方便劣势:写作草率,易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在表达情绪方面较差10、网上聊天的匿名性带来的效应观点意见的自由表达言论的不负责任真诚与虚伪之间的徘徊11、QQ传播的特点基于熟悉的人际网络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强联系”能促成信息的快速扩散模拟现实人际传播的情境12、BBS的传播优势和缺陷优势: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获取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公开性和匿名性文字的表现力及观点的新锐性高自由度和互动性,多元化价值体系的碰撞话语赋权,为弱势群体提供了话语空间缺陷:高争议性低信用度非法内容的存在13、BBS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网民制造议题,影响传统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意见空间不足的缺陷提供了相对真实的网民舆论对于某些话题的讨论更加充分14、博客与BBS的区别博客与BBS两者使用目的不同。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一、网络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分享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和社交性。

1. 全球性:网络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2. 即时性:网络传播实时传递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互动性:网络传播提供了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使信息接收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4. 多样性:网络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社交性:网络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社交,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二、网络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网络传播的内容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

在形式上,网络传播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1. 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成为重要的新闻报道媒介,通过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即时报道。

2. 娱乐传播:网络娱乐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通过在线视频网站、音乐平台、游戏平台等进行传播。

3. 教育传播:网络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传播途径,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等形式。

4. 商业传播:网络商业传播涉及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等领域,在线购物、电子支付等成为主要形式。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和挑战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和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 信息获取与选择:网络传播扩大了信息获取的途径,但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真实性的挑战,人们需要辨别信息真伪和选择可信信息。

2. 社交网络影响:网络传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也可能导致信息泛滥、网络暴力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3. 媒体生态变革:网络传播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和挑战,需要适应网络传播的形式和需求。

4. 网络安全威胁:网络传播面临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保护机制。

网络传播概论 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 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考试重点
题型
1、选择题(10×1分)
2、名词解释(5×5分’)
3、简答题(4×8分)
4、论述题(3×11分)
第一章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重点章节:第一节
重点内容: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两次飞跃
媒介融合的趋势
第二章网络传播的渠道(了解)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
重点章节:第二节(群体传播)
第四节(大众传播)
第四章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重点)
重点章节:第二节(即时通信传播)
第三节(网络社区传播、了解具体的社区)
第四节(博客也是重点)
第五章网络传播的符号系统
重点内容:恶搞和PS现象
第六章网络中的专业新闻传播者(了解)
第七章网络传播的受众(重点)
重点章节:第六节受众心理
第七节
第八章、第九章(了解)
重要说明:
此重点只适用于大题,填空题和名词解释还是必须在整体复习的基础上备考。

《网络传播概论》 必考知识点 超详细笔记

《网络传播概论》 必考知识点 超详细笔记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发展历史第一节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1、万维网的功能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破了平面文字的限制,可展现图形、动画、声音、影响等,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二是采用了超文本链接技术,这是一种有关采集、储存、管理、浏览离散信息,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任何超文本系统都是由存放信息的节点和表示信息之间的链接组成的。

2、这一阶段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是网络媒体功能凸显。

3、1992年,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报》创办了全球第一份网络版报纸,从此各类传统媒体先后向互联网进军。

四个发展阶段:1992—1996;1996—1997;1997—2003;2003—至今。

第二节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1、第一阶段: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从网络管理模式上看,可称为非开放性的学术网络阶段。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内地的第一个BBS站。

2、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网络传播呈现出与其他国家类似的特点,即网络用户急剧增多,网络媒体功能充分展现及电子商务的渐进发展。

搜狐是中国第一个分类搜索引擎网站。

3、第三阶段:三网融合并不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限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面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面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面上趋向使用统一的TCP/IP协议,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通过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目的是想网络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章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第一节Web2.0的传播理念1、网络界一般将以浏览器为特征的“一对多”式的传播网站称为第一代网站(Web1.0),而将以聚合内容技术(Rss)和标签技术(Tag)为特征的个性化传播网站称为第二代网站(Web2.0)。

网络传播学复习要点

网络传播学复习要点

网络传播学复习要点1、互联网定律P7互联网定律包括:摩尔定律,梅特卡夫法则,马太效应和吉尔德定律。

摩尔定律:在任何既定的价格水准上,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价格则减半。

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增值”以指数关系不断变大。

这说明网络生存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马太效应:在一定的条件与范围下,人类社会中优、劣势的累积过程是有偏向的,不管身处优势或劣势,皆会不断地被强化,及优者愈优,劣者愈劣。

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时代竞争的一系列重要参数:速度、领先、创新精神。

吉尔德定律: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

随着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将呈现出“渐进曲线”,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2、互联网价值方程P9探索与创新→消费黏性→普及→单一产品成本下降→自由与共享因为有了探索与创新,所以消费产生黏性,黏性导致普及,普及导致边际成本的无限下降,从而在最终意义上使互联网的自由与共享的精神得以实现。

3、请阐述你所理解的互联网精神P8互联网精神在终极追求上是自由、共享的精神,在过程的表现上是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自由、共享的精神,这既是摩尔定律和吉尔德定律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终极表现,也是Linux掀起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新浪潮的主旨之一,甚至还是网络黑客文化的精髓。

开放的互联网相信自由、免费和自愿的互相帮助,也相信合作精神。

这是网络的大同思想。

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整体运作、协同发展、理念统合、四海一家等基本倾向。

探索与创新精神。

网络的马太效应及其具体化的达维多定律表明,急剧发展的互联网事业鼓励探索与创新的精神,网络经济的制胜秘诀是创新精神,网络事业的总体发展也基于对创新的激励机制。

网络事业始终处在时代的科技前沿,对于它的进化、演变的成功规律,判断标准主要是创意和速度。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二、网络传播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低成本全球传播4、检索便捷5、多媒体6、超文本7、互动性三、“新媒体”的界定P10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

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

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一、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网络历程发展@web1.0 Tim Berners-Lee (蒂姆伯纳斯-李)1---·Web2.0和Web1.0相比,到底有些什么区别?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时代;从受众到用户;从专业生产内容到用户生产内容(UGC);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语义网(Semantic web) :蒂姆伯纳斯-李: web3.0就是一张涵盖大数据的语义网络,它的核心应该就是通过给全球信息网上的文档添加能够被计算机理解的语义元数据(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大数据(big data)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二、网络媒体的演变(一)从复制到创新:网络新闻业务形态的变化①多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②粘贴——整合——解读:网络新闻编辑方式的发展③单媒体——多媒体融——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丰富④必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二)从单一到多维:网络新闻分发平台的延展·传统媒体平台·资讯整合平台(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个性化推荐平台·视频和VR/AR平台·专业化服务平台·混合型平台(三)从“大众门户”到“个人门户”: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个人门户”模式:1.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这些节点既包括个人用户,也包括媒体或其他机构用户。

2.关系成为传播渠道3.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握动力工4.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5.传播路径易于观测6.传播是多层级的7.整个传播格局呈现出去中心化一再中心化的周面“大众门户”模式:1.网站通过内容来聚集用户2.网站是传播的控制者3.同站提供的是无差异化胺务它4.网站内容的传播效果测量手段有限5.整个互联网传播呈现出越来越浓重的“中心化”倾向三、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一)从独立向融合发展的业务形态与生产机制①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的模糊、功能的交叉、市场的汇聚。

网络传播概论考试重点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考试重点大纲

网络传播概论考试重点大纲(2012)1、计算机信息网络组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

2、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规模全球性、网址唯一性、规则统一性、功能服务性3、网络传播的大众传播功能:监视环境、决策参与、文化传承与教育、娱乐功能4、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传播(简答或论述)①信息交流不平衡扩大多年来,国际信息传播始终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操控了国际信息流通,凭借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以信息传播自由为名,任意搜集和散发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其他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国家只有被动接受流入信息以及被歪曲了的报道。

②文化冲突日益加剧互联网使全世界的国家和民族空前接近,网络空间信息流动的自由使不同性质的民族文化在交流时也产生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文化冲撞。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经济和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强化本民族和国家的地位,并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向其他国家输送;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为了争取到平等的对话地位也必须借助网络传播手段来发展自己,无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

这种形势下的民族文化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③国际政治斗争的新武器网络媒体在对外宣传报道上发挥作用的同时,在对外宣传报道和争取国际舆论方面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网络通信技术手段在国际战争中频繁使用,未来信息战将改变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这些现象都预示着网络传播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占据的重要位置。

5、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方式①网络全文数据库:是指网上提供全文检索服务的数据库②联机馆藏目录库:是用户在网上或去图书馆书目信息的重要途径③学科信息门户:是将一学科领域内有关的信息资源、研究机构、主要人物、主要会议和参考工具等整合在一起,为该学科内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服务的一个入口④开放获取:一般是指能够供科研人员免费或低成本地获取科研信息的出版机制⑤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浏览器和Web技术开发以来,网络用户获取网络信息的几种方式:FTP文件传输、Telnet远程登录、Gopher基于菜单的网络服务、Archie、WAIS广域信息服务器6、网络噪音从信息传播的内容而言,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要的信息成为困扰我们的网络传播中的噪音。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选择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9——1986年(用于科研及高校),TCP/ IP协议,互联网标准协议的产生,标志互联网正式产生。

Internet一词在1986年正式使用。

第二阶段从1986——1995年,商业机构发布广告,并开始面向普通百姓。

第三阶段从1995年至今,多媒体出现,政府企业纷纷上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4——1995年,只限于部分高校第二阶段从1995年至今,开放性的商业网络阶段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1)1995——1998年,网络媒体开始进入,传统媒体上线1997年人民网上线1996年搜狐建立2)1999年至今网络成为传媒形态网络自生媒体分为两类:新闻媒体和非新闻媒体非新闻媒体分为商业网站,专业网站,个人网站三类人际传播特点:双向交互性,非制度化,私密性强网上人际传播形式:E-mail,即时通讯(QQ,MSN,飞信,ICQ),网上聊天室特点:文字符号为主,匿名性,复杂性电子邮件的类别:POP3邮箱,纯Web邮箱,具有上述两种功能的免费邮箱网上群体传播的表现形式:BBS,网络社区,usenet(新闻组)群体非常态事件传播条件:结构性压力,非常态传播机制活跃, 触发事件组织传播,纵向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横向组织之间网络传播主体:企业,媒体,个人,政府,机构,ISP社会控制与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社会责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把关人形式:政府把关,网站把关,行业组织的把关,网络自我的把关受众群体分类:基本群体,参照群体,偶然群体;按现实的工作生活状况,可分为:工作关系群体和生活关系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按规模大小1)大众传媒能覆盖的特定区域的能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2)对特定传媒和特定内容保持定期接触的人3)不但接触了传媒信息,而且在态度和行为上受实际影响的人信息侵入的特征:侵入成本低(最具本质性的特征),侵入隐秘性,侵入后果无法设想网络传播的伦理意义:人性社会和现实社会的需要网络传播伦理的特点: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网络传播的伦理原则:全民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自由原则网络新闻内容特点:广容性,多样性,快捷性,综合化,个性化,交互性,全息性中国网络新闻业发展历程:起步阶段(1995-1998年),激活阶段(1998-2000年),管理与创新阶段(2000-2005年),网络公民新闻时传播效果分微观的效果和宏观的效果两类。

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是人类历史上最新一次信息革命的产物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

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目前,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

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用户生产内容”,即网友将自己DIY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在新的应用功能的推动下,网民日益成为网络内容的重要生产力量。

网民生产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网站生产的内容产生冲击。

有些媒体还有专门负责拍摄UGC内容的团队。

网络的传播媒介属性是不言自明的。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传播的特征性突出表现为复合性、连通性、开放性、多级性与网状化。

(一)传播的复合性1、传播形态与形式的复合性。

2、传播手段的多媒体融合。

多媒体融合趋势,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含义有两个层面:一是指网络平台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信息;二是指在有关某一事件或主题的信息传播中,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

3、传播功能的多重性。

由于网络的多重传播属性,他们所承担的传播功能也是复杂的。

从个人层面看看: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形象塑造,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台。

从群体层面看:群体的维系、发展、群体文化的形成与维系。

从组织层面看:组织的工作平台、组织内的信息沟通、组织文化的形成与维系、组织外的信息传播与公关。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舆论的形成、社会环境的监测、社会文化发展与传承等4、“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统一性(二)传播的连通性1、网络结构的连通性(技术层面)网络的技术结构本身具有连通性的特点,理论上说网络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通都是可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 信息焦虑: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找却不能对其访问时都会产生焦虑,这就是信息焦虑。

2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3 网络媒体:借助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移动电话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广义:借助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的站点。

狭义:我们认为只有在互联网上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才能被认为是网络媒体。

5 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指大众传媒以组织者、行动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物,倾听市民心声,寻找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发起的讨论,以各种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同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地报道,争取对社会各界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以实现某个良好愿望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媒体行为。

6网络广告:从广义上讲,一切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信息方法与过程都是网络广告。

从狭义上讲,网络广告是基于计算机操作,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的电子广告。

7虚拟社区:又称网络社区,指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求的人组成,成员可以分布于各地,以知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

(核心功能: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等)8博客: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的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V)撰写博客文章的行为,其他人可以感受到博客门的行为价值。

(N)具有博客行为的人群,他们将其生活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生活,并通过网络社区实现其价值。

9、网络隐私: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领域与个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随意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他人的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

10、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显示出得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对人和多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

13、中国网络媒体:依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授权和认定,在国际互联网上依法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评述、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凡是具有以上条件的网站,都称为中国网络媒体。

16、旁观者效应:现实生活中提供帮助的人越多,每个人的责任感越少,人的高度社会化相互影响和制约人们对事件的判断。

所以人们总是不愿意先采取行动,而更愿意看别人如何反应。

17、谣言:指社会上已经发生或假想的一件事,经口耳相传,而又缺乏证据的解释或理论。

一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原因表现:(1)身体上变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2)心理上,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3)行为方面,如欺骗父母上网,用自己的生活费上网原因:(1)社会原因分析a网络自身的诱惑。

网络的新鲜感,可操作性和虚拟性让人随心所欲。

b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青少年是上网主力军,网吧管理存在漏洞网络安全意识淡薄c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缺乏教育,忽视心理问题。

(2)病因学分析a上网行为的动力学。

网络的目的满足:性的需求、改变感知体验的需求、成就和控制需求,归属与人际交往的需求等b人格素质理论网络成瘾者往往具备某些特殊人格倾向寻找外界认可促成病因c行为学理论(3)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a网络成瘾的阳性强化机制(导致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频率提高)b网络成瘾的阴性强化机制(指行为的后果导致刺激减少,使该行为的频率增加)二网络新闻与纸质新闻的比较:(1)信息量更大(2)时效性更强,(3)传播形式多样化三商业网站与传统网站的比较:(1)信息量大,新闻质量相对下降(2)信息来源不稳定,真实性无法保证(3)广告充斥版面四网络法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特点:(1)复杂性网络技术本身的高科技型和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彻底性,网络立法的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2)渐进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至今仍然处于高速发展中,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其技术可能性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3)兼容性信息交流的国际化,各国政府在进行网络立法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成本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外,还应当考虑与国际惯例相适应。

基本内容:(1)网络行政管理法规主要涉及心心网络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方面(2)网络权益管理法规涉及知识产权、人格权、专利权等(3)网络交易管理法规网络电子金融、电子商务、域名注册等(4)网络安全管理法规维护信息网络安全、惩治计算机网络犯罪五网络传播的伦理原则:1全民原则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2互惠原则3自由原则、4兼容原则六侵犯网络隐私的表现:(1)侵害个人通信内容(2)手机他人资料卖钱(3)散播侵害隐私权的软件(4)侵入他人系统窃取资料(5)不当泄漏他人资料(6)网上有害信息侵犯隐私七网络新闻的优势与局限:1从网络传播技术的角度看,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有:(1)新闻迅速及时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随时更新。

互联网触角延伸世界各地,信息在网上的流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2)全球传播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的事情,在网上都能够看到。

(3)海量信息网上的信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4)多媒体化网络媒体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综合多种媒体形式,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多媒体化。

语言、文字、声音、画面、和影像等处理(5)渠道开放完全开放的信息空间,任何人都可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表达意见。

(6)交互性强用户可以用BBS,论坛表达自己的意见(7)搜索方便超链接和搜索引擎更方便2网络新闻传播的局限:(1)信息承载过量(2)新闻公信力低网络新闻传播渠道开放,提供了言论自由,但降低了公信力(3)技术依赖性强对电力的依赖和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依赖3 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格局相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局限性,传统媒体则具有明显优势:(1)由于版面和播出时间限制,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精炼,不存在信息过载(2)具有良好的新闻公信力和品牌优势(3)技术依赖低(4)大众化与市场化程度高二、简答题1、什么问题的出现需要网络伦理的规避?1.不平等使用现象。

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两大阶层的出现将不能避免。

2.道德冷漠现象。

信息的生产责任观念淡薄,信息消费有偿意识淡薄。

3.人际情感疏远现象。

由于人机关注的频繁导致人际现实接触不少,进而导致人们感情联系淡薄。

4.道德冲突现象。

由于信息内容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超地域性,国家和民族之间的道德冲突。

5.利用网络侵权他人和损害他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2、网络传播伦理原则1.全民原则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的利益2兼容原则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的行为规范、语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

3.互惠原则网络成员和网络用户必须认识到,他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享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时,也应该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

4.自由原则网络行为主体有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自由。

3、虚假广告的治理首先,广告管理机关应加强对广告监督管理的力度,把广告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其次,充分发挥各级广告协会作用,使他们成为治理虚假广告的排头兵。

再次,要把更正广告的规定落到实处。

最后,广大客户和消费者要提高鉴别虚假广告的能力,防止虚假广告的泛滥。

4、四种主要传播媒介的优缺点1报纸作为广告媒介的优势:地理针对性、适时性、创意机会、信誉、受众兴趣、成本报纸作为广告媒介的劣势:寿命短暂、创意局限性·受读者影响、重复性差·细分局限性、杂乱的环境2.电视作为广告媒介的优势:创意机会、覆盖范围、到达率和重复率、单位接触成本、受众针对性电视作为广告媒介的劣势:信息短暂;绝对成本高;地理针对性差;受众态度不利、专注程度差;杂乱拥挤3.广播作为广告媒介的优势:成本、到达率和频次、目标受众针对性、灵活性和适时性、创意机会广播作为广告媒介的劣势:受众专心程度、创意局限性、受众分流4.网络传播优点:匿名性,减少产生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顾虑,一定程度上保证公众的话语权,使得调研能够进行;广泛的影响,低成本的投入,丰富的媒介应用,宽阔的信息平台,互动性。

实时互动,无边界交流和反馈。

缺点:信息的选择困难;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垃圾信息导致相关公共关系调研的效果大打折扣;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5、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社会原因。

主要包括1.网络本身。

同伴之间的疏离水平较高的青少年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朋友,害怕遭到朋友的耻笑,而互联网匿名性的特点使他们摆脱了很多现实交往的限制,地域、外貌等可能成为现实交往障碍的因素在互联网上被忽略了。

2.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其二,病理学分析,主要包括1.上网行为的动力学研究,网络成瘾者,很少将网络作为搜索信息的工具,而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寻求性满足和利用网络创造新人格面具。

2.人格素质理论,网络成瘾者具有特殊的人格倾向,一些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

3.行为学习理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

6、BBS的传播优势与缺陷优势:1.公开性与匿名性BBS成员相对固定的代号,通过代号获得一个稳定的角色;BBS为了避免舆论压力,有意识采用匿名。

2.层级性群体传播主要以文字作为传播手段,文字的表现力和文字对其它成员的影响力很大程度取决于BBS成员的位置。

3.高自由度BBS作为社会公众发表个人意见的渠道,对社会的民主政治有积极意义。

4.话语赋权弱势群体能在BBS交流,重拾被剥夺的社会话语权。

5.资料性BBS的单一专题通过文字留下很多资料。

缺陷:1.高争议性 2.低信用度 3.非法内容7、网络传播的特征1.虚拟实在性2.互动性3.多平台性4.即时性5.海量性6.多媒体性7.去中心化8.传受身份的双重性8、网络谣言的控制与解决主要有建立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技术支持,提高个人修养,建立网络生存伦理。

9、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1.匿名性使用者借助网络隔离,部分或全部脱离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在虚拟社区中跨越时空障碍与生理的限制,实现现实中一般不能达到的网络人际功效,并而实现真实世界的人及联接。

2.信任机制在系统担保的情形下,系统取代了我们对陌生人的信任,在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不依赖于系统的个人信任。

3.自我认同以网络的隔离功能为基础,代号之间借此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塑造自己的新身份认同。

虚拟社区的特质a、不稳定的多样性b、缺乏承诺c、具有符号性的边界d、阶级意识薄弱e、另一种写实三、论述题1、微博特征:1.信息传播门槛低2.传播内容丰富3.传播速度的即时性4.传播方式的互动性5.信息传播碎片化其传播方式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变革1、议程的设置由媒体到民众的转变首先,微博打破了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强大掌控力, 议程设置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从媒体手中交到了普通公民的手中其次,微博成为传统媒介的信源, 影响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