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型女性形象的传媒重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著名学者戴锦华在《大众文化的神话》序言中指出:“大众文化工业所生产的华美异常的表象序列成功地完满了虚拟现实的镜像之城,文化研究的工作正在于破镜而出,碎裂镜城,展示别样的现实。”她认为“女性在今日文化中遭遇的是镜城情境,在男性文化之镜中,她要么是花木兰化妆成男人,要么就是在男性之镜中照出男人需求的种种女人形象,是巫,是妖,是贞女,是大地母亲。只有在女性自身体验
的忠实写作中,才能打破所有镜子。”
①
按照这一论说,媒介传播在有意无意间与大众文化产业合力建造了虚拟现实的“镜像之城”,而在这个“镜城”之中,女性虽然无处不在,但大多未能得到真实的映像。虽然传媒持续传播如海般的信息,受众也不断接受并储存芜杂的信息,这些信息却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超负荷的信息填塞同时也导致对信息膨胀所产生的焦虑。传媒的全能性介入中断了人的独处内省和人我间的交谈,同时,媒介具有“敞开”(呈现)和“遮蔽”(误导)二重性,人们通过媒体看到的是也只能是一个由“超真实”的媒介符号建构而成的“镜像之城”。
一、传媒合力作用下女性的“破镜之举”许多传媒工作者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大众传媒合力建构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真实的自身形象存在着相当大的偏差;另一方面,媒体中被建构起来的女性形象又极大地影响着现实中女性对自我形象的要求和评价。因此,大众传媒重新建构自信的、快乐的、主动的、独立的女性形象对于帮助女性如何从华美异常的镜像之城中破城而出至关重要。
因此,大众传媒首先就要树立性别平等意识,倡导健康的价值取向。当前,受众对女性形象产生某些认知偏差不能说与大众传媒无关,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相信,通过媒体来消
除误差,改善女性的媒体形象也具有可行性。而这种改善首要的是要在媒体中树立男女性别平等的意识,无论在广告传播,还是在新闻、专题、电视剧,要力求以平等的视角审视女性、表达女性。大众传媒应该积极反映女性参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的命运,为确立丰富多样、平等民主、自强自立的女性形象努力。
同时,大众传媒也应注意培育公平公正意识,维护女性基本权益。女性参与社会生活中的公平与公正涉及到女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目前,女性在参政、就业、学习等方面与男性之间的差距还较大。这种不公平给女性带来的苦恼正是大众传媒可以表现的内容。媒体介入所形成的舆论导向和压力机制有助于社会转变观念,完善政策,以及推动男女不平等问题的逐步解决。而在女性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媒体为她们呼吁,对歧视和残害女性的社会弊端予以揭露,或者通过法律教育、案例剖析,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这样大众传媒才能以自身的公正赢得更多女性受众的信任。
当然,大众传媒还应该满足女性的多种需要,展现女性
的多面人生。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
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处在这一世界中的女性己经不满足于“主妇+花瓶”
的角色定位,她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需要自己立足于社会的各种能力,更需要寻找展示自我的舞台与空间。在这种情况下,
大众传媒,则应具备向女性传播知识,
为女性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的功能。一方面向女性传授多方面的信息与知识,
引导女性追求文明、富裕、科学、健康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以民主、平等、健康文明的婚恋观念指导人们的家庭生活,
促进家庭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同时,
传播现代观念,鼓励女性正视自我、发刍议新型女性形象的传媒重构
万萍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重庆400031)
摘要本文先从传媒合力作用下女性的破镜之举入手,继而引入“性沟”理论,建议传媒合力架起跨越“性沟”的桥
梁,最后提出传媒应呈现给世人崭新的、真实的女性形象,最终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两性之间真正的平等,共
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镜像之城性沟“第三类”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New Media Women Image Reconstruction
Wan Ping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centralizing action of the media,then introduces "sexual
communication"theory,and proposes that the media should present to the world the new,real image of women,and get rid of the gender discrimination,so as to achieve genuine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city image sexual communication "third category"female characters
作者简介:万萍,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新闻界
ISSN1007-24382010年第6期,2010年12月
Press Circles ISSN1007-2438No.62010.Dec.2010.
理论探索
-
-73
展自我、实现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发展,通过大众传媒展现女性的美好形象。
二、架起跨越“性沟”的桥梁
可以说,在人类社会中,两性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它超越历史,超越时空,超越种族,是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然而,在人类历史中,男女两性虽然共同生存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但是却经历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正是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进化轨道,在人类生活中划开了一道的“性沟”,“性沟”的存在,阻隔了两性关系的和谐与发展。“性沟”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影射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互不理解、难以协调的现象。它潜存于两性之间的情感交往,显露于家庭生活,造就了许多难以评说的悲欢离合。
福柯认为,权力的网络是无所不在的,自由不是免于权力,而是符号的深层社会文化意涵。性别差异不是永恒不变,也不是先天就有和必然存在的,而是在权力的网络中形成的文化意涵。男性主流文化中的媒体,无论是在节目还是在媒体政策上都缺乏对性别的关注,媒介的性别平等意识也应属于媒介的社会责任范畴。媒介符号中,女性在媒介规则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存在,女性在媒介呈现中决策地位与显著位置上仍然缺席,女性群体在主流媒体中发出的声音仍然弱小。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媒介开始关注女性的权利并注意到社会性别差异给女性带来的不公正,媒介应进一步摆脱社会性别刻板效应的影响和控制,提高优秀女性形象对媒介的占有率,逐步建立对媒介中女性形象的评估与监督的机制,遏制男性文化中作为客体的女性形象的负面效应对现实女性形象的伤害。
当前,部分大众传媒有片面强调女性与男性竞争关系的倾向。如,有的电视节目喜欢将女性置于与男性竞争的地位,鼓动妇女一定要超过男性。其实身为女性,人生的意义不是和男性竞争,面是通过寻找社会中适合自己的位置,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因此大众传媒应从以下两点着力表现:第一,注重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积极的力量来表现,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不要人为地拔高事件的意义。在这里,“独立”强调的是女性群体共性的一面,强调的是独立于社会和男性的一面,即女性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积极”则意味着:媒介要注意发现女性中蕴藏着的积极的变化,发展的现状和潜力。这不是说不可以报道现实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如家庭暴力等,这些消极方面应该报道,但要从维护女性独立的角度来报道。第二,警惕传统观念在女性节目中的渗透。现在女性的生活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不要从反传统的角度来发现和看待这些新的变化。
一直以来,中西方社会都有一定数量的男性采取各种行动来致力于架起跨越性沟的桥梁,白丝带运动就是其中之一。白丝带运动(the White Ribbon Campaign)是起源于加拿大的以男性参与来结束针对妇女暴力的运动。白丝带,是一个宣言、一个承诺,不向女性施暴,也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保持沉默。白丝带运动同时也预示着,两性携手,合力架起跨越性沟的桥梁,协力共建平等、尊重、和谐的性别关系。
三、建构“第三类”女性
女性是渴望成功的,因而她们渴望通过媒体走近杰出女性,从她们身上汲取力量,借鉴经验,实现自己的成功愿望。因此,大众传媒建构的杰出女性形象可以引导大众改变传统观点,证实女性给社会带来的变革与作用。由此应运而生的第三类女性就是使男性理想的形象和女性自我理想的形象融合,让男女性别的差异与现代理想形象相互共存。
国外媒体建构中的“第三类”女性不仅有女性独有的魅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们拥有自信、独立、有自己的事业,她们把事业和家庭放在平等地位上。与此同时,中国女性也在逐渐展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存在。我国的第三类女性也在呼唤大众传媒对自己的重新建构和写照,因此,中国的第三类女性报道以及相关类似的报道,从无到有,逐渐成为了大众传播中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中国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有坚强,充满活力,勤奋的一面,同时又具柔美和谐的一面。女作家毕淑敏归纳出女性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是“中性”,即我们这里所说的“第三类”。综合这些中外大众传媒中的第三类女性形象,发现几乎所有的成功女性在追求事业之时,都没有放弃家庭,在事业与生活中,她们的潜能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
随着越来越多经验丰富的女性进人作家、制片人、导演行列,随着更多使女性感到有意义的栏目——诸如社会、职业、家庭、教育与时装等栏目的出现,现存的媒介产品中“第三类”女性报道比重的上升。在我国,报刊中综合性女报,与电视媒介中针对职业女性开设的栏目的数量增多,这无疑是最好的例证。“第三类”女性报道成为主流媒体的组成部分,它交汇于女权媒介与主流媒介之间,这条中间线路的出现是女性主义意识在大众传播中的表现的长足发展和深化。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对第三类女性主义产生了质疑,由此认为关于“第三类”女性的报道是利用传媒的巨大能量来大量塑造女斗士(Woman Warrior)的女性形象,来建立极权女性形象。社会展望学的专家们预言女性将获得决定重大事务的权力。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脆弱的男性、杰出的女性;而到了现代平等运动的最后阶段,势必会出现政权的女性化。但事实(“第三类”女性报道所引起的良好舆论环境)证明:男性社会乐意接受媒体中宣扬的事业与家庭兼备的女性,那种没有个性没有事业的女性形象逐渐被具有挑战性的形象所战胜和替代。大众媒介中所表现的追求事业上和家庭中成功的女性形象成为了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来自受众的大量需求更加刺激了媒体,大众传媒将“第三类”女性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要实现两性共同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共同努力。和谐是女性世界一个重要的概念,男女两性应体现出和谐的美感。在和谐的社会秩序中,人们渴求一种新的性别发展模式,以使男性不再不堪重负,女性不再有过多的羁绊,男女两性都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展现自己,最终实现男女两性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注释
①戴锦华:《雾中风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3页。
理论探索刍议新型女性形象的传媒重构-
-74